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下颌磨牙解剖形态共45页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02
牙弓关系异常可表现为牙合关系异常,如反牙合 (地包天)、开牙合 (前牙无接触)、锁牙合 (后牙咬合关系异常)等。
(四)咬合关系、牙合 与牙弓关系
壹
具有味觉功能,能协调相关的组织器官,完成言语、咀嚼、吞咽等重要生理功能。
贰
舌前2/3为舌体部,活动度大,其前端为舌尖,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舌后1/3为舌根部,活动度小。
鼻根至两侧口角三角区称为“危险三角区”。颌面部的感染可向颅内扩散,特别是“危险三角区”的感染,易逆行传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02
咀嚼:主要由口腔内的牙协同作用来完成
03
吞咽:经吞咽反射运动使食物进入食管和胃
04
感受味觉:舌背上的味蕾可感受酸、甜、苦、辣、咸等
05
表情:表情肌完成,面神经支配
06
辅助言语:唇、舌、牙、腭等参与发音
07
呼吸:口腔不属于呼吸系统但有呼吸功能
二、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
01
三、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位于髓腔内的疏松结缔组织,四周为钙化的牙本质形成的腔壁所包围。
功能:营养牙体组织,形成继发牙本质。
特点:牙髓神经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稍受刺激即可引起剧烈疼痛,而无定位能力。牙髓血管由窄的根尖孔进出,一旦发炎,髓腔内的压力增高,易造成血循环障碍,牙髓逐渐坏死。
牙髓
牙槽骨:颌骨包围牙根的部分,是支持牙的重要组织。牙槽窝;牙槽中隔;牙槽嵴。
口腔的分区及其表面形态 口腔前庭及其外表形态 固有口腔及其外表形态
口腔的组织器官:唇;颊;牙;咬合关系、牙合与牙弓关系;舌;腭;口底
乳牙与恒牙及其替换
1
2
3
第二节 口腔
8下颌颌前磨牙解剖

近中窝
远中窝
前磨牙组
下颌第二前磨牙解剖
邢台 2020.3
下颌第二前磨牙
颊面
冠
舌面 邻面
牙合面
根
下颌第二前磨牙 牙冠
颊面:
1、形态:五边形(名称及特点)
近中斜缘—短 远中斜缘—长 牙冠:大于下颌第一前磨牙 方圆型,有小磨牙之称。 颊面颈部较下颌4稍宽 牙冠的长、宽、高相近
前磨牙组
前磨牙解剖
邢台 2020.3
前磨牙组
下颌第一前磨牙解剖
邢台 2020.3
下颌第一前磨牙
前磨牙中体积最小
颊舌尖高度差别最大 颊尖比舌尖大一倍)
冠
根 牙合面有横嵴,是该
牙的重要解剖特征。
颊面 舌面 邻面 牙合面
下颌第一前磨牙
牙冠 颊面: 与上颌前磨牙颊
1、形态:面相似的五边形
(名称及特点)
颊舌尖高度差别最大 (颊尖比舌尖大一倍)
下颌第一前磨牙 牙冠
舌面:
3、轴嵴:
舌面圆弧,舌轴嵴不明显
4、外形高点:
中1/3
下颌第一前磨牙
舌面 舌面较短小,
仅及颊面的1/2。 舌尖明显小于颊尖。 牙尖顶偏向近中。 外形高点位于中1/3。
下颌第一前磨牙 牙冠
邻面:
1、形态: 四边形
2、接触区:
下颌第二前磨牙 牙冠
舌面:
3、轴嵴:
舌面圆弧,舌轴嵴不明显
4、外形高点:
中1/3
下颌第二前磨牙 牙冠 邻面:
1、形态: 四边形
2、接触区:
位于牙合1/3偏颊侧。
下颌第二前磨牙
• 两尖型:占65%, 颊舌尖 • 三尖型:占35%,颊尖、
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简述ppt课件

近、远中面比较
远中面狭小且圆突
邻面观
近中邻接点高,远中邻接点低
邻接点
邻面观
邻面轴嵴走向
轴嵴走向
邻面观
近中牙颈线比远中牙颈线高
邻接点
邻面观
近、远中边缘嵴的高度落差
近中边缘嵴高,远中边缘嵴低
邻面观
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面观
面外形: 显圆的长方形或六角形
面观
面外形
颊侧近中轴面角: 锐角颊侧远中轴面角: 钝角
颊侧近远中轴面角的对比
面观
近中舌尖> 远中舌尖> 近中颊尖> 远中颊尖>远中尖
各个牙尖的大小
面观
近中边缘嵴较远中清晰而锐利
边缘嵴的清晰度
面观
近中边缘嵴短远中边缘嵴较长
边缘嵴的长度
面观
主沟的走向:颊沟、远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
牙尖高度
颊面观
颊侧有三个牙尖: 近中颊尖> 远中颊尖> 远中尖
牙尖
颊面观
近中颊尖和远中颊尖之间有颊沟远中颊尖和远中尖之间有远颊沟
颊沟
颊面观
近中缘较平直远中缘较圆突远中邻面突度大
近、远中根冠连接特征的对比
颊面观
近中边缘嵴高远中边缘嵴低
近远中边缘嵴的高度பைடு நூலகம்
颊面观
近中轴面角锐利远中轴面角圆钝
近远中轴面角
颊面观
颊侧有颊轴嵴
颊轴嵴
颊面观
牙颈部的近远中径 显著变窄
牙颈部的宽度
颊面观
牙颈线大致水平在根分叉部有根间 突起
牙颈线
颊面观
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舌面观
缘成宽大的M形
舌面观
缘外形
磨牙解剖形态

第四节磨牙类磨牙位于前磨牙的远中侧,上下左右共12个,位于前磨牙远中者称第一磨牙,位于第一磨牙远中者称第二磨牙,位于第二磨牙远中者称第三磨牙。
磨牙牙冠体积大,由第一磨牙到第三磨牙依次减小。
其形态结构尖、窝、沟、嵴等多而复杂,一般有4-5个牙尖。
牙根多为2-3根。
磨牙具有磨细食物的作用,是发挥咀嚼功能最大的牙。
一、上颌第一磨牙 (maxillary first molar)6 岁左右萌出, 故称为六龄牙, 是上颌牙中体积最大的。
(图2-4-1)1.牙冠 (dental crown)(1)颊面 (buccal surface):外形似长方形,近远中宽度大于牙合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而突,牙合缘长于颈缘,牙合缘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连续组成。
有两个颊尖,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 , 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 ,约与颊轴嵴平行,近中颊尖的颊轴嵴显著,颊沟的末端形成点隙。
外形高点在颈 1/3 处。
(2)舌面 (lingual surface):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外形高点在舌面的中 1/3 处,舌轴嵴不明显。
牙合缘由近、远中舌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有两个舌尖 , 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两尖之间有舌沟通过。
远中舌沟由两舌尖之间延续到舌面的 1/2 处。
近中舌尖的舌侧有时可见第五牙尖。
(3)邻面 (proximal surface):近中面呈梯形,颊舌面厚度大于牙合龈高度,颈部平坦,近中接触区在牙合1/3偏颊侧,远中面不如近中面规则, 稍小, 远中接触区在牙合1/3处的中1/3 处。
(4)牙合面 (occlusal surface):呈斜方形 , 结构复杂,如峰谷起伏,沟嵴错综。
牙尖 (dental cusp):一般有四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
颊侧牙尖较锐,舌侧牙尖较钝,近中颊尖略大于远中颊尖 , 近中舌尖最大 , 是上颌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最小。
斜面 (inclined surface):每一牙尖均有四个斜面,即颊尖的颊斜面、颊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颊斜面、舌尖的舌斜面,其中颊尖的颊斜面无咬合接触,其余三斜面均有咬合接触。
磨牙解剖形态

第四节磨牙类磨牙位于前磨牙的远中侧,上下左右共12个,位于前磨牙远中者称第一磨牙,位于第一磨牙远中者称第二磨牙,位于第二磨牙远中者称第三磨牙。
磨牙牙冠体积大,由第一磨牙到第三磨牙依次减小。
其形态结构尖、窝、沟、嵴等多而复杂,一般有4-5个牙尖。
牙根多为2-3根。
磨牙具有磨细食物的作用,是发挥咀嚼功能最大的牙。
一、上颌第一磨牙(maxillary first molar)6 岁左右萌出, 故称为六龄牙, 是上颌牙中体积最大的。
(图2-4-1)1.牙冠(dental crown)(1)颊面(buccal surface):外形似长方形,近远中宽度大于牙合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而突,牙合缘长于颈缘,牙合缘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连续组成。
有两个颊尖,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 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约与颊轴嵴平行,近中颊尖的颊轴嵴显著,颊沟的末端形成点隙。
外形高点在颈1/3 处。
(2)舌面(lingual surface):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外形高点在舌面的中1/3 处,舌轴嵴不明显。
牙合缘由近、远中舌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有两个舌尖, 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两尖之间有舌沟通过。
远中舌沟由两舌尖之间延续到舌面的1/2 处。
近中舌尖的舌侧有时可见第五牙尖。
(3)邻面(proximal surface):近中面呈梯形,颊舌面厚度大于牙合龈高度,颈部平坦,近中接触区在牙合1/3偏颊侧,远中面不如近中面规则, 稍小, 远中接触区在牙合1/3处的中1/3 处。
(4)牙合面(occlusal surface):呈斜方形, 结构复杂,如峰谷起伏,沟嵴错综。
牙尖(dental cusp):一般有四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
颊侧牙尖较锐,舌侧牙尖较钝,近中颊尖略大于远中颊尖, 近中舌尖最大, 是上颌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最小。
斜面(inclined surface):每一牙尖均有四个斜面,即颊尖的颊斜面、颊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颊斜面、舌尖的舌斜面,其中颊尖的颊斜面无咬合接触,其余三斜面均有咬合接触。
下颌磨牙髓腔解剖及开髓课件

可以使用尖部无切削作用的牙钻保护髓底
下颌磨牙髓腔解剖及开髓
26
下颌磨牙开髓的注意事项
开髓洞形的位置在颊舌向中线的颊侧才能暴露髓腔,还可 避免造成舌侧颈部或髓底的台阶或穿孔;
钻针方向应始终与牙长轴方向一致,否则易形成台阶或侧 穿;
中老年患者牙髓室顶底距离较近,开髓时应注意区别顶底 的不同形态,防止破坏髓室底形态或造成底穿。注意体 会在髓角处的脱空感,用探针小弯钩检查髓室顶是否揭 净。
例
(mm)
下颌第一磨 牙
下颌第二磨 牙
通常2—4 个,近中根 双管型占 87%,远中 根双管型 40%
通常3个, 近中根双管 型管64%, 远中根双管 型约18%
近颊根弯曲 较明显
国人约 31.5% 近远中根颊 侧融合为C 形根管
30%
21 19.8
冠根比例 1:1.72
1:1.86
下颌磨牙髓腔解剖及开髓
下颌磨牙髓腔解剖及开髓
5
二、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形态
髓室底轮廓为近远中径长、颊舌径短的四边形或五边形 有2-4根管口、近中根双管型占87%,远中根双管型40%
下颌磨牙髓腔解剖及开髓
6
三、下颌第二磨牙髓腔形态
髓室形态与下和第一磨牙相似。但其近中根有两个根管者 的较小,约占64%,远中根约有18% 近远中根在颊侧融合,根管亦在颊侧连通,根管断面呈C 型,称为C型根管约占31.5%
下颌第一、二磨牙因髓室顶与髓室底相距较近,开髓时及
防止穿通髓室底。
下颌磨牙髓腔解剖及开髓
27
下颌磨牙的开髓步骤
下颌第一、二磨牙因舌侧髓角高于颊侧髓角,近中髓角高于远 中髓角,牙体预备时应注意髓角的位置。
下颌第二磨牙有时近、远中根在颊侧融合,根管亦在颊侧连通 ,根管横断面呈“U”字形,开髓时勿将根管在颊侧的连通 误认为是被穿通的髓室底。
磨牙的解剖形态

8
根分叉程度
根分叉程度
01
磨牙的根分叉程度也是其解剖形态特点之一。第一磨牙的根 分叉通常较大,这使得它能够更好地承受咀嚼力量。第二磨
牙的根分叉程度相对较小,而第三磨牙的根分叉程度变化较
大。这些根分叉程度的特点能够影响磨牙在口腔中的稳定性
02
总之,磨牙的解剖形态特点多样且复杂,这些特点能够使它
三磨牙最短
这种长度分布使得磨牙在咀嚼时 能够与前面的切牙和尖牙形成良 好的咬合关系
2
宽牙冠
磨牙的牙冠较宽,尤其 是上颌磨牙
宽牙冠
这种宽大的牙冠使得磨 牙能够承受较大的咬合 力,并能够与对面的磨 牙形成紧密的咬合关系
3
大牙根
大牙根
1
磨牙的牙根通常较大,这使得它们在 口腔中的稳定性较好
第一磨牙通常有2-3个牙根,第二磨牙 通常有1-2个牙根,而第三磨牙的牙根
总之,磨牙的解剖形态特 点使得它们在咀嚼过程中 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长 磨牙、宽牙冠和大牙根的 结构能够使磨牙承受较大 的咬合力,而特殊的咬合 面结构则能够更好地研磨 食物。这些特点对于维持 口腔健康和正常的咀嚼功
能至关重要
5
牙尖和牙嵴
牙尖和牙嵴
磨牙的牙尖和牙嵴是研磨食物 的主要部分
第一磨牙的牙尖和牙嵴相对较 大,第二磨牙的牙尖和牙嵴相 对较小,而第三磨牙的形态变
数量变化较大
2
3
这些大牙根使得磨牙在咀嚼过程中能 够承受较大的力量
4
咬合面结构
咬合面结构
1
2
3
磨牙的咬合面结构特殊, 具有中央沟和发育沟,这 些结构使得磨牙能够更好 地研磨食物。此外,磨牙 的咬合面还具有一些嵴和 丘,这些结构能够增加磨
下颌前磨牙解剖形态

❖ 颊、舌尖大小靠近 ❖ 舌尖为功效尖
❖ 颊尖显著大于舌尖 ❖ 颊尖为功效尖
下颌前磨牙解剖形态
14/17
应用解剖
1)龋: 2)拔牙: 3)修复: 4)炎症: 5)解剖标志——颏孔 6)畸形:错位、易位、
多生牙、畸形中央尖
下颌前磨牙解剖形态
15/17
❖ 下述下颌第一前磨牙合面形态中哪 个是正确?
A. 合面呈方圆形 B. 远中窝大于近中窝 C. 颊尖最大,近中舌尖次之,远中舌尖 最小
D. 颊尖顶偏向远中 E. 合面上有一远中舌沟
下颌前磨牙解剖形态
16/17
❖ 下述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前磨 牙形态区分中哪个不正确?
A. 上颌第二前磨牙颊尖比较圆钝 B. 上颌第二前磨牙在近中面无近中沟 C. 上颌第二前磨牙合面近、远中点隙相距 较远 D. 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扁形单根
下颌前磨牙解剖形态
(近中舌沟)
下颌前磨牙解剖形态
7/17
❖牙根:
扁而细长 近中面根尖部有分叉痕迹 根尖略弯向远中
下颌前磨牙解剖形态
8/17
(四)下颌第二前磨牙
三个高度几乎相等
颊面——
方圆五边形,颈部稍宽, 向舌侧倾斜度尖型
下颌前磨牙解剖形态
10/17
邻面——
下颌前磨牙解剖形态
下颌前磨牙解剖形态
2/17
(三)下颌第一前磨牙
下颌前磨牙解剖形态
3/17
向舌侧倾斜显著 颊尖 颊轴嵴 外形高点
下颌前磨牙解剖形态
4/17
下颌前磨牙解剖形态
舌面——
圆突短小 舌尖 近中舌沟 外形高点
5/17
邻面——
近中面
远中面
下颌前磨牙解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