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甲方剂学 开窍剂
邓中甲教授《方剂学》讲稿

方剂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目录01、绪言、总论02、发展简史03、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04、总论:方剂与治法(二)05、吐法的适应症特点、和法定义06、和法常用分类、消法定义07、消法和下法在适应症方面的区别08、方剂的配伍(一)09、方剂的配伍(二)10、方剂的基本结构(一)君臣佐使11、方剂的基本结构(二)、方剂的组成、药味与药量的变化12、剂型更换的变化13、总论小结。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14、麻黄汤(二)、桂枝汤(一)15、桂枝汤(二)、九味羌活汤(一)16、九味羌活汤(二)、香苏散17、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止嗽散18、止嗽散(二)。
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一)19、银翘散(二)、桑菊饮、麻杏石甘汤20、麻杏石甘汤(二)、越婢汤、柴葛解饥汤。
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一)21、败毒散(二)、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一)22、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寒下:大承气汤23、各论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法、大承气汤及附方24、温下法、温脾汤、大黄附子汤。
第三节:润下法、麻子仁丸、济川煎(一)25、济川煎(二)、第四节:逐水、十枣汤。
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26、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一)27、大柴胡汤(二)、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调和肝脾、四逆散(一)28、四逆散(二)、逍遥散(一)29、逍遥散(二)、痛泻要方(一)30、痛泻要方(二)第三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及附方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31、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消营凉血、消営汤及附方、犀角地黄汤32、第三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凉隔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33、仙方活命饮(二)第四节:清脏腑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汤(一)34、龙胆泻肝汤(二)、左金丸、苇茎汤、泻白散、清胃散(一)35、清胃散(二)、玉女煎、葛根芩连汤、芍药汤(一)36、芍药汤(二)、白头翁汤小结第五节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一)37、当归六黄汤(二)第五章:袪暑剂、治法特点、香薷散、新加香薷饮38、清暑益气汤。
中医《方剂学》开窍剂(凉开)——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开窍剂(凉开)——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组成生乌犀屑研、朱砂研飞、雄黄研飞、生玳瑁屑研、琥珀研,各一两(各30克)、麝香研、龙脑研,各一分(各7.5克)、金箔半入药,半为衣、银箱研,各五十片、牛黄研,半两(15克)、安息香一两半(45克)为末,以无灰酒搅澄飞过,滤去沙土,约得净数一两,慢火熬成膏二、用法将生犀、玳瑁为细末,入余药研匀,将安息香膏重汤煮,凝成后,入诸药中和搜成剂,盛不津器中,并旋圆如桐子大,用人参汤化下三丸至五丸。
小儿每二岁服二丸,人参汤化下(现代用法:犀角、玳瑁、安息香、琥珀分别粉碎成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将牛黄、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
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克。
口服,每次1丸,一日一次。
小儿减量)。
三、歌括至宝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与牛黄;金银两箔兼龙脑,开窍清热解毒良。
四、功用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五、主治中暑、中风及温病痰热内闭。
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以及小儿惊厥属于痰热内闭者。
六、方解本方所治诸证,皆为邪热亢盛,痰浊蒙闭心包所致,以神昏谵语,痰盛气粗为主症。
王子接尝说:“热入心包络,舌绛神昏者,以此丹入寒凉汤药中用之,能祛阴起阳,立展神明,有非他药之可及。
”小儿痉厥用此,机理亦同。
方中麝香协冰片、安息香以芳香开窍,辟秽化浊,三者相配,开窍之效尤为显著。
犀角、牛黄、玳瑁清热解毒,其中牛黄又能化痰镇惊。
以上芳香开窍与清热解毒药,为方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另用朱砂、琥珀镇心安神,雄黄豁痰解毒,是为辅助药。
本方中金箔、银箔,与朱砂、琥珀同用,意在加强重镇安神之效,现在各地成方均已不用。
《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本方,改为散剂,名“局方至宝散”,角改为水牛角浓缩粉,金、银箔亦均略去。
本方原用人参汤化服,对于病情复杂,正气虚弱者,借助人参益气扶正,与辛香开窍药配合,对苏醒神志,扶正却邪,功效较著,但以脉虚者为宜。
邓中甲,实脾散,治下半身水肿,阴水。阳水,上半身先肿,以上半身为主,阴水下半身为主

邓中甲,实脾散,治下半身水肿,阴水。
阳水,上半身先肿,以上半身为主,阴水下半身为主邓中甲讲方剂学实脾散一类方《济生方》实脾散是常用方。
临床使用频率较高。
而且现在运用,历来报导病案这些也相当多。
是张行之有效,疗效确凿的方。
实脾散当然也有叫做实脾饮。
主证分析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的阴水。
我们知道水肿中医辨证,分为阴水、阳水两类。
这里强调它是治疗阴水证的一个常用方。
阴水证就是阳气不足,这种寒湿引起的。
阳气不足,水不化气,造成水湿内停,泛滥体表造成的水肿,从这一点来看,好像主症跟前面讲的真武汤很类似。
但是它有区别。
1.实脾散的脾肾阳虚,它侧重是在脾,它强调脾,脾阳虚了,影响到肾阳也虚,脾肾阳虚,一般病程长都相互影响,但是它的主治范围有一定限定,它主要侧重脾阳虚为主的,以水肿为主,阴水。
虽然说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湿内停,能够泛滥体表水肿,如果水湿浸渍肠道也可以泄泻。
所以我们主治证候分析表上也有泄泻,但是侧重点历来是认为治疗寒湿阴水的一张首选方,常用方。
所以水肿为主。
第一个实脾散主治证候,脾肾阳虚,脾阳虚为主。
2.主治范围不像真武汤那样宽,以水肿为主。
从它主治证候表现来讲,阳虚失温以后手足不温,这不是类似于理中丸这些,提到中焦虚寒,脾主四肢。
阳气不能温养四肢,就手足不温。
这个和肾阳虚以后四肢厥逆,它有程度的不同。
这个强调,还是中焦脾胃阳气不足为主。
涉及到肾阳。
水阻气机,水湿停滞中焦,阻滞气机,胸腹胀满是这个方的一个证候特点。
很重要的一个证候特点。
实脾散治疗水肿,和真武汤治疗作为基础方治疗不同的,很大一方面,这个也反映出来,胸腹胀满,这是气机阻滞,水湿内停,阻滞气机。
当然阳虚不化以后,比如口不渴,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这些,都是一般的阳虚病的舌脉表现,舌脉,或者佐证的一种表现。
通过实脾散的方义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病位,脾肾同病,以脾为主。
水湿内停泛滥以水肿为主要表现。
同时它的证候特点有水邪阻滞气机,非常突出。
胸腹胀满是它的重要兼证。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方剂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目录01、绪言、总论02、发展简史03、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04、总论:方剂与治法(二)05、吐法的适应症特点、和法定义06、和法常用分类、消法定义07、消法和下法在适应症方面的区别08、方剂的配伍(一)09、方剂的配伍(二)10、方剂的基本结构(一)君臣佐使11、方剂的基本结构(二)、方剂的组成、药味与药量的变化12、剂型更换的变化13、总论小结。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14、麻黄汤(二)、桂枝汤(一)15、桂枝汤(二)、九味羌活汤(一)16、九味羌活汤(二)、香苏散17、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止嗽散18、止嗽散(二)。
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一)19、银翘散(二)、桑菊饮、麻杏石甘汤20、麻杏石甘汤(二)、越婢汤、柴葛解饥汤。
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一)21、败毒散(二)、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一)22、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寒下:大承气汤23、各论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法、大承气汤及附方24、温下法、温脾汤、大黄附子汤。
第三节:润下法、麻子仁丸、济川煎(一)25、济川煎(二)、第四节:逐水、十枣汤。
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26、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一)27、大柴胡汤(二)、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调和肝脾、四逆散(一)28、四逆散(二)、逍遥散(一)29、逍遥散(二)、痛泻要方(一)30、痛泻要方(二)第三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及附方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31、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消营凉血、消営汤及附方、犀角地黄汤32、第三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凉隔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33、仙方活命饮(二)第四节:清脏腑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汤(一)34、龙胆泻肝汤(二)、左金丸、苇茎汤、泻白散、清胃散(一)35、清胃散(二)、玉女煎、葛根芩连汤、芍药汤(一)36、芍药汤(二)、白头翁汤小结第五节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一)37、当归六黄汤(二)第五章:袪暑剂、治法特点、香薷散、新加香薷饮38、清暑益气汤。
方剂学-邓中甲讲稿全文汇总

.那些例子当中多数在这个方里就
.太阳经羌活,阳明经白芷,少阳经黄芩,太阴经苍朮,少阴经细辛,厥阴经川芎。而防风,“风药之卒徒,走十二经” 。这是在宋、金,这个时代,在北
,因为寒很突出。可能跟这有一定关系。但是怎么样有这种历史资料呢?怎么样用旁证或直接证据来说明这一问题呢?不容易。开始引我来解决这个
病机 外感风寒表实
外邪侵犯人体(侧重点) 外感风寒表虚, 既考虑到邪犯体表,又有邪犯体表引起的体表的正 气的失去平衡,营卫不和,
临床证候 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 恶风发热有汗,脉浮缓
功用 祛邪为主 祛邪调正并进
用药 麻桂相须,针对主证,发汗力量 很强 桂芍相配,既散邪(发散风邪)又调正(调和营卫)
“正局”,就是最标准的。你知常才能达变,你掌握了最标准的,以它
“伤寒正局”的含义。
《中基》、《中诊》里边的这个,《中医诊断学》,诊是诊,断是辨证。跟辨证捕捉病
,当然也不是一种模型,有几种模型。我们后面讲到具体方,有的先从药开始,有的先从病机分析开始,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太阳伤寒) 卫阳被遏 → 恶寒重 发热轻 无汗 脉浮 营卫郁滞 → 头身疼动、脉紧
6到9克,用它有理气,疏散,疏理气机,理气。小
4到6克,很少。很多治内伤病方子里头如果配这个呢,它能够解郁,能够带一点疏通气血,解郁作用,并不有很大的理气作用。当然我们后来一般用这个,苏
。有的很强调芳化。有的强调肺为水之上源,开宣肺气。有的燥湿可以运脾,提法很多。虽然三焦之所以有三焦的特点。上焦开宣。中焦两种方法,或者苦燥,
900多年开始,又过了三百年左右,人口,经济各方面发展。虽然
“活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调气活血方结合以后,对于全面解决痢疾问题,确实是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好,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
上节课我们讲到消食剂,消食剂的消食化滞,后来讨论到消食健脾的概述。
健脾丸下面我们讲消食健脾的一张重点方,健脾丸。
健脾丸是Ⅰ类方,重点方,是临床常用的方。
健脾丸的主治证候病机是脾虚食积证,也就是说,从正气来讲,有脾虚的基础,食积是这种邪实的表现,这两者的一个比例上,是以脾虚为主,食积为次。
这类病人往往是由于长期的、或者慢性病、或者反复饮食积滞,伤损脾胃之气,而造成了脾虚,脾虚以后,运化能力更差了,更容易食积,所以这类病人往往跟正常人比较,他稍微多吃一口,饮食就停滞了,并不见得吃很多。
所以在治疗方面,健脾消食是主要治法,而且是以健脾为主。
脾虚食积证这个证候表现,我们把它分为两个部分。
脾虚实际上就是一组相当于四君子汤证的脾胃气虚证,我们这个表上,有的教材主治里边,用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脉虚弱作为代表。
那平时面色萎白、面色萎黄,发语声低,四肢乏力,这种状况,应该说平素就存在,一旦有饮食不慎,就产生食积的表现。
所以食积表现,食少难消,这类病人本身饮食就吃得较少,食少,稍微多一点就难于消化;那稍微吃多一点,饮食就积滞,积滞造成阻滞气机,脘腹痞闷;饮食积滞之后,就会郁而化热,苔腻是食积的表现,微黄是饮食化热的象征。
所以从主治证候来讲,这两个方面,一个脾虚,一个食积,同时出现。
这个证候脾虚为主,所以我们在治法方面是消补兼施,补重于消,所以健脾是主要的,帮助脾胃运化是主要的,消食是次要的,这两者结合,以健脾为主的。
这个方从方义分析来看,我们这个表上按照教材以君臣佐使这样排列的。
实际上方义分析,可以按照复方的角度来分析。
我们先看看以复方的角度分析。
人参、白术、茯苓和后面的甘草,就是个完整的四君子汤,就是一个健脾益气的基础方,治疗脾虚的基础方,这样来理解,不一定拆开,因为它是个复方了。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加上山药,山药也是个补脾的药,上可以润肺,中可以补脾,下可以固肾。
方剂学--开窍剂

思考题
1.试比较凉开“三宝”在功 用、主治方面的异同。 2.试述苏合香丸的功用、 主治及配伍特点。
结 束
醒脑静
麝香 黄连 黄芩 冰片 栀子 郁金
清开灵
牛黄 黄芩 双花 栀子
水牛角 珍珠母 板蓝根
佐
白术 诃子 犀角
配伍特点
集诸芳香药于一方,长
于辟秽开窍,又可行气温 中止痛,散收兼顾,补敛 并施。
临床运用
辨证要点:本方为温开法的代表方剂,适用于寒 闭证以及心腹疼痛属于寒凝气滞者。临床以突然 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舌苔白滑,脉象沉 迟为证治要点。 现代应用:流行性乙型脑炎、肝昏迷、冠心病心 绞痛、心肌梗死等属于寒闭与寒凝气滞证者,均 可应用。 使用注意:方中药物辛香走窜,有损胎气,孕妇 慎服。热闭证及脱证,均应忌用。
临床运用
现代运用:本方主要用于各类脑炎、肺性脑病、
肝性脑病、颅脑损伤、小儿脑系疾病包括急性感 染引起的高热惊厥和无热惊厥、脑血管意外、急 性心肌梗塞、高血压脑病、败血症、登革热、钩 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中毒性痢疾、中暑 等见有热闭诸症者。近年来,对鼻窦炎、黄疸性 肝炎、流脑疫苗所致精神分裂症、农药中毒所致 高热、脑炎后遗症、蛇咬伤等,也常以本方治疗。 目前,研发的醒脑静、清开灵已经广泛应用于临 床。
代表方剂: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温开
适用于寒闭证。 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方。
如:麝香、冰片、安息香、苏合香等。
常用配伍方法:
理气药:如:青木香、香附、白檀香、沉香、丁香 等。 温里药:如:丁香、荜茇等。 收涩药:如:诃子、五倍子等。 补脾药:如:白术等。 重镇安神药:如:朱砂等。
第十章
开窍剂
概述
方剂学――第十五章 开窍剂

方剂学――第十五章开窍剂一、填空题1.凡用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___作用,治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统称开窍剂。
2.依据神昏窍闭实证的临床不同表现,可将此类方剂分为___和______两类。
3.安宫牛黄丸的功用为___。
4.安宫牛黄丸的君药是______。
5.紫雪主治证为______。
6.凉开“三宝”从清热解毒之力而论,《温病条辨》说:“大抵______最凉,______次之,______又次之。
“7.治疗暑秽痧胀的专用方剂为______。
8.苏合香丸原载《外台秘要》引《广济方》,名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种病证不是开窍剂的适应证()A.中风而见神昏谵语者B.气郁而见神昏谵语者C.痰厥而见神昏谵语者D.阳明腑实证而见神昏谵语者E.中暑而见神昏谵语者2.服用安宫牛黄丸,“脉实者,()汤下”,以增强其清热透解之效。
A.银花、连翘B.连翘、牛蒡子C.银花、薄荷D.菊花、薄荷E.银花、牛蒡子3.安宫牛黄丸的证治要点中不包括()A.神昏谵语B.高热烦躁C.口干舌燥D.舌红或绛E.脉数4.安宫牛黄丸中不含有的药物为()A.黄芩B.黄连C.黄柏D.郁金E.栀子5.安宫牛黄丸中,能体现清心开窍立方之旨的药物配伍为()A.冰片、水牛角B.牛黄、冰片C.麝香、冰片D.水牛角、麝香E.牛黄、麝香6.紫雪的功用为()A.清热开窍,豁痰解毒B.清热开窍,熄风止痉C.清热开窍,化浊解毒D.清热开窍,辟秽解毒E.清热开窍,凉血解毒7.以清热开窍,化浊解毒为功用的方剂为()A.至宝丹B.紫雪C.安宫牛黄丸D.紫金锭E.行军散8.外敷可治疗疔疮疖肿,虫咬损伤,无名肿毒,以及痄腮、丹毒、喉风等证的方剂为()A.安宫牛黄丸B.紫雪C.至宝丹D.行军散E.紫金锭9.紫金锭的功用为()A.清热开窍,豁痰解毒,消肿止痛B.清热化痰,辟秽解毒,行气止痛C.化痰开窍,辟秽解毒,行气止痛D.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消肿止泻E.化痰开窍,辟秽解毒,消肿止痛10.证见吐泻腹痛,烦闷欲绝,头目昏晕,不省人事,宜选用()A.苏合香丸B.行军散C.至宝丹D.紫雪E.安宫牛黄丸11.在下列方剂中起佐制作用的配伍()A.安宫牛黄丸中的珍珠B.紫雪中的芒硝C.至宝丹中的雄黄D.紫金锭中的千金子霜E.苏合香丸中的诃子肉12.证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斑疹吐衄,口渴引饮,唇焦齿燥,尿赤便秘,舌红绛苔干黄,脉数有力成弦,治宜选用()A.安宫牛黄丸B.紫雪C.至宝丹D.苏合香丸E.行军散13.《温病条辨》所说“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指的是下列哪首方剂的配伍特点()A.安宫牛黄丸B.紫雪C.至宝丹D.行军散E.苏合香丸三、多项选择题1.开窍剂多制成()A.丸剂B.散剂C.膏剂D.汤剂E.注射剂2.从安宫牛黄丸的配伍中可以得出凉开方剂的配伍特点为()A.清心凉血解毒B.清热泻火C.清热滋阴D.芳香开窍E.宁心安神3.至宝丹的证治要点为()A.神昏谵语B.身热烦躁C.痰盛气粗D.吐泻腹痛E.烦闷欲绝4.行军散的君药为()A.牛黄B.雄黄C.珍珠D.冰片E.麝香5.行军散在应用时,可()A.水煎服B.凉开水调下C.炼蜜为丸D.点眼E.搐鼻6.安宫牛黄丸与行军散共有的药物是()A.牛黄B.雄黄C.珍珠D.冰片E.麝香7.从苏合香丸的配伍中可以看出,温开剂多由()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熄风止痉:羚羊角、玳瑁
凉开· 安宫牛黄丸
组成:
牛黄 郁金 黄连 朱砂 山栀 雄 黄 黄芩 水牛角各30g 冰片 麝香 各7.5g 珍珠15g 金箔衣
凉开· 安宫牛黄丸
功效:
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主治:
邪热内陷心包
凉开· 安宫牛黄丸 方解:
牛黄——清心解毒,熄风定惊,豁痰开窍 麝香、冰片、郁金——开窍醒神 水牛角——清心凉血解毒
热扰心神——烦躁,谵语
热毒炽盛——高热,舌红,脉数 灼津为痰——痰盛气粗,苔黄腻 热盛动风——抽搐
分述· 凉开
热闭证常用治法和药物:
芳香开窍: 麝香、牛黄、冰片、安息香、郁金。 清热解毒、凉血:水牛角、黄连、黄芩、石膏。
镇心安神:朱砂、磁石、琥珀、珍珠
清化热痰:胆星、浙贝、天竺黄、雄黄
黄连、黄芩、栀子——清热泻火解毒
朱砂、珍珠、金箔——重镇安神
雄黄——豁痰解毒
蜂蜜——和胃调中
凉开· 安宫牛黄丸
证治要点: 神昏谵语,伴高热烦躁 舌红或绛,脉数
凉开· 凉开三宝
开 窍 剂
凉开三宝: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均有清热开窍,镇心安神作用
凉开· 凉开三宝
开 窍 剂
安宫:清热解毒之力最强,适用于
概述
开 窍 剂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定义
开 窍 剂
凡以开窍药为主组成, 具有开窍醒神作用,
治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
统称为开窍剂
概述
神 志 昏 迷 ( 实 证 、 闭 证 )
邪 闭 心 窍
邪热、痰热蒙闭心窍
(热闭)
寒湿、痰浊、秽浊蒙闭心窍
↓
(寒闭)
概述· 分类
开 窍 剂
热闭——凉开剂
复习思考题
开 窍 剂
1.开窍剂的定义及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2.如何区别应用凉开“三宝”?
寒闭——温开剂
概述· 使用注意
开 窍 剂
(1)辨清闭证与脱证 (2)阳明腑实兼谵语者,宜寒下; 阳明腑实兼邪陷心包者, 宜斟酌开窍和寒下 (3)急救用药,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4)多制成丸散剂,不宜加热煎煮 (5)孕妇慎用
分述
开 窍 剂
分 述 1、凉开 2、温开
分述· 热闭
证候分析:
热闭心窍——神昏
热邪较盛,高热、神昏谵语者;
紫雪:长于凉肝熄风,适用于
兼有肝风内动,痉厥抽搐者;
至宝:化浊开窍之功为胜,适用于
痰浊较盛,神昏较重,舌苔垢腻者
分述
开 窍 剂
分 述
1、凉开 2、温开
分述· 温开
证候分析:
突感寒邪——苔白,脉迟
闭阻气机 心窍不通——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痰浊、湿浊、秽浊蒙闭
分述· 温开
是凉开剂中的代表方剂,均用于热闭之证。但安宫 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豁痰,适用于热陷心包,神昏 谵语之证;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用 于热闭神昏之证而伴有痰浊较甚者;紫雪解毒之功
不及安宫牛黄丸,开窍之力不及至宝丹,但长于熄
风镇痉,故对热陷心包及热盛动风者较为合适。
小结
开 窍 剂
2.温开 苏合香丸是温开剂中的常用代表方剂, 治疗寒闭之证,既优于开窍辟秽,并长于行气 温中止痛,故对气滞寒凝反致的心腹疼痛,有 较好疗效。
寒闭证常用治法及药物:
芳香开窍:苏合香、安息香、冰片、麝香 温里行气:荜茇、细辛、丁香、檀香
温开· 苏合香丸
开 窍 剂
苏合香丸
功效: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方中配伍白术、诃子的意义是:
补气收敛,防辛香太过耗散正气
小结
开 窍 剂
本章共选正方四首,按其功效和主治病证,分为凉 开和、至宝丹合称“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