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安全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公共卫生安全教案

初中公共卫生安全教案

初中公共卫生安全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1. 公共卫生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1. 公共卫生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公共卫生问题,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2.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行为对公共卫生有什么影响?二、讲解公共卫生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1. 讲解公共卫生安全的定义和内涵。

2. 强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如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等。

三、学习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2. 讲解如何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如自律、遵守公共规则等。

四、学习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和技能(10分钟)1. 讲解一些基本的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和技能,如预防传染病、处理伤口等。

2. 通过示范或视频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洗手、处理伤口等。

五、案例分析或讨论(10分钟)1. 呈现一些公共卫生安全的案例,如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行为和习惯,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公共卫生安全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的情况。

3. 学生对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以上是一篇初中公共卫生安全教案的示例,具体内容和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共卫生教案(共六课时)讲究公共卫生教案

公共卫生教案(共六课时)讲究公共卫生教案

公共卫生教案(共六课时)讲究公共卫生教案手的卫生(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保持手的卫生的重要性,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经常剪指甲,保持手清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手的卫生与健康的关系。

怎样保持手的卫生。

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1、上课开始让同学互相检查手,看手是否干净,是否剪指甲,导入新课。

2、授新课,提出问题:(1)脏手吃东西会引起什病?(蛔虫、蟯虫、腹泻、痢疾、病毒性肝炎)(2)什么情况下应洗手?(饭前便后、劳动游戏后、接触过病人和病人用过的东西)(3)为什么不能留长指甲?(指甲缝的污垢中藏有更多的细菌和虫卵)(4)结合挂图说说怎样洗手?(要认真、流动水、用肥皂、全洗到、不马虎、要擦干、勤洗手、不留甲,不借用别人的东西擦手,更不要在衣服裤子上擦)3、效果考查,利用晨检或抽查,检查学生手的卫生4、课后了解学生是否养成饭前、便后、劳动后、游戏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板书设计]手的卫生洗手:要认真流动水、用肥皂全洗到不马虎要擦干勤洗手不留甲不吃变质的食物(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变质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变质食物对健康的危害。

教学过程1、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吃完东西后,肚子很不舒服(疼痛、腹泻、呕吐,请学生谈亲身体验),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为了我们的健康,这堂课就来学习“不吃变质的食物”,板书课题。

2、什么是变质的食物?指沾有细菌、毒素和虫卵的食物,食用这些食物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哪些是容易变质的食物(罐头、水果、肉类等)。

3、食物中毒的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等,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被污染的食物被食用后,还可引起痢疾、伤寒、肝炎及寄生虫等传染病。

4、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四人小组讨论、记录,派代表回答。

5、教师小结:吃干净的食物,腐败、有异味、潰烂不洁的食品和水果不能吃,餐具清洁,小摊上的东西不要乱吃,购买食品要注意。

6、效果考查:怎样防止病从口入?[板书设计]不吃变质的食物1、吃变质食物引起的症状和疾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痢疾、伤寒、肝炎、寄生虫病2、怎样防止病从口入?预防冬季传染病(第三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和腮腺炎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方法。

爱护公共卫生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爱护公共卫生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爱护公共卫生主题班会教案三篇公共场所卫生不良,会传播各种疾病,会使休息,娱乐的人感到厌恶,不快。

另外,一个国家的公共场所卫生更能体现国民的素质水平,关系一个民族的尊严问题。

下面是带来的三篇爱护公共卫生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爱护公共卫生主题班会教案1“爱护公共卫生”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爱护公共场所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从小养成爱护公共场所卫生的良好品德。

活动重点:让学生了解爱护公共场所卫生与健康的关系。

活动难点:培养公共场所卫生的良好品德。

准备工作:收集新闻素材、照片、视频以及制作ppt 预期成效:引起学生对爱护公共卫生的高度重视,加强爱护公共卫生的意识,培养学生爱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活动过程:(学生主持)1、引入(爱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性)①主持人:公共场所是公众休息、娱乐的地方,自然是人群较多的地方。

这些人群中,有健康的人,也会有患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的人,如果这些人不注意公共场所卫生,随地吐痰、大小便等,会怎么样呢?其次,公共场所卫生不良,到处是垃圾,纸屑,有人乱涂乱刻,又会反映出呢?出示图片(良好的卫生环境)→(不卫生的环境)再展示一些关于中国人在国外公共场所不讲究卫生的新闻(视频或图片)给全班看。

②让学生小组讨论感受,再分别派代表来发表观点。

主持人小结:公共场所卫生不良,会传播各种疾病,会使休息,娱乐的人感到厌恶,不快。

另外,一个国家的公共场所卫生更能体现国民的素质水平,关系一个民族的尊严问题。

可见,维护公共场所卫生,是维护大众的利益和身体健康,是维护一个国家的民族尊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因此,我们要“爱护公共场所卫生”。

(出示课题)2、核心(如何爱护公共卫生)主持人问:同学们知道维护公共场所卫生要怎样做吗?让学生举例子后再通过游戏猜一下维护公共场所卫生需要做到“五不”的内容。

游戏:“你对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认识”猜词比赛形式:(各组两人参加)幻灯片,一人表演,表演的人不允许说话,一人猜词在公共场所要做到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丢(果皮纸屑);不损坏(公物);不乱刻乱画(墙壁、树木);不践踏(草地);不摘折(花草、树木);我们都来维护(公共场所)主持人问:同学们看书知道该如何做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下面解释一下“五不“的内容。

《爱护公共卫生》主题班会教案

《爱护公共卫生》主题班会教案

《爱护公共卫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公共卫生意识。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卫生维护,共同营造和谐校园。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卫生定义及重要性2. 公共卫生问题及影响3. 公共卫生习惯的培养4. 公共卫生维护的方法与技巧5. 校园公共卫生活动的开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公共卫生问题图片,引起学生关注,导入主题。

2. 讲解:讲解公共卫生的定义、重要性、问题及影响。

3.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公共卫生习惯和维护经验。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改进校园公共卫生,提出建议和措施。

5. 总结: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公共卫生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主题。

2. 分享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提高参与度。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公共卫生问题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分享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3. 课后实践:观察学生在校园内的公共卫生行为,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图片。

2. 视频资料:准备一些关于公共卫生卫生的视频资料。

3. 活动道具:准备一些用于展示和活动的道具。

4.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内容包括公共卫生知识、案例分析等。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公共卫生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 校园实地:利用校园实地,观察和分析公共卫生的实际情况。

3.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关于公共卫生的作品,如绘画、文章等,用于展示和讨论。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校园公共卫生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公共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的公共卫生意识。

开学第一课——公共安全教育教案(精选11篇)

开学第一课——公共安全教育教案(精选11篇)

开学第一课——公共安全教育教案开学第一课——公共安全教育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开学第一课——公共安全教育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学第一课——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1一、活动目的:1、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

2、知道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二、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2、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谈话:开学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

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二)学生汇报:1、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资料。

①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知识。

②播放视频车中的危险。

2、学生介绍各种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

①学生用课件或图片介绍各种交通标志。

②学生介绍相关的交通法规。

3、学生介绍文明乘车方面的.资料。

①学生表演小品在公共汽车上。

②学生讨论。

4、学生介绍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

(请学生分析他们违反了法规中的那些条款。

)5、交警介绍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6、学生介绍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三)师生小结:提问: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

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五年级公共安全教案——维护清洁我先行

五年级公共安全教案——维护清洁我先行

五年级公共安全教案——维护清洁我先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公共卫生是每个人的责任。

3. 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环境,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活动。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卫生定义和重要性2.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3. 公共卫生问题的表现和影响4. 公共卫生设施的正确使用和维护5. 参与公共卫生活动的实践指导三、教学重点1. 公共卫生定义和重要性2.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3. 公共卫生设施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公共卫生问题的表现和影响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活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共卫生定义、重要性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公共卫生问题的表现和影响。

3. 小组讨论法:讨论公共卫生设施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4. 实践指导法:指导学生参与公共卫生活动。

教案示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五年级公共安全教案——维护清洁我先行。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公共卫生吗?它为什么很重要呢?二、讲解公共卫生定义和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公共卫生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包括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 强调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公共卫生是每个人的责任。

三、分析公共卫生问题的表现和影响(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公共卫生问题的图片,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对生活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四、讲解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个人卫生习惯,互相学习和鼓励。

五、讲解公共卫生设施的正确使用和维护(5分钟)1. 教师讲解公共卫生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如垃圾桶的分类投放、公共厕所的正确使用等。

2. 学生讨论如何维护公共卫生设施,保证其正常使用。

六、实践指导(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清洁教室、走廊等。

2. 学生积极参与,实际行动维护公共卫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今后要改进的地方。

公共卫生教育教案

公共卫生教育教案

公共卫生教育教案第一章:公共卫生概述1.1 公共卫生定义1.2 公共卫生重要性1.3 公共卫生目标1.4 公共卫生领域第二章:公共卫生历史与发展2.1 公共卫生起源2.2 公共卫生发展阶段2.3 我国公共卫生发展2.4 全球公共卫生发展趋势第三章: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3.1 公共卫生策略分类3.2 公共卫生措施概述3.3 传染病防控3.4 慢性病管理第四章:公共卫生法规与政策4.1 公共卫生法规体系4.2 我国公共卫生政策4.3 国际公共卫生政策与合作4.4 公共卫生政策实施与评估第五章:公共卫生服务体系5.1 公共卫生服务组织结构5.2 公共卫生服务内容5.3 公共卫生服务运行机制5.4 公共卫生服务改进方向第六章:流行病学基础6.1 流行病学概念6.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6.3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6.4 流行病学发展趋势第七章:环境与公共卫生7.1 环境与健康关系7.2 环境污染与健康影响7.3 环境管理与公共卫生7.4 公共卫生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第八章:食物与公共卫生8.1 食品安全与营养8.2 食物中毒防控8.3 营养不良与慢性病8.4 公共卫生与饮食行为第九章:职业与公共卫生9.1 职业病概述9.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9.3 职业与公共卫生的相互作用9.4 职业公共卫生发展策略第十章:公共卫生传播与教育10.1 公共卫生传播原理10.2 公共卫生传播方法10.3 公共卫生教育项目设计10.4 公共卫生教育与行为改变第十一章: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11.1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概述1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与特征11.3 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流程11.4 公共卫生事故处理案例分析第十二章:儿童与公共卫生12.1 儿童健康的重要性12.2 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12.3 儿童传染病防控12.4 儿童心理健康与公共卫生第十三章:妇女与公共卫生13.1 妇女健康问题13.2 妇女生殖健康13.3 妇女卫生政策与服务13.4 妇女公共卫生挑战与应对第十四章:老年与公共卫生14.1 老年健康问题14.2 老年慢性疾病管理14.3 老年心理健康14.4 老龄化社会与公共卫生策略第十五章:公共卫生研究方法与实践15.1 公共卫生研究方法论15.2 公共卫生研究设计15.3 公共卫生数据分析技术15.4 公共卫生实践案例研讨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公共卫生概述重点:公共卫生的定义、重要性、目标和领域。

五年级公共安全教案——维护清洁我先行

五年级公共安全教案——维护清洁我先行

一、教案主题:公共安全教案——维护清洁我先行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公共环境卫生的维护者。

3. 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急救知识和技巧,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公共卫生的定义和重要性2. 公共卫生习惯的培养3. 急救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四、教学重点与难点:2.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急救知识和技巧,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共卫生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公共卫生习惯的培养。

2. 演示法:展示急救知识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导入】1. 教师简要讲解公共卫生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关注。

【新课内容】1. 讲解公共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勤洗手、不随地乱扔垃圾等。

2. 展示急救知识和技巧,如如何正确洗手、如何处理伤口等。

【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分组讨论】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将所学知识与家人分享,共同提高公共卫生意识。

2. 观察身边的公共卫生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标准:1. 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讨论。

2. 实践操作:操作正确、熟练,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3. 作业完成情况:内容完整、回答准确,能够体现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公共卫生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2. 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公共卫生习惯和急救知识?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八、教学拓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加深对公共卫生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使学生弄清以下概念:公共安全。

初步掌握以下知识点:法律规范作用的表现,法律规范和协调人际关系,我国法律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

识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有关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的规定。

理解:
理解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
汇集个人所见所闻,列举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分析其危害,并谈谈对养成守法习惯重要性的认识。

在某些公共场所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律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教学重点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的规定。

教学难点
扰乱公共秩序、破坏公共安全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以为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由此切入后续的一系列活动。

提高学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这是学习法律常识应强调培养的能力。

在一定意义上说,法就是线,就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舍命必须做的界定。

线内属于合法,线外属于违法。

不能实施违法的行为。

提高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如,引导学生认识:有法是这样,无法会如何?
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的能力。

其中包括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运用法律知识评价社会现象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以下觉悟:
热爱法律。

法不光是“治人”的,而且是“护民”的;法既约束人的行为,又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它是护民治国的法宝。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

我国法律代表人民的利益,守法即维护人民的利益,违法即损坏人民的利益。

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认识防微杜渐,加强修养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追求更完美的人格。

知识结构: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
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维护交通工具上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制裁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保障公共安全
自觉守法
保障公共安全
同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课题: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板书)
复习提问: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抢答“在我国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的法律中,关于治安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导入新课
我们大家生活在城市,公交车谁也不陌生,上下车之拥挤我想大家也都尝过。

要是遇上些“前门下车、后门上车”的事件就令人更为反感。

设想一下,如果真的都像巴士广播网所描述的那样:前门上车、后门下车,自觉向后门移动,主动给老、弱、病、残、孕等社会弱势群体让座,相信这必然会营造一个令人惬意的乘车环境。

(假设讲台的两端为前公共汽车的前后门,请同学来演示上下车过程)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谈一谈自我见闻中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

(让学生多发言,引导分析案例涉及的方面、内容)
师:“好,那同学们知道这样做要受到怎样的处分呢?”
生:“警告、罚款、拘留…”
师:“好,接下来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之后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教师归纳,引入新课《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
维护公共秩序(板书)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1最后一段,将“公共秩序”的含义找到并理解。

⑴公共秩序(板书):主要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工具的秩序等。

师:“现在有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机关团体呢?来,举个例子来说说看。


机关:为理事物的组织(副板书)
师:“如果有人做了违反法律的事情改怎么办呢?”
生:“由警察、公安来处理。


师:“大家想想看,警察、公安是属于哪个部门哪个组织阿?”
生:“公安机关”
师:“很好。

那么,秩序又是怎么解释呢?”
秩序:有条例,不混乱的情况。

师:“有没有同学起来回答?”“大家想想看,上节课的2幅画,第一幅上情况是怎样的?”
生:“混乱、杂乱无章”
师:“那第二幅呢?”
生:“次序井然。


⑵法律严禁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板书)
师:“让我们继续往下看,课本P22第二段小字材料,阅读并思考胡某违反了什么地方的秩序。


(答: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举例影片《流星花园》中以道明寺为首的F4逼迫阿树退学的事件说明了F4这样做是违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即事业单位的正常秩序。

请同学们举些相关案例。

师:“请问,胡某、F4这样做法对不对?会不会受到处罚呢?”
师:“那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阿?法律有维护什么?”
①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学生板书)
阅读同页倒数第2段小字材料回答陈某违反了什么地方的秩序?
(公共场所秩序)
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引起场内秩序混乱,停止放映2分钟)
陈某的行为依照我们所学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什么处罚?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师:“有谁愿意起来举个例子说说看还有没有类似这样的情况呢?”(电影院、球场)
②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学生板书)机场
刚才老师说了乘坐公共汽车的事例。

举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例子呢?
③维护交通工具上秩序(学生板书)飞机
好,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3最后一段小字材料,五中和八中的同学因扰乱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都受到相应制裁,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事件发生呢?这说明了什么呢?我们国家的法律有制裁什么?(破坏公物、闯红灯)
④制裁扰乱公共秩序的其它行为(学生板书)
我们刚才见到的例子都是一些程度较为轻微的、影响较小的。

如果被开除的胡某把领导打成重伤,青年工人干脆火烧电影院,五中、八中的同学在打群架中发生人命,那么会不会就仅仅只是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这么简单呢?那就是触犯了《刑法》和其它法律,要受到更为严厉的制裁。

(把握罪与非罪的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