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浮床植物选择分析
几种生态浮床常用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研究

几种生态浮床常用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研究茅孝仁;周金波【摘要】选取大聚藻、美人蕉、黄菖蒲和鸢尾等4种生态浮床常用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2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室内静水条件对其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净增生物量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313.8~1214.1g·m-2,净增生物最高的大聚藻是最低黄菖蒲的3.87倍;不同水生植物的氮磷含量差异较小,4种水生植物的含氮量为16.0~26.4mg·g-1,植株含磷量为1.4~2.4mg·g-1;不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相差较大,4种水生植物的水质氮去除率为38.6%~89.9%,水质磷去除率为29.3%~75.3%.大聚藻和美人蕉可作为优选的生态浮床水生植物,黄菖蒲和鸢尾由于其较强的耐寒性可进行组配使用.【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3页(P157-159)【关键词】生态浮床;水生植物;水质净化【作者】茅孝仁;周金波【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天元镇农办,浙江慈溪,315325;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浙江宁波,315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32近年来,浙江省的农村地区河道呈现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的趋势,而河道水体中过高的氮、磷浓度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1]。
生态浮床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毛竹、泡沫等材料为载体建立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是目前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之一[2]。
水生植物不但能直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而且能输送氧气到根区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污染物降解创造适宜条件,水生植物的选择是生态浮床技术的关键。
本研究选取大聚藻、美人蕉、黄菖蒲和鸢尾等4种生态浮床常用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通过植物生物量、植株氮磷含量、水质氮磷降解率等多方面研究明确生态浮床常用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设计

生态浮岛(浮床)方案1.生态浮岛技术介绍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
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
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水生植物在生物浮岛上的应用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
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1生物浮岛水生植物选择原则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5.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2.2常用水生植物植物的选择、种植密度及群落配置对净化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菖蒲、千屈菜、粉绿狐尾藻、黄菖蒲等。
3.生态浮岛的载体要求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
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被风浪吹走或是单元之间的碰撞;2.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3.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4.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4.本浮岛的结构特点浮岛单元可根据生物浮岛的设计形状进行适当组合。
水生浮床植物

水生浮床植物种植
水生植物浮床一般是种植的挺水植物,复合型的生态浮床还可以种植浮叶植物,如:铜钱草、粉绿狐尾藻、水花生、大薸、凤眼莲等。
种植方法其实很简单,挺水植物都是选用的是盆栽苗,根据效果要求,可以选择便宜些的小营养钵苗,也可选用价格偏高的成品浮床专用苗,这用苗优势就是见效快,当天就能达到景观效果。
浮叶植物更简单了,均匀撒到浮岛网上就行。
适合浮岛种植水生植物有:
泽泰、姜花、红莲子草、莎草、野生芋头、紫芋头、千里光、泽泻、水生鸢尾、菖蒲、千屈菜、再力花、水生美人蕉、常绿鸢尾、旱伞草、梭鱼草、茨菇、水葱、香蒲、荷花、芦苇、狐尾藻、凤眼莲等。
在生态浮岛上栽培植物非常的关键,因为植物生长特性较陆地栽培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物量、株高、叶绿
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变化上。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水培的养分及温度、湿度等与陆栽不同造成的,因此选择适合水培生长的浮床椬物种类尤为重要。
浮岛的植物选择应遵照的原则:
1、适宜水培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
2、具有耐污、抗污和有较强净化能力。
3、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生长快、生物量大。
4、景观效应好。
3种浮床植物生长特性及氮、磷吸收的优化配置研究

2 0 6 , hn ;2S a g a Acd myo n i n na S i c, h n h i 0 2 3 C ia. hn n i n e tl 0 0 2 C ia .h h i a e f vr me tl ce e S a g a 0 3 , hn ) C iaE v o m na n E o n 2 r S i c , 0 1 15: 7 4 7 0 c n e 2 1, () 7  ̄ 8 e 3
YOU n h i W U in qa g ( . p rme t f v rn n a ce c , s iaNoma iest, h n h i We — u , Ja — in 1De at n io me tl in e EatChn r l v ri S a g a o En S Un y
s r i a a e f h h e ln r i h rt a 0 . e r a ig bo s so n a i d c d T a i e la a wee u v v l t so t e t r e p a t we e h g e n 7 % Th e p n i ma fCa n n ia a h l d a b t r r s h n a sg i c n l r a e a err s e t e i i a ima s s T e r a ig b o s e fCa n n ia a d T a i e l a a i n f a t g e t r h t i e p ci n t l o s e . h e p n i ma s s o n a id c n h l d a b t i y tn h v i b a
植物 基本 没有 出现病 虫害, 时再力 花和美 人蕉两 种植 物的生 物量较 移栽 时均有 明显增 加, 为 36k/ 收割 分别 .5g株和 2 0g ̄ ; . k/ 3种植物对 水体 4
高考地理《环境与发展》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环境与发展》经典题型含答案一、选择题[2024·湖北高三阶段练习]2023年10月27日,厦门筼筜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湖水域面积1.7km2,曾污染严重后借助生态浮床(植物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等生态修复技术,筼筜湖从“鱼虾绝迹”蝶变为“白鹭伴舞”。
左图是筼筜湖示意图,右图是筼筜湖生态浮床景观图。
据此完成1~3题。
1.筼筜湖曾污染严重的原因是()①接纳周边汇水,水质较差②水体较封闭,交换不充分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④水域面积小,自净能力弱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筼筜湖承载周边汇水,成为城市生产、生活污水的受纳体,水质较差,①正确;湖区狭长,水体交换不充分,②正确;该地降水丰富,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对筼筜湖水量影响小,③错误;水域面积小,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弱,④正确。
故选D。
2.海马齿是筼筜湖生态浮床所选择的植物之一,其主要优势是()A.浮力大B.抗风浪C.耐盐碱D.生长慢答案:C解析:生态浮床的植物是种植于浮床床体上,不需要浮力大,A错误;据图可知,海马齿株体矮小,抗风浪作用小,B错误;筼筜湖与西海域有水道连接,湖水盐度较高,选择的植物需耐盐碱,C正确;生态浮床选择的植物需生长速度快,才能快速、大量吸收水体中的盐分和重金属,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3.关于生态浮床的服务功能,正确的是()A.净化水质—支撑服务B.美化环境—文化服务C.消波护岸—供给服务D.生物栖息—调节服务答案:B解析:净化水质属于调节服务,A错误;生态浮床美化环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属于文化服务,B正确;消波护岸主要是调节服务,C错误;生态浮床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属于支撑服务,D错误。
故选B。
[2024·山东威海高三期末]华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其小麦生长在旱季,是需要灌溉水最多的粮食作物,约占总灌溉用水的70%。
9种生态浮岛植物对乡村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

9种生态浮岛植物对乡村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郭岩岩;王兰明;牛新胜;李良涛【摘要】为乡村河道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采用静态模拟试验研究美人蕉(Canna indic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菖蒲(Acorus calamus)、水芹(Oenanthe javanica)、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慈姑(Sagitta ria trifoli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和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等植物对乡村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9种植物对河道污染水体的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及氨氮(NH4+-N)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水葫芦、菖蒲和风车草对COD去除率较高,分别为32.3%、31.5%和31.2%;美人蕉、风车草和水葫芦对TP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5.2%、84.7%和84.4%;芦苇、水葫芦及慈姑对NH4-N去除率较高,分别为50.6%0、43.3%及42.2%.9种植物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有一定差异,水葫芦对各种污染物的平均去除效率最高.【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11【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乡村河道;净化效果【作者】郭岩岩;王兰明;牛新胜;李良涛【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00;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00;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河北邯郸056000;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1]。
水污染是目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大量含有有毒化合物的工业废水[2]、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杀虫剂和畜禽粪便[3]以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等通过不同途径排入水体,致使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生态浮床中常用植物类型、生长条件及潜在价值

探索生态浮床:常见植物类型、生长条件及潜在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体的环境质量也日趋严峻。
为了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生态浮床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污水处理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而在生态浮床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那么,我们来一起探索生态浮床中常见的植物类型、生长条件及潜在价值。
常见植物类型1. 芦苇:是生态浮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植物之一。
芦苇生长迅速、易于生根、抗寒抗旱,同时对硝酸盐和重金属等有很强的净化作用。
2. 野菱草:是一种以氧化亚氮为能源的植物,能有效吸收亚硝酸盐和氨氮,对水体净化效果显著。
3. 红掌:是一种热带植物,对净化水体中的去饱和脂肪酸、甲苯、苯等有较好的性能,在生态浮床中常常用作照明植物。
生长条件生态浮床中的植物生长条件较为苛刻,需要合适的水质、光照、空气、温度等多种生态环境因素的协作。
1. 水质:浅水、富含养分的水体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但若水质过于污浊,可能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2. 光照:充足的阳光能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生长更为健康快速。
但过度强光则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不正常甚至死亡。
3. 空气:生态浮床中常常需要有效的通风调节植物呼吸、避免过度腐烂等问题。
4. 温度: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一般在10~35℃之间,温度过低、过高都会对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潜在价值生态浮床中的植物除了能够净化水体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潜在价值。
比如:1. 生产:某些植物如荆芥等可以用于食品生产中,而且这些植物出售的价格也相当可观。
2. 摄影:生态浮床上的植物种类繁多,不少植物具有很美的观赏价值,也成为了摄影人士们的“拍客”。
3. 理论研究:通过对生态浮床植物的观察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机理、适应能力等。
总之,生态浮床中的植物不仅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还有其他潜在的价值。
通过对其种类、生长条件及潜在价值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态浮床这种绿色环保污水处理方法。
适应近郊污染河道治理工程的生态浮床植物筛选

同年 1 月2 芟获。试验 期间考查 植物 的丛高 、 1 0刚 分蘖数 、 根
}、生 物 量 ( 重 和 干 重 ) ∈ 湿 。 2 筛选 结果 与分 析
试验结果表 明,在所 有供 试 的 1 6个陆生植 物和 1 个水 8
生 植 物 品 种 中 , 部 分 植 物 品 种 (6 ) 本 试 验 的 水 体 污 大 2个 在 染 条件 下 能 正 常 完 成 生 育 周 期 ( 表 2 。 其 中 4 常 规 耐 污 见 ) 个 品 种 ( 伞 草 、高 秆 菊黄 花 美 人 蕉 、高 秆 桔 红 花 美 人蕉 、 旱 蕹
为下场 采 购品 种 , 法确 定 学名 。 无
菜 ) 试 验 期 间生 长 极 其 旺 盛 , 仅 能 正 常 完 成 生 育 周 期 , 在 不 甚 至 比在 陆地 常 规 栽 培 条 件 下 具 有 更 强 的 生 长势 , 其株 高 、 分
蘖和单位面 积的生物产量 等均 优于 陆地常规栽培 , 表现出极 强 的耐污 能力。与之相 比, 14 品种 也具有 较强的耐污能 有 3" 力, 在该污染 水体 条件 下表现 出较好 的适应性 , 其株高 、 分 蘖、 物产量等生物性 状与 陆地 常规栽培相 比基本 相仿 。虽 生 然芦 苇和茭草在生态 浮床栽培 条件 下的株高 与陆地栽培相 比 有所降低 , 其分蘖 却明显多于 陆地栽培 , 但 依然表现 出 ̄ t  ̄c s 染水体具有较好 的适应性 。另外 , 千屈 菜在生态浮床栽培条 件下的生 长期较短 , 管其前期 生长 良好 , ~8 尽 7 月进入开花
村 的 实 际 情 况 ,面 向 农 林 牧副 渔 ,引进 适 用 新 机 具 ,并进 行 试 验 示 范 推 广 , 力提 高 全 程 农 机 化 水 平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全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浮床植物选择分析
摘要我国植物资源众多,但由于各种植物的生活习性、处理水质效果以及生长形态不同,导致在选择生态浮床植物时缺乏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生态浮床植物按一定的方式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植物对氮、磷、重金属物质的水处理效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各种植物之间选择、配比原则以及方案。
关键词生态浮床植物;分类;植物配比;选择
目前,我国水体景观较为单一,水生植物水景所占比例甚小,植物对水质处理效果较差,在水景植物的配比上缺乏科学性,较少的起到水体改善作用。
根据水域植物种类调查,目前应用较多的植物为美人蕉、迎春、睡莲、浮萍、金鱼藻等[1]。
但植物应用的种类相对单一,应用范围较窄,未能形成丰富、稳定的水生植物群落。
本文通过研究具有高效吸收水体中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水生植物,根据其生长方式、水处理效果以及选择原则,进行科学配比,为小型湖泊生态浮床植物选择提供新思路。
1 植物种类的选择
1.1 根据植物生长方式分类
根据水生植物种类、生活方式可分为4类:一是挺水型植物。
植物的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2]。
有芦苇、香蒲、芦苇、香蒲、美人蕉、莲藕、豆瓣菜、野生稻、莲花、香蒲等。
二是浮叶型植物。
生于浅水中,根长在水底土中。
有睡莲、芡实菱、眼子菜等[3]。
三是漂浮型植物。
又名完全漂浮植物,整个植物体漂浮在水上的一类植物[4]。
有满江红、凤眼莲、大漂、水鳖、槐叶萍等。
四是沉水型植物。
生长在水下。
有黑藻、苦草、狐尾藻、金鱼藻等[5]。
1.2 水生植物各项指标
水景植物按其吸收水中污染物成分主要分为氮吸收、磷吸收、TP、TN、COD、NH3-N及各种重金属。
1.3 根据水处理效果分类
由试验获取了32种水景植物吸收氮、磷以及重金属的量,得出:①氮吸收类主要包括细叶莎草、睡莲、水葱、凤眼莲、水葵、芦苇、菖蒲、碎米莎草、丁香等。
②磷吸收类主要有紫芋、轮叶黑藻、美人蕉、菖蒲、鸢尾、香蒲、荻等。
③TP吸收类有喜旱莲子草、睡莲、荇菜、菱角、美人蕉、红龙草、风车草、浮萍[6]。
④TN吸收类有水蕹菜、香菇草、浮萍、水花生、红龙草。
⑤COD吸收类有宽叶香蒲。
⑥NH3-N吸收类有美人蕉,水蕹菜。
⑦重金属吸收类有宽叶香
蒲、狐尾草、野生稻、大米草。
水景植物按对阳光的需求量分为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
其中,以为石菖为主要的喜阴植物,以美人蕉、睡莲、荷花为主要的喜阳植物。
1.4 植物吸收率排名
氮主要吸收植物是细叶莎草,磷主要吸收植物是轮叶黑藻,TP吸收以喜旱莲子草为首,浮萍、香菇草为TN吸收的首选植物。
根据试验可得污水中氮吸收率排名:水葵(17.63%)>美人蕉(10.60%)>芦苇(5.31%)>黄菖蒲(2.93%)>水葱(1.65%)。
磷吸收率排名:水葵(24.54%)>美人蕉(6.89%)>芦苇(5.46%)>黄菖蒲(2.39%)>水葱(1.78%)。
1.5 植物的选择原则
一是植物在选择上遵循因地制宜,在引入外来植物时要格外小心,避免造成物种入侵[7]。
二是选用氮、磷吸收能力强的物种。
三是选用适应水位变化的物种,确保雨季和旱季明显地区的浮床系统能稳定运行。
四是选用不畏严寒的物种,有助于保持寒冷地区和寒冷季节植物的活性和去污能力。
五是选用根系较发达、茎叶较茂盛的物种,有助于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使生态系统内部循环性增强,透气性增强,水质能得以改善。
六是所选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2 植物的配比
2.1 植物配比介绍
水景植物配比,是根据植物试验提供的氮、磷吸收量,单元组合的氮磷吸收量和配置水体的水质报告进行植物的初级筛选,同时根据各个植物之间对阳光的需求量以及植物的高度进行组合,再通过水体景观的需要和美观性需求,进而最终确定植物的配置方案。
植物配比技术是集植物营养学、水污染处理、景观生态学原理等理论为一体的植物组合方法。
在水生植物水景的构建中,植物的配比是其核心部分。
下面主要阐述植物的配比原则、植物体系的构建与系统内植物的优化组合。
2.2 植物配比原则
一是观赏性原则。
根据各种植物的生长形态及花期考虑植物的配比情况。
二是高效原则。
不同植物对重金属、有机物及氮、磷的去除率不同。
根据各种植物的去除率,以及实验结果来配比,使最终配比处于高效处理范围。
三是季节性原则。
由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同,可以根据其生长时期来配比,使浮床在每个季节适用。
四是阳光需求量性原则。
根据阴性植物和阳性植物对阳光的需求量进行配比。
五是植物高度原则。
植物自身的高度进行合理分配,确保顺利进行光合
作用,且使植物组合错落有致。
六是生态原则。
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特征,使其能够在生态系统中运行下去。
根据试验可知:单种植物的氮去除率不超过40%,多种植物组合,氮去除率可达95.7%。
美人蕉磷去除率为71.8%,与旱伞草组合去磷率可达89.8%,芦苇、荻、水菖蒲组合磷去除率达92.7%。
因此,考虑美人蕉、旱伞草或鸢尾、旱伞草的组合方式去除水中含氮量,美人蕉、旱伞草或芦苇、荻、水菖蒲的组合方式去除含磷量。
单种植物氮、磷吸收量不如植物组合时吸收量大。
因此,可以根据该思路进一步得出多种植物之间的配比方案。
3 结语
本文研究了将单一水生植物平面漂浮方法改进为利用多种水生植物相互结合的形式,有效地解决了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实现了氮、磷、重金属等元素的良好循环,在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水体景观的艺术性、美观性,在当今市场上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4 参考文献
[1] 李伟.长沙市城市水体园林植物配置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2] 陈永华,吴晓芙,郝君,等.人工湿地植物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31):88-92.
[3] 谭志卫,董云仙.泸沽湖水生植被现状[J].环境科学导刊,2011(6):26-32.
[4] 罗虹.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滤食性动物对富营养化淡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效果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 沈佳.沉水植物菹草生物学特性及对污染水体净化能力的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8.
[6] 刘洋,王世和,黄娟,等.两种人工湿地长期运行效果研究[J].生态环境,2006(6):1156-1159.
[7] 崔卫华,卢少勇,陈亮,等.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与选择原则[J].化工之友,2006(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