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29823U】一种高效的制药机械混合装置【专利】

【CN210229823U】一种高效的制药机械混合装置【专利】
【CN210229823U】一种高效的制药机械混合装置【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497134.7

(22)申请日 2019.04.13

(73)专利权人 福建神蜂制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350028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

洪山桥隧道口316号国道北侧1楼负一

(72)发明人 缪婧 

(51)Int.Cl.

B01F 13/10(2006.01)

B01F 7/18(2006.01)

B01F 11/00(2006.01)

B01F 15/02(2006.01)

B01F 15/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高效的制药机械混合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制药机械混

合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

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安装板,两个所

述安装板之间设有混药筒,所述混药筒上设有搅

拌装置,所述混药筒上设有带动装置,且带动装

置的两端均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混药筒的两

侧均设有竖直设置的推板,两个所述推板相背的

一侧侧壁均通过多个弹簧与安装板的侧壁连接,

两个所述推板相背的一侧侧壁均设有推动装置,

所述混药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

出药管。本实用新型多次混合药物,提高药物混

合效率。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CN 210229823 U 2020.04.03

C N 210229823

U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0229823 U

1.一种高效的制药机械混合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安装板(2),两个所述安装板(2)之间设有混药筒(3),所述混药筒(3)上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混药筒(3)上设有带动装置,且带动装置的两端均与安装板(2)转动连接,所述混药筒(3)的两侧均设有竖直设置的推板(4),两个所述推板(4)相背的一侧侧壁均通过多个弹簧与安装板(2)的侧壁连接,两个所述推板(4)相背的一侧侧壁均设有推动装置,所述混药筒(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出药管(5),两个所述出药管(5)均与混药筒(3)内部连通,且两个出药管(5)上均设有节制阀(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制药机械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筒盖(7),所述筒盖(7)的上侧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贯穿筒盖(7)并固定连接有搅拌轴(9),且搅拌轴(9)上设有多个扇叶(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制药机械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推动装置均包括水平设置的推杆(11),两个所述安装板(2)上均设有安装腔(12),且两个推杆(11)相背的一端均依次贯穿安装腔(12)及安装板(2)的侧壁设置,两个所述安装腔(12)内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13),两个所述第一转杆(13)的一端均依次贯穿安装腔(12)及安装板(2)的侧壁设置,且两个第一转杆(13)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14),两个所述推杆(11)的侧壁上均设有与齿轮(14)啮合设置的齿槽,两个所述安装板(2)的侧壁上均滑动连接有与推杆(11)匹配设置的第一滑动锁块(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制药机械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卡块(16),且两个弧形卡块(16)之间均通过多个锁钉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卡块(16)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7),两个所述第二转杆(17)相背的一端均贯穿安装板(2)的侧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制药机械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7)的两端均设有水平设置的插杆(18),且两个插杆(18)均依次贯穿筒盖(7)及混药筒(3)的侧壁设置,所述筒盖(7)的两侧侧壁均滑动连接有与插杆(18)匹配设置的第二滑动锁块(19)。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制药机械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7)上设有多个加药孔(20),且多个加药孔(20)均贯穿筒盖(7)设置。

2

自写-六旋翼无人机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撰写范例汇总

说明书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六旋翼飞行系统,包括控制器和飞行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及分别与微处理器电连接的位置锁定装置、航姿测量装置、油门和航向以及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飞行器包括处理器、无刷电机及分别与处理器电连接的定高装置和电机调速装置,所述飞行器的无刷电机与电机调速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和飞行器上设有相互电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与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飞行器的无线通信装置与处理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和飞行器的相互配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六旋翼飞行系统的运行效率,为其它更多功能的拓展提供了基础。相比其它的飞行系统,此系统结构更简单,更容易实现,降低了普通用户对飞行器的控制难度。 图1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六旋翼飞行系统,包括控制器和飞行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及分别与微处理器电连接的位置锁定装置、航姿测量装置、油门和航向以及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飞行器包括处理器、无刷电机及分别与处理器电连接的定高装置和电机调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和飞行器上设有相互电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与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飞行器的无线通信装置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飞行器的无刷电机与电机调速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旋翼飞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锁定装置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电路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旋翼飞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航姿测量装置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电子磁场计和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旋翼飞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航姿测量装置为三轴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旋翼飞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高装置包括超声波传感器和气压计传感器。

伸缩缝模板固定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市达欣工程股份 科技成果立项 编号:DXKJ-2017 项目名称:伸缩缝模板固定装置(专利)完成人:生加旺 完成时间: 2016年5月

目录 1、前言 (1) 2、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 1.1 工艺流程 (1) 1.2操作要点 (1) 3、具体做法 (1) 4、实际应用 (1) 4.1社会效益 (4) 4.2操作机具 (4) 5、适用围 (5) 6、总结 (5)

1、前言 目前,在伸缩缝模板固定施工时,使用的对拉螺杆、螺母、山形卡和带螺杆通过孔的矩形钢板均为散件,施工时由于已经浇筑的柱砼与正要固定模板的待建柱砼之间的距离很近,使用上述散件施工很不方便,费时费力,因此,设计一种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的伸缩缝模板固定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此情况下,我公司经过摸索,创新地研发了一种伸缩缝处的模板紧固装置,并成功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编号:ZL2016 2 0388097.2)。 2、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1 工艺流程 利用施工现场φ25钢筋、10mm厚钢板垫片加工成品配件→现场伸缩缝处模板安装→安装对位螺栓→模板验收。 1.2操作要点 利用施工现场现有的直径φ25钢筋、10mm厚钢板垫片加工成品配件,加工成成套的固定夹具,代替我们常用的框架柱的钢管扣件夹具,它与我们常用的框架柱的钢管扣件夹具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采用φ25钢筋代替普通钢管,将穿螺栓的钢板垫片焊接在面向框架柱子的钢筋一侧,钢板垫片与木方次楞处于同一层次的高度围,这样处理,极减少了伸缩缝之间的空间浪费,有效地提高了伸缩缝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还不影响对框架柱模板的加固。 3、具体做法 伸缩缝模板固定装置,主要由对拉螺杆、螺母Ⅰ、山形卡、带螺杆通过孔的矩形钢板和螺母Ⅱ组成,螺母Ⅱ焊接在矩形钢板的外侧且螺母Ⅱ的中心线与矩形钢板的螺杆通过孔的中心线重合,在矩形钢板的外侧焊接有两根直径和长度相同的圆钢Ⅰ和圆钢Ⅱ,圆钢Ⅰ和圆钢Ⅱ分别在螺母Ⅱ上部和下部,圆钢Ⅰ和圆钢Ⅱ之间的距离≥螺母Ⅱ的C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矩形钢板的宽度≤相邻木方之间的距离,

专利交底书示例-结构装置 实用新型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

一、与本专利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1、现有技术的方案简述(只需要描述与本专利相关的内容): 在室内存在吸烟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室内空气流动不强的情况下(尤其是冬季供暖和夏季空调期间),烟尘颗粒及其气味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更为严重。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种类繁多,有一定的空气净化功能,普遍采用风机循环空气,同时利用过滤棉的过滤作用和活性碳的吸附作用对空气进行净化。 2、现有技术的客观缺点(通过本专利能够解决或改善的一个或多个缺点): 这些装置虽有一定的除烟除味效果,但由于其往往被置于房屋角落,需要通过对室内空气进行整体大循环和逐步过滤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对于吸烟者而言,则更是在烟气充分扩散后才逐步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其除烟除味的效果差,耗时长,难以有效消除或减少二手烟的危害。 二、本专利的技术: 1、技术领域:环保,健康 2、具体方案(描述的重点: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的差别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差别实现客观改进效果):(500字以上) 各部件配合(可结合附图中的数字标记描述),各步骤次序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除烟设备包括: 烟气收集装置100,其具有直线型或曲线型的从内开口向外开口渐开的收集口110A或110B(图1中所示为曲线型的收集口110A),且外开口的朝向是可调的;烟气处理装置200,其具有以下烟气处理元件中的至少一种:烟气过滤元件,烟气吸附元件,烟气转化元件;烟气传输装置300,将烟气收集装置100的收集口的内开口连接到烟气处理装置200的烟气处理元件,并包括用于将烟气从烟气收集装置100抽吸到烟气处理装置200的抽吸元件(图中未示出);支撑装置400,烟气收集装置100和/或烟气处理装置200和/或烟气传输装置300安装在支撑装置40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收集口采取锥形结构(如图2中所示收集口110B),或能够通过电动方式或非电动方式收拢的单折式或多折式的伞形结构,或半球面形结构,或部分球面形结构(如图1中所示收集口110A)。

伸缩缝模板固定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南通市达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成果立项 编号:DXKJ-2017 项目名称:伸缩缝模板固定装置(专利) 完成人:_________ 生加旺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2016 年5月________________

1、前言 (1) 2、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 1.1工艺流程 (1) 1.2操作要点 (1) 3、具体做法 (1) 4、实际应用 (1) 4.1社会效益 (4) 4.2操作机具 (4) 5、适用范围 (5) 6、总结 (5)

1、前言 目前,在伸缩缝模板固定施工时,使用的对拉螺杆、螺母、山形卡和带螺杆通过孔的矩形钢板均为散件,施工时由于已经浇筑的柱砼与正要固定模板的待建柱砼之间的距离很近,使用上述散件施工很不方便,费时费力,因此,设计一种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的伸缩缝模板固定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此情况下,我公司经过摸索,创新地研发了一种伸缩缝处的模板紧固装置,并成 功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编号:ZL2016 2 0388097.2)。 2、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1工艺流程 利用施工现场? 25钢筋、10mn厚钢板垫片加工成品配件一现场伸缩缝处模板安装- 安装对位螺栓一模板验收。 1.2操作要点 利用施工现场现有的直径? 25钢筋、10mn厚钢板垫片加工成品配件,加工成成套的固定夹具,代替我们常用的框架柱的钢管扣件夹具,它与我们常用的框架柱的钢管扣件夹具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采用? 25钢筋代替普通钢管,将穿螺栓的钢板垫片焊接在面向框架柱子的钢筋一侧,钢板垫片与木方次楞处于同一层次的高度范围内,这样处理,极大地减少了伸缩缝之间的空间浪费,有效地提高了伸缩缝内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还不影响对框架柱模板的加固。 3、具体做法 伸缩缝模板固定装置,主要由对拉螺杆、螺母I、山形卡、带螺杆通过孔的矩形钢板和螺母U组成,螺母U焊接在矩形钢板的外侧且螺母U的中心线与矩形钢板的螺杆通过孔的中心线重合,在矩形钢板的外侧焊接有两根直径和长度相同的圆钢I和圆钢U,圆钢I和圆钢U分别在螺母U上部和下部,圆钢I和圆钢U之间的距离》螺母U的C值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矩形钢板的宽度w相邻木方之间的距离,

实用新型专利范例说明书

种绳、带耐切割性能检测装置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绳带产品的耐切割性能检测装置,尤其适用于纤维绳带产品的耐切割性能的检测。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绳带类产品人们更多的就是关注其强力、断裂伸长率、冲击性能等而对绳带产品的耐摩擦等性能重视不够。国际上,只有UIAA(国际登山联合会)推出了有关登山绳的耐摩擦性能的检测,并有相应的检测仪器,但就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就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与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就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与/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与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就是指对发明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 术就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就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 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与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就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就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就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 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就是不得采用广告式 宣传用语。]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就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与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与手触电极时,使分 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与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与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

实用新型专利范例(说明书)

说明书 一种绳、带耐切割性能检测装置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绳带产品的耐切割性能检测装置,尤其适用于纤维绳带产品的耐切割性能的检测。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绳带类产品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其强力、断裂伸长率、冲击性能等而对绳带产品的耐摩擦等性能重视不够。国际上,只有UIAA(国际登山联合会)推出了有关登山绳的耐摩擦性能的检测,并有相应的检测仪器,但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发明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发明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臵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本例“试电笔”的构造特征包括机械构造及电路的连接关系,因此既要写明主要机械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的关系,又要写明电路的连接关系。技术方案不能仅描述原理、动作及各零部件的名称、功能或用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示例

说明书(撰写示例) 磁能发电装置 *[实用新型名称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中不应含有非技术性词语,不得使用商标、型号、人名、地名或商品名称等。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完全一致,不得超过25个字,应写在说明书首页正文部分的上方居中位臵。]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说明书应对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够再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说明书应按以下五个部分顺序撰写: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并在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能发电装置,尤其是能利用磁能转化得到发电的效果。 [所属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臵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

半自动机械手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半自动机械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板及一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并能相对于固定板水平滑动,所述活动板上固定设置一抓板爪;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用于带动活动板相对于固定板滑动的弹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机械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 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一定位件; 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动板上并与第一定位件相对的第二定位件; 一用于装设在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之间的弹簧;及 一卡位板,所述卡位板的中部设有开孔;所述卡位板通过开孔套设在所述固定板及活动板的外侧; 所述固定板的上侧边设有与卡位板相对的第一卡位;所述活动板的上侧边设有第二卡位及第三卡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机械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 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一定位件及第三定位件 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动板上并与第一定位件相对的第二定位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动板上并与第三定位件相对的第四定位件; 一用于装设在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之间或第三定位件与第四定位件之间的弹簧;及一卡位板,所述卡位板的中部设有开孔;所述卡位板通过开孔套设在所述固定板及活动板的外侧; 所述固定板的上侧边设有与卡位板相对的第一卡位;所述活动板的上侧边设有第二卡位及第三卡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自动机械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及第三定位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上侧边,所述卡位板及第一卡位位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与第三定位件之间;所述第二定位件及第四定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动板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机械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板的下端设有一缓冲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机械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为一尼龙材质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机械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上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设有与滑槽配合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插入滑槽并能相对于滑槽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机械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的远离连接臂的一端固定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所述抓板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机械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板爪包括两块纵向分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撰写示例

说明书 一种实用的勺子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吃水果时可以自动削皮的削皮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大家吃水果,例如苹果,梨,需要自己动手削皮,十分不方便,而且费时,同时也容易受伤。 针对上述不足,我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苹果削皮机,它可以在电机的带动之下,自动对苹果削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勺子下端盛食物的结构中,摒弃原来一体的瓷质结构,而采用双层磨砂玻璃(如下图○2),使得密封性达到最大化,而勺子的其他部位和普通勺子一样,采用瓷质材料(如下图○1)。在勺子的手柄处距离顶端大约1/5处设置滑动按钮(如下图○6),滑动按钮连接着勺柄内部的连动杠杆装置(如下图○5),杠杆的末端连接着齿轮(如下图○4),两个齿轮通过固定螺丝(如下图○7)固定在勺子壁上,并通过锯齿连动,进而带动杠杆运动,杠杆运动可以拉动磨砂玻璃装置发生相对滑动,磨砂玻璃上的小孔(如下图○3)在滑动按钮处于“开”状态时,两层小孔正好实现完全对齐,进而使汤水流下。当人食用一般食物时可以滑动开关处在“关”状态,关闭漏勺的功能变成普通的勺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使用者进食时,方便地区分固液态食物,满足使用者的饮食需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图1 图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刀具的结构图。 图1中A.常用瓷质外壁,B电动机,C.刀具,D.弹簧,E. 弹簧,F. 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勺子呈现日常状态,此时可以进行普通的食物食用。当使用者需要将固液分离时,可将滑动按钮(如下图○6)沿着勺柄的方向向上滑动,使其处在“开”的状态,此时滑动会带动杠杆运动,进而使齿轮△1转动,通过连动杠杆带动齿轮△2转动,进而带动另一根杠杆向右侧运动,使勺子的上层磨砂玻璃装置发生移动,使得两层小孔半对齐或完全对齐,实现漏汤水的作用。如果想关闭漏勺的功能,可以将滑动按钮(如下图○6)沿勺柄往下滑动,使其处在“关”状态,此时上层磨砂玻璃向左移动,使两层小孔的相对位置发生偏差,从而关闭小孔漏汤水的作用。 创新之处: 本项实用新型专利为一种实用苹果自动削皮机,它克服在对苹果削皮时需要人手动操作的不足,并充分考虑到对苹果削皮时对机械方面的要求,采用了电机带动,弹簧预紧等方式,。通过以上思路实现了对于苹果削皮的半自动化,更加体现出人性化。 规

实用新型专利范例(说明书)

实用新型专利范例(说明书) 种绳、带耐切割性能检测装置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绳带产品的耐切割性能检测装置,尤其适用于纤维绳带产品的耐切割性能的检测。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绳带类产品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其强力、断裂伸长率、冲击性能等而对绳带产品的耐摩擦等性能重视不够。国际上,只有UIAA(国际登山联合会)推出了有关登山绳的耐摩擦性能的检测,并有相应的检测仪器,但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发明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弓I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 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 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 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 语。]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贝險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书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便携式卷尺书写笔专利申请书 姓名:王嘉慧 班级:音乐与传媒学院13级广播电视编导2班 学号:Q1336329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化用品、设计施工、服装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卷尺书写笔,它包括笔头(1)、笔帽(2)、笔杆(3)、自动回旋装置(4)、拉伸架(5)、尺身(6),其特征在于:笔头(1)、笔帽(2)与笔杆(3)连接,笔帽(2)置于笔杆上方,自动回旋装置(4)与笔头(1)、拉伸架(5)相连,自动回旋装置(4)置于笔杆(3)外壳内,拉伸架(5)置于笔杆(3)外壳外,自动回旋装置(4)与拉伸架(5)之间通过塑料或钢制尺身(6)连接,自动回旋装置(4)中设有弹簧片,拉伸架(5)为金属条;本实用新型具有外形美观,将卷尺与书写笔融为一身。 权利要求书 1、便携式卷尺书写笔,它包括笔头(1)、笔帽(2)、笔杆(3)、自动回旋装置 (4)、拉伸架(5)、尺身(6),其特征在于:笔头(1)、笔帽(2)与笔杆(3)连 接,笔帽(2)置于笔杆上方,自动回旋装置(4)与笔头(1)、拉伸架(5)相连,自动回旋装置(4)置于笔杆(3)外壳内,拉伸架(5)置于笔杆(3)外壳外。 2、根据专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卷尺书写笔,其特征在于自动回旋装置(4)与 拉伸架(5)之间通过塑料或钢制尺身(6)连接。 3、根据专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卷尺书写笔,其特征在于自动回旋装置(4)中 设有弹簧片。 4、根据专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卷尺书写笔,其特征在于拉伸架(5)为金属 条。 5、根据专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卷尺书写笔,其特征在于尺身(6)为不易变 形的塑料或钢。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书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书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便携式卷尺书写笔专利申请书 姓名:王嘉慧 班级:音乐与传媒学院13级广播电视编导2班 学号:Q1336329 电话: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化用品、设计施工、服装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卷尺书写笔,它包括笔头(1)、笔帽(2)、笔杆(3)、自动回旋装置(4)、拉伸架(5)、尺身(6),其特征在于:笔头(1)、笔帽(2)与笔杆(3)连接,笔帽(2)置于笔杆上方,自动回旋装置(4)与笔头(1)、拉伸架(5)相连,自动回旋装置(4)置于笔杆(3)外壳内,拉伸架(5)置于笔杆(3)外壳外,自动回旋装置(4)与拉伸架(5)之间通过塑料或钢制尺身(6)连接,自动回旋装置(4)中设有弹簧片,拉伸架(5)为金属条;本实用新型具有外形美观,将卷尺与书写笔融为一身。 权利要求书 1、便携式卷尺书写笔,它包括笔头(1)、笔帽(2)、笔杆(3)、自动回旋装置 (4)、拉伸架(5)、尺身(6),其特征在于:笔头(1)、笔帽(2)与笔杆(3)连 接,笔帽(2)置于笔杆上方,自动回旋装置(4)与笔头(1)、拉伸架(5)相连,自动回旋装置(4)置于笔杆(3)外壳内,拉伸架(5)置于笔杆(3)外壳外。 2、根据专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卷尺书写笔,其特征在于自动回旋装置(4)与 拉伸架(5)之间通过塑料或钢制尺身(6)连接。 3、根据专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卷尺书写笔,其特征在于自动回旋装置(4)中 设有弹簧片。 4、根据专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卷尺书写笔,其特征在于拉伸架(5)为金属 条。 5、根据专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卷尺书写笔,其特征在于尺身(6)为不易变 形的塑料或钢。

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 [11]授权公告号CN 2758724Y [45]授权公告日2006年2月15日 专利号 ZL 200420096159.X [22]申请日2004.09.28 [21]申请号200420096159.X [73]专利权人北京埃德尔黛威新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100044北京市海淀区交大东路60号舒至嘉 园2号楼505/506室 [72]设计人杨月仙 詹平 张雪梅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代理人张亚军 杜澄心 [51]Int.CI.G01M 3/00 (2006.01)G01M 3/24 (2006.01)G01M 3/26 (2006.01)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4 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液体压力管道泄漏检测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压力管道泄漏检测 装置,它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被测管道两端采集 泄漏噪声的振动传感器、两路高通滤波电路、两路 信号放大电路及自动增益放大电路、两路信号放大 或衰减电路及无线发射模块组成的发射机部分;还 包括:两个无线接收模块、两路信号放大电路、两 路A/D采样电路、由USB接口电路和完成计算上述两 个传感器接收的两列噪声信号到达的时间差及泄漏 点距两个传感器距离的计算机共同组成的接收机部 分。本实用新型具有检测精度高、电路设置简单合 理、工作可靠性好、设备的制造成本低和使用方便 等优点和积极效果。

200420096159.X权 利 要 求 书第1/1页 1、一种液体压力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被测管道两端采集泄漏噪声的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的振动传感器及恒流源电路、连接在上述振动传感器输出端的两路高通滤波电路、连接在上述高通滤波电路输出端的两路信号放大电路及自动增益放大电路、连接在上述两路信号放大电路及自动增益放大电路输出端的两路信号放大或衰减电路及无线发射模块组成的发射机部分;还包括:两个无线接收模块、连接在上述两个无线接收模块输出端的两路信号放大电路、连接在上述两路信号放大电路输出端的两路A/D采样电路、连接上述两路A/D采样电路的,由USB接口电路和完成计算上述两个传感器接收的两列噪声信号到达的时间差及泄漏点距两个传感器距离的计算机共同组成的接收机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液体压力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采用陶瓷晶体加速度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液体压力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机部分的滤波电路采用6阶椭圆滤波电路或采用开关电容滤波电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液体压力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机部分的自动增益电路采用音频自动增益放大元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液体压力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无线发射机采用500mw的模拟发射模块,载波频率在450MHz 的工业频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液体压力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发射机部分的信号放大或衰减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采用具有片内A/D采样的单片机对信号的交流进行采样,并用状态条动态的显示信号强度的显示电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液体压力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部分的USB接口包括集成采集卡。

(整理)实用新型专利写作示例.

1.一种用于折叠伞的并兼有把手功能的伞套装置,有:常规的伞(2)以及垂直设置在该伞(2)中心下部的伸缩杆(3),其特征在于:伸缩杆(3)的下端是垂直紧固定位在伞套(4)的内底部中心位置的,伸缩杆(3)上端设置有为伞套(4)配用的盖体(1)。 [一项实用新型应当只有一个独立权利要求。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独立权利要求应包括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前序部分,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主题名称及与其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特征部分使用“其特征是”用语,写明实用新型区别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即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叠伞的并兼有把手功能的伞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套(4)与伸缩杆(3)之间是通过螺纹紧固连接的。 [从属权利要求(此例中权利要求2为从属权利要求)应当用附加的技术特征,对所引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的限定。从属权利要求包括引用部分和限定部分。引用部分应写明所引用的权利要求编号及主题名称,该主题名称应与独立权利要求主题名称一致,限定部分写明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从属权利要求应按规定格式撰写,即“根据权利要求(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所述的(主题名称),其特征是……。”]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书应使用与说明书一致或相似语句,从正面简洁、明了地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机械产品应描述主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置关系;涉及集成电路,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权利要求应尽量避免使用功能或者用途来限定实用新型;不得写入方法、用途及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内容;应使用确定的技术用语,不得使用技术概念模糊的语句,如“等”、“大约”、“左右”……;不应使用“如说明书……所述”或“如图……所示”等用语;首页正文前不加标题。每一项权利要求应由一句话构成,只允许在该项权利要求的结尾使用句号。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可以引用附图中相应的标记,其标记应置于括号内。]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割草机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652805.4 (22)申请日 2015.08.26 A01G 3/053(2006.01) (73)专利权人临沂大学 地址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双岭路中 段临沂大学 (72)发明人杨雪银 (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企业) 37232 代理人 左建华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割草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 割草机。该割草机,包括车架本体,在车架本体的 顶部安装有一立柱,一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板的 一侧套设于所述立柱外侧且通过一Z 轴升降机构 沿立柱上下移动,一竖杆的上端活动插设于第一 连接板的另一侧,且所述竖杆的下端一竖直设置 的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固连,一端活动插设于所述 第二连接板的横梁的另一端通过一传动轴与一齿 刀相连。该割草机,能方便调节齿刀在三维空间的 角度,实现齿刀对绿篱的侧面切割、斜面切割以及 曲面切割,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204811167 U 2015.12.02 C N 204811167 U

1.一种割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本体,在车架本体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一车轮,在车架本体的顶部安装有一立柱,一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套设于所述立柱外侧且通过一Z轴升降机构沿立柱上下移动,一竖杆的上端活动插设于第一连接板的另一侧,且所述竖杆的下端一竖直设置的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固连,一端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横梁的另一端通过一传动轴与一齿刀相连,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一A轴驱动电机,A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同步带与套设于竖杆外侧的同步带轮相连,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一C轴驱动电机,C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同步带与套设于横梁外侧的同步带轮相连,在所述齿刀上方的横梁上设有一齿刀驱动电机,齿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同步带与套设于传动轴外侧的同步带轮相连,所述Z轴驱动机构、A轴驱动电机、C轴驱动电机和齿刀驱动电机均与设于车架本体上的控制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割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升降机构包括一丝杠导轨,丝杠导轨上丝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于立柱的一侧,一设于立柱顶部的Z轴驱动电机输出轴端的齿轮与套接在丝杆上端外侧的齿轮相啮合,丝杠导轨上的滑块与第一连接板固连,所述Z轴驱动电机与设于车架本体上的控制装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割草机,其特征在于:在车架本体的后部设有一推手。

实用新型专利写作示例

1.一种用于折叠伞的并兼有把手功能的伞套装置,有:常规的伞(2)以及垂直设置在该伞(2)中心下部的伸缩杆(3),其特征在于:伸缩杆(3)的下端是垂直紧固定位在伞套(4)的内底部中心位置的,伸缩杆(3)上端设置有为伞套(4)配用的盖体(1)。 [一项实用新型应当只有一个独立权利要求。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记载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独立权利要求应包括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前序部分,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主题名称及与其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特征部分使用“其特征是”用语,写明实用新型区别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 术特征,即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叠伞的并兼有把手功能的伞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套(4)与伸缩杆(3)之间是通过螺纹紧固连接的。 [从属权利要求(此例中权利要求2为从属权利要求)应当用附加的技术特征,对所引 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的限定。从属权利要求包括引用部分和限定部分。引用部分应写明所 引用的权利要求编号及主题名称,该主题名称应与独立权利要求主题名称一致,限定部分写明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从属权利要求应按规定格式撰写,即“根据权利要求(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所述的(主题名称),其特征是……。”]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书应使用与说明书一致或相似语句,从正面简洁、明了地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机械产品应描述主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 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置关 系;涉及集成电路,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权利要求应尽量避免使用功能或 者用途来限定实用新型;不得写入方法、用途及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内容;应使用确定的技术用语,不得使用技术概念模糊的语句,如“等”、“大约”、“左右”……;不应使用“如说明书……所述”或“如图……所示”等用语;首页正文前不加标题。每一项权利要求应由一句话构成,只允许在该项权利要求的结尾使用句号。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可以引用 附图中相应的标记,其标记应置于括号内。]

实用新型专利范例说明书

实用新型专利范例 说明书

说明书 一种绳、带耐切割性能检测装置 所属技术领域 本创造涉及一种绳带产品的耐切割性能检测装置,特别适用于纤维绳带产品的耐切割性能的检测。 背景技术 当前,对于绳带类产品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其强力、断裂伸长率、冲击性能等而对绳带产品的耐摩擦等性能重视不够。国际上,只有UIAA(国际登山联合会)推出了有关登山绳的耐摩擦性能的检测,并有相应的检测仪器,可是 当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可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创造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能够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另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和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创造内容 [创造内容:应包括创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创造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但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创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能够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可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本创造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施一般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