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学案

合集下载

斑羚飞渡导学案

斑羚飞渡导学案

斑羚飞渡导学案斑羚飞渡是一种特殊的动物迁徙现象,通常发生在非洲大草原上。

斑羚作为一种羚羊科动物,体形纤瘦,腿部修长,奔跑时优雅迅猛,是草原上的精灵。

每年,成千上万的斑羚会进行一次长途迁徙,这就是所谓的斑羚飞渡现象。

在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生物学、地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究。

一、斑羚的迁徙目的斑羚飞渡现象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自于斑羚的求生本能。

在非洲的大草原上,季节变化剧烈,水源稀缺,丰草缺乏,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存条件,斑羚们只能进行迁徙。

它们会穿越湿地、河流、平原等不同的地形,寻找水源和充足的食物。

二、迁徙的路线斑羚飞渡的路线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包括季节变化、气候条件、食物分布等。

一般来说,斑羚会选择沿着季风带或者河流方向进行迁徙,以便更好地找到水源和食物。

在迁徙过程中,斑羚们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河流的阻隔、荆棘丛的阻碍等。

三、迁徙的意义斑羚飞渡现象不仅仅是一种动物行为,更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迁徙,斑羚能够帮助草原植被更新,减少草食动物对某一片区域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生态平衡的保持。

同时,斑羚的迁徙也给野生动物爱好者提供了观赏和研究的机会,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

四、人类对斑羚飞渡的保护面对斑羚飞渡这一珍贵的自然现象,人类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这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活动、倡导环保理念等方面。

只有保护好斑羚的栖息地,我们才能继续欣赏到这一壮观的迁徙景观,让斑羚自由飞渡于大草原之间。

五、总结斑羚飞渡是一种独特而神奇的自然现象,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奥秘。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深入学习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美丽和力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让我们一起致力于保护自然环境,共同守护斑羚飞渡这一自然珍宝。

愿我们的努力,让斑羚在草原上自由飞渡,永不停息。

《斑羚飞渡》学案(人教新课版七年级下册)

《斑羚飞渡》学案(人教新课版七年级下册)

27.《斑羚飞渡》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预习】1.了解作家情况。

2.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

肌腱逞能恍惚甜腻娴熟进退维谷一尘不染略胜一筹眼花缭乱秩序井然【课堂导学】一、整体感知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二、品味探究1. 文章从哪里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绝境?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哪些表现?3.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4.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

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5.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6.在种族灭绝的生死关头,以镰刀头羊为代表的老斑羚群体体现出的高贵精神令人动容,并且,每一只老斑羚的死意味着另一只年轻斑羚的生。

但是,老斑羚也同样有生存的机会,他们不选择死亡不行吗?如何理解斑羚群体表现的这种精神?【课后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苍穹.qióng 参差.chā飘渺.miǎoB.娴.xián熟山涧.jiàn 奇迹.jìC.迥.jiǒng然湛.zhàn蓝对峙.zhìD.均衡.héng 姑妄.wàng 斑斓.l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对峙逞能腻味眼花瞭乱B.飘渺斑澜娴熟迥然不同C.蹿跳巡视参差略胜一愁D.悲怆坠落绚丽秩序井然二、阅读·感悟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

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

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________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________没有谁来帮它飞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教学的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必修课程《语文》中的第二册第四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一篇文章——斑羚飞渡。

该篇文章是一篇记叙文。

《斑羚飞渡》讲述了非洲的一个民间传说。

斑羚被猎人追赶,无路可逃,但它却想到了一个办法——跳过落水的峡谷。

在它的跳跃中,它的前腿被峰石挂住,情急之下,它将前腿咬断,最终成功跳过了峡谷。

这个故事激励人们勇敢、坚强地面对危险和困难。

这篇文章语言简单易懂,情节紧凑,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

2.能了解非洲斑羚成为非洲的国家动物的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感悟能力。

4.通过本文教学,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挑战自我,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通过学生朗读课文、表演情节、理解文章,进而通过词语和句子的理解,逐步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

2.讲解教学法教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讲解文学术语、文章情节、人物形象等重点内容。

3.故事讲解法老师可以用一个故事引出这个教材,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感受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步骤1.听故事老师用一个短小有趣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故事的主人公——非洲斑羚。

2.导入老师向学生讲解词语:峡谷、踌躇、坚毅等,让学生在课前就有一个基础的语言储备,便于阅读。

3.阅读课文老师分段朗读,学生跟读并根据语调、情感等进行配合表演。

阅读后,学生自主理解文章的情节与深层含义。

4.重点讲解老师在课堂中讲解文章的人物形象、文学术语等重点内容。

例如,老师可以跟学生们解释斑羚的故事代表什么,象征着什么?5.小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归纳文章的意义。

七年级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5篇可选)

七年级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5篇可选)

七年级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5篇可选)第一篇:七年级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斑羚飞渡教材分析《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这篇文章生动、细腻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

故事非常惊险,可读性强,故事本身就是动物世界的奇观。

课文中展示的一幅幅凄美的图画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关注动物世界情感的极好的典范,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的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3、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斑羚的精神。

教学难点1、如何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学到生存的经验。

2、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

一,新课导入:有一种死亡,悲壮而辉煌,永远也不代表毁灭;有一种生命,崇高而美好,永远镌刻在心中当弱小的斑羚们在面临绝境时是如何表现的,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感受伤心崖上悲壮而又动人的一幕.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的朗读 2重点词语的理解对峙:山与山相对而立。

娴熟:熟练。

苍穹:天空逞能:显示自己能干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斑斓:灿烂多彩进退维谷:进退两难。

谷,比喻困难的境地。

一尘不染:形容非常清净、纯洁。

迥然不同:迎然,距离很远的样子.形容差别很大。

眼花缭乱:眼睛看复杂的色彩而感到迷乱 3,说说对斑羚的了解三,课文内容的理解看来同学们预习的挺好老师给予表扬.现在请同学们轻声的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群斑羚在遇险后绝处逃生的故事)2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斑羚的处境(进退维谷)说说是怎样的情况?(斑羚群被狩猎队和猎狗追赶,属于后有追兵。

27《斑羚飞渡》学案

27《斑羚飞渡》学案

27、《斑羚飞渡》学案(3课时)姓名第一课时一、了解目标1、了解作者、课文体裁;2、听读课文,认准字音,积累词语;3、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二、自主学习了解作家作品1、了解作者2、了解文章体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听读课文,掌握字词,概述情节①给加点字注音肌腱:逞能:恍惚:甜腻:娴熟:斑斓:对峙:湛蓝:苍穹:悲怆:磐石:②解释词语对峙:迥然不同:眼花缭乱:参差不齐:③整体感知文意用一句话概述课文内容:2、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疏理课文内容(1)给文章分层:(2)思考:①斑羚群陷入了怎样的绝境?课文哪几段具体写到了这种绝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②第三段写老斑羚坠落山崖,“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这样写有什么意图?③第几段具体写到斑羚们为飞渡做准备?它们做了怎样的准备?④它们打算怎样来完成飞渡?你从第几段看到了这种惊心动魄的飞渡?三、当堂训练一、据拼音填空,并解释整个词语。

1、chěng()能:2、恍hū():3、甜nì():4、xián()熟:5、苍qióng():6、悲chuàng():二、根据下列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2、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3、借指环境非常清洁。

()4、形容差别很大,一点也不同。

()5、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6、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儿勉强。

()第二课时一、了解目标1、赏析重点语段,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言之有序、详略得当的叙述方法;2、分析形象,感受镰刀头羊的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彩虹)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重点语段赏析1、齐读第九段,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读后的心情。

2、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斑羚飞渡的情景的?3、找出文中描述斑羚飞渡的词语,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的过程。

(题一)4、作者是怎样表现老斑羚坠落的一瞬间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用了几个比喻?从文中找出原句,分析各有什么作用?6、“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3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3篇Lesson 27 of seventh grade Chinese Volume II lesson 27 the les son plan of "flying across the gazelle"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2、篇章2:斑羚飞渡模板最新版3、篇章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篇章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教材分析《斑羚飞渡》作为一篇人类寓言的动物小说,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解读,任何单一解读都是片面的,而教师在教学上却很容易走单一道路,有的引导学生把人类与斑羚作对比,揭示人性亮点的缺失,得出人类不如动物,要惩罚人类的结论;有的要求学生学习动物的伟大精神,就变成了单纯的思想教育;还有的脱离文本的解读,脱离学生的实际,肆意挖掘文章的深度。

语文的语言魅力是语文这门学科较其他学科最值得骄傲的地方,语文的文学高度又再次给了语文学科一个亮点,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品味语言上,再从斑羚面对困境表现出的行为动作中引申其意义: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遇到困境时都有求生的本能,而且,运用智慧采取脱离困境的方式,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从这个过程中往往又折射出了这些灾难中的个体生命的尊严、平等与可敬。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优秀8篇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优秀8篇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优秀8篇课《斑羚飞渡》教案篇一教学设想这篇课文毛写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扣人心弦。

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灾殃了他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

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细致描绘飞渡长面。

可引导学生长叹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并注意知道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

本文故事性强,扣人心弦,学生自然会有浓厚兴趣,可开门见山,直接如题。

二、学生读自读提示,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三、知道学生自读课文。

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并勾画出生字新词,查工具书加以掌握,同时结合具体语境确定词语的含义。

注意以下重点字词。

2、细读全文,生动的复述这个故事。

复述指导:复述是口头表达的基本功,进行此类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阅读课文时,把难记的内容和其他一些难记的词语画出来,强化记忆,就可以少花时间,又能复述清楚。

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之处。

教师注意引导。

3、熟读全文,结合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明确:根据故事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四部分。

四、品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是怎样说清楚的?明确:作者注意分类起了名目,由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叔叔了。

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等,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的清楚。

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学生阅读回答后明确: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的写出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

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的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

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斑羚飞渡》教案9-篇二教学目的1、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初一课文《斑羚飞渡》教案优秀6篇

初一课文《斑羚飞渡》教案优秀6篇

初一课文《斑羚飞渡》教案优秀6篇《斑羚飞渡》教案篇一1.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2.引导朗读,感知课文。

3.复述概括,探讨主旨。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教师活动1.播放《动物世界》有关动物在危难时刻做出牺牲保护幼仔和同伴的影像资料。

2.结合影像资料点拨: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常常有动物做出一些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至深的举动,当我们在观赏这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场景时,你除了震惊,还能想到什么?学生活动1.进入情景,引发共鸣。

2.认真朗读,感知课文。

3.活动参与,把握中心。

学生活动学生观赏,进入情景。

学生深思,引发共鸣。

设问导入:斑羚生性温顺,在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它们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取呢?二、引导朗读,感知课文教师活动1.请学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结合注释查工具书给以下字词注音、释义。

狩(shòu)猎对峙(zhì)湛(zhàn)蓝斑斓(lán)磐(pán)石蹿(cuān)跳迥(jiǒng)然不同悲怆(chuàng)娴(xián)熟眼花缭(liáo)乱请学生回答导入设问:生性温顺的斑羚做出了怎样的选取?4.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1)斑羚飞渡的全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斑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取?5.引导学生明确以上问题:(1)斑羚飞渡的全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深渊(2)斑羚做出这样的选取一是环境所迫,二是斑羚对生命的渴求,斑羚群所固有的牺牲精神、团队精神的自然之举。

三、复述概括,探究主旨教师活动1.请学生细看课文插图,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做复述课文的准备。

2.请学生复述课文,并安排学生点评。

3.在复述的基础上,按时间顺序将课文结构层次划分出来。

3.学生带着问题打开书。

学生活动1.学生朗读,勾画。

2.学生查工具书,交流。

3.学生回答。

4.学生默读课文,先自主探究,再合作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羚飞渡》教学案例
临朐县沂山镇蒋峪初中张春峰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复述故事情节。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3、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片段赏析,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过程:
1、资料助读
(1)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故事发生在 1998年的夏天,洪水肆虐在中华大地上。

在湍急的洪流中,危机关头一对夫妇抓住了一棵树,紧紧地抓住。

后来洪水越来越猛,越来越猛,树渐渐地弯了下去,这时妻子平静的看了丈夫一眼,说:“学生们还在等你,你要保重啊!”还没等当校长的丈夫反应过来,妻子已从容的放开了紧握的双手,消失在湍急的洪流之中……这是人间的真情绝唱。

在动物界也有同样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斑羚飞渡》。

(2)简介作者
沈石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作协理事。

1952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宁波慈溪。

197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其动物小说别具一格,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

《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

《一只猎雕的遭遇》获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3)认识斑羚
斑羚,也称青羊、山羊,哺乳动物,体长1—1.2米,形似家养山羊.常栖于山顶之间,善跳跃。

冬季一般以灌木幼枝和苔藓、地衣为食。

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预习检测:
你会读吗?
逞能对峙娴熟斑斓悲怆苍穹
你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进退维谷略胜一筹悲怆娴熟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你觉得哪个环节最生动、最精彩?
飞渡前(身陷绝境)——飞渡(一跳失败、母羚绝望、分成两拔、斑羚飞渡)——飞渡后(走向彩虹)
A.小组内自由复述。

B.师生复述接龙。

C.自由复述精彩片段,
4、细读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A.面对这群死亡飞渡的斑羚羊,特别是老羚羊和镰刀头羊,你感受到这是一群怎样的斑羚呢?请用“这是一群(只)的斑羚,我从文
中句子可以看出”句式回答。

B.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跟组内的同学交流。

5、课堂练笔:
学过本文后,你一定深受感动,请你拿起笔为这群斑羚写一段赞美的文字吧!
6、体验反思
沈石溪曾说过:“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

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


a、那么下面请大家看一个人类面对生与死的资料,与动物斑羚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想说吗?
出示资料: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的舞台失火,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孩子们及他们的老师在一个大礼堂里开会,不幸发生火灾,结果烧死的是孩子和深爱孩子的老师。

各级领导捷足先登全部脱险。

……在紧要关头,有人大叫一声:“大家都坐下,不要动!让领导同志先走”,而这些领导同志还真的先走了……这场震惊中外的克拉玛依大火,带走了288名中小学生和37名老师,而领导无一人受伤。

b、看了这资料,我们年青的一代,要从这群斑羚身上学些什么东西呢?斑羚飞渡这一悲剧是谁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