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案图文
诊断学完整教案.

3.全身性疾病----急性感染、心血管疾病、中毒、其他(尿毒症、肺性脑病)
4.神经症----神经衰弱、癔症性头痛
(二)临床表现
1.发病情况
急起的头痛,特别是第一次发生的剧烈头痛,原因常为器质性,可见于急性感染、急性中毒、中暑、三叉神经痛、急性青光眼、急性脑血管疾病、牙原性头痛等。急性头痛伴有意识障碍与呕吐者,青壮年应注意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人多注意脑出血。慢性头痛进行性加剧并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者,常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不伴颅内高压症的慢性头痛,以肌收缩性头痛与鼻原性头痛为多见。慢性复发性头痛是偏头痛的特征之一。
觉的敏感性有关。一般以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脑膜刺激所致的头痛最为剧烈。有时神经官能性头痛也可相当剧烈。眼原性、鼻原性、牙原性头痛多为中度。脑肿瘤的头痛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可能为轻度或中度。
4.头痛发生与持续时间
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头痛常在晨间加剧,与睡眠后颅内压
相对增高有关。高血压性头痛也常于晨间较剧,其后逐渐减轻。由于睡眠中鼻窦内脓液积蓄,副鼻窦炎可出现有规律的晨间头痛。丛集性头痛往往于夜间发作。眼原性头痛在长时间阅读后发生。
2.头痛部位
颅内或全身急性感染所致的头痛多为全头痛,呈弥散性,较少放射,随感染的缓解而好转。伴颈部剧烈疼痛和脑膜刺激征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侧性头痛见于偏头痛、丛集性头痛与脑神经痛。颅外病变(眼、鼻、耳、牙原性头痛)为浅在性头痛,位于刺激点或受累神经分布的区域内。颅内病变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肿瘤等引起的头痛常较弥散与深在,其部位不一定与病变部位相符合,但疼痛多向病灶侧的外面放射。
教学重点
疼痛、牵涉痛(放射痛)的定义;头痛、胸痛、腹痛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诊断学基础教案

诊断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疾病的初步判断和诊断。
教学内容第一节:诊断学概述1.介绍诊断学的定义和作用。
2.解释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和意义。
3.讲解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1.介绍病史采集的步骤和方法。
2.讲解体格检查的常用技巧和方法。
3.演示如何进行典型疾病的体格检查。
第三节: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1.介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2.解释各种辅助检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3.演示如何正确选择和解读实验室检查结果。
第四节:影像学检查与特殊检查1.讲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应症。
2.介绍特殊检查方法的使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3.演示如何正确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
第五节:诊断学思维与诊断推理1.介绍诊断学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解释常见的诊断推理方法和技巧。
3.演示如何运用诊断学思维进行疾病的推理和判断。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疾病的初步判断和诊断。
3.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操作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并掌握相关技能。
4.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互动和思维碰撞。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积极性进行评价。
2.作业考核:布置相关作业,包括案例分析、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3.期末考试:设置综合性的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阅读和学习。
2.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进行教学演示和展示。
3.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所需的检查设备和器材。
4.案例资料:准备一些典型病例资料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教学安排课时内容第一节诊断学概述第二节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第三节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第四节影像学检查与特殊检查第五节诊断学思维与诊断推理课时内容第六节案例分析和讨论第七节实验操作演示第八节学生自主小组讨论第九节作业布置和答疑第十节期末考试注:每节课时为2学时,共计20学时。
诊 断 学_【PPT课件】

(二)诊断学的学习要领
强调:诊断学课程中所涉及的诊断,与临床医学各 科对疾病的诊断有着一定的区别。
例如内科学对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因、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器械检查或特殊检查结果的特点, 应用正确的临床思维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和鉴别, 最后提出比较符合患者客观征象的临床诊断。
学习诊断学的医学生,不能要求达到掌握诊断内科 疾病一样,那么,势必会造成脱离实际,不但诊断 不了疾病,而且会影响对物理检查和一般化验检查 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
(二)诊断学的学习要领
提示:
某些局限于系统器官的疾病可有全身性的 临床表现。而某些全身性的疾病也可反映 出某局部器官的临床征象。(举例)
学习诊断学需掌握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 并结合病史分析才可能发现重要的线索。
(举例)
(二)诊断学的学习要领
例如问诊时患者诉头痛,那么必须注意该症状是 否由于工作紧张,睡眠不足所致的大脑生理功能 紊乱,或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抑或由于颅内 炎症或肿瘤等病变导致的颅内压力升高和脑水肿 引起。
4、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xamination) 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
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 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 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 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 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一)诊断学的内容
5.辅助检查(assistant examination) 如心电图、肺功能和各种内镜检查,以
(一)诊断学的内容
1、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即问诊 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 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许多疾病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配合系统 的体格检查,即可提出初步诊断(primary diagnosis)。
诊断学第一讲绪论 ppt课件

PPT课件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18
叩诊多用于确诊肺尖宽度,肺下缘 位置、胸膜病变、胸膜腔渗出、心界大 小与形状,肝脾的边界、腹水有无及多 少,以及子宫、卵巢、膀胱有无胀大等 情况。
PPT课件
19
叩诊方法
• 直接叩诊法 • 间接叩诊法
PPT课件
20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叩诊音
叩诊 音
清音 浊音 鼓音 实音 过清音
音响强度 音调
强 较强 强 弱 更强 低 较高 高 高 更低
持续时间
长 较短 较长 短 更长
出现的部位
正常肺 心肝被肺缘覆盖的部分 胃泡区和腹部 实质性脏器部分
正常人不出现,可见与肺气肿
PPT课件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1
听
诊
听诊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位发出声音 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听诊广义的包括听身体各部分所发出的任 何声音,如语音、呼吸音、咳嗽声和呃逆、肠 鸣音及骨擦音等。
PPT课件
22
听诊的方法:
直接听诊法和间接听诊法
10
腹部触诊通常取仰卧位,双手置于体側, 双腿稍屈,腹肌尽可能放松。检查肝、 脾、肾时也可嘱病人取侧卧位。
PPT课件
11
触诊的方法
一 .浅部触诊法(light palpation):
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 动脉、静脉、神经等)的检查和评估。
腹部浅部触诊可触及的深度约为1厘米左 右。 触诊时,将一手放在被检查部位,用掌 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作用以旋转或滑动方 式轻压触摸。
【大学课件】诊断学电子教案------2.doc

教案首页教师 _______ 课程名诊断学专业名称临床医学授课序次—授课类型理论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篇症状学第二节疼痛一、头痛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疼痛的定义,学握疼痛发牛的机理。
2・学握按疼痛发牛的部位及传导途径不同分为哪儿种类型。
3. 熟悉头痛的常见病因。
4. 学握头痛的临床表现特点。
教学重点:头痛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教学难点:疼痛的发病机理复习内容:1. 发热的常见病因和机理。
2. 发热的常见热型。
第二节疼痛【定义】 是许多疾病的先兆信号,又是一种警戒信号,使机体采収 防卫措施避开或去除造成疼痛的因素,对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保护作用。
但强烈或持久的疼痛乂会造成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
【发生机理】疼痛的发生:致痛物质刺激感受器一一从脊髓厉根并沿脊髓丘脑侧 束一一内囊一一中央后回的第一感觉区一一定位的疼痛感觉。
疼痛的冲动一一脊髓内弥散上升一一抵达脑干网状结构、丘脑内侧部 和边缘系统一一情绪反应。
头面部的疼痛是由三叉神经传导的,内脏的疼痛主要是通过交感神经 传人的。
常见的几种疼痛类型:1. 皮肤痛:快痛尖锐而定位淸楚的刺痛,1—2秒后消失。
慢痛 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痛感强烈难忍,可伴情绪反应。
2•内脏痛:真性内脏痛内脏本身受刺激所产生的疼痛,可衣现为钝痛、烧灼痛、 或绞痛,常因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刺激所引起。
类似内脏痛体腔的樂层受到刺激时产牛的疼痛,常为胸膜、腹膜受 到炎症刺激而引起。
3. 牵涉痛:是因内脏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休衣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觉或痛觉过 敏区。
牵涉痛的部位与患病的部位有一定的解剖关系,都受同一脊髓节段 的后根神经元支配。
如胆囊炎的疼痛除右上腹疼痛外,可出现右肩痛。
4. 深部痛:指肌肉、肌腱、筋膜与关节的疼痛。
骨膜对疼痛最敏感。
一、头痛定义:指额、顶、颍及枕部的疼痛。
【病因】1.颅脑病变1) 感染 病原微牛物引起的脑膜炎、脑炎等。
2) 血管病变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畸形等。
诊断学(系统体格检查)ppt课件

老年人的体格检查
由于年龄增加而出现的生理(机能) 改变,如:视力下降,皮肤弹性减弱,性 器官萎缩,前列腺增生等
老年人的体格检查
老年人体检时特别注意事项:
⑴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⑵检查方法灵活机动 ⑶初步的精神状态检查 ⑷注意视力、听力下降程度 ⑸心脏检查时,注意S1改变及S3可能是病态改变 ⑹测量血压最好包括坐、卧、立位,并双侧对称
重点体格检查
在门诊、急诊医疗工作中,在讯问 病史后对患者所患疾病有初步印象的前提 下,要有的放矢的进行重点体格检查,当 然这需要医学经验做基础,绝不是头痛医 头,脚痛医脚。
系统体格检查流程
• 一、基本检查: • 脉搏:左右手同时触诊,以并拢的食指、 中指、无名指指端触诊,注意脉搏的速 率、节律、波形、强弱变化和动脉壁性 状。正常脉搏60~100次/分,节律整齐。
需要备好必要的检查器械,检查结 束后应将用过的一次性消耗品装袋处理, 其余器械应清洁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
特殊情况的体格检查
5、紧急情况下的体格检查
灵活应对,首先检查生命体征,然 后完成重要器官的检查,不求全面、系 统,但求与生命相关或创伤部位有关的 体征能及时发现
老年人的体格检查
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年化社会,对 老年患者的体格检查时应正确区分年龄改 变与病态并注意技巧。
特殊情况的体格检查
2、情绪障碍或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嘱家人在场抚慰患者与医生合作, 借机尽快完成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或 适当约束(捆绑)
特殊情况的体格检查
3、病重或生理缺陷患者的检查 检查时可能需家属或助手帮忙 应特别注意检查与主诉和现病史有关的 器官系统 检查顺序允许酌情改变
特殊情况的体格检查
4、检查条件不佳的情景
诊断学_培训课件

病情的开展与演变
主要病症的变化 新病症的出现
第十九页,共一百二十页。
问诊的内容(3.现病史)
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
主要病症的特点
病因与诱因 病情的开展与演变 伴随病症
诊治经过 病程中的一般情况(二便,食欲,睡眠等)
第二十页,共一百二十页。
伴随病症
是鉴别诊断的依据 可能的并发症 阴性表现的意义
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二十页。
重点问诊的方法
在全面问诊的根底上 针对就诊的最主要或“单个〞
问题 具病史资料分类和提出诊断假
设的能力 主要发生在急诊和门诊
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二十页。
重点问诊举例
黑便 消化系统
形成诊断 假设
对该系统的内容进行全面问诊
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二十页。
问诊inquiry
问诊的内容 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重点问诊的方法 特殊情况的问诊
充分
全面,系统,重点,标准和正确
按一定顺序进行
注意左右及相邻部位的对照检查 检查结束表示感谢
病情变化及时复查
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二十页。
体格检查的根本方法
视诊(Inspection) 触诊(Palpation) 叩诊(Percussion) 听诊(Auscultation) 嗅诊(Olfactory
2.病史分析 3.验证和修正诊断
第四页,共一百二十页。
诊断的步骤
1.病史搜集
病史采集(问诊) 体格检查
o 一般检查(全身状态,皮肤,淋巴结) o 各系统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器械,影像学)
2.病史分析 3.验证和修正诊断
第五页,共一百二十页。
问诊inquiry
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 是诊治患者的第一步 全面系统的问诊和重点问
最新诊断学完整教案(精品课件)

章、节授课题目绪论教学目标掌握诊断学、症状、体征的定义。
熟悉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了解临床诊断的种类.教学重点诊断学、症状、体征的定义教学难点临床诊断的种类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授课内容、过程、方法和时间分配教案首页复习巩固:导入新课:诊断学是一门桥梁课,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必要的课程,学好诊断学对以后临床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讲解新课:绪论一.诊断学的定义及学习诊断学的意义1.定义: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2.学习诊断学的意义—--—--防治疾病3.诊断学的内容1.病史采集(问诊):(1)定义:是以对话的方式向患者或知情人了解病情和健康状态的一种诊断方法。
(2)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生育史及家族史2.症状与体征授课内容、过程、方法和时间分配(1)症状:是指在患病的状态下,患者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与感受(2)体征:在体格检查时医生发现的异常表现。
3。
体格检查(1)定义:是医师应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单的工具,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观(2)基本方法:视(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4.实验室检查定义:是通过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实验方法对被检者的血液、体液结合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的诊断方法。
5。
辅助检查(仪器或设备检查)(1)X线检查(2)心电图检查(3)超声诊断(4)内镜检查(5)其他三。
临床诊断的种类与诊断思维1.临床诊断种类(1)病因诊断--——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腹膜炎(2)病理解剖诊断-——-大叶性肺炎、二尖瓣狭窄、胆囊炎(3)病理生理诊断--—-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衰竭2.诊断思维四.学习诊断学的方法(略)教学小结:诊断学是一门桥梁课,也是学好临床医学之前的一门必要的课程,学好诊断学对以后临床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
绪论部分需要掌握诊断学的症状、体征的定义;熟悉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了解临床诊断的种类和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发热•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
•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学科的重要基础。
•诊断学是培养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关键学科。
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常见症状与体征•问诊•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心电图检查、X线诊断、超声波检查•病历编写与诊断思维方法•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三、常见症状与体征•症状是指在患病状态下,病人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受,主要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胸痛、恶心、眩暈等。
•体征是指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发现的异常表现,如心脏杂音、肺部啰音、肝肿大等。
四、问诊问诊是以对话方式向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情或健康状态的一种诊断方法五、检体诊断•检体诊断医生应用自己的感官(如眼、耳、鼻、手)或借助简单的工具(如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等),对病人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查找机体正常或异常,对其健康状态和病情进行评估后提出的临床判断。
六、实验室诊断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试验方法对被检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获得疾病的病原体、组织的病理型态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再结合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七、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将被检者心电活动用心电图机描记下来的曲线图即心电图八、诊断的种类病因诊断根据致病以素所作出的诊断,它能明确提出致病的主要以素和疾病的本质病历解剖诊断是对病变的部位、性质、组织结构或细胞水平的病变均能提出明确的诊断病理生理诊断反映疾病时器官或机体功能状态的诊断九、基本要求●独立问诊、系统体检●熟悉检验、●熟悉心电图机、了解B超、X线检查●系统整理●病历书写●初步诊断十、注意事项:✓强调指出掌握正确的问诊和系统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忽视。
✓在获得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实验检查项目和正确评价其结果也十分重要。
✓必须建立客观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方能达到正确认识疾病的目的。
✓最后,培养良好的医生素质也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十一、最终目的:睁眼会看举耳会听伸鼻会嗅开口会问抬手会查静心会想提笔会写第一节发热一、发热的定义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源作用产热增多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散热减少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发热二、体温的正常值三种测量方式:1、口腔温度:36.3——37.2℃2、腋下温度:35.8——36.7℃3、直肠温度:36.8——37.7℃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受昼夜、环境、运动等的改变而改变。
三、致热源外致热源:细菌、病毒、真菌及细胞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激活白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内源性致热源:分子量小,能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顶点上移——调节冲动——运动神经—-骨骼肌紧张性增高或寒战——产热增多交感神经——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出汗停止——散热增多四、致病机制1、致热源性发热2、非致热源性发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体温调节过程。
五、病因1、感染性发热最主要的原因各类病原体导致的发热。
2、非感染源性发热①无菌坏死物质的吸收②免疫性疾病③内分泌疾病④皮肤散热障碍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六、临床表现(一)临床过程1、体温上升期2、高热期3、体温下降期(二)发热的分度和热期以口腔温度为例低热: 37.3-38℃中等度热度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 41℃以上七、热型稽留热弛张热波状热回归热间歇热不规则热呼吸困难意识障碍一、呼吸困难的概述主观(患者)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
客观表现:呼吸节律、频率、深度异常二、呼吸困难的病因:主要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1.气道阻塞。
指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通气障碍为主的各种疾病如:炎症、水肿、肿瘤、异物等。
2.肺疾病。
如炎症、水肿、淤血、纤维化、肺不张等,影响气体交换、弥散等通气功能障碍出现呼吸困难。
3.胸廓疾病。
如严重胸廓畸形、气胸、大量胸腔积液、胸廓外伤等,影响肺呼吸运动、肺通气功能。
4.神经肌肉疾病。
导致呼吸肌无力或麻痹,主要影响通气。
如:脊髓灰质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
5. 膈肌运动障碍。
影响肺活量、通气。
如:膈神经麻痹,高度鼓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胃扩张、妊娠末期等。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心力衰竭、心包压(填)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栓塞等,导致肺瘀血或肺水肿,影响气体交换、弥散。
(三)理化因素或代谢障碍等导致的中毒,影响呼吸中枢功能。
(四)血液病。
主要影响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下降。
如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
(五)神经精神因素1.颅脑疾病。
如颅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脑或脑膜炎症等损害致呼吸中枢功能障碍;2.精神因素。
如癔病。
三、呼吸困难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一)肺源性呼吸困难。
因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
需特别掌握吸气性、呼气性、心源性呼吸困难特点及鉴别点。
(二)心源性呼吸困难。
主要由左心和(或)右心衰竭引起,两者发生机制不同,左心衰竭所致的呼吸困难较为严重。
1. 左心衰竭所致呼吸困难—原因、特点、临床表现。
2. 右心衰竭所致呼吸困难—原因、特点、临床表现。
(三)中毒性呼吸困难(四)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重症颅脑疾病与癔病呼吸困难有何特点与区别。
四、呼吸困难伴随症状询问了解呼吸困难时的伴随症状,有助于协助判断病因与病变定位。
(一)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
(二)骤然发生的严重呼吸困难。
(三)呼吸困难伴一侧胸痛。
(四)呼吸困难伴发热。
(五)呼吸困难伴咳嗽、咳脓痰。
(六)呼吸困难伴大量浆液性泡沫痰。
(七)呼吸困难伴昏迷。
五、呼吸困难问诊要点(一)呼吸困难发生的诱因、表现(吸气性、呼气性还是吸与呼都感困难)。
(二)呼吸困难起病缓急、是突发性、渐进性?(三)呼吸困难与活动、体位变换的关系,昼夜是否一样?(四)呼吸困难是否伴有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咳痰的性状如何?是否伴有咯血(量与性状)。
(五)呼吸困难有无排尿、饮食异常、有无高血压、肾病与代谢疾病的病史。
(六)呼吸困难有无药物、毒物摄入史及头痛、意识障碍、颅脑外伤等意识障碍正常人意识清醒、某些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多由大脑及脑干损伤所致,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
一、病因(一)重症急性感染败血症、肺炎、中毒性菌痢、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和颅内感染(脑炎、脑膜脑炎、脑疾病)等。
(二)、内分泌及代谢障碍尿毒症、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性昏迷、低血糖、妊娠中毒症等。
(三)、心血管疾病:重度休克、心律失常引起的Adams-Stokes综合征等。
(四)、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稀释性低钠血症、低氯性碱中毒、高氯性酸中毒等。
(五)、外源性中毒安眠药、酒精、有机磷、氰化物、磷化锌、一氧化碳、吗啡中毒。
(六)、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高温中暑、日射病、触电、高山病。
(七)、颅脑非感染性疾病1、脑血管疾病:脑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脑病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脑脓肿。
3、颅内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等。
4、癫痫。
二、临床表现意识障碍可有下列不同的表现:(一) 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进入睡眠状态。
(二) 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较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
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三) 昏睡是接近不省人事的意识状态。
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被唤醒。
虽在强烈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摇动患者身体等)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四) 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按其程度可区分为三个阶段:1、轻度昏迷:意识大部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
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
2、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运动。
3、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三、伴随症状1、意识障碍伴发热:先发热后意识障碍可见于重症感染疾病,反之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2、意识障碍伴呼吸缓慢:是呼吸中枢受抑制的表现,可见于吗啡、巴比妥类药物、有机磷农药等中毒,银环蛇咬伤等。
3、意识障碍伴瞳孔散大:可见于颠茄类、酒精、氰化物等中毒及癫痫、低血糖状态等。
4、意识障碍伴瞳孔缩小:见于吗啡、有机磷农药、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5、意识障碍伴心动过缓:见于颅内高压症、房室传导阻滞及吗啡类、毒蕈等中毒。
6、意识障碍伴高血压:见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肾炎等。
四、问诊技巧对意识障碍的病人在采取积极抢救措施的同时宜详细问诊,以了解意识障碍发生前后的病情,判断可能的病因,提出相应的辅助检查及制定正确的救治方案。
1、意识障碍发生的急缓、历时长短,演变及伴随症状。
2、意识障碍是否为首发症状,如其前有症状提示意识障碍是在某些疾病基础上演变的。
3、有无意识障碍病史,与此次症状的异同性及可能的联系。
4、有无外伤、服药、饮酒、服毒或煤气等化学物质接触史。
5、有无癫痫,高血压,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代谢紊乱等病史。
6、有无严重感染及物理性损害病史。
呕血与便血、咯血、水肿呕血与黑粪一、概述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管胆道的出血。
呕血一般有黑粪,但黑粪不一定伴有呕血。
二、病因1、食管疾病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3、肝、胆和胰腺疾病4、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5、其他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是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其次是胃底或食管静脉屈张破裂,再次是急性胃粘膜病变。
三、临床表现1、呕血的表现:前驱症状有:上腹的不适及恶心临床症状有:呕出血性胃内容物咖啡渣样棕褐色: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
短、少量时表现为:鲜红色或是混有血凝块。
长、大量时表现为:咖啡渣样棕褐色2、失血的表现(1)急性失血的表现:头晕、乏力、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增快(2)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及休克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3、血液学表现:贫血的现象4、发热:出血后24小时多有发热,持续3-5天。
5、氮质血症:出血后数小时血中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以达到高峰。
四、伴随症状便血一、概述:便血:是指粪便带血或自肛门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一般为下消化道出血。
二、病因与发生机制因为下消化道炎症或血管病变、息肉、良性或是恶性肿瘤等所致的呼吸道黏膜破溃出血所致;或是因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