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 导学案
《斑羚飞渡》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斑羚飞渡》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长杨中学主备人王雪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熟悉文章内容。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悟斑羚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斑羚飞渡的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感悟斑羚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理解人和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学习过程一、预习1、初读课文,正字音、字形,解释词义。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悲怆()娴熟()逞能()肌腱()恍惚()迥然不同()参差()眼花缭乱()(2)解释下列词语○1娴熟:○2恍惚:○3进退维谷:○4迥然不同:○5一尘不染:○6略胜一筹: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原名,祖籍,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被冠以“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二、自主学习1、指名朗读课文。
2、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复述)3、斑羚为什么要飞渡?三、合作探究1、文中的斑羚没有姓名,作者是如何说清楚的?2、文中所描绘的斑羚是一群怎样的斑羚?四、拓展训练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和动物和谐共处?五|、小结五、作业1、熟记本课字词。
2、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复述斑羚的故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品读斑羚飞渡的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3、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4、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那种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悲壮,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学习重点难点1、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2、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那种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悲壮,体会文章深刻的主题。
学习过程一、预习1、这个故事中一定有很多地方让你感动,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或内容是哪里?说说你为什么而感动?2、文中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很是精彩,而14、15两段则运用了________描写,它通过作者的________ ,赞美了斑羚的精神。
斑羚飞渡导学案

斑羚飞渡导学案斑羚飞渡是一种特殊的动物迁徙现象,通常发生在非洲大草原上。
斑羚作为一种羚羊科动物,体形纤瘦,腿部修长,奔跑时优雅迅猛,是草原上的精灵。
每年,成千上万的斑羚会进行一次长途迁徙,这就是所谓的斑羚飞渡现象。
在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生物学、地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究。
一、斑羚的迁徙目的斑羚飞渡现象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自于斑羚的求生本能。
在非洲的大草原上,季节变化剧烈,水源稀缺,丰草缺乏,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存条件,斑羚们只能进行迁徙。
它们会穿越湿地、河流、平原等不同的地形,寻找水源和充足的食物。
二、迁徙的路线斑羚飞渡的路线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包括季节变化、气候条件、食物分布等。
一般来说,斑羚会选择沿着季风带或者河流方向进行迁徙,以便更好地找到水源和食物。
在迁徙过程中,斑羚们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河流的阻隔、荆棘丛的阻碍等。
三、迁徙的意义斑羚飞渡现象不仅仅是一种动物行为,更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迁徙,斑羚能够帮助草原植被更新,减少草食动物对某一片区域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生态平衡的保持。
同时,斑羚的迁徙也给野生动物爱好者提供了观赏和研究的机会,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
四、人类对斑羚飞渡的保护面对斑羚飞渡这一珍贵的自然现象,人类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这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活动、倡导环保理念等方面。
只有保护好斑羚的栖息地,我们才能继续欣赏到这一壮观的迁徙景观,让斑羚自由飞渡于大草原之间。
五、总结斑羚飞渡是一种独特而神奇的自然现象,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奥秘。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深入学习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美丽和力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让我们一起致力于保护自然环境,共同守护斑羚飞渡这一自然珍宝。
愿我们的努力,让斑羚在草原上自由飞渡,永不停息。
27《斑羚飞渡》导学案教师版

27、《斑羚飞渡》导学案(第一课时)课型: 讲读课主备人: 授课时间: ____班级: ____姓名: _____【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简单地复述出故事情节;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3.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美;2.体悟斑羚的形象美。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 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
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 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
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 它们冲向了火海。
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 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 烧焦了。
然而, 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 劈啪声越来越响, 蚂蚁团越来越小, 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
的确, 在生与死的抉择中, 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 这群蚂蚁却生的艰难, 死的辉煌。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群羚羊悲壮感人的故事。
二、预习展示:1.走进斑羚斑羚, 别名青羊、山羊, 羚羊的一种, 形状和山羊相似, 雌雄都有角, 四肢细长,跑得快, 耐干渴, 角可以入药, 有清热、解毒等作用, 所以常被人捕杀。
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字词掌握⑴给加点字注音对峙.(zhì)逞.能(chěng)湛.蓝(zhàn )磐.石(pán)苍穹.(qióng)悲怆.(chuàng)娴.熟(xián)狩.猎(shòu )参差..(cēn cī)略胜一筹.(chóu)迥.然不同(jiǒng )⑵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无论是进还是退, 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进退维谷)3. 作者链接沈石溪, 原名沈一鸣, 1980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 充满哲理内涵, 风格独特。
作品多次获奖。
斑羚飞渡》导学案

兰河一中导学案编号:yuwen7068-69布置作业2’自主学习8合作探究20总结2C、恍惚(hū)炫目(xuàn)稚气(zhì)D、沉郁(yù)娴熟(xián)弧线(hū)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震惊偶数步伐赢得B、飞渡彩虹斑羚桥墩C、磐石跨越悲残坠落D、均衡身材幻觉利斧3、根据下列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②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③借指环境非常清洁。
()④形容差别很大,一点也不同。
()⑤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⑥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儿勉强。
()1、请你给掉下悬崖的老斑羚写几句悼词。
2、请你给飞渡过去的小斑羚们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3、请你给猎人们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第二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按要求进行故事情节复述。
(准备2分钟时间)飞渡前(身陷绝境)——飞渡(一跳失败、母羚绝望、分成两拔、斑羚渡飞)——飞渡后(走向彩虹)(1)文章从哪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绝境?(2)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的斑羚此刻会是怎样呢?镰刀头羊表现如何?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行描写?(3)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4)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
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5)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6)讨论本课的中心思想。
总结斑羚精神: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勇于牺牲、评价与反思:。
七年级下册《斑羚飞度》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斑羚飞度》导学案七年级下册《斑羚飞度》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条理地描写场面的特点。
-2、深入领会斑羚们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拯救种群的智慧和勇气。
3、反思:人类应如何给自己定位?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斑羚吗?斑羚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谈谈。
是的,斑羚奔路速度很快,跳跃技巧很高,善于在悬崖峭壁攀爬跳跃,他们的灵敏度也非人类所能及。
看来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幸福、快乐的。
然而猎人们举起了黑洞沿的猎枪,把它们集体逼到了千米多远的悬崖边上,斑羚们将如何求得生存?我们起走进《斑羚飞度》寻求答案。
二、感知:快速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讲述的故事。
如:斑羚们以飞渡的形式求得种群的生存与延续。
三、感悟:飞渡是不简单的,需要勇气、决心、技巧和智慧,稍有差错就会无法成功,甚至导致整个种群的灭绝。
而斑羚做到了,凭着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以牺牲一半来获得另一半的生存,这是多么感人啊!预设:1、段3“老斑羚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表现了斑羚对生的渴望,“像颗流星”写出了斑羚的死是如此美丽动人,强烈表现了他们对生存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热爱,震撼打动我们的心。
2、段4、6、8,对于镰刀头羊的描写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镰刀头羊的表现?结合有关语句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声音、神态、行动神态方面:庄重——悲哀——沉郁有力、坚定不移——悲怆行动方面:巡视——抬头仰望——吼叫——万着沉重的步代走到老年斑羚那拔去了——迈着坚定的步代,走向(哪道绚丽的彩虹)三次叫声(重点)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痛苦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时,发出“咩”的吼叫,报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
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数量悬殊时,悲怆的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同类了。
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又是召唤补充。
《斑羚飞渡》导学案

27、《斑羚飞渡》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本节课字词及文学常识;2、整体感知课文,感悟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品析关键语句,感受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动物自我牺牲、舍己为人的可贵精神,激发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
一、预习检测:1、本文选自《》,作者________。
2、生字正音:肌腱()逞()能恍()惚悲怆()娴()熟略胜一筹()眼花缭()乱苍穹()磐()石3、释词:进退维谷:悲怆:娴熟:略胜一筹:二、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
完成填空题:这篇文章写了事情;我被精神所感动。
2、文章中详细描绘了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试用自己的话加以复述。
温馨提示:抓住主要动词来复述:走后退飞奔(快速)起跑(纵身)一跃跳去钩蹿跃猛蹬(再度)起跳坠落落钻(二)、合作研讨,品味语言:(1).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2).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3).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三)、精讲点拨,拓展延伸:1、通读全文后,镰刀头羊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2、思考:从这群斑羚身上,我们看到羚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3、拓展延伸:阅读主题学习丛书(3)《藏羚羊遇到了狼》片段,思考文后问题:我用望远镜搜寻着,或远或近的草滩上,分散着一片片移动着的野生动物,只是难以分辨哪是藏羚羊。
《斑羚飞渡》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时间:5月27日上课时间:5月28日班级姓名《斑羚飞渡》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理解斑羚飞渡带给人们的启示3、人与动物将如何和谐共处自主学习课前准备:自学内容:1、初读课文,正字音、字形,解释词义。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悲怆.()娴.熟()逞.能()肌腱.()恍惚..(.)苍穹()..()甜腻()参差湛蓝()磐石()斑斓()对峙()迥.然不同()眼花缭.乱()(2)解释下列词语○1娴熟:○2恍惚:○3进退维谷:○4迥然不同:○5一尘不染:○6略胜一筹:眼花缭乱:秩序井然:心甘情愿:参差不齐:2、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作者,原名,祖籍,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被冠以“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2)小说的三要素是、、。
情节一般包括、、、四部分组成。
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斑羚为什么要飞渡?2、斑羚是用什么方法飞度的?结果怎样?3、找出第一对斑羚飞渡时的动词,复述第一对斑羚的飞渡过程。
试画出斑羚飞渡的路线图。
4、说说这是一场飞渡?从这群斑羚身上你看到了斑羚具有什么精神?5、请根据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成四部分。
6、在斑羚飞渡的事件中人类充当了什么角色?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表达怎样的中心?拓展延伸议一议1、通过本文学习我们从斑羚身上能学到哪些品质?从人身上我们又能想到哪些呢?从斑羚身上我们能学到:从人身上我们又能想:2、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与动物和谐相处,才能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和谐美好?2、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你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
课堂测评: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悲怆.()娴.熟()逞.能()肌腱.()恍惚...)眼花缭.乱()..()迥.然不同()参差(2、本文通过写故事,赞美了暗示。
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斑羚飞渡 导学案

斑羚飞渡导学案一、课程简介本课为小学科学课程,主要学习对象是四年级学生。
本课程主题为“斑羚飞渡”,通过学习本次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鸟类、哺乳动物的分类、生活习性、及其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培养学生爱护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和兴趣。
本课程符合小学生科学课程标准和课程要求。
二、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鸟类和哺乳动物,以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能够描述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
3.知道鸟类和哺乳动物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4.能够提高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描述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分类及其特点,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意识到它们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在理解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分类特点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主动探究、自我发现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概括导入全班或分组呈现图片,例如:鸟类的展翅飞翔或哺乳动物的奔跑、游泳等,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引出本次课的主题。
可以提出问题,如“鸟类飞行的速度有多快?”“什么导致了哺乳动物的数量减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2 新知阐述通过图片、板书等方式,简单介绍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分类、特点和生活环境。
5.3 合作探究小组探究方式,教师为每个小组配备一部手机或相机,要求学生去校园或周边环境,在规定时间内搜索鸟类和哺乳动物,并拍摄它们的照片、声音等,用手机或相机记录下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及展示。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小组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自我发现,引导学生学会科学观察和收集有关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信息,并对学生相关发现进行解释和协助分析。
5.4 总结提高回顾本次探究的结果和学生的发现,整理归纳出鸟类和哺乳动物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展开自我思考和提出疑问,鼓励学生透过发现、探究、提问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估教师可通过学生自我陈述、小组展示、学科测验、口头提问或问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
评估重点应触及学生对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特点、生活环境、以及生态保护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羚飞渡
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苍穹、悲怆、娴熟、进退维谷、一尘不染、略胜一筹、眼花缭乱、秩序井然”等。
2、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并通过朗读体味文字。
3、充分展开想象,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重难点
通过揣摩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多角度探究作品的主旨。
知识链接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
1952年生于上海。
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有“中国小说之王”的美誉。
他说:“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
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
”他认为“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存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表示“我愿意为挣扎求生的野生动物唱一支凄美的挽歌”。
羚羊,别名青羊、山羊,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
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
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
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
预习达标
1、查字典,根据拼音写汉字。
cāng qiïng()bēi chuàng()xián shú()进退wãi谷()
一尘不rǎng()lǜe shâng yīchïu ()眼花liáo luàn()
zhìxùjǐng rán()
2、根据下列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⑴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
⑵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
⑶借指环境非常清洁。
()
⑷形容差别很大,一点也不同。
()
⑸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
⑹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儿勉强。
()
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颤音()的媚态()的叹息
()的决心()的步伐()的彩虹
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在文章中“飞渡”指什么?
(2)这群斑羚为什么要飞渡?
(3)快速浏览全文,按照故事的情节把本文分为四部分,并用四字语概括相应部分大意。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这篇课文写了很多羚羊,你认为主要刻画了哪一只斑羚的形象?文章重点写
了它的哪些表现?
4、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课堂练习
1.选出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狩猎(shîu)斑羚(línɡ)剖开(pōu)
B.戛洛山(ɡā)对峙(shì)姑妄(wǎnɡ)
C.湛蓝(zhàn)苍穹(qiïnɡ)斑羚(línɡ)
D.迥然(jiǒnɡ)甜腻(nì)悲怆(chuànɡ)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略胜一畴沉郁顿措
B、进退唯谷参差不齐
C、一尘不染目瞪口呆
D、眼花潦乱心甘情愿
总结反思
我学到了
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