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分提

棕榈油分提
棕榈油分提

棕榈油分提

棕榈油分提技术是一项新的油脂加工技术,应用棕榈油分提工艺可得到8度、10度、14度、18度、24度、33度、44度、55度等不同熔点的棕榈油产品,同时也可以用来加工棉籽油、鱼油和猪油等动物油脂,大大提高了油脂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棕榈油分提技术开发的棕榈油分提生产工艺,技术先进,全电脑自动化操作,投资成本较低,液体油得率高,固体脂肪纯度高等优点,经济效益高。

棕榈油分提技术拓展应用:

通过对结晶速率、结晶温度、养晶时间等工艺参数地控制,远洋分提技术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棕榈油分提技术1、鱼油、猪油、鸡油等动物油脂的分提

采用分提法将动物油中色白、透明有浓郁肉香的液态动物油脂分提出来,得到的油品比原动物油脂中胆固醇含量低50%,极大的提升了动物油脂营养价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棕榈油分提技术2、棕榈油分提技术棉籽油分提

棉籽油是大宗油脂之一,其脂肪酸组成中棕榈酸占20%~22%,油酸30%~35%,亚油酸40%~45%;棉籽油熔点为10~15.6℃。作为高级食用油脂,棉籽油熔点偏高容易浑浊,在冬季使用受到限制,价格低廉。通过分提,得到液油和固油,可提高油脂的附加价值和食用性。

棕榈油分提技术3、海藻油、亚麻油等特种油脂的分提

海藻油、亚麻油等特种油脂因含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些特殊油脂中含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使其极易氧化,为得到富含营养成分、质量稳定、色泽透明的液态油需对其进行分提。

棕榈油分提技术4、混合脂肪酸的分离

根据脂肪酸碳链长度,减压蒸馏分离出短碳链(C12)、中碳链(C14)和长碳链(C16,C18)。

棕榈油生产提炼过程

棕榈油生产提炼过程 一、棕榈果园区 每公顷可植138棵棕榈树,年产棕榈果25吨左右/公顷,果园投资主要为土地置用,西马地区一般每公顷投入20,000马币,东马每公顷投入5,000/6,000马币(印尼水平与东马相当或更低)。采摘工人每人每天可摘60/70串棕果,工资0.3马币/串(西马印尼1/8)。苗圃培育棕苗,种发芽后1年移植入土,2.5-3年后收获产果。产果寿命20-30年,每棵树年长10-12个果串,重20-30公斤/串,每树年产(摘)两次。目前市场价格,棕果140-150马币/吨,含油28%-30%。 二、初榨厂 (1)果串采摘后24小时内送入初榨厂(防止FFA升高)。(2)蒸煮:150℃2小时灭菌并且煮烂果实串的杆子。(3)果实剥落,提开机-剥落机,果实串杆分离,串杆经燃烧作肥料,果实送到料仓(4)压榨:螺杆式压榨机。榨饼从机头挤出,内含果核(不破裂,含棕仁油),液体部分从下口流出,过滤后送入蝶式离心分离机,得出毛棕榈油。(5)压榨棕榈仁油,第(4)步中所得榨饼送入网式分离口。a)榨碎挤干的果实肉纤维经加工处理,生产纤维板及纸张;b)果实核风送至破碎机,把核壳破裂开分出仁粒,核壳作为燃料;c)仁粒经压榨机,过滤机和蝶式分离机,得到毛

棕榈仁油。 出油率按油棕新鲜果实串计,得毛棕榈油20%,毛棕仁油2%。毛棕榈油呈桔红色,半液体状油。表面密度(50℃): 0.8896-0.8910,皂化值:(mgkoH/g油)190-202,碘值(gz2/100g 油)501-549,凝固点(℃)30-39,不可皂化物(%):0.15-0.99,脂肪酸分布(%):C12O:0.1-0.4,C14O:1.0-1.4,C16O4:0.9-47.5,C16l:0-0.5,C18O:3.8-4.8,C181:36.4-41.2,C182:0.2-11.6,C1830-0.5,C20O:0-0.8。 毛棕榈油压榨厂在马来西亚(尤其西马)环保要求较高。如当地某压榨厂建于1975年,初期投入1500万马币,在20多年内又迟加投资至4000万马币,工厂占地约40公顷。据介绍目前投资相同规模工厂(日压榨棕果900-1000吨),需投资700-800万美元,另需投资部分环保设施,工厂工人85人(每人每天工资20-30马币),目前毛棕榈油成本价600马币/吨,加工成本,每吨果-油25马币左右。 三、毛棕榈油的分离及精炼 两种方法: ①先分离,后精炼,得出各熔点棕榈油(应用较少); ②毛棕榈油送至精炼厂精炼(广为采用,马来西亚)。 四、精炼 当地某精炼厂,位于新山市附近离全球最大储油罐及港口FJB仅3公里,日精炼2000MT,投资1500万美元,与国内精炼

棕榈油加工技术培训讲座(一)(新)

棕榈油加工技术培训讲座(一) ------棕榈油有关的基本知识 一、天然脂肪酸及油脂的定义: 1、油脂:三脂肪酸甘油酯,简称甘三酯,其混合物就是油脂。 分子结构式:CH2-OCOR1R1,R2,R3各类烃基代号。 │ CH—OCOR2 │ CH2-OCOR3 2、天然脂肪酸: (1)饱和脂肪酸:CnH2nO2,或RCOOH,动植物油中C2~C30。 (2)不饱和脂肪酸:R中含有1~3个双键的脂肪酸。常见的1~3个双键的脂肪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油中,4个以上双键的有20~24碳存在于海洋和动物油脂中具有保健功能,称为神经酸。 (3)共轭脂肪酸:——CH=CHCH=CH—— (3)反式脂肪酸:——CH=CH—— 不饱和脂肪酸的顺反几何异构体,是指双键两边碳原子上相链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排列上不同,氢原子在双键同侧的为顺式,异侧的为反式。 反式脂肪酸不存在植物油中,只存在反绉类动物中,但含量较少,但高温处理及氢化处理过的植物油中含量较高。 二、棕榈油及棕榈树(油棕): 1、棕榈油:棕榈树(油棕)结出的果穗上的果子用于榨油,其中

果肉压榨出的油成为棕榈油,果仁压榨出的油成为棕榈仁油。 2、世界植物油料油脂排名: (1)消费排名: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 棕榈仁油、椰子油等。 (2)产量排名:棕榈油占世界植物有总产量的35%左右。 (3)贸易量:占世界植物油脂贸易总量的50%以上。 3、棕榈树(油棕): (1)棕榈树种植始于19世纪初,那时英国工业革命创造对蜡烛制造及机械润滑剂对棕榈油的需求。 (2)棕榈树刚开始种植在西非,接着1848年荷兰殖民者有把他中种植到瓜哇。 (3)1910年英格兰殖民者威廉森米德尔顿和银行家亨利美在马来西亚创办了森达美公司种植棕榈树生产棕榈油。 (4)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常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各国 开始大量种植,到80年代东南亚油棕种植面积和产量已 超过非洲,其中马来西亚占世界产量的50%以上,印度尼 西亚占20%左右。20世纪20年代我国曾从马来西亚引种 到海南岛,后来台湾、云南、广西、福建、广东等省、区 均种植,但产量不多,由于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 缓慢,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进口,进口 量占世界棕榈油贸易量的15%以上。

棕榈油研究现状和进展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营养与科学, 2014, 3, 6-9 https://www.360docs.net/doc/109081037.html,/10.12677/hjfns.2014.31002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4 (https://www.360docs.net/doc/109081037.html,/journal/hjfns.html)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Palm Oil Yanfei Jiang1,2, Zhiyong Dai2,3, Yong Li1,2* 1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Beijing 2Maternal & Infant Nutrition Research Center,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Beijing 3Ausnutria Dairy (China) Company Ltd., Changsha Email: *liyong@https://www.360docs.net/doc/109081037.html, Received: Dec. 18th, 2013; revised: Jan. 9th, 2014; accepted: Jan. 20th, 2014 Copyright ? 2014 Yanfei Jiang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In accordance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all Copyrights ? 2014 are reserved for Hans and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Yanfei Jiang et al. All Copyright ? 2014 are guarded by law and by Hans as a guardian. Abstract: Palm oil as a kind of non-drying oil, (also known as dendê oil, from Portuguese) is an edible vegetable oil derived from the mesocarp (reddish pulp) of the fruit of the oil palms. Palm oil contains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the ratio of nearly 1:1 and mainly in the forms of palmitic acid (C16) and oleic acid (C18), which are two kinds of the most common fatty acids. In addition, palm oil is also rich in beta carotene, vitamin A and vitamin E. The absorp- tion and digestion rate of palm oil in human body are more than 97%. Like all vegetable oils, palm oil does not contain cholesterol. Palm oil can be derived from extensive resources, and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re also formidable, in- cluding anti-oxidation, anti-cancer, lowering cholesterol and anti-diabetes, etc.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 tion of palm oil in the commercial food industry around the world are buoyed and have broad market prospects. Keywords: Palm Oil; Basic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棕榈油研究现况和进展 姜燕飞1,2,戴智勇2,3,李勇1,2* 1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北京 2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母婴营养研究中心,北京 3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长沙 Email: *liyong@https://www.360docs.net/doc/109081037.html, 收稿日期:2013年12月18日;修回日期:2014年1月9日;录用日期:2014年1月20日 摘要:棕榈油又称棕油、棕皮油,是从油棕树上棕果的果皮中榨取出来的油脂,为不干性油,是植物油的一种;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于1:1,主要含有棕榈酸(C16)和油酸(C18)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榈油还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人体对棕榈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过97%,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样,棕榈油本身不含有胆固醇。棕榈油资源丰富,具有抗氧化性、抗癌作用、降低胆固醇和抗糖尿病等生理功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棕榈油;基本特性;生产消费;生理功能 1. 棕榈油的基本特性 棕榈油又称棕油、棕皮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的果皮中榨取出来的油脂,为不干性油,是植物油的一种。棕榈油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1]。它的价格相比其它油低,是世界上唯 *通讯作者。

棕榈油精炼过程

棕榈油精炼过程 棕榈油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食用植物油。棕榈种植成本低,棕榈油价格低,因此在世界食用油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我国人口众多,对于植物油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我国植物油需求将保持5%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总需求量达2 800万t。天津龙威粮油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公司,引进德国全套先进的植物油精炼生产设备。此次我们参观了龙威粮油有限公司,对于先进的植物油精炼生产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该公司是从国外直接进口毛油,所以此次参观我们主要了解了油脂的精炼工艺及设备技术。 (一)油脂精炼工艺 油脂精炼的目的就是为了去除杂质,达到成品食用油的标准。工艺主要流程为:毛油—脱胶—中和—脱色—脱臭—分提。加水水化脱胶,加碱中和或蒸气蒸馏脱酸,加吸附剂活性白土或活性炭脱色,高温负压脱臭同时脱除产生油烟的低沸点挥发物。 一、毛油过滤 收购回来的毛油需经过过滤,滤去悬浮颗粒杂质以及其他杂质才能进行下面的生产。二、脱胶 胶质即磷脂、糖、蛋白质混合物、微量金属及其他杂质。脱胶即是对这些杂质的去除工艺,原料油脂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原料油脂中胶质是影响油脂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杂质使油脂与催化剂不相接触,从而降低了裂解速度,不脱胶就直接中和会因乳化而难以操作和增加油损,胶质也是油脂翻泡的原因,对产品的稳定性和色泽产生不利影响。该公司采用顶级脱胶法,采用德国的韦斯伐利亚公司设备。主要工艺流程:毛油→换热器→(加酸)混合器→中间罐→(加碱)混合器→离心机→(加水)混合器→中间→离心机→精炼油该法在加热到90~105 ℃的毛油中加磷酸激烈搅拌混合约3min 后,用稀碱将部分磷酸中和, 将全部油脂用离心机分离后加热水静置, 用特别高的重力加速度进行离心分离。最后脱胶油中磷脂的含量可在5×10 - 6以下。 顶级脱胶法是由比利时的范德莫特尔公司和德国的韦斯伐利亚共同研究出的新型脱胶方法,期间需经过两次离心机分离,离心分离效果越好,脱胶效果越好,得到的精炼油品质越高。 三、中和 中和脱酸是对产品质量和价格有很大影响的一道工序,如果中和工序有问题,会给脱色以后的各工序带来困难,并使产品质量和收率降低。中和通常有两种方法即物理和化学方法,原则上物理精炼法即气提蒸馏脱酸方法应作为油脂精炼的首选工艺,化学中和方法即用氢氧化钠中和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脱酸会产生皂脚和废水。但选择物理精炼法还是化学精炼法, 主要取决于毛油的质量。鉴于现实中的诸多问题, 目前的油脂加工厂还常常配备两套装置, 化学精炼法仍然不可缺少。在油中加入烧碱或纯碱, 以中和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操作。因为烧碱不仅能与脂肪酸起作用形成皂脚, 而且也会和中性油起反应,游离脂肪酸含量的一倍左右采用间歇碱炼使用纯碱能减少炼耗, 但是其反应的性能较弱, 因此它不能除去一些只有对烧碱才能起作用的那些杂质, 如色素, 蛋白质、叶绿素和重金属等。皂脚的分离一般可用离心法。 四、脱色 脱色是油脂精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序之一,它除了脱除油中色素外,还能起到降低磷脂含量、过氧化值、含皂量以及金属离子含量的作用,从而改善油品色泽、风味和提高氧化稳定性,为油脂的进一步精制氢化、脱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油脂脱色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

棕榈油资料.doc

棕榈油现货与期货知识集粹 目录 一、棕榈油现货基本情况 (一)棕榈油的发展历史 (二)棕榈油的生产工艺 (三)棕榈油的营养成分 (四)棕榈油的主要用途 (五)棕榈油的保管方式 二、全球棕榈油的生产与贸易 (一)全球棕榈油生产情况 (二)棕榈油主要生产国 (三)全球棕榈油贸易状况 (四)世界棕榈油的消费状况 (五)国际市场中棕榈油价格走势 (六)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加工和出口 三、我国棕榈油的进口 (一)我国棕榈油进口总体情况 (二)近期棕榈油进口政策的变化 (三)分国别棕榈油进口情况 (四)我国棕榈油分海关进口情况 (五)我国不同度数棕榈油进口情况 四、我国棕榈油的加工、流通及消费 (一)我国棕榈油加工、流通情况 (二)我国棕榈油消费情况 五、棕榈油的现货价格 六、国内棕榈油现货中远期交易情况 七、国际棕榈油期货交易发展趋势 (一)国际棕榈油现货市场背景 (二)交易所竞争日趋激烈 八、大马交易所毛棕榈油期货合约及制度 (一)大马交易所毛棕榈油期货合约 (二)大马交易所毛棕榈油交割品级要求及交割地点(三)大马交易所毛棕榈油期货相关风险管理制度 九、大马交易所毛棕榈油期货价格走势及分析 十、大马交易所棕榈油期货市场参与者

一、棕榈油现货基本情况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棕榈树原产西非,18世纪末传到马来西亚,逐渐在东南亚地区广泛种植。目前,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的很多国家都种植棕榈树。棕榈果经水煮、碾碎、榨取工艺后,得到毛棕榈油,毛棕榈油经过精炼,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得到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色拉油(RBD PKO)。根据不同需求,通过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点的棕榈油。棕榈油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抗氧化性,在食品工业以及化学工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棕榈果实中脂肪酶或脂肪酸过氧化氢酶的水解使得棕榈油的品质不够稳定,需要采取在储罐中充填氮气等方法来保证其质量。 (一)棕榈油的发展历史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棕榈树通常2-3年开始结果,8-15年进入旺产期,到18-20年后开始老化、产量降低,这个时候通常需要砍掉重植。棕榈果生长在棕榈树的大果串上,每个果串大约有棕榈果2000多个。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1870年,棕榈树传入马来西亚,当时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植物。直到1917年才进行第一次的商业种植。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马来西亚为了减少对橡胶和咖啡的贸易依赖,开始大规模提高棕榈油的产量。现在经过改良后的棕榈产品已经广泛在热带地区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种植。其中棕榈油产量

如何控制好精炼和分提的关键环节

精炼和分提加工的控制 一种产品的优质与否,关键在于产品的品质,而对于市场化的企业家,产品的品质、数量、得率、加工成本等是密不可分,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数量和提高得率及严格控制生产成本(产品的数量和精炼的得率息息相关),才能在市场中占据先机,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的成功运行金钥匙,鉴于产品的重要性而言,生产精炼车间应分别控制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油脂的精炼 众所周知,油脂的精炼主要为化学精炼方法,在化学精炼中,主要有三大控制工序:碱炼、脱色、脱臭。首先必须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只有在原料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条件下,才能和工艺设备相匹配,才能更好的控制生产,如此以来需要了解关于原料油对精炼的加工质量、得率及成本的影响,首先来看精炼的率的计算方法 关于精炼得率的计算 1.1、精炼损耗:指油脂在精炼过程中,因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原料中有害物质或者食用需要去除油中的某些成分所造成的损失炼耗。 1.2、精炼损耗组成和公式: 1.2.1、碱炼损耗 =0.2+(脂肪酸%+磷脂%+水分%+杂质%+0.3)*1.25 磷脂%=残磷*26.31/10000 游离脂肪酸含量=酸价/2 系数0.2 =水洗水中脂肪物的含量的系数 系数0.3=油中的机械杂质的系数 系数1.25=脱皂皂角含油量的系数 1.2.2、脱色损耗 =白土添加量%*废白土含油% 1.2.3、脱臭损耗 =0.2+1.1(前工段处理后油的酸价/2+原料油过氧化值/80) 系数0.2=脱臭中飞溅由损失的系数 系数1.1=脱臭中流出物中含油的系数 1.3、精炼油得率:指原料油经过化学(碱炼)或者物理(脱色)的方法处理后,所得到的一种成品油数量与未经过处理的原料油的百分比例。 精炼得率理论计算公式 =经过各种方法处理后得到的成品油数量/未经过处理的原料油的数量 =(100-碱炼损耗-脱色损耗-脱臭损耗)*% ={100-[0.2+1.25(酸价+磷脂%+水分%+杂质%+0.3)]-(白土添加量%*废白土含油%)-[0.2+1.1(前工段处理后油的酸价/2+原料油过氧化值/80)]}100% 从以上精炼得率的计算方法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原料油的脂肪酸、磷脂、水分、杂质、过氧化值等原料指标都直接影响精炼的得率,原料油的质量,同样直接影响蒸汽、磷酸、

棕榈油,研究报告

篇一:中国棕榈油行业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4-2018) 中国棕榈油行业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研 究报告(2014-2018) 出版时间:2014年 正文 棕榈油分为棕榈原油和成品棕榈油两类。其中棕榈原油的分提产品有棕榈液油、棕榈超级液油、棕榈硬脂三种;成品棕榈油的分提产品有棕榈液油、棕榈超级液油、棕榈硬脂三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棕榈油进口国,2013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达到660万吨,仅次于印度的900万吨,中国棕榈油进口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从2000年的12.5%上升至2013年的15.4%。2013年我国棕榈油总消费量为657.9万吨,同比增长2.97%,当中食品领域棕榈油消费量427.9万吨,占比为65.04%;工业领域棕榈油需求量为230万吨,占比为34.96%。 《中国棕榈油行业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4-2018)》主要研究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商业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定位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调研方式和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有自己独立研发部门。部门成员分别擅长在中国宏观经济、食品、医药、机械、it通讯、能源化工等领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定期不定期采访各行业资深人士,并进行约稿。各行业公开信息: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数据部分来自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 第一章棕榈油产业相关概况分析第一节棕榈油基本情况分析一、棕榈油发展历史分析二、棕榈油生产工艺分析三、棕榈油营养成分分析四、棕榈油的保管方式第二节棕榈油的主要用途分析一、棕榈油在餐饮业的应用 1、独具良好的抗氧化性(耐炸性) 2、由营养的脂肪酸组成 3、经济性 二、棕榈油的食品工业用途 1、起酥油 2、人造奶油 3、氢化棕榈油4、煎炸油 5、专用油脂 三、棕榈产品的工业用途 第二章中国棕榈油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3年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按月度更新)一、国民经济增长二、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工业生产运行情况四、中国房地产业情况五、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第二节中国棕榈油行业政策环境分析第三节中国棕榈油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三章 2013-2014年世界棕榈油市场发展概况分析第一节2013-2014年世界棕榈油发展特点分析一、价格低二、营养成分独特三、应用广泛分析 第二节2013-2014年世界棕榈油产业运行动态分析一、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全球棕榈油的生产与贸易三、世界棕榈油价格走势分析第三节2013-2014年世界主要国家棕榈油产业运行动态分析一、马来二、印尼 第四章 2013-2014年中国棕榈油市场发展态势分析第一节2013-2014年中国棕榈油产业发展概述一、中国是棕榈油消费大国二、棕榈油的市场规模分析三、棕榈油的电子化现货交易分析四、亚洲地区棕榈油现货市场价格稳中上涨第二节 2013-2014年中国棕榈油产业运行态势分析一、棕榈油产业特点分析二、棕榈油加工、流通情况分析三、重点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精炼车间工艺描述: 600T/D精炼(适用于大豆油、兼顾菜子油、棕榈油) 从仓储灌区毛油输送泵输送至精炼车间的毛油经过毛油过滤器R202a除去粗杂后进入质量流量计,然后与脱臭油换热R304a进入板式蒸汽加热器R203加热到75-80℃±,与定量泵R204定量加入的80%的磷酸进入刀式混和器R206混和后进入酸反应罐R206a停留15-30min,通过输送泵R207输送至板式水冷却器R208 冷却至60-75℃±,与定量泵R210定量加入的稀碱液(物理精炼一般用1~3oBe′,化学精炼一般用10~24oBe′)进入变频调速刀式混和器R211混和后进入中和反应罐R211a停留30-45min,由输送泵R212输送至R213加热到90℃±,然后进入离心机分离。分离出来的皂脚进入皂脚罐输送至车间外,分离出来的油则进入板式加热器R216加热到92℃±,然后与热水R219(热水温度保持比油温度高5-10℃±)、8~10oBe′的柠檬酸进入离心混合器R221混合后进入离心分离机R222,废水进入油水分离箱R265由泵R265a到污水处理车间,油进入(三级真空系统)真空干燥器R217脱水,然后进入脱色工段。 碱炼油通过输送泵送至板式加热器R252加热至115~130℃±,进入(三级真空系统)白土混合罐R253,白土采用气力输送至白土罐R254、定量筒自动调节计时加入,混合15-30min后的油溢流进入(三级真空系统)脱色塔R255停留30-45min,通过输送泵R257输送进入立式过滤机R258中将油和白土分离(三台倒换使用),分离出的白土经过蒸汽吹干后含油一般能够达到25%±,油进入暂存罐R260中(三级真空系统),由输送泵R261输送到袋式过滤器R262再进入棒式过滤器R269中,然后进入脱臭工段。 经过精过滤后的脱色油进入析气器R302(三级真空系统),由泵R303输送

棕榈油精炼技术

棕榈油精炼技术 棕榈油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食用植物油。棕榈种植成本低,棕榈油价格低,因此在世界食用油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我国人口众多,对于植物油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我国植物油需求将保持5%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总需求量达2 800万t。天津龙威粮油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公司,引进德国全套先进的植物油精炼生产设备。此次我们参观了龙威粮油有限公司,对于先进的植物油精炼生产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该公司是从国外直接进口毛油,所以此次参观我们主要了解了油脂的精炼工艺及设备技术。 (一)油脂精炼工艺 油脂精炼的目的就是为了去除杂质,达到成品食用油的标准。工艺主要流程为:毛油—脱胶—中和—脱色—脱臭—分提。加水水化脱胶,加碱中和或蒸气蒸馏脱酸,加吸附剂活性白土或活性炭脱色,高温负压脱臭同时脱除产生油烟的低沸点挥发物。 一、毛油过滤 收购回来的毛油需经过过滤,滤去悬浮颗粒杂质以及其他杂质才能进行下面的生产。 二、脱胶 胶质即磷脂、糖、蛋白质混合物、微量金属及其他杂质。脱胶即是对这些杂质的去除工艺,原料油脂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最终产品的质量,原料油脂中胶质是影响油脂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杂质使油脂与催化剂不相接触,从而降低了裂解速度,不脱胶就直接中和会因乳化而难以操作和增加油损,胶质也是油脂翻泡的原因,对产品的稳定性和色泽产生不利影响。该公司采用顶级脱胶法,采用德国的韦斯伐利亚公司设备。主要工艺流程:毛油→换热器→(加酸)混合器→中间罐→(加碱)混合器→离心机→(加水)混合器→中间→离心机→精炼油该法在加热到90~105 ℃的毛油中加磷酸激烈搅拌混合约3min 后,用稀碱将部分磷酸中和, 将全部油脂用离心机分离后加热水静置, 用 特别高的重力加速度进行离心分离。最后脱胶油中磷脂的含量可在5×10 - 6以下。 顶级脱胶法是由比利时的范德莫特尔公司和德国的韦斯伐利亚 共同研究出的新型脱胶方法,期间需经过两次离心机分离,离心分离效果越好,脱胶效果越好,得到的精炼油品质越高。 三、中和 中和脱酸是对产品质量和价格有很大影响的一道工序,如果中和工序有问题,会给脱色以后的各工序带来困难,并使产品质量和收率降低。中和通常有两种方法即物理和化学方法,原则上物理精炼法即气提蒸馏脱酸方法应作为油脂精炼的首选工艺,化学中和方法即用氢氧化钠中和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脱酸会产生皂脚 和废水。但选择物理精炼法还是化学精炼法, 主要取决于毛油的质量。鉴于现实中的诸多问题, 目前的油脂加工厂还常常配备两

棕榈油分提

棕榈油分提 棕榈油分提技术是一项新的油脂加工技术,应用棕榈油分提工艺可得到8度、10度、14度、18度、24度、33度、44度、55度等不同熔点的棕榈油产品,同时也可以用来加工棉籽油、鱼油和猪油等动物油脂,大大提高了油脂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棕榈油分提技术开发的棕榈油分提生产工艺,技术先进,全电脑自动化操作,投资成本较低,液体油得率高,固体脂肪纯度高等优点,经济效益高。 棕榈油分提技术拓展应用: 通过对结晶速率、结晶温度、养晶时间等工艺参数地控制,远洋分提技术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棕榈油分提技术1、鱼油、猪油、鸡油等动物油脂的分提 采用分提法将动物油中色白、透明有浓郁肉香的液态动物油脂分提出来,得到的油品比原动物油脂中胆固醇含量低50%,极大的提升了动物油脂营养价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棕榈油分提技术2、棕榈油分提技术棉籽油分提 棉籽油是大宗油脂之一,其脂肪酸组成中棕榈酸占20%~22%,油酸30%~35%,亚油酸40%~45%;棉籽油熔点为10~15.6℃。作为高级食用油脂,棉籽油熔点偏高容易浑浊,在冬季使用受到限制,价格低廉。通过分提,得到液油和固油,可提高油脂的附加价值和食用性。 棕榈油分提技术3、海藻油、亚麻油等特种油脂的分提 海藻油、亚麻油等特种油脂因含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些特殊油脂中含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使其极易氧化,为得到富含营养成分、质量稳定、色泽透明的液态油需对其进行分提。 棕榈油分提技术4、混合脂肪酸的分离 根据脂肪酸碳链长度,减压蒸馏分离出短碳链(C12)、中碳链(C14)和长碳链(C16,C18)。

棕榈油简介

[1]棕榈油是一种植物油,又名棕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是续大豆色拉油之后的第二大食用油。除此之外,棕油也被作为生物柴油使用。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棕油生产国。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受全球棕榈种植面积扩张以及成熟棕榈油面积提高等因素影响,2013年全 球棕榈油产量继续增加,或创下历史新高。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 中的比例超过30%。 棕榈油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果肉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油( Palm Oil),而果仁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两种油的成分大不相同。棕榈油主要含有棕榈酸(C 16)和油酸(C 18)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榈油的饱和程度约为50%;棕榈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C 12),饱和程度达80%以上。传统上所说的棕榈油仅指棕榈果肉压榨出的毛油(Crude Palm Oil, CPO)和精炼油(Refined Palm Oil, RPO),不包含棕榈仁油。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1870年,棕榈油传入马来西亚。[2] 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3.7吨毛棕榈油。 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

棕榈油1

棕榈油 棕榈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和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拥有超过五千年的食用历史。 棕榈油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别产出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传统概念上所言的棕榈油只包含前者。棕榈油经过精炼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点的产品,分别在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拥有广泛的用途。东南亚和非洲作为棕榈油的主要出产区,产量约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8%,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尼日利亚是世界前三大生产国。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进口国,棕榈油消费量每年约为600万吨,占市场总量的20%。 需求情况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受全球棕榈油种植面积扩张以及成熟棕榈油面积提高等因素影响,2012年全球棕榈油产量继续增加,或创下历史新高。 2012年年底,国内棕榈油现货市场回暖,主要是“两节”需求启动刺激终端贸易商加快采购。但与此同时,国内棕榈油进口到港速度加快,远超需求增加量;棕榈油进口成本下滑,远期预期更低。 主要产地 棕榈油又称棕油、棕皮油,由油棕果中果皮提取的油脂,为不干性油。油棕果原产于非洲西海岸,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各国开始大量种植,到80年代东南亚的油棕面积和产量都已超过非洲。20世纪20年代我国曾从马来西亚引种海南岛,后来台湾、云南、广西、福建、广东等省、区均有种植,但产量不多。20世纪70年代以来,棕榈油产量是各种植物油脂中增长最快的,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食用油脂,在国际植物油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由于受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生产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进口,进口量占世界棕榈油贸易量的15%以上。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4.5吨毛棕榈油

棕榈油生产提炼过程之欧阳家百创编

棕榈油生产提炼过程一、棕榈果园区每公顷可植138棵棕榈树,年产棕榈果25吨左右/公顷,果园投资主要为土地置用,西马地区一般每公顷投入20,000马币,东马每公顷投入5,000/6,000马币(印尼水平与东马相当或更低)。采摘工人每人每天可摘60/70串棕果,工资0.3马币/串(西马印尼1/8)。苗圃培育棕苗,种发芽后1年移植入土,2.5-3年后收获产果。产果寿命20-30年,每棵树年长10-12个果串,重20-30公斤/串,每树年产(摘)两次。目前市场价格,棕果140-150马币/吨,含油28%-30%。二、初榨厂

(1)果串采摘后24小时内送入初榨厂(防止FFA升高)。(2)蒸煮:150℃2小时灭菌并且煮烂果实串的杆子。(3)果实剥落,提开机-剥落机,果实串杆分离,串杆经燃烧作肥料,果实送到料仓(4)压榨:螺杆式压榨机。榨饼从机头挤出,内含果核(不破裂,含棕仁油),液体部分从下口流出,过滤后送入蝶式离心分离机,得出毛棕榈油。(5)压榨棕榈仁油,第(4)步中所得榨饼送入网式分离口。a)榨碎挤干的果实肉纤维经加工处理,生产纤维板及纸张;b)果实核风送至破碎机,把核壳破裂开分出仁粒,核壳作为燃

料;c)仁粒经压榨机,过滤机和蝶式分离机,得到毛棕榈仁油。出油率按油棕新鲜果实串计,得毛棕榈油20%,毛棕仁油2%。毛棕榈油呈桔红色,半液体状油。表面密度(50℃):0.8896-0.8910,皂化值:(mgkoH/g油)190-202,碘值(gz2/100g油)501-549,凝固点(℃)30-39,不可皂化物(%):0.15-0.99,脂肪酸分布(%):C12O:0.1-0.4,C14O:1.0-1.4,C16O4:0.9-47.5,C16l:0-0.5,C18O:3.8-4.8,C181:36.4-41.2,C182:0.2-11.6,C1830-0.5,C20O:0-0.8。毛棕榈油压榨厂在马来西亚(尤其西

棕榈油精炼与分提

棕榈油精炼与分提 毛棕榈油精炼应该关注的一个值叫DOBI,DOBI值作为一个质量参数评价棕榈毛油精炼能力的好坏,DOBI>3,精炼能力好;DOBI 2.4~2.9,精炼能力中等;DOBI<2.3,精炼能力差。DOBI值是指446nm对269nm吸收峰比率。如果DOBI〈2,就需要消耗2.5%以上的白土。 毛棕榈油脱胶 毛棕榈油一般都不单独进行脱胶处理,尽管含磷比较低(一般小于20PPM),但在脱色之前最好先加入0.05%的磷酸脱胶,这样有助于提高成品油的稳定性和耐煎炸性. 具体的做法是,在毛油进入脱色塔之前,加一个混合器,按照进油的流量混入一定比例的磷酸或者是柠檬酸,充分搅拌后进入脱色塔,如果单靠白土的吸附来脱胶是不够的.棕榈油有如下特点: 1.含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氧化变质。 2.棕榈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原(500-700ppm)和维生素 E(500-800ppm)。 3.棕榈油的存在无法用颜色反应来测定。氢化油中混有棕榈油很难用简单的方法测出来。棕榈油或氢化棕榈油经适度氧化后散发轻微类似紫罗兰的气味,在测定稳定性或加速氧化试验中如果闻到这种气味就定性地表示有棕榈油存在。 根据实际的生产经验,毛棕榈油的脱臭温度一般在256-265度之间,如果过低,不利于脱出FFA和分解色泽,过高则会增加成本和反式脂肪酸.

分提 在棕榈油分提中,为了加快结晶的速度,我们通常在原料中加入晶种的方法来帮助结晶,加入的晶种比原料的熔点要高,有两种方式:一是按照比例直接在分提原料的大罐里加,混合均匀后再泵入结晶罐冷却结晶;二是在结晶过程中加入另一种结晶好的晶体.一般都会缩短100-300分钟的结晶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液油的得率.加晶种的关键在于加入晶种占所有原料的比例和晶种的品质(主要是熔点) 吸附脱色原理 (1)吸附剂表面的吸附吸附作用主要由吸附剂超微凸凹表面的表面自由能所引起。在油和吸附剂充分接触后,色素被吸附,并最终达到吸附平衡。脱色时温度高,吸附快,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短.因吸附是放热过程,温度太高,吸附量反而下降。 (2)压滤脱色油脂中色素与吸附剂达到吸附平衡后,用压滤机来分离此悬浮液。油脂通过滤机内吸附剂层时,吸附剂的有效浓度对油脂而言是很高的,这种浓度效应引起了脱色剂与色素之间新的平衡。即在压滤过程中,油脂可进一步脱色。 (3)化学反应在脱色过程中,活性白上表面不仅进行着吸附,而且还发生化学反应。在真空情况下,油脂氧化产物发生分解、脱水作用.也称假中和作用,使油脂的过氧化值明显降低。 油脂脱色的方法很多,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吸附脱色法。油脂的吸附脱色,就是利用某些对色素具有强选择性作用的物质(吸附剂)吸附除去油脂内色素及其他杂质的方法。 目前用于油脂工业脱色的吸附剂主要有以下两种。

棕榈油知识简介

棕榈油知识简介,希望对这里的朋友有帮助 从棕榈果(Oil Palm Fruit)的果肉和果仁榨出的原油经精炼、除臭和漂白后制成棕桐油产品是各 种甘油脂的混合物。作为油脂的一个种类,是比较完整的能量来源,它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饱和脂肪酸高,棕榈油所含的亚油酸适中,它不象其它氧化油样有反式脂肪酸异构体。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E(500~800ppm),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在食品、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可造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还可以生产化妆品、肥皂等,棕榈产品一般分为棕榈软脂(Palm olein )、棕榈油(Palm oil)、棕榈硬脂(Palm stearin)和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等,其中进口最常见的、最多的是前三种。 1 棕榈油产品理化指标透析 在进口合同中,棕榈油系列产品所列合同指标都有水分和杂质、熔点、色泽、游离脂肪酸、碘价、密度等多项理化指标。 1.1 熔点 所谓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称为熔点。纯物质的熔点应该是一定的,而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它没有固定的熔点,仅有一定的温度范围。棕桐油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成分比较复杂,并且还具有多晶型及导热性能等特点,因而对测试熔点的要求十分严格。通过测定棕榈油产品的熔点,可以判断所检油的质量成分,对掺假检验有很大的帮助。通常熔点随着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精炼之后的一般情况下,棕榈软脂的熔点为24℃ max、棕榈油的熔点为33~39℃ 、棕榈硬脂的熔点为44℃ min,棕榈仁油的熔点为25~30℃ 。 如果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所检的产品其熔点不在范围内,则可以判断此种油脂混有其它油,一般情况下。棕榈油产品的熔点越低,其价格就越高,因此在价格上,棕榈软脂>棕榈油>棕榈硬脂。我们通过不同的温度试验,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各种油的固体成分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表中可见棕榈软脂在25℃ 时已全无固体成分。在夏天温度超过25℃ 时现场抽样检验,直接观察即可略知被检油的掺假程度,如果油中混有白色固体状物质则可理解为是不纯的棕榈软脂这点对现场抽样检测评定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当然,精确的熔点测定必须在实验室中进行。 1.2 碘价 碘价是测定油脂不饱和程度的最常用的指标,是以加到100g油中碘的克数称之。(为了便于反应的进行,以氯化碘或溴化碘代替碘),棕榈油的碘值根据不同产品品种而不同,下列为棕榈油系列产品的碘价的产品指标,方法为Wijs法。棕榈软脂:56min;棕榈油:50—55;棕榈硬脂:48max(-般在21~48.0之间);棕榈仁油:18max。通过测定碘价,也可以判断所检棕榈油是否掺假或掺假程度如何,油中所含的饱和硬脂越高碘价越低。一般低于50的棕榈软脂可能掺入棕桐油,同时可结合熔点、密度等其它指标来综合分析。 1.3 密度/比重 脂肪酸和甘油酯的密度和比重小于1,并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饱和脂肪酸的密度和比重比相应的不饱和酸为小。不饱和程度愈高,则密度和比重愈大。共轭脂肪酸的密度和比重大于非共轭酸,

油脂精炼工艺(new)

油脂精炼工艺 一、油脂精炼工艺的一般过程 食用植物油脂的精炼工艺可分为一般食用油脂精炼、高级食用油脂精炼及特殊油脂精炼,其精炼流程依油脂产品的用途和品质要求而不同,几种主要品级的食用植物油脂精炼流程如下。 (一)一般食用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1、国标二级油(原料油要求色泽浅、酸值低于4、不含污染物)工艺流程(Ⅰ) ┌———→脱溶→———┐ 2、国标二级油(原料油为品质较差的毛油,含污染物)工艺流程(Ⅱ) ┌———→脱溶→———┐ 3、国标一级油工艺流程 ┌———→脱溶→———┐ (二)高级食用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1、精制食用油(含高级烹调油和色拉油)工艺流程 ┌——→脱蜡→——┐ 2、精制冷餐油(色拉油)工艺流程 (三)食品专用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酯交换→—┐ 二、典型油脂精炼工艺 (一)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是我国大宗油脂。若原料品质好、取油工艺合理,则毛油的品质较好,游离脂肪酸含量一般低于2%,容易精炼。 1、粗炼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式) → ↓

油脚处理←—— 操作条件:滤后毛油含杂不大于0.2%,水化温度 90~95℃,加水量为毛油胶质含量的 3~3.5倍,水化时间30~40min,沉降分离时间 4 h,干燥温度不低于 90℃,操作绝对压力 4.0 kPa,若精炼浸出毛油时,脱溶温度160℃左右,操作压力不大于4.0kPa,脱溶时间 l~3 h。 2、精制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连续脱酸、间歇式脱色脱臭) ↓ ↓↓↓↑↓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18~22°Bé,超量碱添加量为理论碱量的10%~25%,有时还先添加油量的0.05%~0.20%的磷酸(浓度为85%),脱皂温度70~82℃,洗涤温度95℃左右,软水添加量为油量的10%~20%。吸附脱色温度为80~90℃,操作绝对压力为 2.5~ 4.0 kPa,脱色温度下的操作时间为20 min 左右,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 2.5%~5%,分离白土时的过滤温度不大于 70℃。脱色油中p<5 ppm、Fe<0.1ppm、Cu<0.01ppm,不含白土,脱臭温度230℃左右,操作绝对压力260~650Pa,汽提蒸汽通入量8~16 kg/t· h,脱臭时间 4~6 h,柠檬酸(浓度 5%)添加量为油量的0.02%~0.04%,安全过滤温度不高于70℃。 (二)棉籽油 棉籽油也是主要的食用油。但毛棉油中含有棉酚(含量约l%)、胶质和蜡质(含量视制油棉胚含壳量而异),品质较差,不宜直接食用,其精炼工艺也较为复杂。 1、粗炼棉清油精炼工艺流程(连续式) ↓↓ 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20~28°Bé,超量碱为理论碱的10%~25%,脱皂温度 70~95℃,转鼓冲洗水添加量为 25~1001/h,进油压力0.l~0.3 MPa,出油背压力0.1~0.3 MPa,洗涤温度85~90℃,洗涤水添加量为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