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地群体性特征认识

合集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因其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

另一方面,又因其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而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同时,他们所处的特殊人口年龄阶段又使其身上呈现出同龄青年共有的人格特征。

概括地说,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呈现出四大群体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

时代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大众传媒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他们能够更迅捷地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开放式的新思维,成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者、接受者和传播者。

发展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大多20岁出头,其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外出务工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绝大多数未婚,即将面临着结婚、生子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也必然要承接许多可以预见及难以预见的人生经历和变化;他们大多刚从校门走出3-5年,虽然满腔热情、满怀理想,但是,职业经历刚刚开始,职业道路尚处于起点阶段,在职业发展上也存在较大的变数。

双重性的体现:他们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同时兼有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

从谋生手段来看,靠务工为生,重视劳动关系、工作环境,看重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工人特征;但是受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的制度身份仍旧是农民,作为农民的后代,也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一部分农民的特质。

边缘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位于城市的底层,因此,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

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边缘性。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新生代农民工仍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中国的农民人口占了大多数,基本人口组成还是农民。

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目前已经达到将近一亿,在未来的近几十年,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还会继续增长。

二、新生代农民具有时代特色,也掌握了科学,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他们将会对社会发展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的成功机会,这种机会也呈现在新生代农民工面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普遍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充分洗礼,树立起了现代市场意识,个人责任感、风险意识、灵活性和适应性都大大增强;又受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冲击和塑造,工业文明的秩序感、计划性、时间观念和科层制原则都已在他们身上留下很深的烙印。

三、城市基础发展靠农民工。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很庞大,相对于其他体力劳动力(如城市的无业人员和一些流动群体等)而言,它不仅具有人数优势,而且它的工资要求和工作待遇更低,更愿意从事一些危险、有害、社会歧视严重的行业,所以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来说,它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

四、由我国的产业结构决定的。

中国目前是“世界工厂”,像富士康类型的代工工厂、加工企业、劳动密集型作坊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这种状况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有可能持续下去,因为企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不容易,也不是在几年内能够完成的。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问题与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问题与对策
山 东 省 农业 管理 干 部 学 院 学报
2 1 生 00
第2 7卷 第 5 期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特 点 、问 题 与 对 策
龚 红 莲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 学院,广 东 广 州 5 6 5 1 ) 03
摘要:新生代农 民工是 一个 比第一代 更充满着 自我 矛盾 的群体 ,关注这个群体 的特 点及其存在 的 问题 ,采取适 当 对策解决其社会 归属 问题 ,对 于我 国城 市化 、农村现代化 、城 乡一体化的顺利进行 ,“ 和谐社 会”的发展 目标的旱
可Hale Waihona Puke 缺 的重要 的后 备劳 动力 资源 。

4、对 家 乡 的认 同度 减 弱 。与直 接脱 胎 于农业 生产 和 农村 生活 的第一 代不 同的是 ,新生代 农 民工 出生于上 世纪 8 O年代 以后 ,从 学校毕业后 就直接进城打 工, 因此虽 被冠
以 “农 民 工 ” 的 称 号 ,但 对 农 业 生 产 并 不 熟 悉 , 既 没 有
下各年龄组均 在 2 %以上 ;年龄在 2 5 6 l 2 岁之 间的达 到 3 . 1
1 ,高 出农 民工总体平均 水平 7 6个 百分点 。同时 ,新 生 据深圳 市总 工会调 查数据显 示 ,深圳老 一代农 民工在 ~个 % .
代 农 民工 中接 受 过 职 业 培 训 的人 员 比 例达 到 3 . % 6 9 ,高 出第 单位最长工作年 限的平均值为 7 ,新生代在 ~个 单位 工作 年
专 的比重 。而 从 2 0世纪 9 0年代起 ,则 是初 中教育 水平 认 同也 在 减 弱 ,对 农 村 的一 些 习惯 和 传 统甚 至 持批 评 态
的 比重 最 高 。2 0世 纪 9 0年 代 中 期 到 末 期 ,农 村 外 出 务 工 度 。在 他 们 看 来 ,外 出务 工 经 商才 是 年 轻人 有 出息 的标 经商 的劳动力 中,初 中水平 的L ̄上升 到 5 %以上,且有 志 。 Lt J O 进 一 步 上 升 的 趋 势 。 另 据 国家 统 计 局 数 据 显 示 ,2 0 0 9年 , 5、 流 动 性 更 强 。与 第 一 代 相 比 ,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流 动 年 限 和 更 换 工 作 的 频 率 这 两 个 方 面 的 数 据 对 比进 行 反 映 。 在 新 生代 农 民工 中接 受 过 高 中及 以 上 教 育 的 比例 , 3 0岁 以 性 更 强 。关 于 这 一 点 ,可 以 从 新 老 两 代 农 民工 在 最 长 工 作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

进 城 农 民 工 的 成 长 过 程 是 一 个 不 断 变 换 和 重 新 建 构 新 的 社 会 联 系 和社 会 网 络 的 过 程 。为 了在 城 市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需 要 . 农 民工 必 须 学 会 与 社 区 、 民 打 交 道 。 交 往 的过 程 中 , 要 两 市 在 需 者 深 人 理 解 和 沟 通 。研 究 表 明 , 民工 的社 会 联 系 越 丰 富 , 农 他们 融 入 城 市 的 可 能 性 就 越 大 。但 是 , 于各 种 原 因 , 查 显示 实 际 由 调 上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的 交往 圈 子 大 多 局 限 在 亲 戚 、过 去 的 同 学 、 朋 友 和 现 在 工 作 的 同事 。 邻 居 、 统 城 市 居 民 的 交 往 都 非 常 少 , 与 传 他 们 交 往 的 圈 子 非 常 闭塞 。 由 于 缺 乏 与 城 市 居 民 的 交 往 , 得 使 他们 与城 市居 民 的误 会 、 阂 越 来 越 深 , 成 恶 性 循 环 。 隔 形
理 现 象进 行 了剖 析 。 结合 心 理 学的 知 识 , 社 会 的 角度提 出 了克服 新 生代 农 民 工 消极 心理 的对 策 。 从 [ 键 词 ] 生代 农 民工 ; 费观 念 ; 关 新 消 自我 效 能感 ; 主观 幸福 感
1 新 生代农 民工的特点
11 消 费 观 念更 加 开放 .
2. 不 满 心 理 3

代的 2. 42 %高 出 l 4个 百 分 点 。所 以 , 上一 代 大 多是 文盲 半 与
文 盲 的农 民工 相 比 . 生 代 农 民 工 受 教 育 程 度 相 对 较 高 。这 不 新
仅 使 得 他 们 具 有 一 定 文 化 知 识 .也 使 得 他 们 更 容 易 接 受 新 事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群体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群体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而来的新型劳动大军,是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形态转型期的特殊利益群体。

经过30年改革历程的洗礼和市场机制力量的引导,他们已经成长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乡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新市民阶层的主要成员。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怏的持续发展,城镇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城镇新增劳动力增幅和绝对数趋于回落,城镇企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需求更加旺盛。

据调查,即使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外来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企业职工的主要来源。

2010年苏州市就业登记的农民工已达213万人,其中外来农民工168万人。

从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稀缺资源,他们渴望改善劳动权益和生活保障状况,提升思想文化和劳动技能素质,全面落实精神文化权利和社会民主权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从个人发展愿景和社会身份定位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唯一出路是城镇新市民和产业工人的重要成员,同时既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xx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者。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点、问题与反思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点、问题与反思

涉及农 民工权益保护等综合性的法律法规共 5 部 , 年发 布的 《 6 占 广东 省 青少 年发 展 报 告 》 示 , 2 . %的 显 有 74 81 ; .% 涉及 取 消不 合理 收 费 , 改善 农 民工就 业 环 境 , 提 新生代农 民工希 望在 务 工城 市买房 成 为新 “ 客家 ” ; 供农 民工就 业 服务 的法 律 法 规 共 7 7部 , 1 . % ; 占 1 1 涉 5 .%的新 生 代农 民工 表 示 “ 得 好 , 意 待 下 去 ” 02 干 愿 ; 及农 民工社 会 管理 的法 律法 规共 4 9部 , 7 ; 占 % 涉及农 “ 干几 年 回家 ” “ 尽 快 回家 ” 加 起 来 只有 不 到 再 或 想 的 民工子 女受 教 育 的法律 法规 共 1 6部 , 2 3 ; 占 . % 涉及农 两 成 。这 与第一 代农 民工从 农 村 到城 市最 后 返 乡 的经 民工 计划 生 育 、 医疗 保 健 的法 律 法 规 共 1 1 , 1 . 历 有很 大 的不 同 。 2 部 占 7
镇 化 率增 长超 出 了 1 百分 点 , 口增长 了 近 3 。 3个 人 亿
2 .%。9 12 0年 代 中期 , 村 外 出劳 动 力 中 , 过 初 中 农 受
城镇 化进 程 的加 速 推 进 , 方 面 意 味 着 大 量 农 村 教育 的则 占到 了 5 % 以 上 , 呈 进 一 步 上 升 态 势 。 一 0 且 ] 人 口的经济 生 产 方 式 经 由第 一 产 业 向第 二 、 三 产 业 20 年 , 部 沿 海 某 地 级 市 外 来 务 工 人 员 的 调 查 表 第 06 东 转变 , 另一 方 面也 意 味着 大量农 民子 女 ( 中相 当一 部 明 , 中文化 程度 的 比例达 到 了 6 .% , 中 以上文 化 其 初 51 高 分 是新 生代 农 民工 ) 的成 长环 境 由农 村 转 移 到 了城 镇 , 程 度 的 比例 也达 到 了 2 .%l 48 1 。2 1 0 0年 8月 , 江苏 省 他 们 面对 的不 再 是 过 去 农 村 的人 和事 , 是 城 镇 中全 农 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 而 江苏 省新 生代农 民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劳工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作业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作者姓名:杨振山指导教师:孟繁元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东北大学2011年5月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杨振山)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位及发展现状(一)定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很大。

(郑风田,2010)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2月27日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提出“农民工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

“农民工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这一判断非常重要。

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左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

而外出就业1.53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

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

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 2.3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美国《时代》周刊在2009年把年度人物的第三名授予了中国的农民工,原因是他们拯救了世界金融危机。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美国人并没有按我国的约定称呼叫农民工, 而是把他们叫做“产业工人”。

时代周刊给中国农民工这么高的荣誉,他们实至名归。

我国经济增长的70渝出口拉动,而出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工低廉的工资。

另外一个是对稳定的贡献,在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时刻,虽然有2500万的农民工失去工作,但他们并没有威胁政府与老板,而是老老实实地回家。

放在任何国家,上千万人同时失业,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动荡。

中国的农民工却没有,这也堪称世界奇迹。

(二)年龄及婚姻状况1、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内涵和代际特征

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内涵和代际特征

春光于 20 年通过调研提 出 , 出生于 2 世纪 8 年代初 , 01 即 o O 成 长 和受教 育于 8 年代 ,于 9 年代初 外 出务工 的农 村流 动人 0 O 口。此后 , 一概 念被学者广泛使用并 逐渐演化为新 生代农民 这
工, 但他们在 界定这 一概念时 却认为 , 生代 农 民工还不 是第 新 二代 农村流动人 口 , 而是介于第一代 与第二代之 间过 渡性的农 村 流动人 口。 代表人有彭静 、 周文英 (0 6 、 2 0 )许传新 (0 7 。 2 0 )我们 认为这不符合王春光教授 的本意 , 也不符合客观事 实 。因为在 王春光 教授调研 中表明 , 已存 在一些 明显的群 体性特 征 , 将新 生代农村流动人 口从农村 流动人 口中甄别 出来 。如 “ 年代与年 龄特性 :o世纪 8 2 0年代 外出的农村 流动人 口现在平 均年龄 已 经达到 3 .6岁 , 9 年代 外出的农村流动人 口平均年龄 只有 0 8 而 0
警毫 囊
—■
l 1
经 济 釜 涎
|l | |


“ 第二代农民工 ” 是由刘传江 、 徐建玲等人从 人 口学和经 济 学视 角提 出。“ 第二代农 民工 , 是相对于改革开放 后于 2 o世纪 8 年代 中期 到 9 o o年代 中期从农业和农村 中流出并进 入非农产 业就业 的第一代农民工而言的 ,具体指的是 1 8 9 0年以后 出生 、
1 亿人左右。 这说 明 , 在新生代农民工中不仅有 2 世纪 8 年代 0 0 出生 的, 有 9 年代出生的农 民工。 还 0 如果以每隔 1 年作为一代 0 来计算 ,0 8 年代 出生的农 民工算是 “ 第二代农民工”9 年代出 , 0 生的农民工算是“ 第三代农民 工” 。那么在 2 世纪初期 , 1 第三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性特征认识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

另一方面,因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明显带有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时代烙印。

概括起来,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三大群体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

时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数量达到了2.3亿,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达到了1.5亿,16——30岁的农民工所占比例为61.6%,以此推算,2009年一年时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达到了8900万人左右,如果将就地转移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计算在内,现阶段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总额约为1亿人。

第二,婚姻状况,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人群仅占群体总量的20%左右。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数据也显示,2006年,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

对比这两组数据不难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与之前的农民工相比,他们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

发展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

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地区,老一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左右,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左右,90后的平均年龄只有16岁左右,他们不仅缺少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也没有基本的产业工人生产技能。

第二,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老一代农民
工有所提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大于26%;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

第三,在制造业、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有所上升,建筑业呈下降趋势。

根据2004年《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在服务业、建筑业和制造业中,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1.7%、33.3%和22.9%;而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农民工比例分别为:39.1%、25.5%和17.3%。

对比这两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5年间,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百分比分别上升了5.8和2.6,建筑业则下降了5.6个百分点。

这说明,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行业上呈现出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靠拢的趋势。

第四,有着与城市同龄人相似的成长经历。

与城市同龄人一样,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没有经历农村到城市的成长过程,而是自小跟随父母迁入城市,或是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即进入城市工作,致使熟悉于城市生活,而对农业生产不够熟悉。

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这与城市同龄人群有着相同或是相似的历程。

双重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外出务工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改善生活、体验生活”转变。

老一代农民工主要是“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为了改善贫穷的生活状态而工作。

而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动机带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征。

一项调查显示,外出就业目的,选择“出来挣钱”的,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占76.2%,70年代出生的占34.9%,80年代出生的只占18.2%。

同时,在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中,选择“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学习技术”、“积累资本”的人高达71.4%。

第二,对劳动权益的诉求,
从维护基本权益向基本权益实现和追求体面工作、好的发展机会转变。

20世纪80年代,农民工刚刚出现时,他们外出就业的目的基本上只是挣钱,因而对劳动权益的诉求相对较低,只要能够按时足额领到劳动报酬,他们对社会保障和职业健康等权益并无强烈要求。

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文化技能有了显著提高,为他们外出就业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他们对劳动权益的诉求层次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