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抽水试验设计

合集下载

抽水试验报告

抽水试验报告

铜仁骏逸江山商住楼钻孔抽水试验报告1、钻孔抽水试验选用钻孔ZK69作单孔抽水试验,位于ZK39和ZK40轴线的之间,孔口高程253.7m,孔深26.8m,孔径φ130。

钻孔地质资料详见ZK69柱状图。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作三次降深: S1=4.98m, Q1=0.513L/S; S2=3.00m, Q2=0.349L/S;S3=1.50m, Q3=0.203L/S。

本次抽水试验参照现行《贵州省地方标准》(DB22/46—2004),作反向抽水,动水位观测时间在开始抽水后第3、5、10、30、45、60、90分钟进行观测,以后每30分钟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1小时1次,并与流量观测同步。

每次降深稳定的延长时间分别为16、8、6小时。

停泵后立即进行恢复水位观测,观测时间间隔与抽水试验要求相同,观测孔的水位观测时间与抽水孔同步,抽水试验情况详见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

根据抽水试验资料,降深及流量随时间的过程曲线见图2,Q-S曲线为抛物线特点,结合场地岩性特征可确定场地地下水为岩溶潜水,根据钻孔水文地质结构和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抽水孔为潜水非完整井。

2、影响半径的确定据地质出版社《水文地质手册》P546图解法确定影响半径,在抽水试验中,特选用与抽水孔在同一线上的ZK70、ZK71、ZK72作水位变化观测孔。

在直角坐标系上,将抽水孔最大降深S1=4.98m抽水时,与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各观测孔的同一时刻所测得的动水位连起来,沿曲线趋势延长,与抽水前的静止水位线相交,该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就是影响半径,R=19.20m,见图4。

3、渗透系数K的计算按地下水动力学中单孔潜水非完整井考虑,渗透系数K 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Q—涌水量,m3/d,取值: Q=0.513L/s =44.32m3/dS—水位降深,m,取值:S=4.98mL—有效进水段长度,m,取值:L=19.48mR—影响半径,m,取值:R=19.20m,由观测孔资料确定。

抽水试验方案

抽水试验方案

一任务来源大连地铁三十里堡隧道区间构造施工受到本线第四系孔隙潜水影响, 需求取该层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

二试验目旳通过现场试验获取试验特性曲线, 选择适合水文地质条件旳计算公式求取水文地质参数, 为确定基坑降排水设计方案提供可靠根据, 合理优化施工降水方案, 保护水资源。

三试验任务由于试验场地条件限制, 拟针对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粘土层进行带观测孔旳单井抽水试验。

试验场区位置及试验井孔平面布置见附图一。

四试验工作布置(一)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共布置抽水试验孔1眼, 井深暂定33m, 实际中钻至震旦系石灰岩终孔, 井径Φ600mm, 管径Φ219mm(井构造见附图二);抽水专门观测孔2眼, 井深暂定33m, 实际中钻至震旦系石灰岩终孔, 井径Φ600mm, 管径Φ400mm(井构造见附图二), 6m间距布设1眼, 20m间距布设1眼。

(二)抽水试验运用单孔抽水带多种观测孔进行旳抽水试验, 可精确求取水文地质参数。

本次试验在钻孔成井后, 运用单孔抽水, 同步观测2眼观测井, 稳定期间分别为8、16小时, 小落程出水量为大落程出水量旳1/2—2/3。

(三)抽水试验观测频率、精度规定及所有试验工作时间1. 抽水试验技术规定抽水试验旳布置应满足国家现行规范旳规定, 同步应观测水位和水量;抽水稳定延续时间不不大于8H。

抽水结束后应进行恢复水位观测直至稳定。

2. 静水位观测每小时观测一次, 三次所测水位相似或4小时内水位相差不超过2厘米, 即为静止水位。

3. 抽水试验稳定原则动水位无持续上升或下降趋势, 若有观测孔则以距抽水主孔最远端旳观测孔鉴定;同步考虑区域该时段旳自然水位变化状况, 若与区域自然水位变化一致, 同样鉴定稳定。

4. 水跃值确实定在抽水井外环滤层中安放专门水位观测管, 用于观测水跃值。

5. 观测频率抽水孔、观测孔均按稳定流抽水试验频率进行观测, 即开泵前测初始静水位, 开泵后第1.2.3、4、6、8、10、15、20、25、30、40、50、60、80、100、120分各测一次, 之后每隔30分观测一次直至结束。

群孔抽水试验设计

群孔抽水试验设计

专项水文地质勘查群孔抽水试验设计目录一、目的任务 (3)二、群孔抽水试验出水量确定及时间安排 (3)三、抽水孔及观测孔的布置 (5)四、群孔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8)五、资料整理 (11)六、观测孔施工预算 (12)七、工期 (12)八、设计依据 (12)九、施工组织 (13)根据《专项水文地质勘查设计》、《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及《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要求,在井田布设群孔进行抽水试验。

一、目的任务1、充分揭露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流场特征及边界条件。

2、确定抽水量与水位下降的关系,为数值法预测矿井涌水量提供水文地质参数。

3、监测抽水过程中不同阶段水质变化,分析地表水与地下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二、群孔抽水试验出水量确定及时间安排2.1 群孔抽水出水量确定根据设计YJS-14钻孔为水文地质孔,为群孔抽水试验抽水孔。

抽水层位为二煤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范围含水层:336.0-534.60米。

钻孔结构为钻孔结构:一开口径Φ394:0~30m 下入套管Φ340:+0.5~30m;二开口径Φ311:30~336.40m 下入套管Φ219:+0.5~336.40m;三开口径Φ190:336.40~540m 下入花管Φ168:328.02~534.60m。

该孔于2012年7月10开钻,目前已经完成钻探任务,正在进行洗井工作,为群孔抽水试验做准备。

根据测井以及岩屑显示,该孔位揭露发育的中、新生代地层由老至新有:侏罗系延安组(J1-2y)厚度13.8m、直罗组(J2z)厚度195.2m;白垩系(K)厚度235m、下第三系(E)66m和第四系(Q)厚度32m。

根据地层变化该孔已将直罗组以上地层采用下管固井方式进行了钻孔封堵,达到封闭以上地层含水层的目的,钻孔封闭后进行了止水检查,止水效果达到预期效果,满足规范的要求。

主抽水孔抽水层位为二煤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范围含水层:336.0-524.34米。

42-2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

42-2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

分别测定每一个单层的渗透性参数 以往有些工程为解决此问题
采用将过滤器置于哪层 计算所得渗透性参数就认为是哪层的
这显然存在一定问题 本标准再次提出的有关分段抽水的要求
可以部分地改善以往存在的问题 理由是 目前 对于非完整孔
的参数计算 多采用巴布什金和吉林斯基的公式
其中

巴布什金
吉林斯

该公式是采用线流理论 对在无限厚的含水层中抽水时压力
据已有的试验研究资料证明 一般在抽水孔的
范围内
裘布衣公式也没有考虑钻孔附近的地下水产生三维流场
所造成的水头损失 根据理论研究成果 承压含水层完整孔三维
流场的范围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 倍 潜水含水层完整孔三维
流场的范围 据部分专门试验资料分析 平行地下水流向方向可
达含水层厚度 倍以上 垂直地下水流向方向约等于含水层厚度
深不大 抽水 孔附近 的降落 漏斗曲 线的水 力坡度 小于或 等于
的情况下 是可以得到满足的
修订后的本标准分别明确了稳定流单孔抽水试验和多孔
抽水试验的稳定延续时间 规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延续时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使抽水孔抽出的水量与地下水对孔的补给量达到相对平衡 并保
钻孔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渗透性参数比较有效 的方法 在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 它是水文地质试验的重要 手段之一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 就是为了使该项试验工作有章可 循 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钻孔抽水试验设计书是抽水试验工作的指南 现场试验工 作也需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 合理选择钻孔结 构和配置必须的试验器材设备 因此 在抽水试验前应按设计书 做好安排和准备工作 以保证现场试验有序进行和成果质量
基本规定

井孔抽水试验

井孔抽水试验

井孔抽水试验一、抽水试验的目的、任务及原理(一)目的与任务1、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透系数、导水系数、给水系数、弹性储水系数等,为计算井孔涌水量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提供数据。

2、确定影响半径的大小,了解降落漏斗的形状及其扩展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管理地下水资源取得依据。

3、确定地下水动力性质,查清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第,阐明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为各种水源间的补偿调节提供数据资料。

4、确定单井或群井涌水量与水位降深之间的关系,进而拟定合理的适宜的井径、井深、井距等布井方案。

(二)基本原理把流向垂直井中的地下水导引或汲取到井外,使井内的位下降,而进壁外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在降落漏斗范围内,由于水头差的作用,连续不断地流入进内,逐渐的在井壁周围形成一个以井轴为中心的由小支大以至稳定的降落漏斗。

初期降落漏斗范围攻很小,因地下水流向井的坡度较大,使流速和流量也较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范围会不断扩大,水力坡度逐渐变小,所以在抽水设备及井的出水能力很大的情况下,如果控制水位降深不变时,井孔出水量必将逐渐减小;或保持出水量不变则井内水位将会不断下降。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井的出水能力都是有限的,在满足控制出水量的情况下,水位降深也会逐渐达到相对稳定。

上述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利用和研究,如采用非稳定流理论,应取用水位降深和出水量尚未达到稳定但变化较小的抽水过程段的观测资料求得水文地质参数。

如采用稳定流理论,则取用水位降深与出水量均达到相对稳定的抽水过程段的观测资料,求得水文地质参数。

二、抽水试验的类型(一)稳定流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井(孔)出水量或水位两者之中的一个保持为常量,观测另一个的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而后将其代入相应的计算公式,则可求得渗透系数、导水系数、贮水系数或压力传导系数。

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水位降深与井(孔)出水量均须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即保持近似的常量,代入计算公式求得渗透系数。

钻孔抽水试验设计与实施

钻孔抽水试验设计与实施

钻孔抽水试验设计与实施摘要:钻孔抽水试验是水利水电等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含水层渗透系数的确定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工作的开展也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需对抽水试验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抽水量、试验井深度、内径等综合考虑。

此外,抽水设备的应用也应当符合实际情况,以此来保证各项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关键词:钻孔抽水试验;设计;实施1、水文及地质情况在钻孔抽水试验过程中,水文地质情况是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因为其对试验设计、实施结果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就试验区域而言,有一断裂构造地带走向呈平行断裂带分布,该种地质结构对于成矿以及成岩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然而,该种地质构造下的水文条件也是我们采矿、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试验、监测的对象。

钻孔抽水试验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实验区域内的气候以及水文地质条件,以确保试验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设备等能够符合实际情况,能够保证其更为准确、客观地反应其水文地质情况。

施工区域内的降水量、温度以及蒸发量等,也会对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含量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地质结构中的裂隙发育情况,会对地下水涵养、流动方向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无论哪种因素的影响,都会直接影响钻孔技术具体应用方式、取水量以及具体应用的设备类型。

具体而言,在进行钻孔抽水时,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地质结构中的岩层情况、岩层性质特点以及受风化等侵蚀和影响程度,以保证在钻孔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在钻孔操作过程中,地层结构可能会有黏土、砂砾层、岩土以及金属矿产等,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泥质粉砂岩产生的各种影响。

在分析该种地质结构基础上,应当进行钻孔试验设计和应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确保钻探工作的顺利开展。

2、钻探情况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针对水文地质情况,对钻探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并且在具体的实施中综合应用多种施工技术,来保证施工的有效性。

具体来讲,从施工开始,实际完成钻探工作量以及达到了设计方案的基本要求,并且抽水试验以分层分阶段来进行,以抽水量、抽水内径等来计算渗透系数等。

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主要步骤完整版

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主要步骤完整版

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主要步骤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步:抽水试验孔点位的确定凡是有基坑开挖的区域都要进行抽水试验,通过抽水试验得到水文地质参数,为基坑支护设计及基坑降水设计提供参数。

抽水试验类型的确定,为求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抽水降落漏斗的影响范围,应用多孔抽水试验(一个主孔,三个观测孔)主孔位置的确定,一个是要考虑基坑开挖的位置,另外一个是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如果含水层厚度太薄(这个需要结合以前的勘察资料来确定,参考),那就要另外选择主孔的位置了。

第二步:水文孔地质勘查查明主抽水孔的地层分布,查明含水层厚度及起止深度,孔深的确定是要将含水层(砂层)打穿,以本工程为例,含水层主要是⑩1-3层的砂,那么在打地质勘察孔的时候就要将该层砂打穿,进入下面粘土层5m左右。

根据含水层的厚度确定观测孔的位置。

首先是观测孔走向的问题,当布置一条观测线(三个观测孔在一条观测线上)时,观测线要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布置。

以本工程为例一般是南北走向布置。

观测孔距主孔的距离,根据冶金工业水文地质勘查规范,“要求第一个观测孔距主孔的距离应该避开三维流的影响”(大约是倍的含水层厚度)第二个观测孔距第一个观测孔的距离是倍的含水层厚度,第三个观测孔距主孔的距离不宜太远,要保证在主孔降水的同时,观测孔的水位也有下降,本工程基本都控制在50-80m的距离。

确定了观测孔的位置后要分别进行地质勘查,查明地层的分布,控制观测孔孔深的条件和主孔的相同。

第三步:材料的准备在抽水试验过程中涉及的材料主要有主孔井管(需订做)、观测孔井管(包括实管和虑管)、滤料(要考虑滤料的级配问题,砂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一开始搞的时候没有经验,滤料用的是像大豆大小的均匀石子,这样就没有起到滤料的作用)、粘土(起隔水作用)、滤网、水泵(要结合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及含水量确定泵的功率,本工程采用175QJ-20型深井潜水泵进行抽水)、电测水位仪(实际上就是万用电表改装的)、发电机(注意功率的选择,不要太大了,那样很不合算的,我们做第一组的时候,一天油费都得1000块,后来换成小了功率的了)、水箱(测流量用,当然最理想的还是用堰箱,截面有梯形的、矩形的等)、水管接头(调出水和回水用的)。

仿真钻孔抽水试验规程

仿真钻孔抽水试验规程

仿真钻孔抽水试验规程钻孔抽水试验是水文地质试验中最常用的试验,其主要目的是测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本试验是利用渗流槽内的观测孔作仿真钻孔抽水试验。

一、基本规定1、以渗流槽内的中心位置观测孔做抽水孔,沿下、下游及垂直流向各布置一个观测孔,进行多孔稳定流抽水试验。

2、以裘布依公式(潜水含水层,带一个观测孔抽水试验)Q=1.366KwW W r r S S S S H 111log ))(2(---,为渗透数K 值计算公式3、H ——含水层厚度;S W ——抽水孔水位降深;S 1 ——观测孔水位降深;r 1——观测孔到抽水孔距离;r w ——抽水孔半径4、以隔水底板顶面为水位计算起点,单位为米。

二、试验设备 1、渗流槽、水源2、抽水泵(虹吸管)、皮尺、水位仪、流量观测三角堰等3、秒表、计算器等。

三、现场试验1、调查现场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隔水层、水文地质单元、水文地质边界、补径排情况等)2、根据补给条件、含水层富水性特征以及抽水试验设备,确定做一次降深(或三次降深)稳定流抽水试验,并确定降深S (或三次降深S 1、S 2、S3)3、进行抽水试验,同时观测记录流量Q、抽水孔和观测孔水位降深S W、S1。

要求,抽水孔和观测孔水位同时观测,水位稳定前每5分钟观测一次,水位稳定后,每30分钟观测一次,稳定延续时间不少于8小时5、抽水结束后,即观测抽水孔、观测孔恢得水位,直至水位恢复到原始水位。

4、试验结束后,关闭水源,放空渗流槽内水,清理现场。

四、试验资料整理1、填写观测记录表2、做流量、降深历时曲线图(即Q、S-t曲线图)3、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K值根据观测资料稳定时的流量与降深,用上述裘布依公式含水层渗透系数K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抽水试验设计实例
首先预测钻孔最大涌水量,确定抽水设备的选型和参数,验证钻孔结构是否合理:
1、利用静止水位和试抽资料,建直角坐标图解,预测最大涌水量1.1万立方米。

2、确定抽水设备:考虑到钻孔涌水量大,最优的选择是利用空气压缩机抽水。

确定空压机的技术参数(排气量):
公式:V=(2.17+0.0164h)h/23㏒[(H+10)/10] (米3)
上式为每抽1米3的水所需压缩空气量的计算;
W= VQ/60 (米3/分)
上式为空气压缩机排气量选择参数;
式中:
h--从动水位起,液体上升的高度(米)
H--从动水位起,风管的浸没深度(米)
Q--预测最大涌水量(米3/时)
将设计降深和预测最大涌水量,分别代入h(取10米)、H(取10米)、Q(取458米3/时)后,计算得出:W=25.75米3/分,远大于试抽水时的13m3/min。

3、验证钻孔口径是否合理:
因Q
总=Q

+Q

即лD2V
混合
/4 = Q

+Q

D=[( Q

+Q

)/лV
混合
/4 ]1/2
式中各参数单位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即SI制,设D为出水管内径,分别代入Q

(取0.127
米3/s),Q
气(取0.43米3/s),V
混合
(流速,经验值取9米3/s)
计算得出:D=0.280米。

通过上述的计算可以看出试抽水时空气压缩机排气量参数的选择、出水管口径的选择。

如此我们就应在下面的抽水试验设计中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理论去指导实践。

在接下来的抽水试验中我们选择的是阿特拉斯·科普柯(无锡)压缩机有限公司生产的排气量:27.6米3/分,额定工作压力:2.5 Mpa空气压缩机。

通过以上对抽水试验设计的调整,很好的完成了该孔段的抽水试验工作。

钻孔涌水量:0.167米3/秒,单位涌水量16.5升/秒·米,最大降深11.5米,满足规范要求。

考虑到钻孔涌水量大的因素,若采用梯形堰仍可能存在排水阻力,故流量测量采用矩形堰,堰口宽度0.6米,流量计算公式:Q=CBH1.5,C—矩形堰的流量系数,B—矩形堰堰口宽度,H--矩形堰的水头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