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经典古诗赏析(精选19篇)

经典古诗赏析(精选19篇)

经典古诗赏析(精选19篇)经典古诗赏析(精选19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古诗赏析篇1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岭外: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译文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赏析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

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

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

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经典古诗赏析篇2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诗鉴赏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诗人的慷慨壮志。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此处“匈奴”借汉时的匈奴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

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既表明了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暗示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正义之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

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

《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代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

“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

“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

两句的大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都城,彼此心里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

古诗翻译

古诗翻译

古诗翻译《归园田居》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淮中晚泊犊头》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幽居初夏》那湖光山色的美丽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

槐柳树阴满满啊,小径幽幽,归途袅袅。

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湖畔草长鸣蛙处处。

新茬的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绽放。

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相识。

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约在晚上十一时至十二时),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

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苦雨),总有止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终风),也总有停的时候,它们“也解晴”,也能变成风静晴朗的天气。

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意思是说,这次遇赦,不知是谁在朝廷帮忙说情,为我驱散政治上的乌云的?)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

徒然剩下鲁国老人孔丘(鲁叟)关于“乘桴”的主意。

(言外之意是,本想学“乘桴”退出政治舞台的,现在不用学这个了,孔丘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的了。

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

)我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言外之意是说,政局转为平和了。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古时“九服”中有“荒服”,指极边远处),虽然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正如屈原《离骚》说的“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可以说是第一遭儿。

《醉落魄咏鹰》冰冷的山峰有好几座,北风贴着地面削碎了中原大地。

秋天晴空万里好像与古代无异。

醉酒之后袒露衣裳,似乎还记得当年呼喊寻觅的地方。

男子汉的身手应该和谁较量?即使到了老年也应该气势磅薄,意气风发。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15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15张PPT
。)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 凭 箜 篌李 引贺
1.了解李贺及其诗歌风格,诵读并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和意境美。 2.了解李贺诗歌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提高诗歌鉴赏力。 3.掌握描写音乐的手法,提高古典诗歌审美能力。
课前检测
李贺被称为( 诗鬼)他的诗驰骋想象,运用传说,熔铸词
彩,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在遣词与设色方面,多用 “泣”、“冷”、“腥”、“血”“死”之类的词眼以及
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描写箜篌演奏的诗作。 诗人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 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再现了演奏者 所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 赞美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
课堂检测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首诗是作者当时聆听了一位著名的宫廷乐师 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 泣鬼神的 著名诗篇。
任务二:读“鬼”诗,感乐之美
清人方扶南点评:“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 《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现在请同学 们大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足以泣鬼的音韵美。
意象之奇 诗人不用人间的意象,而用仙界神话的意象。 用词之奇 老、瘦: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 章法之奇 前四句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 手法之奇 侧面烘托、比喻、通感

中考古诗文梳理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

中考古诗文梳理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

中考古诗文梳理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1、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

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

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①《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②垓下歌(gāi xià gē) 秦末汉初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③《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④《出塞》王之涣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⑤临洞庭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⑥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豪放(奔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全词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全词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全词翻译赏析《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全词翻译赏析《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麟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义亏全。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娟娟。

【前言】《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以描述梦境为主。

它充满瑰丽丰富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摩挲素月”、“骖鸾并凤”、“酌酒援北斗”、“天地睹方圆”等名句,都放射出五光十色的美丽光辉,显现出光彩夺目的浪漫主义色彩。

【注释】[1]本篇作于辛弃疾罢居铅山时期,写梦中登天所积见,极其浪漫;篇末写一梦醒来,终有不得志的惆怅要与友人诉说。

[2]赵昌父:辛弃疾的朋友。

七月望日:七月十五。

用东坡韵:指依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篇韵脚填词。

太白、东坡事:因赵昌父原词亡佚,李白事所指不详,恐当是梦天、邀月一类事。

[3]过相褒借:过于褒奖、过于推许。

[4]秋水之约:或指相约八月中秋泛舟。

[5]博山寺:寺名。

当因寺在博山得名。

博山当为铅山境内小山。

[6]谢:答谢,答复。

[7]吴子似:名绍古,鄱阳人,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任铅山县尉。

[8]寥廓:指广阔无垠的宇宙太空。

[9]畴昔:昨晚。

[10]摩挲:用手抚摸。

素月:皎洁的明月。

[11]俯仰:俯仰之间,即低头、抬头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此句是说天上片刻,人间已过千年。

[12]客:指赵昌父。

骖(cān):古代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

这句是说以鸾和凤为骖。

[13]青山、赤壁:代指李白和苏轼,李白死后葬于青山,苏轼贬官黄州之时,有赤壁之游。

[14]高寒:天上高寒之处,指月宫。

“有客”三句说,有客乘鸾跨凤,和李白、苏轼相约,共上月宫游赏。

中唐诗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赏析【柳宗元】

中唐诗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赏析【柳宗元】

在这首《梦天》中,诗人梦游月宫,感宇 宙之博大,时空之永恒,察地球之渺小,人生 之短暂,一瞬千年,沧海桑田。九州大地,自 天外观之,不过是烟尘九点;大海汪洋,从高 处俯察,不过是杯中之水。诗中显示的这种雄 浑博大、超然物外的气魄和胸襟,确乎是前无 古人的。诗中揭示的永恒与短暂,伟大与渺小 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极富哲理的。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作品解析 首句言天色乍晦,蟾兔皆泣。我疑心这是 形容黄昏时的一阵微雨。
第二句“云楼半开壁斜白”,乃写雨停云 开,月光斜照。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上句写一轮明月在放晴后完全显现出来, 如车轮辗着清露而缓缓行进,光团而微湿, 正是刻画雨霁后的月色。 下句写月中阴影,诗人想象这大约是仙 人在栽满桂树的路边相遇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诗的首联先写柳州,以深广的情景、 辽阔的意境统摄诗题,为以下的逐层抒 写展开了宏大的画面。 诗人从大处着眼,以景带情,用 “海天”、“茫茫”突出“愁”的繁多 与浓重,并以此点出主题,统领全诗, 为下面逐层抒写作好铺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细致地描绘
政治革新。事败,柳宗元等八人同被贬为远州司
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湖南零陵)司马。十年 后,柳宗元等人被召至京师,但阻力太大,结果 他们仍被分发到更加荒远的地区。柳宗元被贬作 柳州刺史。
连连遭到统治者的打击迫害,好朋友又天各一 方,非但不能见面,而且音信难通,他的心情 极其忧悒悲愤。当他登上柳州城楼,满目是萧 瑟凄凉的异乡风物,他把离京去国、人事沧桑 的深沉感慨,贬来荒域的抑郁情怀,对于挚友 的真挚思念,一齐宣泄出来,词情凄恻,委婉 动人。

李贺《梦天》诗歌鉴赏

李贺《梦天》诗歌鉴赏
后半首诗,作者从天上遥望人间;三座仙山下的陆地和海洋,更替着变化,这种沧桑之变,虽然需要上千年的时间,但在诗人眼里,快得就像骏马奔驰,从天上遥望中国九洲,小得如同九点烟尘;浩瀚的海洋,只不过像从杯子里倒出来的一汪清水。
作品中光怪陆离的世界,虚幻荒诞的色彩,与游仙诗的格调极为吻合。李贺借助奇崛诡异的梦境,以幻写真,告诉人们的真谛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只有运动和变化才是绝对的。所有生命现象都必须接受这个自然法则的支配。作品中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最高统治者唐宪宗的愚昧的长生不老的迷信思想。实堪为李贺作品的思想光华和艺术光华共辉的珍品。
“云楼半开壁斜白”,第二句继续写“天色”。夜雨停了;乌云逐渐裂开;断裂的云层随意舒卷,有些云块幻化成楼阁的形状;月光从云缝中透出,斜照在云块上,显现出白色的*廓;那白色的*廓好像楼房雪白的墙壁独特的感受,仅用七个字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非李贺奇才难以做到。
“玉*轧露湿团光”,还是写天色,片言百意,诗人在构思中意思流动的轨迹是:天空中的云消散了——月亮悬在天上,像个精美的*子——月亮周围笼罩着雾气——月光透过雾气,形成环形的月晕——那月晕朦朦胧胧,好像被弄湿的圆环。
第四句“鸾佩相逢桂香陌”写在桂花飘香的田间小路上,诗人遇到了带着鸾佩的仙女。通观前半首,表面写“天色”的变化,实际是“移步换形”暗示诗人由人间来到月宫的经过:起初,立足于人间的诗人关注着夜雨,雨停了,乌云裂开,月光从云缝中透出,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光明,此刻,他飘然而起,奔向那光明的所在。穿过断裂的云层,穿过月周的迷雾,诗人缓缓地降落在月宫。在桂花飘香的小路上,他信步徜徉,竟然和带着鸾佩的仙女不期而遇。
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赏析二】
《梦天》一诗是作为李贺超出常格的深曲构思和非现实性的形象体系的“长吉体”诗的典型代表。

男儿二十心已朽——李贺《梦天》赏析

男儿二十心已朽——李贺《梦天》赏析

男儿二十心已朽——李贺《梦天》赏析李赫吉林师范大学摘要:《梦天》主要叙述了诗人李贺在梦中遨游天上,前半部分写月宫,后半部分写他俯视地上的海陆,见到的沧桑变化。

从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其思想出发,结合文本来看,《梦天》既有李贺依靠梦来实现人生价值的踌躇之志,又有他所追求的长生与自由,从而希望能够依靠“梦境”来达到自我愿望的满足。

试图挖掘出“梦”的背后更深层的内涵,以便更好地对《梦天》进行解析,更加客观地理解作品。

关键词:李贺;梦天;梦在中国的“梦”类文学的发展史上,首当其冲的应是庄子之梦。

庄子以梦作笔,在梦与现实中自由驰骋,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用“梦”讲述哲理、思考人生的鼻祖地位。

“庄周梦蝶”梦的是蝶而又不是蝶,这不是普通人平凡的梦幻世界,而是庄子对生命、对哲理的思索。

在这之后,以“梦”为题的作品便层出不穷,从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梦,到黄粱梦、南柯梦,再到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成书,最后到最广为人知的《红楼梦》,的确在这些梦里,我们可以看见非常多的快乐元素,从梦中不自觉的飘散出一种超越现实、达成所愿、到达理想境界的快乐之感。

但其实这些“快乐”的出现正是因为现实中的“不快乐”,这些“快乐”都是梦主人在现实中的“求之而不得”。

李贺在梦中遨游天上,写作《梦天》,通过梦来含蓄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

梦因“不得”而起,潜藏着做梦者的失落与不甘。

要对李贺的《梦天》究竟梦什么、为何而梦做出准确的解读,我们就必须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诗人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的思想、心态说起。

李贺本来出身贵族,是唐代李氏后裔中郑王李亮的后代。

身处唐代,又拥有皇族宗室血统,李贺这高贵的出身本应代表着荣华富贵,不论入仕为官亦或是做个悠游山水的闲散子弟,都该一帆风顺。

然而作为李氏分支的分支,空有所谓“高贵的血统”似乎也无甚大用,事实上他所处的李家已经破败不堪,甚至深陷饥寒困顿之中。

这种情况下,身为文人,最好的、最容易改变现状的方法就是出仕做官。

而这,正引出他短暂人生中的另一个不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

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前言】
《梦天》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七古。

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

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

全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换怪谲的艺术特色。

俯视人间,时间短促,空间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感喟。

【注释】
⑴梦天:梦游天上。

⑵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

⑶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⑷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⑸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

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⑹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⑺走马:跑马。

⑻齐州:中州,即中国。

《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

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⑼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翻译】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

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赏析】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

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
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

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

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第二句“云楼半开壁斜白”是说,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第三句“玉轮轧露湿团光”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

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

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

“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

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

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

“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来有一段典故。

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

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

“齐州”指中国。

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犹如九点“烟尘”。

“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

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逝和景物的渺小。

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

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

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

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