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简介
德昂族风俗习惯

德昂族风俗习惯德昂族的风俗习惯德昂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和外族通婚。
男女青年恋爱自由,女子在选择对象上有一定自主权。
本民族内部没有严格的等级婚,只要对方愿意,贫富人家可以联姻。
男青年到十四五岁时开始串姑娘,晚上他们到女青年家门外吹芦笙,引出姑娘来谈恋爱。
双方建立感情后,互赠手镯、腰箍、项圈、篾箩、织锦接包等生活用品,然后再请寨中老人往女家说媒。
只要女方同意了,家长一般是不反对的,他们认为姑娘爱着人了,不同意是不好的,至于女婿是不是称心如意,那是女儿命定的,父母无能为力。
倘若女方父母反对,姑娘可自行到男家同居。
德昂族男女青年的订婚仪式上要斩鸡头,如果鸡头与鸡身分为两半,双方都不能反悔;如果女方不赞同这门亲事,就不许杀鸡。
婚礼通常要进行3天,3天之内全寨男女老幼要到新郎、新娘家里贺喜,由新郎新娘的双方家长宴请,并伴以对歌,彻夜不眠地欢歌笑语。
民族食俗德昂族原名“崩龙族”。
1985年正式改名为德昂族。
是中国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
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荞子、薯类等,擅长种茶。
德昂族绝大多数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区杂以包谷和薯类。
均以蒸焖而食,擅长制作各种粮食制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汤圆等。
德昂族饮食比较考究,用料较为广泛。
擅长煮、炖、拌、舂等技法,口味酸辣中带甜。
蔬菜种类繁多,竹笋是四季不断的蔬菜之一,除鲜吃外,多加工成酸笋或干笋食用。
其他蔬菜的食用,都习惯于在煮炖时配酸笋。
酸笋用途十分广泛,即使在炖鸡炒肉或烹鱼时都要加酸笋味。
受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汉族风味的腌菜腐乳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的小菜。
主要特色菜有:凉拌番木瓜、凉拌挑手鱼、竹筒捣菜、脆皮冬瓜、勒浪等。
饮浓茶,这是德昂族成年男子和老年妇女的嗜好。
传说从古老的时候起就有这种习俗。
因此,德昂族各家各户都习惯在自己住宅周围或村寨附近栽培一些茶树,采摘的茶叶系士法加工,主要供自己消费,有剩余时携人市场与其他民族交易。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1)

昌美 要 男 戴 昌 逢 不 女 统 遮 的 般 已 着 色 穿 多 阿 刀观 佩 子 上 女 年 穿 子 裙 住 对 穿 婚 黑 对 蓝 样 昌 ”的 戴 出 银 子 节 裙 则 。 膝 襟 长 女 色 襟 黑 。 族 “式门饰还,。穿未盖衣而子裤上或男服 阿样则。要阿每裤婚的和窄一。衣白子饰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独龙族是云南省人口最 少的少数名族。居住在 云南西北部的独龙江边。 独龙族没有本名族的文 字,独龙族人大多会说 怒语。长期以来,独龙 族与怒,藏等名族为邻, 从事“刀耕火种”的原 始农业,辅以渔猎和采 集为生。
聚居于独龙江峡谷的独 龙族,祖祖辈辈沿袭着 古老的文面习俗。由于 这一习俗,史书将他们 称为“绣面部落”。独 龙族的文面习俗,仅限 于女子。有关独龙族的 文面,说法不一。
傣族青年的恋爱 自由,可以通过 串歌为自己找到 意中人。傣族青 年相爱、定情以 后,便由男方父 母托媒人去女方 家提亲,女方父 母一般不会反对。
傣族信奉南传上 座部佛教。贝叶 经,堪称傣名族 的百科全书;而 泼水节、孔雀舞、 竹楼、统裙,则 向世人张扬着这 个名族浪漫的情 调……;
哈尼族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
• 布朗族一般都要举行两次婚礼,头次 简单,第二次隆重。第一次婚礼是在 定亲以后举行。这次婚礼之后,妻子 仍住娘家,丈夫只是晚上才来住宿。 生育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抚养。 • 第二次婚礼属于正式婚礼。届时,新 娘要在众多送亲人的陪同下来到男方 家。在交验陪嫁的物品和财产后,村 寨中的长老为新婚夫妇栓线,并致以 吉祥的祝福。至此,布朗族的两次婚 礼这才结束。
清真寺是云南回族进行集体活动的主要场 所,也是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云南的 清真寺从布局上看有三个特点:一是分散; 二是数量多;三是其规模与当地的经济文 化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云南德旧式清真寺 建筑,既保存了伊斯兰教的艺术风格,又 有当地其他名族建筑的艺术风格,还带有 浓厚的中国古建筑特点。
德昂族

服装特色
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尽管各支系间的服饰都有差别,但仍 不失其共同特点。德昂族妇女的裙子 较长,并且织有鲜艳的彩色横线条。 妇女多穿藏青或黑色的对衿短上衣, 衿边镶两直条红布,并钉上大方块银 扣四、五副。男子服装多为蓝黑色大 衿衣,大裤脚,绕包头,青年多为白 色,中老年用黑色。
经济来源
德昂族人以农业生产为主,也善于种茶,茶叶是德昂族重要的 经济来源。 德昂族很早以前就有自己的银匠,能用碎银铸造银手镯、银排 扣、银项圈、银烟斗等,还善于在各种银制品上雕刻花纹图案,花 纹细致、简朴。早在隋唐时期,德昂族就“披五色裟罗笼”,至今 仍为自己纺线、染色和织布,作成极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装。他 们还擅长编织竹器等生活用品。
德昂族
德昂族也称为"崩龙族",德昂族 主要居住中国与缅甸交界地区,中 国一侧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 地,缅甸一侧在掸邦、克钦邦等地, 与傣族、景颇族、佤族等民族杂错 而居。
民族简介
德昂族现有人口15462人。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 颇族自治州的芒市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其他分布在盈江、瑞 丽、陇川等县。与傣族、景颇族、僳僳族、佤族、汉族等民 族交错而居。
禁忌娱乐
• 忌手拉手赠物;忌同姓婚姻;忌产妇串门;忌唤乳名;忌宾客从 后门出入;忌用红木树盖房等。 • 德昂族在节日庆典时,除舞蹈、对歌外,还表演武术。他们的武 术含拳、棍(齐眉棍、双节棍、三节棍)、刀(双刀、单刀)、 枪(三棱矛),还分“花把”和“洞拳”两类。“花把”即表演 武术,动作有随意性,多为节日或热闹场合的表演活动项目。 “洞拳”则为格斗武术,一般不轻易外传。德昂族还喜爱打篾弹 弓和打陀螺。这几个运动项目都参加过云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并 取得过好成绩。
民族概述
德昂族的资料简介20字特点

德昂族的资料简介20字特点德昂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的主要族群之一。
德昂族人口稀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昂族的特点如下:1. 文化独特:德昂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包括民俗传统、音乐舞蹈、服饰等,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2. 物产丰富:德昂族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德昂族人民以种植水稻、玉米和烟草等为主要经济活动,物产丰富。
3. 信仰多元:德昂族信仰多种宗教,包括原始宗教、佛教、道教等。
他们尊崇自然,崇拜神灵,对祖先怀有敬意。
4. 语言独特:德昂族拥有独特的德昂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缅甸语支。
这种语言是德昂族的重要文化符号和沟通工具。
5. 文化交融:由于接壤缅甸和泰国,德昂族与周边地区的民族有着密切的交流和互动。
这种文化的交融使德昂族的文化更加多元化。
6. 崇尚和平:德昂族历史上长期生活在边境地区,他们崇尚和平,注重与邻近民族的友好交往,和睦相处。
7. 传统工艺:德昂族人民擅长手工艺制作,特别是织布和银器制作。
他们的传统工艺技艺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 丰富的节日:德昂族有许多传统节日,例如开耕节、泼水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吸引着游客和学者前来观赏和研究。
9. 温馨友善:德昂族人民热情友好,待人亲切。
他们乐于与外来者分享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接待来访者。
10. 保护意识:德昂族人民非常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弘扬保护生态的理念。
德昂族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他们的文化独特、物产丰富,信仰多元、语言独特。
他们崇尚和平、注重文化交融,擅长传统工艺制作。
德昂族人民以温馨友善著称,并且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尊重的民族。
德昂族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德昂族语言的特点简介

德昂族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德昂族语言的特点简介>一、从音位上看,有31个辅音位;元音9个,都有长短之分,共有18个元音音位。
二、从语音结构看,德昂族的音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一般音节或叫主要音节;一类为附加音节或叫次要音节。
一般音节的结构有声母49个,又有两种情况:所有31个辅音音位均可单独作声母;复辅音声母又有双唇塞、舌根塞音与I结合;双唇塞、舌根塞音与r结合;双唇塞音与j结合;舌根塞音与V结合四类。
有韵母159个,其中单元音韵102个,复元音韵57个。
次要音节的结构是在主要音节之前,一种是出现在主要音节的声母为其同部位的辅音前;一种在辅音之后,通常有弱化元音(音节)。
德昂族的简单介绍

德昂族的简单介绍德昂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缅甸北部。
德昂族人口约为60万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德昂族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与缅甸的克伦族和阿昌族有一定的语言联系。
德昂族的语言没有文字,他们依靠口头传统来传承民族文化和历史。
德昂族的居住地多为山区,他们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
德昂族人民主要种植稻谷、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也养殖牛、羊、猪等家畜。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德昂族的生活条件相对较为艰苦。
德昂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他们崇尚自然,尊敬神灵,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信仰和宗教习俗。
传统节日是德昂族人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蹈、歌唱、祭祀等。
德昂族的服饰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男性通常穿着黑色的长袍和白色的头巾,女性则穿着彩色的上衣和裙子,头戴银饰。
德昂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展示了他们的独特审美观。
德昂族的音乐和舞蹈也是其民俗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他们以原始的乐器如竹笛、芦笙等为伴奏,表演各式各样的舞蹈,如鹰舞、蛇舞等。
这些舞蹈富有激情和力量感,展示了德昂族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多,德昂族的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修建了更多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德昂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德昂族的艺术和手工艺品也逐渐受到市场的认可和青睐,成为了一种特色的文化产品。
总的来说,德昂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民俗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
他们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尊敬神灵。
德昂族的文化正逐渐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保护,为中国的多元文化做出了贡献。
揭秘景颇族的起源与历史(其有哪些趣味性习俗)

揭秘景颇族的起源与历史(其有哪些趣味性习俗)少数民族是构成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华夏民族是汪洋大海,那么少数民族就是大海中的浪花。
在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推波助澜下,华夏民族才能向更广阔的天地发展。
生活在云南境内的德昂族,就是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份子。
谈起德昂族或许很多人都比较陌生,但是这个起源于古代“濮人”,并与“哀牢”有密切关系的民族,在现代社会中却相对比较活跃。
德昂族的音乐、舞蹈、图雕等,都能够彰显出这个拥有悠久历史,以及文化底蕴的少数民族的艺术魅力。
相比较于其他聚居于云南的少数民族来讲,德昂族的人口数量并不占优势。
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德昂族总人口仅有20556人。
相信大家都知道,人口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作为少数民族来说,一定要在有限时间内大力繁衍生息。
笔者认为每一个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都像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
要想长成参天大树既要拥有阳光雨露,同时也要承受暴风骤雨的侵袭,只有这样才能够沉淀出历史韵味。
德昂族作为起源于远古“濮人”后裔,其民族在披荆斩棘之后终于延绵至今。
现代社会中的德昂族,主要聚居于我国境内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县市。
其周边主要有傣族、景颇族、汉族,在几千年的杂居生活中,德昂族深受这三个民族的影响。
尤其是在日常交流中更是以傣语,汉语,以及景颇语作为民族语言。
一、德昂族历史起源1.百濮之地濮族后裔德昂族可以说是云南土著民族,因为其祖先为远古时期的濮人。
中国历史上对濮人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尚书·牧誓》之中。
濮人曾曾与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参加过周武王“伐纣”会盟,也就是说濮人也曾是牧野之战中的士兵。
笔者认为世代聚居于百濮之地的濮人,或者也可以称其为濮族,其实并非是一个单一民族,而是由众多民族构成的一个族群。
他们的主要聚居地在今云南,以及贵州、四川至江汉流域以西一带。
东晋时期的《华阳国志》曾记载:“越嶲郡会无(今四川会理县)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
民风民俗 --德昂族

• 德昂族有嗜好草烟和嚼槟榔的习惯。竹楼 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在德宏等 地是一家一院,主房楼上住人、煮食、贮 藏粮食等,楼下关牲口,附房用作堆放柴 草和安装舂米用的脚碓。镇康地区若干小 家庭同住一幢房子,房内中间有宽敞的走 道,两旁为各小家庭住宅,间壁而居,各 有火塘,所以竹楼较大,有的占地近四百 平方米。现在部分德昂族的住宅与附近汉 族的平房一样,多家同住的大竹楼也已为 各家各户的小竹楼所代替。 德昂族实行一 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与外族联姻。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 过去,群众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多数村寨都有自 己的佛寺和佛爷以及小和尚(入寺为僧的儿童)。 佛爷都识傣文,诵傣文经书。他们的生活,除宗 教节日群众布施外,平日由全寨人家轮流供食。 各地德昂族信奉不同的教派,有的可以喂猪养鸡 或杀牲,有的则严禁杀牲,甚至野兽严重危害庄 稼也不许打猎;每逢宗教节日和忌日都不从事生 产。德昂族除信佛外,也信原始宗教的鬼神。 • 德昂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 烧白柴等,大多带有宗教色彩。
节日、祭祀、 节日、祭祀、礼仪食俗
•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在绝大多数的村寨里都有自 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爷,并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斋饭 由全寨人轮流布施。在部分德昂族中,过去一直有见杀不 吃、闻声不吃的习惯。直至1950年后,这些情况才有 所改变。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如: 泼水、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节日,都要敬佛。在开 门节时有寺庙的村寨要进行“格听祭”(庆祝丰收,喜尝 新米之意),要从傣历12月13日开始准备,有舂新米、 煮新饭、做年糕等活动,并要选出两块年糕送入本寨的公 房(即专供全寨祭祀用的房屋),次日寨开祭,要由本 寨里的能工巧匠用竹篾做成小房(傣语称格听),内装年 糕,由众人抬着小竹房到寺庙朝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昂族民族习俗
德昂族人民普遍信奉小乘佛教。每年除过“进洼”(关门节)、“出洼”(开门节)节 外,还要欢度泼水节。德昂族的泼水节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一般3-5天。临近 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 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和水龙。节日清晨,人们身着盛装,前往佛寺 供佛,听佛念经。并在佛寺周围堆沙造塔,然后把佛像抬到寺院中的洗尘小屋中,举行 为佛洗尘仪式。信徒们将最清洁的水倒入水龙中,水由龙口流出,顺龙口与小屋间的竹 水槽流向佛像,洒遍佛像全身。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 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 年。在象脚鼓乐和歌声中,年轻人将水筒高高举过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 愿他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捧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 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 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 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都高兴异常,笑声朗朗。
德昂族
八班 洪炜捷 12号
德昂族的地理位置
德昂族,又称“崩龙族”,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地 区 的少数民族。中国一侧居住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的深山中, 德昂族,又称“崩龙族”,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地 区的少数民族。中国一侧居住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的深山中, 缅甸一侧居住在掸邦、克钦邦等地的深山中,与傣族、景颇族、佤族 等民族交往密切。
德昂族喜吃酸辣食品,嗜饮浓茶,亦善于种茶。几乎每家每户都栽种茶树,素有“古老 的茶农”之称。擅长编制竹器和草排(用野生茅草加工成盖房顶材料)。制造银器是德 昂族的传统工艺,在邻近各族中很有声誉。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俗,不论酒席宴上菜 肴多少,均要有一碗用新鲜蔬菜白煮的素菜,食用时蘸辣椒水吃,别具风味。
德昂族的民族建筑
别有情趣的冠盖式住房和南方许多民族一样,德昂族喜居干栏式竹楼。 这种竹楼多用木料做框架,其它部分,如椽子、楼板、晒台、围壁、 门、楼梯等均用竹子为原料,房顶则覆盖茅草而成。
德昂族的民族宗教
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村村寨寨到处都是佛寺和佛塔,佛塔造型与傣 族佛塔略有不同。也有把小男孩送到佛寺当一段时间的和尚的传统。
德昂族的民族服饰
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 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妇女多穿 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人不论男女均喜欢佩戴银项圈、耳筒、耳坠等首饰。由于各支系服饰 的差异,过去曾有“红德昂”、“花德昂”、“黑德昂”之俗称。
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 趣。一般选在春季,届时要杀猪、杀鸡,由祭司画纸龙,众人叩拜, 然后一起饮酒野餐,醉酒后相互打骂,发泄平时相互之间的不满。此 间不许别人劝阻,直到双方斗得精疲力尽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