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0-6岁)心理发展、教育与教学相关问题的学科,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
以下是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 儿童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婴儿期:触觉和听觉是初级感觉,视觉和嗅觉逐渐发展;幼儿期:感觉运动整合能力增强,动作逐渐精细;学龄前期:感觉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手眼协调进一步发展。
2. 儿童的认知发展幼儿期:能进行简单的类比思维,但思维仍受限于具体情境;学龄前期:操作思维逐渐发展,开始具备逆向思维能力;早期学龄期:逐渐具备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3. 儿童的情感发展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依恋行为和情感反应;幼儿期: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情感调节能力;学龄前期:情感表达更加成熟,开始体验到社会情感。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重点关注儿童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以刺激和反应的连续性为基础,强调通过条件反射和塑造形成习惯行为。
2.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关注儿童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式学习。
3.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注重社会情境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理论关注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实践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情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效果。
2. 游戏教学法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材料,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亲子共读通过和家长一起阅读、讨论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发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案例1. 游戏中的认知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如堆积积木、穿珠子等,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并旨在提供教育者和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指导和支持。
幼儿教育心理学强调了解幼儿认知、情感和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以帮助建立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一、幼儿认知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认知能力在早期经历中得到了显著发展。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从出生开始通过感知、运动和思考来建立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他们逐渐发展出对象恒定性、操作能力和符号表征等认知技能。
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感知和操作体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强调幼儿情感发展对其整体成长的重要性。
情感是幼儿与他人建立联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键。
研究发现,感情丰富和安全的关系对幼儿的自尊心和社交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教育者需要提供温暖、关爱的环境,与幼儿建立稳定的关系,帮助他们积极发展情感技能。
三、幼儿社交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还涉及到幼儿社交发展。
社交技能对于幼儿建立友谊、合作和解决冲突至关重要。
通过与同伴互动,幼儿学会分享、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育者可以提供合适的社交机会,教导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促进他们社交技能的成长。
四、幼儿行为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行为的研究显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方式。
他们逐渐掌握了些许自我控制能力,能够理解并遵守规则。
然而,由于他们的社会认知和情绪控制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好奇心强、冲动和自我中心的行为。
教育者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以帮助幼儿发展积极、适应性的行为。
五、实践指导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实践提供了指导。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根据幼儿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发展的规律,以及幼儿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他们可以提供适应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供具有挑战性和适当反馈的任务,以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的心理知识点总结

幼儿的心理知识点总结一、幼儿心理的发展特点1.个体差异明显幼儿的性格和才能的集成程度不同,差异明显。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活跃度、适应性、注意力、情绪、维持注意能力和食欲等各方面。
因此,幼儿的个体差异显得特别明显。
2.形成特点幼儿在生理、智力、性情、良好习惯、社交、情感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征。
这种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幼儿的各种特征是互相联系和重要地影响的,所以要真正了解幼儿的特点,必须全面客观地对他们进行研究。
3.发展需要幼儿的体格、智力和社会环境都不断发生变化,他们的情绪、思维、道德和性格等方面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由于这一发展的动态变化,使得他们需要不断的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社会角色和适应环境等。
4.动机和需要动机和需要是影响幼儿行为的基本因素。
幼儿的动机和需要,是指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某些社会、生理、心理等要求。
这些要求通常通过思想、情感和行为来表现出来。
其中,动机是孩子发生行为的内在要求,而需要是一个孩子由于缺乏某种条件而感到不舒服。
5.善于模仿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能够模仿大人的动作、言语和行为。
而且,在模仿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表现和满足心理上的某种需要。
所以,幼儿的模仿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6.知觉和认知发展在幼儿身上,知觉和认知是一个密切相关的过程。
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感知,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基本手段。
而认知是个体对已知经验的再认识、重构和新的认知,是人的思维和智力手段。
二、幼儿心理的主要知识点1.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情感的发展是在学习、适应过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对他人情感的学习和经验所形成。
这种学习一方面说明是大量的情感产生和情感经验的积累。
另一方面,经验是形成情感的重要条件。
因此,心得和经验是一个人形成情感的基本手段。
2.幼儿的社会发展幼儿的社会发展是在他们处于一定的年龄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他们的社会行为模式,对外界社会事件和社会角色的适应和理解是基本社会活动。
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

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的学科。
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对于合理指导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幼儿心理和指导幼儿教育。
一、爱因斯坦发展理论爱因斯坦发展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
该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动作期、前运算期、具体形式运算期和抽象形式运算期。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儿童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和学习都是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进行的。
教师应该提供适宜的社会情境和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参与社会互动和合作活动,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需要根据幼儿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
四、艾里克松的社会发展理论艾里克松的社会发展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松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发展任务,而成功解决这些心理发展任务将对个体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相应的心理发展任务,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幼儿顺利完成这些任务。
五、巴德拉哈达布的自我效能理论巴德拉哈达布的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巴德拉哈达布提出的一种关于个体信念和动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将直接影响其行为和努力程度。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效能感,通过积极肯定和鼓励,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信念,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1. 幼儿发展阶段-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和非逻辑为特点。
-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将幼儿期归为性心理发展的第二阶段,即肛门期,强调控制与服从的训练。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期是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的阶段。
2. 认知发展- 直观思维:幼儿依赖感官和直观来理解世界,缺乏逻辑运算能力。
- 符号功能:幼儿开始使用语言、图像和符号来代表现实世界。
- 集中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3. 语言发展- 语言习得:幼儿期是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通过模仿和社交互动学习语言。
- 词汇增长: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长,他们开始理解和使用更复杂的句子结构。
- 语言理解:幼儿对语言的理解逐渐从字面意义转向能够理解隐喻和非字面意义。
4. 社会和情感发展- 自我意识:幼儿开始形成自我概念,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情感表达: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 同伴关系:幼儿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关系,学习分享、轮流和合作。
5. 道德和价值观发展- 道德认知:幼儿开始理解规则和公平的概念,但对道德判断的理解尚不成熟。
- 价值观形成: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幼儿开始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6. 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 通过游戏,幼儿发展认知技能、社交技能和情感调节能力。
- 游戏也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
7. 教育干预- 早期教育: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干预,有助于幼儿的认知和社会发展。
-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包括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 教育策略:使用适合幼儿发展阶段的教育策略,如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8. 幼儿心理健康- 早期干预:对幼儿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预防长期的心理障碍。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幼儿在教育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成长过程,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方式和环境。
1. 幼儿认知发展幼儿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研究幼儿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
通过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教育者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采用恰当的教育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 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良好情感品质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研究幼儿的情感认知、情绪调控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了解幼儿的情感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幼儿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成长。
3.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幼儿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幼儿期是培养社会能力和道德意识的关键时期。
通过研究幼儿的社会行为和道德发展,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幼儿的社会化需求和行为规范,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社会交往和行为训练的机会,培养他们积极的社会参与能力。
4. 幼儿教育评价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还关注如何对幼儿教育进行评价。
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估和测量方法,可以全面评价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这有助于教育者了解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措施,为幼儿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和发展支持。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情感需求和社会行为表现,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为每个幼儿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和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支持。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北师大版幼儿学习心理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北师大版幼儿学习心理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它研究幼儿的学习、发展和心理特点,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幼儿心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结合北师大版《幼儿学习心理》教材,就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领域。
1.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期是人类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之一,也是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情感认知的重要性、语言能力的获得和社会交往的初步形成等。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幼儿独特的心理特征,对于教育工作者制定幼儿教育方案和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根据北师大版《幼儿学习心理》教材内容,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近发展区理论。
皮亚杰认为,幼儿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其特定的认知特征和发展规律。
维果茨基则认为,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师生互动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幼儿的认知水平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
3. 幼儿情感认知的重要性在幼儿教育中,情感认知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北师大版《幼儿学习心理》教材强调了幼儿情感认知的重要性,指出情感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认知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和心理健康。
4. 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对于其认知发展和社会交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支持和指导。
北师大版《幼儿学习心理》教材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语言发展规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知识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知识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了解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幼儿的情绪管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和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一、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理解这些不同阶段的特点对于教育者至关重要。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婴儿期(0-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知和探索世界。
他们对于家庭成员的依赖性非常强,也开始逐渐形成情感依恋。
2. 学步期(2-3岁):这个阶段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他们开始学会走路和说话,并且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3. 幼儿期(3-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开始逐渐理解规则和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社交化能力。
二、幼儿的情绪管理幼儿的情绪管理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幼儿园中,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的个人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帮助幼儿进行情绪管理的方法:1. 感受和表达情绪: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认识和分辨不同的情绪,并教导他们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 情绪调节:帮助幼儿学会使用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深呼吸、数数等。
这些技巧有助于他们冷静下来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3. 培养情绪智力: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的情绪智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处理他人的情绪,培养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三、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的智力、社交、情感和身体发展。
以下是幼儿园教育的几个重要方面:1. 社交技能的培养:在幼儿园中,孩子们能够和其他同龄的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社交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二.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四. 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五.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
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六.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七. 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八.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九.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二)初创期 1960s-1980s (选)★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三)发展期 1980s-现在第二章学习理论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2.学习需要过程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三. 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
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
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
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
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 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五. 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六. 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七.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八. 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孕妇吸烟 2.孕妇饮酒 3.孕妇的饮食与营养九. 0-3岁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是婴儿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①经典条件作用以基础反射....为重点②操作性条件作用以某种行为..作为重点③操作条件作用表现出婴儿学习的主动性4.模仿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十. 婴儿学习的其他方式:1.学习图示 2.因果关系 3.使用工具 4.理解空间十一. 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简、论)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操作学习的作用:(简)①. 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②. 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拟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③. 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时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④. 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①. 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②. 交往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 1 -要③. 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成④. 交往能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6.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进行学习和发展社会性、情绪及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十二. 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形内隐学习是在偶然的、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尤其是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情况下产生的,他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无目的、自动化的加工活动,具有随意性,学习活动能自发进行,无需耗费心神4.经验学习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第四章幼儿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一.韦纳受到海德尔的影响,是归因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了情境归因、性格归因二.韦纳提出了三维度归因论: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三. “迁移”可以理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第五章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与适宜性教学一.幼儿学习中的差异:学习类型差异——邓恩夫妇二.适宜性教学——年龄适宜、个别差异适宜(填)第六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一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产生变化的历程二.社会能力的构成★(填、选):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三.1.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2.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感情、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3.社会能力还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四.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简)1.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①.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②.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亲社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发现这些不同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③.社会信息加工机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2.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3.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4.文化差异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五.教师在幼儿社会能力学习中的指导1.通过理解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2.通过交往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简)①.教师应知道幼儿用正确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②.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轮流活动的指导③.教师应给予幼儿角色扮演的指导④.教师还要给予分组配对的指导六.社会测量法——同伴关系测量的重要手段1.同伴提名法2.同伴行为描述法3.同伴等级评定法七.同伴关系的五种类型1.受欢迎者2.被拒绝者3.被忽略者4.有争议者5.一般者八.科尔伯格是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建立者,建立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道德水平2.习俗道德水平3.后习俗道德水平九.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原则(简)1.情感支持性原则①.建立接纳与关心的情感联系②.积积的情感投入和情感激发2.行为实践原则3.榜样作用原则①.教师应当非常重视自身对幼儿的榜样作用②.教师对待他人与幼儿的情感态度是其榜样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幼儿同伴间的影响日益赠大4.一致性原则学习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差异- 2 -①.教师自身态度的一致性②.幼儿园园内教师间的一致性③.家园一致性5.随机教育原则十.幼儿社会行为的评定1.康奈尔儿童行为问卷2.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第七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培养一.吉尔福特,1950年,《创造性》提出创造力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二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品质三.1869年,高尔顿,《遗传与天才》四.幼儿创造性的表现(简)1.幼儿创造性的前提:了解和接触事物的“心向”——好奇心好奇心是幼儿创造性的重要前提....2.幼儿创造性就是善于阻止自己的“材料”3.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4.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五创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填)六.1.创造性学习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3.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4.幼儿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七.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八.创造性测量工具1.创造性思维测量2.创造性人格测量九.制约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因素1.过于重视幼儿模仿,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学习2.限定幼儿的思路,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思维3.过于苛求秩序,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探索十.幼儿创造性的教育培养★(简)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求知欲是内部动力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3.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①.展开联想,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②.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③.肯定幼儿超常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4.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5.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创造力第八章幼儿的语言学习与教学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幼儿学习能力的差异二.幼儿语言学习理论(一)幼儿语言学习的传统理论(填、选)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强化2.乔姆斯基先天论假设人生来就具有复杂的语言结构,这些结构组成了“语言获得装置”3.皮亚杰认知理论观点4.维果斯基的社会学习理论(二)读写萌发理论(三)全语言教学理论(简):强调语言是“完整”的,不可简单的割裂成语音、字词和句子等片段1.全语言教学观(整体语言教学)2.以幼儿为中心的语言学习理论3.让幼儿成为早期的阅读者和书写者4.成人要经常为孩子朗读故事书5.教师的态度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三.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简)1.温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2.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共同计划3.经常给予阅读、书写示范4.倾听、积极反馈5.鼓励尝试使用语言6.肯定期待四.教师在幼儿语言学习中的角色(简)1.经验明朗化2.灵活运用教学策略3.榜样示范者4.自我提升、协同教学5.寻求专业的协助五.影响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内外因素1.内在因素——正常发育的大脑2.外在因素——良好的语言环境第九章幼儿园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一和活动,即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愉快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行为问题,而采取某种方法来组织活动、教学、自然环境等的诸方面因素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使幼儿有效学习三.有效班级管理的方法(简)1.全面关注2.并行处理3.过渡环节的高效4.让每一幼儿参与进来5.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四.环境与幼儿学习的理论- 3 -(一)布朗芬布伦纳的环境生态模式1.小环境系统(家庭、幼儿园、教室、游戏场)2.中环境系统(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关系、家庭与邻居间的关系)3.外环境系统4.大环境系统(二)勒温的心理场理论——拓扑学五.区角环境的设计原则1.各区的最佳配置——动静分开、干湿分开2.注意环境设计时的流动线(小脚印)①.流动线的规划要注意流畅性②.教室的形状也会影响流动线③.建立通道网④.教师至少要有两个出口以供应急⑤.个学习去可以用L、U型分隔3.教室的物理环境设计4.学习区的数量、种类、人数管理①.学习去计划板②.色彩符号标记每一学习区③.挂牌法第十章幼儿学习的评价一.幼儿学习评价:教师收集有关幼儿学习表现的各种素材和信息,并以某种参照为标准,对幼儿的学习进行综合、解释、价值判断,以评定幼儿学习水平的过程二.学习评价的分类(选)★1.从评价目的分①.诊断性评价②.形成性评价③.总结性评价2.从评价进程分①.学习前评价②.学习过程评价3.从评价的参照物分①.常模参照评价②.标准参照评价三.实施幼儿学习评价的意义1.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2.有助于教师开展个别化的适宜教学提供依据3.有助于家园合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4.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四.有效的幼儿学习评价的特征1.幼儿的学习评价是整体性评价2.幼儿的学习评价是多元评价(选)①.评价目的多元化②.评价主体多元化③.评价方式多元化3.幼儿的学习评价是动态的发展性评价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4.幼儿的学习评价是个别化评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5.幼儿的学习评价是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五.幼儿学习评价的目标1.为幼儿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习2.帮助教师发现幼儿学习的问题,改善教学3.改善幼儿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4.修改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六.幼儿学习评价的基本方法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对幼儿学习的了解2.情景观察法3.谈话法4.问卷调查法七.幼儿学习评价的综合方法(一).以游戏为基础的评价★★1.展的观察量表,它以游戏为中介,对游戏情景下的儿童进行全方位评价2.测验步骤①. 儿童自己自由游戏,游戏指导者模仿、示范、拓展幼儿的游戏②. 创设游戏情境以引发儿童先前没有自发表现出来的行为③. 游戏中加入一个同伴,以观察儿童的同伴互动④. 非结构化游戏和结构化游戏中观察儿童与家长⑤. 观察身体运动游戏⑥. 观察语言活动游戏(二).真实性评价(三).档案评价法(四).多彩光谱评价法:是加德纳和费尔德曼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针对儿童学习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