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生植物生态浮床

合集下载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生态浮床是一种利用植物生长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原理,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净化的方法。

在鱼塘养殖中,生态浮床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质,减少水质污染,保证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就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进行探讨。

一、生态浮床的原理及特点1. 生态浮床原理生态浮床是一种生物净化系统,通过在水中种植有机物质吸收能力强、生长快速的水生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机物质进行吸收和降解,从而净化水体。

(1)净化效果好:生态浮床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营养物质,净化水体。

(2)生态环境友好:生态浮床通过生物净化的方式,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能够很好地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3)耐污染性强:生态浮床能够耐受一定程度的污染,对于鱼塘中的有机物质、氨氮等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1. 氨氮、亚硝酸盐净化效果显著2. 增氧效果明显生态浮床在水中种植大量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促进鱼类生长。

3. 减少藻类生长鱼塘水体中如果富营养化,容易导致藻类过度生长,影响水质。

而生态浮床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藻类的生长,保持水质清澈。

4. 降解有机废弃物在鱼塘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等有机废弃物会大量积累在水中,影响水质。

而生态浮床的应用可以降解这些有机废弃物,净化水体。

1. 种植适量水生植物生态浮床的净化效果与种植的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有关,需要根据鱼塘的实际情况来选取适宜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避免种植过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 定期修剪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生长快速,需要定期修剪,保持生态浮床的通风透光性,防止水生植物过密导致死亡和腐烂,同时促进新的水生植物生长。

3. 维护微生物群落生态浮床中的微生物对水质净化起着重要作用,需要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如添加优质微生物制剂、维持适宜的水质环境等,保持微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多样性。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设计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设计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1.生态浮岛技术介绍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

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

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水生植物在生物浮岛上的应用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

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1生物浮岛水生植物选择原则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5.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2.2常用水生植物植物的选择、种植密度及群落配置对净化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菖蒲、千屈菜、粉绿狐尾藻、黄菖蒲等。

3.生态浮岛的载体要求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

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被风浪吹走或是单元之间的碰撞;2.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3.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4.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4.本浮岛的结构特点浮岛单元可根据生物浮岛的设计形状进行适当组合。

人工浮岛技术简析

人工浮岛技术简析

人工浮岛技术简析摘要:富营养化是当前湖泊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态生态浮岛作为新的水质净化载体,在水体生态修复中有着很多优点和非常广泛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关键词:人工浮岛;生态修复人工浮岛也叫生态浮床或生态浮岛,是一种在轻质漂浮材料上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或喜水性陆生植物,为多种生物提供生境的飘浮结构,主要由浮岛种植基质、植物和固定系统组成,人工浮岛单元易于调整空间配置形式,固定方式多样,近些年在水体生态修复中应用较广。

人工浮岛可用于[1]:(1)具有大水位波动及陡岸深水环境的水域;(2)具有猛浪、高浊度和富营养化状况的湖区;(3)有景观功能需求的池塘和湿地水域等水体的生态修复。

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主要是针对微污染的水域,通过浮岛上的植物和植物根系所形成的生物膜吸收水体中的N、P等有机物,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并利于植物。

微生物对各种有机物质进行降解,达到生态修复目的,人工浮岛是防止健康水生态系统在高环境灾变下退化的有力支撑子系统[2]。

人工浮岛植物生长在水面上,克服了水体低透明度、水深及风浪的不利影响,是水生态系统构建的一种补充技术,且人工浮岛的构建和维护均比较方便,景观效果好,一般配合其他的技术来予以集成提高湖泊生态修复的效果[3]。

在我国,人工浮岛大量应用于水体的生态修复,云南滇池草海生态修复、湖北省梁子湖、太湖五里湖工程[1]、武汉东湖、安徽巢湖、北京什刹海等等工程均有应用。

随着人工浮岛技术的推广和研究的深入,为了更好的发挥作用,通过与生物膜、曝气、填料等其他技术的集成,人工浮岛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的变形[4],发展出组合式的人工浮岛、微动力的生态浮岛、立体生态平台等多种形式,应用于多种不同的需求的场合。

表1是对目前常见的各种浮岛的结构、成本、材质、施工难度做的一个对比。

表1 常见的浮岛对比表浮岛名称结构形式主体材质施工难度平均成本(元/m2)材质环境问题寿命1传统生物浮岛简单发泡塑料二次污染2年低低30~702棕丝椰丝竹筐浮岛复杂天然材料无3年高高380~5503废旧轮胎浮岛复杂废物利用二次污染3年高中220-3504一般塑料制品浮岛简单再生料二次污染2年低中180-2605塑料管框浮岛简单PVC或PPR可回收2年低中80-1506多年生抗风浪型生物浮岛简单HDPE可回收3年低中220-2607复氧型净水生物浮岛简单HDPE可回收4年低中260-3508园艺型净水生物浮岛简单HDPE可回收3年低中220-2809立体生态平台复杂聚酯纤维无15年低高1200-18001 0浮水植物浮床简单PET+不锈钢无5年低低50~801 1组合型生物浮岛复杂复合材料无4年高高350-450但是人工浮岛在设计和应用中还是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考虑[1,5,6]:1.浮岛的稳定性浮岛载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在开阔水域的浮岛需具备一定的抗风浪能力。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水资源的供应却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和污染。

鱼塘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源之一,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和水生态的保护。

因此,如何有效地改善鱼塘的水质,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生态浮床是一种集生态学、水文学和工程学于一体的新兴水处理技术,其以水生植物为主要修复材料,利用其生长代谢和根系吸收能力来净化水体。

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式,生态浮床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节约能源、技术成本低等优点。

因此,在鱼塘水质净化方面,生态浮床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态浮床的建设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取适合鱼塘生态环境的水生植物。

一般而言,比较适合的水生植物有芦苇、紫菜、荸荠等。

其次,根据鱼塘的实际情况,确定生态浮床的面积和数量。

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后期的管理和扩建。

最后,合理管理和维护生态浮床,包括定期清理垃圾和植物残渣、定期修剪植物、根据季节管理水位等。

在实际应用中,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效果是显著的。

生态浮床中的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氨氮、硝酸盐等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此外,水生植物的生长也可为鱼群提供优良的生境和食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设和管理生态浮床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规范,以保证其净化效果和长期的稳定性。

例如,避免在生态浮床中使用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避免浮床过度载荷,以避免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作用。

总之,生态浮床是一种可持续的、低成本、高效的水资源净化技术,在鱼塘水质净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最佳的净化效果和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需在建设和管理中遵循科学的原则和规范。

新艺浮筒生态浮岛(浮床)方案

新艺浮筒生态浮岛(浮床)方案

新艺浮筒生态浮岛(浮床)案例一、生态浮岛技术介绍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

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

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图1新艺浮筒生态浮岛二、水生植物在生物浮岛上的应用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

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1生物浮岛水生植物选择原则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5.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2.2常用水生植物植物的选择、种植密度及群落配置对净化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菖蒲、千屈菜、粉绿狐尾藻、黄菖蒲等。

三、生态浮岛的载体要求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

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结构新颖:采用吹塑工艺一次成型,均匀无缝,无渗水漏水问题,结构简单、更加坚固、可靠性更高,安装操作方便;2.净水能力:设有多处透气孔,加强氧气交换,净水效果更加突出,同时透气孔也有利于植物的生根繁殖;3.造型美观:新颖别致,颜色美观,可根据需求自行拼接成多种图案,组装后更具有园艺效果,达到水上绿化的目的;4.植物栽种:适应范围广,可种植浮水、挺水、沉水和改良陆生植物等大部分植物,所以可以进行轮种或套种,形成立体种植、四季种植的效果,更增添了园艺观赏性;5.抵御风浪:防撞防挤压边角设计大幅度提高了抗风浪性能,不受水位频繁波动影响,延长了浮床使用寿命;6.重复利用:添加抗紫外剂,富有足够的韧性、硬度,能经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低温侵袭,可以重复使用5年以上。

人工生态浮床的做法

人工生态浮床的做法

人工生态浮床的做法人工生态浮床是一种水上种植技术,可用于维护水体生态平衡。

除了美化水面,还能净化水体、打造生物栖息地等。

在园林施工中,有两种栽植水生植物的技术途径:在池底砌筑栽植槽,或将水生植物种在中再沉入水中。

制作人工生态浮床的材料包括浮床板材、绳索、水生植物和水下固定物体。

首先,用可以漂浮的材料搭建床板,连接固定后填上种植土和肥料,或直接将盆栽植物放入种植槽中。

然后,将整个浮体固定在想要摆放的位置,或用绳索连接固定物体。

养护植物时,需注意光照和水位的调节,定期清除杂草并检查连接是否牢固,水流大小和水位高低等。

水生植物可以根据它们在水中的生长方式和生活性进行分类。

根据生长方式,水生植物可以分为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四类。

漂浮植物是指完全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如睡莲、水葫芦等;浮叶植物是指仅有部分植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如荷花、香蒲等;沉水植物是指完全生长在水下的植物,如茉莉花、水蓼等;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边或水深不超过30厘米的植物,如芦苇、香蒲等。

根据生活性,水生植物可以分为自由浮游植物、附生植物和根生植物三类。

自由浮游植物是指完全自由浮游在水中的植物,如水葫芦、浮萍等;附生植物是指附着在岩石、树干或其他物体上的植物,如水生苔藓、水生蕨类等;根生植物是指通过根系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如水生草本植物、水生木本植物等。

1、浅水植物生长于水深不超过50厘米的浅水区,如香蒲、水鸭脚等。

它们能够在水陆交界处起到过渡和柔化的作用,是构建水景园背景的重要植物。

2、深水植物生长于水深超过50厘米的深水区,如水葱、茨菇等。

它们能够消耗水中多余的养分,抑制藻类生长,保持池水清洁。

3、漂浮植物生长于水面上,如浮萍、凤眼莲等。

它们能够荫蔽水面,降低水温,减少光照投射量,抑制藻类生长,同时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4、湿生植物生长于水边或浅水区的潮湿土壤中,如芦苇、香蒲等。

它们能够增加水景园的层次感,同时还能够净化水质。

生态浮床施工工艺

生态浮床施工工艺

生态浮床施工工艺一、引言生态浮床是一种用于水上植被种植和生态修复的工程技术,它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使水生植物得以生长并发挥其生态功能。

本文将介绍生态浮床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工艺流程1. 筹备工作:在进行生态浮床施工前,需进行充分的筹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施工区域,通常选择水体边缘或浅水区域。

然后,对施工区域进行测量和勘察,了解水深、水质等情况,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2. 材料准备:生态浮床的主要材料包括浮筒、连接件、生态基质和水生植物。

浮筒通常采用环保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和浮力。

连接件用于连接浮筒,使其形成稳定的浮床结构。

生态基质是为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环境的土壤和营养物质,通常选择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和河沙。

水生植物的选择要根据施工区域的水质和生态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3. 施工过程:(1)搭建浮床结构:根据施工方案,将浮筒和连接件组装成浮床结构。

浮筒应均匀分布在整个施工区域,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一起,保证整个浮床的稳定性。

(2)铺设生态基质:将预先准备好的生态基质均匀地铺设在浮床上。

生态基质的厚度应根据水生植物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控制,一般为10-20厘米。

(3)种植水生植物:在铺设好的生态基质上进行水生植物的种植。

根据施工方案,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将其根部插入生态基质中,并确保良好的生长环境。

(4)固定浮床结构:在浮床结构搭建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固定,防止浮床的漂移或破坏。

可以通过设置固定桩或使用锚链等方式来保证浮床的稳定性。

4. 后期维护:生态浮床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后期维护工作。

包括定期检查浮床的稳定性和植物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调节水质和养分供应等。

三、注意事项1. 施工期间应注意安全,穿戴好安全装备,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在选择浮筒和连接件时,应确保其质量可靠,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和抗风浪能力。

3. 生态基质的选择应根据施工区域的水质和水生植物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搭配,避免过度富含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生态浮床是一种人工建造的水生植物净化系统,由多种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

不同类型的生态浮床在净化水质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别。

本文将以研究文献综述的方式,讨论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1. 水草浮床水草浮床是最常见的一种生态浮床,其主要特点是使用具有吸收养分和氧化能力的水生植物来促进水中富营养化物质的生物降解,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水草浮床在净化水体的中富营养化物质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去除水中的氨氮、硝态氮、总磷等污染物。

灵活性好,可根据不同水质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种类,如菖蒲、香蒲、香蔓草等。

2. 湿地浮床湿地浮床是一种以湿地为载体,利用湿地植被和微生物作用,将水中污染物降解与吸附,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湿地浮床是一种比较新型的人工湿地系统,其具有去除养分、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的能力。

湿地浮床的植物采用了耐盐碱、越冬不死的种类,如芦苇、香蒲等。

3. 日光浮床日光浮床是利用太阳和水的自然力量净化水质的一种浮床类型。

主体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的厚度较薄的浮体,其内部结构实现微生物在水中的自我繁殖和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

其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的效果非常明显,特别适合于养殖水产、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

4. 微流浮床微流浮床是一种采用微量流动技术的悬浮式生态浮床,其设计在底板中开穿孔,通过微流动的水循环在浮床内部提供良好的物质交换,促进微生物初始附着和生物降解过程,有效去除水中氨氮、总磷、总硝酸盐等富营养化物质,其对于微小生物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非常明显。

同时,微流浮床的底部开穿孔也可促进泥泞退化,改善沉积物层,从而提高生态浮床的净化效果。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在净化水质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污染物种类和浮床的设计参数等,选择适合的生态浮床类型,以提高净化效率和经济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新型水生植物生态浮床
上海泽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08年7月6日
水生植物生态浮床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浮岛框架、植物种植基质、水下固定装置以及水生植物植被。

框架采用UPVC管材,具有浮力大,牢固度强。

植物生长的载体为尼龙网,质轻耐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空间。

浮床上的植物为适应能力强,景观效果好的品种,尤其注重的是四季常绿的品种。

主要有西伯利亚鸢尾、黄花鸢尾、花叶芦竹、海寿、美人蕉、菖蒲、灯芯草、香菇草及聚草等等。

新开发的水生植物生态浮床在使用寿命及每平方米的生物量上,均远大于以前的常规生态浮床。

每平方的植株量达到百株以上(以黄菖蒲为例),使用寿命大于六年。

生态浮床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水生植物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

在发达的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成为无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人们通过收割浮岛植物和捕获鱼虾减少水中的营养盐,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第二,生态浮床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另外,水生植物产生的化感物质可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3],有效地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第三,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
下部的植物根系是鱼类和水生昆虫等的生息环境。

生态浮床区域形成了一个水体小生态,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水体的自我净化功能。

水生植物生态浮床以其明显的优越性,在城市中小型河道的污染防治中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不断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

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水质,为水生生物生存营造适宜生境,为水体生态系统修复创造条件。

2、水面绿化,美化水环境,清除水体黑臭,提高水体透明度,鱼虾回归。

3、不需占用土地,不受河边驳岸的限制,不受水体中水深的制约。

4、治理成本低,工艺简单,操作便捷,是目前河道治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