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调研报告
南京明城墙周边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标题:近四十年南京明城墙研究综述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近四十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历史价值: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挖掘和对城墙修建过程的考据,揭示了南京 明城墙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标题:近四十年南京明城墙研究综述
2、文化意义:研究分析了南京明城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包括明朝的军事思 想、城市规划理念、传统建筑技艺等。
一、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
一、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是指未经合法审批程序批准,非法或不规范地建设的垃圾 填埋场。这类填埋场在垃圾处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垃圾分类和处置手段,导致垃圾污染范围扩大,环境污染加剧; 2、填埋场选址不合理,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
一、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缺乏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和管理,导致垃圾堆积如山,影响市容市貌;
4、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给居 民生活带来不便。
二、针对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原因 探究
二、针对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原因探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北京市周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显示,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二、设计理念
二、设计理念
在进行南京明城墙周边环境景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理念: 1、传承文化:尊重和传承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 到景观设计中。
二、设计理念
2、保护历史:在设计中注重保护和修缮历史遗存,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焕发新的生机。
二、设计理念
3、美观实用:注重景观的美观性和实用性,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 获得舒适的体验。
南京城墙调研

驻马坡
• 清凉山最早的遗址就是“驻马坡”了。关于“虎踞龙盘”最早的说法 最早来自于诸葛亮。史料记载:诸葛亮有一次经过秣陵(今南京), 曾经骑马仔细的考察了当时南京的地形,他看到了以钟山(紫金山) 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样蜿蜒盘附于东南,以石头山(清凉山)为终 点的诸山,又像猛虎似的雄踞在长江之滨,这样的天然风光气质使他 不禁感叹到“钟山龙盘,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于是回去力 谏孙权,孙权于211年迁都于此,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建了“石头城 ”,清凉山因此称之为“石头山”。史料记载;驻马坡在清凉山东大 门内,此处以立著名书画大师刘海粟所写的“驻马坡”刻石。
• 汉中门广场则采取了简单化的处理手法,新、旧对比,无 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情感上看不出任何联系。可取之处是文 物的标识工作,于广场醒目之处立有一“新建汉中门广场 碑记”的石碑,是这里除文物外最有吸引力的景物,调研 时发现,在此观看汉中门广场石碑的人数远远超过其它同 类遗址公园的类似场所。因为在这个2.2万平方米的广场 中,场地设计所提供的活动实在太有限了。
• 汉中门广场位于南明代石城门瓮城处,地近楚金陵邑城,六朝石头
城及石头津。五代杨吴天祐十二年(公元915年)建为金陵府城大 西门,南唐建都后为江宁府城大西门,并沿用至宋、元。公元
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扩建金陵城。在此基础上加筑瓮城,称石城
门,后称汉西门,俗称旱西门。此门坐东朝西,东西深121.4米, 南北宽122.6米,占地近1.5万平方米,由两道瓮城、三通城门组成 。1931年在汉西门北侧正对汉中路另辟一门,成为汉中门。 • 1996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古迹,投入 巨资,迁走工厂民居,修葺城垣,精心绿化,建造汉中门广场,面 积达2.2万平方米,为市民提供文化休闲场所,现工程告竣,勒石
南京明城墙维护与空间性分析

南京明城墙维护与空间性分析针对南京明城墙维护相关问题,做了简单的论述,并且分析了城墙开放空间情况。
南京明城墙坍塌与破坏问题的发生,使得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明城墙维护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维修技术与方法,以做好城墙修复。
城墙开放的空间形态不断变化,以环形地带为主,对优化城市风貌,提高南京明城墙保护管理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标签:南京明城墙;坍塌问题;明城砖;空间性2016年南京明城墙定淮门-小桃园段城墙发生局部坍塌,主要是因为城墙修建时墙面未能完全咬合,城墙已经650岁,建筑时使用的是石灰浆,因此粘结剂早已失去粘结度,存在着极大的坍塌风险,进而留下了安全隐患,此问题一出,南京明城墙维护管理部门立即进行现场勘查作业,采取加固抢险措施,对城墙进行修缮,提出具体维护方案。
1 南京明城墙概述南京明城墙建设时间为公元1366-1386年,高度为14m-21m,城基宽度是14m,顶宽4m-9m,总周长是35.267km。
就2006年统计数据,地面以上遗存段落长度为25.091km。
现存城门共计11座,包括神策门、玄武门等。
明代遗物共计4座,包括明代神策门(现今的神策门)、明代聚宝门(现今的中华门)、明代石城门(现今的汉西门)、清凉门。
南京明城墙维护工作的重点在于城墙修复,尽量修复以及联通南京明城墙和护城河,恢复城门箭楼,同时要做好明城墙内外侧空间拓展,除此之外还需要修复明城墙内外两侧的环城道路,以更好的展现南京明城墙的文化魅力。
2 南京明城墙维护策略2.1 加大明城砖征集力度近年南京明城墙已经650岁了,为了能够延长南京明城墙的“寿命”,需要不断加强城墙养护力度。
而且南京城墙管理相关单位,已经启动了“颗粒归仓”行动,也就是征集散落在民间的明城砖。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共征集明城砖总数已经超过700多万块,并且全部用作南京明城墙修缮。
但眼下明城砖库存仅剩30万块,难以满足南京明城墙修缮工作需求,对此需要加大征集力度,利用激励手段,来征集明城砖。
古城墙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以南京明城墙为例

古城墙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以南京明城墙为例目录引言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1)第一章古城墙保护的必要性 (3)第一节南京明城墙现状 (3)第二节南京明城墙存在的问题 (4)一、古城墙本体的破损 (4)二、古城墙与城市空间的矛盾 (5)三、古城墙与周边环境的矛盾 (6)第三节古城墙的重要性 (6)第二章南京明城墙的保护原则和措施 (8)第一节保护的原则 (8)一、修旧如旧原则 (8)二、最小干扰原则 (9)三、环境协调原则 (9)四、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9)第二节保护的措施 (9)一、提高公众关于城墙保护的意识 (9)二、制定相关法规,并设立专门的城墙行政管理机构 (10)三、采取全面性的保护修缮措施 (10)第三章南京明城墙更新设计 (11)第一节南京明城墙改造设计案例 (11)一、遗址保存类——东水关 (12)二、历史信息保留类——石头城段 (12)三、景观展示类——东西干长巷段 (13)四、原状保存类——汉西门瓮城 (14)第二节南京明城墙更新设计方法 (14)一、以古城墙为依托,构建城市环形绿道 (14)二、围绕古城墙建造城市带状绿地 (15)结论 (17)参考文献 (18)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论著 (19)致谢 (20)古城墙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以南京明城墙为例引言引言古城墙是城市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一旦形成,一般都会具有防御要求,城墙也就随之建造。
古代的城墙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古城墙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古城墙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日益显现,古城墙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如今,保护古城墙已成为共识,但到底应该如何保护以及是否修复则需要更多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一、研究背景南京城墙的建设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前半叶,自那以后的近2000年里,南京城墙被不断建设、毁弃、整修与重建。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城市风貌研究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城市风貌研究南京的明城墙较为完好的保留了明代的城池轮廓,整体包括明代修建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
南北从中华门到挹江门长10 km,东西从中山门至汉中间长5.67 km。
建于元至正廿六年,完工于明洪武十九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8年,终完成京师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并且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经历了600多年风风雨雨的南京明城墙,虽然早已失去了建造之初防御外敌的功能,虽然已经不再完整,失去了皇城、宫城、外郭的大部分墙体,虽然有的名字已经被人们遗忘。
但是随着历史车轮的缓缓转动,随着时光岁月的静静沉淀。
南京明城墙已经跳脱出了城墙本身的概念,与南京这座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南京城风貌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承担着传承南京这座城市文化内涵与历史风貌的作用。
南京为明城墙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而明城墙也成为这座城市的风貌。
标签:南京明城墙;城市风貌历史中的南京明城墙说道南京明城墙的风貌就不得不提南京的明城墙的历史。
正是历史给明城墙染上了岁月的勋章才使得南京明城墙的风貌如此的特殊,并使其成为南京城最具代表性的景观风貌之一。
而研究南京明城墙的历史以及发展变化可以从本质上探究其形成如此独特的风貌景观的原因,以及明白其作为景观风貌在南京城中所发挥作用的优势与短板。
南京明城墙的本质是城墙,而城墙作为从古至今承担着保护城市这一重要作用的建筑,历朝历代不知造了多少。
但是南京的明城墙在建造之初就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一改传帝王统城池布局的中轴对称,四平八方的造型,而以地势山势水势为框架,依山附水的成为了不规则的城墙。
二是其工艺水平之高,制作要求之高,检查力度之高,用料水平之高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这也是其能保留至今的重要原因。
在明清时期南京明城墙虽然发挥着其抵挡敌人进攻的本质工作,但是在屹立了几百年的时间后依旧没有大面积的破坏与改建,唯有在清末由于收到西方外来文化与思想的影响开始城市化,南京城人口开始疯狂增长,商业活动也空前频繁,不断有来往物资交流络绎不绝。
南京明城墙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南京明城墙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价值。
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
本研究旨在探讨南京明城墙保护
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方案和措施,以促进城墙的长期保护、维护和传承。
本研究将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南京明城墙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介绍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沿革、建造特点及文化价值,阐述其在中国城墙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南京明城墙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和专家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南京明城墙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危机,如城墙破损、侵蚀、污染、人为破坏等。
三、南京明城墙保护方案和措施
结合城墙的特点和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和措施,如加强城墙的巡视和维护、开展文化宣传和教育、制定相关法规和规范等,以期实现城墙的长期保护和传承。
四、南京明城墙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阐述南京明城墙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包括对城市文脉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科学研究等领域的积极影响,以此为城墙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南京明城墙保护研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代城墙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城墙调研报告(共3篇)

城墙调研报告(共3篇)第1篇:明城墙遗址公园调研报告应急避难场所调研报告10121117陈未10121118袁永健前言伴随着现在全球气候的变化,灾难和我们每个人的距离并不是遥不可及,无论是印尼海啸,还是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抑或是日本8.8级特大地震,丧命于其中的人数不胜数,在这巨大的灾难背后,有多少双亲人的眼睛在伤心的流着那不可名状的眼泪,有多少家庭因为灾难支离破碎,父母失子心切,夫妻阴阳相隔,又有多少个无辜的生命被灾难的魔爪无情的带走,在每一次灾难来临的时候,都会给人类带来无比沉重的损失、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无情的灾难的面前,生命的弱小和脆弱,是你们无法想象的,冷酷无情的灾难一次又一次的向我们传达着一次又一次的噩耗,面对这样巨大的灾难,你,我,或者他,甚至全人类都束手无策……但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仅仅是让这样的损失降到最低。
这就是本次报告的初衷,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三维一体的中心,又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我们怎样去保护我们的家园,怎样让这五千年传承不断的文化继续流传下去,让我们中华文明,乃至世界全人类的文明在面对可怕的灾难的时候,并不会让悲剧在我们的家园上演,由此,便是应急避难场所的由来。
——编者应急避难场所之一——明城墙遗址公园【历史背景】历史上明城墙全长40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
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标志。
其城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到城墙,那着实应该说说城墙的由来,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传统防御设施。
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
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
明城墙调研报告

明城墙调研报告明城墙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作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象征,明城墙是我国许多历史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明城墙的现状和保护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我国明城墙的现状和保护情况;2.探索城墙保护的可行性和方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式,选择了中国历史名城—南京和西安的明城墙进行调研。
四、调研结果1.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纵横交错,布局严谨。
调研发现,南京明城墙的大部分城墙依然保存完好,特别是比较有名的中山门和太平门依然完整。
但是在城墙保护方面,南京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建筑物腐蚀、水泥砌块增修等问题。
2.西安明城墙西安明城墙是世界上最完整保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之一。
调研发现,西安明城墙整体保护较好,显得宏伟壮观。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城墙因为城市扩张而被拆除,然后进行复建,导致历史感缺失。
五、调研分析1.明城墙保护的重要性明城墙作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
其保护不仅关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关系到城市面貌和形象的塑造。
2.明城墙保护的挑战明城墙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需要和历史遗产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城墙材质老化和腐蚀等。
六、调研建议1.加强保护意识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明城墙保护价值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加大投入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明城墙的保护工作,包括材料的修复、城墙的巡查和修缮等。
3.规划城市发展明城墙所在地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应该尊重历史遗产,合理利用明城墙的地理位置和功能,使之成为城市的特色和吸引力。
七、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明城墙的现状和保护情况,发现城墙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明城墙,我们建议加强保护意识、加大投入,并规划城市发展,充分发挥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重要的历史遗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门~东水关
刘冬 刘亮 李伟 李强
城墙所在位置
• • • •
城墙区属: 城墙长度: 城墙高度: 城墙宽度:
中华门
• 城堡东西宽118米,南北纵深129米,占地 16512平方米,首道墙高21.45米,有一道城 门,三座瓮城组成。
存在的问题
• 雨花门是国民政府于1936年在 南京明城墙上开辟,用于将南 京市内的小铁路在养虎巷处与 江南铁路连接,与京粤线贯通。 抗战胜利后,小铁路逐渐荒废。 20世纪50年代,雨花门及东西 两侧城墙先后被拆除。 2009年,雨花门复建。同年6月 23日,城门复建工程主体完工。 复建后为三拱城门,主拱门宽约14米、 高约9.9米,副拱门宽约5.5米、高约6.35米。位于秦淮 区江宁路的雨花桥前。附近有周处读书台遗址。
存在的问题
城墙与城市的现状
所存在的问题
对上述问题我们所想到的解决方法
调查小结
谢谢雨花门Fra bibliotek 存在的问题武定门
• • • • • • 1929年,在城南部东 垣新辟,位于中华门 以北、通济门以南。 1958年前后这一带城 墙包括城门被拆除。 2007年重建。
存在的问题
东水关
• 东水关旧称上水门,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龙蟠中 路通济门大桥西侧,为秦淮河入城处的闸门、内秦淮河的 起点,始建于五代杨吴时期,明初扩建。原高三层,每层 均设有11个券洞,下层用于通水,内设调水闸以控制水位 (又名上水闸,建于清末,民国时在外侧建露天的下水闸, 以便舟楫运输),上层中层用于藏兵囤粮,今上层仅存遗 址(重修时恢复了其中一个券洞门)。2001年重修,今为 以水文化为主题的东水关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