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存水》教学设计方案
硬币存水中班科学教案

硬币存水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硬币的材质和形状。
2. 观察硬币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学习如何利用浮力解释硬币在水中的行为。
4. 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和科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硬币(不同材质和不同面额的硬币)。
2. 盛水的容器。
3. 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面额的硬币,引导学生观察硬币的外形和材质。
提问学生硬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 实验观察(15分钟):(1)将容器中注满水,然后将硬币轻轻地放入水中。
(2)观察硬币在水中的行为,包括硬币的下沉、浮起以及在水中的位置等。
3. 学习浮力(20分钟):(1)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在水中,硬币有时会浮在水面上,有时会下沉到水底。
(2)教师向学生解释,硬币在水中的行为是由浮力决定的。
当硬币在水中的重量大于或等于它所得到的浮力时,硬币会下沉;当硬币在水中的重量小于它所得到的浮力时,硬币会浮起。
4. 探究浮力与硬币材质的关系(20分钟):(1)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材质的硬币,例如铜币、银币、铁币等,并让学生猜测不同材质的硬币在水中的浮沉行为。
(2)学生按照自己的猜测,逐个将不同材质的硬币放入水中观察。
(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不同材质的硬币在水中的浮沉行为可能不同,有些比较轻的硬币可能会浮在水面上,有些比较重的硬币可能会下沉到水底。
5. 探究浮力与硬币形状的关系(20分钟):(1)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硬币,例如圆形硬币、方形硬币等,并让学生猜测不同形状的硬币在水中的浮沉行为。
(2)学生按照自己的猜测,逐个将不同形状的硬币放入水中观察。
(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不同形状的硬币在水中的浮沉行为可能不同,有些比较扁平的硬币可能会浮在水面上,有些比较厚实的硬币可能会下沉到水底。
6. 总结(10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实验观察和实验结果,总结出硬币的浮沉行为与其材质和形状的关系。
中班硬币存水科学教案

中班硬币存水科学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学习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硬币、杯子、水。
教学步骤:
1.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硬币,问学生知道硬币为什么不会沉到水里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性质和特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探究(15分钟):教师将硬币放在杯子里,加入水,观察学生的现象和反应,引导学生发现硬币浮在水面上,并解释原因是水的密度大于空气,但小于硬币。
3.继续探究(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硬币经过处理,能否使硬币在水中下沉?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再将硬币拿出来,抹干表面,再将硬币放进杯子里,加入水,观察硬币的变化,再加点其他物品如石头或小铁钉,观察它们下沉还是浮上来。
4.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重要知识点,并询问学生还存在哪些疑问或问题,带领学生进行解答和探究。
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行设计更多的实验,体验水的不同魔力。
2.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开展小组讨论。
3.在户外进行水的观察体验活动,例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等。
科学实验硬币存水教案及反思

科学实验硬币存水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科学实验-硬币存水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
2. 探索硬币在水中的浮力和沉没原理。
3.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材料:1. 硬币(不同面额的硬币,如1元、5角等)。
2. 透明容器(如玻璃杯或小水槽)。
3. 水。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表面张力的概念,并提问他们是否知道硬币在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步骤:2. 将透明容器装满水。
3. 让学生预测硬币会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到底部,并请他们解释他们的预测。
4. 让学生逐个将硬币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每个硬币的表现(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到底部)。
5.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帮助他们理解硬币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讨论和总结:6.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让他们总结硬币在水中的浮力和沉没原理。
7. 鼓励学生提出其他实验问题,如是否所有硬币都会浮在水面上等,并引导他们展开进一步的探究。
反思:8.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实验过程,让他们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9.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的方法。
10. 鼓励学生提出对这个实验的改进意见,并让他们解释为什么这些改进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延伸:1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有关表面张力和浮力的实验,如使用不同液体、不同形状的物体等。
12. 提供相关的科学读物或在线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这些概念。
评估:13.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14. 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总结报告,评估他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拓展:15. 将这个实验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如为什么洗衣机的门窗会有防水橡胶圈等。
16.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寻找其他与表面张力和浮力相关的现象。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入了解表面张力和浮力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硬币存水小班科学教案

硬币存水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硬币在水中的表面张力现象,认识到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硬币在水中的表面张力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硬币在水中的表面张力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透明容器、硬币、水。
2. 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实验报告册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教师出示一张纸币)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这种纸币吧?这是什么?(学生回答:纸币)非常好!它和硬币相比有何区别呢?(学生回答:材质不同、形状不同等)教师:对,除了材质和形状的不同,你们还注意到了什么吗?(学生回答:硬币有图案、纹路等)教师:非常好!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实验,探究硬币在水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你们准备好了吗?2. 实验操作(教师将容器放在实验台上并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硬币轻轻放在水面上)教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硬币在水中的情况,然后告诉我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硬币漂浮在水面上,表面张力使得水面稍微凹陷,硬币在水面上有一定的浮起高度)3. 实验记录(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硬币在水中的现象,并以画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在实验报告册上)学生: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当硬币放在水中时,它并没有沉入水中,而是漂浮在水面上。
同时,我们注意到硬币周围的水面比较平整,而硬币下面的水面凹陷了一些。
也就是说,硬币在水面上有一定的浮起高度。
4. 现象解释教师:非常好!你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刚才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学生:我观察到硬币在水面上漂浮,并且水面在硬币周围比较平整,而硬币下面的水面凹陷了一些。
教师:很好!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硬币在水面上漂浮呢?学生:(学生思考片刻)也许是水的表面张力使得硬币漂浮在水面上。
幼儿园科学实验《硬币盛水》幼小衔接教案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幼儿园科学实验《硬币盛水》幼小衔接教案本课在老师的试验中,引导幼儿观看和理解水的表面张力,在操作活动中学习相互合作和共享、体验探究的乐趣。
激发幼儿的好问、思索的情感及态度。
更多科学试验教案请关注教案栏目。
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了解及动手试验,探究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2.在操作活动中学习相互合作和共享、体验探究的乐趣。
3.喜爱探究活动,萌发奇怪、好问、思索的情感及态度。
活动预备杯子、滴管、硬币、水、回形针、抹布等。
活动过程1.谜语导入。
幼儿猜谜语:看看没颜色,闻闻没气味,尝尝没味道,是透亮的液体。
(水)2.试验活动。
(1)师:小伴侣,我要用回形针和水做一个嬉戏,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
(2)老师出示回形针,直接将回形针放在水面,回形针沉下去;(3)将回形针托在纸上,放在水面,纸沉下去,回形针浮在水第1页/共3页学而不舍,金石可镂。
上。
(4)师:会什么直接将回形针放在水面,回形针会沉下去,而将回形针托在纸上,放在水面,纸沉下去,回形针浮在水面?(5)幼儿自由谈论。
小结:水很奇妙,它的表面能承受稍微的压力,这就是表面张力。
2.硬币放入水杯试验,关心幼儿理解水的表面张力。
(1)老师试验。
幼儿观看。
(2)试验工具有:十的硬币,一个杯子。
试验开头:老师把一枚硬币往手里一捏,轻轻地投进水里,硬币一个"360空翻'然后落地,水没有溢出来。
于是老师接着投下其次枚、第三枚等到最终一枚的时候。
(3)师:"为什么水还没有溢出来?'(4)幼儿猜想。
小结:在水没有流下来前,水面是鼓鼓的、向上的弧形,摇摇摆晃的,往盛满水的杯子加入硬币,水面会渐渐的高而水不会流出来,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就像人的皮肤一样,让水不会流出来。
3.探究硬币盛水。
(1)出示硬币,让幼儿猜想,这个硬币能盛水吗?为什么?(2)老师提出要求,幼儿进行硬币盛水试验:老师进行指导,引导幼儿认真观看硬币上水的现象。
(水面成了什么外形、里面的字有什么变化)第2页/共3页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二年级下综合实践活动硬币存水游戏教案

二年级下综合实践活动硬币存水游戏教案活动日标: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做硬币存水的游戏。
2、在游戏中,发现水的一些特性。
3、在游戏中培养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1、游戏器材等活动过程:一、互动谈话,引入新课:1、媒体播放。
师:让我们竖起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水滴)媒体出示。
师:没错,点点水滴,可以汇聚成涓涓细流、江河湖海,水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2、师:如果要把珍贵的水存起来,我们能用什么呢?(指名回答)师:大家想到了不少容器,我觉得这些容器太普通了,今天我们要用特别一的。
它就躲在托盘里的毛巾下面,大家找一找。
师:是什么?(出示硬币)师:对,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元硬币。
3、师:有什么疑问?(指名质疑)师:小小的一元硬币上能不能存水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做个游戏,(板书课题)游戏的名字就叫一(齐读课题)二、硬币存水大挑战1、认识游戏器材。
(1)师:做这个游戏需要些什么呢?看看你们桌上的器材,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指名介绍)(2)认识滴管,了解水滴的概念。
师:这个容器叫滴管瓶,是由一根滴管和一个玻璃瓶组成的。
捏住滴管后端的橡胶头不放,插入水中,再松开手,会有什么结果?(齐答)师:滴管就像象鼻子一样把水吸上来了。
师:你只要提起滴管,再轻轻捏一下,水滴就听话地落下来了。
(3)师:大家帮我数一数,刚才我从玻璃瓶里一共吸了几滴水,好不好?(教师演示,学生数水滴数)师:怎么回事呀?(指名回答)师:我刚才用力捏住橡胶头不放,水滴都不守纪律了,一下子从滴管里冲出来了,难怪大家数不清了。
大家做游戏的时候可不要这样哦!轻轻地捏橡胶头,一捏一放,水滴就会乖乖地排好队。
2、了解游戏规则。
(1)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怎么完成这个游戏。
出示媒体,指名朗读游戏步骤。
(3人)师:游戏步骤记住了吗?师:抹布有什么用?(2)师:有个小朋友,游戏时遇到了以下几种情况,请大家帮忙判断一下,下面四幅图中的水滴能不能计算在内?媒体出示。
大班科学教案硬币积水

大班科学教案硬币积水一、引言在大班科学教案中,硬币积水是一个常见且有趣的实验项目。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索,了解水的性质和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
本文将介绍硬币积水的教案内容和步骤,帮助幼儿园教师设计和开展一堂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科学课。
二、教案内容1. 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硬币积水的现象,引导幼儿从实验中培养对水的兴趣,了解水的性质和基本原理。
2. 实验材料- 一枚硬币- 一个小碗或盆- 水壶3. 实施步骤步骤1:观察硬币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硬币的形状、大小、材质等特点。
让幼儿描述硬币的外观和触感。
步骤2:猜测结果提问幼儿:如果我们把硬币放在水中会发生什么?为什么?步骤3:进行实验将小碗或盆中注满水,然后轻轻放入硬币。
让幼儿仔细观察硬币在水中的情况。
步骤4:观察与记录让幼儿观察硬币放入水中后,水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有水溅出来?水面积是否增加?让幼儿互相讨论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步骤5:解释现象引导幼儿提出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让幼儿思考为什么硬币放入水中后,水溅出来,水的面积增加?步骤6:引导探索根据幼儿的解释和思考,引导幼儿进行实验的变量控制和进一步的探索。
例如,加大硬币的尺寸或改变材质,观察水的变化是否会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引发他们对水的探索和思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让他们从实验中理解和探索基本物理原理。
四、教学方法和技巧1. 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2. 观察记录法:鼓励幼儿进行观察,并帮助他们记录重要的观察结果。
3. 团体讨论法: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和思想交流。
五、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对水的特性进行讨论,例如水的形状、颜色、质量等。
2. 实验过程(20分钟)按照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
《硬币存水》教学设计方案

闵行区小学探究型课程教学研讨活动虹桥小学2012年5月30日《硬币存水》教学设计方案一、学习主题概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无处不在,水是人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小学生喜爱的“玩具”。
学生爱玩水,对水有浓厚的兴趣。
本单元以水为研究对象,由会计时的水漏、硬币存水游戏、用水滴作画等组成。
通过实验等活动使学生知道水漏的制作与调试,通过硬币存水实验初步感知水的表面张力,会用水滴作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与伙伴合作,体验团结协作的快乐;树立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保护水资源。
硬币上能存水吗?通过硬币存水游戏,知道硬币上最多能存多少滴水,了解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与我们的认知是有差异的,会运用科学实验去验证猜测并得出结论,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实验中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初步感知水的表面张力,通过多次反复实验,初步养成耐心细致做实验的习惯,在实验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解答为什么硬币能存水的过程中,使学生知道查找资料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硬币上能存多少滴水,知道这些现象都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
2、多次反复实验,在小组实验中总结能使硬币上多存水的秘诀,培养耐心细致的实验习惯、小组合作的意识。
3、观察实验前后水滴的大小形状变化,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能使用绘画、语言、简单文字初步表达和展示探究成果。
三、教学重点、难点硬币存水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课件、统一的吸管、一元硬币、实物投影五、教学过程六、教学评价评价单七、实验单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闵行区小学探究型课程教学研讨活动
虹桥小学
2012年5月30日
《硬币存水》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主题概述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无处不在,水是人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小学生喜爱的“玩具”。
学生爱玩水,对水有浓厚的兴趣。
本单元以水为研究对象,由会计时的水漏、硬币存水游戏、用水滴作画等组成。
通过实验等活动使学生知道水漏的制作与调试,通过硬币存水实验初步感知水的表面张力,会用水滴作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与伙伴合作,体验团结协作的快乐;树立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保护水资源。
硬币上能存水吗?通过硬币存水游戏,知道硬币上最多能存多少滴水,了解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与我们的认知是有差异的,会运用科学实验去验证猜测并得出结论,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实验中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初步感知水的表面张力,通过多次反复实验,初步养成耐心细致做实验的习惯,在实验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解答为什么硬币能存水的过程中,使学生知道查找资料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硬币上能存多少滴水,知道这些现象都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
2、多次反复实验,在小组实验中总结能使硬币上多存水的秘诀,培养耐心细致的实验习惯、小组合作的意识。
3、观察实验前后水滴的大小形状变化,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能使用绘画、语言、简单文字初步表达和展示探究成果。
三、教学重点、难点
硬币存水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
课件、统一的吸管、一元硬币、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评价
评价单
七、实验单
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