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流行音乐中的京剧元素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探析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探析作为中国本土的一种流行音乐形式,中国风流行音乐在艺术特色和审美方面,有许多值得探析的地方。
一、艺术特色1.传承了中国音乐传统的艺术元素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之一,就是深刻地传承了中国音乐传统的艺术元素。
如以京剧、戏曲中的人物角色为题材的《东方红》、《七子之歌》等,以中国传统音乐器乐为基础的《二泉映月》、《梁祝》等,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为形象塑造的《雨蝶》、《长相思》等,这些作品的编曲、演唱形式、歌词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
2.将中西方音乐艺术融合于一体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中西方音乐艺术融合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如利用洋琴、鼓、贝斯、合成器等西式乐器演奏中国曲调,使用流行音乐的语言表达中国民间文化内核,以独特的风格形式推广歌曲,这些作品充满了现代艺术审美趣味。
3.尝试多元化的音乐表达方式中国风流行音乐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尝试多元化的音乐表达方式,充分展现了不同文化、音乐元素灵活运用的创造性。
例如利用不同地方方言、民族语言等,将各自风情特色融入到音乐中,加强地方文化、民俗习惯的表达;通过运用现代音乐编曲技术,推陈出新,不断增强音乐审美性和艺术感受。
这些尝试多元化的音乐表达方式,成功引领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发展。
二、审美探析1.价值观的体现中国风流行音乐审美特征中,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如《羽化成蝶》所传递的“自我超越”、“破茧成蝶”的人生哲学,以及《牧羊曲》中的山水境象,都是传递了中国传统审美理念和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
2.自我认同的塑造中国风流行音乐在审美特征中,有着强烈自我认同的塑造和表达。
中国风音乐所选取的音乐元素、编曲创意、语言表达等,都充分反映了中国文化特色和民族意识,对自己的文化特点和历史传承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3.现代审美趣味的呈现中国风流行音乐审美特征中,还有现代审美趣味的呈现。
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

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一、引言戏曲元素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声乐作品演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可以增添作品的韵味和内涵,丰富了演唱的表现形式,使作品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就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基本概念声乐作品是指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歌剧、歌曲、合唱等多种形式。
而戏曲元素是指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唱腔、表演技巧等要素。
在声乐作品演唱中,通过引入戏曲元素,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韵味,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三、戏曲元素的运用1. 唱腔戏曲中的唱腔具有独特的旋律和表现力,通过在声乐作品演唱中引入戏曲唱腔,可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在演唱中国民歌时,可以借鉴京剧或黄梅戏的唱腔技巧,使歌曲更具中国风情。
2. 腔调戏曲中的腔调是指不同角色或情节所对应的音乐旋律和节奏,通过在声乐作品演唱中运用戏曲腔调,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品中的角色和情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体。
比如在歌剧《茶花女》的演唱中,可以运用京剧的腔调来刻画不同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3. 表演技巧戏曲表演技巧包括身段、脸谱、动作等多种元素,这些技巧也可以运用到声乐作品的演唱中。
通过在演唱中运用一些戏曲表演技巧,可以使演唱更加生动和有趣,增加观众的欣赏乐趣。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可以为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将戏曲元素融入到声乐作品的演唱中,既能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能使作品更具国际化的视野和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可以为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在今后的声乐演唱中,我们可以更加注重戏曲元素的运用,为作品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作品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传统京剧艺术元素在声乐表演中运用

关键词:传统;京剧;艺术元素;民族声乐;表演京剧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财富,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唱腔,对于民族声乐的表演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民族声乐表演中运用传统京剧艺术元素,能够在民族音乐表演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实现丰富多变的民族声乐风格,创新民族声乐表演活动,提高人们对于民族声乐表演的关注度和支持度,这也是传承京剧艺术文化的必要举措之一。
一、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的共通之处(一)同宗同源分析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紧密,有着同宗同源的特点,同样是起源于我国的民间,植根于丰沃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将民众的劳动和生活在舞台艺术的形式中反映出来,获取了大量民众的喜爱。
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都具有民族性,民族特点鲜明,代表着我国的民族文化,同宗同源的紧密关联下,二者之间形成了互通互助的紧密关联[1]。
(二)艺术风格异曲同工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的相通之处,体现在其内容都是贴近人们生活这一显著的特点上,同样是表现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审美理念以及行为规范,虽然在艺术风格上,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这二者都是通过舞台艺术来展现内容的,由人物表演来完成对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作品的表演,将创作者的意图传递给观众,打动观众,获取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艺术风格不同,却有着同样的贴近受众心理的特点,内容清新自然,获取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三)美学原理相同京剧艺术与民族声乐均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美学原理方面体现出了相通之处,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京剧艺术以及民族声乐均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有着特有的艺术特色。
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都是在传统美学原理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以传统美学原理为艺术之根本,形成了美学层面理念的一致性,京剧艺术和民族声乐艺术在表演风格上具有写意的特性,注重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强调营造艺术意境,追求传统艺术的意境之美。
以现代京剧艺术中著名的作品“贵妃醉酒”为例,这一部京剧作品通过现实中的事物特征来抒发内在的情感,是创造艺术的一种途径,形成了情与景相互统一的艺术美感,是天人合一艺术追求的体现,营造了情景相融的艺术意境。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第一篇: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戏曲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于一身,将剧本内容予以艺术化的表达。
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戏曲音乐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方法,同时也树立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推动情节发展、烘托艺术氛围和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流行音乐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舶来品,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和外国的联系更加密切,西方流行音乐恰逢其时地传播到了中国,摇滚乐、校园音乐、说唱音乐等多种风格无所不包。
也随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创作出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精品。
而且中国的流行音乐创作者,为了使音乐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积极尝试从民族音乐中汲取养分,对戏曲音乐的借鉴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尝试已持续了三十年,其形式和手法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也更加具有时代感,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分析戏曲音乐素材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戏曲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旋律特征,将这些音乐素材应用于流行音乐中,将会使流行音乐具有浓郁的戏曲味道。
如著名作曲家姚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其对京韵大鼓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这是一种在京津地区广泛流传的戏曲艺术,姚明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中,都对京韵大鼓中的曲调进行了充分借鉴,使旋律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京味。
香港著名音乐家黄霑,先是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歌词,即《男儿当自强》,正在为作曲发愁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了京剧中《将军令》的旋律,试着将其和歌词搭配,却发现简直是天作之合。
赵传演唱的《粉墨登场》中,则是将京剧旋律和摇滚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京剧的旋律用摇滚乐的形式表达出来,获得了全新的艺术效果。
陈升的《牡丹亭外》,第一段中,借鉴了黄梅戏《女驸马》的唱段,在演唱时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
中国戏曲的音乐元素

中国戏曲的音乐元素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音乐元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戏曲音乐是通过演唱、音乐器乐和打击乐等方式表达剧情和情感的。
以下是中国戏曲中常见的音乐元素:1. 曲调:戏曲音乐的曲调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高亢激昂的快曲、缓慢柔和的慢曲等。
曲调能够准确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帮助观众理解剧情。
曲调:戏曲音乐的曲调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高亢激昂的快曲、缓慢柔和的慢曲等。
曲调能够准确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帮助观众理解剧情。
2. 唱腔:戏曲中的唱腔是角色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情节的一种表演形式。
不同地区和不同剧种的戏曲有各自独特的唱腔风格,如京剧的唱腔婉转优美、豫剧的唱腔豪放激昂等。
唱腔:戏曲中的唱腔是角色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情节的一种表演形式。
不同地区和不同剧种的戏曲有各自独特的唱腔风格,如京剧的唱腔婉转优美、豫剧的唱腔豪放激昂等。
3. 音乐器乐:戏曲音乐使用丰富多样的乐器来伴奏和演奏,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
乐器的演奏能够增强戏曲的气氛,烘托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音乐器乐:戏曲音乐使用丰富多样的乐器来伴奏和演奏,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
乐器的演奏能够增强戏曲的气氛,烘托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4. 打击乐:戏曲中常用的打击乐器有锣、鼓、板和钹等。
打击乐器的齐奏和变奏可以与唱腔和乐器乐相结合,增强戏曲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打击乐:戏曲中常用的打击乐器有锣、鼓、板和钹等。
打击乐器的齐奏和变奏可以与唱腔和乐器乐相结合,增强戏曲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5. 音律:戏曲音乐有独特的音律体系,如京剧使用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
音律的运用能够凸显戏曲的特色,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音律:戏曲音乐有独特的音律体系,如京剧使用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
音律的运用能够凸显戏曲的特色,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6. 音效:戏曲音乐还运用了丰富的音效手法,如鸟鸣、马蹄声、风声等。
音效能够增强观众的听觉体验,使剧情更加生动逼真。
论流行音乐中京剧戏腔的运用对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以歌曲《赤伶》《探窗》为例

8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4此之外,这两首作品在旋律设计上也借鉴了京剧戏腔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使得副歌旋律更具戏曲风格。
例如《赤伶》副歌的第一句就和京剧《贵妃醉酒》选段中的部分乐句就有相似之处,如“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和“乾坤分外明”两句中,“台下人走”和“乾坤”在音程设置上都是“3236”的旋律。
无独有偶,《探窗》中主歌的最后在与副歌衔接的最后一句,在旋律设计上也可以在京剧《霸王别姬》的《看大王》选段中找到渊源,如“在花天锦地”和“轻移步”两句排除节奏不同之外,在旋律走向和音符的衔接变化上,都是“16535”。
这样的渊源和相似之处有很多,在此笔者不再一一列举,但能够充分说明,在流行音乐中运用京剧戏腔使得人们以这种以小见大的形式窥见了京剧魅力的万分之一,也使得流行音乐的旋律别出心裁,更具魅力。
同时,这两首作品在旋律的设计上,还借鉴了极具京剧特色的装饰音,例如《探窗》和《赤伶》中的部分乐句中,“台下人金榜正题名”中的“名”字的“”和“戏幕落谁是客”中“客”字的“”作为装饰音,是京剧旋律中常见的为达到润腔效果而进行设计的修饰性旋律,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将京剧元素更加鲜明的融合到流行音乐中,更为较平淡的旋律走向增添韵味。
并且,“客”字的“6”作为最后一个音,并由“7”作为装饰音进行修饰,因此在演唱上可以对拖腔进行精细化处理,形成一个下滑的落音,歌曲旋律将结尾归在“6”上,也符合“西皮”唱腔的部分旋律特点,使得副歌部分在旋律上就带有戏腔的特色与风格。
二、演唱者的传承与发展这两首作品副歌部分的原唱都采用了京剧旦角唱腔的音色和演唱风格,但经由上戏“416”女团的翻唱使得戏腔的使用更加凸显不同派别和行当的独特韵味。
例如《探窗》中主攻梅派青衣的朱佳音,她在演唱“她唱着,他乡遇故知”这句时,主要采用腹式呼吸法,着力点主要在小腹而不在胸腔,气息贯通,力度运用上较为含蓄。
由于梅派唱腔具有高宽清亮、圆润甜脆、纯净饱满的音色特点,因此演唱时声音位置主要保持在口咽腔的前面部位,共鸣位置较为统一。
戏出东方——浅谈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现象

国独 特 乐 种 。古 辞赋 以 文 言 文 或 古 诗 词 为 主 要 辞 藻 风
格。 具有怀古 的意境 ; 古文化就是歌 曲中体现 中国古典 然 地 带 出 花腔 。 听 众 耳 目一 新 。 让 文化韵 味; 古旋律是指歌曲中运用古典戏曲音乐。我 国
厢 一段 流 传 千 古 的 爱 情故 事 , 曲运 用 了 二胡 、 鼓 、 歌 锣 琵
时 空 的爱 情 甚 是 推 崇 , 用优 美 的歌 词 加 以表 达 :在 梅 运 “
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 琶 等戏 曲乐 器 , 调轻 松 悠 扬 , 领 听众 穿 越 时 空 , 受 边 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 , 曲 带 感 千年 的等待 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 , 牡丹亭上我 西厢之爱 。歌手后弦以他特有的嬉戏的音乐风格 . 讲述 随人愿 .
了 张生 与 莺 莺 在西 厢 花 丛 边 的 美 丽邂 逅 。 眷 恋 日 日年 年 未 停 歇 。 ” 曲 同时 表 达 了享受 《 丹 亭 》 歌 牡 的飨 宴后 , 于 现 代 速 食 爱情 的反 思 。歌 曲配 唱直 接 运 对
21 第 1 0 0年 4期
总第 1 3 8 期
T E SL 0 D H I K R A
囊飒 殇 z
文学探 微 I
戏 出东方
— —
浅谈 流行 音乐融人戏 曲元 素 的现象
宋 洁
( 州大 学 文学院 ,甘 肃 兰 州 7 0 0 兰 3 0 0)
[ 要 ] 国古 典 戏 曲 是文 艺百 花 园 中的 一 朵 奇 葩 , 摘 我 中国 风 流 行 音 乐 中 部 分 歌 曲 将 流 行 音 乐 曲 风 和 中国 古 典 戏 曲 碰 撞 的 艺 术火 花 作 为 仓 作 的 元 素 , 文 将 从 三个 方 面对 此 类 音 乐 进 行 分 析 。 0 本 [ 键 词 ] 行 音 乐 ; 曲元 素 ; 化 回归 关 流 戏 文 [ 中图 分 类 号 ]273 9 I0 . 0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 编 号 】0 5 3 1 (0 0 1- 0 5 0 文 10 — 1 5 2 1 )4 0 5 — 2
中国当代流行戏歌创作研究——以京歌为例

中国当代流行戏歌创作研究——以京歌为例引言:中国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富有时代特征的音乐形式,无疑在当代音乐界占据重要地位。
其中,京剧中的京歌作为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一支重要音乐流派,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备受喜爱。
本文将深入研究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京歌创作,并探讨其音乐元素、创作背景以及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一、京歌的定义与特点京歌是京剧音乐中的一类歌曲,以其独特的瑰丽艳丽的旋律和高亢激昂的唱腔而著名。
京歌融合了白种曲、慢板、快板等不同的曲调,通过优美婉转的旋律和精彩纷呈的唱腔来传递表演者的情感和角色的形象。
其音乐元素主要包括旋律、节奏和唱腔技巧等。
二、京歌的创作背景1.社会文化背景:京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为京歌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2.艺术交流背景:近年来,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京歌的创作也受到了国际流行音乐的影响,使其在音乐元素和创作手法上呈现出更多样化的特点。
三、京歌对流行音乐的影响京歌作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一部分,对当代流行音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音乐元素的融合:京歌在其创作中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例如流行乐器的运用和电子音乐的推崇,使得京歌既保留了古典音乐的独特韵味,又展现出时代感。
2.创作手法的创新:京歌在歌曲编排和创作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加入了更多的对白、情感的表达和节奏的变化,使得京歌更加适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3.文化传承的意义:京歌的创作不仅体现了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也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当代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影响与启示京歌作为中国当代流行戏歌创作的重要一环,对当代音乐的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京歌的创作也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化交流的成果。
鉴于京歌在文化传承、音乐创作等方面的重要性,我们需要重视京歌的保护与发展,并积极创新推动京歌在当代音乐中的应用,为中国流行音乐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风流行音乐中的京
剧元素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45浅谈中国风流行音乐中的京剧元素
李晓丽前言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与精华。
流行音乐创作者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从中汲取营养,将其巧妙地融入流行音乐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在时下流行的中国风音乐中可以找到大量的京剧元素。
何谓“中国风”,有人将它归纳为是由“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而成的中国独特乐种。
中国风歌曲大多以R&B为主基调,结合中国音乐的传统曲调谱写,其间加入了二胡、琵琶、笛子等民族乐器,常模仿或引用京剧、戏曲、中国民歌的唱腔,歌词具有中国古典意境。
中国风歌曲成功地借鉴了京剧元素,主要从歌词、唱腔、配器三方面不露声色地将戏曲元素渗入到流行音乐中。
一、歌词及素材
一首由周杰伦创作,李玟演唱的《刀马旦》中歌词惟妙惟肖地描写出戏曲演出的场面:“耍花枪一个后空翻,腰身跟着转马步扎的稳当;耍花枪比谁都漂亮,接着唱一段虞姬与霸王;耍花枪舞台的戏班,二胡拉的响,观众用力鼓掌;耍花枪比谁都漂亮,刀马旦身段演出风靡全场。
”几句简简单单的歌词使我们感受到了京剧演出的精彩场面,令人迫切地想穿上华丽漂亮的戏曲服饰过一把瘾。
王力宏的《盖世英雄》专辑中同名歌曲取材于京剧《霸王别姬》。
“霸气傲中原,王者扬烽烟,力拔山河大,宏威征凯旋”几句歌词唱出了霸王的气势。
第一主达歌曲《花田错》取材于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派的代表剧目《花田错》。
歌名直接引用这个诗意的名字。
陶喆的代表作《苏三说》以着名的京剧名段《苏三起解》的流水快板为素材,感怀苏三的故事并据此创作歌词。
后弦的《西厢》取自《西厢记》,描述出一段浪漫青涩的经典古代爱情,古典的意境娓娓传来。
《将军令》中几句歌词“不同的肤色说不同的话语,相同的节奏有不同的旋律。
自己的文化要自己来说明,自己的舞台有我们自己顶”,表达了现代人对京剧的认识与理解。
二、唱腔
我国的国粹京剧主要由“皮黄腔”即“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
“西皮”多为“宫”调式为主,“二黄”多以“商”调式为主。
时下许多流行人创作出的具有中国风特色的歌曲便沿用古典宫调式音乐的脉络。
歌坛新人后弦提出“宫调式”唱法,很多人认为它与R&B常用的大调风格有许多相似之处。
宫调式的拉音与转音,与R&B中的转音技巧也有着惊人的相似。
因此两者能够非常流畅地融合在一起。
早期已有很多流行音乐人将戏曲唱腔融入到流行音乐中。
歌曲旋律改编于戏曲,如零点乐队的经典乐队《粉墨人生》旋律源于京剧,其间加入了京剧的唱腔。
谢津的《说唱脸谱》也融入京剧唱腔。
着名的音乐人朱德荣创作的《梦北京》先有国语版,后改为由周慧敏演唱的粤语版《情迷》,其中有一大段京剧女声唱腔,京剧的演唱驾驭自如,光芒四射,令人回味。
《苏三说》歌曲前奏的京剧唱腔,过门伴奏的假嗓演唱令人惊艳。
大量的Pap念白情深意切。
陶喆在创作中大量运用“Yeah~,oh~,wo~”等即兴演唱,真假声频繁转换,轻松自如。
传统与流行,时空交错,见证爱情的忠贞诺言。
歌坛新人TANK的《三国恋》融合了摇滚与中国元素,绝妙地加了一段女腔的评剧唱法,为处在动荡年代历经沙场的小兵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恋曲。
《在梅边》从有戏曲“化石”之称的昆曲中获取灵感,在说唱中融入《牡丹亭》的唱段和大量京剧唱腔。
配合剧情的气氛节奏时快时慢,在一段中国味十足的主旋律后,以不可思议的饶舌速度秀了一段流畅出彩的高水准Rap一展其实力。
为了更好地表现戏曲,力宏在MV中将京剧的人物、服饰、装扮等贯穿其中。
全新的造型不仅散发出浓浓的东方味,令人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更加充分地体现出专辑的音乐理念,听者陷入古今轮回的联想与感动中不可自拔。
三、配器
“中国风”歌曲在配器上巧妙融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且常常运用京剧中的文武大件。
京剧武场即打击乐,主要由鼓板、大锣、小锣和钹四件构成,通常称为“武场四大件”。
文场由管弦乐队构成,主要由京胡、京二胡、月琴、小三弦四种乐器构成,通常称为“文场四大件”。
《盖世英雄》运用大小锣、铙钹、京二胡、单皮鼓、京胡、梆子、拍板等京剧的主要乐器编曲,烘托出豪气冲天的霸王气势。
《在梅边》锣鼓的伴奏与极速Pap结合得完美无缺,速度从中板开始,越来越急,打破了传统固有的旋律,不露痕迹与京剧融合,使人有一种跨越时空的错觉。
《花田错》中以二胡为主调,京剧中的主要乐器单皮鼓、大锣、小锣、铙钹、梆子、拍板溶于欢快的嘻哈节奏中,中西合璧,将听众带入“Chink-out”的无国界乐风。
《将军令》是常用于京戏中的开场音乐和为摆阵等场面伴奏的曲牌,吴克群借用此曲牌名。
歌曲以气势辉宏的大鼓与唢呐开场,锣鼓号声相互交织,浑厚隆重,振奋人心,并悄无声息地加入搞笑的口技和声,将中国风、Hip-hop、2step 舞曲巧妙融合,曲风新奇动感。
流行音乐嫁接戏曲元素,使流行音乐既具有浓郁的古典韵味,又不失时尚、流行与现代感,给人一种既新鲜,又亲切熟悉的感受。
它使东西方音乐水乳交融,让民族超越传统,流行回归民族,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流行音乐加入京剧元素,带来了强有力的听觉冲击,既符合了学生们追求流行时尚的心理,又能拉近学生与京剧的距离。
“中国风”歌曲推广的只是戏曲艺术的皮毛,并未真正体现出传统戏曲的灵魂,戏曲中的唱段、剧情、戏词,无一不是我们应当珍视的宝藏。
身为教师应该多关注、思考、发掘传统京剧中能够与当代文化相结合的切入点,使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山东济南市新世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