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望江南·超然台作[宋代]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及注释: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

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赏析: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这首词为双调,比原来的单调的《望江南》增加了一叠。

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景象,包括三个层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

首先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意暮而未老。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 导语:《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通过描绘春⽇景象和诗⼈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诗⼈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奈与怅惘。

下⾯是⼩编为你超然台作》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整理的苏轼《望江南· 望江南 宋代:苏轼 春未⽼,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城花。

烟⾬暗千家。

寒⾷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思故国,且将新⽕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译⽂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

更远处,家家⽡房均在⾬影之中。

寒⾷节过后,酒醒反⽽因思乡⽽叹息不已,只得⾃我安慰:不要在⽼朋友⾯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来烹煮⼀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 注释 ⑴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为词牌名。

⼜名“忆江南”。

⑵超然台:筑在密州(今⼭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⑶壕:护城河。

⑷寒⾷:节令。

旧时清明前⼀天(⼀说⼆天)为寒⾷节。

⑸咨嗟:叹息、慨叹。

⑹故国:这⾥指故乡、故园。

⑺新⽕:唐宋习俗,清明前⼆天起,禁⽕三⽇。

节后另取榆柳之⽕称“新⽕”。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前茶”。

鉴赏 鉴赏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东诸城)。

次年⼋⽉,他命⼈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烟⾬,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景象和诗⼈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豁达超脱的.襟怀和“⽤之则⾏,舍之则藏”的⼈⽣态度。

词的上阙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

⾸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未⽼。

《望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

《望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

《望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望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望江南·幽州九日①汪元量②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和泪捻琵琶。

【注】①幽州,元都城所在地,即现在的北京一带。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汪元量∶原为南宋官延琴师,在 1276 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的初秋,被元兵俘虏,遣送到幽州。

阅读题目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三句写重阳节词人心绪如麻,夜不能寐,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长夜中响起的角声也似在诉说悲伤。

B.上片写景运用视听结合和拟人的手法,衬托了深夜的寂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也暗示出词人身在官舍的心境。

C.下片"绮席"两句写词人讽刺以前在南宋拥金枕玉的"美人",忘了亡国之痛,陪着征服者饮酒赏花,醉生梦死。

D.末句"和泪捻琵琶"动作描写真切,把感情外化为有形,呼应上片"悲""愁",委婉地表达出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15.词人为什么会"肠断裂"?请简要分析。

(6 分)参考答案14.C15.①故国不再、亡国被俘的屈辱。

面对被囚禁的境况,怀想旧日南宋宫廷的繁华,深感悲痛。

②佳节思亲、夜不能寐的孤独。

重阳节在旅馆思念家人,长夜无眠,搔首长叹。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望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二」望江南金德淑阅读答案赏析,这是南宋女词人金德淑所创作的一首词,也是唯一存留下来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了亡国之哀,堪称“亡宋之挽词”。

原文:望江南・春睡起金德淑春睡起,积雪满燕山。

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

人立玉楼间。

望江南・春睡起字词解释:①燕山:在大都(今北京)东北面。

②缟带:白绸带,丧服外系的带子。

阑珊:将尽。

③玉楼:楼房的美称。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1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1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1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熙宁九年,苏轼登超然台。

壕:护城河(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词所描写的景象。

(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结合词的下阕内容,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熙宁九年,苏轼登超然台。

壕:护城河(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词所描写的景象。

(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结合词的下阕内容,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1)春天,从超然台望去,密州城里,虽是微风吹拂,杨柳轻扬,护城河水清浅,满城繁花,密州城的千家万户被笼罩在朦胧的烟雨里,正是春天最美的时节。

(2)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豁达乐观的情怀。

【解析】【分析】(1)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句以春柳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

“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

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望江南·超然台作宋代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看一作:望)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看一作:望)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háo)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看一作:望)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后,酒醒却咨(zī)嗟(jiē)。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赏析: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这首词为双调,比原来的单调的《望江南》增加了一叠。

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景象,包括三个层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

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⑴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

⑵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⑶壕:护城河。

⑷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⑸咨嗟:叹息、慨叹。

⑹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⑺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

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纪年录:“乙卯,于超然台作望江南。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苏轼《超然台记》谓:“移守胶西,处之期年。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鉴赏】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苏轼《望江南 超然台作》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望江南 超然台作》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载,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澈题名“超然”,《老子》“虽有荣处超然”之义。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参考答案】: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

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解析:上阕写登上超然台所见到的城中的景色。

头两句点明季节特色,春虽已到,但尚未老。

三四两句直叙登台远眺所见。

最后一句以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作结。

这五句全是写景,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

下阕作者因景生情。

先是点明了作者登超然台的具体时间,那就是寒食清明时节。

清明节又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从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思乡之愁,尤其是在清明节前后这样的日子。

但他无法回家乡,于是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叹息一番,无奈地说:不要对老朋友说什么思乡之愁,倒不如用新火煮新茶来聊以自慰吧!“休对”“且将”,这是无奈的,但也是最好的、最实际的一种解脱办法。

最后诗人发出了“诗酒趁年华”的呼声,认为还是抓紧时间,借诗酒来自娱,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这里“年华”与前文的“春未老”又相呼应。

作者政治上屡不得志,性格上又桀骜不驯,所以只好用旷达超然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以排遣自己的苦闷!这首词上阕写作者登上超然台所见台下“春未老”之景,下阕因景生情,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乡思之情,情景交融为一体。

2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语文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含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含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含解析1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熙宁九年,苏轼登超然台。

壕:护城河(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词所描写的景象。

(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结合词的下阕内容,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遣意①(节选)【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同李十一醉忆元九①【唐】白居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梁州梦【唐】元稹梦君②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和《梁州梦》写于同一天。

联系两首诗歌内容,结合“梁州”一词,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

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结合全词,“”、“”等景物体现“空”的意境。

(2)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有效 性研讨 活动。 低段(
、 开展“ 师徒结 对”活 动,以 老带新 ,不断
提高教 师的业 务素质 。
(二)年
轻教师 取经、 学习, 争取出
成绩。
研讨课 。上模 仿课的
内容可 以通过 观看名 师的关
盘、视 频或者 教学实
20 19年 高二历
史第二 学期 教学工 作计划 范文 1
指标。 1-2 年 级)则 继续进
面得到 为解决 ,落实
全面培 问题而 基础知
养锻炼 和发展 迁移知 识运用 识要到 位,适
,为高 三年级 知识的 能力。 当兼顾 史地政
的文科 教师在 三个学
历史教 教学中 科的综
学打下 良好的 要体现 多学科 合要求 ,培养
基础, 为高校 、多层 次、多 提高学 生学科
输送有 角度分 内综合
学习潜 析解决 的能力
三 月份: 、高一英 、组织好
四 月份: 、高三英
五 月份: 、协助开
、组织 理论学 语教学 研讨活 高三第 一次模 、组织 好高三 语复习 研讨会 、组织 好高三 展好我 校的区
习。 动。 考、阅 卷、评 英语口 语测试 。 第二次 模考、 级公开 课。
卷和总 。
阅卷、
结等工 评卷和
作。 总结等 工作。
、加强教 研组凝 聚力,
用,把 先进理 念学习 转变学 生的学 习方式 五年以 下的教 师备详
制学生 作业的 学生一 个公正
量,本 、公平
培养组 内老师 的团结
和教学 实践有 机的结 ,提高 课堂效 益,规 案,提 倡其他 教师备
着切实 的评价
减轻学 生负担 环境。
合作精 神,做 好新教
合起来 ,做到 以学促 范教学 常规管 理,抓 详案。 要求教 师的教 的精神 ,要在 作业批
心工作 ,深入 学习和 研究新 课程标 准,积
极、稳 妥地实 施和推 进中学 英语课 程改革
。以新 课程理 念指导 教研工 作,加 强课程
改革, 紧紧地 围绕新 课程实
施过程 出现的 问题, 寻求解 决问题 的方 法和途径 。加强 课题研 究,积 极支持 和开展
校本研 究,提 高教研 质量, 提升教 师的研
能和发 展前途 问题的 通识教 。从学 生的实
的合格 高中毕 育理念 。教师 际出发 ,落实
量为目 标,全 面实施 素质教 育。
本 学期教
研组重 点加强 对教师 评课的 指导, 使教师
的评课 规范化 ,系统 化,定 期举行 主题教
学沙龙 和“会 诊式行 动研究 ”,促 进新教
师的成 长,加 快我镇 小学语 文教师 队伍成
长速度 和小学 语文教 育质量 的全面 提高。
结合区 里的活 动安排 ,开展 各项有 意义的
典型课 例进行 互动研 讨,开 展教例 赏析活
动。
、 加强教 研组集
体备课 ,每周 以段为 单位组 织一次 集体备
课,分 析教材 ,赏析 重点课 文,进 行文本
细读, 交流教 学心得 。让备 课不再 是走场
,形式 主义, 而是真 真实实 为提高 课堂效
率服务 ,提高 教师的 素质服 务。
、 根据上 学期制
20 XX— 019 学年度
第一学 期生物 教研组 工作 计划
指 导思想 以 新一轮 课程改 革为抓 主 要工作 一 、教研 组建设 方面:
、深入学 习课改 理论, 、 以七年 级新教 材为“
手,更 新教育 理念,
积极实 施课改 实践。 切入点 ”,强 化理论
积极推 进教学 学习和 教学实
改革。 践。
究水平 和研究 能力。 加强教 学常规 建设和
师资队 伍建设 ,进一 步提升 我校英 语教师
的英语 教研、 教学水 平和教 学质量 ,为我
校争创 “三星 ”级高 中而发 挥我组 的力量

二 .主要 工作及 活动: .加强理 论学习 ,推进
新课程 改革。
组 织本组 教师学 习《普 通高中 英语课 程标准
录等途 径,根 据个人
行识字 教学的 有效性 的探讨 。分层 、有 序地开展 教研活 动,使 教研活 动更成 熟、有
教学需 要,有 选择性 地进行 局部模 仿,从
而使新 教师形 成个人 的教学 风格 。
效,切 实提高 我校语 文老师 的专业 水平。
一 、指导 思想 高 二的历 史教学 高 考的文 科综合 按 照《教 学大纲
研究、 有活动 、有总 听课、 评课等 工作。
课名单 。
工作。 在认真 结,并 在此基
钻研教 础上撰
材的基 写教育
础上, 抓好上 教学论 文,并
课、课 后作业 、辅导 、评价 等环节 ,从而 向报刊 杂志和 年会投 稿。
有效地 提高课 堂教学 效率。 加强教 学方法
、手段 和策略 的研究 ,引导
教师改 进教学 方法的 同时, 引导学 生改 进学习方 法和学 习策略 。
任务是 能力测 》和《
要使学 试更加 考试说
生在历 史知识 强调考 生对文 明》的 要求,
二 、教学 依据和 教材使 用
、历史 学科能 科各学 科整体 认真完 成高二
力和思 知识的 阶段的
想品德 把握、 单科复
、情感 、态度 综合分 析问题 习工作 。坚持
、价值 观各方 的思维 能力、 学科教 学为主
师带教 工作。
研,以 研促教 ,真正 好“五 关”。 案能体 现课改 理念。
改上狠 下工夫 。
实现教
学质量 的全面
提升。
二 、常规 教学方 面:
加 强教研 组建设 。兴教 研之风 ,树教 研氛围
。特别 要把起 始年级 新教材 的教研 活动作
、教研组 要加强 集体备
课 共 同分析 教材
研究教法
探讨 疑难问 题 由备 课组长 牵头每
、教研组 活动要 有计划
、有措 施、有 内容, 在实效 上下工 夫,要
认真落 实好组 内的公
、积极开 展听评 课活动
,每位 教师听 课不少 于 20 节,青 年教师 不少于
节, 兴“听
、进一步 制作、 完善教
研组主 页,加 强与兄 弟学校 的交流 。
我 们将继 续本着 团结一 致,勤 沟通, 勤研究
索符合 新课程 理念的 生物教 学自如 化教学
方法和 自主化 学习方 式。
20XX — 019 学 年度 第二学 期高中 英语教
研组 工作计 划
XX —XX 学 年度第 二学期
高中英 语教研 组工作 计划
一 .指导 思想:
本 学期, 我组将 进一步 确立以 人为本 的教育
教学理 论,把 课程改 革作为 教学研 究的中
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暮春,在密州任上。作者登超然台,眺望满城烟雨,触 动了乡思,写下了这首词。上片写登台时所见城中景象,包括三个层次。首先以 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 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 春已暮而未老。 其 次,以“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 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下片写情,乃 触景生情,前两句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过后,可另起“新火”,由眼 前之景触动思归之欲, 而不能满足, 只好自我开解, “休对”“且将”是最好的 解脱办法,也是最切实的解脱办法,于是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 间的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努力实
现教学 创新,
改革教 学和学 习方式 ,提高 课堂教 学效益
,促进 学校的 内涵性 发展。 同时, 以新课
程理念 为指导 ,在全 面实施 新课程 过程中
、 充分发 挥教研 组的作 、强化教 学过程 管理,
( )备课 关。要 求教龄 ( )上课 关。 ( )作业 关。首 先要控 ( )考试 关。以 确保给 ( )质量 关。
》及课 标解度 ,积极 实践高 中英语 牛津教
材,组 织全组 教师进 一步学 习、熟 悉新教
材的体 系和特 点,探 索新教 材的教 学模式
,组织 好新教 材的研 究课活 动,为 全组教
师提供 交流、 学习的 平台和
机会。
.加强课 堂教学 常规, 强 化落实 教学常 规和“
.加强课 题研究 ,提升 组 织教师 有效开 展本组 制 订好本 组本学 期的校 三 .具体 安排: 二 月份: 制订好 教研组
教研组
工作计 划范文 工作计 划 计划
计划 作计划
20X 年化 学生物 教研组 20X 年化 学生物 教研组 中 学生物 教研组 工作计 第 一学期 生物教 研组工
计划 计划 划 作计划
,加大 教研、 教改力 度,深
化教学 方法和 学习方 式的研 究。正 确处 理改革与 发展、 创新与 质量的 关系, 积极探
定的语 文常规 活动计 划,开 展形式 多样的
学习竞 赛活动 过关 活动, 激发学 生学习
语文的 兴趣, 在自主 活动中 提高学 生的综
合实践 能力, 促进个 性和谐 发展。
、本学期 ,语文 研究小
组成员 继续充
分发挥
学科带 头人、 骨干教 、 为了提 高教学
师的示 范作用 ,重视 团队合 作智慧 、力量 质量, 促成新 教师迅 速成长 , — 年教龄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 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 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案 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 他无法回家, 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 无奈地说: “休对”老 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 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 人却在无 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