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炼字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课件

说说“敌”的妙处。
“敌”有对着、抵挡之意。 (步骤一)写出空床和素秋默 默相对的寂寥清冷氛围,而且突出了空床难寝无法承受素秋 的凄冷(步骤二)抒发了作者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步骤三)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四川卷)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 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七八颗星是寥落的疏星,两三点雨是轻微的小雨,(步骤 一)几个数词的运用使我们感到了夜色微雨中一种轻柔的美, 营造了一种恬静、祥和的气氛,(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对丰 收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步骤三)
叠词
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增强韵律、渲染色彩等 作用。叠词中的拟声词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 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 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 字描画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湖南卷)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 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 江南江北。
“诗眼”分别是“咽”、“冷”,“咽”为呜咽之声,冷有 寒冷之意。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好像呜 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好像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 孤寂的风景(意境)。
方法小结: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景) 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 步骤三、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意境、感情)
诗歌鉴赏——炼字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 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 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 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骑着骏马猎射驰 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骋,谁还记得我当年豪壮的军旅生活?那些无聊酒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 。 做渔翁。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 江边有八尺轻舟。撑着低低的三扇篷,独自享受长 光。 满蘋草的水边景色,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 适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赐与不可呢? 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炼字
•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 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 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 物或表情达意。
• 炼字表达效果 • 1、 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 画面,传递感情。 • 2、 形容词——形象特点,营造氛围,体 现意境。 • 3、 数词——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 ② 夸张渲染。 • 4、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 调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 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5 分)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 反折杨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 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 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所以,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 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 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二: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格式: ⑴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⑵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课堂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 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 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 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 柳”是全诗的关键。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 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 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请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哪个字用的好?为 什么?
炼字就是找出诗中最能表现主旨和最精练、最传神的字
进行鉴赏。
高考诗歌语言鉴赏—— 炼字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炼字类型
2.炼形容词。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 主观化的表现。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 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 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一剪梅· 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浇。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炼字鉴赏
一、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 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以词类 活用为主,多数情况用作动词。修辞手法则以拟 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 静等表达技巧。) 二、这个词的使用,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目录•炼字概述•诗歌中的炼字技巧•炼字与诗歌意境的营造•不同类型诗歌中的炼字特色•著名诗人作品中的炼字案例解析•如何进行诗歌鉴赏之炼字分析01炼字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炼字是一种修辞方法,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特点炼字强调字词的精准与生动,追求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
通过炼字,诗人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内心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提升诗歌表现力塑造诗歌意境传承文化精髓炼字有助于营造诗歌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产生更深刻的审美体验。
炼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30201炼字的重要性炼字起源于先秦时期,如《诗经》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等句,已体现出对字词的锤炼。
先秦时期唐宋时期是炼字的鼎盛时期,诗人如杜甫、李白、苏轼等均在诗歌中大量运用炼字手法。
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炼字手法在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和表现力。
元明清时期现代汉语诗歌在继承传统炼字手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语言元素和表达技巧,使炼字手法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现代汉语诗歌炼字的历史与发展02诗歌中的炼字技巧动词的锤炼精准表达动词在诗歌中能够精准地表达诗人的意图和情感,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既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又展现了江南的生机盎然。
生动描绘动词的锤炼能够生动地描绘出诗歌中的场景和人物,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月光下的摇曳生姿。
情感传递动词还能够传递诗人的情感,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形容词的修饰描绘形象01形容词能够描绘出诗歌中人物和事物的形象特征,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娉娉袅袅”,描绘了少女的柔美身姿。
渲染气氛02形容词的修饰还能够渲染出诗歌的气氛和情感基调,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急”、“高”、“哀”等形容词,共同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诗歌鉴赏之炼字

你认为颔联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 “萧萧” 生动形象地表 现出了落木瑟 瑟飘落的声音, 以动衬静,突 出了周围环境 的凄清。“滚 滚”则状写出 长江汹涌澎湃 之状,使人有 身临其境之感, 渲染出沉郁悲 凉的意境。
3、炼叠词:
表达效果: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 起强调作用,造成一种反复回旋的抒情氛 围。 常运用的艺术手法:烘托,渲染,以动衬 静等。
请问后两句哪两个字特别传神?请赏析。
课堂演练:
。有
情 芍 药 含 春 泪, 无 力 蔷 薇 卧 晓 枝。 一 夕 轻 雷 落 万 春 丝, 日 霁 秦 光 观 浮 瓦 碧 参 差。
请问后两句哪两个字特别传神?请赏析。
答:
1、“含”饱含,“卧” 静卧之意。 2、一个“含”字,一 个“卧”字,运用拟 人手法。芍药带雨、 蔷薇匍匐在枝头上。 3、刻画了芍药、蔷薇 经雨后的娇艳妩媚姿 态,也传出了它们的 愁绪。将诗人对景致 的喜爱以及惜花之情, 也表达的淋漓尽致。
———————————————————————— (一)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诗句?哪个字?为什么?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 ——副词 2、渐行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动词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数词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拟声词 5、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形容词 7、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活用词 ——色彩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天仙子》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 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 遮灯, 风不动,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3、叠音词:
增强诗歌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 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 例: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叠词 “纷纷”二字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而且生动地描写出蜂忙蝶乱的景象。令人 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抒发 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拟声词: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拟声词 “萧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落木瑟瑟飘 落的声音,以动衬静,突出了周围环境的 凄清。
2、形容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来在诗词中描绘景物特征,化抽象为具体, 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 历其境。 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表颜色的形容词、使动 “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 蕉叶转绿的动态,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又 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情绪,抒写 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或词在诗词中的含义 2、其表现手法 3、它的表达作用。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1、炼字: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要求联系 全诗词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 的方面仔细揣摩、推敲、理解体会作者炼字 技巧的精妙。 2、诗眼:是指诗歌当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 精神内涵的字词。
1、动词:
使诗词中的意象化静为动,且形象生动,赋予 画面一种动态感,使诗歌意境更加鲜活丰富。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动词、 拟人、双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一语双关, 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1、炼动词。
例2: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3: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例4: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2、炼形容词。
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3、炼数量词。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4、炼虚词。
(三)炼字题的语言表述: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诗歌鉴赏——炼字

返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
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
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念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
以动衬 静的词
以动写 静的词
Hale Waihona Puke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 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好地表现了 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字,将静物动态 化,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以实写 虚的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既是绘景, 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 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 活泼神情。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 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 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 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 曾在这里驻守。
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C.颈联用“终日”和“连年”写连年不断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戍
边将士忠诚坚贞、保家卫国的情怀。
D.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
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 解析:A 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 成冰的程度”;B 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 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 项,应该是表 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按要求回答, 按要求回答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 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 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 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解答分析
炼字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 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可取的。 值。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可取的。 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切合题旨, 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切合题旨,符 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才能魅力四射。 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才能魅力四射。 所以答题的时候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所以答题的时候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 分析。 分析。
早梅
一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齐己,唐代诗僧,益阳人。早年曾 齐己,唐代诗僧,益阳人。 热心功名,而科场失利,不为人赏识。 热心功名,而科场失利,不为人赏识。
齐己
炼字:为了表达的需要, 炼字: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 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 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 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 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 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提问方式
(一)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 什么字? 什么字?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二)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为它好在哪里? 为它好在哪里?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 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 一树柳弯腰。 一树柳弯腰。
赏析: 字有残存、残余的意思。 赏析: “剩”字有残存、残余的意思。一个 让人感觉眼前出现的不仅是孤独之柳, “剩”让人感觉眼前出现的不仅是孤独之柳,而 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 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给 人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之感。 人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之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独钓寒江雪。
阅读诗歌, 阅读诗歌,指出诗中的诗 眼并结合全诗简析。
赏析: 赏析:
本诗诗眼为“ 本诗诗眼为“独”字。从 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 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 飞绝”“人踪灭”“孤舟” ”“人踪灭”“孤舟 飞绝”“人踪灭”“孤舟”, 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 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 千山耸立,石径纵横, 千山耸立,石径纵横,但山无 鸟飞,径无人行,只有孤舟, 鸟飞,径无人行,只有孤舟, 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 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从诗 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而 歌形象上看, 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 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 清高脱俗、 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 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 征。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 字准确展示出作者“ “独”字准确展示出作者“永 贞革新” 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 独景况, 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 强不屈的精神状态。 强不屈的精神状态。
绝句四首(其二) 绝句四首(其二)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 一行白鹭上青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赏析: 安史之乱平定后, 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 的好朋友严武还镇成都。 的好朋友严武还镇成都。杜 甫得到这位故人的消息, 甫得到这位故人的消息,也 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 的心情特别好, 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 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 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 下了一组即景小诗。 下了一组即景小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 鸟儿成双成对, 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 具有喜庆的意味。 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 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两句中一连用 ”“翠”“白”“青 “黄”“翠”“白”“青” 四种鲜明的颜色, 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 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 绚丽的图景, 快的感情。 快的感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暗风吹雨入寒窗。
找出最后一句中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找出最后一句中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赏析: 赏析: “风”本来无所谓“阴暗”的,而今 本来无所谓“阴暗” 却成了“暗风” 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 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 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 为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 为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 透,连风、窗都变得又“暗”又“寒” 连风、窗都变得又“ 元稹白居易情谊之深,于此可见。 了。元稹白居易情谊之深,于此可见。
答题步骤
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一)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二)展开联想,把字放入原 展开联想, 句中描述景象。 句中描述景象。 (三)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案的表述 答案的表述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 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 请分析《鸟鸣涧》 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如“请分析《鸟鸣涧》 (2001年春季高考题 一诗春山月夜图”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就要 年春季高考题)一诗春山月夜图 年春季高考题 一诗春山月夜图”这样一个题目, 在月出前的“人闲” 花落” 到月出后“鸟鸣” 在月出前的“人闲”、“花落”,到月出后“鸟鸣”这一过程中 来分析。 来分析。
赏析: 赏析: 作者用一“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 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 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 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 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 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 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 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 致。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前人认为, 前人认为,“看”字 看似平常, 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 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 主人公的形象。 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 种说法吗?为什么? 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 在诗中指回望。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 (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 回望,每一次回望, 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 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 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只一“ (步骤二)只一“看”字,淋漓尽致 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步骤三 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颜色的词。 三品:颜色的词。颜色词 有时作谓语, 有时作谓语,有时作定 有时作主语或宾语。 语,有时作主语或宾语。 但作用只有一个: 但作用只有一个:颜色 一般表现心情, 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 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渲染气氛。 渲染气氛。
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 娘渡与谢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娘渡与谢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 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 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赏析: 赏析:
“流光容易把人抛”,突 流光容易把人抛” 出时光流逝之快。 出时光流逝之快。蒋捷抓住夏 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 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 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这一特征, 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这一特征, 从视觉上对“流光容易把人抛” 从视觉上对“流光容易把人抛” 加以补充, 加以补充,把看不见的时光流 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 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 ”“绿 在这里作使动, “红”“绿”在这里作使动, 再加一个“ 再加一个“了”字,以动态中 展示了颜色的变化, 展示了颜色的变化,抒发对年 华消逝的慨叹。 华消逝的慨叹。从“转眼间又 春去夏来”的感叹中, 春去夏来”的感叹中,我们听 到了词人久客它乡的叹息, 到了词人久客它乡的叹息,感 觉到他思归的急迫心情,还听 觉到他思归的急迫心情, 到了他对光阴似水的人生的感 喟。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皱波纹迎客棹。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注縠 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 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 有什么表达效果? “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赏析: 赏析: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 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 “铺”,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 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 在江面上, 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 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 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 字还突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 字还突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 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人安闲、舒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