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复习备考建议
小说阅读备考策略

小说阅读备考策略
1.熟悉小说的类型
在备考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熟悉不同类型的小说,如现实主义、自
然主义、古典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这样可
以在阅读和分析时更准确地把握小说的主题和表达手法。
2.注意小说的主题
3.关注小说的结构
4.分析小说的表达方式
5.多角度审视小说
6.多读名著、经典之作
备考阅读时,要多读名著、经典之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这些作品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手法,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
理解能力。
7.制作读书笔记
备考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制作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可
以将重要的观点、关键的情节、具体的描写等记下来,以便复习时快速回
顾和复习。
8.多练习解析题目
备考阅读时,要多做一些解析题目,锻炼自己的分析思维和解题能力。
可以参考考试模拟题和真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9.多与他人交流讨论
备考阅读时,要多与他人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和理解,听取他人的观点和分析,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认识。
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总之,备考阅读策略要注意分析小说的类型、主题、结构、表达方式等要素,熟悉名著和经典之作,制作读书笔记,多练习解析题目,并与他人交流讨论。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准备和应对小说阅读考试。
高考小说复习备考建议

高考小说复习备考建议小说究竟考什么、怎么考,如何作答,教师要做到心里有数,心中有法,力争二轮复习上做到精要高效。
建议:一、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文体基本知识,特别是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强化要素和主题意识,做小说阅读的内行,以不变应万变。
明确小说文体概念: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在此概念基础上再次明确小说三要素和主题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解题时应该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自我作用和相互作用,并把它们作为考生答题最终形成答案的角度和要点。
简而言之,回答小说考题尤其是作用题(标题作用、开头作用、结尾作用、环境作用、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作用、情节作用、手法作用等等)都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角度来思考和形成答案。
二、熟悉并记忆全国高考常考题型以及此类问题回答的角度,这点对小说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甚至可以要求背诵记忆。
小说常设考点为: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标题、结尾、读者感受等。
围绕这些考点命题者通常如何设题、如何解题这是二轮复习中教师应强调的重中之重。
教师若在一轮复习中已经讲过这些问题,可以在二轮复习中一起重温复述这类题目的回答角度和要点。
(一)、人物常见考点1.人物塑造的一般手法侧面:环境烘托人物烘托(对比)正面: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2.概括人物性格解题思路:①从塑造人物的手法入手②根据相关情节佐证③从大处着眼,细节补充具体模式:①性格1+相关情节②性格2+相关情节③性格3+相关情节(二)情节常见考点题型:1、概括故事情节(梳理小说脉络)2、某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析小说开头与结尾部分的作用1、概括故事情节(梳理小说脉络)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式②事件发展脉络概括式2、某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①内容上(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展开、主题思想揭示)②结构上(总领、铺垫、伏笔、呼应、总结、过渡)③艺术(手法技巧及其作用)(三)环境常见考点1、环境的特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的图景画面的意境特征,冷暖悲喜色彩社会环境:区域范围、社会背景、时代特征2、环境描写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远景近景、俯视和仰视等;(2)、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烘托)、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细节、工笔和白描;(3)、修辞手法3、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②具有象征意义③渲染环境气氛④烘托人物形象⑤推动情节发展⑥交代时代背景(四)小说标题1、小说标题的含意①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2、小说标题的作用:①起到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
高考小说复习计划

高考小说复习计划1. 高考小说复习计划在备战高考的重要阶段,复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有效地复习小说知识,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适用于复习高考小说的计划:2. 设定复习时间首先,你需要制定一个复习时间表。
根据你的日程和个人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以确保每个小说都能得到足够的复习。
3. 制定复习目标在复习计划中,制定明确的复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和时间安排,设定每天或每周的复习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小说的内容和理解。
4. 分析重点章节在复习每一本小说之前,先对其中的重点章节进行分析。
重点章节往往包含了小说的核心思想和主题,对于考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些章节,提炼出其中的关键信息。
5. 复习提纲和笔记在复习过程中,制作提纲和笔记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整理和总结,可以将小说的内容和重点理清楚,同时也便于回顾和复习。
将重要信息、关键词语和难点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考试时使用。
6. 阅读习题和模拟试题复习小说不仅要阅读原文,还要进行习题练习。
可以寻找相关的习题和模拟试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检验。
这样可以更好地巩固知识并提升答题技巧。
7. 复习小组讨论在复习过程中,与同学或老师组成复习小组进行讨论也是非常有益的。
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解答疑惑,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
8. 参考辅导材料除了教科书和课堂笔记,还可以参考一些辅导材料。
这些材料通常包含了一些重点内容和习题,对于强化理解和复习非常有帮助。
9. 复习间隔与复习计划调整复习不应该只停留在单一的一次,而是需要进行多次复习。
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的,通过间隔复习可以更好地巩固知识。
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多次复习,并在复习计划中进行调整。
10. 身心健康和休息复习是一项繁重的任务,但身心健康同样重要。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保持良好的状态和精力充沛的复习状态。
小说类备考策略

题型三:分析评价次要人物
示例:自由简析“三号人物”纳法奈尔。 答案:⑴从表现手法分析,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 通过行为动作表现其心理。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有两处, “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 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知道之后也有两处,挺直身体, 立正的姿势,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还紧张得把制帽掉在地下了。 过分的崇敬也不是正常心理。⑵从人物结构关系分析,讽刺地写 “三号人物”纳法奈尔,是从侧面烘托“一号人物”瘦子的形象。 ⑶从人物塑造的社会价值分析,说明崇拜权力的思想意识已经深 入了下一代。
题型二: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品成功地描写了库里岑在不同的处境中的不同表现。请根据 作品的描述,概括库里岑的性格特点。 做上司时(得势时),(对下属)颐指气使(专横跋扈); 做下属时(失势时),(对上司)阿谀奉承(奴性十足)。 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 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一、无须分析。二、要对人物身 份有一个高度概括
题型三:鉴赏评价人物形象
示例:一个艺术形象,如果能对生活现象作出概括,并对社会 产生积极影响或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就说这形象具有艺术价值。 你认为,作品中“父亲”形象是否具有这样的艺术价值?为什么 答案:“父亲”不理会儿子只是一只“蚂蚁”,也不理解儿子 并不想做“火车”的思想,强迫儿子做“火车”。在当今社会里, 也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与子女缺乏沟通, 强子女之所难。“父亲”这一形象,应是当前社会这一现象的概 括,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因此是有艺术价值的。[5分。“父 亲”形象,2分;社会现象,2分;“社会现象的概括”或“针对 性”,1分。]
①抓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即主题人物];
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小说备考策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二)小说备考策略
小说主要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主题归纳、语言品味、文章结 构分析、写作技巧分析等七个方面来把握。
(一)情节
1.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 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 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 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2.情节的具体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3.“情节题"的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话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部分)。 4.答题模式 (1)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2)表现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3)揭示(表现或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中华 小栓 、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中没有发动群众。从表现人 物性格 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中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 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再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死,引发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
(6)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 写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写,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2.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 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 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对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为 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或凸显主旨;若是线索人物,很可能 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小说复习知识点总结

小说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复习要点1、把握主题,理解情节在复习小说时,首先要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是理解整个小说的关键。
要认真阅读小说,理解作者通过小说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以及小说中的各个情节所蕴含的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复习的重要内容。
要认真阅读小说中的人物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思想,分析人物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作者通过人物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3、理解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要认真阅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作者通过环境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4、掌握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是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认真阅读小说,理解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如象征、隐喻、讽刺等,以及这些表现手法对小说主题和情节的作用。
二、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作者、时代背景、题材等文学常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
2、情节梳理梳理小说的情节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要掌握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各个情节,理解情节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3、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复习的重要内容。
要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思想,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以及作者通过人物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4、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是小说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要掌握环境描写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作者通过环境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5、表现手法分析掌握小说的表现手法是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了解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如象征、隐喻、讽刺等,以及这些表现手法对小说主题和情节的作用。
操作系统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便利的操作界面。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1、资源管理:操作系统负责分配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包括CPU、内存、硬盘、网络等。
2、进程管理:操作系统负责创建、调度和终止进程,并处理进程间的通信。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叙事方式专题整理

(2)有限视角
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 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由于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的可信性、亲 切性自然超过全知视角叙事。这种内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主人公视角即由主要人物充当叙述的视点,其好处在于:①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祖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即使他的话语有所夸张或自谦,读者也许把这当作他性格的 外现,而不像对待“全知”视角那样百般挑剔质疑。②它多少吸收了全知视角全方位描述人物的优点,特别便于揭示 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描写,并运用一定的艺术方式接触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视 角的主要局限是:①受视点人物本身条件诸如年龄性别、教养熏陶、思想性格、气质智商等等的限制。弄不好容易造 成主人公情况与其叙事话语格调、口吻,与其所叙题材的错位,结果就会像全知视角那样不可信。②难以用来叙述背 景复杂事件重大的题材③很难描写充当视点人物的主人公的外部形象,勉强这样做就像照镜子,不免有些扭捏造作。
小说阅读复习攻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备考攻略《考试说明》相关考点梳理: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
首先,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第二,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第三,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
第四,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五,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总之,小说阅读考查主要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各方面展开。
一、人物考点一:分析主要人物性格形象应对策略:1.对照相关主要情节和描写,逐条概括,争取没有疏漏2.综合考虑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例:1.2010年江苏省高考《溜索》问: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6分)(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1分)(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1分)(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2分)2.《迎宾竹》中请概括郑副市长这一形象的特点。
(4分)(1)郑副市长对马经理要买他的画信以为真,说明他对隐蔽的拍马、行贿行为警惕性不高。
(2)听了妻子一番话后,郑副局长深刻反思,最后谢绝了马经理的买画要求,说明他能闻过则改,保持清廉。
(3)郑副局长喜欢画竹,最后的情节也说明他的自我感觉基本准确。
考点二: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应对策略:明确知识要点。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外貌、心理、细节描写,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有环境烘托、对比等。
二、情节考点一:梳理小说情节应对策略:按照故事从开端,到发展,到高潮,再到结尾的顺序逐层概括例:1.《风吹稻浪》中问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小说究竟考什么、怎么考,如何作答,教师要做到心里有数,心中有法,力争二轮复习上做到精要高效。
建议:
一、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文体基本知识,特别是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强化要素和主题意识,做小说阅读的内行,以不变应万变。
明确小说文体概念: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在此概念基础上再次明确小说三要素和主题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解题时应该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自我作用和相互作用,并把它们作为考生答题最终形成答案的角度和要点。
简而言之,回答小说考题尤其是作用题(标题作用、开头作用、结尾作用、环境作用、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作用、情节作用、手法作用等等)都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角度来思考和形成答案。
二、熟悉并记忆全国高考常考题型以及此类问题回答的角度,这点对小说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甚至可以要求背诵记忆。
小说常设考点为: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标题、结尾、读者感受等。
围绕这些考点命题者通常如何设题、如何解题这是二轮复习中教师应强调的重中之重。
教师若在一轮复习中已经讲过这些问题,可以在二轮复习中一起重温复述这类题目的回答角度和要点。
(一)、人物常见考点
1.人物塑造的一般手法
侧面:环境烘托人物烘托(对比)
正面: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
2.概括人物性格
解题思路:①从塑造人物的手法入手②根据相关情节佐证
③从大处着眼,细节补充
具体模式:①性格1+相关情节②性格2+相关情节
③性格3+相关情节
(二)情节常见考点
题型:1、概括故事情节(梳理小说脉络)2、某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析小说开头与结尾部分的作用
1、概括故事情节(梳理小说脉络)
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式②事件发展脉络概括式
2、某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①内容上(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展开、主题思想揭示)
②结构上(总领、铺垫、伏笔、呼应、总结、过渡)
③艺术(手法技巧及其作用)
(三)环境常见考点
1、环境的特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的图景画面的意境特征,冷暖悲喜色彩
社会环境:区域范围、社会背景、时代特征
2、环境描写的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远景近景、俯视和仰视等;(2)、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烘托)、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细节、工笔和白描;(3)、修辞手法
3、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②具有象征意义
③渲染环境气氛④烘托人物形象⑤推动情节发展⑥交代时代背景
(四)小说标题
1、小说标题的含意
①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2、小说标题的作用:
①起到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
如《药》《项链》。
②制造(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或激发兴趣)。
③概括情节。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④揭示主旨。
如《血的故事》
⑤突出人物形象。
《羊脂球》《变色龙》
⑥有象征意义(或有暗示作用)。
《药》
(五)小说结尾
1、结尾的作用(耐人寻味)
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或呼应前文)②情感表现上,强化了什么情感表现(更能表现什么);③人物形象上,如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④思想内容上,如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5)情节设置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推向高潮或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小说主题的解读
小说主题:指作品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基本思想,是小说的灵魂。
1、深刻概括小说主题的五种途径:
①人物是小说主题的缔造者(祥林嫂悲剧形象-礼教吃人)
②情节是小说主题的表现渠道(祥林嫂夫死、被卖、子亡、客死他乡)
③环境是打开主题之门的钥匙(尤其是社会环境描写)
④写作背景是小说主题的铺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环境描写)
⑤关键语句是小说主题的窗口(议论、抒情性语句是分析主题最便捷的标志)
三、积累掌握近五年全国高考“常考题”之外的“生僻题”。
例如2015年课标全国1卷小说《马兰花》第2题考查的关于小说“明暗两条线索”问题。
2014年课标全国1卷小说《古渡头》第3题考查的关于小说“叙述方式”问题。
2014年课标全国2卷小说《鞋》第2题考查的关于小说“以物件(鞋)为中心叙事写人的好处”问题。
2014年课标全国2卷小说《鞋》第4题考查的关于小说“后记”问题。
2013年课标全国1卷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第4题考查的关于小说“谋篇布局”问题。
类似这种相对较为“生僻”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醒指导学生在课后去关注积累,这样尽可能多和广地掌握高考命题的可能性。
四、仔细参考分析高考试题答案,规范答题思路。
全国卷小说阅读考查主观题一共设置20分,分别为6分,6分,8分。
参考答案的点数也分别为三点、三点、四点。
分数布局通常情况为“答案结论概括分”+“结合文本分析分”,教师在二轮复习中可以指导学生对近三年或五年高考标准答案的规范构成分析,来加强答题的规范性,提高得分成绩。
五、关于选择题
根据全国考试中心提供的全国高考试卷《试题分析》材料,教师需要明确本题的设置特点,它是根据小说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分析概括的难度,分为四个不同的层级以及相应的评分层次。
其中能对全文进行宏观整体概括、分析正确的,给3分;能就文章局部进行分析和概括正确的,给2分;能对文章细节进行分析,并有部分内容概括正确的,给1分;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均不正确的,不给分。
教师根据这个设题特点,指导学生在做选择题时以该特点辅助选择判断,提高答题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