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习俗

合集下载

农历三月三习俗大全

农历三月三习俗大全

农历三月三习俗大全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农历三月三的习俗。

三月三的由来一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

刘三姐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

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

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

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

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

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

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

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

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三月三的由来二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

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集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

三月三的由来三远古时期,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

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

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

从此之后,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

包五色糯米板说起“三月三”,大家首先想到的美食就是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

三月三当天,南宁的街头早餐店也可以见到。

抢花炮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和仫佬族等到民族中间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活动。

三月三活动有哪些三月三有什么活动_节日习俗

三月三活动有哪些三月三有什么活动_节日习俗

三月三活动有哪些三月三有什么活动三月三是壮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你知道三月三有什么活动?三月三活动有哪些?壮族关于三月三活动都是什么吗?下面由小编来告诉你吧。

三月三活动一、三月三庙会正所谓“三月三,盘古山”,所以农历三月初三是盘古山朝圣的日子。

世传盘古氏九月初九圣诞,三月初三升天。

于是在每年阳春三月花开农闲时,行起庙会,以念盘古开天之功善。

值此之时,僧道凡夫,官宦平民,商贾小贩,鸿儒白丁,尽皆云集于此。

或论道说法,或攀比奢华,或藉此营生,或寻墨梦笔,以生妙花。

各地之风味小吃、冷饮、布偶、纸鸢、木质刀剑、竹箫短哨,皆为垂髫小儿之最好。

又有外地客商携锦帛、雾茗、书画、美玉,藉此易物,换取黄白。

不少善男信女携家中眷属,虔诚朝拜,以求多福。

总之,盘古庙会乃一年一度之盛会,不往则定当抱憾遗恨终生! 三月三活动二、三月三情人节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三月三的情人节由来已久。

有诗为证,李白诗云:“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

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中国的情人节是多么的浪漫:一对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艳阳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赠,啸声不断,何等境界!不仅如此,我国在很久很久以前,亲人相别,友人相离都有折柳相赠的习惯,也有诗为证:“垂柳无端馈赠别”。

由此可见,情即为柳,柳即为情以成定式。

老百姓将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寻花问柳,即源于此。

今天我们虽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结情的场面,但是却有着无数的情诗和情歌,足以让我们享用不尽。

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间,至今还保留着三月三赛歌会的习俗。

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欧美国家的情人节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月三活动三、三月歌圩节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

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

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

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个重要的节日,特别是广西地区,有两天的假期安排,那么三月三过节有什么风俗活动呢。

一起看看三月三传统的风俗活动吧!1.壮族:歌圩迎宾客千人竹竿舞“三月三”是壮族最重大的民族节日。

每到“三月三”,壮族男女会像赶圩一样会聚山坡上对唱山歌,开展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武鸣是中国壮乡,又是壮文化发祥地之一,每年三月三,当地都会举行“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

歌圩一般以唱山歌开场,展示骆越族群能歌善舞的人文风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个方块都很有壮乡特色,人们捧着五色糯米饭,抱着壮乡的美酒,扛起劳作的锄头,精致的簸箕也被举在手中。

2.抢“花炮”展民族魅力“行歌坐妹”写浪漫“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节日,侗、苗、瑶等少数民族也会庆祝三月三,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花炮节”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探奇、体验,也展示了民族融合的浓浓情意。

3.除了抢花炮,三江侗族的“行歌坐妹”,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相亲方式也给“三月三”这个节日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息。

4.瑶乡山歌传情谊峒中瑶胞打陀螺5.在融安县雅瑶乡西古坡屯,每年“三月三”都会举行山歌对唱活动,全乡的山歌爱好者都赶到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山歌对唱。

6.在防城区峒中镇,三月三的重头戏是“打起陀螺唱起歌”。

7.瑞鼓响震三月三,乐了山路十八弯。

壮胞瑶胞聚一堂,通过佳节大联欢……8.峒中“砧板”陀螺比赛集强身健体和娱乐为一体。

如今,作为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砧板”陀螺陆续出现在各种舞台和体育场合上,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所喜爱。

1“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2017年南宁市民歌湖活动时间:3月30日上午9时至晚10时地点:南宁民歌湖活动依托南宁民歌湖区域,共分为民族文化汇演区、文化体验活动区、大型民歌专场演出三大项十小项活动,力争将民歌湖打造成一场热闹喜庆的大歌圩。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介绍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介绍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介绍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是中国的上巳节,女儿节,也是广西壮族的歌圩节。

关于三月三的由来,有一段悠久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三月三风俗活动1、荠菜煮鸡蛋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鲜香可口、营养丰富的野菜。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2、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在水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

3、畔浴/泡温泉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做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4、修禊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

5、互赠香草古人认为,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

6、郊外游春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

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7、临水饮宴又叫曲水宴。

流觞时,水边设席障,茶具与花,进行宴饮,吟诗作赋。

十分风雅,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

此风在唐尤甚,至宋以后渐无闻。

8、赏桃花农历三月三的桃花最为茂盛,所以踏春之余欣赏桃花之美。

9、放风筝正所谓”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在现代,每年三月三,广西、浙江、福建、海南等地,都会举办一系列形式新、立意高、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

从一个传统民族节日到文化旅游节庆,最终转型成为当地的文旅品牌,“三月三”的发展,为民族传统节日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三月三各民族有哪些习俗云南瑶族有“干巴节”。

各村寨男女老幼结对进山打猎或下河捕鱼,集体宴饮,共祝丰收,唱歌跳舞,欢度节日。

三月三,海南岛黎族又叫做“孚念孚”,既是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渔猎丰收的节日,又是青年男女的“谈爱日”。

三月三各民族习俗一览

三月三各民族习俗一览

三月三各民族习俗一览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月三各民族习俗一览,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三月三各民族习俗我国在魏晋以后,汉族时兴的上巳节就是三月三了,一直沿袭下来。

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每到三月三,各地会举办拜轩辕活动,这些年郑州新郑每年都会举办拜轩辕祭祖大典。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也是不少地方的习俗。

农历三月三还是我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广西,壮族有对歌谈情、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习俗。

三月三是瑶族的“干巴节”,每年到了这一天,贵州、湖南、云南等地的瑶族都会休息一天,年长的喝酒、娱乐,青年男女则相约到野外对歌、踏青、谈情说爱。

三月三还是侗族的“播种节”、“讨葱节”、“花炮节”,云南、湖南、贵族等地的侗族在这一天会举行斗牛、斗马、对歌、踩堂、抢花炮等活动。

三月三由来1、“三三”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伏羲。

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揉土造人,繁衍后代。

在豫东地区,伏羲被誉为“人类祖先”,太昊陵古庙建在伏羲都城淮阳。

农历2月2日至3月3日,太昊陵庙会举行。

他们相信男人和女人,在南方旅行,在北方旅行,在陵园聚集,崇拜祖先。

2、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

传说西王母是中国西部原始部落的护神。

她有两大法宝:一是吃长生不老药,二是吃长寿桃——扁桃。

传说中的嫦娥,就是从丈夫后羿手中偷走仙丹,飞向月宫的人。

从那时起,在一些奇怪的小说中,西方的太后被描述为长寿之神。

三月三美食1、鸡屎藤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三月三介绍

三月三介绍

三月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上巳节”或“上巳祭”。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庆祝。

以下是关于三月三的一些介绍:
1. 起源和意义:三月三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平安健康、驱除疫病和邪恶。

这一天也被认为是阳气复苏、万物生发的时刻,人们通过祭祀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2. 习俗和活动: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在家中或庙宇中设香案、燃香烛、献祭食品等。

此外,还有舞龙舞狮、踏青游玩、草地上放风筝、吃特色美食等传统习俗。

3. 地区特色:三月三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比较著名的有江南地区的草地放风筝、踏青游玩,以及湖北的登山祭祖等。

总的来说,三月三是一个与祭祀、庆祝春天到来相关的传统节日。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崇拜自然和祖先的传统观念,也是人们欢度春天、祈求吉祥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

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

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上巳节的过节习俗,希望大家喜欢!三月三上巳节民间普遍流传的习俗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

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

它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

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

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

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

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

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三月三举家出游赏杏花春明三月杏花香,三月初三,举家出游,有的人家带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而这时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开放的时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说法,还有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的说法。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三月三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来历: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

在淮阳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二、风俗:1.农历三月初三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族人拜见祖先魂魄,吃蛋纪念祖先的日子。

2、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

”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壮族歌圩山歌是最具壮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古往今来深受百姓喜爱。

壮家人通过山歌来记录历史、描绘生活、传情达意等,只要山歌声一响,壮家人就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唱对应答,因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壮族“歌圩”。

目前,“壮族三月三”歌圩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三月三”歌圩商标获得了国家工商局的正式授权;武鸣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获得“中国歌圩文化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

竹竿舞竹竿舞这一舞蹈盛行于多个民族,如壮族、京族、瑶族、佤族等,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已经在壮族人民中传播开来,并且发生演变。

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每逢“壮族三月三”佳节,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苗族苗族斗马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斗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郁,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人以马为乐,马为情而斗”。

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初的斗马其实并非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作为一种婚姻裁决举行的。

在苗寨里,如果几个后生都同时爱上了同一个姑娘,姑娘不知道选择谁作为自己的伴侣,这时候,苗王就会组织斗马比赛,看哪个后生养的马斗赢了,姑娘就嫁给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月三的习俗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也是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广西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

全区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每年采取不同方式欢度“三月三”,有着将农历三月初三作为自己重要节日的习俗。

下面我就挑选几个在广西世袭的少数民族为大家进行介绍吧。

壮族: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侗族: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苗族: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

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如果相互喜欢的话,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

所以歌会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

这一天,苗族人民家家杀鸡抓鱼、蒸三色饭,祭祀先祖。

瑶族:也称“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集体渔猎的节日,这天天刚亮,瑶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捕鱼打猎征途,留下的妇女便在家杀鸡、宰鸭,做
糯米饭,备办丰盛的节日食物;渔猎归来男人们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晚上大家聚于广场,男的敲铜鼓,女的舞蹁跹。

人们尽情享受劳动之余的欢乐,预祝丰收,欢度佳节。

布依族: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

当夜幕降临,山风送爽时,上年纪者聚饮叙旧,而青年男女们就成群结队相会对歌,表达爱情。

天将破晓时,才依依惜别,相约明年“三月三”再相会。

土家族: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

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如今的年轻人对于‘三月三’的概念已经很模糊了,广西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农历“三月三”确定为广西民族传统节日,并给予放假2天。

这将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广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广西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我们作为少数民族的后代,理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民俗、文化,让民族之花在我们手中绽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