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相关 个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聚氨酯合成 封端预聚物控制点

聚氨酯合成 封端预聚物控制点

聚氨酯合成封端预聚物控制点摘要:一、聚氨酯合成简介1.聚氨酯的基本概念2.聚氨酯的合成方法二、封端预聚物的控制点1.封端预聚物的定义2.控制点的作用3.控制点的类型及其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三、封端预聚物控制点的重要性1.对聚氨酯性能的提升2.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应用四、总结1.封端预聚物控制点在聚氨酯合成中的重要性2.未来发展方向正文:聚氨酯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泡沫、涂料、弹性体、纤维等领域。

聚氨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聚合反应和缩聚反应两种。

在合成过程中,封端预聚物是一个关键的控制点。

本文将对聚氨酯合成中的封端预聚物控制点进行详细介绍。

封端预聚物是指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通过加入一定的催化剂和反应物,使得反应活性中心被封端,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的聚氨酯预聚物。

封端预聚物控制点主要包括催化剂的选择、反应物的配比、反应条件等。

首先,催化剂的选择对封端预聚物的形成至关重要。

催化剂可以影响预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和微观结构,进而影响聚氨酯的性能。

通常情况下,催化剂可分为叔胺催化剂、咪唑催化剂、有机金属催化剂等,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对应不同的反应活性和聚氨酯性能。

其次,反应物的配比也是封端预聚物控制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应物的配比会影响预聚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能。

合适的反应物配比能够使聚氨酯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耐热性等性能。

最后,反应条件对封端预聚物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封端预聚物的形成。

适当的反应条件能够提高聚氨酯的性能,使其更适合实际应用需求。

总之,封端预聚物控制点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封端预聚物控制点,可以提高聚氨酯的性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聚氨酯化学与工艺5化学

聚氨酯化学与工艺5化学

聚氨酯化学与工艺5化学聚氨酯化学与工艺5化学聚氨酯(PU)是一种由异氰酸酯和羟基化合物反应生成的弹性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聚氨酯的合成过程中,化学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工艺参数的控制也对产品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聚氨酯化学与工艺之间的联系,并介绍聚氨酯合成中的一些重要化学反应和工艺参数。

一、聚氨酯的合成化学聚氨酯的合成化学主要涉及异氰酸酯和羟基化合物的反应。

其中,异氰酸酯是主要的反应性化合物,可以通过与多个羟基化合物反应生成聚氨酯。

在合成过程中,异氰酸酯与羟基化合物的比例、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聚氨酯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二、聚氨酯的合成工艺在聚氨酯的合成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控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工艺参数:1、异氰酸酯与羟基化合物的比例:这个比例对聚氨酯的性能有显著影响。

通常,较高的异氰酸酯含量会导致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也会降低弹性。

相反,较高的羟基化合物含量会使聚氨酯更柔软,更具弹性。

2、反应温度:反应温度对聚氨酯的性能也有显著影响。

较高的温度可以加速反应,缩短合成时间,但也可能导致聚氨酯分子量的降低。

相反,较低的温度可能会减缓反应速度,但可以获得更高的分子量。

3、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对聚氨酯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较长的反应时间可以获得更高的分子量,但也可能导致聚氨酯分子链的交联。

相反,较短的反应时间可能会获得较低的分子量,但可以避免交联。

此外,其他重要的工艺参数包括溶剂的选择、催化剂的使用和封端剂的添加等。

这些参数对聚氨酯的性能和加工过程都有显著影响,需要在合成过程中进行精确控制。

三、结论聚氨酯的化学与工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化学反应是聚氨酯合成的基础,而工艺参数的控制则直接影响到聚氨酯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了解聚氨酯的合成化学和掌握重要的工艺参数对于合成高性能、高质量的聚氨酯材料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和掌握聚氨酯的化学与工艺,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聚氨酯的合成过程,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聚氨酯相关70个基本概念

聚氨酯相关70个基本概念

聚氨酯相关70个基本概念1、羟值:1克聚合物多元醇所含的羟基(-OH)量相当于KOH的毫克数,单位mgKOH/g。

2、当量:一个官能团所占的平均分子量。

3、异氰酸根含量:分子中异氰酸根的含量4、异氰酸酯指数:表示聚氨酯配方中异氰酸酯过量的程度,通常用字母R表示。

5、扩链剂:是指能使分子链延伸、扩展或形成空间网状交联的低分子量醇类、胺类化合物。

6、硬段:聚氨酯分子主链上由异氰酸酯、扩链剂、交联剂反应所形成的链段,这些基团内聚能较大、空间体积较大、刚性较大。

7、软段:碳碳主链聚合物多元醇,柔顺性较好,在聚氨酯主链中为柔性链段。

8、一步法:指将低聚物多元醇、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和催化剂等同时混合后直接注入模具中,在一定温度下固化成型的方法。

9、预聚物法:首先将低聚物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进行预聚反应,生成端NCO基的聚氨酯预聚物,浇注时再将预聚物与扩链剂反应,制备聚氨酯弹性体的方法,称之为预聚物法。

10、半预聚物法:半预聚物法与预聚物法的区别是将部分聚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跟扩链剂、催化剂等以混合物的形式添加到预聚物中。

11、反应注射成型:又称反应注塑模制RIM(Reaction Injection Moulding),是由分子量不大的齐聚物以液态形式进行计量,瞬间混合的同时注入模具,而在模腔中迅速反应,材料分子量急骤增加,以极快的速度生成含有新的特性基团结构的全新聚合物的工艺。

)。

12、发泡指数:即把相当于在100份聚醚中使用的水的份数定义为发泡指数(IF13、发泡反应:一般是指有水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取代脲,并放出CO2的反应。

14、凝胶反应:一般即指氨基甲酸酯的形成反应。

15、凝胶时间:在一定条件下,液态物质形成凝胶所需的时间。

16、乳白时间:在I区即将结束时,在液相聚氨酯混合物料中即出现乳白现象。

该时间在聚氨酯泡沫体生成中称为乳白时间(cream time)。

17、扩链系数:是指扩链剂组分(包括混合扩链剂)中氨基、羟基的量(单位:mo1)与预聚体中NCO的量的比值,也就是活性氢基团与NCO的摩尔数(当量数)比值。

硬质聚氨酯技术

硬质聚氨酯技术

硬质聚氨酯技术聚氨酯可算是塑料中的万变材料,其丰富特性使它拥有广阔的应用范围。

聚氨酯的应用汽车:座垫、内饰件、车身外板、保险杠等。

家具:座垫、床垫、椅子扶手等。

建筑:夹芯板、喷涂、高密度整皮硬质结构件。

保温隔热:冰箱、冷柜、冷冻运输等。

鞋靴:鞋底、鞋面合成皮等。

玩具:娱乐用品。

包装其它:涂料、弹性体、密封材料、胶粘剂等。

PU基本概念聚氨酯:Polyurethane(PU)凡在高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的—NH—C—O—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统称为聚氨基甲酸酯。

‖一般由二元或多元有机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O 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形成。

除上述氨基甲酸酯结构,常伴有少量其它结构,如脲基、酰胺、缩二脲、尿基甲酸酯、醚/酯键等。

PU泡沫的反应聚氨酯泡沫PU基本反应2R-NCO + H2O RNHCONHR + CO2(发泡反应)RNCO + R`OH RNHCOOR`(凝胶反应)聚氨酯----多用途材料聚氨酯是使用最广泛的塑料之一,在现代社会众多领域中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

聚氨酯的化学反应通过选择制造工艺以及选用添加剂和催化剂予以控制,而添加发泡剂可使聚合物膨胀,生产各种不同用途及性能的聚氨酯泡沫。

建筑业是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最大国际市场之一。

它优异的综合物理性能是建筑物绝热的最佳选择。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聚氨酯硬泡就一直用做住房和建筑物的绝热材料。

由于建筑物绝热标准大幅度提高,致使目前世界建筑业的聚氨酯硬泡年需求量达到大约130 万吨。

并以年平均7%的速度增长。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主要性能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多用途性可通过评价它的物理特性极其众多的工艺优点得以证实。

这些优异的品质可使该材料用做各种功能建材,从而使绝热、承载、密封、防水、抗冲击、质量轻、易维护有效地集于一体。

绝热性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是目前具有最低导热系数的绝热材料之一。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热导率由几个因素构成。

λ=λg+λs +λr +λ cλ- 硬泡的热导率λg –气相热导率λs –固相热导率λr –辐射热导率λ c –对流热导率硬泡气孔孔径很小,泡孔内气体对流传热可以忽略不计。

聚氨酯中的软段和硬段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聚氨酯中的软段和硬段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聚氨酯中的软段和硬段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聚氨酯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软段和硬段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软段和硬段的定义对于聚氨酯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软段通常指的是聚氨酯分子链中柔软、弯曲的部分,而硬段则是指分子链中较为刚硬和直链的部分。

软段和硬段的比例和分布对聚氨酯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耐化学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软段和硬段的定义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它们在聚氨酯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通过对软段和硬段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聚氨酯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聚氨酯材料的设计与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在引言部分,将会对聚氨酯中的软段和硬段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会详细解释聚氨酯的定义,以及软段和硬段的含义和特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软段和硬段的定义进行总结,并展望它们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聚氨酯中软段和硬段的定义,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对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有所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聚氨酯中软段和硬段的定义,以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聚氨酯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对软段和硬段的详细解释和比较,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聚氨酯材料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好的参考。

同时,本文还将展望软段和硬段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探讨其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潜在价值。

最终,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促进对聚氨酯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进步和创新。

2.正文2.1 聚氨酯的定义聚氨酯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是由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成的聚合物。

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如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聚氨酯的分子结构中通常包含有软段和硬段两部分。

聚氨酯软泡

聚氨酯软泡

聚氨酯软泡聚氨酯软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材料,具有多种优良的性能和应用特点。

本文将介绍聚氨酯软泡的基本概念、制造工艺、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 聚氨酯软泡的基本概念聚氨酯软泡,顾名思义,是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一种软泡状材料。

其主要成分由多种有机化合物经过聚合反应而成,具有均匀的内部结构,以及良好的弹性和柔软性。

2. 聚氨酯软泡的制造工艺聚氨酯软泡的制造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原料准备制造聚氨酯软泡的过程中,需要准备聚氨酯树脂、聚氨酯前驱体、氧化剂和催化剂等原料。

这些原料的选择和配比对于最终产品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混合和发泡将准备好的原料混合,并加入氧化剂和催化剂,通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发泡。

发泡过程中,材料会膨胀并形成均匀的孔隙结构,从而使软泡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软性。

2.3 固化和修整发泡后的材料需要进行固化,通常采用加热或采用特定的固化剂。

固化后的聚氨酯软泡会有一定的硬度和稳定性,但仍然保持着较好的柔软性。

3. 聚氨酯软泡的应用领域聚氨酯软泡具有多种优良的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聚氨酯软泡的几个常见应用领域的介绍:3.1 家具制造聚氨酯软泡在家具制造中被广泛用作填充材料。

由于其优良的弹性和柔软性,可以为家具提供舒适的坐感和支撑。

此外,聚氨酯软泡还能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制造出各种形状的坐垫和靠背,满足不同家具的需求。

3.2 交通工具在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内饰中,聚氨酯软泡被广泛应用。

其良好的弹性和减震性能,能够提供更舒适的乘坐体验,同时能够吸收并减少噪音和震动。

3.3 包装材料聚氨酯软泡还可以用于包装材料的制造。

其均匀的孔隙结构和柔软性能使其成为保护性包装的理想选择。

聚氨酯软泡可以用于电子产品、玻璃制品等易碎物品的包装,确保物品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不受到损坏。

3.4 建筑隔音材料由于聚氨酯软泡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常被应用于建筑隔音材料的制造。

《聚氨酯化学》课件

《聚氨酯化学》课件
聚氨酯化学
欢迎来到聚氨酯化学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介绍聚氨酯的概念、应用、 反应、结构和性质、改性以及应用展望。让我们开始吧!
பைடு நூலகம்
聚氨酯化学概述
什么是聚氨酯?
聚氨酯是一种人造材料,具有 广泛的应用和出色的性能。它 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在一定条 件下反应而成。
应用领域
聚氨酯可以用于制造高密度泡 沫、弹性体、涂料和胶黏剂等 产品。它还广泛应用于汽车和 家居等领域。
课程总结
聚氨酯化学概述
• 介绍了聚氨酯的定义 和组成
• 列举了聚氨酯的应用领域 • 阐述了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聚氨酯的结构与性 质
• 讲解了聚氨酯的分子 结构和性质
• 重点介绍了聚氨酯泡 沫的形成过程
应用与展望
• 列举了聚氨酯的主要 应用领域
• 介绍了聚氨酯的常见 改性方法
• 展望了聚氨酯的未来 发展方向
聚氨酯泡沫形成的过程是一种 气相聚合反应,具有较好的柔 软性和弹性。
聚氨酯的改性及应用展望
1 改性方法
聚氨酯的改性方法包括填充改性、过氧化氢改性、辐射改性、共聚改性等。
2 应用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扩大,聚氨酯的应用领域将会不断拓展。人们将更加注重 聚氨酯材料的环保性、生物可降解性和抗老化性等性能。
3
聚氨酯产品的分离
通过蒸馏、萃取、干燥等手段,分离得到聚氨酯产品。
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质
聚氨酯的结构
聚氨酯的性质
聚氨酯的结构复杂,由刚性的 异氰酸酯组分和柔软的多元醇 组分交替排列,形成网状结构。
聚氨酯的性能因其结构的不同 而不同。一般来说,聚氨酯具 有优异的强度、弹性、耐磨、 耐腐蚀等性能。
聚氨酯泡沫的形成

聚氨酯手册

聚氨酯手册

聚氨酯手册
聚氨酯手册是一本介绍聚氨酯材料的参考书,其中可能包含以下内容:
1. 聚氨酯的定义和分类:介绍聚氨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聚氨酯的合成和反应机理:详细介绍聚氨酯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

3. 聚氨酯的性能和应用:介绍聚氨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 聚氨酯的加工和成型:介绍聚氨酯的加工和成型方法,包括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压延成型等。

5. 聚氨酯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介绍聚氨酯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以确保产品质量。

6. 聚氨酯的安全和环保:介绍聚氨酯的安全和环保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7. 聚氨酯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聚氨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内容可能会因手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氨酯相关70个基本概念1、羟值:1克聚合物多元醇所含的羟基(-OH)量相当于KOH的毫克数,单位mgKOH/g。

2、当量:一个官能团所占的平均分子量。

3、异氰酸根含量:分子中异氰酸根的含量4、异氰酸酯指数:表示聚氨酯配方中异氰酸酯过量的程度,通常用字母R表示。

5、扩链剂:是指能使分子链延伸、扩展或形成空间网状交联的低分子量醇类、胺类化合物。

6、硬段:聚氨酯分子主链上由异氰酸酯、扩链剂、交联剂反应所形成的链段,这些基团内聚能较大、空间体积较大、刚性较大。

7、软段:碳碳主链聚合物多元醇,柔顺性较好,在聚氨酯主链中为柔性链段。

8、一步法:指将低聚物多元醇、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和催化剂等同时混合后直接注入模具中,在一定温度下固化成型的方法。

9、预聚物法:首先将低聚物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进行预聚反应,生成端NCO基的聚氨酯预聚物,浇注时再将预聚物与扩链剂反应,制备聚氨酯弹性体的方法,称之为预聚物法。

10、半预聚物法:半预聚物法与预聚物法的区别是将部分聚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跟扩链剂、催化剂等以混合物的形式添加到预聚物中。

11、反应注射成型:又称反应注塑模制RIM(Reaction Injection Moulding),是由分子量不大的齐聚物以液态形式进行计量,瞬间混合的同时注入模具,而在模腔中迅速反应,材料分子量急骤增加,以极快的速度生成含有新的特性基团结构的全新聚合物的工艺。

)。

12、发泡指数:即把相当于在100份聚醚中使用的水的份数定义为发泡指数(IF13、发泡反应:一般是指有水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取代脲,并放出CO2的反应。

14、凝胶反应:一般即指氨基甲酸酯的形成反应。

15、凝胶时间:在一定条件下,液态物质形成凝胶所需的时间。

16、乳白时间:在I区即将结束时,在液相聚氨酯混合物料中即出现乳白现象。

该时间在聚氨酯泡沫体生成中称为乳白时间(cream time)。

17、扩链系数:是指扩链剂组分(包括混合扩链剂)中氨基、羟基的量(单位:mo1)与预聚体中NCO的量的比值,也就是活性氢基团与NCO的摩尔数(当量数)比值。

18、低不饱和度聚醚:主要针对PTMG开发,PPG的价格,不饱和度降低到0.05mol/kg,接近PTMG的性能,采用DMC催化剂,主要品种Bayer公司Acclaim系列产品。

19、氨酯级溶剂:生产聚氨酯选用溶剂要考虑溶解力、挥发速度,但生产聚氨酯所用的溶剂,应着重考虑到聚氨酯中重NC0基。

不能选用与NCO基起反应的醇、醚醇娄等溶剂。

溶剂中还不能含水、醇等杂质,不能含有碱类物质,这些都会使聚氨酯变质。

酯类溶剂不允许含有水分,也不得含有游离酸和醇,它会与NCO基反应。

聚氨酯所用的酯类溶剂,应采用纯度高的“氨酯级溶剂”。

即将溶剂与过量异氰酸酯反应,再用二丁胺测定未反应的异氰酸酯量,检验其是否合用。

原则是消耗异氰酸酯多者不适用,因为它表明了酯中所含水、醇、酸三者会消耗异氰酸酯的总值,如果以消耗leq NCO基所需要溶剂的克数表示,数值大者稳定性好。

异氰酸酯当量低于2500以下的不用作聚氨酯溶剂。

溶剂的极性对生成树脂的反应影响很大。

极性越大,反应越慢,如甲苯与甲乙酮相差24倍,此溶剂分子极性大,能与醇的羟基形成氢键而使反应缓慢。

聚氯酯溶剂选用芳烃溶剂较好,它们的反应速度比酯类、酮类快,如二甲苯。

在双纽分聚氨酯施工时,用酯类和酮类溶剂可延长其使用期.在生产涂料时,选片前面提到的“氨酯级溶剂”,对贮存的稳定件有利。

酯类溶剂溶解力强,挥发速度适中,低毒而使用较多,环己酮也多使用,烃类溶剂固溶解能力低,较少单独使用,多与其他溶剂并用。

20、物理发泡剂:物理发泡剂就是泡沫细孔是通过某一种物质的物理形态的变化,即通过压缩气体的膨胀、液体的挥发或固体的溶解而形成的。

21、化学发泡剂:化学发泡剂是那些经加热分解后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气体,并在聚合物组成中形成细孔的化合物。

22、物理交联:在高聚物软链中有部分硬质链,硬质链在软化点或熔点以下的温度具有与化学交联后的硫化橡胶同样的物理性质的现象。

23、化学交联:指在光、热、高能辐射、机械力、超声波和交联剂等作用下,大分子链间通过化学键联结起来,形成网状或体形结构高分子的过程。

)。

24、发泡指数:把相当于在100份聚醚中使用的水的份数定义为发泡指数(IF25、常用的异氰酸酯从结构上看有哪几类?答:脂肪族:HDI,脂环族:IPDI、HTDI、HMDI,芳香族:TDI、MDI、PAPI、PPDI、NDI。

26、常用的异氰酸酯有哪几种?写出结构式答: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PAPI),液化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

27、TDI-100和TDI-80含义?答:TDI-100是指全部由2,4结构的甲苯二异氰酸酯组成;TDI-80是指由80%的2,4结构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0%的2,6结构组成的混合物。

28、TDI和MDI在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中各有何特点?答:对于2,4-TDI和2,6-TDI的反应活性。

2,4-TDI的反应活性比2,6-TDI高数倍,这是因为,2,4-TDI中4位NCO离2位NCO及甲基较远,几乎无位阻,而2,6-TDI的NCO 受邻位甲基的位阻效应较大,反应活性受到影响。

MDI的两个NCO基团相距较远、且周围无取代基,故这两个NCO的活性都较大,即使其中一个NCO参加了反应,使剩下的NCO活性有所下降,总的来说活性仍较大,故MDI型聚氨酯预聚体的反应活性比TDI预聚体大。

29、HDI、IPDI、MDI、TDI、NDI中耐黄变哪几种较好?答:HDI(属于不变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IPDI(制成的聚氨酯树脂具有优秀的耐光学稳定性和耐化学药品性,一般用于制造高档不变色的聚氨酯树脂)。

30、MDI改性的目的及常用的改性方法答:液化MDI:改性目的:液化纯MDI是经过液化改性的MDI,它克服了纯MDI的一些缺陷(常温下固体,使用要融化,多次加热影响性能),也为MDI基聚氨酯材料性能的提高和改善提供了进行大范围改性的基础。

方法:①氨基甲酸酯(urethane)改性的液化MDI。

②碳化二亚胺(carbodiimide)和脲酮亚胺(uretonimine)型改性液化MDI。

31、常用的聚合物多元醇有哪几类?答: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32、聚酯多元醇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几种?答:A、真空熔融法B、载气熔融法C、共沸蒸馏法33、聚酯、聚醚多元醇的分子主链上有哪些特殊结构?答:聚酯多元醇:在分子主链上含有酯基,在端基上具有羟基(-OH)的大分子醇类化合物。

聚醚多元醇:在分子主链结构上含有醚键(-O-)、端基带有(-OH)或胺基(-NH)2的聚合物或齐聚物。

34、根据特性聚醚多元醇分几类?答:高活性聚醚多元醇,接枝型聚醚多元醇,阻燃型聚醚多元醇,杂环改性聚醚多元醇,聚四氢呋喃多元醇。

35、根据起始剂分普通聚醚有几种?答:聚氧化丙烯二醇,聚氧化丙烯三醇,硬泡聚醚多元醇,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

36、端羟基聚醚和端胺基聚醚有何区别?端胺基聚醚是端羟基被胺基取代的聚氧化丙烯醚。

37、常用的聚氨酯催化剂有哪几类?各包括哪几个常用品种?答:叔胺类催化剂,常用品种有:三亚乙基二胺,二甲基乙醇胺,N-甲基吗啡啉,N,N-二甲基环已胺金属烷基化合物,常用品种有:有机锡类催化剂,可分为辛酸亚锡,油酸亚锡,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

38、常用聚氨酯扩链剂或交联剂有哪些?答:多元醇类(1,4-丁二醇),脂环醇类,芳醇类,二胺类,醇胺类(乙醇胺,二乙醇胺)39、异氰酸酯的反应机理答:异氰酸酯与活泼氢化合物的反应,就是由于活泼氢化合物分子中的亲核中心进攻NCO基的碳原子而引起的。

反应机理如下:40、异氰酸酯结构如何影响NCO基团的反应活性?答:A.R基的电负性:若R基为吸电子基,-NCO集团中C原子电子云密度更加降低,更容易受到亲核试剂的进攻,即更容易和醇类、胺类等化合物进行亲核反应。

若R为供电子基,通过电子云传递,将会使-NCO基团中C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使它不容易受到亲核试剂的进攻,它与含活泼氢化合物的反应能力下降。

B.诱导效应:由于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中含有两个NCO基团,当第一个-NCO基因参加反应时,由于芳环的共轭效应,未参加反应的-NCO基团会起到吸电子基的作用,使第一个NCO基团反应活性增强,这种作用就是诱导效应。

C.空间位阻效应:在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分子中,假如两个-NCO基团同时处在一个芳环上,那么其中的一个NCO基对另一个NCO基反应活性的影响往往是比较显著的。

但是当两个NCO基分别处在同一分子中的不同芳环上,或它们被烃链或芳环所隔开,这样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就不大,而且随链烃长度的增加或芳环数目的增加而减小。

41、活泼氢化合物种类与NCO反应活性答:脂肪族NH2>芳香族NH2>伯醉OH>水>仲OH>酚OH>羧基>取代脲>酰胺>氨基甲酸酯。

(若亲核中心的电子云密度越大,其电负性越强,它与异氰酸酯的反应活性则越高,反应速度也越快;反之则活性低。

)42、羟基化合物对其与异氰酸酯反应活性的影响答:活泼氢化合物(ROH或RNH2)的反应性与R的性质有关,当R为吸电子基(电负性低),则氢原子转移出困难,活泼氢化合物与NCO的反应较为困难;若R为供电子取代基,则能提高活泼氢化合物与NCO的反应活性。

43、异氰酸酯与水的反应有何用途答:是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基本反应之一。

它们之间的反应首先生成不稳定的氨基甲酸,然后分解成CO2和胺,如果异氰酸酯过量,生成的胺会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脲。

44、在聚氨酯弹性体制备时,聚合物多元醇含水量应严格控制答:对于弹性体、涂料、纤维中要求不能有气泡,所以原料中的含水量必须严格控制,通常要求低于0.05%。

45、胺类、锡类催化剂对异氰酸酯反应的催化作用区别答:叔胺类催化剂对异氰酸酯与水的反应催化效率大,而锡类催化剂对异氰酸酯与羟基反应的催化效率大。

46、为什么聚氨酯树脂可以看作是一种嵌段聚合物,链段结构有何特点?答:因为在聚氨酯树脂的链段是有硬段和软段组成,硬段是指聚氨酯分子主链上由异氰酸酯、扩链剂、交联剂反应所形成的链段,这些基团内聚能较大、空间体积较大、刚性较大。

而软段是指碳碳主链聚合物多元醇,柔顺性较好,在聚氨酯主链中为柔性链段。

47、影响聚氨酯材料性能的因素有哪些?答:基团的内聚能,氢键,结晶性,交联度,分子量,硬段,软段.48、聚氨酯材料分子主链上软段、硬段各来自哪些原料答:软段由低聚物多元醇(聚酯、聚醚二醇等)组成,硬段由多异氰酸酯或其与小分子扩链剂组成。

49、软段、硬段如何影响聚氨酯材料的性能?答:软段:(1)软段的分子量:假定聚氨酯分子量相同,其软段若为聚酯,则聚氨酯的强度随着聚酯二醇分子量的增加而提高;若软段为聚醚,则聚氨酯的强度随聚醚二醇分子量的增加而下降,不过伸长率却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