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频无线对讲机原理、制作与调试[1]

合集下载

F30-5对讲机原理与制作

F30-5对讲机原理与制作

在上个世纪90年代,F30系列无线对讲机的制作曾经风靡一时,引得众多无线电爱好者争相制作,广泛交流,并不断改进出新,掀起了一股业余无线电制作的高潮,成为一代无线电爱好者久久难忘的美好回忆。

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这些经典的制作项目时,依然有着非常亲切感觉。

希望通过这款经典制作,重新唤起大家对学习业余无线通信技术的热情,再次点燃无线电爱好者的制作激情。

本刊也将继续提供10米波(30MHZ)的调频对讲机的套件,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动手试试!F30-5调频无线对讲机无线对讲机作为一种简单的通信工具,由于它不需要中转和地面交换机站支持,就可以进行移动通信,所以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广泛的应用于生产、保安、野外工程等小范围通信领域中。

本次制作实验是针对单工对讲机电路进行的,简明起见,以下讲述中将不再特意强调“单工”。

图1是本次实验用的无线对讲机电路方框图。

图1本调频对讲机电路的主要电性能指标参数:1、接收机灵敏度………………………≤lμv2、信号选择性………………………≥50db(±25KHz)3、限幅灵敏度………………………≤1.5μv4、频率稳定度………………………≥10-65、最大调制频偏………………………≥±3KHz6、待机静态电流………………………≤lOmA7、高频发射功率………………………≥2W(75Ω)8、发射机工作效率 (50)9、音频输出功率………………………≥50mW10 电池供电电压………………………9.6V(8节5号充电电池)工作原理图2F30-5型无线对讲机外观如图2所示, F30-5型对讲机在接收电路上使用两只高频场效应管作为高放,采用了二次变频电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发射电路采用的是分立元件,由4只三极管组成4级放大电路,发射功率可达3W左右。

图2中,面板上的数字按键和顶部的频道转换开关是装饰用的,并无实际应用。

图3是电路原理图。

图31.发射部分原理分析驻极话筒MIC用于话音信号的拾取,并将话音转化为电信号,通过C25送入放大电路。

对讲机的工作原理

对讲机的工作原理

对讲机的工作原理一、引言对讲机是一种便携式的通信设备,广泛应用于警察、消防员、工地工人等需要临时通信的场合。

了解对讲机的工作原理对于使用者和维修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对讲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无线电通信原理、频率调制、解调、信道选择以及音频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无线电通信原理对讲机的工作原理基于无线电通信技术。

无线电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方式。

对讲机通过内置的天线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实现双向通信。

其基本原理如下:1. 发射:对讲机内置的麦克风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经过音频处理后,通过调制电路将电信号转换成无线电信号。

无线电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2. 接收:对讲机的天线接收到其他对讲机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后,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通过解调电路将无线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电信号经过音频处理后,通过扬声器转换成声音。

三、频率调制频率调制是对讲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无线电信号的频率范围和带宽。

常见的频率调制方式有调幅(AM)和调频(FM)两种。

1. 调幅(AM):调幅是通过改变无线电信号的振幅来传输信息的一种调制方式。

对讲机中使用的调幅方式可以实现较长的通信距离,但抗干扰能力较差。

2. 调频(FM):调频是通过改变无线电信号的频率来传输信息的一种调制方式。

对讲机中使用的调频方式抗干扰能力较强,通信质量较好,但通信距离相对较短。

四、解调解调是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成原始信号的过程。

对讲机中的解调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检测和放大。

1. 检测:对讲机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经过检测电路,将其转换成包含原始信号的振荡信号。

2. 放大:经过检测后的振荡信号通过放大电路放大,以便后续的音频处理。

五、信道选择对讲机通常具有多个信道可供选择,用于避免不同对讲机之间的干扰。

信道选择是通过改变对讲机的接收和发射频率来实现的。

在选择信道时,需要确保与其他对讲机的频率不冲突,以获得良好的通信质量。

对讲机调频教程

对讲机调频教程

对讲机调频教程1. 介绍对讲机调频技术:对讲机调频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改变无线电信号的频率来实现通信。

该技术可以保证通信信号的稳定性和传输质量,使对讲机之间能够实现可靠的语音通信。

2. 对讲机调频技术原理:对讲机调频技术基于频率调制和解调原理工作。

发射端根据输入语音信号,经过调制电路将语音信号与射频信号相结合,然后通过天线将射频信号发送出去。

接收端的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后,经过解调电路将射频信号与语音信号分离出来,再通过放大电路将语音信号放大,最终通过喇叭输出。

3. 对讲机调频技术参数设置:在对讲机调频通信中,通信距离、通信频率等参数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通信距离参数的设置需要根据实际环境和对讲机性能来确定,较远的通信距离需要较高的发射功率和敏感度。

通信频率的设置要避免与其他通信频率相冲突,一般可以通过对讲机的频率设置菜单来进行设置。

4. 对讲机调频技术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对讲机调频技术进行通信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使用与其他无线设备相同的频率,以免干扰彼此的通信。

- 如果通信距离较远,应保持发射和接收端之间的直视距离,减少信号阻塞和衰减。

- 不要在重要公共频率或限制通信区域内使用对讲机,以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 注意保持对讲机的电池电量充足,以确保通信的可靠性。

5. 对讲机调频技术发展趋势: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讲机调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对讲机调频技术可能会采用更高的频率范围和更高的传输速率,以适应更广泛的通信需求。

同时,无线数字对讲机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它可以提供更好的音频质量和更多的功能,如数据传输和位置定位等。

无线对讲机制作原理

无线对讲机制作原理

无线对讲机制作原理 30.275MHz 调频一、主要技术指标:1.频率: 30.275MHz2.调制方式:调频3 频偏: 5KHz5.通信方式:同频单工6.电源电压:9.6V 10%(镍镉充电电池8节,负极接地。

有些机型是6节)7.消耗电流:静噪守候:10mA以下接收:150mA以下近程发射:远程发射:0.7A以下8.载频输出功率:2w9.接收灵敏度:1.0uV以下(信噪比12dB以上)1 0.静噪灵敏度:0.5uV11.中频频率:455 KHz12.音频不失真功率:大于200 nlw1 3.体积:125 x 55 x 30 mm14.重量:二、工作原理整机由接收和发射两部分组成,两部分除天线和阻抗匹配电路外,其它电路都是相互独立的。

1、接收机由天线接收到的高频无线电信号经L1,L2,c1,c2,c4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滤除频带以外的干扰信号,经c6送至D1,D2和L3组成选频电路,这个选频电路谐振频率为30.275MHz,选出对讲机发来的载频信号,而滤除其它干扰电波.经c7送到N1和N2组成的联级高频信号放大电路进行高频放大,这种联级高频信号放大电路具有增益高,工作稳定,无须使用中和电容等优点,N1组成共射电路,N2接成共基电路,共射电路具有增益高的优点,而共基电路具有工作稳定的特点,经N1,N2放大后的高频信号由L4,c9,T1,c12组成双调谐回路再次选频后经c16送入ICl(MC3361)的16脚内部混频级进行混频.N3和CRY1,L5等元件组成本机振荡器,L5和相应的回路电容谐振于10.243MHz的三次谐波上,即10.24333x3=30.730MHz,它比发射频率30.275MHz(10.0917的三倍频,即10.0917MHzx3=30.275MHz)高出一个中频455kHz(即30.730—30.275=0.455MHz),本振信号也送到Icl的第1脚,在Icl内部进行混频。

Ic1(Mc3361)是窄带调频接收专用集成电路,其内部包含振荡器,混频器,高增益的限幅中频放大器,鉴频器和有源滤波器,静噪触发电路及音频放大电路。

调频无线对讲机原理制作与调试[1]

调频无线对讲机原理制作与调试[1]

调频无线对讲机原理、制作与调试[1]30.275MHz 调频无线对讲机原理、制作与调试一、主要技术指标:1.频率: 30.275MHz 2.调制方式:调频 3 频偏: 5KHz 5.通信方式:同频单工6.电源电压:9.6V 10%(镍镉充电电池8节,负极接地。

有些机型是6节) 7.消耗电流:静噪守候:10mA以下接收:150mA以下近程发射:远程发射:0.7A以下 8.载频输出功率:2w9.接收灵敏度:1.0uV以下(信噪比12dB以上) 1 0.静噪灵敏度:0.5uV 11.中频频率:455 KHz12.音频不失真功率:大于200 nlw 1 3.体积:125 x 55 x 30 mm 14.重量:二、工作原理整机由接收和发射两部分组成,两部分除天线和阻抗匹配电路外,其它电路都是相互独立的。

1、接收机由天线接收到的高频无线电信号经L1,L2,c1,c2,c4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滤除频带以外的干扰信号,经c6送至D1,D2和L3组成选频电路,这个选频电路谐振频率为30.275MHz,选出对讲机发来的载频信号,而滤除其它干扰电波.经c7送到N1和N2组成的联级高频信号放大电路进行高频放大,这种联级高频信号放大电路具有增益高,工作稳定,无须使用中和电容等优点,N1组成共射电路,N2接成共基电路,共射电路具有增益高的优点,而共基电路具有工作稳定的特点,经N1,N2放大后的高频信号由L4,c9,T1,c12组成双调谐回路再次选频后经c16送入ICl(MC3361)的16脚内部混频级进行混频.N3和CRY1,L5等元件组成本机振荡器,L5和相应的回路电容谐振于10.243MHz的三次谐波上,即10.24333x3=30.730MHz,它比发射频率30.275MHz(10.0917的三倍频,即10.0917MHzx3=30.275MHz)高出一个中频455kHz(即30.730―30.275=0.455MHz),本振信号也送到Icl的第1脚,在Icl内部进行混频。

对讲机调频原理

对讲机调频原理

对讲机调频原理
对讲机调频原理是通过改变无线电信号的频率来实现通信的一种技术。

具体来说,对讲机通过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来传输语音信号。

在传输过程中,调频技术会根据语音信号的振幅变化来改变无线电信号的频率。

首先,语音信号经过一个音频放大器被增强,并转换成模拟信号。

然后,模拟信号经过一个称为调制器的电路,将其与一个稳定的载波信号相结合。

调制器会按照语音信号的特性来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

这样,载波信号就成为了一个具有变化频率的调制信号。

接下来,调制的信号经过一个射频放大器来增强信号的强度。

然后,信号通过天线被发送出去,形成无线电波。

其他对讲机通过它们各自的天线接收到这些无线电波。

接收器中的天线将无线电波转换成电信号,并将其通过一个射频放大器进行放大。

然后,放大的信号经过一个称为解调器的电路进行处理。

解调器会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频率变化来恢复出原始的语音信号。

最后,原始语音信号被传送到扬声器中,使用户能够听到相应的声音。

总的来说,对讲机调频原理通过改变无线电信号的频率来实现语音的传输。

这种技术使得对讲机能够实现远距离的即时通信。

无线对讲机原理

无线对讲机原理

无线对讲机原理
无线对讲机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技术实现双向通信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无线电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无线对讲机主要由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组成。

发射机负责将声音信号转化为无线电信号,并发送出去。

接收机负责接收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声音信号。

发射机首先通过麦克风或话筒采集声音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模拟电信号。

然后,这个电信号通过调制器进行调制处理,将其转化为载有信息的无线电频率信号。

调制的方法包括幅度调制、频率调制或相位调制。

接收机接收到发射机发送的无线电频率信号后,首先通过解调器进行解调处理,将无线电频率信号转化为模拟电信号。

然后,这个电信号经过放大器进行放大处理,以增强声音信号的强度。

最后,通过扬声器或耳机等输出设备,将信号转化为可听的声音。

在无线对讲机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天线来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

天线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提高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效果。

总的来说,无线对讲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声音信号转化为无线电信号进行传输,再将无线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进行接收,从而实现双向通信。

它使用了调制和解调的技术,以及天线的辅助,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无线通信。

对讲机的工作原理

对讲机的工作原理

对讲机的工作原理一、引言对讲机是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如公安、交通、工地等。

了解对讲机的工作原理对于使用和维护对讲机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对讲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基本原理、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和功率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原理对讲机的工作原理基于无线电通信技术。

它由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组成。

发射机负责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发送出去,接收机则接收并解码无线电信号,将其转换为声音信号。

三、信号传输1. 发射机端:对讲机的麦克风会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然后,通过调制电路,将电信号转换为高频无线电信号。

调制过程一般采用频率调制(FM)或幅度调制(AM)技术。

2. 信道传输:无线电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传输到接收机所在的区域。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和衰减,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调制技术和天线设计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3. 接收机端:接收机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后,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然后通过解调电路将其还原为原始的声音信号。

四、调制解调1. 频率调制(FM):频率调制是对讲机中最常用的调制技术之一。

在频率调制中,声音信号会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

当声音信号的振幅变化时,载波信号的频率也会相应变化。

这样,接收机通过检测频率变化来还原声音信号。

2. 幅度调制(AM):幅度调制也是对讲机中常用的调制技术之一。

在幅度调制中,声音信号会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

当声音信号的振幅变化时,载波信号的振幅也会相应变化。

这样,接收机通过检测振幅变化来还原声音信号。

五、功率控制对讲机中的功率控制是为了保证信号的传输距离和质量。

功率控制一般分为两种模式:固定功率和自适应功率。

1. 固定功率:对讲机在发送信号时使用固定的功率。

这种模式适用于通信距离较短、环境变化较小的情况。

2. 自适应功率:对讲机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发送功率。

当通信距离变远或环境噪声增加时,对讲机会自动增加发送功率,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275MHz 调频无线对讲机原理、制作与调试一、主要技术指标:1.频率:30.275MHz2.调制方式:调频3 频偏:5KHz5.通信方式:同频单工6.电源电压:9.6V 10%(镍镉充电电池8节,负极接地。

有些机型是6节)7.消耗电流:静噪守候:10mA以下接收:150mA以下近程发射:远程发射:0.7A以下8.载频输出功率:2w9.接收灵敏度:1.0uV以下(信噪比12dB以上)1 0.静噪灵敏度:0.5uV11.中频频率:455 KHz12.音频不失真功率:大于200 nlw1 3.体积:125 x 55 x 30 mm14.重量:二、工作原理整机由接收和发射两部分组成,两部分除天线和阻抗匹配电路外,其它电路都是相互独立的。

1、接收机由天线接收到的高频无线电信号经L1,L2,c1,c2,c4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滤除频带以外的干扰信号,经c6送至D1,D2和L3组成选频电路,这个选频电路谐振频率为30.275MHz,选出对讲机发来的载频信号,而滤除其它干扰电波.经c7送到N1和N2组成的联级高频信号放大电路进行高频放大,这种联级高频信号放大电路具有增益高,工作稳定,无须使用中和电容等优点,N1组成共射电路,N2接成共基电路,共射电路具有增益高的优点,而共基电路具有工作稳定的特点,经N1,N2放大后的高频信号由L4,c9,T1,c12组成双调谐回路再次选频后经c16送入ICl(MC3361)的16脚内部混频级进行混频.N3和CRY1,L5等元件组成本机振荡器,L5和相应的回路电容谐振于10.243MHz的三次谐波上,即10.24333x3=30.730MHz,它比发射频率30.275MHz(10.0917的三倍频,即10.0917MHzx3=30.275MHz)高出一个中频455kHz(即30.730—30.275=0.455MHz),本振信号也送到Icl的第1脚,在Icl内部进行混频。

Ic1(Mc3361)是窄带调频接收专用集成电路,其内部包含振荡器,混频器,高增益的限幅中频放大器,鉴频器和有源滤波器,静噪触发电路及音频放大电路。

它的限幅灵敏度为2uV,它是整机的主要增益级,中放增益可达65dB。

在Ic1内部混频得到的455kHz中频信号由Icl的3脚输出,由陶瓷滤波器cRFl选出中频信号,而滤除其它谐波分量,选出的中频信号由Icl的5脚输入,在Icl内部进行高增益的中频放大,最后经鉴频器解调出音频信号,由Icl的9脚输出。

从第9脚输出的信号一路由c30,R1 3和c32组成去加重电路去加重和滤波后经电位器VRl送入Ic2进行音频功放后推动喇叭发声,另一路则由电位器VR2送入Icl内部的有源滤波器选频放大后由Icl的11脚输出,经D3,D4进行倍压检波,控制其内部的静噪触发电路,在13脚输出一个控制电平,控制N4,N5的导通和截止,使IC2的电源受控,达到静噪目的。

我们知道,调频接收机的灵敏度很高,在没有收到信号时,喇叭中将会发出极强的噪声,而一旦收到信号,它的信噪比却很高,噪声的主要频谱是分布在1 0—25kHz范围之间,音频信号的频谱范围则在100—3000Hz之间,我们可以采用一个特殊的滤波器选出这一噪声信号,经检波变成直流分量,再通过一个电子开关电路就可以控制一个电路工作,达到静噪目的,这样在接收机没有收到信号时,喇叭将寂静一片,以消除讨厌的噪声,一旦收到对讲机发来的信号,又能自动打开放大电路进行联络。

同时,设置静噪电路还可以达到省电目的。

N11组成稳压电源,稳压输出取决于Dzl的值,Dzl选用6.2V,稳压输出约为5.6V,N11同时又是收发转换的开关三极管,N9则是发射部分的电源开关管,当sw_PTT开关按下时,D6导通,N11截止,收信机失去电压而停止工作,N9由于是偏故而导通,电源经N9向Ic3供电,发射机前级得到电源而开始工作。

所以这种收发转换电路也称为电子PTT 开关,这是其它业余对讲机中所没有的新电路。

它的优点是可以用微动开关来控制大电流,使电路工作更可靠。

发射级的N7,N6虽然也接在公用的电源回路上,但守侯状态时,由于它得不到基极激励而截止,所以对讲机在守侯时,发射部分是不工作的。

2、发射机发射部分由话音放大器,主振级,缓冲放大级,推动级和末级功率放大级组成。

话音信号由N1 3,N14组成的两级音频放大器放大,经c74,c71,c70,L1 3组成高频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防止振荡器的高频信号干扰话放级的工作,同时也将话音信号进行预加重,经c70送到变容二极管Dc以实现调频。

主振级由N1 5,cRY2及外围元件组成,其振荡频率主要取决于cRY2的工作频率,在本电路中,cRY2选10.0917MHz(因10.0917x3=30.275MHz),它的三倍频信号由T5,C64选频回路选频(即发射频率30.275MHz),并由T5藕合至缓冲放大级。

载频信号经N1 0组成缓冲放大器进行放大,T4和槽路电容c61也谐振在三次倍频上(即发射频率30.275MHz),以滤除其它谐波分量,N7是推动放大级,为功放级提供足够的推动电流,经c55,c51,L8,选频和匹配藕合至末级功率放大级N6进行功率放大,N7,N6都工作在丙类放大状态,它们的工作点分别取决于R23和R21,由于丙类放大器输出的二次谐波分量很大,必须用Lc选频电路选出基波分量,推动电路中由c55,c51,L8选频,功放电路中由C48,C47,L6组成串联谐振电路选频,最后由L1,L2,C1,C2,C4组成低通滤波器对载频信号进行选频和阻抗匹配,载频电流由天线这个换能元件变成电磁波向空中辐射出去。

电路图中的R7,D3这个支路的作用是,在收发转换瞬间,由于收信部分电容的储能作用,收信机的工作并非立即截止,而Icl的13脚未能从高电平立即变成低电平,Ic2的工作也就未能立即停止工作,这样,在收发转换瞬间,喇叭中就会发出短暂的收发噪声,使人听起来极不舒服,因此,在电源转换至发射电路时,经R7,D3,这个支路加至Icl的12脚,使Icl的1 3脚立即变成低电平,N4,N5截止,Ic2停止工作,以消除转换噪声。

三、制作工艺与元件选用对讲机制作的成败,除了与理论、经验、准确的工作频率和正确的调试方法等人为因素外,还有个关键的元件的质量问题,就是其中某个元件质量欠佳,可能会使您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奋斗,也未必能成功,根据笔者十多个对讲机的制作心得,接收机的灵敏度与N1,N2关系最密切。

N1、N2除了与它们的高频特性有关外,还有个重要的参数是它们的噪声系数,普通的s9018等廉价高频管噪声系数均较大,难以实现预期的灵敏度。

除了N1、N2高频三极管外,CRFl陶瓷滤波器对整机的灵敏度影响也很大,应选用正品元件,最好是选用五端的陶瓷滤波器,因为它的选频特性比三端滤波器要好。

高频瓷片电容要选用漏电小,热稳定性好的元件。

除了提到的这些元件,其他元件选用普通的元件即可,业余条件下完全可以,据笔者经验,那些非主要元件对收信灵敏度影响十分轻微。

因为ICl是专用的窄带调频接收芯片,性能一般都得到保证。

质量最优的要算MOTOROLA公司的产品,如图。

其次MALAYSIA生产的也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拿到了数片Made in China的MC3361芯片,通过采用德国的信号发生器(频率在50MHz量程精确到10Hz,。

输出分辨率可达0.01uv)等仪器对比实验,国产的产品灵敏度与MOTOROLA 公司的产品基本无差别。

所以ICl的性能参数完全不必多虑。

电阻选用一般碳膜电阻即可,对精度也无特殊要求,1/8w,1/16W均可。

当然,对讲机都希望体积越小越好,业余制作的也不例外,所以元件应尽可能选用超小型的元件。

发射部分的元件也是制作成败的关键部分,其中影响最大的要算推动级和功率级的晶体管,笔者曾试验过几种管子,型号均为2sc2078,只是产地不同。

早先使用的是一般的管子(从外观看,丝印不是很清晰,工艺也较差),使用9.6V电源,排除其他因素外,功率无论如何也调不到2w,发射级电流只有区区400mA多一点。

以为是频率没有调在10.0917的三次谐波上,可能为四次或五次谐波,后用示波器和频率器校对无误,推断为功率管的质量欠佳,换上三菱生产的2sc2078,接通电源,电流猛升至近0.8A,功率计测量为2.6w。

这说明末级的功率管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功率输出,这将明显左右着对讲机的通话距离。

此外,高频功率管是否选用频率越高越好呢?例如有些爱好者乐于采用象2SC1971,2SC1972等高达175Mt{z的VHF频段的管子,笔者不推荐使用频率过高的功率三极管,第一是因为这样的管子价格相当昂贵。

第二是频率过高,电路反而容易自激,不易于调试。

笔者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台式机中使用2sc1969,电路工作相当正常,功率也可达到8w左右,都使用了很长时间。

后改为2sc1971,电路却严重自激,花了很大的功夫,采取了很多措施才能以解决,实际输出功率与2SC1969基本无异。

除了晶体管外,石英晶体的频率一定要选用准确,频率偏差将明显影响着通话距离,调试部分我们将会说明。

高频部分的线圈匝数己在电路图中标明,可在高频磁芯或中周磁芯上用φ0.17—0.35mm漆包线绕制,LI,L2线径需大些,因为它们亦是载频功率的传输回路,中频鉴频线圈用现成的455kHz(或465kHz)中周代替即可。

其它元件没有特殊要求,阻容件的选用与接收部分一样四.装配与调试对讲机的装配方法与一般无线电整机的装配方法差不多,应当注意的是,元器件的引脚应尽可能的短,以便紧贴印刷板,引至天线座的连线也应尽可能的短,否则输出功率也会明显下降。

如果输出端离天线座距离较远,一般来说大于1Omm就应当采用50同轴电缆连接。

元件的布局,PcB的走线是业余制作的关键,如果乱走一通,调试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级间的串扰、耦合、自激,而这些问题也许还不能通过其他方法解决,最后不得不重走一遍PcB,重新装配,重新调试,走许多弯路。

高频板的PcB走线原则大致是:每一级均需尽可能放一块(一个区域),同时工作的电路,大功率的输出级应尽可能远离小信号电路,级与级之间需采用大地线包围结构,巧妙地利用中周等铁质屏蔽罩隔离级间电路,可能的话,小信号(特别是接收部分)还需要安排屏蔽罩,并可靠接地。

有一点非常重要,中频谐振线圈T2必须紧靠Icl的第8脚,如果走线过长就会出现灵敏度很低,并可能带来其他自激等问题,同样道理,中频滤波器CRF1也必须紧靠IC1。

PCB布局时绝不能忽略这一点。

PcB元件的布局不要单纯追求美观工整,应以其能可靠工作为原则。

当然既能保证电路可靠稳定地工作又可使元件布局美观漂亮,乃高手也!下图是笔者其中一款对讲机的PcB走线图,当然是经过N次修改完善后的作品,有兴趣不妨看一下,仅供参考,相信对初学者还是有所帮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