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结构图
经济学:市场结构理论

二、市场竞争与市场结构 市场竞争与市场结构
1、波特的五种力量战略框架
迈克波特依据特定行业或经营活动的盈利能 迈克 波特依据特定行业或经营活动的盈利能 力的可能性, 力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种识别相关市场中竞争 优势来源的理论框架。 优势来源的理论框架。行业中的厂商都力求通 过管理战略的选择来追求这些竞争优势。 过管理战略的选择来追求这些竞争优势。波特 提出的决定持续盈利能力可能性的五种力量是: 提出的决定持续盈利能力可能性的五种力量是: 替代品的威胁、进入威胁、买主能力、 替代品的威胁、进入威胁、买主能力、卖主能 力和竞争强度。 力和竞争强度。
客观上的与认识上的产品差异: 施乐公司
施乐公司( 施乐公司(xerox)因其著名的干纸复印机专 ) 利而免于竞争, 年代和70年代初享有绝对 利而免于竞争,在60年代和 年代初享有绝对 年代和 的垄断地位,而且盈利增长率为20%。在此期 的垄断地位,而且盈利增长率为 。 它设在加利福尼亚Palo Alto的研究实验室 间,它设在加利福尼亚 的研究实验室 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新设计。 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新设计。有一年的创新 设计是图形用户界面, 设计是图形用户界面,后被苹果公司作为一种 用户友好的个人电脑引入市场。 用户友好的个人电脑引入市场。1979年施乐的 年施乐的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发出Ethernet——第一个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发出 第一个 联结计算机和打印机的区域网络。 联结计算机和打印机的区域网络。然而施乐对
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 。 是指交易主要由卖方左右, 市场主要是在卖方占优势的情况下运行的。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
▲
市场上商品短缺, ▲ 市场上商品短缺 , 供给量远远不能满 足需求量,价格有上升的内在倾向。 足需求量,价格有上升的内在倾向。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完整版.ppt

企业实际上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的总和。 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
代理人的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 (1)偷懒,即经营者所付出的努力小于其获得的报酬。 机会主义,即经营者付出的努力是为了增加自己而不是所有者的利益,也说是说其努力是负
即构建一个所有者和经营者基本一致的目标利益函数 ,并最终接近对称信息的最优状态。
有价格的不完全信息,价格不可能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市场机制因此失灵,市场出清不能通
l市场出清主要是通过实物形式的调节机制,即商品数量的调整。
p信息不对称,至少有一个当事人的信息不完全。
u信息不对称会严重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市场交易的停顿。
n分工、专业化和获取信息需要成本,使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差别日益扩大。
Y C
生产可能性曲线 E ΔX
y* D y4 ΔY y3 生产契约曲线,可以推导出生产可能性曲线。 y2 R
MRTXY=PX/PY F
G
O
x2
x3
x4 x*
X
图7-3 生产可能性曲线
由于该曲线可明确表示出一种商品的增加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如X商品从 X2 增加到 X3 时, Y 商品从Y4 减少到 Y3 ),所以又称产品转 换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也就被称为边际转换率。X 商品对 Y 商品的 边际转换率可表示为:
n均衡分析:经济变量达到均衡时的情况及实现条件。
部均衡分析。假定某一变量只取决于本身各相关变量,而不受其它因素影响,该种变量如何实
n一般均衡分析。研究某一变量在各种条件和因素作用下,如何实现均衡。
4、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 静态分析: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 所需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于均衡状态的过程。 (2) 比较静态分析:在原有已知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考察或比较在这 些条件变化以后均衡状态相应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但并不论及怎样从 原来的均衡状态过渡到新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3) 动态分析:考察经济活动的实际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2024年)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课件

2024/3/26
5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实证分析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 来验证经济理论和假设, 强调可观测和可测量的变 量之间的关系。
2024/3/26
规范分析方法
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 会目标,对经济现象进行 评价和提出政策建议。
边际分析方法
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 收益来决策,强调资源的 有效配置和最优选择。
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他们对不同商品 或服务的效用评价,而效用则是偏好 的量化表现。
2024/3/26
14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预算线的特点
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无差异曲线表示在给定偏好和 价格条件下,消费者能获得相 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 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为 负,且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 会相交。
市场上厂商的数量、产品差别程 度、厂商对价格的控制程度、厂 商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
24
完全竞争市场
01 02
定义
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或自由竞争市场,是指一个行业中有非 常多的生产销售企业,它们都以同样的方式向市场提供同类的、标准化 的产品(如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的市场。
特征
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同质性;资源流动性;信息完全性。
03
需求的交叉弹性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 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两种商品是替代品,则交 叉弹性为正;如果两种商品是 互补品,则交叉弹性为负。
04
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 程度。如果供给量的变动大于 价格的变动,则称供给是富有 弹性的;如果供给量的变动小 于价格的变动,则称供给是缺 乏弹性的。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上(微观经济)-教学大纲_2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1.课程目标任务根据微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②掌握需求和供给以及市场价格作用原理;③掌握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④掌握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分析方法;⑤掌握成本和收益理论及其分析方法;⑥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⑦掌握市场失灵原因和各种微观经济政策。
(2)技能目标①能运用需求、供给分析方法对简单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②能运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简单分析;③能对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进行分析;④能运用成本与收益理论对企业的长期和短期成本进行分析;⑤能运用市场理论对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进行分析;⑥能运用各种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因素和政府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进行分析。
2.基本要求本课程重在讲授微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 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贯彻精讲的原则, 突出重点, 简化推导, 图文并貌, 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3)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习题讨论课, 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 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以提高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4)分析与总结相结合, 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 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 深入浅出, 循序渐进。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2.供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 政府价格政策及其应用;3.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运用, 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4.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消费者的其他决策;5.企业生产要素最优投入与规模经济,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6.短期成本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 长期成本概念, 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7.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 寡头市场均衡的特点, 围绕垄断的争论;8.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与收入再分配政策,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9.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相关微观经济政策。
述评结合:《西方经济学》教材编写思路和结构安排

述评结合:《西方经济学》教材编写思路和结构安排1. 引言1.1 介绍《西方经济学》教材《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西方国家经济制度和经济理论发展历程的教材。
该教材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系统介绍了西方主要经济学派别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西方经济学家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思想变革。
通过学习《西方经济学》,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其核心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对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 概述教材的编写思路《西方经济学》教材的编写思路是在深入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需求,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佳效果。
编写教材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材的编写要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热点,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前沿性的理论和实践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既要确保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又要关注实践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教材的编写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材的编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如案例分析、实证研究、讨论课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西方经济学》教材的编写思路旨在通过系统、科学、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3 概述教材的结构安排概述教材的结构安排是编写教材的一个关键部分。
一个良好的结构安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西方经济学》教材中,结构安排应该合理分布各个知识点,呈现清晰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结构安排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一个好的结构安排应该包括从整体到局部的层次,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10章2-2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投资需求二、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对投资项目产品的需求预期•这也是对投资所生产的产品未来市场销路状况的估计。
未来的市场需求旺盛,预期收益就会比较高,比较有保证。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二)产品成本:•如果工资等成本在投资实施后上升,就会最终导致预期收益下降。
(三)投资税抵免:该政策实际上是将政府对投资者应收的税额全部或部分归还给投资者。
这等于增加了企业的盈利。
收益投资税抵免政策会影响预期收益率。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四)投资风险:•未来的不确定性会造成投资的风险。
投资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减少预期收益。
(五)融资条件对投资需求的影响:•投资者能否顺利融资或能够融资的规模,将会影响到投资者是否进行投资和投资规模的大小。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三、投资和利率•主要从投资成本角度看利率•假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资本边际效率)不变•投资决策主要取决于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和利率的比较•在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中,预期利润率既定时,利率就是首要因素名义利率名义利率是借贷者所支付的利率。
指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大致上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投资函数,可写作: I = I (r )投资函数曲线可参见P54图10 ▬ 12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投资需求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四、托宾的q理论•托宾的q理论是在依托资本(证券)市场能够正确定价前提下,将资本市场(股票市场)价格决定的企业价值(或者说价格)与重新投资建立一家同样企业所需的资本(或重置资本)相比较,来说明在企业家选择条件下的投资行为。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1.托宾q理论的公式是:q = 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或重置成本)2 . q小于1时,买旧企业比新建企业更便宜,这时就不会有新投资。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上(微观经济)-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1. 课程目标任务^根据微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②掌握需求和供给以及市场价格作用原理;③掌握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④掌握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分析方法;⑤掌握成本和收益理论及其分析方法;⑥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⑦掌握市场失灵原因和各种微观经济政策。
(2)技能目标①能运用需求、供给分析方法对简单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②能运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简单分析;③能对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进行分析;④能运用成本与收益理论对企业的长期和短期成本进行分析;⑤能运用市场理论对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进行分析;⑥能运用各种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因素和政府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进行分析。
}2. 基本要求本课程重在讲授微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贯彻精讲的原则,突出重点,简化推导,图文并貌,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3)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习题讨论课,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4)分析与总结相结合,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2. 供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政府价格政策及其应用;3. 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运用,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4. 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消费者的其他决策;5. 企业生产要素最优投入与规模经济,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6. 短期成本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长期成本概念,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7. 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寡头市场均衡的特点,围绕垄断的争论;8. 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与收入再分配政策,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9.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相关微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结构图

微观部分
第一章引论
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图:
第三章效用论知识结构图:
第四章生产论知识结构图:
第五章成本论知识结构图: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知识结构图: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知识结构图: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知识结构图: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知识结构图:
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知识结构图: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知识结构图
:
宏观部分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知识结构图: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知识结构图: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知识结构图: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知识结构图: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知识结构图: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知识结构图: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知识结构图:
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略)
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知识结构图: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知识结构图: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知识结构图: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部分
第一章引论
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图:
第三章效用论知识结构图:
第四章生产论知识结构图:
第五章成本论知识结构图: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知识结构图: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知识结构图: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知识结构图: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知识结构图:
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知识结构图: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知识结构图
:
宏观部分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知识结构图: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知识结构图: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知识结构图: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知识结构图: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知识结构图: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知识结构图: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知识结构图:
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略)
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知识结构图: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知识结构图: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知识结构图: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