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6章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一生物必修2第6章第7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一生物必修2第6章第7章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

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3.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不会创造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

二、诱变育种1.概念:指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产生基因突变,利用这些变异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原理:基因突变3.诱变因素:(1)物理:X射线,紫外线,γ射线等。

(2)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4.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性状。

5.缺点: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有利的突变很少,所以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盲目性,所以利用理化因素出来生物提高突变率,且需要处理大量的生物材料,再进行选择培育。

三、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例1】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 )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____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

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篇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篇

质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有两种类型

严密型质粒:复制需要蛋白质合成和DNA聚合酶 Ⅲ 的存在,它的复制与宿主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每个 宿主细胞内只有1~5个严密型质粒。

松弛型质粒:复制需要DNA聚合酶Ⅰ,可以在没有 蛋白质合成的情况下继续复制,每个宿主细胞内可存 有10~200个以上的松弛型质粒,在细胞蛋白质合成及 染色质复制停止的情况下,可继续大量扩增至上千份。
1、化学转化法
受体细胞经一定的化学作用后,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处于感受态,称之为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s)。

Cacl2法:受体菌(如大肠杆菌 E-coli)在低温下(0℃)被
置于低渗的Cacl2溶液中,菌体膨胀成球形。转化体系中的 DNA与Ca2+形成羟基钙磷酸复合物,粘附于细胞表面,之后
切点间的片段可以被外源性DNA替代。
2)M13噬菌体(M13 phage)
a. M13噬菌体基因的结构及生活史特点 •单链线性DNA分子,长约6500个核苷酸; •感染大肠杆菌后,单链线性DNA分子可转变成 双链复制型(RF)。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双链复制 型的M13还可作为克隆双链DNA的载体; •大肠杆菌被感染后,并不死亡,只是生长缓慢, 而新的噬菌体被释放到菌体外。 •基因组中有一段长约507个核苷酸的非必需区 (IS),可以插入外源性DNA。
工具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
◇能识别DNA分子内部的特异的对称序列,水解磷 酸酯键,切断分子,水解磷酸二酯键,产生DNA片段 的5′端为P,3 ′端为—OH。
◇ 识别序列的特点 ①专一;②常由4~6个碱基组成; ③具有回文序列
BamH 1 酶-GGATCC-CCTAGG-

第六章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第六章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根据基因转移方法的特性,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的 方法有以下几种: •转化: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菌细胞,使受体细菌遗传 性状发生改变的方法; •转染:将携带外源基因的病毒感染受体细胞的方法(磷 酸钙沉淀法与体外包装法); •微注射技术: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射到真核细胞内的方法; •电转化法 •基因枪技术:又称微弹技术或高速离子轰击法; •脂质体介导法 •其他方法:快速冷冻法、碳化硅纤维介导法。
CaCl2使细菌发生休克后,立即进行转化(E.coli X1776
可长期冷藏,并保持其摄取DNA的能力)。 也可以采用Rb+、Mn2+、K+、二甲基亚砜、二流苏糖
醇(DTT)等制备感受态细胞。
CaCl2制备感受态细胞的一般过程:
•E.coli 接种于LB agar培养基,37℃培养一晚;
•挑选3-5个大菌落,接种于50ml LB培养基,37 ℃振摇培 养一晚后,在A550测定,要求细菌繁殖一定量(一般为对 数生长期);
以病毒(噬菌体)为载体,转染宿主细胞的方法主 要有磷酸钙沉淀法和体外包装转染法。 一、磷酸钙沉淀法
磷酸钙沉淀法(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它能把外 源基因与λ噬菌体DNA的重组子导入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 细胞,但转染效率仍不如体外包装法。
细胞具有摄取磷酸钙沉淀的双链DNA(吞噬DNA-磷酸 钙复合颗粒)的能力,几乎所有的双链DNA都可以通过这 种方法导入细胞。
第六章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外源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连接成重组体dna分子后需要将其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扩增和筛选得到大量单一的重组体分子这就是外源基因的无性繁殖即
第六章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内容提要
•克隆与导入方法 •转化 •转染 •共转化 •电转化 •基因枪法 •微注射技术 •脂质体导入法 •转化酵母菌 •植物细胞的基因转移方法 •哺乳动物细胞基因导入法 •反转录病毒载体的转染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6)利用遗传选择标记筛 选哺乳动物转基因细胞
• 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采用的氯霉素乙酰转移 酶(Cat)基因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Ⅱ)基 因也可用于哺乳动物转基因细胞的筛选。
• 常用的标记基因还有: • -- 胸腺核苷激酶基因(tk)、 • -- 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 • --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
斑点杂交法
狭缝式点样器
斑点及狭缝印迹杂交的特点
1、斑点印迹为圆形 2、狭缝印迹为线状 3、鉴别DNA、RNA 4、简单、快速,同一张膜可检测多个样品 5、特异性不高、不能鉴别核酸分子量
4、菌落(或噬菌斑)原位杂交
基本原理 直接把菌落和噬菌斑转移到滤膜上 溶菌、变性 DNA暴露并于滤膜原位结合
第六章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第三节 重组子的筛选
在重组DNA分子的转化、转染或转导过程 中,一般仅有少数受体细胞成为克隆子。必 须采用合适的方法从大量的细胞背景中筛选 出期待的克隆子。
• 概念
–克隆子 –转化子 –重组子
将摄取外源DNA分子并能使该分子在其中稳定维持的 受体细胞统称为克隆子。
把采用各种转化方法或转导方法获得的克隆子叫做转化 子(导入外源DNA分子后能稳定存在的受体细胞称为 转化子 ),现在这两者有通用的趋向。
含有重组DNA分子的克隆子被称为重组子,如果重组 子中含有外源目的基因则又称为阳性克隆子或期望重组 子。
经过各种方法将外源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后,获得 所需阳性克隆子的过程称为克隆子的筛选。
一、遗传表型直接筛选法
• (一)根据载体选择标记初步筛选转化子
• 在构建基因工程载体系统时,通常在载体DNA分 子中组装了一种或两种选择标记基因,在受体细 胞内进行表达,呈现出特殊的表型或遗传学特性, 作为筛选转化子的依据。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2、原核生物细胞表达真核生物基因存在的缺点:
原核生物细胞不具备真核生物的蛋白质折叠复性 系统,即使许多真核生物基因得以表达,得到的也 多是无特异性空间结构的多肽链。 原核生物细胞缺乏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加工系统, 而许多真核生物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正是依赖于其侧 链的糖基化或磷酸化等修饰作用。 原核生物细胞内源性蛋白酶易降解空间构象不正 确的异源蛋白,造成表达产物不稳定等。
转化因子的吸收。双链 DNA 分子与结合蛋白 作用后,激活邻近的核酸酶,一条链被降解,而 另一条链则被吸收到受体菌中。 整合复合物前体的形成。进入受体细胞的单链 DNA 与另一种游离的蛋白因子结合,形成整合复 合物前体结构,它能有效地保护单链DNA免受各 种胞内核酸酶的降解,并将其引导至受体菌染色 体DNA处。 转化因子单链DNA的整合。供体单链DNA片段通 过同源重组,置换受体染色体DNA的同源区域, 形成异源杂合双链 DNA结构。
从遗传性考虑: 重组缺陷型recA-,用于基因扩增或高效表达的
受体细胞(recA-)
限制系统的缺陷,或是修饰系统的缺陷。避免 对外源DNA的除解。外切酶和内切酶活性缺陷
(recB-,recC-,hsdR-)
与重组质粒的遗传性状要有显的差异(具有与 载体选择标记互补的表型)
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
二、受体细胞
受体细胞(receptor cell):又称为宿主细胞 (host cell),是指能摄取外源DNA并使其稳定维持的细胞 感受态(competence):是指细菌吸收外源DNA的 生理状态。 感受态细胞(competence cell):是指具有接受外 源DNA能力的细胞。
受体细胞内内源蛋白水解酶基因缺失或蛋 白酶含量低,利于外源蛋白表达产物在细 胞内积累,可促进外源基因高效分泌表达。

基因工程复习资料

基因工程复习资料

基因工程复习资料第一章核酸的制备1.主要步骤:分、切、接、转、筛、表2.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第二章基因工程工具酶1.生物催化剂:核酶、抗体酶、模拟酶。

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定义: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识别序列),并在识别序列上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

命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一般是以第一次提取到这类酶的生物的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和种名的第一、第二个字母命名的,有的在后面还加菌株(型)代号中的一个字母。

如果从同一种生物中先后提取到多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则依次用罗马数字Ⅰ、Ⅱ、Ⅲ表示。

并且名称的前三个字母须用斜体,第一个字母用大写。

3.DNA连接酶:定义:DNA连接酶也称DNA黏合酶,在分子生物学中扮演一个既特殊又关键的角色,那就是连接DNA链3‘-OH末端和,另一DNA链的5’-P末端,使二者生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成完整的链的一种酶。

种类:大肠杆菌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TscDNA连接酶、真核生物细胞发现的连接酶,如酶Ⅰ、酶Ⅱ、酶Ⅲ等多种类型。

4.DNA片段的连接方法:①具互补黏性末端DNA片段之间的连接:可用E?coli DNA连接酶,也可用T4 DNA连接酶。

②具平末端DNA片段之间的连接:只能用T4 DNA连接酶,并且必须增加酶的用量。

③DNA片段末端修饰后进行连接:DNA片段末端同聚物加尾后进行连接,可按互补粘性末端片段之间的连接方法进行连接;粘性末端修饰成平末端后进行连接;DNA片段5′端脱磷酸化后进行连接;DNA片段加连杆或衔接头后连接。

5.DNA聚合酶:①定义:DNA聚合酶是指以DNA单链为模板,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底物,催化合成一条与模板链序列互补的DNA新链的酶。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3) 图中③代表 重组DNA分子 , 它往往含 标记 基因,以便对 目的基因的检测。
三、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常用的受体细胞: 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
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原理 借鉴细菌或病毒侵染细胞的途径。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1、农杆菌转化法 2、基因枪法 3、花粉管通道法
传而受功 给且体能 后要细: 代能胞使 。稳并目
定有的 存效基 在表因 且达进 遗,入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使其出现一 个切口,露出黏性末端。
2)用同一种限制酶切断目的基因,使其产 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3)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质粒的切口 处,再加入适量DNA连接酶,形成了一个重 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一)目的基因
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目前被广泛提取使用的目的基因有: 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植物抗病基因 (抗病毒、抗细菌)、人胰岛素基因等。
(二)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导入受体菌中储存cDNA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
原理:DNA半保留复制的基本原理
前提: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四种脱氧核苷酸
条件: 模板DNA 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一对引物
PCR扩增仪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5’G—G 3’ C—C 5’ 引物Ⅱ 3’
还要: 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受体细胞摄入DNA分子后就说明目的基因 完成了表达吗?

高中生物 第六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高中生物 第六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第六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教学大纲要求1.熟悉基因工程、基因文库、载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PCR等概念;2.掌握以质粒为载体进行DNA克隆的基本过程;3.了解重组DNA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教材内容精要一、自然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自然界不同物种或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是经常发生的,它是基因变异和物种演变、进化的基础。

基因重组的方式有:接合作用、转化、转导、转座。

1.接合作用(Conjugation) 当细胞(细菌)与细胞(细菌)相互接触时,质粒DNA就可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细菌)。

2.转化与转导作用(1)转化作用(Transformation):由外源性DNA导入宿主细胞,并引起生物类型改变或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的过程,称为转化作用。

(2)转导作用(Transduction):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称为转导作用。

3.转座(转位)(Transposition) 可移动的DNA序列包括插入序列和转座子。

故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转移或重排称转座。

转座是指一个或一组基因从一个位置转到基因组的另一个位置。

可分为插入序列(insertionsequenceIS)转座和转座予(transposons)转座。

4.基因重组不同DNA分子间发生的共价连接称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位点特异的重组(sitespecial recombmatlon)和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lnation)。

二、重组DNA技术’1.重组DNA技术的相关概念(1)DNA克隆:克隆(Clone)就是来自同一个体的相同的集合。

DNA克隆(DNA clone):应用酶学方法在体外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结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重组DNA分子,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选择受体细胞的基本原则
①便于重组DNA分子的导入。 ②便于重组体的筛选。
③遗传稳定性高,易于进行扩大培养或易于进行高密 度发酵而不影响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对动物细胞 而言,所选用的受体细胞具有对培养的适应性强, 可以进行贴壁或悬浮培养,可以在无血清培养基中 进行培养。
2013-7-30
15
④受体细胞内内源蛋白水解酶基因缺失或蛋白酶 含量低,利于外源蛋白表达产物在细胞内积累, 可促进外源基因高效分泌表达。 ⑤安全性高,无致病性,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生 物污染。一般选用致病缺陷型的细胞或营养缺 陷型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2013-7-30
35
2013-7-30
36
6、微注射技术

微注射技术:一般是用微吸管吸取供体DNA溶液, 在高倍倒置显微镜下准确地插入受体细胞核中, 并将DNA注射进去。常用于转基因动物研究。
2013-7-30
41
7、脂质体导入法

脂质体也称人工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 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自动生成闭合的双层膜, 从而形成一种囊状物被称为脂质体。 脂质体导入法:将DNA或RNA包囊于脂质体内,然 后进行脂质体与细胞膜的融合,通过融合导入细 胞,这种转染方法称为脂质体导入法。

此方法对于贴壁细胞转染是最常用并首选的方法。
2013-7-30
26
磷酸钙-DNA共沉淀法
3、共转化(植物细胞)
共转化(cotransformation) 基因工程中将两个以上的基因同时导入感受 态真核细胞的方法,又称共转染。 适用于对不带有可选择标记性状的目的基因 进行研究。
2013-7-30
2013-7-30
23
2013-7-30
24
附图1
CaCl2热激法转化感受态细胞
附图2
2、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动物细胞)
磷酸钙-DNA共沉淀法 是指外源基因与磷酸钙混合形成磷酸钙-DNA共沉 淀物,可使DNA附在细胞表面,通过细胞吞入摄取 或通过细胞膜脂相收缩时裂开的空隙进入细胞内, 这种转染方法称为磷酸钙-DNA共沉淀法。


③基因组简单,不含线粒体和质体基因组,便于 对引入的外源基因进行遗传分析。
④原核生物多数为单细胞生物,容易获得一致性 的实验材料,并且培养简单,繁殖迅速,实验周 期短,重复实验快。
2013-7-30
9
原核生物细胞表达真核生物基因存在的缺点:

①原核生物细胞不具备真核生物的蛋白质折叠复 性系统,即使许多真核生物基因得以表达,得到 的也多是无特异性空间结构的多肽链。 ②原核生物细胞缺乏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加工系统, 而许多真核生物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正是依赖于其 侧链的糖基化或磷酸化等修饰作用。
2013-7-30
6
基因工程常用的受体细胞有:
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
土壤农杆菌
酵母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大肠杆菌
1、原核生物细胞的优点

①大部分原核生物细胞没有纤维素组成的坚硬细 胞壁,便于外源DNA的进入。 ②没有核膜,染色体DNA没有固定结合的蛋白质, 这为外源DNA与裸露的染色体DNA重组减少了麻烦。
Turtle HMGB1 0 1 1 1 0 2 2 7
Chick HMGB1 0 0 2 2 1 1 2 8
Mouse HMGB1 1 0 6 1 3 2 3 16
Human HMGB1 0 0 3 1 2 2 6 14
Human HMGB2 2 0 3 2 1 3 2 13
Human HMGB3 0 0 4 2 1 2 5 14
2013-7-30
32
电穿孔法
2013-7-30
34
5、基因枪法
基因枪法(又称粒子轰击法) 用高压气体加速把粘有DNA的细微金粉(或钨 粉颗粒)打向细胞,穿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质等层层构造到达细胞核,完成基因转移的方 法。 基因枪法适用于动植物组织或细胞、胚胎、细 菌及小动物等。 基因枪法特点:快速、简便、安全、高效。
29
4、电转化
电转化又称电穿孔法(electroporation):

是指在细胞上施加短暂、高压的电流脉冲,在质膜上 形成纳米大小的微孔,DNA直接通过这些微孔或者作 为微孔闭合时所伴随发生的膜组分重新分布通过质膜 进入细胞质中,这种方法称为电穿孔法。

最早用于将DNA导入真核细胞,1988年,Dower等人成功 应用于大肠杆菌的转化。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压电脉冲 作用,在大肠杆菌细胞膜上进行电穿孔,形成可逆的 瞬间通道,从而促进外源DNA的有效吸收。
28

将目的基因表达载体DNA和标记基因表达载 体DNA混合后共同转移到靶细胞中,分别使 用标记基因与目的基因对应的选择剂进行两 次筛选,最后可得到复合转导的转化子。

共转化常用的报告基因:胸苷激酶基因(tk基因)、 抗新霉素基因(neor)、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基因(XGPRT)等。
2013-7-30

2013-7-30
42
脂质体介导转染的机制

阳离子脂质体表面带正电荷,能与核酸的磷酸根通 过静电作用将DNA分子包裹人内,形成DNA一脂复合 体,也能被表面带负电荷的细胞膜吸附,再通过膜 的融合或细胞的内吞作用,偶尔也通过直接渗透作 用,将DNA传递进入细胞,形成包涵体或进入溶酶体, 其中一小部分DNA能从包涵体内释放,并进入细胞质 中,再进一步进入核内转录、表达。
发展前景
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在地球上有许多动物具有很多
种优良的特性,是我们所不具备而又想具备的(猫
头鹰可以在黑夜看清东西;壁虎有再生能力)。如 果我们具备了地球上200种生物所有的优良特性,我
们的威力将会多么的强大!生物工程的发展表明,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概念:受体细胞、电穿孔法、共转化、基因枪法、 感受态细胞、转化、转染、磷酸钙-DNA共沉淀法、 微注射技术。 选择受体细胞的基本原则 氯化钙转化法的基本原理 脂质体介导法及其转染的机制 常用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原核生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与缺点。 酵母菌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 哺乳动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与缺点。
2013-7-30
19
根据转移基因载体与受体的特性可分为:


质粒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CaCl2、电转化法;
噬菌体转染细胞的方法:体外包装感染法; DNA导入酵母菌的方法:电穿孔转化法; DNA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Ti质粒叶盘法、电穿孔转 化法、基因枪法;


DNA导入昆虫细胞的方法:杆状病毒感染法;
2013-7-30 12
3、动物细胞
常用的动物受体细胞有Hela细胞、猴肾细胞和中国 仓鼠巢细胞(CHO)等。
MCF-7
2013-7-30
13
哺乳动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是:
①能识别和除去外源真核基因中的内含子,剪接加工成成熟的 RNA。 ②真核基因表达蛋白在翻译后能被正确加工或修饰,产物具有 较好的蛋白质免疫原性,约为酵母细胞16-20倍。 ③易被重组DNA质粒转染,具有遗传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④经转化的动物细胞可将表达产物分泌到培养基中,便于提纯 和加工,成本低。 缺点是:组织培养技术要求高,如培养和筛选一个高度扩增的 转化子CHO细胞,通常需要数月之久,难度较大。
重组DNA技术操作过程可形象归纳为
分 切 接 转 筛 分离目的基因 限制酶切目的基因与载体 拼接重组体 转入受体菌 筛选重组体
第六章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一、受体细胞 二、选择受体细胞的基本原则
三、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2013-7-30
5
一、受体细胞
受体细胞(receptor cell) 又称为宿主细胞 (host cell),是指能摄取外源 DNA并使其稳定维持的细胞。 感受态(competence) 是指细菌吸收外源DNA的生理状态。 感受态细胞(competence cell) 是指具有接受外源DNA能力的细胞。
转染(transfection):指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捕获噬 菌体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分子的过程。 转导(transduction):指病毒转移真核细胞A的过 程或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之间基因转移的过程。



2013-7-30
21
1、氯化钙转化法(大肠杆菌)

1970年M.Mandel和A.Hige发现,大肠杆菌经过氯 化钙适当处理及短暂热休克之后,便能吸收λ噬菌 体DNA。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 S.Cohen报道,经 氯化钙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也能摄取质粒DNA。
2013-7-30
16
⑥能使重组DNA分子稳定存在于细胞中。
⑦受体细胞在遗传密码子的应用上无明显偏倚性。
⑧具有较好的转译后加工机制等,便于真核目的基 因的高效表达。
⑨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13-7-30
17
稀有密码子:
Amino acid Leu Ile Pro
Rare codon CTA ATA CCC CGG
2013-7-30
1
载体与目的基因连接后,体系中可能存在下列 分子: a. 未连接的载体分子 b. 未连接的DNA片段 c. 载体的自连 d. 含有错误插入片段的重组DNA分子 e. 重组DNA分子
转化过程中,这些分子同时被转移到宿主细胞内。 未连接的分子即使被细菌摄取,寄主的酶可降解 这些DNA片段。 自连的载体和错误插入的重组质粒可以进入宿主 细胞进行正常的复制
2013-7-30
44
技术的忧患
1.基因污染: 人工组合的基因,可能会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展 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界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 一部分。这就是基因污染。 2.基因武器 运用遗传工程技术,按人们需要,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 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产生具有显著 抗药性的致病菌;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 内接入致病基因,而制造出新的生物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