侧向集中排烟隧道火灾烟气控制优化

合集下载

城市地下交通隧道排烟系统设计与优化

城市地下交通隧道排烟系统设计与优化

城市地下交通隧道排烟系统设计与优化城市地下交通隧道是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通道,可以有效减轻城市交通拥堵。

但是,由于地下环境狭小,交通密度大,隧道内烟气容易积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设计合理且有效的排烟系统成为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排烟系统的目的和原理城市地下交通隧道排烟系统主要是用于控制火灾时的烟气,保障人们及时疏散。

其主要目的是从隧道中排出烟气,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从隧道内迅速撤离。

排烟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引风机将烟气带出隧道,并且将外部新鲜空气引入隧道,形成自然对流,达到排烟的目的。

二、排烟系统设计和安装的要点排烟系统设计和安装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包括通风量、风机类型、烟气温度和湿度等。

合理的设计和安装可以保证排烟系统的有效性和使用寿命。

1. 通风量。

通风量是决定排烟系统效果的关键因素。

设计时应根据隧道尺寸、交通流量和火灾等级等要素确定通风量,确保烟气在短时间内得以排出隧道。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通风管道的直径和长度,避免阻塞和过长而影响效果。

2. 风机类型。

合理的风机类型选择很重要。

一般情况下,排气式离心风机和混流式离心风机可以满足大多数地下交通隧道的烟气排放要求。

在选择时,还要考虑运行稳定性和噪音问题,防止影响周围环境和运行效果。

3. 烟气温度和湿度。

在发生火灾时,烟气温度会急剧升高,湿度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烟气温湿度对排烟效果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通风设备和管道,增强排烟系统的承受能力。

三、优化排烟系统的措施在设计和安装完成后,还需要对排烟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以提升排烟效率和质量。

下面介绍一些优化排烟系统的措施。

1. 应急电源。

地下交通隧道是人们集结活动的场所,要确保排烟系统在突发情况下能正常工作。

因此,为排烟系统配备应急电源,保证隧道内充足的新鲜空气和疏散时间,是必要的安全措施之一。

2. 排烟系统维护。

排烟系统需要定期维护,检查通风设备、管道和电气设备等是否正常运行。

《2024年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范文

《2024年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范文

《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篇一一、引言在隧道火灾中,排烟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是确保隧道内安全、快速地排除有害烟雾的关键。

当火灾发生时,排烟系统可以迅速地降低烟雾浓度,提供充足的视野,同时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深入探讨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的相关问题。

二、排烟量的计算在隧道火灾中,排烟量的计算是确保排烟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

排烟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隧道长度、宽度、高度、火灾规模以及烟雾扩散速度等。

首先,要根据隧道的设计参数和火灾规模,确定烟雾扩散的速度和范围。

然后,根据烟雾扩散的速度和范围,计算所需的排烟量。

此外,还需要考虑隧道内的气流方向和速度,以及外部环境的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软件来计算排烟量。

这些模型和软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得出准确的排烟量。

三、排烟口布置排烟口的布置对于排烟系统的效果至关重要。

在隧道火灾中,排烟口应布置在烟雾易于积聚的区域,以便迅速排出烟雾。

首先,要根据隧道的设计和火灾可能发生的位置,确定排烟口的数量和位置。

排烟口应尽量靠近烟雾源,且要均匀分布在隧道内,以保证烟雾能够迅速排出。

同时,要考虑隧道内的气流方向和速度,以及外部环境的风向和风速等因素,避免排烟口被外部气流干扰。

其次,排烟口的设计要考虑到其尺寸和形状。

排烟口的面积应足够大,以便能够迅速排出烟雾。

同时,排烟口的形状应有利于烟雾的排出,避免产生涡流或回流等现象。

最后,排烟口的安装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排烟口,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要考虑到排烟口的可维护性,以便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四、结论综上所述,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是确保隧道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

通过准确的排烟量计算和合理的排烟口布置,可以有效地降低火灾带来的危害。

同时,要重视排烟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检查,确保其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最大的作用。

《2024年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范文

《2024年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范文

《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篇一一、引言在隧道火灾中,排烟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布置方式对火势的控制、烟雾的疏散以及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篇论文将深入探讨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及排烟口布置问题,以增强隧道消防安全措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二、隧道火灾中排烟量的问题(一)火灾中烟雾的产生和影响在隧道火灾中,烟雾的产生主要由燃烧物质、热解物质和烟尘组成。

这些烟雾不仅会阻碍视线,影响人员逃生和救援,还可能由于热辐射导致进一步的火灾扩散。

因此,有效排烟显得尤为重要。

(二)排烟量的计算排烟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到隧道的大小、形状、通风状况、火源的规模和火灾的持续时间等因素。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可以使用经验公式或模拟软件来计算所需的排烟量。

(三)重点排烟量的确定在隧道火灾中,需要确定哪些区域的排烟量应作为重点。

通常,这些区域包括隧道入口附近、火灾发生区域及其上下游区域。

在这些区域设置足够的排烟量,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势,减少烟雾的扩散。

三、排烟口布置的问题(一)排烟口的位置选择排烟口的位置选择应遵循“近火源、近出口”的原则。

在隧道内,应将排烟口设置在火灾发生区域的附近,以及隧道的进出口处。

这样既可以快速排出烟雾,又可以减少烟雾在隧道内的滞留时间。

(二)排烟口的数量和布局排烟口的数量和布局应根据隧道的大小、形状和火灾可能发生的区域来确定。

在重要区域,如火灾发生区域及其上下游区域,应设置更多的排烟口,并确保这些排烟口之间的间距适中,以保证烟雾能够被有效地排出。

(三)排烟口的类型选择在选择排烟口类型时,应考虑其防爆性能、耐高温性能以及排烟效率等因素。

常见的排烟口类型包括侧壁式、顶棚式和地面式等。

在隧道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烟口类型。

四、结论在隧道火灾中,重点排烟的排烟量和排烟口布置是保障人员安全和火灾控制的关键措施。

通过科学地计算排烟量、合理地选择排烟口位置和类型以及布局排烟口数量,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势、排出烟雾、保障人员安全。

消防工程中的火灾烟气控制与排烟设计

消防工程中的火灾烟气控制与排烟设计

消防工程中的火灾烟气控制与排烟设计消防工程中的火灾烟气控制与排烟设计在建筑物的安全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火灾发生时,烟气往往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科学合理的火灾烟气控制与排烟设计不仅能够降低火灾蔓延速度,还可以有效减少烟气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本文将深入探讨消防工程中的火灾烟气控制与排烟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技术方法和应用。

一、火灾烟气控制的意义火灾烟气控制在消防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火灾发生时,燃烧产物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室内空间烟气浓度迅速升高,给人员逃生和灭火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合理的火灾烟气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延缓火势的蔓延速度,为人员疏散和后续灭火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烟气控制还可以降低火灾现场的温度,减少火灾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从而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损失。

二、火灾烟气控制的基本原则火灾烟气控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火灾危险性确定适当的烟气控制措施。

不同的建筑物类型和用途对烟气控制的要求是不同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其次,要保证烟气控制的效果,需要对烟气产生的速率、数量和烟道系统的通风能力进行科学计算,以确保烟气不会过量聚集。

此外,烟气控制还需要采用适当的烟气抑制剂和排烟设备,以提高烟气的流动性,并避免烟气对人体的危害。

三、火灾烟气控制的技术方法在现代消防工程中,有多种技术方法可用于火灾烟气控制。

常见的方法包括烟雾控制系统、烟气排风系统和防烟楼梯间设计等。

烟雾控制系统一般采用烟感探测器和喷淋系统等设备,能够及早发现火灾并控制烟气的生成。

烟气排风系统主要通过排烟风机、排烟管道和烟气阀门等设备,将烟气迅速排出建筑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烟楼梯间设计主要通过设置防烟门和防烟楼梯间,阻止烟气进入楼梯间,保证人员疏散的通道畅通。

四、火灾烟气控制与排烟设计的应用火灾烟气控制与排烟设计在各类建筑物中广泛应用。

在商业综合体、高层写字楼和大型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合理的火灾烟气控制设计能够保护大量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

隧道防灾排烟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隧道防灾排烟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隧道防灾排烟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隧道作为运输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防灾排烟系统作为隧道中的核心防护措施,在火灾发生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隧道防灾排烟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设计的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隧道防灾排烟系统的核心功能,即在火灾发生时保持隧道内的空气质量达到一定安全标准,并疏导烟雾,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因此,我们需要对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

隧道防灾排烟系统的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灵敏度:系统应能及时检测到火灾并启动排烟装置。

灵敏度主要取决于火灾探测器的种类和布置方式。

合理的探测器布置能够提高系统对火灾的检测准确性和时间敏感性。

2. 排烟效率:排烟系统应能够迅速将隧道内的烟雾排出,以减少人员烟雾中毒的风险。

排烟效率主要由排烟风机的性能和排烟口的设置等因素决定。

需要通过对风机性能的实际测试和优化来提高排烟效率。

3. 防火分区控制:隧道防灾排烟系统需要将隧道划分为多个分区,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对特定的区域进行排烟控制。

每个分区应有独立的控制装置,以确保排烟的准确性和效率。

4. 运行可靠性:隧道防灾排烟系统需具备稳定可靠的运行特性,以应对突发情况。

系统应具备自动检测故障、报警和紧急自动切换功能,确保在发生故障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设计优化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布局优化:通过合理的设备布置和通风通道设计,提高排烟效率和烟雾疏散速度。

合理的布局能够减少排烟装置之间的阻力,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2. 控制策略优化:通过优化控制算法,减少系统的能耗并提高响应速度。

合理设置控制参数,对不同的火灾情况采用不同的排烟策略,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 运行维护优化:建立完善的巡检和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并对系统性能进行定期测试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最后,对于隧道防灾排烟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我们应考虑到不同的隧道类型和用途。

隧道排烟施工方案确保隧道内部的烟雾排放

隧道排烟施工方案确保隧道内部的烟雾排放

隧道排烟施工方案确保隧道内部的烟雾排放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隧道作为城市交通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车流和行人流量。

然而,一旦隧道内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烟雾排放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隧道内的人员安全和顺利疏散,隧道排烟施工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隧道排烟施工方案的目标是在火灾发生时,通过灵敏的烟雾检测系统和及时有效的疏散措施,将烟雾排放出隧道,保证隧道内部的空气质量,让人们及时逃离火灾现场。

首先,有效的烟雾检测系统是保证隧道排烟施工的首要条件。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隧道内的烟雾检测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精确化。

一些先进的烟雾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内的空气质量,一旦烟雾浓度超过设定的安全阈值,会自动触发排烟机组的启动。

这样的系统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了排烟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保证了排烟的准确性。

其次,适当的排烟机组布置对于隧道内的烟雾排放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隧道的长度、形状和通风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排烟机组的布置。

一般来说,对于较长的隧道,排烟机组需要布置在隧道的不同位置,以确保烟雾能够被有效地吸入排烟机组,实现全程烟雾的排放。

对于形状较复杂的隧道,排烟机组的位置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置,以确保隧道内的烟雾能够被及时排放。

此外,通风风机的选择也是隧道排烟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不同类型的通风风机具有不同的排烟性能,选择合适的通风设备可以提高排烟效果。

最后,隧道内的烟雾排放不仅仅依靠灵敏的检测系统和有效的排烟机组,还需要人员的配合和及时的疏散措施。

在发生火灾的紧急情况下,人们需要通过指示灯、广播系统等方式及时得到烟雾警报,并且按照事先制定的疏散计划有序地离开火灾现场。

隧道的出口应该设置明显的疏散标示和紧急出口,以便人们在烟雾中能够及时找到出口。

此外,隧道内还应配备适当的紧急照明系统和逃生设备,以提供充足的照明和逃生保障。

总之,隧道排烟施工方案的制定对于隧道内部的烟雾排放至关重要。

公路隧道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通风防排烟对策研究

公路隧道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通风防排烟对策研究

公路隧道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通风防排烟对策研究摘要伴随着交通业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建成了越来越多的隧道,其中绝大部分是公路隧道。

公路隧道在给人们带来便利交通的同时,也给火灾防治带来了许多问题。

公路隧道火灾可能成为人员群死群伤、车损洞毁、交通中断的重大恶性火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因此,研究公路隧道火灾的烟气流动的规律及防排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公路隧道火灾的特点及当今世界范围内公路隧道火灾的典型案例,在详细分析了火灾时隧道内温度场、压力场以及隧道坡度等因素对火灾不同发展阶段公路隧道内烟气流动规律的影响和制约的基础上,对公路隧道横向、纵向等各种不同的通风排烟方式的特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在对公路隧道横向、纵向通风排烟方式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进行详细探讨研究的基础上,对公路隧道横向、纵向通风排烟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隧道火灾防排烟系统的工程设计、灭火救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公路隧道;烟气流动;火灾;防排烟Study on the Law of Fire Smoke Movement andCountermeasures of Ventilation and Smoke Control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more and more tunnels have been built in the world, most of which are highway tunnels. Highway tunnels facilitate the transport of people.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they bring a lot of problems to the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unnel fire may be a devastation which might cause great casualty, vehicles damaged; tunnel collapses and major traffic disruption, causing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adverse social impacts. Therefore, it has significant meanings to study the law of the smoke movement in the tunnel fire and the smoke prevention and exhausting.At the beginn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unnel fire and the typical case in tunnel fire around the world nowadays.On the basic of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tunnel temperature field, pressure field, as well as factors such as the tunnel slope influence and restrict the law of flue gas movement on different stages of fire, the paper exploresand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ways on exhausting the smoke, such as horizontal emission and vertical emission and so on. Besides, on the basic of exploring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met when practicing the horizontal, vertical and so on ways of exhausting the smoke, the paper provide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o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ventilation; it also provides with theoretic foundation and technical supports on the engineering design,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of the tunnel fire prevention and exhausting system.Key wo rds highwaytunnel; smoke movement; fire; smoke control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1 引言 (1)2 公路隧道火灾事故概述 (2)2.1公路隧道火灾案例 (2)2.2公路隧道火灾的特点 (2)2.3公路隧道火灾的危害 (4)3 隧道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及影响因素 (4)3.1火灾时隧道内温度场分布对烟气流动的影响 (4)3.1.1燃烧温度 (4)3.1.2温度场分布 (5)3.1.3温度场的扩散速度与范围 (6)3.2火灾时隧道内压力场分布对烟气流动的影响 (7)3.2.1隧道内的风流压力变化 (7)3.2.2隧道内的风速变化 (8)3.3火灾时隧道坡度对烟气流动的影响 (8)3.3.1无通风的情况 (8)3.3.2有通风的情况 (8)4 公路隧道通风及防排烟 (9)4.1公路隧道通风排烟的目的 (9)4.2公路隧道通风排烟系统简介 (9)4.3公路隧道通风及排烟方式 (10)4.3.1横向通风排烟 (10)4.3.2纵向通风排烟 (10)4.3.3半横向通风排烟 (10)4.4公路隧道通风及排烟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10)5 公路隧道火灾通风排烟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1)5.1横向通风排烟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11)5.2纵向通风排烟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11)6 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1 引言随着交通业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建成了越来越多的隧道,尤其是公路隧道。

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烟排放控制

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烟排放控制

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烟排放控制隧道工程作为现代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

然而,隧道工程由于其特殊的环境条件,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通风与烟排放控制。

本文将探讨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烟排放控制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首先,通风与烟排放控制在隧道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隧道工程往往呈封闭状态,没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会导致隧道内空气质量变差,甚至出现烟雾积聚等问题。

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提供新鲜空气,减少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浓度,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确保隧道内人员安全。

其次,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烟排放控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首先是通风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通风系统应考虑隧道的长度、交通流量、车速等因素,合理设计通风孔、风机等设备,确保通风效果良好。

其次是烟排放控制的技术。

在火灾等突发情况下,隧道内的烟雾需要及时排出,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烟排放控制技术包括烟雾探测器、烟雾排风系统等,能够迅速识别烟雾并进行排放,保持隧道内的可见度。

此外,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烟排放控制还需要依靠一些辅助措施。

例如,应设置紧急出口和避难所,以便人员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疏散和避险。

另外,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减少事故和火灾的发生。

在实际工程中,通风与烟排放控制的需求会因隧道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在公路隧道中,车辆尾气和排放物会对室内空气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通风系统需要考虑排风系统的设置和排放口的位置。

而在铁路隧道中,由于列车运行速度较快,通风系统需要更加精细和高效,以保持列车稳定的空气流动和良好的通风效果。

综上所述,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烟排放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通风系统和烟排放控制技术能够保证隧道内人员的安全,并有效减少事故和火灾带来的损失。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隧道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施工,结合辅助设施和措施,全面提高通风与烟排放控制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模 拟 隧 道 横 断 面 图
1.3 火 源 参 数 设 置 为了实现模拟火灾场景的真实性 ,采用t2 稳态火,最
大火源功率设定 为 50 MW,并 设 定 起 火 5 min时 达 到 最 大火源功率,火源达 到 50 MW 后 保 持 稳 定,忽 略 火 灾 衰 退阶段。起火后一段时间火源功率达到最大值并保持不 变,是模 拟 最 不 利 情 况 并 保 证 火 灾 场 景 真 实 性 的 保 守 方法。 1.4 工 况 设 计
12 3%
2组
3组
纵向 通 风 + 下 游 端单向排烟
1.5 2.5 1.5 2.5 1.5 2.0 1.5 2.0 1.0 1.5 1.0 1.5
间 距 67.5 m,面 积 2 m2×3 个 间 距 67.5 m,面 积 2 m2×3 个 间 距 67.5 m,面 积 2 m2×3 个 间 距 67.5 m,面 积 2 m2×3 个 间 距 67.5 m,面 积 2 m2×3 个 间 距 67.5 m,面 积 2 m2×3 个 间 距 67.5 m,面 积 2 m2×3 个 间 距 67.5 m,面 积 2 m2×3 个 间 距 67.5 m,面 积 2 m2×3 个 间 距 67.5 m,面 积 2 m2×3 个 间 距 67.5 m,面 积 2 m2×3 个 间 距 67.5 m,面 积 2 m2×3 个
ture distribution and overpressure distribution were obtained
receiving terminal layout. Key words:LNG terminal;vapor cloud explosion;CFD;numer- ical simulation
系统多为盾构隧道利用拱顶富余空间设置顶部排烟道、 沉管隧道设 置 侧 部 排 烟 道 。 在 公 路 隧 道 通 风 模 式 下,设 置独立排烟道系 统 的 新 型 通 风 排 烟 系 统 ,在 公 路 隧 道 正
隧道模型长度为1 000m(x 方向)。 1.2 网 格 尺 寸 确 定
考虑到采用 FDS 5.3.0建模时,火源附近相关热力
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
[6]张玉若.特殊工况下可燃蒸气云爆炸传播的动力学过程模拟及其 事 故 后 果 分 析 [D].太 原 :中 北 大 学 ,2007.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gniting at center or side of the vapor cloud.The more stoppage,bad ventilation and long flame prop-
排烟方式
诱导风速 /m/s
排烟口开启情况
上游 下游
1 -3% 1组
4组
纵向 通 风 + 上 游 端单向排烟
2 -3% 1组
4组
纵向 通 风 + 上 游 端单向排烟
3 -3% 2组
3组
纵向 通 风 + 上 游 端单向排烟
4 -3% 2组
3组
纵向 通 风 + 上 游 端单向排烟


1组
4组
纵向 通 风 + 两 端 排烟
关 键 词 :公 路 隧 道 ;侧 向 集 中 排 烟 ;烟 气 控 制 ;数 值 模 拟 中 图 分 类 号 :X913.4,TU834.2,U459.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0029(2013)08-0837-05
隧道火灾产生的烟气是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烟气控制不 当 将 产 生 严 重 后 果 。 火 灾 工 况 下,隧 道 应 提 供足够的新鲜空 气 供 人 员 逃 生 及 车 辆 疏 散 ,并 使 救 援 人 员能快速到 达 火 灾 地 点 实 施 救 援 。 目 前,隧 道 集 中 排 烟
建筑防火设计
侧向集中排烟隧道火灾烟气控制优化
刘 拓1 ,姜 学 鹏2 (1.东莞市消防支队,广东 东莞 523000;2.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摘 要:针对某特长沉管公路隧道 采 用 侧 向 集 中 排 烟 系 统 的实际,采用 FDS对隧道内温度场分布、2m 高处能见 度 分 布、 烟气蔓延范围、排烟 效 率 等 指 标 进 行 定 量 分 析,获 得 合 理 的 烟 气 控 制 方 案 。 结 果 表 明 :火 源 位 于 -3% 坡 度 段 内 ,火 源 功 率 50 MW 的合理纵向诱导风速为2.5 m/s,合 理 排 烟 口 开 启 方 案 为 上 游 开 启 1 组/下 游 开 启 4 组 排 烟 口 ;0 坡 度 段 合 理 的 烟 控 方 案 为两端排烟,上 游 开 启 2 组/下 游 开 启 3 组 排 烟 口,并 配 合 1.5 m/s的纵向诱导 风 速;3% 坡 度 段 合 理 的 烟 控 方 案 为 下 游 端 排 烟,上游开启2组/下 游 开 启 3 组 排 烟 口,并 配 合 1 m/s的 纵 向 诱导风速。
explosion in LNG receiving terminal
from the ignition spot inside the vapor cloud.The maximum o-
ZENG Yue-mei 1,LING Xiao-dong2,3
verpressure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vapor cloud explosion were fou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837
学参数梯度变 化 较 大 ,通 常 在 火 源 附 近 区 域 选 取 较 小 尺 寸的网格,使湍 流 能 够 被 准 确 模 拟。 在 火 源 远 场 区 域 可 以采用较粗的 网 格 尺 寸 ,以 便 在 满 足 计 算 进 度 的 前 提 下 节约计算时间。火 源 区 域 附 近 纵 向 (x 轴,±20 m)采 用 的网格尺寸为0.25m,火源 远 场 区 域 纵 向 网 格 尺 寸 分 别 为0.5m(x 轴,±160m)与1m(x 轴,其他区域),隧道横 向 选 用 的 网 格 尺 寸 均 为 0.5
纵向 通 风 + 两 端 排烟


2组
3组
纵向 通 风 + 两 端 排烟


2组
3组
纵向 通 风 + 两 端 排烟
9 3%
1组
4组
纵向 通 风 + 下 游 端单向排烟
10 3%
1组
4组
纵向 通 风 + 下 游 端单向排烟
11 3%
2组
3组
纵向 通 风 + 下 游 端单向排烟
常营运时,排烟 口 关 闭,利 用 纵 向 通 风 模 式 通 风,火 灾 工 况条件下利用专用排烟道 ,采用“排烟轴 流 风 机 集 中 排 烟 +射流风机纵向诱导”相结合的通风模 式 ,把 烟 气 控 制 在 行车道一定范围 内,解 决 了 纵 向 通 风 火 灾 烟 雾 沿 纵 向 蔓 延带来的危害,使通风既节能又安全 。
(1.Centre for Offshore Engineering and Safety Technolo- gy,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Shandong Qingdao 266555, China;2.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afety Engineering, Shandong Qingdao 266071,China;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afety and Control for Chemicals,Shandong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Numerical model of LNG receiving terminal was es- tablished by CFD software FLACS,vapor cloud explosion un- der the LNG tank was simulated.The flame shape,tempera-
度场分布,如图3~ 图 6 所 示。 所 有 工 况 中,隧 道 内 最 高 温度均位于 火 源 附 近 顶 板 高 度 处 ,顶 板 下 方 及 距 地 面 2 m 高处温度最高值均出现在中间车道(火 源 所 在 车 道)火 源附近。
表 1 模 拟 工 况 设 计
火源上下游
工 况
开启排烟口 坡度 组数
图 2 隧 道 排 烟 系 统 示 意 图
2 模 拟 结 果 分 析 鉴于不同坡度隧道火灾时合理烟控方案的选择思路
相同,笔者仅对-3%坡度隧道合理 烟 控 方 案 的 选 择 进 行 详细阐述。 2.1 温 度 场 分 析
在-3%坡度 隧 道 中,进 行 “纵 向 通 风 + 上 游 端 单 向 排烟”时,不同排烟口开启方案及不 同 纵 向 诱 导 风 速 的 温
作 者 简 介 :曾 岳 梅 (1988- ),女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华 东 )安 全 工 程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主 要 从 事 化 工 安 全 技 术 与评价方面的研 究,山 东 省 青 岛 市 延 安 三 路 218 号 中 国 石 化 青 岛 安 全 工 程 研 究 院 评 价 室 ,266071。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apor cloud
agation lead to the maximum overpressure under normal condi- tion.The biggest overpressure happens at the farthest location
笔者针对某特长沉管公路隧道采用侧向独立排烟道 的实际,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侧向排烟道 集 中 排 烟 系 统 火 灾烟气蔓延规律 ,以实现火灾烟气的优化控制 。 1 计 算 模 型 及 火 灾 场 景 设 置 1.1 几 何 模 型 的 建 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