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

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最早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

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二.学习: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

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

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八.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孕妇吸烟 2.孕妇饮酒 3.孕妇的饮食与营养

九.0-3岁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是婴儿最早的学习方式(填)

2.经典条件作用

3.操作条件作用

①经典条件作用以基础反射

....为重点

②操作性条件作用以某种行为

..作为重点

③操作条件作用表现出婴儿学习的主动性

4.模仿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

十.婴儿学习的其他方式:1.学习图示 2.因果关系 3.使用工具 4.理解空间

十一.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简、论)

1.观察模仿学习

2.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操作学习的作用:(简)

①.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②.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拟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③.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时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

④.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

3.语言理解的学习

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5.交往中的学习

①.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

②.交往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要

③.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成

④.交往能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6.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进行学习和发展社会性、情绪及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

十二.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

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

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

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形

内隐学习是在偶然的、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尤其是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情况下产生的,他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无目的、自动化的加工活动,具有随意性,学习活动能自发进行,无需耗费心神

4.经验学习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

7.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第四章幼儿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

一.韦纳受到海德尔的影响,是归因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了情境归因、性格归因

二.韦纳提出了三维度归因论: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

三. “迁移”可以理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第五章 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与适宜性教学

一.幼儿学习中的差异: 学习类型差异——邓恩夫妇 二.适宜性教学——年龄适宜、个别差异适宜(填)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个体在幼儿阶段,由于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产生变化的历程 二.社会能力的构成★(填、选):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三.社会能力的价值(简)

1.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

2.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感情、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

3.社会能力还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简)

1.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

①.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亲社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观点采择:幼儿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

③.社会信息加工机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 2.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3.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4.文化差异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五.教师在幼儿社会能力学习中的指导

1.通过理解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2.通过交往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简) ①.教师应知道幼儿用正确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轮流活动的指导 ③.教师应给予幼儿角色扮演的指导 ④.教师还要给予分组配对的指导

六.社会测量法——同伴关系测量的重要手段

1.同伴提名法

2.同伴行为描述法

3.同伴等级评定法 七.同伴关系的五种类型

1.受欢迎者

2.被拒绝者

3.被忽略者

4.有争议者

5.一般者

八.科尔伯格是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建立者,建立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道德水平

2.习俗道德水平

3.后习俗道德水平 九.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原则(简) 稳定性

不稳定性

可控的 不可控的 可控的 不可控的 内部的 / 能力 努力 身心状况 外部的

/

任务难度

/

运气

学习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差异

1.情感支持性原则

①.建立接纳与关心的情感联系

②.积积的情感投入和情感激发

2.行为实践原则

3.榜样作用原则

①.教师应当非常重视自身对幼儿的榜样作用

②.教师对待他人与幼儿的情感态度是其榜样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幼儿同伴间的影响日益赠大

4.一致性原则

①.教师自身态度的一致性

②.幼儿园园内教师间的一致性

③.家园一致性

5.随机教育原则

十.幼儿社会行为的评定

1.康奈尔儿童行为问卷

2.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

第七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培养

一.吉尔福特,1950年,《创造性》提出创造力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幼儿创造性: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意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品质

三.1869年,高尔顿,《遗传与天才》

四.幼儿创造性的表现(简)

1.幼儿创造性的前提:了解和接触事物的“心向”——好奇心

好奇心是幼儿创造性的重要前提

....

2.幼儿创造性就是善于阻止自己的“材料”

3.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

.幼儿创造性学习: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填)

六.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简)

1.创造性学习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

3.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

4.幼儿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

七.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八.创造性测量工具

1.创造性思维测量

2.创造性人格测量

九.制约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因素

1.过于重视幼儿模仿,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学习

2.限定幼儿的思路,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思维

3.过于苛求秩序,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探索

十.幼儿创造性的教育培养★(简)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求知欲是内部动力

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3.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①.展开联想,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

②.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③.肯定幼儿超常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4.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5.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创造力

第八章幼儿的语言学习与教学

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幼儿学习能力的差异

二.幼儿语言学习理论

(一)幼儿语言学习的传统理论(填、选)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强化

2.乔姆斯基先天论

假设人生来就具有复杂的语言结构,这些结构组成了“语言获得装置”

3.皮亚杰认知理论观点

4.维果斯基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读写萌发理论

(三)全语言教学理论(简):强调语言是“完整”的,不可简单的割裂成语音、字词和句子等片段

1.全语言教学观(整体语言教学)

2.以幼儿为中心的语言学习理论

3.让幼儿成为早期的阅读者和书写者

4.成人要经常为孩子朗读故事书

5.教师的态度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

三.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简)

1.温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

2.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共同计划

3.经常给予阅读、书写示范

4.倾听、积极反馈

5.鼓励尝试使用语言

6.肯定期待

四.教师在幼儿语言学习中的角色(简)

1.经验明朗化

2.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3.榜样示范者

4.自我提升、协同教学

5.寻求专业的协助

五.影响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内外因素

1.内在因素——正常发育的大脑

2.外在因素——良好的语言环境

第九章幼儿园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

.幼儿园班级管理:教师鼓励幼儿课堂学习的行为和活动,即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愉快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行为问题,而采取某种方法来组织活动、教学、自然环境等的诸方面因素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使幼儿有效学习

三.有效班级管理的方法(简)

1.全面关注

2.并行处理

3.过渡环节的高效

4.让每一幼儿参与进来

5.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

四.环境与幼儿学习的理论

(一)布朗芬布伦纳的环境生态模式

1.小环境系统(家庭、幼儿园、教室、游戏场)

2.中环境系统(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关系、家庭与邻居间的关系)

3.外环境系统

4.大环境系统

(二)勒温的心理场理论——拓扑学

五.区角环境的设计原则

1.各区的最佳配置——动静分开、干湿分开

2.注意环境设计时的流动线(小脚印)

①.流动线的规划要注意流畅性

②.教室的形状也会影响流动线

③.建立通道网

④.教师至少要有两个出口以供应急

⑤.个学习去可以用L、U型分隔

3.教室的物理环境设计

4.学习区的数量、种类、人数管理

①.学习去计划板

②.色彩符号标记每一学习区

③.挂牌法

第十章幼儿学习的评价

一.幼儿学习评价:教师收集有关幼儿学习表现的各种素材和信息,并以某种参照为标准,对幼儿的学习进行综合、解释、价值判断,以评定幼儿学习水平的过程

二.学习评价的分类(选)★

1.从评价目的分

①.诊断性评价

②.形成性评价

③.总结性评价

2.从评价进程分

①.学习前评价

②.学习过程评价

3.从评价的参照物分

①.常模参照评价

②.标准参照评价

三.实施幼儿学习评价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

2.有助于教师开展个别化的适宜教学提供依据

3.有助于家园合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4.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过程

四.有效的幼儿学习评价的特征

1.幼儿的学习评价是整体性评价

2.幼儿的学习评价是多元评价(选)

①.评价目的多元化

②.评价主体多元化

③.评价方式多元化

3.幼儿的学习评价是动态的发展性评价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4.幼儿的学习评价是个别化评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5.幼儿的学习评价是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

五.幼儿学习评价的目标

1.为幼儿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习

2.帮助教师发现幼儿学习的问题,改善教学

3.改善幼儿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

4.修改教学方案、教学计划

六.幼儿学习评价的基本方法

1.自然观察法: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对幼儿学习的了解

2.情景观察法

3.谈话法

4.问卷调查法

七.幼儿学习评价的综合方法

(一

以游戏为基础的跨领域评价:一项测量游戏发展的观察量表,它以游戏为中介,对游戏情景下的儿童进行全方位评价

2.测验步骤

①.儿童自己自由游戏,游戏指导者模仿、示范、拓展幼儿的游戏

②.创设游戏情境以引发儿童先前没有自发表现出来的行为

③.游戏中加入一个同伴,以观察儿童的同伴互动

④.非结构化游戏和结构化游戏中观察儿童与家长

⑤.观察身体运动游戏

⑥.观察语言活动游戏

(二).真实性评价

(三).档案评价法

(四).多彩光谱评价法:是加德纳和费尔德曼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针对儿童学习的评价方法。他们非

常关注儿童认知与学习的多元本质,深信儿童在各个领域的认知与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评价儿童的认知与学习潜能时,应为其提供不同领域的材料和信息

?多彩光谱评价的特点

1.多彩光谱评价是一种反映幼儿真实学习能力的评价

2.多彩光谱评价是适宜每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

3.多彩光谱评价是一种既评定幼儿学习水平,又分析影响其学习因素的评价

4.多彩光谱评价不仅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潜能进行评价,而且还特别关注幼儿的学习风格,

并提出幼儿学习活动风格的评定表

第十一章幼儿教师心理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在角色上的差异(填、选)

1.范围(、情感)

2.情感关系

3.适度理性

4.目的性

5.公平性

二.教师的角色

1.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

①.教师是幼儿权力的保障者

②.教师为幼儿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与环境

2.教师是幼儿的榜样

3.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三.幼儿教师职业特点(填空、简答、选择)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广域性与幼儿教师的“完整”教育观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参与性与幼儿教师的民主儿童观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多元性与幼儿教师的反思与监控

4.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成性与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智

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1.新手动机阶段(<=1Y)

2.适应观念困惑阶段(2-5Y)

3.稳定行动缺失阶段(6-10Y)

4.停滞缺乏动力阶段(11-15)

5.更新动机增强阶段(>=16)

附表:学习理论——行为主义

人物观点应用

行为主义斯金纳

1.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

1.程序教学PI(简):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

框架内容,由易到难安排好学习的进程

?程序教学的原则(简):小步递进、积极反应、

及时强化、自定步调

2.强化原

理★

正强化: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得到了教师的奖励性刺激

负强化: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他原来不喜欢的厌恶性刺激得到了

解除

2.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惩罚往往与幼儿的消极情绪体验相联系,而负强化则与幼儿的良好情绪相

联系

3.掌握学习ML——布鲁姆

3.塑造与

消退

塑造: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关系,使幼儿做出原先行为模式中不曾有过的

复杂动作

消退: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的减少两种刺激的特征,使幼儿最终能对

两种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

4.应用行为分析(简)

?程序:

①教师确定需要改进的行为

②确认这名幼儿表现出行为的周期

③教师采取矫正措施

班杜拉

1.观察是

学习的一

个主要来

替代学习(替代强化):个体的学习往往不是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而实现

的,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以及随后受到的强化而习得的

2.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

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简)

观察学习的效应

抑制效应

社会促进效应

3.观察学习是规

则和创造性行为

观察学习: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习得的某种行为的学习活动,

但它不是简单、刻板的模仿榜样行为

- 1 -

的主要来源- 2 -

人物观点应用

人本主义(简)

1.教师要接纳每一个儿童,把每个儿童都看作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情感和看法

2.教师要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与他人都是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个体,每个儿童都能以自己独特

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3.每个儿童都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引导儿童发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1.教师效能感训练

2.吸引学业成功

吸引学业成功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是“有责任、有爱心、

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马斯洛

五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七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基本需要、缺失性需要)

求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成长需要)

3.价值澄清

罗杰斯

1.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好奇心是儿童与生俱来的)

2.在安全的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心理和安全的自由是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

条件)

4.非指导性教学

儿童不是被动、被迫、消极的接受学习者,不是被教

师控制与操纵的客体

3.涉及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学习最持久、深刻

4.意义学习大多数是做中学(杜威)

5.幼儿的意义学习要素

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

2)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

3)学习是全方位的

4)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

- 3 -

人物观点

认知主义

信息加工学习论

获取、保持、加工信息的过程

学习理论

(选、填)

1.加工水平理论

2.双重编码理论(表象、言语)★

3.联结主义模型

三种记忆★

1.情景记忆

2.语义记忆

3.程序记忆

认知结构

学习论

奥苏贝尔

意义学习: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的非随意性、非临时性的联系布鲁纳★

任何学科都可以以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

发现学习的主要作

用(简)

1.提高智力潜能

2.使外部奖励向内部动机转移

3.帮助信息保持和检索

- 4 -

观点应用构

建主义基本主张

(简)

1.如何看待知识——知识是生成的

1.随机通达教学

随机通达教学以认知灵活性理论

2.抛锚式教学

2.如何看待学习者——幼儿是有主体性的

3.支架式教学:(简)

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为儿童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儿童掌握内化所学

的知识技能。并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再构建平台

最近发展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的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距。通过教学,

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距

3.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学习是主动构建的

基本环节(简)

1.搭脚手架

2.进入情景

3.独立探索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

- 5 -

定义内容分类理论特征方法(简、论)

动机动机: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

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朝

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作用

1.好奇(最

主要的动

机) 1.普遍型动

机与偏重

型动机

1.行为主义的强

化理论

★(简)

1.内在动机以好奇

与兴趣为主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

趣与求知欲

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

2.兴趣

2.人本主义的需

要理论

2.外在动机逐渐增

皮亚杰指出游戏有三

1)练习性游戏

2)象征性游戏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

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

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他是激

励和指引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

需要

2.内在动机

与外在动

3)规则性游戏

3.诱因

3.认知主义的归

因理论

3.较稳定的学习成

败归因

3.为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

4.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5.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 1 -

定义分类理论教学策略

迁移学习的迁移:先前学习中所

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

态度等对后来的学习或解

决新问题的影响

1.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顺向:先前学习→后来学习

逆向:后来学习→先前学习

1.形式训练说 1.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潜能的

影响

2.相同要素说(桑代克)

3.概化理论★(贾德):迁移的发生不在于

任务之间的表面相似性,而在于儿童是否获

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性理解

2.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

支持

2.正迁移、负迁移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

习的消极影响,或是两种学习

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4.认知迁移理论 3.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

中发生迁移

3.低路迁移、高路迁移

1

9

8

s

1.图式理论

2.共同要素理论

3.元认知理论

4.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4.特殊迁移、非特殊迁移

4.认知灵活性: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构建自

己的知识,以便在情境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

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

- 2 -

定义分类理论方法(简)

异与适宜性教学个别差异:个体之间在稳定

..的

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

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1.学习能力差异

1.按活动状态分的学习类型理

1.资源利

用模式

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

以求人尽其才

加纳德——多元智能

理论

①逻辑/数学能力

2.补偿模

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

所不足,这可以改由另

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

②语文能力

③音乐能力

④空间能力

⑤运动能力 3.治疗模式

⑥社交能力 4.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

——“教学相适”理论

⑦自知能力

2.学习类型差异——邓恩夫妇 5.个别化教育方案:该方案最早运

用与特殊儿童的干预和矫正,为其

提供个别化的、针对性的方案,由

于对幼儿个体差异、个体发展的关

注,它逐渐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即

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

学习风格的类型——

帕克(填)

1)序列性学习者

2)整体性学习者

儿童的五种学习类型

(填)

1)视觉型

2.邓恩学习

理论

1)环境类要素

2)听觉型

3)身体型2)情绪类要素

1)调整儿童的学习进度

4)书面型3)社会性要素

5)群体互动型4)生理性要素2)提供多样化教材

3.性别差异5)心理性要素3)调整教师角色

- 3 -

学习途径(填)策略(简、论)★

0-3岁婴儿1.模仿:是婴儿最初掌握语言

的主要途径

1)语音

发声性模仿 1.积极回应

双向性模仿 2.运用非语言交流

成人要求模仿3使用儿化语

2)词语 4.帮助婴儿拓展语言

3)用词和说出句子 5.适应每个婴儿的发展与需要

2.强化 6.运用图画书和讲故事

3.理解+创造

7.使用语言游戏

8.创设良好环境

3-6岁幼儿1.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语音

1)以自己的正确发音为幼儿做出榜样

2)采用多种方法教给幼儿正确的语音

3)耐心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

2.帮助幼儿进行阅读准备

3.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4.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1)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2)防止幼儿养成使

用不良阅读方式的

习惯

①出声阅读

②指读

③回读

5.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 1 -

幼儿教师的专业心理素质

教学心理素质1.教学观念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内容(简)

1)教学知识

2)理论知识

3)技能知识

4)交流传递

5)知识传播

6)知识创新

2.教学效能感: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的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与推测

3.教学控制点

4.教学监控★

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

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

断的对其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的控制和调节

的活动

1)计划性与准备性

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

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

4)沟通性

5)对幼儿进步的敏感性

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5.情感投入

专业人格特征1.激励性人格

热情

期望

支持

2.灵活变通性

3.爱心与同理心

4.情绪稳定

知识观

教学实践能力

- 1 -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卷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幼儿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计50分 1.在口语表达方面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2.幼儿语言学习过程:、、、 。 3.幼儿语言学习的原则:、、、 、、。 4.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 、。 5.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 6.幼儿教育活动评价的类型根据评价的功能和运行时间分类可分为:、和。 7.幼儿学习中的个别差异包括:、、。8.幼儿动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9.真实性评价的主要形式:、、、 。

10. 检验某项教育措施是否正确的最终标准是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2分 1.创造性: 2.真实性评价: 3.量: 7.求同: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目前幼儿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幼儿感知集合的四个阶段 四、论述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0分,共计22分 1、案例分析: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2、案例分析: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是不听,还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 说:“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

2017年4月学前教育心理学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2017年4月 课程代码: 00882 -、单项选择題(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精神的某种能力在某个时期里对某种环境能敏感地反应和发展,并 称之为42 A.关键期 B.准备期 c.发展期 D.敏感期 2.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学习模式,一种是派生下位学习,另一种是162 A.相关下位学习 B.变式下位学习 C.同化下位学习 D.推理下位学习 3.我们如果口渴了就找水喝,出汗了就需要毛巾,这类决策的知识表征方式是149 A.概念 B.表象 c.图式 D.产生式 4.幼儿可以说出笔是用来写字的,这是145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信息类知识 D.数据类知识 5 .在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一个155 A.具体目标 B.网络系统 C.变式 D.核心经验 6.感觉与统合障碍称为 A.感觉统合下降 B.感觉统合误差 c.感觉统合失调 D.感觉统合失误 7.按照内部和外部动作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与173 A.知觉技能 B.运动技能 c.操作技能 D.智力技能 8 .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就是 A.幼儿社会性 B.幼儿社会性学习 c.幼儿社会化 D.幼儿社会学习 9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幼儿学习心理和幼儿 A.教学心理 B.游戏心理 C.认知心理 D.发展心理 1 o. 幼儿园情结智力教育模式包括赏识教育模式和222 A.情境教学模式 B.活动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1 1 .儿童的发展是一种服从自然规律按照成熟类型进行的过程,它并不依赖于教学。这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 A.皮亚杰 C.桑代克 B.维果茨基 D.考夫卡 12.学前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C.观察法 B.调査法D.测量法

学前心理学大纲.doc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XXXXX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34学时12学分 【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课程定位:《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基础理论课的特点。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教学目标:本课程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先修课程:学前卫生学。 后续课程: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等。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说明 改变传统的单调讲授为主的方法,辅以幼儿园丰富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 学内容。此外,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说明 (1.关于考核方法的说明 2.出勤、提问、作业、实验、测验、期末考试等各占比例的说明3.其他必要的说明) 《学前心理学》是考试课,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根据平时学生的上课情况、提问(10%、作业(30%及卷面考试成绩(60%综合评定。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张丽霞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八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执笔:吴恒(课程负责人) 审核:吴恒(教研室)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 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 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 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 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发展期 11.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A.社会性微笑 B.愉快 C.交往 D.高兴 12?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13.到3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9。 A.390 B.900 C.125 D.1000 14.出生()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A.1 B.3 C.6 D.9 15.问一个3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特点。 A.片面性 B.经验性

(9059)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二部分样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C ) A.胆汁质的孩子B.多血质的孩子C.粘液质的孩子D.抑郁质的孩子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B) A.痛觉B.听觉C.味觉D.视觉 3、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D ) A.胆汁质的孩子B.多血质的孩子C.粘液质的孩子D.抑郁质的孩子 4、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A) A.感觉和知觉B.感觉和记忆C.知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象 5、“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C ) A. 整体性的形成 B. 独特性的发展 C. 稳定性的增长 D. 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6、儿童容易出现对成人反抗行为的时期是( B ) A.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B.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C.心理发展的稳定期 D.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7、一般能力的核心是(B ) A. 观察力 B. 思维力 C. 注意力 D. 记忆力 8、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C ) A. 怕 B. 怒 C. 悲 D. 爱 9、平时我们所说的“注视”、“倾听”、“凝神”,主要是说的(C )过程。 A. 思维 B. 记忆 C. 注意 D. 感知觉 10、研究发现,幼儿辨别不同几何形体具有一定的顺序,以下哪种几何形体发展最早(C ) A. 长方形 B. 梯形 C. 圆形 D. 三角形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幼儿掌握复合句有何特点? 答:(1)数量较少,比例不大。 (2)结构松散,缺乏连词。 (3)联合复句出现较早。 (4)并列复合句比例大。 (5)偏正复句出现较晚。 2、简述测量新生儿及幼小儿童注意的指标。 答:(1)觉醒状态。 (2)习惯化。 (3)心率的变化。 (4)瞳孔扩大。 3、幼儿常见的记忆策略有哪些? 答:(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 4、3-4岁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培训讲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 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 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 思想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 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 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 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 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 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 行了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al psychology of primary school 课程编号: 学分:3学分 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教材: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开课系所:教育科学与音乐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人文学院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通修课,是各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师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形成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了解和把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发展的基本趋向以及研究的新热点,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去理解和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不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课程教学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3)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4)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学习了解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作用 2)了解教育心理学在研究方法的发展 难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学与教这一个系统过程中影响教学过程的五种要素和三种活动过程,并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去体验各要素的作用以及三种活动过程的相互作用。 2) 理解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的双重意义,以便使自己既掌握科学的教学规律,又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事件。 3)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特别是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参与,其中行动研究法不失为教师参与研究的可行方法。 (二)学习心理的概述 1.课程教学内容 (1)学习的涵义 (2)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的种类 难点:学习的种类、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3.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学习的内涵,充分理解学习的种类,影响发展的因素及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三)联结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课程教学内容 (1)经典条件作用 (2)操作条件作用 (3)社会学习论 (4)行为学习论在教学上的应用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难点:理解程序化教学,理解学生的我管理和自律行为的养成。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发展历史和主要代表人物; (2)掌握行为主义有代表性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四)认知派学习理论 1.课程教学内容 (1)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及教学思想 (4)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四. 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 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 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 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二. 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 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 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 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 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八. 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孕妇吸烟 2.孕妇饮酒 3. 孕妇的饮食与营养 九. 0-3岁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是婴儿 2.经典条件作用 3.操作条件作用 ①经典条件作用以基础反射 ....为重点 ②操作性条件作用以某种行为 ..作为重点 ③操作条件作用表现出婴儿学习的主动性 4.模仿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 十. 婴儿学习的其他方式:1.学习图示 2.因果关系 3.使用工具 4.理解空间 十一. 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简、论) 1.观察模仿学习 2.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操作学习的作用:(简) ①. 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②. 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拟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③. 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时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 ④. 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 3.语言理解的学习 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5.交往中的学习 ①. 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 ②. 交往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 - 1 -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经典)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A.O~4周 B.4~8周 C.O~3个月 D.O~6个月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 A.2~3个月 B.3~4个月 C.4~5个月 D.5~6个月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8.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语词概括的出现 B.真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9.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C.不会下定义 D.同义反复 10.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11.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12.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13.对黏液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 D.防止任性、粗暴 14.()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性别角色的发展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 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72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教育心理学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与内容 五要素三内容 五要素:学生(谁);教师(谁);教学内容(讲授什么);教学媒体(通过什么);教学环境(在…下) 三要素:学习过程教学内容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单元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裴斯泰洛齐(瑞士)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化”之思想。 2、赫尔巴特(德国)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此科学基础即心理学。 3、乌申斯基(俄国) 1868年《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4、卡普捷列夫(俄国)1877年《教育心理学》——世界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之着作 5、桑代克(美国)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1913-1914年,该书扩为三卷本,所以,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末)20年代-3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1908年代,房东岳翻译了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末)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人体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70年代:奥苏伯(贝)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计算机辅助学习(CAI)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994年【美】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三单元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look):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例:出水香炉)(二)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实验室试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自然实验:又称现场试验,试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 (三)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四)调查法: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要求许多被调查者回答以对某一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书面调查:又称问卷法 口头调查:又称访谈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单元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Life-span 生命全程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量变&质变)(1)胎儿期(-10个月~0岁) (2)新生儿(0岁~1个月) (3)乳儿期(1个月~1岁) (4)婴儿期(1-3岁) (5)幼儿期(3-6岁) (6)童年期(6-12岁) (7)少年期(12-15岁) (8)青年期(15-18岁) (9)成年期(18-25/35岁) (10)中年期(25/35-50/60岁)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卷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 幼儿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 ----- 姓名-------- 成绩 ------- 一、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计50 分 1. 在口语表达方面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2. 幼儿语言学习过程:、、、 。 3. 幼儿语言学习的原则:、、、 、、。 4.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 、。 5. 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 6. 幼儿教育活动评价的类型根据评价的功能和运行时间分类可分为:、和 7. 幼儿学习中的个别差异包括:、、。8.幼儿动作形成和发展的过 程、、、9.真实性评价的主要形式:、、、 。10.检验某项教育措施是否正确的最终标准是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计12 分

1. 创造性: 2. 真实性评价: 3. 量: 7.求同: 三、简答题(每题8 分,共计16分 1、目前幼儿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幼儿感知集合的四个阶段 四、论述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0分,共计22分 1、案例分析:小明是个 3 岁零 3 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2、案例分析:3 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是不听,还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 “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1、“沃斯克-戴开放型与传统型学习环境及儿童课堂行为测定量表”对学习环境得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变量(场所、小组领导人与组内人数) 2、发展性教学就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得(维果茨基)。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得干预、控制得程度差异,幼儿园得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得活动区游戏与全班集体游戏) 4、根据学习过程中师生得互动关系,操作学习可分为(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与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 5.亚当斯得闭合回路理论有两个主要观点,即(强调知觉痕迹,强调记忆痕迹)。 6、亲子互动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爱得基础、成长得喜悦与健全得教育) 7、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有以下几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8、加涅得学习记忆模型认为,学习过程就是由以下三个系统协调活动得过程(、加工、预期、执行控制) 9、根据概念属性得抽象与概括得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 10、在教育活动进行中实施得评价叫(形成性评价) 11、构成师幼互动得内隐心理要素有(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 12、分析问题阶段中得创造性体现为(明确问题得能力) 1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得基本方法就是(、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与测量法) 14、美国学者普林格尔认为,儿童得基本感情需要就是(对爱得需要、对新体验得需要、对赞扬与认可得需要、对责任感得需要) 15、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模式上有两个重要得行为维度,其中一个就是情绪维度,具体表现为(温暖、接纳-敌意、拒绝) 17、在3-6或7岁得幼儿期,占有重要地位得、主要得游戏类型就是(象征性游戏) 19、托尔曼得认知-期待说就是属于(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20、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智力技能培养得有效途径为(原型模拟、分阶段练习) 21、构成师幼互动得外显行为因素有(师幼互动行为得主体、师幼互动行为得性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讲师,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九)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A.O~3岁 B.3~6岁 C.6~12岁 D.o~18岁 2.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清楚的情绪反应,即()。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4.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5.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 A.O~1岁 B.1~3岁 C.3~6岁 D.6~12岁 6.在语言活动中,某小朋友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7.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 A.5±2个信息单位 B.7±2个信息单位 C.6±2个信息单位 D.8±2个信息单位 8.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A.培养读写兴趣 B.严格要求 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D.尽可能多识字 9.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 A.感知觉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版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含义:是研究在高等院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实验教育心理学及其代表人物: 实验教育心理学是指利用实验、统计数据和比较的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上的问题科学。 实验教育学派其实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德国代表人物是莫依曼和拉伊,法国是比纳和西蒙。 3、桑代克及其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及其标志 诞生标志:1903年,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出版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 4、桑代克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特点:是在大量的学习实验与测验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不同于以往缺乏实验支持的教育心理学。 5、联结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联结,所谓联结,指的都是某种情镜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6、认知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知派而形成的“朕结”,而是通过有目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 7、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是产生在两派理论的对抗之中的介于两派之间的一个新派别 8、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学习是获得自我经验,强调“学习者中心”,将自发性和主动性看成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方面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9、现代信息加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 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系统性原则;(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五)教育性原则。方法: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言语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收集被试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方法。 个案法:收集特定个人的各种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方法。 测量法: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1、人的心理现象: 人类心理是指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过程:(知情意)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二)个性: (三)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2、大学生身心活动的基本特点与教育: 生理特点:大学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后期,身体各器官的功能趋于完善和成熟, 生理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心理特点:大学生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社会性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1)视野开阔,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增强;(2)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3)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和现代意识;(4)有较强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①学习环境改变;②生活方式的不同;③就业导致的焦虑;④性格的不成熟性; ⑤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⑥人际关系的困扰;⑦情感冲突。 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①应该改革传统教育观念,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环境,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竞争向上的学术氛围中顺利成长;②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条件;③结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提倡全员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助与互助机制;④利用网络开展心理教育,大力提倡网络道德;⑤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毕业教育两大环节;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第三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概述 1、学习的含义 (1)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