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国外创业学习研究综述——基于认知、经验、网络和能力视角研究的比较与融合

国外创业学习研究综述——基于认知、经验、网络和能力视角研究的比较与融合
谢 雅 萍 , 黄 美娇 。 , 陈 小燕
( 1 .福 州 大 学 管 理 学院 , 福J , t l , 3 5 0 1 0 8 ; 2 .福 建 商 业 高 等 专 科 学校 3 5 0 0 0 1 )
摘 要 : 梳 理 和 比较 了近 1 O年 来 国 外 基 于认 知 、 经验 、 社 会 网络 和 能 力 4个 视 角 的 创 业 者 创 业 学 习研 究 的 相 关 成 果 。研 究发 现 : 创 业 学 习研 究 正 从 单 一 视 角研 究 走 向 多视 角 融 合 研 究 , 强 调 参 与 社 会 互 动 的 重 要
要涉 及 以下两 个方 面 。
程; 基 于经 验学 习视 角 的研究 认 为 , 创 业学 习本 质上 是 一个 通 过转化 经 验 来 创 造 知 识 的过 程 ; 基 于 网络 视 角 的研究 将社 会 网络 视 作 重 要 的学 习系 统 , 认 为 创 业学 习是 创业 者 在具体 网络背 景下 开展 的社 会互 动 与学 习 活动 ; 基 于 能力 视 角 的 研 究 将创 业 学 习概 念 化为 一种 涉及 多 维 构 建 的能 力 , 包括投入、 过程 、 产 出和 环境 4 个层面 , 强 调 创 业 者 有 效 的创 业 学 习
作、 有激情 、 有 目标 的 创 业 者 会 学 到 更 多 知 识 _ 5 ] 。
C o p e _ 6 强 调 了高 度 的情 绪 冲 突 对 刺 激 开 展 更 高 层 次创业 学 习 的重 要 性 。B a r o n ¨ 7 ] 探 讨 了情 绪 与 认 知
2 O世纪 9 O年 代 , 创 业 研 究 从 特 质 论 转 向过 程 论, 创业 被 作为 一个 连续 的学 习过 程 _ 1 ] , 创业 学 习成 为研究 重 点 , 学 者们 更 为关 注创业 者 如何转 化 经验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文献综述方法的应用与展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文献综述方法的应用与展望

财经理论研究2024年 第2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文献综述方法的应用与展望晋琳琳,王 丽(广东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摘 要]不同的文献综述方法对学术研究的发展有不同的价值和作用。

鲜有文章对文献综述方法进行全面介绍和系统梳理。

本文以318篇创业领域的综述类文章为例,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整理出六种主流的文献综述方法。

研究发现:叙述性综述和系统文献综述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元分析和文献计量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定性研究综合和历史计量分析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学者对此的关注度不足;叙述性综述在某一研究主题的初期研究阶段能够发挥更大价值,定性研究综合和历史计量分析在研究主题的发展期更有价值,系统文献综述、元分析、文献计量在研究主题成熟期更能发挥其作用;综述方法之间存在相通性和互补性,可以将定性和定量综述方法结合使用。

学者应结合研究主题发展需要和文献综述目的,选择适宜的文献综述方法,以发挥文献综述的最大价值,促进学科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最后,本文介绍了文献综述方法的其他新兴方向,并提出未来展望与建议。

[关键词]文献综述方法;创业领域;应用与展望;学术贡献[中图分类号]F2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63(2024)02-0001-19一、引言好的文献综述对于掌握研究现状和理论发展脉络、发现好的研究问题、避免重复研究、更有效地开展学术对话、完善和提升现有理论以及建构新理论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实现学术领域理论发展、测试与扩展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毋庸赘言[1]。

文献综述是“强有力”的[2],可以对学术领域的现象产生新的见解,做出独特的贡献,帮助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文献综述有不同的方法,各有其独特的目的和价值。

撰写高质量文献综述并非易事,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文献综述方法是提高文献综述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与文献综述方法论有关的文章并不多见。

学术界对于单个文献综述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果,然而却鲜有文献对不同文献综述方法进行总结、对比,分析其内在的逻辑。

创业机会识别研究文献综述

创业机会识别研究文献综述

创业机会识别研究文献综述近年来,创业热潮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创业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如何准确识别创业机会成为创业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地帮助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许多研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方法和理论。

本文将回顾和综述相关的研究文献,希望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一、创业机会的概念和特征在开始讨论创业机会识别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创业机会的概念和特征。

创业机会是指一个创业者能够识别并且利用来创造价值和获得利益的商业机会。

创业机会通常包含以下几个特征:有市场需求,有可行性,有盈利空间以及具有创新性。

只有当一个商业机会具备了这些特征,才能称之为创业机会。

二、创业机会识别方法的综述在创业机会识别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方法和理论,主要可以分为内外视角的方法。

1. 内视角方法内视角方法注重个体创业者的认知和行为,其主要关注点是创业者的经验、知识和能力。

在内视角方法中,创业者在识别创业机会时往往依靠个人的直觉和经验判断。

这种方法适用于创业者有较高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但也存在主观偏差和信息不全面的风险。

2. 外视角方法外视角方法强调外部环境对创业机会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市场、行业和竞争等因素来识别创业机会。

在外视角方法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市场调研、竞争分析和行业趋势预测等。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客观的信息,但也需要创业者有较好的市场分析和商业洞察力。

三、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进展和趋势创业机会识别研究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领域,学者们在这一领域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贡献。

他们不但提出了各种方法和理论,还研究了很多实证案例并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启示。

未来的研究趋势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合内外视角方法:综合利用内视角和外视角的方法,既关注创业者个体的认知和经验,又关注外部环境的市场趋势和行业变化。

这样可以提高创业机会识别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创业伦理困境研究综述

创业伦理困境研究综述

创业伦理困境研究综述摘要:创业中的伦理困境日益成为影响xx企业形成和成长的重要问题。

要建设xx企业,引进xx技术,或者开创xx企业的管理模式,创业型组织首先可能会遇到伦理冲突带来的伦理困境,因此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寻求解决方案。

本文从创业伦理困境的相关概念、成因、类别和解决方案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创业;伦理;创业精神;伦理困境;对策研究近年来,关于企业管理困境的研究越来越多,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然而,关于创业管理的伦理困境,目前还缺乏规范的理论探讨。

究其原因,一是现有理论侧重于成熟稳定的大企业情境下的商业伦理研究(Spence等,2003),对创业阶段的伦理问题关注较少,尤其是由于伦理研究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其在不确定的创业环境下的研究无法得到各方的积极回应(Krumpal,2013)。

同时,创业与伦理基本上可以说一直是两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关于创业伦理的研究作为两个领域的交叉领域,至今仍不深入(Hannafey,2003),这使得解决创业中的伦理困境缺乏有效的理论工具。

本文将围绕创业伦理困境的现有研究类型梳理已有成果,以创业伦理困境的成因及对策为主线,提炼已有研究的思维范式和启示,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现有创业伦理困境研究综述“困境”这个词在英语中通常被翻译成“困境”。

它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在某种情况下,人们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或相反的事物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强调选择的难度。

任何需要考虑伦理因素的决策都可能出现伦理问题,而不断变化的商业市场环境更有可能在创业活动和xx企业的背景下包含独特的伦理问题,从而导致伦理选择的困境。

目前,国外学者对创业伦理困境做了大量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一般来说,这些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两类:首先,以伦理困境为客观变量,研究创业过程中其他因素对伦理困境的影响,总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Vyakarnam等人(1997年)从小企业的角度讨论了伦理问题,通过关键群体讨论确定了四个可明确识别的伦理困境,并提出伦理困境的解决应考虑企业主的个人特征及其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

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

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对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因素。

在总结了研究内容,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教育研究现状、比较研究、案例分析、影响因素、总结回顾、展望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创新和创业的重要性。

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备受广泛关注。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各国也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在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不少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对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有助于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当前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其现状、特点和趋势,深入挖掘创新创业教育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比较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还将重点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探讨,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挑战,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做出贡献。

农村青年创业问题文献综述(一)

农村青年创业问题文献综述(一)

农村青年创业问题文献综述(一)摘要当前,我国青年群体尤其是农村青年群体就业形势严峻,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创业则是解决农村青年就业难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本文在综述不同学科对创业活动的研究视角和创业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农村青年创业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农村青年创业文献综述一、创业研究概况20世纪80年代创业开始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出现,此后创业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并进入制度化时期。

但这一时期一般采用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一般性描述。

20世纪90年代末,创业研究和其他学术领域之间已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从时间维度上看,创业研究之初集中于创业者、创业环境和企业家精神等因素,后来开始关注创业过程,通过综合分析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创业活动。

二、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创业作为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吸引了以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为代表的多学科的研究参与。

不同的学科立足于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运用本领域的概念和相关术语,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切入点,围绕着创业机会、创业者素质能力、创业过程、创业管理、创业环境、创业行为、创业政策支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创业活动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经济学主要是分析创业者如何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将其所利用的全部资本、支付的工资价值、租金和利息以及属于他自己利润的重新组合都体现在产品的价值当中。

(二)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心理学主要是通过对创业者的心理特征和功能方面的描述来解释创业现象,他们利用个体所拥有的特性,比如成就需要、自主需要、信念追求、创造欲望和自信心等来分析创业者及其活动,力图找出其内在的关联。

(三)管理学的研究视角。

管理学主要是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创业现象,探讨创业者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的创业行为,进而把创业视为一个可能发生在任何组织类型内部的管理过程,把创业视为一种管理方法,从管理方法上解释创业活动。

小微企业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小微企业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经济转型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知识研究)1、 国内研究概况国内对于小微企业的研究重视主要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

1、关于从银行角度来研究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知识李雪梅(2010)在文章《金融如何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认为小企业与银行合作融资业务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企业的 进一步发展。

作为银行业,改善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业务创新,使我国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得到改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银行业而言,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林波(2010)和王国才(2010)分别以民生银行和工商银行为载体,阐述了两家银行先行开展小微企业所取得的成绩。

而周斌(2012)在《民生银行——谈小微企业融资之道》中指出民生银行在全国有400多个网点,小微企业融资仅仅是它的一个方面,它现在有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民生银行将把小微企业变成零售部门。

宋萌萌(2011)在论文《小微企业融资之银行策略研究》中指出,银行不愿意为小微企业贷款的根本原因:第一,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较高;第二,按照服务大企业的传统模式开展的小微企业信贷,人工成本太高;第三,由于监管机构对于与农行的不良贷款生成状况有严格要求,银行往往担心会因为小微企业贷款的高不良率而被问责。

彭凯和向宇(2006)提出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原因,在我国开展小微企业贷款有优势也有困难,这些困难除了观念上的、风险上的制约,更主要的是人力成本难以控制。

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我国经济未来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 关于从小微企业本身角度的研究龙永图(2012)在“首届中国创业家联盟论坛举行小微企业‘抱团取暖’”上指出,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型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骨架,草根企业,小微企业才真正是中国经济的血和肉,它们承担着解决民生、解决社会稳定的重任。

凌宁(2012)在中国科学报《小微企业脱困如何标本兼治》对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表述现在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严重。

国际新创企业西方理论综述

国际新创企业西方理论综述

国际新创企业西方理论综述国际新创企业西方理论综述一、国际新创企业概念分析伴随着创业型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国际化运行日趋普遍,并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国际化理论认为企业的规模和年龄是影响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两个重要变量,企业的规模体现了企业资源的总量,而企业的年龄长短决定着企业市场经验的积累,这两方面可以反映企业承载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但20世纪90年代初,数十个国家出现了国际新创企业,这些企业成立不久就凭借中小规模快速实现了国际化,并且这一现象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国际化理论,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参考大量文献,整理了近三十年国际新创企业理论的研究成果,其中有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天生国际企业(born-global,BG),Mc Dougall和Oviatt提出的国际新创企业(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INV)概念和Jolly等提出的高科技创业企业(high technology start-ups)概念。

此外类似的概念还有新风险企业(new venture firms)、国际创业(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全球开办企业(global start-ups)、小型知识密集型企业(small knowledge-intense firms)和早期技术密集型企业(early-stage technology-based firms)概念等。

国际新创企业(INV)是由Mc Dougall和Oviatt于1994年提出的,他们将INV定义为从诞生开始就积极利用多国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并在多国出售产品的组织。

之后,他们又对INV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INV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成立之初就实现了国际化经营,表现出资源的多国配置属性。

二、国际新创企业理论的演进综合各种关于国际新创企业的理论,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是基于行为学的INV研究,二是基于经济学的INV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进入壁垒 , 消除障碍 , 改变税收
在学校进行 创业教育
目标 :
11 建立创业氛围和文化 21 激励创业
创业融 资 ; 新 企 业信贷 ;
31 改善对创业的态度
弘扬创业文 41 提高创建公司的比例 ; 支 持 企 业 创 业
化 ; 激 励 企 创造更多的新业务 ; 增加 (孵化器 、顾问指
业 ; 减 少 失 新公司 Π创业者的数量 导 、一站式服务 、
(2) 创业初期 、成长阶段和全球化过程 。这一 政策主要是通过金融支持 ,促进女性创业和融资 等项目增加小型和中型企业的数量 ,提高它们的 国际竞争力 。
(3) 税收政策 。 (4) 地区创业 。指由于地区自身条件的不同 , 需要根据该地区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 ,进行合理 的资源分配 。 (5) 法律制度 。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来 完善创业活动的条件 。 凯尼提出 ,创业政策的实施包括下列内容 : (1) 为出色的创业者颁发各种奖项 ; (2) 制定规章 制度缩短申请流程 ; (3) 建立养老基金 、创业投资 以及增加大学基金的投入 ,为提高人们的创业技 能 、知识 、沟通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等进 行创业教育 。鲁贝尔 ( Rubel ,2000) 提出了三个为 制定创业政策需要考虑的问题 : (1) 创业者在当前 经济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 (2) 创业者为经济作 出贡献需要哪些因素 ? (3) 什么样的政策可以满 足这些需要 ? 他建议政府要完善金融机制 ,完善 创业者的计划 ,重视创业对经济作出的贡献 ,建立 知识型基础设施 ,改革企业注册和执照制度 ,完善 税收政策 ,进行创业教育 ,以此来促进创业 。 在所有这些对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中 ,能够 形成理论框架的当属史蒂文森构建的创业政策衡 量框架 。它围绕着创业的 5 个目标 ,形成了包括 6 个方面的政策框架 (图 1) 。 政策框架所包含的 6 个方面是 :创业促进 、创 业教育 、创业环境 、创业融资 、创业支持和目标群 体战略 。根据这个模型 ,促进创业的政策应该是 能够推动这 6 个方面不断形成更强功能的那些政 府政策 。这 6 个方面的出发点在于创业教育 ,它 是整个创业政策框架的基本动力来源 ,而目标群 体战略是创业政策起作用的对象 。针对目标群体 的创业需求 ,制定相应的战略也是创业政策的重
创业活动是动机 、技能和机会相结合的结果 , 促进创业的政策可以围绕这三个要素来设计 。创 业政策的理论框架是围绕动机 、技能和机会这三 个要素来建立的框架 ,因此 ,制定创业政策应该考
创业 政 策 的 本 质 就 是 刺 激 创 业 ( Degadh ,
2004 ;Lundstrom & Stevenson , 2001) 。创 业 政 策 的 3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批 准 号 为
·第一类是中小企业政策的推广 (标注 ①) , 这是旨在促进创立企业 、支持服务及种子基金的 政策 ,是对初创企业的信息需求和建议方面的反 应 。特征是聚焦于对已存在的中小企业计划和服 务的“推广”。采用这类政策较多的国家有美国 、 加拿大 、瑞典和澳大利亚 。
·第二类是新企业的创立政策 (标注 ②) ,旨 在减少进入和退出障碍 。
败的耻辱感 51 提高进入和退出率
网络 、入门指导)
表现欠佳的目标群体和技 术创业者
图 1 创业政策的衡量框架 ①
业所有者 。另一类是技术创业者 ,他们是基于研 发 、技术或知识投入而创立企业的 。细分与创业 政策关注于研发支持 、创业投资支持 、大学孵化器 以及激励研究学者建立技术型企业 。爱尔兰多采 用此类政策 。
出现导致就业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 ,并推动了经 机会这三个要素来鼓励更多的人选择创业 ,使他
济的发展 。以美国为例 ,在过去的 10~20 年间美 们开始步入创业幼儿期和早期阶段 (Lundstrom &
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 ,其 5000 多家小企业在经济 高速增长期间发挥了作用 ,它们提供了超过半数 的就业机会 ,对国民财富增长的作用不容小觑。 目前美国约有 75 %以上的技术创新来自小企业 , 而在法国 ,约有 2Π3 以上的专利是由小企业申请 的 。在这方面 ,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好的创业政
芬兰 贸 易 与 产 业 部 (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ies ,2004) 提出了涉及 5 个方面的创业政策 , 包括 :
(1) 创业教育 、培训和咨询 。创业教育主要围 绕如何实施创业活动来展开 ,通过创业教育与培 训来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技能 ,吸引更多的人把创 业当成职业来选择 ;而咨询服务主要针对那些需 要帮助的创业者来展开 。
·第四类是全面的创业政策 (标注 ④) ,即旨 在加强创业文化和创业能力的政策 。该政策包含 前三类创业政策的内容 ,包括促进创业文化建设 , 减少进入/ 退出障碍 ,进行创业教育 ,提供金融支 持以及满足目标群体创立企业的各种需要等 。它 是对创业与教育系统以及建立创业文化方面的整 合 ,荷兰 、芬兰和美国都实行了该政策 。
Stevenson , 2001 ; Verheul , Wennekers , Thurik & Audretsch ,2001 ;Wennekers & Thurik ,2001)
因素形成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 伦德斯特罗姆 (Lundstrom) 和史蒂文森 ( Stevenson , 2001) 通过对 10 个拥有不同的人口数量 、GDP、人口增长和创业 活跃程度的国家的研究 (6 个欧盟国家和 4 个亚 太国家) ,提出了创业政策的框架和类型 。
一 、创业政策的含义
二 、创业政策的理论框架
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哪些因素是创业的 促进因素 ,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政策来促进这些
创业政策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得到关注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欧洲委员会 、联合国国际发展组织及亚太经济合 作组织等开始考察 、研究创业活动对经济所作出 的贡献 ,并试图探寻提高区域创业活动水平的解 决方案 。直到目前 ,只有不多的几位学者进行了 有关创业政策的研究 。( Kayne ,1999 ;Lundstrom &
(3) 资金的获取尤其是创业初期的权益资本 是重要的 。国家通过鼓励商业银行为企业进行融 资 、贷款以及建立基金项目等计划来促进创业 。
(4) 创业教育 。通过学校的创业课程进行教 育培训 ,使更多的人对创业产生兴趣 。
(5) 知识资本 。大学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培养 了很多人才 ,他们通过知识积累 ,为国家的创新和 技术发展作出贡献 ,所以政府要积极鼓励私人部 门与大学及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 ,并推广知识 。
国外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综述 3
高 建 盖罗它
提 要 本文主要对国外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 ,通过分析总结创业政策的含义 、政策理论框架 和政策类型来认识创业政策 。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创业政策不仅可以促进创业活动 ,也能促进就业和激励创 新 ,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 关键词 创业政策 政策类型 创业活动 中图分类号 F270
·第三类是细分创业政策 (标注 ③) ,这类政 策旨在刺激特定人群增加创业活动 。目标人群被 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妇女 、青年 、少数民族 、失业者 在内 ,他们为解决失业问题而进行创业 ,代表了企
72
图 2 创业政策的类型
在相关的研究中 ,有些学者考察了个人的职 业选择是如何受制度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维尔休 尔 (Verheul) 等人 (2001) 考察了从个人层面到国家 层面 ,包括社会学 、管理学 、心理学 、科学学和经济 学等学科的观点 ,从创业者对文化 、职业选择 、创 业机会以及资源可用性等观点总结出了一套折衷 理论 ,给出了 5 种类型的创业政策 。
创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从 2003) 。创业政策是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18 世纪末期开始 ,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小企业在推 创业活动水平的手段或策略 ,更确切地说 ,创业政
进农业 、工业 、商业和服务业等部门的产业革命和 策表现在开始前阶段 、开始阶段以及开始后 42 个
发明创造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企业的 月内的创业过程中 ,通过设计和传递动力 、技能和
凯尼 ( Kayne ,1999) 把创业政策集中在新企业 的出现及增长上 ,他认为创业政策应该包括 :
(1) 创业共识 ,主要包括三个内容 :一是把发 展创业视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二是在地区 发展政策中区别小企业政策和创业政策 ;三是重 视创业者 。
(2) 税收和规制环境 。政府通过减少税收及 降低制度要求来减少人们创业的成本 ,并促进人 们创业 。
71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外创业政策的理政策框架 ,可以对 一国和地区的创业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 ,从发现 存在的问题和政策领域的优势和劣势 。这样的工 作对于具体地域的创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 义。
Stevenson ,2001) 。创业政策涉及的范围很广 ,从地 区到国家 ,从低技术经济到高技术经济 ,它全面地 涵盖了政府的管理能力 ,从制度政策到经济发展 , 进而改善贫困局面 ( Hart 2003) 。总之 ,创业政策 就是政府通过地区 、产业及国家促进创业活动的 政策 。
策 ,以帮助和鼓励更多的人去创业 ,去发现创业机 会和认识创业 ,使经济走向更加繁荣的局面 。
三 、创业政策的类型
目前 ,仅有很少的学者研究有关创业政策的 类型 。
伦德斯特罗姆和史蒂文森 (2001) 根据 10 个 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 、发展层级阶段 、政府角 色 、创业发展动态以及自身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状 况等一系列因素 ,并根据制定创业政策过程中遵 循的政策结构和过程 、目标策略和计划 、促进创业 阶段以及鼓励人们成为创业者等要素组合 ,提出 了 4 种类型的创业政策 (见图 2) 。图 2 表明 ,一国 和地区通常以某一创业政策类型为主 ,其他的创 业政策类型为辅 ,而且除了爱尔兰 ,其他国家均把 细分创业政策作为参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