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江南民间风俗

合集下载

中国四大鬼节是哪四个

中国四大鬼节是哪四个

中国四大鬼节是哪四个中国四大鬼节是哪四个1、三月三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2、清明节清明节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4或5或6日,我国传统节日。

3、七月十四/十五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

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

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

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

民间在中元节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

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

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所以,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

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

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一】上巳节上巳节是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也被称作女儿节,女儿们在此时要行成年礼。

上巳节的由来已久: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在古代,三月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可惜,宋代以后礼教渐严,男女私会不被容许,这个节日也日趋没落,最终被人们遗忘。

踏青也改在清明进行。

水的节日:如果重阳节可以称为山顶上的节日,那么上巳节就可以称为水边上的节日了。

这个节日是在农历三月初三,主要内容是临水洗浴,以祛除不祥。

时当暮春,风和日暖,官民人等,聚集水边,撩水于身,踏青于野,别有一番生活情致。

《论语》中记载,孔子和他的几个学生在暮春之时,穿着春装,在沂水中沐浴,就是这种节日习俗的痕迹。

最早记录这个节日的是西汉初期的文献,郑玄《周礼》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经过文化名人的点缀,这个节日便具有了高雅情调。

上巳节习俗:着汉服、跳《踏歌舞》、放风筝、沐浴、踏青、祭祀高禖曲水流觞,传说:上巳节也与中国书法有着联系公元353年的上巳节,王羲之和41位文友聚会绍兴兰亭,并写就《兰亭序》,此后文人雅聚,曲水流觞成为千古佳话。

上巳节食俗:古人有浮蛋乞子的习俗。

在野餐时将煮熟的鸡蛋、鸭蛋等投入河中,使其顺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从水中取而食之,谓之曲水浮素卵也有人将红枣投入激流中,叫曲水浮绛枣。

刚煮熟的热鸡蛋很难剥,投在清水里漂一会再吃倒是个好玩的主意。

蛋在任何一个文化里都是生育的符号。

壮族、侗族等民族,三月三还有吃彩蛋的习俗。

唐朝时,三月三仍然是一个全国性的重要节日。

每逢此节,皇帝都要在曲江大宴群臣,所谓曲水流觞,自宋代之后逐渐消失了上巳节的许多传统。

【二】爱情节/三月三三月三是黎族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称爱情节。

三月三风俗活动有哪些

三月三风俗活动有哪些

三月三风俗活动有哪些相传在古时候,农历三月初三不仅是黄帝的诞辰,也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最为典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三月三风俗活动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三月三风俗活动有哪些1、荠菜煮鸡蛋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鲜香可口、营养丰富的野菜。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2、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在水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

3、畔浴/泡温泉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做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4、修禊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

5、互赠香草古人认为,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

6、郊外游春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

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7、临水饮宴又叫曲水宴。

流觞时,水边设席障,茶具与花,进行宴饮,吟诗作赋。

十分风雅,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

此风在唐尤甚,至宋以后渐无闻。

8、赏桃花农历三月三的桃花最为茂盛,所以踏春之余欣赏桃花之美。

9、放风筝正所谓”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在现代,每年三月三,广西、浙江、福建、海南等地,都会举办一系列形式新、立意高、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

从一个传统民族节日到文化旅游节庆,最终转型成为当地的文旅品牌,“三月三”的发展,为民族传统节日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三月三吃什么食物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而荠菜的谐音是“聚财”。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荠菜煮鸡蛋不仅可能祛风湿、清火,令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

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

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个重要的节日,特别是广西地区,有两天的假期安排,那么三月三过节有什么风俗活动呢。

一起看看三月三传统的风俗活动吧!1.壮族:歌圩迎宾客千人竹竿舞“三月三”是壮族最重大的民族节日。

每到“三月三”,壮族男女会像赶圩一样会聚山坡上对唱山歌,开展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武鸣是中国壮乡,又是壮文化发祥地之一,每年三月三,当地都会举行“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

歌圩一般以唱山歌开场,展示骆越族群能歌善舞的人文风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个方块都很有壮乡特色,人们捧着五色糯米饭,抱着壮乡的美酒,扛起劳作的锄头,精致的簸箕也被举在手中。

2.抢“花炮”展民族魅力“行歌坐妹”写浪漫“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节日,侗、苗、瑶等少数民族也会庆祝三月三,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花炮节”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探奇、体验,也展示了民族融合的浓浓情意。

3.除了抢花炮,三江侗族的“行歌坐妹”,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相亲方式也给“三月三”这个节日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息。

4.瑶乡山歌传情谊峒中瑶胞打陀螺5.在融安县雅瑶乡西古坡屯,每年“三月三”都会举行山歌对唱活动,全乡的山歌爱好者都赶到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山歌对唱。

6.在防城区峒中镇,三月三的重头戏是“打起陀螺唱起歌”。

7.瑞鼓响震三月三,乐了山路十八弯。

壮胞瑶胞聚一堂,通过佳节大联欢……8.峒中“砧板”陀螺比赛集强身健体和娱乐为一体。

如今,作为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砧板”陀螺陆续出现在各种舞台和体育场合上,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所喜爱。

1“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2017年南宁市民歌湖活动时间:3月30日上午9时至晚10时地点:南宁民歌湖活动依托南宁民歌湖区域,共分为民族文化汇演区、文化体验活动区、大型民歌专场演出三大项十小项活动,力争将民歌湖打造成一场热闹喜庆的大歌圩。

三月三 有祭奠

三月三 有祭奠

三月三有祭奠作者:小崔来源:《中华手工》2016年第01期祭祖│杭州建德大慈岩镇新叶村│农历三月三经过《爸爸去哪儿》的“金手指”,新叶村明显比从前热闹了许多。

只是眼下初春,江南阴冷,游客并不多。

天还未亮,我们便起床,赶着去南塘。

因为塘边的有序堂是宗祠,也是全村的中心,盛大的三月三祭祖活动便是从这里开始。

2015年是十年一遇的“大年”,由崇义派执掌。

祭祖活动比往年隆重许多。

南塘边的房屋均是粉墙黛瓦,明显的江南徽派建筑风格。

与往常不同的是,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了楹联,挂了灯笼,在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咚!咚!咚!天色刚刚发白,密如蛛网的深巷突然传来神秘的铜锣声,仿佛在提醒庞大家族的每一位成员:祭祖大典开始了!一群10来岁的孩子手持各色旌旗在崇义派的宗祠崇义堂外的空地上嬉闹着。

一会儿族里的长辈将要给他们指派重要“任务”——跟在开道的铜锣队之后,举起旌旗,排成长队,成为整个祭祀队伍中最抢眼的部分。

崇义堂里灯火通明,祖先的挂像被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

长达20余米的供桌上摆满了祭品:面粉捏制的历史人物、瓜子拼接的瑞兽。

盆景满满当当地摆满了祭台,整个厅堂被挤得水泄不通。

7点整,12面大铜锣一起敲动,声响震耳欲聋,宣告着祭祀队伍的出发。

成年人手持各式“兵器”从崇义堂里鱼贯而出,孩子们舞动着旌旗紧随着铜锣队。

队伍最前面,几个壮小伙儿,一路放着震天响的火铳……浩浩荡荡的队伍绕着村子走了一圈,然后朝着玉泉寺走去。

作为方圆几十里内唯一的寺庙,玉泉寺一直是新叶村人祈福求祥、占卜祭祀的场所。

一路上,站满看热闹的人。

祭祀队伍也没闲着,火铳手、锣鼓手、戏班子……一路走着演着,1.5千米的路,走了快一个小时才到。

祭祀的队伍还未到,已有村民捧着香烛早早守候在庙门。

队伍一到,就在庙门的小路上一字排开,只主祭人和村民扮演的“八仙”快步走进大殿,族中长者维持好大殿内的秩序后,主祭人便宣布仪式开始。

先是“八仙”在祭台前围成一圈,齐声高唱。

虽然听不懂他们唱的什么,大概能猜出是祈求五谷丰登之类。

吴江乡俗,三月三也烧野火饭

吴江乡俗,三月三也烧野火饭

三⽉三,上巳节“曲⽔流觞”但这个节⽇,与寒⾷节⼀样,和清明节时间接近,于是也被历史的长河淹没其中,很多⼈只知有清明⽽不知寒⾷,更不知上巳节,原本的风俗也渐渐淡去。

⾝着汉服庆祝上巳节的年轻⼈这⼀天,我们临近太湖江浙⼀带的⽼家,乡下有烧野⽕饭的习俗,⼀直沿袭⾄今,不知是什么缘故,这⼀天⼤⼈嘱咐我们⼩孩⼦要进⾏野炊。

⼀般通⾏⽴夏⽇才有野炊的习俗,那时正是蚕⾖豌⾖饱满成熟开始采摘的时候,很适合在野外烧⾖糯⽶饭。

但,三⽉三,烧的野⽕饭,不是糯⽶饭,⽽是像家⾥⼀样准备各种菜肴做成⼀桌。

这个风俗⼀直在乡间流传下来,⾄今仍然风靡各村,甚⾄很多⼤⼈都会参与到这⼀有趣的活动中来。

野葱.gif乡下的⽥埂上、墙⾓边、河滩旁,有时会发现长着⼀蓬蓬清脆⽔灵的野葱。

与⾃⼰花盆或地上的葱相⽐,它⾝形细⼩、柔软,远看似乎是⼀丛⼩草,⾛近才发现是⼀道美味。

乡下吃野葱,从不将它作为调味品来处理,⽽是隆重地作为⼀道主要⾷材来对待。

我们⼩孩最喜欢去找野葱,⼀旦发现,赶紧⼩⼼翼翼地⽤镰⼑轻轻割下放在草篮⼦⾥,等⼤家好不容易凑齐了半篮⼦葱,就可以拿给外婆。

外婆笑着接过篮⼦,细细剔除出黄叶杂草,洗⼲净后跟⾲菜⼀样⽤来炒蛋,这是最简单的做法。

“哧溜”⼀声,刚放进⼟灶,就清⾹四溢,尝⼀块,特别细腻柔嫩,根本没有葱的那种刺⿐味道。

⽔芹timg (24)_副本.gif⽣长在河滩蒿草边的⽔芹也是我们⼩孩⼦的最爱,它不⽐⾃家地⾥的芹菜,有⼀种草药味⼉,⼩孩⼦⼤多不喜欢吃芹菜。

我⼩时候也很奇怪,就是受不了这个芹菜味⼉,常皱着眉头闭着嘴巴,任凭外婆怎么引诱我就是不肯吃。

但对于那⽔芹却情有独钟,没有药味⼉不说,它的茎特别绵软肥嫩,洁⽩清爽,滑溜溜的,再加上⾖腐⼲的⾹味,好吃极了。

对于我们村⼦⾥哪⾥有⽔芹,我最清楚了,我⼩舅舅家西边有个⼩⼩的⽔塘,我们村⾥⼈美其名⽈西湖,名字很好听。

那⽔⾥长满了杂草,最多的是蒿草,靠近岸上的⼀块块⽔洼地⾥,⾼⾼低低全是⽔芹。

烧野⽕饭那天,我们便会去那⾥割⽔芹。

三月三民间谚语

三月三民间谚语

三月三民间谚语
【谚语】:
1、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2、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3、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4、三月三,小鬼闹翻天。

三月初三风俗:
吃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初三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吃了可以一年当中腰腿不疼、头不疼。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人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用吃鸡蛋的方式纪念祖先,并希望沾点灵气。

放风筝
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

”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鬼节是什么时候

鬼节是什么时候

鬼节是什么时候清明节,清明祭祖,后被本义鬼节。

三月三,江准、江南一带,每一年阴历三月三称之为鬼节,传说故事这一天亡灵出现,夜里,每家每户在自己家每间屋子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捉鬼;七月十五,流传,每一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爷就一声令下大好地狱入口,让这些长年受苦受累束缚在炼狱的怨魂恶鬼摆脱炼狱,得到短期内的流荡,享有世间血食,因此大家称七月为鬼月;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此谓十月朝,又被称为祭祖节。

在我国从古至今就会有新收时祭拜祖先的风俗习惯,以表孝敬、博采众长。

何时是鬼节而在海外也是有鬼节。

在欧美国家,每一年的10月31日,有一个万圣节盛宴。

万圣节是欧美国家的传统的节日。

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事件的一夜,因此也叫鬼节。

鬼节的禁忌也非常多,您了解什么忌讳千万不能触及的吗下边咱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鬼节的忌讳吧:鬼节忌蓬头垢面入睡。

鬼节时,到处都是在外面流荡的饿死鬼,假如蓬头垢面,当心被他们误以为类似,硬要叫你下去闲聊。

鬼节深夜庆生日。

七月生的人有点儿可伶,在晚上庆生日时多半会发生一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唱生日快乐歌,或是改到大白天庆贺比较好。

鬼节忌深夜晒衣服。

湿衣服裤子非常容易让分散电磁波黏著在上面,不易摆脱,在亡灵四处出现的鬼节里,深夜晒衣服如同在设圈套捉鬼,它不约你不便找谁鬼节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送给亡灵的贡品,在焚烧处理时,亡灵们会集聚在旁边抢拾,假如你在焚烧处理冥纸的情况下乱踩乱跳,难保不容易阻拦到他们的行为,亡灵们恼火之外,当然会对你不好。

鬼节忌乱拍别人肩上。

此项忌讳跟民俗文化相关,民俗觉得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是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脑门上,会让阴魂不敢贴身。

因而,在亡灵较多的中元普渡时随便乱拍别人肩上,难道不是想拍熄另一方的火,让幽灵找他的不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三月三的江南民间风俗
导语:壮族,多于节日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让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三月三的江南民间风俗
三月三的江南民间风俗 “三月三”是我国南方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

流行于壮、侗、布依、
水、仫佬、毛南、苗、瑶、畲等民族中,内容不尽相同。

因在每年夏历三月三举行,故称。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色糯米饭,各寨3-4日内不相往来,误者被罚。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以示谷米来之不易。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黎语音译),流行于海南岛黎族地区。

节前半个月,各村寨男人相邀上山狞猎,把猎获物集中在“奥雅”
(黎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