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二组课题三:京师同文馆翻译的书籍 张惟瞻
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 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
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A. 产生时间最早B. 居于核心地位C. 发展相对独立D. 体系最为完备2. 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表)。
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甲骨文对应汉字贝买贯宝A. 货币B. 礼器C. 食器D. 酒具3. 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
这表明当时铁器()A. 象征贵族身份B. 制作工艺精良C. 实行官营专卖D. 得到广泛使用4. 汉武帝分别设置《诗》《书》《易》《礼》《春秋》博士,让他们专心传经讲学,后来,博士又演变为国家学术教育机关的学官。
这有利于()A. 儒学地位提高B. 科举制度完善C. 人民负担减轻D. 经济管理强化5. 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
这折射出唐朝注重()A. 传承与创新B. 交流与传播C. 改进与推广D. 开放与互鉴6. 宋朝在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市”“蕃坊”“蕃学”。
这是由于当时()A. 市民阶层壮大B. 海外贸易兴盛C. 民族交往频繁D. 文化教育发展7. 秦汉至唐主要依据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
这种“打破”是为了()A. 保护自然环境B. 方便信息传递C. 加强中央集权D. 开发江南地区8. 曹雪芹把诗赋、书法、戏文、对联、礼节、饮食、服装等元素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几乎全部安插在《红楼梦》里。
这强调了《红楼梦》()A. 语言精练生动B. 内容通俗易懂C. 线索清晰完整D. 汇聚传统文化9. 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单元 第14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4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非选择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恭亲王奕深感在对外交往中“语言不通,文字难辩,一切隔膜”,遂于1862年6月11日奏请设立“京师同文馆”以培养翻译人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同文馆初立时,仅有英文一馆,次年又增设了法文馆和俄文馆。
1869年,经赫德推荐,总理衙门任命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京师同文馆总教习,负责一切教务工作。
丁韪良就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为同文馆制定教学计划,把课程设置分为八年制和五年制两套。
八年制课程主要供年纪较小,既学外文,又学新学的学生使用;五年制课程主要供“年齿稍长,无暇肄及洋文”的学生使用。
同文馆八年制课程如下:一年:认字写书、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同文馆五年制课程如下:一年: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二年:学四元解、几何课本、平三角、弧三角。
三年: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四年: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五年: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摘编自何大进《丁韪良与京师同文馆》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同文馆课程设置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论题:京师同文馆的设置适应了晚清近代化的发展需求。
阐述:京师同文馆是总理衙门的附属机构,而总理衙门又是主管外交和洋务的中央机构,所以京师同文馆的培养目标即为外交和洋务培养所需的人才。
同文馆强调外语,向学生介绍西方的史地知识,注重对国际法的介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设置俄文馆和法文馆,甲午战后设置东文馆,这些举措适应了晚清政府的外交需求。
课件1:第4课 洋务运动

创办时间 1862 1863 1866 1880 1885 1876 1880
学堂名称
类别
京师同文馆 翻 译
上海广方言馆
福州船政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 军 事
天津武备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科 技 天津电报学堂 工 艺
首批留美幼童(1872年)
思考:新式学堂新在何处?
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 西式兵操练兵。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洋务运动破产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时人曾形容道,对于官员来说,洋务企业“正如肥肉自天而降,虫蚁 聚食,不尽不止”这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摘编1.自洋汪务康派年《内论部政的界腐不败宜自营实业》
材料二 (唐胥铁路)“行车未久,都中言官复连奏弹勤,谓机车直驶,震 动东陵,有伤禾稼。”在这种情况下,慈禧降谕禁止机车行驶。……小火车 被禁驶后,用骡马拉的运煤车再次行驶于唐胥铁路的轨道上。 ——黄一琨
朱其昂
1878年,轮船招商局会 办的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 来牟”机器磨坊,是为天津 第一家近代化私人面粉工厂。
洋务运间
名称
创办者
1861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奕 䜣
1876
开平煤矿
李鸿章
1861 安安庆庆内内军军械械所所 曾国藩
1880
天津电报学堂 李鸿章
1862
京师同文馆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 工业的同时,为什么要发展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1872年李鸿章创办,是洋务运动 中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使 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1877年,曾收购美 国旗昌轮船公司。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 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是中国 最早的私人经营的近代民族资本 主义企业。
洋务运动教案10篇

洋务运动教案洋务运动教案(一):洋务运动知识目标1.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概念。
2.掌握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3.对洋务运动作出正确评价。
4.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资料、结果。
德育目标1.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透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潜力目标1.透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潜力。
2.透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潜力。
3.透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逐步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方法讲解法。
这一节对于初学历史的八年级学生来说,不好理解的东西过多,需用讲解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请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资料。
框中之图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
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号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那么,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资料又有哪些?这是我们在本节中将要学习到的资料。
一、“自强”与“求富”1.洋务运动的背景[教师讲解]同学们,在洋务运动的背景里,我们要掌握两个资料。
一是近代化的含义和洋务运动在近代化中的地位;二是洋务运动兴起的具体背景。
所谓近代化,它指的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它的资料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上的自由、民主化。
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中国的近代化,从本单元4篇课文的标题能够看出,它有一个由技术层面(洋务运动)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的演变。
由此我们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开端,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在技术层面上的一个集中表现,此为一。
第4课 洋务运动

三支海军舰队的规模和布防情况
舰队名称
总吨位
布防基地
北洋舰队 南洋舰队 福建水师
41200 19000
9700
大沽、旅顺、威海、营口、烟台
江苏、浙江海面及长江口 厦门、马尾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位晚清官员的日记——
第二单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建成一家军工厂。 可是接着问题又来了:我们从德国请来的技师, 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 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没有人看明白。这让 我想起了鸦片战争结束时与外国签订《南京条 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 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 蒙骗。
.目的
维护清王朝统治
.时间
19世纪60---70年代
19世纪70---90年代
70年代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
洋务派地方代表
洋务派中央代表 奕䜣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二、洋务运动的概况
1、口号: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2、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2)创办民用工业 (3)兴办新式学校 (4)建立新式海陆军
局面?
外患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 1856 1860 1864
太平天国运动 内忧
新课讲授
洋务运动的目的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
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
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
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平内乱
卫边—疆—曾国藩
中外教育思想史 第八章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时期的教育

不平等条约,国家处于落后挨打甚至被瓜分的 局面,洋务派认为若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熟悉 西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2.师夷之长技以图自强
(一)清末幼童留美计划
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未有之强
敌”,一大批思想意识先进的士大夫提出要学习
西方,以图自强,达到“比而齐之”、“驾而上 之”的目的。于是,容闳、奕忻、文祥、李鸿章、
有黄遵宪、谭嗣同、陈宝箴等人创办
3.通艺学堂
严复、张元济创办
4.经正女学
经元善等人创办,是我国第一所自办女学。
(二)办报馆、学会宣传变法
北京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时务报》 蒙学公会
《中外纪闻》 《强学报》
《蒙学报》 农学会 《农学报》 南学会 《湘学新报》《湘报》 《国闻报》
国近代最早的军事工程学堂。
3.广东实学馆:1880年 4.天津水师学堂:1880年 5.天津武备学堂:1885年,是我国近代陆军军官
学校之始。
1886年广东黄埔鱼雷学堂
; 1887年广东水陆师
1889年 1890年江南水师学堂; 1894 年山东烟台海 1898年湖北武
学堂 ;
1888年北京昆明湖水师学堂 ;
视师范教育和女子教育,积极提倡留学教育。
(一)办学堂培养人才
1.万木草堂
1891年----1894年康有为在广州所办。
办学宗旨:鼓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 学习内容:泰西哲学、万国史学、地理学、数学、
格致、外国文学、政治原理学、中国政治沿革得 失、政治应用学、群学等。
2.湖南时务学堂
(四)京师同文馆
是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课件

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重心的转移则反映了洋务派力图阻遏 外国对华经济掠夺的目的
相关史事 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 ,不但不能自 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局 为例,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
官办性质的军事工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 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在官督商办 的民用企业中,这类问题也同样存在
开始的。美国很早就有侵略台湾的野心。
19世纪60年代 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遭到台湾人民 坚决抵抗,大败而归。
此后,美国转而支持、联合日本侵略台湾。
• 琉球是一个独立王国,自明朝初年起,一直 保持与中国的藩属关系。
• 1871年,琉球船民因海难漂.流到台湾东南部, 被当地居民误作敌人杀害。第二年,日本迫 使琉球成为它的藩属国。
19世纪70年代 日本借口琉球船民在台湾被杀,向清 政府提出交涉。
清政府强调台湾和琉球均为中国“属土”,与日 本无关,日本政府随即决定武力侵台。
1874年
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台湾人民据险 反击,清政府也派沈葆桢率兵人台。
在英、美等国“调停”下,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 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1885年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学习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3.知道列强侵略我国版图的相关史事。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一:洋务运动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奕䜣
自强 求富 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时间: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 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初中历史第2单元-第4课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 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易错字:奕
曾国藩
2.易混知识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局限性: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 国富强起来。
6.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主要表现在( B ) A.编成《海国图志》 C.举办新式学堂 B.创办近代企业 D.结束封建帝制
7.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 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D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材料二 :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 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 《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三: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 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1.(2017· 邵阳)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右图是网友归纳 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其中的“李鸿章说:我学”,是指 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 A )
A.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 李鸿章提出: “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 及。 „„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9 世纪 70 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 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 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 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中京师同文馆翻译的书籍分类
(第二组课题三)
九直张惟瞻一、京师同文馆的创建背景
1862年8月24日清政府鉴于“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遂于北京设立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是清政府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
该校的倡始者是洋务派领袖恭亲王奕䜣。
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奕䜣在时任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威妥玛的帮助下,请圣公会英籍传教士包尔腾担任首任总教习。
该校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学制分五年、八年两种,八年制又分前
馆、后馆,后馆学有成效者升入前馆。
学员兼学天文、算
学、格物、化学、医学、机器制造、西洋史地和万国公法等科。
二、主要翻译的书籍
京师同文馆曾翻译西书36种。
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中国第一部国际法中译本:惠顿的《万国公法》(1864年);第一部外交学中译本:马登的《星柖指掌》(1876年);第一部经济学中译本:福赛特的《富国策》(1860年)。
本处列举几本具代表性的书籍
1、教育类
(1)《格物入门》:物理
(2)《化学指南》:化学
(3)《各国史略》:历史
(4)《格物测算》:物理
(5)《中西合历 1877》:历史
(6)《中西合历 1878》:历史
(7)《中西合历 1879》:历史
(8)《算学课艺》:数学(9)《药材通考》:医学2、政治类
(1)《星轺指掌》(2)《富国策》
3、法律类
(1)《万国公法》(2)《公法会通》(3)《中国古世公法论略》(4)《新加坡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