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末端配送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分析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鲜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但是,传统的生鲜市场的供给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无法在不同地区快速地配送,质量难以保证,品种不够丰富等。
而生鲜电商的出现,为消费者带来了更方便、安全、多样化的购物体验。
但是,如何合理地解决生鲜电商的物流配送模式,仍是业内需要研究的一大难题。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1、保鲜和安全问题。
生鲜食品的物流配送,需要一定的冷链技术,以保证食品的品质、安全和保存时间。
但是,目前,生鲜电商的物流体系大都需要向第三方物流公司外包,这就需要生鲜电商企业对配送物流公司有严格的保证和监管。
2、末端配送困难问题。
为了保证生鲜食品新鲜度,大多数生鲜电商在销售前即从供应商处进行生鲜食品的集中采购。
这样一来,就意味着末端配送时间会比较长。
这也为物流配送公司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和压力,尤其是在冷链物流车辆不充足的情况下。
3、成本问题。
目前,生鲜电商的物流配送主要有专门的物流配送专员送货上门,或者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但不管采用哪种模式,都必须要保证售出的食品质量稳定、保鲜且安全。
因此,物流配送的成本是较高的,这就需要生鲜电商企业在考虑进货成本和物流配送成本时要具有较强的节省成本能力。
二、生鲜电商的配送模式可行性分析1、自营模式自营模式是生鲜电商的传统商业模式,其过程是由生鲜电商企业自己负责收购、存储和配送。
该模式的优点是仓储和物流管理比较灵活,企业有更大的掌握和管理空间。
但是,这种模式下,生鲜电商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成本和风险,因为它自己负责了采购成本、仓储成本、物流成本、配送成本等,这些成本会影响到最终的产品成本。
2、第三方配送模式目前,生鲜电商主要采用的是第三方配送模式,即生鲜电商企业与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合作,由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负责将生鲜食品从生鲜电商企业处及店铺处采购,进行物流流程管理、保鲜和安全保障、配送与服务等服务。
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的优势是能够通过规模效应,达到规模化、标准化和高效化。
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配送时效不稳定、配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生鲜商品配送中的保鲜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优化配送路线、提升配送人员素质、采用更先进的包装技术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可以提升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大技术研究和人员培训投入,实现生鲜电商配送的智能化和标准化。
但同时也要意识到本研究的局限性,需要更多的实证数据支撑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问题、时效、服务质量、保鲜、对策、总结、展望、局限。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不仅有助于揭示问题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也有利于提升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的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购物体验。
的明晰和深入探讨对于推动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生鲜电商配送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对配送时效不稳定、配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生鲜商品配送中的保鲜难题等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优化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服务提供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本文还将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对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行业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现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提升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供有益的倡导和建议,为推动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3 研究意义通过深入研究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问题,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规范生鲜电商配送市场秩序方面能够更加精准有效地指导,促进生鲜电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的评价研究

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的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商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
然而,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与改进对于提高物流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评价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推动生鲜农产品电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首先对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为后续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配送效率、成本效益、产品质量、消费者满意度等多个维度,以全面反映物流配送模式的综合性能。
随后,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进行了深入评价。
在定性分析方面,本文采用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的运作机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定量分析方面,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手段,对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估。
本文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为企业提高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水平提供参考。
本文还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推动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的评价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问题,包括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农业经济学等。
近年来,随着生鲜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从不同角度对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例如,根据配送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等;根据配送路径的优化程度,可以分为直接配送模式、集货配送模式、中转配送模式等。
这些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的优缺点。
新零售模式下生鲜电商末端配送优化研究

新零售模式下生鲜电商末端配送优化研究新零售模式下生鲜电商末端配送优化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生鲜电商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
然而,由于生鲜产品具有易腐、易变质的特点,电商末端配送成为制约生鲜电商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解决该问题,加强末端配送的优化研究势在必行。
一、现状分析生鲜电商的末端配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配送效率不高。
电商末端配送面临着大量的订单和有限的配送资源,如何合理安排配送路线和提高配送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配送成本较高。
配送中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都较高,影响了生鲜电商末端配送的盈利能力;三是配送风险较大。
生鲜产品的易腐性和易变质性使得配送环节很容易出现问题,如配送过程中的延迟、损坏、丢失等情况。
二、优化方案为优化生鲜电商的末端配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智能配送系统。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建立可实时监控、规划和调度的智能配送系统,提高配送效率和准确性;二是完善仓储体系。
建设专门的生鲜商品仓库,提供恒温、恒湿等环境,确保生鲜产品的质量和保鲜期;三是推行批量配送模式。
通过合理组织订单和合并配送路线,减少单次配送的次数,降低配送成本并提高效率;四是加强末端配送人员培训。
提高配送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提升配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五是建立物流保障体系。
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安全和售后服务的及时响应。
三、案例分析以某生鲜电商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引入智能配送系统和构建仓储体系,成功优化了末端配送。
首先,该公司利用智能配送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控,能够随时掌握配送情况、调度司机和规划路线。
其次,公司建设了专门的生鲜商品仓库,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保鲜期。
再次,该公司还推行了批量配送模式,通过合理组织订单和合并配送路线,显著降低了配送成本和配送次数。
最后,公司加强了末端配送人员的培训,提高了配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该公司的改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末端配送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选择研究

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选择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生鲜电商行业也逐渐崛起,成为了当前电商行业的一大热点。
生鲜电商的崛起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更便利的购物体验,也为生鲜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生鲜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生鲜电商行业的一个难题。
在当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成为了生鲜电商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市场现状分析当前,生鲜电商市场竞争激烈,各家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进行创新和尝试。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配送服务成为了生鲜电商企业的重中之重。
而“最后一公里”配送,即从仓库到用户手中的配送,对生鲜电商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由于生鲜产品具有时效性和易腐性,对配送要求极高,因此“最后一公里”配送成为了生鲜电商企业的重要环节。
当前生鲜电商企业主要的配送模式包括自建物流配送和第三方物流配送两种方式。
自建物流配送相对成本较高,但对配送时效和服务质量有更好的控制;而第三方物流配送成本相对较低,但难以保证配送的时效和服务质量。
1. 成本生鲜电商企业在选择“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成本。
自建物流配送模式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配送网络、购置车辆和人员培训等;而第三方物流配送相对成本较低,可以大大节约生鲜电商企业的运营成本。
2. 时效时效是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生鲜产品来说更是如此。
自建物流配送模式可以更好地控制配送时效,提高配送效率,保证生鲜产品的新鲜度;而第三方物流配送往往无法保证时效,很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3. 服务质量生鲜电商企业注重服务质量,包括配送过程中的服务态度、产品包装、配送时效等方面。
自建物流配送模式可以更好地控制配送环节中的各个环节,提高服务质量;而第三方物流配送则很难保证服务质量,因为物流公司并不完全受生鲜电商企业的控制。
1. 自建物流配送模式自建物流配送模式是生鲜电商企业自己搭建配送团队和配送网络,全面掌控配送环节。
《2024年新零售模式下生鲜电商末端配送优化研究》范文

《新零售模式下生鲜电商末端配送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转变,新零售模式逐渐成为零售行业的重要趋势。
生鲜电商作为新零售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末端配送环节的优化对提升消费者体验、保障商品品质及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新零售模式下生鲜电商末端配送的优化进行研究,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生鲜电商末端配送现状及问题1. 配送效率低下:由于生鲜商品对时效性要求较高,配送效率低下会导致商品新鲜度降低,影响消费者体验。
2. 配送成本高:生鲜商品对物流条件要求严格,导致配送成本较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压力。
3. 配送服务体验不佳:末端配送环节中,存在送货不及时、配送员服务态度差等问题,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三、新零售模式下生鲜电商末端配送优化策略1. 智能调度系统优化(1)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调度系统,根据订单量、配送距离、交通状况等因素,自动规划最优配送路线。
(2)通过实时监控配送过程,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商品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送达。
(3)利用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有效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2. 冷链物流系统优化(1)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确保生鲜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恒定温度,保障商品品质。
(2)采用先进的冷藏技术和设备,如冷藏车、冷藏箱等,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
(3)通过冷链物流系统的优化,可以降低生鲜商品的损耗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配送员管理优化(1)建立完善的配送员培训和管理制度,提高配送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2)通过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配送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3)加强与配送员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末端配送环节的服务质量。
4. 消费者需求分析优化(1)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订单数据,了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需求特点。
(2)根据消费者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的配送服务和商品推荐,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青岛市生鲜电商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配送时间长传统的超市和市场的生鲜商品都是摆放在货架上,消费者自行选购,一般只需要顾客来到店里就可以马上完成购物。
但是生鲜电商需要通过快递公司的末端配送来完成,这就会导致配送时间较长。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配送路程较长,以及员工数量和配送效率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1、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建设更多的生鲜电商配送中心,可以更好地提高配送效率,将配送时间控制在2-3小时之内。
2、采用一定的分区配送方式将城市分区,合理规划配送路线,减少长途奔波的时间和距离,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消费者等待的时间。
二、货物配送损坏率高由于生鲜货物属于易腐商品,在长时间的运输中,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货物损坏率较高。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非常不可接受的,不仅浪费了商品,也增加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1、加强生鲜产品保鲜技术需要求快递公司将生鲜货物运输前采取多种保鲜技术,如采用快运模式、进行货物分区和分层保鲜等,并且需要配备专门的运输车辆和设备,以保障生鲜货物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2、完善货物保险制度对于因运输和配送等过程中导致的商品受损损失,需要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降低消费者的经济损失。
三、订单配送不准时生鲜电商销售的商品均为新鲜易腐产品,如果不能在指定的时间内送到客户手中,会对商品质量和口感产生严重的影响。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快递员在配送过程中,遇到拥堵、天气恶劣等原因造成的配送延误。
1、通过GPS定位和在线配送查询系统,实现快递员精确定位,提高配送效率。
2、加强快递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配送效率。
四、质量监管不到位生鲜电商配送过程中,存在一些商家或者快递员将质量差的商品配送给消费者的情况,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这种情况,不仅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来规范行业的经营行为,同时也需要各大生鲜电商企业自觉地遵守有关规定和标准,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生鲜电商冷链物流风险评价

应对生鲜电商冷链物流风险的建议
加强政策支持
01
政府应加大对生鲜电商冷链物流行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出台优
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行业发展。
行业标准制定
02
建立健全生鲜电商冷链物流行业标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行
业整体水平。
理难度较大。
高成本
生鲜电商冷链物流需要使用专 业的冷链设备和冷库技术,同 时需要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条件,因此运营成本较高。
生鲜电商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快速发展
随着生鲜电商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新鲜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生 鲜电商冷链物流行业正在快速发展。
投资增加
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进入生鲜电商冷链物流领域,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实证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收集和分析生鲜电商冷链物流 的相关数据,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
研究内容和结构
1. 风险识别
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识 别出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主要 风险因素。
3. 风险优化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针对 性的优化建议,降低生鲜电商 冷链物流的风险。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包括生鲜电商冷链 物流风险识别、评估和优化三 个部分。
强化消费者教育
03
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风险,提高风险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应对生鲜电商冷链物流风险的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将有更多新型技术应用于生鲜电商冷 链物流领域,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有效降低风险。
绿色发展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冷链物流理念,减少能源消耗 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鲜电商末端配送风险评价体系研究作者:申风平石双婷来源:《物流科技》2017年第05期Research on the Risk Evaluation System of Fresh Electricity Supplier Terminal Distribution摘要:近年来,生鲜电商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生鲜电商企业损失最大,风险最高的环节就是其末端配送。
针对生鲜电商末端配送的物流风险,构建配送物流风险的指标评价体系。
运用熵值法和灰色绝对关联度分析对生鲜电商末端配送的物流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控制风险策略。
关键词:生鲜电商;灰色关联度分析;熵值法;物流风险中图分类号:F252.14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resh electricity suppli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resh electricity supplier business losses, the highest risk is the end of its distribution. Aiming at the logistics risk of the terminal distribution of fresh electricity supplier,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of distribution logistics risk. Using the entropy method and grey absolute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the end of the distribution of fresh electricity supplier logistics risk evalu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control strategy.Key words: fresh electricity;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entropy method; logistics risk0 引言末端配送,也有人称之为落地配送或者送货上门,其实这之间不完全相同。
末端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人员通过一定的运输工具,将客户通过电子商务途径购买的物品,从客户所在地的网点(或者是配送中心)直接配送到客户手中的过程,从而实现门到门的客户服务[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鲜产品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
生鲜产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其品质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由于生鲜产品具有易腐易损的特征,鲜活程度是决定其价值的最重要的指标,进而配送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生鲜电商末端配送具有客户分散、覆盖面广、时效性要求高、收货时间难以协调、配送风险面大、环节较多等特点,因此我国生鲜产品的配送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问题。
据调查,末端的配送成本占整个物流配送成本的30%以上,电子商务末端的物流配送,已经成为困扰生鲜电商企业的最大难题[2]。
国内对末端配送物流风险的研究较少,刘一波(2012)从财务、货物、环境、人员、服务及信息传递等7个维度设计了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物流风险指标评价体系,使用Matlab软件对各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找出影响末端配送物流风险的关键因素,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具体电商企业进行实证分析[3]。
周冬娥(2015)从人员、技术、操作、信息、管理、外部6个维度构建了生鲜电商末端配送风险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基于AHP—WOA算子的评估模型进行末端配送风险评估[4]。
1 生鲜电商末端配送物流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配送物流风险是指物流配送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结合之前学者的研究和咨询调查,分别从人员风险、技术风险、货物风险、信息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服务风险8个维度构建生鲜电商末端配送物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每一类风险又由若干底层指标所构成,底层指标共有30个,如表1所示。
2 生鲜电商末端配送物流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2.1 生鲜电商末端配送物流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根据各指标所包含信息量大小,确定指标权重。
熵值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如下:(1)对专家打分所获数据组成的矩阵x■进行标准化处理得:Y=y■■ (1)其中,y■代表第j个对象在第i个指标上的标准值,y■∈0,1。
有:y■=■ (2)(2)对标准化矩阵Y=y■■进行归一化处理,得:P■=■ i=1,2,…,m; j=1,2,…,n (3)(3)定义第 i个指标的熵为:e■=-k■p■log■p■ i=1,2,…,m (4)在式(4)中,k=1/log■n,当p■=0 时,令p■log■p■=0。
(4)计算第i个指标的差异系数g■,得:g■=1-e■ i=1,2,…,m (5)(5)确定第i个指标的权重为:w■=■ i=1,2,…,m (6)2.2 灰色绝对关联度模型。
据胡慧慧的研究,本文选用绝对灰色关联度进行风险评价[5]。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用灰色关联度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
其计算步骤如下:(1)对原始数据列序集无量纲化处理,目的是使各序列之间具有可比性,得到:x■=■, i=1,2,…,m; j=1,2,…,n (7)y■=■, j=1,2,…,n (8)(2)对原始序列F=F■, j=1,2,…,n和Y=y■, k=1,2,…,n进行初值化处理,得:x■■=x■=■, j=1,2,…,n (9)Y■=y■=■, j=1,2,…,n (10)(3)求一阶差商:Δy■=y■-y■, j=1,2,…,n (11)Δx■=x■-x■,i=1,2,…,m;j=1,2,…,n (12)(4)计算相应的绝对关联系数[6]:ξ■k=■ (13)(5)将指标的综合权重纳入到绝对关联度的模型内,计算相应的关联度的值:r■=■■w■ξ■k,i=1,2,…,m (14)2.3 评价分析。
根据灰色绝对关联度的大小,对各指标进行排序。
为了区别风险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将关联度的值细划分等级,并对各等级赋予相应大小,比较不同等级下的指标间风险的大小和排序。
3 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物流风险评价实证分析本文以某生鲜电商的末端配送评价为例,以生鲜电商和配送行业10位专家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法收集数据,将所有指标的重要度设置成5个等级,分别为1~5分,分数的高低代表指标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程度的高低。
3.1 生鲜电商末端配送物流风险指标的权重计算。
通过对所获指标利用熵权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个二级指标的客观权重,所得30个二级指标权重见表 2。
3.2 绝对灰色关联度计算。
根据问卷获得相关的待检向量Y=5,2,2,5,3,5,4,1,2,5,3,5,5,1,3,1,3,5,4,5,5,3,5,2,2,2,5,1,2,3,根据绝对关联系数公式(13)计算,得到绝对关联系数如表3所示。
根据公式(14)和表3计算改进的绝对关联度的值:r■=0.051653987,r■=0.0629901,r■=0.034664133,r■=0.030981537,r■=0.038105633,r■=0.033508467,r■=0.036625533,r■=0.028832867,r■=0.0204848,r■=0.019268947,r■=0.022734067,r■=0.016843877,r■=0.020874007,r■=0.016017183,r■=0.024284117,r■=0.014839,r■=0.021269233,r■=0.019327333,r■=0.019600833,r■=0.016154657,r■=0.012268333,r■=0.0132296,r■=0.010197817,r■=0.012511233,r■=0.00864907,r■=0.0093966,r■=0.0076704,r■=0.0075531,r■=0.008813567,r■=0.0090185333.3 根据灰色绝对关联度值进行排序。
根据计算结果划分为5个不同的等级,0.007553~0.018773为较低风险;0.018773~0.02999934为低风险;0.02999934~0.04121364为中等风险;0.04121364~0.5243382为高风险;0.5243382~0.06299为较高风险。
根据划分等级得:(1)较低风险包括:代收货款风险、成本过高风险、投诉引发的信誉风险、资金流动性、返款及时率、网络覆盖低失去客户风险、信息共享风险、系统安全风险、信息反馈风险、信息传递风险、货物包装风险、政策法规风险、货物配送风险、配送技术更新不及时风险。
(2)低风险包括:配送设备技术风险、货物损坏风险、退货风险、服务投诉处理及时率、自然灾害风险、货物误交风险、配送车辆抛锚风险、经济波动风险、验货后签字承诺。
(3)中等风险包括:交通事故风险、送货及时率、员工流失风险、提货及时率、客户拒收风险。
(4)高风险包括:配送人员素质风险。
(5)较高风险包括:员工意外伤害风险。
4 结论与建议由上述评价可知生鲜电商末端配送物流风险的“人员风险”和“服务风险”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风险较高;“技术风险”、“环境风险”“货物风险”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为低风险,“信息风险”、“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为风险最低。
电商物流应该在信息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上进行创新;随着社会发展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提升效能和提高人员的归属感将会成为所有物流企业的重中之重。
提高“冷运”网络的覆盖率,降低成本风险;改变配送模式和包装、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降低货损风险;构建基于智能手机的同城配送物流信息平台,降低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生鲜退货比例,降低退货风险;提高配送人员素质,增强风险意识[7]。
参考文献:[1] 肖燕飞. B2C电子商务末端物流采用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D]. 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 黄程成. 破解城市交通末端配送问题[J]. 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3(6):106-109.[3] 刘一波. 电商末端配送物流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 开发研究,2012(6):127-130.[4] 周冬娥. 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风险研究[D]. 广州: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5] 胡慧慧.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方法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J]. 互联网金融,2016(3):52-53.[6] 周秀文. 灰色关联度的研究与应用[D]. 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7] 陈涛. 基于消费者在线评论的顺丰优选水果物流风险评价[J]. 技术与方法,2015(1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