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最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6d21d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0.png)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最终定稿]第一篇: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研读精彩片段。
2、欣赏斑羚飞渡的壮美画面,感受献身精神。
3、培养“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理解课文主旨。
2、难点: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间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上课之后,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婉转动听,感人至深。
是因为它演绎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0年秋,广西一组游客到贵州马岭河峡谷风景区游玩,不幸在乘坐缆车时出现意外,造成5人死亡11人受伤。
其中一个家庭在缆车下坠的时候,父亲用手高高托起2岁的儿子,最终孩子幸免于难,可孩子的父母却双双坠入深渊,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真情,感受到这对父母可贵的自我牺牲精神。
人类如此,动物又何尝不是呢?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
下面一起走进课文《斑羚飞渡》,去触摸那撼人心魄的惨烈与悲壮。
二、预习展示尽显自我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同学们完成得怎样呢?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
看谁读得准肌腱逞能恍惚甜腻娴熟斑斓对峙湛蓝苍穹悲怆看谁记得牢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迥然不同:形容相差的远,很明显不一样。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以上这些词语同学们要把它珍藏在你的记忆宝库当中,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我们捡拾的是珍珠,积累的是财富。
三、出示学习目标(齐读)1、了解故事情节,研读精彩片段。
2、欣赏斑羚飞渡的悲壮画面,感受献身精神。
3、培养“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相信在目标的指引下,这节课咱们会学得更快更好。
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斑羚飞渡教案(精选7篇)

斑羚飞渡教案(精选7篇)斑羚飞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斑羚飞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斑羚飞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复述课文,体会文章叙述条理性强的特点。
2.理解作品的主旨,从斑羚飞渡中得到启示,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精神——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3.观照人性亮点的失落,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不能妄自尊大。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精神:斑羚群舍生取义、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难点:探究人和动物的关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与它们和谐相处。
(本文把动物的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非常新颖和动人的。
作者的意图非常明确:让我们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要我们在探究和反思中,摆正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这正是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学激思在广袤的星球上,在神奇的自然界中,有许多具有种种情感和可贵精神的生灵。
斑羚就是其中的一员。
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读出斑羚的可贵品质,反思人类的种种行为。
二、整体感知1.速读全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2.自读课文,思考作答。
文章为我们展现了哪两个场景?哪个详写?哪个略写?3.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文中详写部分一第9自然段。
)不超出200字。
(1)幻灯出示复述要求。
自读,记住主要内容,思考把握重点,抓主要动词。
(2)齐读第9自然段。
(3)多媒体课件展示飞渡画面。
(4)结合动画,同桌相互复述课文有关内容。
(5)推荐两名学生上台复述。
(6)师生作出评价。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优秀7篇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优秀7篇课《斑羚飞渡》教案篇一《斑羚飞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体味作者细腻的写作笔法。
2.学习本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复述课文,深刻反思:人与动物应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2.把握文章细致描绘飞渡场面来把故事讲清楚的写法,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目标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感知斑羚群宁死不屈、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临危不乱的勇气、自我牺牲的精神。
2.联系生活,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关系,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重点难点】1.理解老斑羚为了种族生存的牺牲精神;体味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真切、细腻的描写笔法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设想】1.反复朗读,感受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
2.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展示课件)同学们,先听老师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森林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很猛。
一大群蚂蚁被大火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眼看他们就要被大火吞没。
这时在一只大蚂蚁的示意下它们迅速的聚拢在一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成了一个大球,大球快速滚出了火势的包围,大火烧死了不少蚂蚁,但一部分蚂蚁因此得以存活。
同学们,在这生死关头,小小蚂蚁这种牺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举动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今天,我们将来看看沈石溪笔下温顺可爱的斑羚历经的那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壮的一幕。
2.斑羚又名青羊、山羊。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华南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
体长110一一三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
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壹五—20厘米。
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
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前纹,喉部有一块白斑。
生活于山地森林,单独或小群生活。
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15篇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15篇《斑羚飞渡》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斑羚飞渡》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优美,很适合学生欣赏,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有益的启示。
本文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本文语言特点,品读课文,含英咀华。
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教材为依据,联系现实,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老斑羚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和品质,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研读重点语段,即斑羚飞越悬崖全过程,品味文章的美点。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领悟作者在叙述故事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及其中蕴含的精神。
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运用音像片段、FLASH动画、视频《动物大观》、歌曲播放及课件文字展示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对教材的开掘升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流程:一、设情境导入:播放课件1——美国大片《垂直极限》中的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学生看后,教师讲述:绳索上一家人的性命危在旦夕,为了减轻绳索上的重量,保住一对儿女的性命,父亲毅然命令儿子割断悬挂自己的绳索,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们,这个片断充分体现了人性的美丽、父爱的崇高、伟大。
——其实,不仅仅人类拥有生命神圣的灵光,动物珍爱生命的义举更令人触目惊心。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课,来一睹“斑羚飞渡”这一堪称罕见的自然奇观。
二、激情趣导读:1、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欣赏、体会文章的情感和语境。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教学的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必修课程《语文》中的第二册第四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一篇文章——斑羚飞渡。
该篇文章是一篇记叙文。
《斑羚飞渡》讲述了非洲的一个民间传说。
斑羚被猎人追赶,无路可逃,但它却想到了一个办法——跳过落水的峡谷。
在它的跳跃中,它的前腿被峰石挂住,情急之下,它将前腿咬断,最终成功跳过了峡谷。
这个故事激励人们勇敢、坚强地面对危险和困难。
这篇文章语言简单易懂,情节紧凑,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
2.能了解非洲斑羚成为非洲的国家动物的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感悟能力。
4.通过本文教学,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挑战自我,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通过学生朗读课文、表演情节、理解文章,进而通过词语和句子的理解,逐步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
2.讲解教学法教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讲解文学术语、文章情节、人物形象等重点内容。
3.故事讲解法老师可以用一个故事引出这个教材,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感受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步骤1.听故事老师用一个短小有趣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故事的主人公——非洲斑羚。
2.导入老师向学生讲解词语:峡谷、踌躇、坚毅等,让学生在课前就有一个基础的语言储备,便于阅读。
3.阅读课文老师分段朗读,学生跟读并根据语调、情感等进行配合表演。
阅读后,学生自主理解文章的情节与深层含义。
4.重点讲解老师在课堂中讲解文章的人物形象、文学术语等重点内容。
例如,老师可以跟学生们解释斑羚的故事代表什么,象征着什么?5.小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归纳文章的意义。
七年级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5篇可选)

七年级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5篇可选)第一篇:七年级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斑羚飞渡教材分析《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这篇文章生动、细腻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
故事非常惊险,可读性强,故事本身就是动物世界的奇观。
课文中展示的一幅幅凄美的图画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关注动物世界情感的极好的典范,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的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3、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斑羚的精神。
教学难点1、如何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学到生存的经验。
2、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
一,新课导入:有一种死亡,悲壮而辉煌,永远也不代表毁灭;有一种生命,崇高而美好,永远镌刻在心中当弱小的斑羚们在面临绝境时是如何表现的,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感受伤心崖上悲壮而又动人的一幕.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的朗读 2重点词语的理解对峙:山与山相对而立。
娴熟:熟练。
苍穹:天空逞能:显示自己能干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斑斓:灿烂多彩进退维谷:进退两难。
谷,比喻困难的境地。
一尘不染:形容非常清净、纯洁。
迥然不同:迎然,距离很远的样子.形容差别很大。
眼花缭乱:眼睛看复杂的色彩而感到迷乱 3,说说对斑羚的了解三,课文内容的理解看来同学们预习的挺好老师给予表扬.现在请同学们轻声的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群斑羚在遇险后绝处逃生的故事)2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斑羚的处境(进退维谷)说说是怎样的情况?(斑羚群被狩猎队和猎狗追赶,属于后有追兵。
《斑羚飞渡》教案

《斑羚飞渡》教案《斑羚飞渡》教案《斑羚飞渡》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品位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互助友爱、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保护野生动物”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动物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渗透一点人面对危难的反思意识,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设计:重点:品位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的互助友爱、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内容。
在活动中学会整理收集资料。
难点:设计“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反思人面对危难,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1课时课堂材料:打印好的调查表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同学们:先听老师讲一个小故事: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抱成一个大的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
它们冲向火海,伴随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一小团儿……大火烧死了不少蚂蚁,但一部分蚂蚁因此得以存活。
同学们,在这生死关头,小小蚂蚁这种牺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举动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今天,我们将来看看沈石溪笔下温顺可爱的斑羚经历的那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壮的一幕。
二、作者简介沈石溪:原名沈一鸣。
上海人,生于1952年10月,汉族人。
曾荣膺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三连冠”殊荣的云南军旅作家,以创作动物小说饮誉文坛,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斑羚飞渡》教案

《斑羚飞渡》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斑羚飞渡》,使学生了解非洲大草原的生态环境,熟悉斑羚的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说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并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2.学生能够准确地阅读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生命意志的顽强和团结互助的力量。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老师的导读、学生的合作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反复揣摩人物心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几只斑羚正在奔跑。
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问学生他们对斑羚了解多少?二、阅读(10分钟)老师出示课文《斑羚飞渡》,并要求学生默读一遍,然后再课本上划出文中的关键词。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划出的关键词,互相讨论文中描写斑羚面临外敌威胁时的反应和行为,并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是否揭示了生命意志的顽强和团结互助的力量。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2.提问学生:你们在小组讨论中发现了什么?它们对斑羚有什么帮助?四、精讲精练(45分钟)1.教师对关键问题进行点评,并告诉学生答案。
要求学生再读一遍文章并回答几个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检查答案。
五、拓展延伸(1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其他的关于斑羚的图片和视频,并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斑羚身上学到什么?六、总结(5分钟)老师再次强调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多学习生命顽强和团结互助的力量。
七、布置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对生命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理解,写一篇小短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通过《斑羚飞渡》这个故事,理解生命的宝贵和团结互助的力量,并从中汲取力量,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