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 盛唐气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3课盛唐气象》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唐朝的开放和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感受唐朝的伟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唐朝的繁荣景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隋唐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史实,来感受唐朝的繁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唐朝的繁荣景象。
2.教学难点:唐朝的开放和包容,以及如何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2.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唐朝的繁荣景象。
3.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唐朝的开放和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盛唐气象相关图片、视频等。
3.学习资料:盛唐气象相关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盛唐气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唐朝为什么能够出现繁荣景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唐朝的历史背景。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唐朝的繁荣景象。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讨论并展示。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课,主要介绍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特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盛唐气象的认识还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对盛唐时期的历史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能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唐朝的繁荣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盛唐气象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分析,盛唐气象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盛唐气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唐朝的繁荣原因。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盛唐气象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产生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特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操练(10分钟)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 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下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科目:历史上课教师:班级:时间:课题: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交流预习】学习目标1.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识记曲辕犁、蜀锦、唐三彩等标志性成就。
2.了解唐朝与吐蕃等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识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两个历史人物。
3.知道唐朝诗歌和书法领域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4.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学习重难点民族交往与交融;唐诗【二.互助探究】一、经济的繁荣1、唐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2、农业发展的表现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②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被发明和推广,代表是曲辕犁和筒车。
③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3、唐朝手工业发展的表现①纺织业:品种繁多,尤其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唐三彩,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②陶瓷业: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③其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4、唐朝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大都市出现:唐朝由于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②唐都长安: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文成公主入藏(1)背景: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2)入藏: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随行的还有很多手工工匠,他们在逻些修建了小昭寺,并参与修建大昭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盛唐气象》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唐朝的辉煌历史,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 previous learning 中,学生可能对唐朝的繁荣程度和具体史实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拓宽历史视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繁荣程度,掌握唐朝的一些重要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自豪我国古代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繁荣程度。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并能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歌曲,引导学生进入盛唐气象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繁荣程度。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唐朝的繁荣景象。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深入阐述唐朝的繁荣程度。
5.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6.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唐朝的繁荣景象,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第3课 盛唐气象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济繁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难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唐玄宗时唐蕃“和同为一家”.蕃相宗唐穆时唐 .约盟誓,互不侵犯分学生阅读材料, .培养学生论从析材料,回答问题史出的能力,培养唐蕃友好关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材料的能力.系有哪些意义?唐蕃和得出结论:教师分析材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也增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生回答问题. 分培养学生归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弈棋等活动,这些反应唐朝什么射箭、学生搜集资料,组. 唐朝的文学艺术知础巩固基识,激发学生的学巩固练习回答问题..习积极性“自古皆贵中华,.唐太宗曾说:2”唐朝统治者.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明当时“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这种( )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统治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板书设计盛唐气象课第3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发展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1)垦田面积扩大(2)生产技术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3)水利工程兴修2.手工业发展丝织业、瓷器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3.商业繁荣繁华的唐都长安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唐蕃和亲与汉藏的交融2.民族交融发展(1)杂居、通婚(2)“天可汗”三、开放的社会风气1.开放的社会风气2.兼容并蓄地吸收异域文化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的繁荣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歌2.书法、绘画等艺术的发展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唐朝的繁荣时期展开,介绍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盛唐时期的气象。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鲜的,需要通过深入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课学习之前,已经对唐朝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所耳闻。
但是,对于盛唐时期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盛唐气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了解盛唐时期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盛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盛唐时期的繁荣背后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盛唐气象。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素材。
2.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课堂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盛唐时期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盛唐气象的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盛唐气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盛唐时期的具体情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盛世的气象。
内容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认识唐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唐朝的繁荣和发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兴趣,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2.难点: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
4.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题目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唐朝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课 盛唐气象

第3课盛唐气象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极为大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
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盛唐气象
❶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极为大诗人。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
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
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
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
这首歌唱
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
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
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
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
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
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
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
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
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
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
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
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提出问题: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
2.(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人物,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松赞干布的基本情况)读图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
3.(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 两族的友好关系。
4.(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 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 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唐朝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目标导学四 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西突厥
吐蕃
东突厥
南诏
回纥
靺鞨
李白
杜甫
白居
易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白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②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③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多媒体出示问题:通过朗诵,同学们感受到李白诗歌有哪些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4.(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
艺术家代表作作品特点
颜真卿《颜氏家
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欧阳询《九成宫
醴泉碑》
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阎立本《历代帝
王图》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送子天
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主要内容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唐与吐蕃的关系。
隋唐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