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
污水脱氮除磷的原理及其工艺

污水脱氮除磷的原理及其工艺一、污水脱氮原理:污水中的氮主要以无机氮和有机氮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无机氮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有机氮主要包括蛋白质等有机物。
污水脱氮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该过程需利用到氨氧化细菌进行氧化作用,产生的硝酸盐氮可以被水中的反硝化细菌进一步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样就实现了对污水中氨氮的脱氮处理。
反硝化反应是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反硝化作用需要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可通过添加外源电子供体(如甲烷、乙醇等)来提供反硝化细菌进行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细菌利用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还原,产生大量的氮气释放到大气中,实现了对污水中硝酸盐氮的脱氮处理。
二、污水除磷原理:污水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和有机磷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无机磷主要包括磷酸盐磷和亚磷酸盐磷,有机磷主要包括有机物中的磷酸酯等。
污水除磷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化学沉淀法和生物吸附法。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给污水中添加适量的化学沉淀剂(如氯化铝、聚合氯化铝等)来与磷酸盐磷和亚磷酸盐磷反应生成难溶的沉淀物(如磷酸铝等),从而使磷被固定在沉淀物中,从而实现了对污水中无机磷的除磷处理。
生物吸附法是利用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存在的一些微生物对磷进行吸附作用,这些微生物能将磷从废水中吸附到其细胞表面或胞囊中,从而实现了废水中磷的除磷处理。
三、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主要有一体化生物法、AO法和AB法等多种。
其中,一体化生物法比较常用,其工艺流程为:进水→除砂→调节池→好氧生物反应器(硝化反应)→缺氧生物反应器(反硝化反应)→二沉池(沉淀处理)→出水。
一体化生物法通过将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合为一体,利用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处理污水。
系统中含有好氧区和缺氧区,其中好氧区负责氨氮的硝化反应,缺氧区则利用添加碳源(如甲醇、乙醇等)提供的外源电子供体来进行反硝化反应。
通过控制好氧区和缺氧区的进水比例,可实现对污水中的氮和磷的高效去除。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除氮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除氮污水处理是为了减少或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悬浮物以及微生物等物质,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的过程。
其中,除氮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处理步骤。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除氮方法及其流程。
一、生化除氮法生化除氮法是利用细菌群体进行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解决方案。
该方法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
1. 硝化阶段硝化是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需要通过硝化菌来完成。
硝化阶段可以采用活性污泥法或者固定膜生物反应器法来进行。
活性污泥法将废水与微生物以悬浮液的形式混合,通过空气供氧进行硝化。
而固定膜生物反应器法则将微生物固定在膜上,通过膜与废水的接触来实现硝化。
2. 反硝化阶段反硝化是指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过程,需要通过反硝化菌来完成。
反硝化阶段通常使用厌氧生物反应器或者好氧和厌氧结合的方法。
厌氧生物反应器在无氧环境中采用一系列反硝化菌来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好氧和厌氧结合的方法则是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硝化,过后进入厌氧区域进行反硝化。
二、化学除氮法除了生化除氮法,化学除氮法也被广泛使用。
该方法通过加入化学剂,使废水中的氮转化为可沉淀或可气化的物质,从而达到除氮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除氮法包括氨基活性炭法、硫酸亚铁法和碳酸钠法等。
1. 氨基活性炭法氨基活性炭法通过在废水中加入氨基活性炭,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菌膜,吸附并降解废水中的氨氮。
2. 硫酸亚铁法硫酸亚铁法是将废水中的氨氮还原为亚硝酸盐和氮气的方法。
在酸性条件下,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与氨氮发生反应生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可以进一步被反硝化菌还原为氮气。
3. 碳酸钠法碳酸钠法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亚硝酸盐。
通过加入碳酸钠,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或氮氧化物,从而达到除氮的效果。
总结:污水处理中的除氮过程是保证废水排放符合标准的重要步骤。
生化除氮法通过细菌的活性完成硝化和反硝化,化学除氮法则通过加入化学剂将氮转化为可沉淀或可气化的物质。
废水中有机氮和氨氮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废水中有机氮和氨氮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废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主要来自于生物分解或者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机
物和氨化物。
对于废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通过生物菌群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氮
和氨氮转化为无机氮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生物处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微
生物固定化、膜生物反应器等。
生物处理法具有处理效果好、适应性广、
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2.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有机氮和
氨氮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机氮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化学处理法包括化学
氧化、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等。
化学处理法可以快速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和氨氮,但运行成本较高。
3.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是通过物理方法对废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
进行分离和去除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物理处理法包括吸附、超滤、反渗透等。
物理处理法操作简便,去除效果较好,但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4.其他处理方法: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处理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处
理方法可以用于有机氮和氨氮的去除。
例如,光催化氧化法利用紫外线或
者可见光激发光催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氧化为无机氮。
电化学处
理法则是利用电解等电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转化为无机氮。
综上所述,废水中有机氮和氨氮的处理方法有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
根据废水的具体情况和处
理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废水的处理和净化。
氨氮去除剂的原理

氨氮去除剂的原理氨氮去除剂是一种为快速解决各类水中氨氮难去除而研发的氨氮去除剂。
氨氮去除剂是一种含有特殊架状结构的高分子无机化合物,对氨氮的去除率达96%以上。
吹脱法原理:吹脱法是利用氨气( NH3)等挥发性物质的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废水pH调节至碱性,以空气或其他气体作为载气,通入汽提塔中,在气液两相中充分接触后,溶解于废水中的气体与 NH3由液相穿过气液相界面进入气相,从而达到脱除废水中氨氮的目的。
化学沉淀法原理:化学沉淀法是在含有 NH4+的废水中,投加一定比例的 Mg2+和 PO43–,使它们与 NH4+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铵镁(MgNH4PO4˙6H2O,又称 MAP)化学沉淀,通过过滤沉降等手段分离出 MAP 沉淀[9]。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式所示:利用化学沉淀法对某养猪场废水进行氨氮去除研究时发现,当进水氨氮浓度为 756mg/L、反应 pH为 9.5、n(Mg2+)∶n(NH4+)∶n(PO43–)为1.2∶1∶1、反应10min后,氨氮去除率达到 95以上。
采用化学沉淀法从人的尿液中回收营养物质的研究发现,可回收 65~80的氨。
折点氯化法原理:折点氯化法是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中常用的一种工艺,其原理是向废水中通入足量氯气或投加次氯酸钠,利用氯气 /次氯酸钠的氧化作用使水中的氨氮转化成无害的氮气。
随着氯气通入量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的氯含量昀低,此时 NH4+的浓度降为零,当氯气的投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又会增加,因此,该点称为折点。
该状态下氯化称为折点氯化。
该法去除氨氮的反应如化学方程式所示:采用折点氯化法处理稀土冶炼废水中 NH4+-N,结果发现进水氨氮浓286mg/L、pH为 7、Cl–与 NH4+质量浓度比为7∶1、反应时间 10~ 15min时,水中 NH4+-N去除率达 98。
生物脱氮法原理:生物脱氮法是目前实际操作中常用的处理方法,适合处理中低浓度的含氮废水。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介绍(详解)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介绍(详解)氨氮废水的一般的形成是由于氨水和无机氨共同存在所造成的,废水中氨氮的构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氨水形成的氨氮,一种是无机氨形成的氨氮,主要是硫酸铵,氯化铵等等。
氨氮废水主要来自化工、冶金、化肥、煤气、炼焦、鞣革、味精、肉类加工和养殖等行业。
排放的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等。
氨氮废水对鱼类及某些生物也有毒害作用。
另外,当含少量氨氮的废水回用于工业中时,对某些金属,特别是铜具有腐蚀作用,还可以促进输水管道和用水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垢,堵塞管道和设备。
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常见的有化学沉淀法、吹脱法、化学氧化法、生物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以及土壤灌溉等。
一、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又称为MAP沉淀法,是通过向含有氨氮的废水中投加镁化物和磷酸或磷酸氢盐,使废水中的NH4﹢与Mg²﹢、PO4³﹣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磷酸按镁沉淀,分子式为MgNH4P04.6H20,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磷酸按镁俗称鸟粪石,可用作堆肥、土壤的添加剂或建筑结构制品的阻火剂。
反应方程式如下:Mg²﹢+NH4﹢+PO4³﹣=MgNH4P04.6H20影响化学沉淀法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pH值、温度、氨氮浓度以及摩尔比(n(Mg²﹢):n(NH4﹢):n(P04³-))等。
化学沉淀法的优点是当氨氮废水浓度较高时,应用其它方法受到限制,如生物法、折点氯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等,此时可先采用化学沉淀法进行预处理;化学沉淀法去除效率较好,且不受温度限制,操作简单;形成含磷酸馁镁的沉淀污泥可用作复合肥料,实现废物利用,从而抵消一部分成本;如能与一些产生磷酸盐废水的工业企业以及产生盐卤的企业联合,可节约药剂费用,利于大规模应用。
化学沉淀法的缺点是由于受磷酸铁镁溶度积的限制,废水中的氨氮达到一定浓度后,再投人药剂量,则去除效果不明显,且使投入成本大大增加,因此化学沉淀法需与其它适合深度处理的方法配合使用;药剂使用量大,产生的污泥较多,处理成本偏高;投加药剂时引人的氯离子和余磷易造成二次污染。
氨氮废水排放的解决方案之碳酸钠沉淀

氨氮废水排放的解决方案之碳酸钠沉淀传统的稀土沉淀多采用碳酸氢铵(农业化肥)做沉淀剂,其优点是得到的碳酸稀土沉淀颗粒粗大,易洗涤杂质少。
但由于沉淀剂中的NH4+没有利用,全部进入到沉淀废水,导致废水中氨氮含量很高。
现在国内废水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执行力度也逐渐加强,碳铵氢铵沉淀工艺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转由更加环保绿色的碳酸钠(纯碱)沉淀工艺所替代。
氨氮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氨氮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高含量的氨氮会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主要表现为水草、蓝藻等生物大量繁殖,过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严重影响水质,并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死亡。
其氧化产物亚硝酸盐氮同样具有毒性,低浓度的亚硝酸盐氮能使养殖动物的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多种疾病,并会破坏红血球,使血液的供氧能力逐渐丧失。
此外,亚硝酸盐氮还容易引起动物的肝、脾脏和肾脏的功能不彰,导致体力衰退、精神不佳。
氨氮对环境的影响已引起环保领域和全球范围的重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水体污染,国家对于废水中的氨氮含量一直有着严格的规定,以前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ρ(NH3-N)≤15mg/L)后才可以排放,现在最新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于2011.1.24日发布,将于10月1日开始执行。
在此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现有稀土生产企业直接排放的废水中氨氮含量≤25mg/L,总氨≤50mg/L;新建企业废水直接排放的废水中氨氮含量≤15mg/L,总氨≤30mg/L;在容易发生严重水环境污染而需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直接排放的废水中氨氮含量≤10mg/L,总氨≤20mg/L。
目前,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的各种处理工艺:生物方法有硝化和藻类养殖;物理方法有反渗透、蒸馏、氨吹脱、土壤灌溉等;化学法有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折点氯化、电化学处理、催化裂解等。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有生物法和物化法。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氨氮总氮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氨氮总氮技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处理成为了一项关键的环保任务。
而其中,去除氨氮和总氮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去除氨氮总氮技术,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一、生物法生物法是最常见的去除氨氮总氮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固体物或气体。
常用的生物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氨氧化法和硝化—反硝化法。
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利用污水中的微生物菌群,通过细菌的降解作用将氨氮和有机物质转化为沉淀物。
该方法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具有成本低、运行稳定等优点。
2. 厌氧氨氧化法厌氧氨氧化法是利用厌氧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
该方法适用于高氨氮浓度的废水处理,能够大幅度减少氨氮的去除能耗。
3. 硝化—反硝化法硝化—反硝化法是将氨氮先氧化成硝酸盐,然后通过反硝化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排出。
该方法适用于氨氮浓度较低的废水处理,能够实现氮气的高效去除。
二、化学法化学法是采用化学品与氨氮或总氮发生反应,从而实现去除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法包括硝化—硝化法和氨氮氧化法。
1. 硝化—硝化法硝化—硝化法是利用化学药剂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再通过沉淀、吸附等方式进行去除。
该方法适用于废水中氨氮浓度较高的情况,但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化学废物。
2. 氨氮氧化法氨氮氧化法是利用高效氧化剂将氨氮氧化为无机氮。
该方法适用于氨氮含量较低的废水处理,但氧化剂的使用会增加运营成本。
三、物理法物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总氮。
常用的物理法包括吸附法和膜分离法。
1.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污水中的氨氮和总氮物质,从而实现去除。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树脂等。
该方法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但吸附剂的再生和处理也需要额外考虑。
2.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膜的筛选作用,通过渗透、过滤等方式将废水中的氨氮和总氮分离出来。
常见的膜分离方法有超滤法、反渗透法等。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氨氮废水处理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和生物脱氨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脱氮技术两大类。
一、生物脱氮法微生物去除氨氮过程需经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硝化过程,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条件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过程。
第二阶段为反硝化过程,污水中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被反硝化菌(异养、自养微生物均有发现且种类很多)还原转化为氮气。
在此过程中,有机物(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作为电子供体被氧化而提供能量。
常见的生物脱氮流程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多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和生物膜系统。
1、多级污泥系统多级污泥系统可以得到相当好的BOD5去除效果和脱氮效果,其缺点是流程长、构筑物多、基建费用高、需要外加碳源、运行费用高、出水中残留一定量甲醇等。
2、单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的形式包括前置反硝化系统、后置反硝化系统及交替工作系统。
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流程,通常称为A/O流程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相比,A/O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基建费用低、不需外加碳源、出水水质高等优点。
后置式反硝化系统,因为混合液缺乏有机物,一般还需要人工投加碳源,但脱氮的效果可高于前置式,理论上可接近100%的脱氮。
交替工作的生物脱氮流程主要由两个串联池子组成,通过改换进水和出水的方向,两个池子交替在缺氧和好氧的条件下运行。
该系统本质上仍是A/O系统,但其利用交替工作的方式,避免了混合液的回流,因而脱氮效果优于一般A/O流程。
其缺点是运行管理费用较高,且一般必须配置计算机控制自动操作系统。
3、生物膜系统将上述A/O系统中的缺氧池和好氧池改为固定生物膜反应器,即形成生物膜脱氮系统。
此系统中应有混合液回流,但不需污泥回流,在缺氧的好氧反应器中保存了适应于反硝化和好氧氧化及硝化反应的两个污泥系统。
二、物化除氮物化除氮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液膜法、电渗析法和催化湿式氧化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
1 前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化肥对农业增产所起到的作用约为40%,因此,化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化肥工业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迅猛发展,现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化肥产量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三,其中氮肥产量以为世界第一。
氮肥工业的原料路线,采用了油、焦为主(约占64%~67%)油气并存的路线,天然气仅占19%——20%。
不同的原料路线有不同的生产工艺,相同的原料路线也有不同的生产工艺,工艺不同,废水的来源亦不同。
现将合成氨及氮肥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废水来源分述如下:
1.1 合成氨生产工艺与废水来源:
(1)以煤焦造气生产合成氨工艺废水主要来自三个部分:
①气化工序产生的脱硫废水;②脱硫工序产生的脱硫废水;③铜洗工序产生的含氨废水。
(2)油造气生产合成氨的废水,主要来自除炭工序产生的碳黑废水及含氰废水;脱硫工序产生的脱硫废水;以及在脱除有机硫过程中产生的低压变换冷凝液及甲烷化冷凝液,即含氨废水。
(3)以气制合成氨工艺废水,主要是脱硫工序产生的脱硫废水及铜洗工序产生的含氨废水,以及在脱除有机硫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即合氨废水。
1.2 氮肥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废水来源
碳酸氨生产中的废水是尾气洗涤塔产生的含氟废水;尿素生产中的废水主要是蒸馏和蒸发工序产生的解吸液和真空蒸发工序产生的合成氨废水。
归纳起来,氮肥工业废水按其性质可分为媒造气含氧废水、油造气碳黑废水、自硫废水和含氨废水,其中以造气废水和自氨废水的水体环境的影响最大。
2 工艺原理
A/O法生物去除氨氮原理:污水中的氨氮,在充氧的条件下(O段),被硝化菌硝化为硝态氮,大量硝态氮回流至A段,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兼性厌氧反硝化菌作用,以污水中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使硝态氮波还原为无污染的氮气,逸入大气从而达到最终脱氮的自的。
硝化反应:NH4++2O2→NO3-+2H++H2O
反消化反应:6NO3-+5CH3OH(有机物)→5CO2↑+7H2O+6OH-+3N2↑
3 工程实例
3.1 吉林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污水处理厂综合废水处理工程
3.1.1 工程概况
吉林化学工业集团公司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水量24万m3/d。
其中生活污水5.9万m3/d,含氮废水3.7万mWd,化工生产废水14.4万m3/d。
现实际日处理水量为18万m3/d。
该废水处理工程中进水主要污染物浓度及设计出水水质参数见表2。
该废水工程的排放标准符合GB8978--1996二级标准。
3.1.2 工艺流程及简述
(1)工艺流程
(2)工艺流程简述
化工废水经泵提升进入均质反应池在此加碱中和后进入沉淀地沉淀。
沉淀污泥浓缩后,脱水外运。
沉淀出水进入稳流池,后进入曝气沉淀地,之后再进入沉淀池与经过曝气沉淀处理的生活污水一同进入A/O (硝化反硝化)生化处理系统。
最后废水经接触消毒排放。
3.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吉化集团公司污水处理厂,工程总投资5.4亿元。
年运行费5400万元/a,其中生产成本3600万元/a,管理费用1300方/a,税金500万元/a。
污水处理成本为1.08元/m3(按生产成本核算直接处理成本为0.65元/m3)。
3.2 九江石化总公司化肥厂废水处理工程
3.2.1 工程概况
九江大化肥工程,年生产台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
合成氨装置采用谢尔渣油汽化工艺鲁奇的低温甲醇洗和凯洛格的氨合成工艺,尿素装置采用斯娜姆气提工艺。
废水处理装置是该工程配套的公用设施之一。
包括灰沉降单元、化学处理单元和生化处理单元。
3.2.2 工艺流程及简述
(l)工艺流程
(2)工艺流程简述
灰沉降单元主要处理和合成氨汽化部分约40t/h的碳黑废水,碳黑废水经灰沉降罐,除去部分碳黑后,约30t/h送入渣油汽化工段回用,约10t/h进入污水气提塔脱除NH3、H2S后,经化学处理单元处理,脱水除重金属V、Vi后,进人均衡池。
生化处理单元主要经化学单元处理后的废水、合成氨装置的CO2洗涤水、尿素装置工艺冷凝液、生活污水、罐区的污染雨水,这五股废水进入生化处理单元,此单元采用A/O工艺。
3.3 山东绿源化工集团氮肥分厂废水处理工程
3.3.1 项目概况
该厂现有2.5万吨/年合成氨生产装置,现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只对外排废水做沉淀处理,故有些污染物如氰化物、氨氮、硫化物等,还不能达到排放标准。
该工艺采用A/O法处理技术。
设计水量为1200m3/d。
设计进水水质
CODcr≤230mg/l pH:7-8 SS≤600mg/l 氰化物≤12.0mg/l
氨氮≤460mg/l 挥发酚≤0.50mg/l 硫化物≤5.58mg/l
处理后水质标准
符合国家《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44-1999)执行表1二级排放标准。
详见表深。
3.3.2 工艺流程及简述
(1)工艺流程
生产废水和部分生活污水(由于工艺上要求,生产废水需加入部分生活污水一同处理)混合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水量均衡水质。
混合污水由水泵提升,加人药剂后,进入一沉池沉淀去除部分悬浮物和大部分氰化物,以减小后续处理负荷和降低氰化物对微生物的抑制和毒害作用。
一沉池出水和回流混合液进入缺氧池,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NO3-N被还原为N2进入空气,污水则进入好氧池。
在好氧池内,进行降解和硝化反应,BOD大部分被降解,NH3-N转化为NO3-N。
好氧池出水大部分回流,剩余部分进入二沉池,二沉
池出水进入储水池后,用泵泵入厂办公生活区水景喷泉配水系统,这样既可以美化了厂区环境,又节省了水资源。
二沉池污泥和一沉池污泥一同进入污泥浓缩池,经浓缩后,排人干化场进行干化脱水,上清液则回流至调节池重新处理。
3.3.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工程总投资厂135万元,吨水处理费用0.68元。
本方案建议厂方将污水回用于生产或水景喷泉,处理后污水按20%回用率考虑,每方水按0.8元计,吨水回用效益:1×20%×0.8=0.16元/m3·水。
4 结束语
A/O法生物脱氮废水处理技术是90年代初期先后开发出来的废水处理技术,它能有效的将化工废水中的COD组分和氨氮污染物氧化降解掉,使废水中的各项污染物指标达标排放。
但近十年来,这种性能良好的废水处理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A/O法生物脱氮废水处理技术只在吉化公司和九江大化肥厂等为数很少的大企业中使用,此技术有待在中小型化肥厂中特别是氮肥(合成氨、尿素)行业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