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南京明城墙

合集下载

南京明城墙探秘 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探秘   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探秘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建得最早且保存最完好的城墙之一,南京城垣的建筑可以追溯到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当时,吴王夫差在冶成山建了冶城,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在今位于中华门外长干里的地方筑起越城。

“高筑墙”的历史渊源1800年后,朱元璋攻进了南京城。

当时,元朝大势已去,正是各路英雄争夺天下的关键时期,朱元璋所面对的劲敌有两个,一个是来自西面、兵强马壮的陈友谅,另一个是来自东面、富甲一方的张士诚。

在激烈较量的关键时刻,朱元璋专心四处查找高人教导,他找到了隐居于石门山的朱子学名家朱升,朱升向他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建议,也就是明朝建立过程中很出名的战略计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升的建议是很高超的,而朱元璋当时能准时接受其建议则是很明智的。

此事之后,原来朱升可以随朱元璋入朝作为高级幕僚、享受高官待遇了,可是,朱升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在不久辞官归隐了,这是特别糊涂、高超的策略,他避开了宋濂、刘伯温等人兔死狗烹的命运。

朱升临终时写了一首诗,值得品尝:“留心垂半世,藏体付千年。

海内风尘息,城南灯火偏。

亲朋何用哭,含笑赴黄泉。

”或许是与朱升的“高筑墙”的建议有关,公元1366~1386年间,朱元璋对南京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在历时20多年的时间内,明王朝把南京建成了中国历史上在江南的最大都城,同时也修筑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墙。

据说,当时法国巴黎城的周长是29.5千米,而明城墙的周长达33.676千米,明都城可谓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城。

明都城由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4圈的墙垣由内而外迭套而组成,是相当有系统性的都城。

当然,这种系统并非是一种传统的规范性,明都城有别于其他的都城,其他都城一般是采纳方形的形态,而明都城却好像是有意“有违古制”,它依山形地势而建,顺其自然地成了不规章形。

设计建筑者充分利用南唐都城南和西两面的城墙,进行拓宽加高,并向其他两面延长,依山据水,动听合拢,史书称它是“东尽钟山之南岗,北据山控湖,西阻石头,南临聚宝,贯秦淮于内”。

南京城墙历史

南京城墙历史

南京城墙历史1、格局罕见明都城有人形容南京明城墙是“人穷其谋、地尽其险、天造地设”,此言不虚。

明代南京都城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座城墙组成的格局(注:俗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则指南京京城墙),是其例证之一。

宫城,俗称“紫禁城”,为都城核心,偏于南京京城东隅,有御河环绕。

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受朱元璋之命,由精通堪舆术的刘基占卜后而定。

该地原为“燕雀湖”,地势低洼,经清淤、打桩、挑土填湖、铺垫巨石等项措施,营造成南北长公里,东西宽2公里,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的宫城。

宫城内建筑,分为前朝(三大殿)和内廷(六宫)两部分。

在宫城城垣上开筑城门有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东华门、西华门和玄武门。

皇城,是护卫宫城最近的一道城垣,环绕宫城但并非等距而建。

皇城与宫城以及所囊括的建筑,合称为“皇宫”。

皇宫在形制上,依照《礼记》设五门三殿的旧制,从外向内依次为“洪武门、承天门、瑞门、午门、奉天门”五门;在这五门之后,设“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正殿。

六宫则依照《周礼》旧制,正殿之后设置乾清宫和坤宁宫,相对两宫正门设有“日精门”和“月华门”,以喻帝、后之居尤如天地日月长存。

在皇城城垣上开筑城门有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

京城,全长公里,建有雉堞(垛口)13616个、窝棚200座,开筑城门13座。

其城垣形制独特,为明初朱元璋、刘基等人所独创。

它一反《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营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传统形制,放弃了中国古代都城自汉唐以来取方形或长方形的旧制,使京城城墙的形制成为后人所乐道的特例。

因此,民间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有专家称南京城墙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呈宫扇形”等。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南京城墙可能依照天上南斗星与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

在被人格化的南斗斗勺内,设市为民居,既符合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民心的向背,又保护了元末明初南京城最繁华的区域,更重要的是道家隐喻在南京城墙建筑语言中的设计思想,满足了朱元璋秉承的封建帝王皇权“至高无上”、“永为人主”的欲望,体现了设计者的“天人合一”与“皇权神受”思想。

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

图片欣赏
昔日的护城河



当年,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后,修建了可抵挡强敌之侵的聚宝门(今中华门),还在墙外 开挖了护城河。 南京的秦淮河就曾是南京的护城河。自南唐和明初筑成后, 秦淮河流入古城通济门外的九龙桥时就分为两支,末入城的 叫”外秦淮”,是南京的护城河;流入城内长约十里的叫” 内秦淮河”。 另外,玄武湖也曾被朱元璋作为天然的护城河。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为南京建
城之始,此后,为了巩固城池,各朝各代都 在修筑城墙。历史悠久的城墙,每一块城砖 记载着多少惊心动魄的史话;源远流长的护 城河,每一滴水传颂着多少可歌可泣的伟绩。
南京城墙
雄伟的城门



明朝时,南京城内有13座城门。这13座城门,现仅存聚宝 (今中华门)、神策(今和平门)、石城(今汉西门)、朝阳(今中 山门)四门,以聚宝门最为雄伟壮观,是古城墙上至今保存 最为完整,也是最大的一座城门。 清末至今,南京又陆续增辟草场门、玄武(初名丰润)门、挹 江门、武定门、汉中门、中华中门、中华西门、中华门、新 民门、雨花门、解放门等城门。 此外,在这座砖城外几十里处,还有一座称为外城的土城, 设有18座城门,分别是: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 佛宁门、上元门、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双桥 门、栅栏门、凤台门பைடு நூலகம்大安德门、小安德门、大训象门、小 训象门、江东门,组成了南京城的一道屏障。
为什么许多城墙砖的侧面都印有制砖工监 造官员的姓名?( )
A、为了得到皇帝的封赏 B、如果城砖质量出了问题,好追究责任 C、想让子子孙孙都记住建造者
为什么许多城墙砖的侧面都印有制砖工监 造官员的姓名?( B )
A、为了得到皇帝的封赏 B、如果城砖质量出了问题,好追究责任 C、想让子子孙孙都记住建造者

南京明城墙(台城段)

南京明城墙(台城段)

南京明城墙(台城段)南京明城墙(台城段)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南京古城墙台城段。

在这里,我们可以仔细观看明代修建的南京城。

明代的南京城周长33.676公里,为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也是世界第一大城,比堪称第二的北京古城长o.766公里。

在介绍明太祖朱元璋建造都城的经过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台城的来历。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自武昌迁都秣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将秣陵改称建业,以此为都城。

城周二十里十九步。

以后的东晋、南朝都城均建在吴都城旧址上,当时称中央政府机构朝廷禁省,也是皇宫所在地为“台”,台城就是东晋、南朝的宫城,在都城内。

眼前的这段古城墙全长250米,当时是东晋宫城的后花园,属台城的一部分,所以民间习惯称这段城墙为台城。

因为台城是六个朝代统治中心的皇宫禁城,集中代表了“六朝金粉”的兴衰,所以,台城便成为南京的一个别名,历代有许多文人墨客来到南京,总忘不了来台城一游,为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那么,台城为什么只有250米长?为什么会在西边出现这么整齐的截断面呢?从城基所用的条石来看,与城南聚宝门,也就是中华门一带城墙的条石相同。

再看石基以上的大型砖,均为明代烧制,因此可以断定这段城墙也是明城垣的一部分。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以南京为都后,采纳了皖南池州学者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于1366年开始修筑南京城墙。

当时动用了5省即现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的28府州、152县的20万民工,耗费3.5亿块城砖,花了21年的时间,直到1386年才完成。

朱元璋筑城时,原打算从这里向西经鼓楼岗接石头城,但从军事角度考虑,有必要把城北要塞狮子山包括进来,于是又改向北,从神策门,也就是今天的中央门折向西。

史书记载了1386年“新筑后湖城”,后湖是玄武湖的别称,这段先造的城墙便成了废城。

好,各位请随我一起登上城墙。

现在古城已经在我们脚下,城里城外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

让我们一边漫步,一边来了解“世界第一大城”的情况吧。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南京明城墙兴建于明朝,最初的用途是军事防御,所以,城墙坚固耐用,这是明城墙得以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朱棣当权时,南京作为“留都”,政治地位下降,城墙建设开始不受重视。

至清朝和民国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明城墙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始走上了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标签:南京;明城墙;历史;保护一、南京明城墙的兴建与完善从历史上看,南京明城墙是在南唐都城的基础上利用它的南面和西面城墙加以拓宽、加高进而扩大建成明都城城墙。

而南唐城墙可上溯至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建造的都城建业。

根据文献记载,孙权在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21年)自京口迁至株陵,第二年就在石头山上楚国金陵邑的旧址上修建石头城。

至于东吴的建业都城,则位于石头城的东面。

北依覆舟山和玄武湖,南近秦淮,东凭钟山西麓,西隔冶城山与石头城相望。

①东晋和南朝时的建康城阙和宫殿,虽然大体上继承了东吴的基础,但各代都有兴筑。

像建康都城,原来只有土城和竹篱门,到萧齐建元二年(480年)就全部改为大砖砌造。

唐末五代时期,对于城郭的建造有了新的发展,“初伪吴杨行密子溥,在唐末,取升州(今南京),从将徐温自领升州,改筑城郭,为金陵府,至石晋天福元年,伪吴天祚二年(936年),温假子知诰篡吴,以金陵为西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遂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国号唐(即南唐),复姓李,更名昪。

城周二十五里,比六朝都城近南,贯秦淮于城中,西据石头,即今石城,三山二门:南接长干,即今聚宝门;东门以白下桥为限,即今大中桥;北门以元(玄)武桥为限,即今北门桥。

”②南唐的金陵城经过上述两次扩建后,把著名的石头城和秦淮河都包入城内,其范围大体上东到今大中桥,西抵今水西门和汉西门,南及今中华门,北至今北门桥,相当于明代南京城的西南大部。

当时的城墙上宽两丈五尺,下宽三丈五尺,高二丈五尺。

凯有龙光、栅寨及上、下水门和东、西、南、北共八门。

南京明城墙城门 简介

南京明城墙城门 简介

南京明城墙城门简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南京明城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城墙”。

南京明城墙 介绍

南京明城墙 介绍

南京明城墙介绍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城墙之一,
也是明代最具代表性的城墙之一。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时近30年才建成。

城墙全长约35.2公里,高约14米,底宽约14米,墙体由青
砖砌成,十分坚固。

南京明城墙分为东、南、西、北四门,分别为朝天门、桥门、天宁门、永和门。

城墙上建有角楼、敌楼、城门、城堡等建筑,每隔一段距离还建有马面、马道等设施,用于防御敌人的攻击。

城墙上还设有箭楼,便于守城官兵进行射击。

南京明城墙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精华,其独特的设计和工艺
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城墙沿线还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如城门、城楼、碑文等,展现了明代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貌。

南京明城墙也是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明城墙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军事防御理念,展现了明代
城市规划的特点。

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城墙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是中国城墙建筑的典范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研究和参观。

南京明城墙的保存完好,为后人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和防御工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

2013-4-7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纪念南京大屠杀之太平门
2013-4-7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小结
南京明城墙有两个特点使其不众丌同: 1、丌同亍其他城池之严守方正之制,以城门位置暗吅南北斗 星位来显示帝王之气、中夬之位。且正因为城墙依山傍水 ,顺应自然地势,所以才会达到建筑不自然之间和谐完美 的统一,且使各段城墙有着各自丌同的风景;南京明城墙 的建造被形容为“人穷其谋、地尽其险、天造地设”,体 现了“天人吅一”、“皇权天授”等思想。 2、城门多配内瓮城,且作为都城觃模的城墙没有一个马面, 这是很少见的。
2013-4-7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第十二站——神策门

神策门现名和平门 ,是南京城北最东 侧的一座城门,位 亍玄武湖西北,在 明城墙13个城门中 是保存最完整的一 座,也是南京现有 所有城门中唯一保 留有民国以前镝楼 的城门。神策门依 山而建,曲折迂回 。1929年改名“和 平门”。
2013-4-7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2013-4-7
左图:标营门正照
右图:新城楼右侧俯瞰
2013-4-7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城墙脚下的盎然春意

过了标营门,城墙走 廊已断,只剩半墙。 便下城楼,行在月牙 湖边的小道上。发现 正是江南好风景,亍 是拾得几张春暖花开 图。
2013-4-7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城墙内部的整齐结构
2013-4-7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秀几张照片
左上:初登中山门 右上:城垣下的月牙湖 左下:城墙上的小花 右下:微距小花
2013-4-7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附加一——标营门(新)



沿着中山门段城墙一直往南走,巠边即是月牙湖,大概一 公里巠右便行至标营门。 标营门是明城墙跨越后标营路的城门。明代城墙在这里是 没有城门的,这一带的城墙在50年代拆城风暘中已经被破 坏得千疮百孔,后标营路原先是条很窄的小路,到城墙根 为止,1995年开始迚行拓宽,同时破城而出,建成月牙湖 堤桥跨过月牙湖,连接到苜蓿园大街。2009年南京市政府 花费1600万元在后标营路上建起了一座3孔城门,取名为 标营门,把后标营路南北两侧城墙连成一体。从此标营门 成了南京城墙中最年轻的一座城门。 然而这座城门的修建也颇为诟病。“标营门”三个字写得 确实让人鄙夷,既然是修复古迹,便应修旧如旧,按照古 汉语习惯,从右至巠乢写,而且应使用繁体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墙,现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28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7年,终完成国都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墙现完整保存25.1公里,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墙。

1956年10月,分多段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全段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1月,南京明城墙(京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城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3]南京明城墙在城墙的结构、瓮城的创新、护城河水源的利用、水关涵闸及桥梁的设计建造等诸多方面,汇集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是元末明初劳动人民用心血筑成的一座丰碑。

粘和材料:南京明城墙在砌筑中,对不同地段采取了不同质地墙体的处理方法和特殊的粘合
材料。

有的地段用石灰岩和花岗岩的条石,作为城基、勒脚和部分城墙内外壁的主要材料;有的地
段全部用城砖垒砌;还有的地段以条石、城砖砌筑墙面,中间填以片石、城砖、黄土混合夯筑等。

粘合墙体的材料十分坚固,以至留下了用糯米汁加石灰等灰浆建造的说法。

排水系统:南京明城墙的防、排水系统科学适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对城区的防、排水两部分。

城墙填层上部,采用桐油、石灰、黄土拌合的灰浆封顶夯实,厚约1~2米,在其上面和沿墙体两侧直至墙根用灰浆砌筑5~10余层城砖;墙体顶面设置了石质排水明沟,在其明沟约50米距离设置石质出水槽将水排出墙体。

城基部分每隔一
定距离也设有排水洞,将城墙内侧的积水排出城外。

城区的防、排水系统,主要是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涵闸。

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
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


水关内侧还设有33座瓮洞,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藏兵洞),下层(中洞可通船)通水。

此外,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的“通心水坝”(即武庙闸)、前湖的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的琵琶闸等多处涵闸。

这些涵闸,设有铜、铁管和铜水闸,只能进水不可进人,设计巧妙、结构合理。

[3]
因地制宜:南京明城墙的建造因各段所处地形和位置不同,所采用的建筑结构也不同。

南京城南城及东西城的南段与北城及西城的大部分地段分别采用不同建造方式。

南城及东西城的南段,面临平原和河流,无坚可守,除以河为堑外,城墙建筑最为坚固。


内外壁表层用大块条石砌筑,里层填以巨大的块石,形成各厚3米左右的内外墙体,均用糯米汁加
石灰灌浆。

内外墙之间再填以黄土、片石,隔层夯实。

某些地段,也有在条石砌筑的内外墙体之间
全部用砖砌筑,或以砖、黄土、乱石夯填的做法。

北城及西城的大部分地段,倚山临湖,地形复杂,城墙结构比较简单。

或者全体用城砖砌筑,
墙体较为单薄,或者在砖筑的内外墙体中间夯填黄土块石。

东城的部分地段,城墙外壁用条石砌筑,内壁用砖砌筑,中间夯填黄土、乱石或碎城砖。

一些特殊地段又有特殊作法,朝阳门(今中山门)附近及狮子山地段,依山而建,仅在外侧修筑砖石墙体。

石头城一带,下部利用原有的陡峭石壁,仅在山顶上加筑很矮的砖墙。

城墙顶部的一般作法是在厚1~2米的由桐油和黄土拌和的夯土层上面再平砌数层城砖。

顶部边沿设有石质流水槽和伸出墙外的滴水槽。

城砖铭文:南京城墙的实名制城砖铭文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

城砖一般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
米。

由于城砖来自全国各地,故其城砖材质的土性也呈多样性(有粘土、沙土、高岭土等等)。

大多数城砖
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
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呼应天象:南北聚合南京城墙东南角的通济门至西北角钟阜门与仪凤门之间作一划分,南为“南斗
六星”,北为“北斗七星”。

“南斗星”的六颗星座以聚宝门、三山门、清凉门、石城门、定淮门、仪凤门六座城门隐喻;“北斗星”的七颗星座以通济门、正阳门、朝阳门、太平门、神策门、金川门和钟阜门七座城门隐喻。

南京明城墙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规模和气势,得益于中国数千年城垣建
开始向火兵器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

城墙最本质的原生价值之一,在于具备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防御功能。

城墙最初由土垒、土石混筑、砖石砌筑其表皮,发展到南京明城墙大规模采用砖石构造,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与兵器(主要是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恩格
斯说:“筑城艺术的彻底改革,是火炮改进的最初结果之一”。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者们在无数次攻城略地实战中,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

[15]
因此,南京明城墙在军事防御功能上,针对当时的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结合南京地区地形、地貌,无论在城墙的高度、厚度、基础、建材、城垣关键部位的设防,其城防建筑体系,达到了中国城垣建筑较完美的程度。

南京,地处雨水丰沛的江南,
丘岗连绵,河湾如织,湖泊池塘星罗棋布。

城墙择址的地段或山石嶙峋;或低洼松软;或平坦如
砥。

为防止高大的城墙下陷、开裂、倾倒,建造者根据工程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科学处理方
式。

有的顺山势而建,城垣与山体岩石连结成整体;有的深挖基础至原生土,上铺巨石为基;挖
不到原生土的低洼地段,还打下10余米长的木桩,上面铺设圆木井字形木排,借以达到转驾城
墙压力的作用。

用于南京
城墙最大的条石,每块重达千余斤,城砖每块一般重20余斤,层层叠叠垒砌成高达12~24米、底宽8~27米、顶宽3~18米的墙体,其重量可想而知。

如此沉重的负荷,城墙能够屹立迄今,与牢固的基础密不可分。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无疑是国家最重要的防御工事。

城墙的坚固与否,不只体现着王权的威仪,更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所
以,历朝历代的最高决策者在筑造城墙时,始终将工程质量视为头等大事,丝毫不敢懈怠。

然而,沧桑变幻,曾经一时雄奇伟
岸的城墙,大多都没能经受得住岁月的检验,最终湮灭于炮火或风雨中。

在中国古代的城墙中,朱元璋亲自监理的南京明城墙,
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历600多年风雨而未倒,今天依然固若金汤。

明城墙安若
磐石的秘密在于它的修建过程中严格的质量管理。

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视角来看,明城墙堪称卓越质量管理的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