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总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浅析
第三章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科目分类
按国际标准分类:税收收入、社会缴款、 赠与、其他收入
按政府预算收入科目分类:税收收入、社 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 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来源
一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 的总合
实物形态:当年所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和消费
平相适应 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制约:
生产速度加快 生产质量提高
GDP增 长较快
财政收 入增加
物耗比例较低 经济效益提高
剩余产品 价值增加
财政收 入增加
2.剩余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对财政 收入规模的影响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剩余价值 3.经济体制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
分配制度不同 政府职能不同
4.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 价格总水平变动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 分配政策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从而 决定财政规模的大小
三 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
(一)合理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性
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有效比重 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优化 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
满足,也影响私人需要的满足
4.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既是财政政策的直 接目标,又是财政政策的中介目标
税利债费
一 税收收入 征收面广、最稳定可靠的收入方式,凭借 政治权利,依靠税法规定取得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适应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需要 适应企业自主经营的要求
二 国有资产权益收入 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参与国有企业利
润的分配 主要形式:股息、红利收入
上缴利润 租金收入 其他形式收入
三 公债收入
第三章 财政收入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年份
财政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建筑业总产 社会消费品 受灾面积 人口数目
零售总额
(亿元)
(亿元)
(亿元) 值(亿元) (亿元) (十万公顷) (百万人)
obs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理论背景
我们从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来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看,财 政收入又表现为来自各经济部门的收入。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就是在财政收入中,由来自国 民经济各部门的收入所占的不同比例来表现财政收入来源的结构,它体现国民经济各部门与 财政收入的关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部门。 其中工业和农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最大。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μ
解释变量有 6 个,β 0 为常数项,μ 为随机误差项,描述变量外的因素对模型的干扰。
数据的来源与分析
1. 样本数据的来源: (1)财政收入 1980、1985、1989—2002 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282 页;2003 年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第 269 页。 (2)工业总产值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460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414 页。 (3)农业总产值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416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335 页。 (4)建筑业总产值 1980、1985、1989、1990、1992—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527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 计年鉴》(2000 年)第 469 页。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80—1989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627 页; 1993—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618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 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第 594 页。
财政收入概述(PPT 30页)

(3)经验数据法
2.合理发挥各种财政收入形式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力
(1)税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税收动员储蓄并诱导投资。 通过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促 进经济稳定增长。 通过税收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通过税收促进环境保护。
四、财政收入分类
(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税收收入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财 政
国有资产收入
收
债务收入
入பைடு நூலகம்
其他收入
1.税收收入 2.国有资产收入 3.公债收入 4.政府性收费收入 (1)规费:行政规费;司法规费。 (2)使用费: 5.其他收入 (1)对政府的捐赠 (2)罚没收入
(二)按取得财政收入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分类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14 日上午1 0时26 分20.10. 1420.1 0.14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14日星期 三上午10时26分31秒10:26:3120.10.14
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2020年10月上 午10时26分20.10.1410:26Oct ober 14, 2020
政府行政开支方面,也都是“公开的奢侈”。看看 那些竞相奢华的政府办公大楼和官员屁股下的座驾就 知道,众多人民的公仆早已过上了比主人挥霍浪费得 多的生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古训早就颠了个个儿。
除了上面“桌面上”的“预算内收入”和“桌面下” 的“预算外收入”,中国公民仅在教育领域就还有两 大块明摆着的“税收”,却什么账都没有入,由各学 校“化整为零”了!它们是:开发商无偿建校的费用 和广大家长的择校费和借读费。很多新建小区,政府 都要求开发商配建学校,建好后无偿交给地方政府使 用。我不知道学校的地皮是划拨的还是开发商一并招 投标得来,但建校的几百上千万元费用,却毫无疑问 被开发商分摊到楼价里了。至于择校费和借读费,也 是大数目。借读费一般针对的是没有当地户口的孩子, 择校费则不管有无户口几乎“一视同仁”。北师大日 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平均择校费用超过2万 元。
影响江苏省财政收入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分 与江苏省财政 收入 之间的线性模型 , 分析 主成分对财政 收入 的解释 程度 , 并运 用图示法和 回归方 法进 一步分析主成 分与 1 2 个经济指标之 间的变动关 系。结论是 : 影 响江苏省 财政 收入 的因素有很 多, 最重要的影响 因素是工业 总产值和进 出口总额。
关键词 : 财政收入 ; 影 响 因素 ; 主 成 分 分 析 中 图分 类 号 : F 8 1 2 .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2 6 0 4 ( 2 0 1 3 ) 0 5— 0 0 0 9— 4 0
数分 段 模 型 指 出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财 政 收 入 与
用 主 成分分 析 方 法 , 结 合 上 述研 究 成 果 , 对 这 些 问
题 进行 探究 。
二、 实证 研 究 设 计
( 一) 指标 选择 与数据 来 源 选择江 苏 省 第 一 产 业 增 加 值 、 第 二 产 业 增 加
因素 、 税收征管 因素 、 临 时 政 策 因 素 等 四大 方 面 。
1 0 7 8 . 1 0亿元 , 增长 5 . 3 %。江苏省的财政收入不仅
在 总量 上实 现高 速增 长 , 而且 财 政 收 入结 构 中税 收 的增长 尤 为 明显 。 江 苏 省 财 政 收 入 为 什 么会 大 幅 稳 步增 长 ?哪 些 因素 起 主 要 的作 用? 本 文 试 图 运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3— 2 9
值、 第三产业 增加值 、 地 方 生 产 总值 、 年 底 总人 口 数、 增 值税 、 营 业税 、 企业所得税、 个 人 所得 税 、 农 林 牧渔 总产 值 、 工 业 总产 值 、 进 出 口总 额 作 为 分 析 指
宁夏财政收入与工业增长数量关系分析

到根本 改 善 、 业 亏损增加 、 企 企业 间资金 拖欠 严 重 、 业 经 济 发 展 后 劲 不 足 等 , 些 因 素 直 接 遏 工 这 制 了 全 区 财 政 收 入 的 增 长 。本 文 从 “ 五 ”时 期 九 我 区工 业 经 济 运 行 与 财 政 收支 状 况 的 资 料 分 析 , 究 和 探索 两者 之间 的变化 规律 , 研 为各 级 党 政部 门和 经 济综 合部 门制定 经 济发 展 战 略提 供 科学 的决 策依 据 。
19 9 6年 相 比 , 均 分 别 递 增 6 4 和 1 . % , 年 .% 31 企
业 上缴 各项 税 收达 1. 4 5亿 元 , 与 1 9 9 6年 相 比 , 年 均 递 增 6 , 在 全 部 工 业 企 业 上 缴 税 收 中 占 % 7 . % . 占份 额 比 1 9 67 所 9 6年 提 高 3 2个 百 分 点 , . 上 缴 税 金 增 加 额 占全 区工 业 增 加 额 的 6 . % , 06 是 拉 动 全 区税 收 增 长 的 主 要 力 量 。 着 工 业 企 业 随
维普资讯
宁 财
“ 五 ” 期 间 。我 区 不 断 加 大 对 工 业 企 业 改 九 革 力 度 ,加 快 产业 结构和 产品结 构 的调整 步伐 , 充 分 利 用 国 家 和 自治 区 为 实 现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与 脱 困 三 年 目 标 所 制 定 的 各 项 政 策 ,加 速 企 业 改 制 和资 产 重 组 ,全 区 工业 经济 运行 质 量 与效 益 明显 提 高 ,对全 区经济 增 长 的拉动 作 用越 来 越 强 。 据 统 计 , “ 五 ” 期 间 ,工 业 增 加 值 在 全 区 九 G P中 所 占 份 额 基 本 稳 定 在 3 % 左 右 。 工 业 增 D 5 加 值 年 均 增 速 为 1.% ,财 政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75 1 . % , 者 增 长 基 本 同 步 。 但 也 存 在 一 些 突 出 83 两 问 题 ,如 :工 业 产 销 状 况 欠 佳 、经 革 的 不 断 深 入 ,股 份 制 工 业 生 产 规 模 迅 速 扩 大 ,成 为支 持 全 区财 政第 二 大 主 要支 撑 力 量 。 20 0 0年 , 区 股 份 制 工 业 完 成 工 业 总 产 值 1 15 全 0 . 亿 元 ,“ 五 ” 期 间 年均 递 增 6 . % 资 产 合 计 九 61 2 4 8亿 元 ,年均 递增 9 . % ,上 缴税 金达 8 4 0. 03 . 亿 元 , 全 部 工 业 的 4 . % , 全 区工 业 税 收 增 占 43 拉 长 1. 9 9个 百 分 点 ,贡 献 率 达 3 . % ;私 营 工 业 47 迅 猛 发 展 ,成 为 全 区 工 业 的 一 支 生 力 军 。 2 0 00 年 .全 区私 营 工 业完成 工 业 总 产 值 达 2 O亿 元 , “ 五 ” 间 , 均 递 增 1 2倍 , 全 区 工 业 中 的 九 期 年 . 在 比 重 也 由 1 9 年 的 4 8 提 高 到 2 0 年 的 96 .% 00 7 6 ,利 税 总 额 达 1 1亿 元 , 萁 中 上 缴 税 金 .% . 76 3 2万 元 , “ 五 ”初 期 增 长 2 比 九 O倍 , 动 全 区 拉 工 业 税 收 增 长 4 5个 百 分 点 , 献 率 达 2 . % 。 . 贡 16 ( )从 工 业 行 业 分 析 , 行 业 上 缴 税 收 变 化 2 各 较 大 ,电 力 、 汽 和 热 水 的 生 产 和 供 应 业 一 直 稳 蒸 居 首 位 。 着 国 家 对 工 业 行 业 政 策 的持 续 调 整 和 随 市 场 需 求 的 不 断 变 化 , 区各 工 业 行 业 在 全 区 工 我 业 中的 支撑作 用也 发生 了较大 变化 , 0 0年 , 20 电 力 、蒸 汽 和 热 水 的 生 产 和 供 应 业 、 学 原 料 和 化 化 学 制 品 业 、 色 金 属 冶 炼 及 压 延 加 工 业 、煤 炭 采 有 选业 、 油加 工及炼 焦业 、 金 属矿 物制 品业 、 石 非 普 通机 械 制 造 业 和橡 胶 制 品业 等 八 个行 业 上 缴税 金 占 全 区 工 业 的 7 . % , 中 电 力 、 汽 和 热 水 63 其 蒸 的 生 产 和 供 应 业 占 1 . % , 化 学 原 料 和 化 学 制 88 品 业 占 1 . % , 有 色 金 属 冶 炼 及 压 延 加 工 业 占 44 l. % , 胶 制 品 业 占 3 8 。 从 上 缴 税 金 增 幅 13 橡 .% 看 。 个 行 业 增 多 降 少 。 化 学 原 料 和 化 学 制 品 业 八 上缴 税 金增长 最快 , 九五 ” 间年均 递增 1% , “ 期 5 有 色金 属 冶炼 及 压延 加工 业 年均 递 增 1 % ,电 2 力 、 蒸 汽 和 热 水 的 生 产 和 供 应 业 年 均 递 增 7 1 , 炭 采 选 业 年 均 递 增 3 9 , 通 机 械 制 .% 煤 .% 普 造 业 年 均递增 2 7 ,橡 胶制 品业 降幅 最 大 ,年 .% 均递 减 2. % , 油 加工及 炼 焦业 略有 下降 。 22 石 () 企业 规模 分析 , 中型企 业 比重上 升 , 3按 大 小 型企业 比重下 降。 大中型工 业 企业始 终 是我 区 工业 经 济发展 的 中流砥柱 , 九 五 ” 间 , 区大 “ 期 我 中型工 业企业 依靠 其技术 、 金 、 资 管理 和 规模 的 优势 , 持管理 创新 , 坚 加大科 技投 入 , 力 增强 企 着
我国第三产业对GDP贡献度的研究

ARIMA model established by us,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GDP contribution of future trends forecasting, short-term forecast error is smaller, fit better; long - term forecast errors should not be used for long-term forecasts. Therefore, we can use this model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inChina's national economy short-term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表3-11978-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10
第五章 财政收入

案例5.1: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 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潘承祥 2005-09-13
• 目前,我国政府在税收、财政预算内收入管理方 面已经比较规范,但占地方财政比重相当大的非 税收入管理还比较混乱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
• 但多年来一些省份未纳入管理的非税收入还是占到了总非 税收入的60%-70%。使得财政对这方面资金的监管十分困 难,由于征收监管混乱,有很大部分的收费事实上根本无 法统计进来,也有许多不该收取的费用仍然在收。 • 非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 收入来源。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非税收入规模一 直呈上升趋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2004年,我 国政府非税收入突破了6000亿元大关;其中地方政府的非 税收入规模更是超常增长,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迅速提 高。在安徽省安庆市,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连续多年 都在50%以上;而某省直管县——望江县,非税收入占财 政收入比重高达55%。
Public Revenue
PUBLIC FINANCE
Analysis of Public Revenue
作者作者 作者
• •
Analysis of Public Revenue
第五章 财政收入概述 • 第六章 税收原理 • 第七章 税收制度 • 第八章 国债和国债管理
Public Revenue
实际财政收入增加 名义财政收入增加
价格
实际财政收入不变
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政府 实际Y 100 名义Y 120
20 20
16.7%
企业
60 60
居民
40 33.3% 20
50%
案例5.2: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分析
谭龙 《经济日报》2005年05月23日
第六章 财政收入概论

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
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但相对于GDP的 增长而言则表现为阶段性特征 。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
财政收入增长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 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个人所得税4837亿 元,比上年增加888亿元,增长22.5%。车辆购置税 1792亿元,比上年增加628亿元,增长54%。国内消 费税6072亿元,比上年增加1310亿元,增长27.5% .
公债收入
公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 有偿、灵活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公债的特性:
有偿发行,必须还本付息; 发行灵活,发行规模和时间可灵活确定; 依据信用原则,政府必须按事先约定好的条件还本付息、 按期归还。 认购自愿,不必被迫购买。
其它收入
事业收入、 规费收入、 罚没收入、 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公产收入、捐赠收入等。 ◆公共收费 公共部门中的企事业单位通过销售自己所生产的产品 或提供服务,以有偿交换来取得收入的形式称为公共收费。 其特征是缴费者通过履行缴费义务,以取得政府所赋 予的权利,享受相应的服务和利益。 ◆公共收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事业收入。如交通部门收取的养路费、环保部门 收取的排污费、学校收取的学杂费、委托代培费等。 ◇二是规费收入,包括公安、民政、卫生、司法、工商、 专利等部门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取的手续费、工本费、诉 讼费、化验费、商标注册费、登记费、市场管理费、专利 费等。
财政收入部门构成
传统分类: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等; 现代产业分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业总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浅析摘要:本文是研究中国工业总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以及大小的问题,工业总产值是工业企业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价值总量。
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有四个主要的部分:税负融资、收入融资、债务融资和基金融资。
其中税负融资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前几年期间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工业对财政收入来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应该占较大的比重,因此影响也就应该一样较为深刻。
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增长速度均创下历史新高,占GDP的比重也达近20年的最高值。
那么在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较快,增长幅度较大的时候,工业总产值对该增长的影响有多大。
在本文中将针对1980年到2003年的财政收入和工业生产总值的数据及其变化来简单说明工业总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关键词: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线性回归产业结构一、概述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现价工业总产值和不变价工业总产值。
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多少经常被当做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并且财政收入也是国家实施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财政收入的杠杆既可通过增收和家少来发挥总量调控作用,也可以通过对不同财政资金缴纳者的财政负担大小的调整来发挥结构调节的作用。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大致主要来自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部门,但是其中农业和工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较大。
就工业来讲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部门。
就我国的工业和农业相比,工业部门的技术装备、劳动生产率要远远高于农业,积累水平也要高的多。
因此,在财政收入中来自工业部门的收入占绝大比重,工业部门完成上缴任务多少,对保证财政收入起决定作用。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要有计划的扩大工业生产规模,狠抓工业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以求财源的日益茂盛。
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看,他们也都与财政收入密切相关,如商业部门的收入也是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商业活动虽然一般不创造价值,但它在实现其职能过程中,参与商品价值的分配,因此商业活动的经济效益如何、盈利大小都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多少。
建筑业、服务业、旅游业等部门,这些部门在经济运行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的运行状况如何必然影响经济总体的状况,进而使财政收入的来源发生变化。
因此,协调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广辟财源,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问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一)研究问题的背景如果要了解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就很有必要对我国的财政收入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作必要的认识,自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财政收入(其主体是税收收入)以高于经济增长2-3倍的速度增长。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这段时间之中,工业的总产值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此阶段时间内我国的工业也以很快的速度在增长。
(二)文献综述1.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在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财政增收的主要效应看,首先,我国以间接税为主导的税制结构安排,对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有利于从整体上优化经济运行环境。
其次,当增收部分主要用于民生支出等方面时,财政收支的挤出效应也不会被强化,反而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
目前我国一方面财政收入规模在加速扩张,另一方面以支出为主导的民生财政进展如火如荼。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本文选取1980年到2003年的样本区间值。
以我国财政预算收入和工业生产宗旨额的度数据为具体分析指标,分别简单地分析了两者的发展情况,并由简单用回归方法分析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对我国的财政收入的影响。
2.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从《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获取国家财政收入和工业生产总值的数据。
并参考其他有关我国财政收入的分析文献。
(2)数理统计法分别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3.1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完成对数据必要的数理统计处理。
3.研究意义第一,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
财政分配是收入与支出的统一过程,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收入则是财政支出的前提和保证,在一般情况下,收入的数量决定着财政支出的规模,收入多才能支出多。
因此,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积极雉资金,才有为更多的财政支出创造前提。
第二,财政收入是实现国家的职能的财力保证。
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社会产品,财政收入正是家资金的重要手段。
对实现国家职能有重要意义。
第三,财政收入是正确处理和方面和物质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
财政收入的取得不仅仅是个聚集资金的问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取得多少、采取何种方式,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涉及到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处理。
只有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才能达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分配关系的目的。
(三)数据取得中国财政收入数据以及中国工业总产值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具体数据见表一和表二:1.基本假设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他的因素不单单只是工业生产总值,一些其他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有农业生产总值、建筑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及农产品出厂价格指数等一系列重要的指标。
在本文的研究分析中就暂且假设其他指标的影响为一固定值,仅考虑工业总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2.理论模型的建立设模型解释变量X——工业生总值,被解释变量Y——财政收入根据财政组成部分的定义来建立模型:Y=a+bX+ε,其中b表示每当工业生产总值变动一个单位,财政收入变动a各单位,ε是随机扰动项。
3.数据的收集及处理由上面的数据可选取1990年~2003年这部分重合的时间段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得出数据见表三如下:表三1990年~2003年工业生总值和财政收入4.模型估计4.1根据上面的数据,用Eviews做两者的趋势图如下:1600001200008000040000808284868890929496980002由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的趋势图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特别是自94年开始,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明显增大,而且,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2000年之前我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虽然在2000年左右有所下降,但只并没有因此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这一原因可以归纳为其他产业的投资的拉动所影响。
并且,继2000年的下降之后工业总产值有一较快的速度上升。
4.2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根据上面的数据,用Eviews作线性回归: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1/02/10 Time: 14:38Sample: 1980 2003Included observations: 24C 323.8374 942.1210 0.343732 0.7343R-squared 0.760805 Mean dependent var 6294.363Adjusted R-squared 0.749933 S.D. dependent var 6024.478S.E. of regression 3012.642 Akaike info criterion 18.93868Sum squared resid 2.00E+08 Schwarz criterion 19.03685Log likelihood -225.2641 F-statistic 69.97535因此,得出的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的函数即为:y^= 323.8374+0.110763x(942.1210) (0.013241)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工业总产值对财政收入的边际增加量为0.110763,即工业总产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我国的财政收入就会增加0.110763个单位。
b值为0.110763>0,表明工业总产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时,财政收入会增加0.110763个单位R^2=0.760805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优度并不是特别高,但是也不是很低。
DW=0.263421,F=69.97535>2说明F检验是高度显著的,说明x对y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P约为0,较好,可信度较高4.3检验4.3.1自相关性检验由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出DW=0.263421,因为自相关系数介于-1和1之间,所以0≤D W≤4,当DW越接近0或4时就存在自相关性;而接近于2时,则不存在一节自相关性。
本文中的DW=0.263421,接近于0,因此可以判定此模型存在正自相关。
4.3.2异方差检验首先用Eviews作相关图:250002000015000Y100005000050000100000150000X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工业总产值的增加财政收入也不断提高,但其离散程度却在扩大,即呈现逐步递增的异方差性。
4.3.3多重共线性检验由于在本次研究中仅仅考虑了工业总产值对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情况,不存在解释变量之间案的共线性检验。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该模型的研究,工业总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在图表中都可以明显说明,在科技日益发展的经济体制之中,工业对财政收入和国民经济的影响已经不像原来那么有力了,其影响作用越来越弱,我们这里所说的越来越弱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失去了它的支柱性地位,而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政策、市场状况等的限制,传统的产业部门已经趋于饱和,想要有所突破已经越来越困难,发展空间有限。
虽然它的重要性在减弱,但是它所处的基础地位还是不容动摇的。
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及执行其行政经济职能,需要消耗大量的商品劳务,为获取必须的商品劳务,须要政府财政支出,而财政收入则是政府筹集财政经费的手段。
首先,财政收入是一个过程,它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一阶段或基础阶段;其次,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是国家可支配的财力。
因此,我们努力提高财政收入是十分重要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与未来,增强重点地区、重点流域的防灾、抗灾能力,以期减少损失增收减支。
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工业的重要性,又稳重的数据和回归分析显示,工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而且在1990年到2000年工业的发展也确实为我国的财政收入和我国经济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但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推动作用也有所减弱,这就说明我们不能一味地发展工业,更要全面协调地发展,实现产业的结构优化,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它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