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合集下载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修订)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修订)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2.28•【文号】•【施行日期】2019.02.28•【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6月7日原卫生部令第58号公布,根据2019年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4件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河北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河北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河北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切实加强全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卫生计生委负责全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把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并完善临床用血管理组织,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是指血液制剂进入医疗机构后,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全过程所进行的规范化管理。

第五条本办法是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用血服务的基本标准,是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督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七条省卫生计生委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的要求,成立省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在省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承担全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八条各市级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在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协助省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九条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医疗机构医务部门应当明确专人负责临床用血相关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第十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发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组)的作用,确保临床用血过程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中。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34
《新办法》要求完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 日常管理工作的的医疗机构至少要建立9个管理制度:
6.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7.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培训制度; 8.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9.卫生行政部门对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排名和公布制度。
27
临床用血管理组织结构及其职责
医疗机构法人的职责 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建全岗位责任制, 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法定代表人的职责 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笫一责任人。(第七条)
28
输血科或者血库的设置要求和职责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临床用血需求设置
31
《新办法》要求完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至少在以下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加以 执行: 1.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第八条) 2.输血科或血库工作制度(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 (第十条,第十一条) 3.临床用血来源管理制度;(第十三条) 4.科研用血审批制度;(第十三条) 5.血液库存动态预警与临床协调制度;(第十一条,第十 三条)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及相关法律法规 解读
马鞍山协和医院医务科 胡助时
一、《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
新版与旧版对比
新版(2012年版):六章41条(部长令)
分为:总则、组织与职责、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
旧版(1999年版):无章,22条(部发文)
强化了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新办法第三十五~三十八条和第四十条对医疗机 构违反规定或未履行义务的行为将给予行政处罚, 包括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警告、罚款等。

术中用血规范与流程

术中用血规范与流程

术中用血规范与流程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及《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制度。

一、手术用血指证(一)、符合用血的条件急性大量出血患者和手术中用血患者;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患者;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患者;严重烧伤患者;(二)、成分血的适应征:红细胞适应证:Hb<70gL,应考虑输;Hb在70-100gL之间,依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血小板适应证: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50×109,应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冷沉淀适应证:外伤病人有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及纤维结合蛋白缺乏时可使用冷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全血适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及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的患者。

二、手术用血流程(一)医师在决定是否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备血前,必须对患者术中是否需要输血进行评估,术中用血患者由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进行输血前评估,由麻醉医师填写“术中输血前评估表”,麻醉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二)患者或家属签署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的,应向患者及(或)家属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并签字,术前备血由主管医师执行,术中紧急用血(术前未备血时)由麻醉医师执行,必要时由手术医师执行,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使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3月1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〇一二年六月七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以下是两篇不同风格的最全的范本:模板一:一:目的此管理办法的目的在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管理,确保用血的安全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过程管理。

三:血液管理的原则1. 质量安全:临床用血必须符合血液质量安全标准。

2. 临床指征:临床用血必须符合医学临床指征。

3. 合理用血:临床用血必须合理使用,尽量减少血液浪费。

4. 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必须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

5. 信息化管理:临床用血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

四:血液管理的流程1. 用血申请:医务人员根据临床需要提出用血申请。

2. 确认血液需求:医务人员通过临床评估确认患者是否需要用血。

3. 血液安全检测:医务人员进行血液样本采集并发送到血液检测机构进行安全检测。

4. 血液选择与匹配:医务人员根据检测结果选择适合的血液产品,并进行血型匹配。

5. 血液使用:医务人员根据指征使用所选择的血液产品。

6. 用血记录:医务人员必须准确记录用血情况,包括用血量、用血时间等信息,以便备查与追溯。

五:血液管理的责任1. 医务人员:负责用血申请、用血指征评估、血液选择与匹配、用血过程管理等工作。

2. 血液管理部门:负责血液安全检测、血液储存与发放、血液质量控制等工作。

3. 医院领导:负责血液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用血申请表、用血记录表、血液安全检测结果单等。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血液质量安全标准:指血液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无传染性疾病和其他血液质量问题。

2. 医学临床指征: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医学知识和经验,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血液治疗的标准。

3. 分级管理: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将血液使用分为不同级别,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4. 信息化管理: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血液管理的方式,包括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等。

模板二:一:引言1. 目的:本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各项工作,确保用血过程的安全与有效性。

无偿献血及临床合理用血知识考试题

无偿献血及临床合理用血知识考试题

无偿献血及临床合理用血知识考试题1.红细胞(RBC)的临床适应症是()。

[单选题]A、增强血液携氧能力,纠正缺氧(正确答案)B、增加营养C、提高免疫力D、提高凝血能力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的实施日期为()。

[单选题]A、1999年1月5日B、2000年6月1日C、2006年3月1日D、2012年8月1日(正确答案)3.临床输血的作用是()。

[单选题]A、补充丢失的血液成分,失多少补多少B、补充功能成分,纠正携氧或凝血功能障碍(正确答案)C、维持血液循环D、提供营养支持4.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指南在下列中有详细规定。

()[单选题]A、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B、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正确答案)C、献血法D、血站管理办法5.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

[单选题]A、携带氧B、抵御炎症感染C、参与凝血机制(正确答案)D、增加血粘度6.新鲜冰冻血浆(FFP)的临床适应症是()。

[单选题] A、扩容B、补充蛋白、增加营养C、补充凝血因子、止血(正确答案)D、促进伤口愈合7.严重肝脏疾病伴有凝血因子缺乏出血病人输血宜首选()[单选题]A.保存的液体血浆B.新鲜冰冻血浆(正确答案)C.洗涤红细胞D.代血浆8.我国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的年龄是:() [单选题]A、十八至五十周岁B、二十至六十周岁C、十八至六十周岁D、十八至五十五周岁(正确答案)9. 下列哪项是三级医疗机构应设置的输血管理组织()。

[单选题]A、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B、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C、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正确答案)D、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10.成熟红细胞平均寿命为() [单选题]A、60天B、80天C、100天D、120天(正确答案)11. 输血前临床医生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什么?() [单选题]A 输血目的,经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同种免疫反应及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正确答案)B 输血支持疗法C 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写D 无需说明12. 病人输血前,医护人员将做哪些工作?() [单选题]A、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血样标签,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血型等,采集血样送输血科(正确答案)B、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C、病房工人持输血申请和血样送输血科D、无须核对,只要医生写好输血申请,即可送输血科13. 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订需医患双方,如果无家属,病人又无自主意识的急性失血怎么办?() [单选题]A、先输血抢救,后上报院领导B、用晶体胶体盐维持C、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正确答案)D、等待领导批准14. 输血时只能用什么液体?() [单选题]A、注射用生理盐水(正确答案)B、葡萄糖盐水C、可以用其他晶体液D、代血浆15. 输用保存几天的血液可防止传播梅毒?() [单选题]A、 1-2天B、2天保存C、3天以上的血液(正确答案)D、无关16. 临床输血的原则() [单选题]A、输新鲜血B、同型输注,患者缺什么成分输什么成分,输成分血(正确答案)C、全血比较全,输全血D、依患者的要求17. 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和两次采集间隔为:() [单选题] A、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B、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C、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3个月D、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正确答案)18.下列哪种血液保存方式是错误的:() [单选题]A、红细胞2-6℃B、血小板 20-24℃振荡C、冰冻血浆-20℃D、冷沉淀室温(正确答案)19.补充不稳定凝血因子宜选用() [单选题]A、新鲜全血B、普通血浆C、代血浆D、新鲜冰冻血浆(正确答案)20.洗涤红细胞与解冻红细胞制备后,多长时间内输注?()[单选题]A、4hB、6hC、8hD、24h(正确答案)。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年2月28日修订)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年2月28日修订)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6月7日原卫生部令第58号公布,根据2019年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4件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二)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三)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四)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五)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3月1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
二〇一二年六月七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
(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
(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
(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
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
(三)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四)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
(五)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六)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临床用血需求设置输血科或者血库,并根据自身功能、任务、规模,配备与输血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

不具备条件设置输血科或者血库的医疗机构,应当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临床用血工作。

第十一条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
(二)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
(三)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
(四)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
(五)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六)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
(七)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
(八)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
(九)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第三章临床用血管理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保证落实。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使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血站提供的血液。

医疗机构科研用血由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核准。

医疗机构应当配合血站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划,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等进行管理,保证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接收血站发送的血液后,应当对血袋标签进行核对。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血液入库,做好登记;并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储藏设施内。

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是:
(一)血站的名称;
(二)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
(三)血液品种;
(四)采血日期及时间或者制备日期及时间;
(五)有效期及时间;
(六)储存条件。

禁止将血袋标签不合格的血液入库。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在血液发放和输血时进行核对,并指定医务人员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的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

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

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十九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
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第二十一条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

三级医院、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开展自体输血技术,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提高合理用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机构应当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工作。

血站负责互助献血血液的采集、检测及用血者血液调配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建立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临床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做好观察和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