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儿园或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应急预案

北满菜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应急预案一、目的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特制定此预案。
二、工作原则根据县卫生局、县教育局、斜店乡联合校的有关规定,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组长:聂孟婷副组长:杜玉华组员:郭庆先张爱玲魏海真郭君会聂素芳郭雪张建青(二)职责分工聂孟婷: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杜玉华: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成员: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四、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具体措施(一)保健室措施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
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4、缺勤记录每天负责记录各班因病缺勤幼儿名单,如果发生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向联合校请示,视情况决定幼儿园是否停课。
(二)班级措施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幼儿园手足口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在幼儿园的传播,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幼儿园全体幼儿、教职工及家长。
三、组织机构1.成立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分管园长担任副组长,保健医生、班主任、保育员等担任成员。
2.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制定和实施手足口病防控方案;(2)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班级开展防控工作;(3)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排查、隔离和治疗;(4)负责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疫情。
四、防控措施1.宣传教育(1)通过家长会、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多种渠道,向家长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2)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防护意识;(3)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手足口病防治培训。
2.晨检和因病缺勤登记(1)每天早晨对幼儿进行晨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2)对因病缺勤的幼儿进行登记,并及时了解病因。
3.环境消毒(1)每天对教室、卫生间、楼梯、走廊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2)对幼儿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进行定期消毒;(3)保持教室通风,减少病毒滋生。
4.隔离和治疗(1)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确诊后及时送医治疗;(2)隔离期间,对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5.信息报告(1)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2)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准确、及时。
五、应急响应1.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迅速开展工作;2.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确诊后送医治疗;3.对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毒传播;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师生及家长的防控意识;5.做好疫情监测,确保信息准确、及时。
六、后期处置1.对疫情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改进防控措施;2.对确诊病例的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度过难关;3.对被隔离的幼儿进行关爱,确保其身心健康。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幼儿园防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24(6篇)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24(6篇)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24(通用6篇)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24 篇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空腔等部位的疱疹,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夏秋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可防止幼儿园发生集体感染,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幼儿园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园行政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园内卫生保健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略)2、成立工作小组(略)二、防范措施1、建立报告制度,幼儿有异常症状,各部门负责人要及时报告园领导;病情报告分工,园负责人白艺娟,分管负责人井改红,病情报告人张琼玉。
2、坚持幼儿入园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是否发烧。
二看:咽喉、皮肤和精神状况。
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保健医生每周一次对全园进行室内外大面积消毒。
4、班上教师在每餐前就用84消毒液兑水擦洗幼儿餐桌,保证餐桌卫生清洁。
5、各班用84消毒液清洗幼儿玩具、用具,每天并对教室进行消毒,保健医生负责督促落实。
6、把好食品采购关,不买无检验合格证的食品,蔬菜、水果保证新鲜。
7、食堂炊事员认真清洗幼儿餐具及食堂用具,严格执行饮食卫生五四制,做到生熟菜板、生熟食物分开,食具一餐一消毒。
8、炊事员要坚持上灶前洗手,入厕前脱工作服,便后用肥皂洗手。
9、炊事员应保证餐具、用具的消毒温度及消毒时间。
10、对园内饮用水源经常抽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1、注意园内教室、环境的卫生保洁工作,保持通风,定时打扫消毒,清扫积水、尿垢、粪便,确保厕所清洁。
12、教师应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常规,养成游戏后及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13、班上教师要勤晒幼儿被褥,注意清洗幼儿被套和床单。
14、幼儿园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达有关防治手足口病的知识,以及幼儿在家应注意事项。
幼儿园手足口疾控紧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好发于春夏季节,尤其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密集场所。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在幼儿园的传播,保障幼儿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防控体系,确保幼儿园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
2. 提高幼儿园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 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消除手足口病疫情,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幼儿园全体师生员工、家长以及幼儿园周边社区。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全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2. 设立手足口病防控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防控措施,协调各部门工作。
3. 各班级设立班主任为班级防控负责人,负责本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4. 家长委员会负责宣传、协调家长参与防控工作。
五、防控措施1. 健康教育(1)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防控意识。
(2)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2. 环境卫生(1)加强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清洁卫生。
(2)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易感区域。
3. 疫情监测(1)建立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制度,每日对师生员工进行晨检、午检、晚检。
(2)发现疑似病例,立即上报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4. 隔离治疗(1)对确诊手足口病病例,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情扩散。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如有异常情况,立即隔离治疗。
5. 防控物资储备(1)储备足够的消毒液、口罩、手套等防控物资。
(2)确保防控物资的供应,满足防控工作需求。
6. 应急演练(1)定期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演练内容包括疫情报告、隔离治疗、消毒处理等。
六、应急响应1. 红色预警:当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时,立即启动红色预警,采取紧急措施,包括隔离治疗、消毒处理、健康教育等。
最新幼儿园手足口疾病防控预案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感染对象五岁以下婴幼儿。
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
可以通过玩具、食具、鼻咽分泌物、飞沫等多种途径传染,以出疹、发热为特征,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潜伏期为3—8日。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依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王燕平副组长:朱春丽成员:郑海燕王晨陈淑珍1、总负责:园长作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本园卫生工作2、副园长:负责落实督查全园防治“手足口病”工作:督促和指导全员教师做好各班环境、消毒工作,并指导教师科学地认识“手足口病”。
严格认真做好幼儿园的晨检工作,并负责教师与家长防治“手足口病”知识的普及宣传。
二、防治措施1、宣传教育①组织全园教师学习防“手足口病”知识。
②开展防“手足口病”活动,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勤洗手。
③通过板报、宣传单、宣传画、儿歌等形式宣传有关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
2、做好幼儿园的晨检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和家长带幼儿到医院检查治疗。
3、做好缺勤幼儿原因调查并做好结果记录,排除“手足口病”疫情。
4、做好室内通风,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
5、做好日常用品、玩具的卫生消毒。
6、个人防护:① 全园工作人员及幼儿要勤洗手,衣服及时消毒更换。
② 尽量减少外出。
③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洗手、多喝水。
三、疫情报告及处置⑴一旦发现疑似病幼儿应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通知家长,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⑵幼儿园立即对幼儿、发病幼儿班级进行隔离,(用餐、户外活动、游戏活动均到指定地方,传染病班级幼儿的毛巾被子等各类物品均单独消毒使用)。
⑶召开会议,思想上加强重视,每天正确掌握本园的出勤人数,了解各班缺勤情况。
做好宣传工作,对家长、对幼儿、对教职工开展各种有关手足口病宣传,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指导。
⑷要求各班教室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1小时,木制玩具500mg/l消毒液擦拭,书本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毛绒玩具不玩:毛巾: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蒸汽消毒1小时(抖松):杯子: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蒸汽水开1小时:幼儿被褥:每周带回清洗暴晒。
幼儿园发现手足口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幼儿园是儿童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将对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在幼儿园的传播,保障幼儿的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加强防控意识。
2.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防控体系,确保及时发现、报告、隔离、治疗。
3. 减少手足口病在幼儿园的传播,降低发病率,保障幼儿身体健康。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防控工作。
2. 设立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具体防控措施的落实。
四、防控措施1. 健康教育(1)加强对手足口病的宣传,提高教职工和幼儿及家长的防控意识。
(2)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
2. 疫情监测(1)建立晨检制度,每日对幼儿进行体温检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
(2)加强因病缺勤监测,了解幼儿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3)对幼儿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病例。
3. 环境卫生(1)保持幼儿园环境卫生,定期清洁、消毒教室、活动室、卫生间等场所。
(2)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对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进行定期消毒。
4. 疾病隔离(1)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观察,并通知家长带幼儿到医疗机构就诊。
(2)隔离期间,禁止幼儿到其他班级活动,避免交叉感染。
(3)对隔离区域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毒扩散。
5. 信息报告(1)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及时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
(2)对疫情信息进行保密,避免造成恐慌。
6. 预防接种(1)宣传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知识,提高家长和幼儿的疫苗接种率。
(2)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及时接种。
五、应急处置1. 发现疑似病例(1)立即隔离疑似病例,通知家长带幼儿就诊。
幼儿园手口足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为确保幼儿园师幼身体健康,提高幼儿园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园长副组长:副园长成员:保健医生、保育员、班主任、食堂管理员等2. 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实施防控措施。
(2)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3)对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及时向家长通报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情况。
3. 各部门职责(1)保健医生:负责监测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指导保育员、班主任开展防控工作。
(2)保育员:负责做好幼儿园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预防手足口病传播。
(3)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幼儿进行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4)食堂管理员:负责食堂卫生,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1)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提高家长防控意识。
(2)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2. 加强晨检、午检(1)保健医生每天对幼儿进行晨检、午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观察。
(2)班主任负责本班幼儿的健康状况,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3. 加强环境卫生(1)保育员做好幼儿园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每日进行消毒。
(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4. 加强食堂卫生管理(1)食堂管理员负责食堂卫生,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2)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程序,防止食品污染。
四、应急处置1. 疫情监测(1)保健医生每天对幼儿进行晨检、午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观察。
(2)班主任负责本班幼儿的健康状况,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2. 隔离观察(1)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隔离期为14天。
(2)隔离期间,禁止与其他幼儿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3. 报告与处理(1)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
幼儿园手足口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确保幼儿园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2. 幼儿园保健医生负责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病情监测、健康教育、消毒处理、信息报送等。
3. 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具体落实,包括晨检、午检、班级卫生管理、宣传教育等。
三、防控措施1. 疫情监测(1)每日晨检、午检时,对幼儿进行体温、口腔、手部等部位检查,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观察,并及时通知家长。
(2)做好缺课幼儿病因追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2. 健康教育(1)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幼、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
3. 环境卫生(1)保持幼儿园环境整洁,定期消毒,特别是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
(2)每日早晚校舍通风或消毒半小时。
(3)对患病幼儿接触过的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
4. 物品消毒(1)定期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2)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扫后应立即洗手。
5. 应急处理(1)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观察,并上报上级卫生部门。
(2)根据病情发展,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3)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四、责任追究1. 各部门、各班级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 对因防控工作不力,导致手足口病疫情在我园传播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如遇特殊情况,可由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防控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职责分工
**: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 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全园宣传工作。
**:负责物资储备、发放,资料收集,消毒记录以及消毒工作的调度。
各班主班老师:负责班级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 晨午检和缺勤分析工作,负责本班学生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记录上报。
** **:负责执行和检查本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负责厨房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二:各班级卫生、消毒区域划分
1、各班负责本班教室每日卫生清理、消毒。
2、**:负责楼道及楼梯卫生清理、消毒。
3、**:负责厕所、垃圾台卫生清理、消毒。
卫生清理、消毒由班主任负责,配班老师协助。
三、工作规程
1. 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全校开展手足口病预防工作,为第一责任人。
2. 副组长具体负责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实施工作,指导宣传教育、卫生消毒、督促检查和疫情报告等,为具体责任人。
乔展志为疫情报告人,每日对晨检、午检、缺勤学生追踪情况(手足口病)汇总上报
每日上报时间:上午11时和下午4:40.同时收集整理手足口病资料的归档。
3.领导小组成员配合学校,认真做好手足口病相关职责具体工作; 各班主任具体负责对学生及家长宣传教育、卫生保洁、检测记录、落实防范措施、及时报告等工作,为直接责任人。
2017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