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头颈部检查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临床见习头颈部检查教案

大学临床见习头颈部检查教案

大学临床见习头颈部检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头颈部检查的重要性2. 学会正确的头颈部检查方法和步骤3. 熟悉头颈部主要解剖结构和检查内容4. 提高临床诊断能力二、教学内容1. 头颈部检查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2. 头颈部检查的方法与步骤3. 头颈部主要解剖结构及检查内容4. 常见头颈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检查要点5. 临床实践操作演练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头颈部检查的重要性、方法、步骤及主要解剖结构和检查内容2. 演示:教师示教头颈部检查操作,展示正确姿势和技巧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头颈部检查操作练习,教师现场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4. 讨论:学生间交流头颈部检查心得,分享临床实践经验四、教学准备1. 教室: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2. 模型:头颈部解剖模型或仿真模型3. 器材: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临床检查器材4. 教学资料:相关教材、PPT、临床案例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头颈部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2. 理论讲解:讲解头颈部检查的方法、步骤及主要解剖结构和检查内容3. 示范演示:教师示教头颈部检查操作,强调正确姿势和技巧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头颈部检查操作练习,教师现场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5. 讨论交流:学生间交流头颈部检查心得,分享临床实践经验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头颈部检查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头颈部检查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临床医生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头颈部检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临床科室,观察医生在进行头颈部检查时的实际操作。

3. 安排学生参与临床实践,亲身参与头颈部检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案。

诊断学头颈部检查实训教学思政教案

诊断学头颈部检查实训教学思政教案
1.将老师和学生将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职业责任感融入课堂,提高了专业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通过雨课堂质料,极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2.思政知识一体化,通过考核发现将课程思政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授课方式多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进步,课堂学习效果良好。
3.讲到甲状腺检查和浅表淋巴结检查,在实时课堂中利用视频和模具增加学生积极主动练习的频率和实效。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于体格检查中,教育学生医学的高尚和宗旨,培养学生爱国奉献、大医精诚的家国情怀。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如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的各门课程,但对于怎样接触患者、怎样对患者该怎样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如何构建爱伤意识等等比较茫然,对以上课程相对抽象,学习时间短,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并不牢固,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根据调查研究,学生对抽象、微观等知识的思考和想象能力较弱,对具体、直观的事物接受力较强,更倾向于观察和实践参与,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强。所以要将基础医学-诊断学-临床医学相整合。同时润物无声融入思政元素,借助我国的抗疫成效培养学生爱国、爱党、坚决拥护共产党的英明决策,有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医生、医护这个神圣职业的热爱和向往,医者仁心、大医精诚应该是其孜孜不倦的追求。形成高医德,练就精湛医术,更好地乐于奉献、助健康之完善是我们本节课程授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一、思政目标
以《诊断学.头颈部体格检查》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家国情怀,人民生命健康至上的思政教育导入课程,使学生从典型人物和身边榜样身上,在心中种下生命至上、尊重患者、关爱生命、敬业爱岗,视患如亲,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的种子,同时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更深的理解自身所担负的社会历史责任。

诊断学头颈部评估教案及讲稿j2

诊断学头颈部评估教案及讲稿j2

诊断学-头颈部评估教案及讲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头颈部评估的重要性2. 掌握头颈部评估的步骤和技巧3. 熟悉头颈部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4. 提高临床诊断能力二、教学内容1. 头颈部评估概述头颈部评估的重要性头颈部评估的步骤和技巧2. 头部评估观察头部外形和姿态检查头发和头皮观察面部表情和口腔3. 颈部评估检查颈部外形和活动范围检查颈部肌肉和皮肤检查颈部淋巴结4. 眼睛和耳朵评估检查眼睛外观和功能检查耳朵外观和听力5. 鼻咽喉评估检查鼻腔和鼻窦检查咽喉和声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头颈部评估的概述、步骤和技巧2. 示范法:展示头颈部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头颈部评估,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4. 案例分析法:分析头颈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的情况2. 练习报告:评估学生的练习结果和诊断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诊断学教材或相关参考书籍2. 幻灯片:制作头颈部评估的PPT幻灯片3. 模型或图片:提供头部、颈部和五官的模型或图片进行示范和练习4. 案例资料:准备相关头颈部疾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或案例引入头颈部评估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头颈部评估的重要性、步骤和技巧,包括头部、颈部、眼睛、耳朵、鼻咽喉的评估方法。

3. 示范:展示头颈部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包括检查头部外形和姿态、头发和头皮、面部表情和口腔、颈部外形和活动范围、颈部肌肉和皮肤、颈部淋巴结、眼睛外观和功能、耳朵外观和听力、鼻腔和鼻窦、咽喉和声带等。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头颈部评估,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提供反馈和建议。

5. 案例分析:分析头颈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评估技巧进行诊断和分析。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头颈部评估的步骤和技巧,包括头部、颈部、眼睛、耳朵、鼻咽喉的评估方法。

诊断学-头颈部评估教案及讲稿j

诊断学-头颈部评估教案及讲稿j

诊断学-头颈部评估教案及讲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头颈部评估的重要性2. 学会正确的头颈部评估方法和技巧3. 掌握头颈部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二、教学内容1. 头颈部评估概述头颈部评估的重要性头颈部评估的方法和技巧2. 头部评估外貌和表情眼耳鼻口舌的检查头皮和头发的检查头部运动的检查3. 颈部评估颈部外形和皮肤的检查颈部肌肉和关节的检查颈部血管的检查颈部淋巴结的检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头颈部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介绍头部和颈部的检查内容和要点2. 示范法演示正确的头颈部评估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头颈部评估的临床应用分析头颈部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头颈部评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实际操作观察学生进行头颈部评估的实际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操作技巧和准确性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诊断学-头颈部评估相关章节2. 幻灯片:头颈部评估的图片和示例3. 模型:头部和颈部的解剖模型4. 视频:头颈部评估的操作视频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头颈部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并了解了头颈部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和诊断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一个临床案例,引出头颈部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主体教学:讲解头颈部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头部和颈部的检查内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体验,讨论头颈部评估的难点和注意事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头颈部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头部和颈部的检查内容。

2. 教学难点:头部和颈部的细致检查,临床应用。

大学临床见习头颈部检查教案

大学临床见习头颈部检查教案

大学临床见习头颈部检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头颈部解剖结构及重要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2)了解头颈部检查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

(3)熟悉常见头颈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进行头颈部检查。

(2)能够分析头颈部检查结果,作出初步判断。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增强学生对临床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头颈部解剖结构及重要器官。

2. 头颈部检查的步骤和方法。

3. 头颈部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头颈部解剖结构、检查步骤和疾病特点。

2. 演示法:示范头颈部检查技巧,让学生参与演示。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模具。

3. 临床实践基地:医院或诊所。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技能操作:在临床实践基地进行头颈部检查操作,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总共20课时,其中理论讲授10课时,实践操作10课时。

2. 教学计划:课时1-2:头颈部解剖结构及重要器官的学习。

课时3-4:头颈部检查的步骤和方法的学习。

课时5-6:常见头颈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的讲解。

课时7-8:临床实践基地的头颈部检查操作演示。

课时9-10:学生分组进行头颈部检查操作练习。

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讲解头颈部解剖结构、检查步骤和疾病特点。

2. 临床示范:教师在临床实践基地进行头颈部检查操作示范。

3. 学生练习:学生在临床实践基地分组进行头颈部检查操作练习。

大学临床见习头颈部检查教案

大学临床见习头颈部检查教案

大学临床见习头颈部检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头颈部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了解头颈部各器官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常见疾病。

(3)熟悉头颈部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进行头颈部检查。

(2)能够分析头颈部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增强学生对临床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头颈部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 头颈部各器官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常见疾病。

3. 头颈部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头颈部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头颈部各器官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常见疾病。

(3)头颈部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头颈部检查技术的操作要领。

(2)头颈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头颈部检查的基本方法、技术和正常解剖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头颈部疾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头颈部检查操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头颈部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学时。

2. 教学场所:临床技能实验室。

3. 教学准备:头颈部检查模型、病例资料、教学PPT。

4.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头颈部检查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

(2)讲解:讲解头颈部检查的基本方法、技术和正常解剖结构。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头颈部检查操作,教师点评并指导。

(4)案例分析:分析头颈部疾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头颈部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头颈部检查操作过程中的正确性、流畅性。

大学临床见习头颈部检查教案

大学临床见习头颈部检查教案

大学临床见习头颈部检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头颈部检查的基本方法。

(2)了解头颈部各个器官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常见疾病。

(3)熟悉头颈部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进行头颈部检查。

(2)能够分析头颈部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增强学生对临床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头颈部检查的基本方法(1)望诊(2)触诊(3)叩诊(4)听诊(5)嗅诊2. 头颈部各个器官的正常解剖结构(1)头部(2)颈部3. 常见头颈部疾病(1)头部疾病(2)颈部疾病4. 头颈部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1)常见疾病的诊断(2)鉴别诊断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头颈部检查的基本方法、正常解剖结构和常见疾病。

2. 示教法:教师示范头颈部检查操作,学生跟随操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头颈部检查进行诊断。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头颈部检查相关教材。

2. 模型:头颈部解剖模型。

3. 病例:头颈部疾病病例。

五、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操作技能和问题分析能力。

2. 终结性评价:课后作业、小测验和期末考试。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头颈部检查的基本方法。

2. 头颈部各个器官的正常解剖结构。

3. 头颈部常见疾病的特点。

4. 头颈部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头颈部检查方法的运用和判断。

2. 头颈部疾病鉴别诊断的能力培养。

3. 实际操作中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七、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教材、模型、病例等教学资源。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头颈部检查的基本方法、正常解剖结构和常见疾病。

3. 示范操作:教师示范头颈部检查操作,学生跟随操作。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头颈部检查进行诊断。

一般体格检查及头颈查体 教案

一般体格检查及头颈查体 教案

一般体格检查及头颈查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一般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 了解头颈部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疾病;3. 掌握头颈查体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1. 一般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 头颈部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疾病。

三、教学内容:1. 一般体格检查1.1 观察:1.1.1 体型:身高、体重、体形;1.1.2 活动:行走姿势、站立稳定性、活动幅度;1.1.3 皮肤:颜色、弹性、有无皮肤损伤等;1.1.4 黏膜:唇色、口腔黏膜颜色等;1.1.5 工具:检查通常所需的仪器设备。

1.2 体征检查:1.2.1 测量体温;1.2.2 测量血压;1.2.3 测量脉搏;1.2.4 肺部听诊;1.2.5 心脏听诊;1.2.6 腹部触诊。

2. 头颈查体2.1 头部检查:2.1.1 头皮检查:观察有无疤痕、肿块、溃疡等;2.1.2 头发检查:观察头发质量和脱发情况;2.1.3 面部检查:观察面部对称性、表情、皮肤颜色等;2.1.4 头颅骨检查:观察头颅骨的形态和有无畸形;2.1.5 颅内压检查:检查颈静脉回流、静力征等。

2.2 颈部检查:2.2.1 颈部外观检查:观察颈部对称性、肿块、颈静脉回流等;2.2.2 颈部活动性检查:检查颈部活动范围和颈椎功能等;2.2.3 淋巴结检查:触诊锁骨上、颈部、头颅附近的淋巴结;2.2.4 甲状腺检查:触诊甲状腺是否异常。

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一般体格检查内容和方法,头颈部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疾病;2. 演示:教师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头颈查体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具体操作;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互相进行体格检查和头颈查体。

五、教学评价:1. 总结:考察学生对一般体格检查内容和方法以及头颈查体的理解;2. 演示评价:观察学生对一般体格检查和头颈查体的操作是否准确;3. 组织评价:学生互相教学,相互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资料:1. 简报:一般体格检查及头颈查体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 PPT:头颈部解剖结构和常见疾病的介绍;3. 模型:用于演示头颈查体的操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头颅检测—大小、外形、压痛、异常情况等。
2.眼睛检查-视力、视野、眼球运动、对光反射、眼睑等检查
3.鼻—外形、鼻翼、鼻中隔偏曲、分泌物;副鼻窦的检查:上颌窦、额窦、筛窦
4. 耳:耳廓外形、分泌物
5. 口腔:粘膜、牙齿、舌、扁桃体
6.颈部检查—血管、甲状腺、器官、淋巴

(一)讲解及演示
一.头部
(2)内容:视:大小分三度
触:大小,性质、硬度、是否对称、表面情况、有无震颤及压痛、对气管的影响;
听:血管杂音
3.气管的检查:方法:病人可取坐位或平卧位均可;医师站在病人的前面或侧面;医师右手的食指放在病人右侧的胸锁关节,无名指放在病人左胸锁关节上,中指放在正中触摸气管的位置;
注意:气管是否移位,如有移位应注意向何处移位;
4.淋巴结检查
检查方法:主要是触诊法。
检查顺序:耳前→耳后→枕部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颈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
检查手法:
①耳前淋巴结检查手法:用两手食指与中指轻在耳前进行触摸;
②耳后淋巴结检查手法:可用上述两手指或三手指(增加无名指)在耳后进行触摸;
检查方法:示教
5.耳:耳廓外形分泌物
6.口腔:气味
唇色溃疡疱疹
口腔黏膜:色溃疡出血点色素沉着斑疹
牙齿

咽及扁桃体:咽有无充血,出血点,分泌物.
扁桃体检查方法,内容.
7.腮腺
二.颈部
颈部的检查方法主要采取视诊,触诊,听诊.
1.血管
颈静脉:判断标准:正常人平卧去枕时颈静脉是充盈的,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是塌陷的.
③枕后淋巴结检查手法:三手指在枕骨凸隆下方触摸;
④颌下淋巴结检查手法:用食、中、无名指同时从下颌角伸进去由里向外滑行触摸,双侧进行;
⑤颏下淋巴结检查手法:用食指或食、中指从下巴向里伸进,然后由里向外滑行触摸;
⑥颈部淋巴结检查手法:首先检查侧颈部要弯曲,用食、中、无名指的指腹从颈前向颈后再向颈深部进行触诊,可以单侧,也可以双侧同时检查;
检查内容:部位,大小、质地、数目.活动情况、与周围组织粘连,压痛,搏动、有无瘢痕及瘘管等;
检查结果报告:按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压痛等进行报告;有否触合等;
(二)分组进行实践讨论————30分钟
(三)讨论及答疑————20分钟
思考题
或作业
1、扁桃体肿大分度。
2、甲状腺肿大分度。
课后记
. .
临床意义
肝颈静脉回流征
颈动脉:搏动是否增强
临床意义
2.甲状腺:多采用视、触、听诊;
⑴方法:视诊:医师站在病人的前面观察病人的颈部有无肿大;
触诊:①医师站在病人背后或前面;
②找到病人的甲状软骨;
③用双手拇指放在病人背后,用其它四指从甲状软骨两旁进行触诊;同时让病人做吞咽动作。
听诊:在发现甲状腺肿大后进行甲状腺的听诊;
眼球运动:医师置目标物于受检者眼前30-40cm处,嘱病人固定头位,眼球随目标物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进行。
眼球震颤
3)眼前节检查:角膜、巩膜、虹膜
瞳孔:大小、形状、双侧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直接、间接 ),集合反射
4)眼底检查
4、耳
4.鼻:外形鼻翼鼻中隔偏曲分泌物
副鼻窦的检查:上颌窦额窦筛窦
诊断学实践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诊断学
章节(课题)
头颈部检查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授课学时
4学时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头颈部及淋巴结的检查方法、检查顺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视力、外眼、扁桃体、甲状腺的检查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演示法
教具及参考书
教具:皮尺、尺子、手电筒、压舌板
参考书:诊断学
方颅: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呈方形,见于小儿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
巨颅:见于脑积水,伴有落日现象。
长颅:自颅顶至下颌部的长度明显加大,见于马方综合症和肢端肥大症。
变形颅:发生于中年人,以颅骨增大变形为特征,伴有长骨的骨质增厚与弯曲,见于变形性骨炎。
2.头发:颜色、疏密度、脱发的类型与特点;头皮检查需分开头发观察头皮的颜色、头皮屑、有无头癣、疖痈、外伤、血肿、瘢痕。
3.眼:眉毛睫毛眼睑眼球角膜瞳孔结合膜巩膜
1)眼的功能检查:视力、视野、色觉
2)外眼检查:眼睑睑内翻、上睑下垂、眼睑闭合障碍、眼睑水肿
泪囊请病人向上看,检查者双手轻压病人双眼内眦下方观察有无分泌物或泪液自上、下泪点溢出。
结膜睑结膜、穹隆部结膜、球结膜
眼球注意眼球的外形与运动,眼球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有眼征:Stellwag征、Graefe征、Mobius征、Joffroy征);双侧眼球下陷见于严重脱水,单侧眼球下陷见于Horner综合症和眼眶骨折;
1.头颅(skull):视诊注意大小、外形变化和有无异常活动;触诊时仔细触摸头颅的每一个部位,了解其外形、有无压痛和异常隆起。头颅的大小以颅围来衡量,测量时以软尺自眉间绕到颅后通过枕骨粗隆。



头颅的大小异常和畸形:
小颅:小儿囟门过早闭合可形成小头畸形,同时伴有智力发育障碍,
尖颅:由于失状缝与冠状缝过早闭合形成,见于先天性疾患尖颅并指(趾)畸形(Apert综合症)
⑥锁骨上淋巴结检查手法:同样用查颈部的三个手指从锁骨上窝外向内向深部进行触诊,必要时可要病人用力咳嗽协助触诊。
⑦锁骨下淋巴结检查手法:同样用上述手法只是部位在锁骨下;
⑧腋窝淋巴结检查手法:用三个手指先从腋窝顶部→前壁→后壁→外壁顺序进行滑行触诊;
⑧腹股沟淋巴结检查手法:病人采取平卧位,医师用食、中、无名指、小指进行从腹股沟外上向内下进行滑行触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