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卷(有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9分,每空1分)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本身不能发光,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细节。
二、判断题(20分,每题2分)1.近视眼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错误)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它变化的周期大约是29.5天。
2.为了便于辨认,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称为星座,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北斗七星,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3.月球地形最大的特征就是分布着小小的撞击坑。
4.目前,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填埋和焚烧。
5.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目前的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农业污水。
6.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状、形态等,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将之称为化学变化。
7.当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里会发生月食现象。
8.地球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不停的运动,这个假想轴叫地轴。
9.食物滴上碘酒后,变蓝色,说明食物中有淀粉。
10.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答案:B2.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空气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3.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答案:A4.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答案:B5.下列属于晶体的是食盐。
答案:C6.月食不会出现的是()。
A。
月全食B。
月偏食C。
月环食D。
以上的都不会出现7.1969年美国的()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A。
“XXX”11号B。
“月球”号C。
“神舟”六号8.自己能发光的星叫()A。
行星B。
卫星C。
恒星9.污水需要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
A。
沉淀、过滤、消毒B。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5 太阳系练习卷(解析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5.太阳系一课一练教科版(含答案)一、填空题1.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小的是__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__。
【答案】(1). 水星(2). 木星【解析】【详解】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按照体积从大到小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所以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小的是水星,最大的是木星。
2. 以________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________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________。
【答案】(1). 太阳(2). 八(3). 太阳系【解析】【详解】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
包括八大行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3. 根据下图所示的太阳系图片,我知道: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的排列从近到远依次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体积最大的是______、离地球最近的是________。
【答案】(1). 水星(2). 金星(3). 地球(4). 火星(5). 木星(6). 土星(7). 天王星(8). 海王星(9). 木星(10). 火星【解析】【详解】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
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木星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离地球最近的是火星。
4. 太阳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_________温度约摄氏6千度,_________温度高达约摄氏两千万度,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精练)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楼板、立柱做成空心的目的是()。
A.美观B.通风C.增加抗弯力,不易弯折2.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
A.在空气中的一半B.在水中的一半C.空气和水交界处D.无法确定3.北极星所处的星座是:()A.大熊座B.小熊座C.猎户座4.博物馆存放的一把古代铁犁生锈了。
下列处理方法中,最不合理的是()。
A.把它完全浸没在盐水里B.在它表面包一层塑料薄膜C.在它表面涂一层食用油D.把它放到干燥透明的展柜里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是()。
A.产生大量气泡B.溶液颜色变深C.铁钉上有红色物质附着6.下列是向牛奶中加入食醋后,牛奶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
A.有气泡冒出B.看不出明显变化C.出现黏稠状的物质,并发生沉淀D.发生沉淀后,加水沉淀消失二.填空题(共6题,共24分)1.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是()。
2.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属于天鹰座)、()(属于天琴座)和()(属于天鹅座)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
3.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
4.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的过程。
5.银河,我国民间又称“()”,它是由许许多多()构成的。
6.人类已经拥有了()、()、()等探索宇宙的先进工具。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焚烧秸秆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 )2.同一材料的纸梁,把它的宽度增加一倍与把它的厚度增加一倍,两种做法梁的材料总量是相同的,但是厚度增加一倍却使梁的抗弯曲能力提高更显著。
()3.白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没有形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 )4.人类的猎取是现代生物灭绝的重要原因。
()5.变异对生物来说是有害的。
()6.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太阳是太阳系唯一发光的恒星。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1.连线题五.简答题(共5题,共20分)1.请你说说塑料袋五种重新使用的方法。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3-7《探索宇宙》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宇宙第7课探索宇宙水平★一、填空题。
1.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和各种天象,比如日升日落、月圆月缺等,并由此形成了、、等时间概念。
下图是中最吉老的天文台一一2.现在,人类利用将望远镜、、以及航天员等送到太空。
3.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等。
(答案不唯一)二、判断题。
1.17世纪研制的光学望远镜长达46米,使用时必须吊在桅杆上。
()2.目前为止,人类已经登陆了月球、火星、土星这几个太阳系中的天体。
()3.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如2021年“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4.迄今为止,人类已开展了200多次深空探测任务,有100位航天员遨游过太空。
()5.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用肉眼观测天象、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航天时代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L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为此建立的研究天象的场所是A.天文台B.天星监C.观天台2.下列图片中,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
ABC3.下列与我国主要的探月工程无关的是()A. “嫦娥”系列工程B. “玉兔”号月球车C. “天宫”空间站4.下面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的说法中,有误的是()A.伽利略望远镜是17世纪人们探索宇宙唯一的工具B.哈勃太空望远镜是人类利用火箭送到太空进行观测的一种望远镜C.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有十多位航天员以身殉职,令我们敬重、缅怀领扇水平★★四、探索宇宙是永无止境的,学习也是如此,请分析并回答下面问题。
L判断正误。
(1)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航天飞机和运载火箭都是航天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5.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美国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飞机,1986年1月28日因为右侧固态火箭推进器上面的一个0形环失效,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在升空后73秒时,爆炸解体坠毁。
对此下列看法有误的是()A. 一个小小的零件失效也会引起整个航天工程任务的失败,要吸取教训,更加严谨B.航天员需要具备极强的个人能力和勇敢无畏的探索精神C.事故责任全部在于安装0形环的工作人员,为避免危险,人们应减少航天探索3.你曾经参加过什么天文类的课外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胜任水平★★★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卷(有答案)

六年级科学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我 一、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填空。
(每空1分,共28分)1、 放大镜也叫 凸透镜 ,它的镜片特点是 中间厚 边缘薄 ,它能把物体的图像 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 的细微之处。
2、 像食盐、白糖、味精 、 雪花 等的颗粒都是 规则 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晶 体 。
3、 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借助 显微镜 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 _细 胞 。
4、 米饭中有一种叫做— 的物质,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 生了变化,变成了有甜味的糖。
米饭中的这种物质遇到碘酒会 变成 蓝色。
5、 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常见诸 如 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变色 、发光发热等。
6、 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大,看到的范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小 ,看到的范围 大。
7、由于煤、石油等的化石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 二 氧化碳 ,使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变暖_、 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消融,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 微生物。
、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错的说明理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四肢三部分,头部有 1对触角,胸部有4 对足。
(X )4 、 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一点好 处。
( X )5、 透 明 的 物 体 不 体。
6、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由,每小题1分,共20 分) 1、放大镜 用。
具有放大汇聚光线的作3、蚜虫喜欢吃草蛉, 敌。
....... 所以蚜虫是草蛉的天X )7、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V )8、163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V )9 、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焦距就越小。
................................. (X10、硫酸铜与铁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是铁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是()。
A.产生大量气泡B.溶液颜色变深C.铁钉上有红色物质附着2.加固正方形框架的最好办法是增加()。
A.横杆B.斜杆C.竖杆3.关于星座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亮度看起来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的远近也差不多B.同一个星座中的其它星星,会围绕着主星不停地运动C.组成北斗七星的七颗星星,实际上彼此之间毫无联系4.()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B.上小下大,上轻下重C.上大下小,上轻下重5.博物馆存放的一把古代铁犁生锈了。
下列处理方法中,最不合理的是()。
A.把它完全浸没在盐水里B.在它表面包一层塑料薄膜C.在它表面涂一层食用油D.把它放到干燥透明的展柜里6.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远近排列第三的是()A.金星B.地球C.水星二.填空题(共6题,共22分)1.()和()是最基本的框架,其中()框架的稳定性最好,利用它可以增强各种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2.绝大多数水污染是由()引起的。
A.自然灾害B.人类活动C.水自身变化3.在四边形框架上加一根斜杆可以()其稳定性,这是因为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
4.要想使高塔更稳定,就要做到上轻下重、()。
5.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都运用了()的原理。
6.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世界的《》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的过程中发生的。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成圆顶形,这样既坚固又增加内部空间。
()2.动物也有遗传现象。
()3.月季、肾蕨都属于开花的植物。
()4.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地搅拌豆子发现没有明显变化。
( )5.铁锈虽然不能导电,但可以被磁铁吸引。
( )6.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将下面各生物与其进化的原因连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A.地球B.木星C.土星2.龙龙的母亲是双眼皮、有耳垂,他的父亲是单眼皮、无耳垂,龙龙是单眼皮、无耳垂。
龙龙与父亲长长得像,是()的作用。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3.下面不是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A.大熊猫B.扬子鳄C.狐狸4.星空随着地球四季变化而变化,有一颗恒星的位置却常年不变,这颗恒星是()。
A.天狼星B.北斗星C.北极星5.加固正方形框架的最好办法是增加()。
A.横杆B.斜杆C.竖杆6.将一只矿泉水瓶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下列几种情况下最稳定的是()A.将一满瓶矿泉水正放在平整的桌面上B.将半瓶矿泉水正放在桌面上C.将一只空瓶子正放在桌面上二.填空题(共6题,共24分)1.()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它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建高塔时,需要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还可以改变材料的()。
3.谚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是生物界中的()现象”;“桂实生桂,桐实生桐”讲的是生物界的()现象。
4.高大框架铁塔很牢同,原因有:上小下大,(),()。
5.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与()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
6.目前已知绕太阳公转的行星有八个,离太阳最近的是()、有生命的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是()、离太阳最远的是()。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后,马上就能看到铁钉发生了变化。
( )2.奥运会体育场“鸟巢"的外墙体是一种特殊的框架结构。
()3.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4.月季、肾蕨都属于开花的植物。
()5.杂交水稻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6.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把左边化石的种类与它的实例用线段连起来。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经典练习题(共28课)(附参考答案)(2022新版) - 复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堂经典练习题(2022新版)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1.了解我们的住房【判断题】1.住房中的承重结构主要是墙体和承重梁。
( )2.住房中的采光结构主要是窗户。
( )3.住房中供电系统可以独立工作。
( )4.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是一个系统。
( )5.住房建造完成后需要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 )【选择题】1.住房结构中,可以缺少的是( )。
A.餐桌B.承重C.框架2.住房中( )系统与网络系统没有相互关系。
A.供电B.排水C.电路3.( )不是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
A.选址B.设计C.人住4.下列住房系统中,不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关系的是( )。
A.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B.供电系统与电路系统C.煤气系统与网络系统【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鸟巢”体育馆是北京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鸟巢”钢结构总重4.2万吨,最大跨度343米。
建造过程中需要解决抗震、露水、雷击等多方面问题,才能保证工程完美验收。
为我们提供一座安全、可靠的体育场所。
(1)“鸟巢”建造的主要过程有()、()、()、()。
(2)“鸟巢”主体的设计结构是()。
(3)“鸟巢”建造中需要解决露水问题,这个问题与()系统有关。
2.认识工程【判断题】1.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解决在建造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问题。
( )2.限制条件是人为添加的,设计无法完成时可以适当减少限制条件,使设计正常进行。
( )3.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 )4.每一项重大工程完成,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 )5.埃菲尔铁塔采用的是木质镂空结构。
( )【选择题】1.关于港珠澳大桥,下列说法错误的( )。
A.横跨伶仃洋,连接香港与珠海、澳门B.大桥全长55千米,包含桥、岛、隧C.大桥在修建过程中利用了两座天然岛屿2.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 )。
A.技术决定工程B.工程决定技术C.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3.工程最重要的阶段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我 一、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填空。
(每空1分,共28分)
1、放大镜也叫 凸透镜 ,它的镜片特点是 中间厚边缘薄 ,它能把物体的图像 放大 ,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像食盐、白糖、 味精 、 雪花 等的颗粒都是 规则 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晶体 。
3、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借助 显微镜 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 细胞 。
4、米饭中有一种叫做 淀粉 的物质,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有甜味的 糖 。
米饭中的这种物质遇到碘酒会变成 蓝 色。
5、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
生种种现象,常见诸如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 变色 、 发光发热 等。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大 ,看到的范
围小;
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小,看到的范围大。
7、由于煤、石油等的化石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
氧化碳,
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变
暖、
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消融,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
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错的说明理
由,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放大镜具有放大、汇聚光线的作用。
…………………(√)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四肢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4对足。
(×)
3、蚜虫喜欢吃草蛉,所以蚜虫是草蛉的天敌。
……………………………………(×)
4、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一点好处。
……………………………………(×)
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
……………………………………………………(√)
6、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
的。
……………(×)
7、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
8、163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
9、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焦距就越小。
………………………………………(×
10、硫酸铜与铁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是铁锈。
……………………………(×)
三、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序号填入括号,每题 1.5
分,
共15分)
1、( B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B、细胞学说的建立
C、放大镜的发现
D、微生物的发现
2、下列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A、滴水成冰
B、米饭变馊
C、蜡烛燃烧
D、铜钱变绿
3、科学家( D)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牛顿
B、格罗斯泰斯特
C、袁隆平
D、培根
4、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他们的( B )。
A、防敌的角
B、鼻子
C、嘴巴
D、胡须
5、人们根据昆虫的( C ),发明了蝇眼照相机。
A、单眼
B、头部
C、复眼
D、腹部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B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D、无法确定
7、下列物质中不是晶体的一组是( B )。
A、食盐、砂糖
B、玻璃、珍珠
C、雪花、冰雹
D、宝石、铁丝
8、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下列食物中含有淀粉最多的是( D )。
A、苹果
B、猪肉
C、萝卜
D、马铃薯
9、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有些物质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C、烟花爆炸后消失于天际,说明物质会消失
D、物质变化实际上是物质在转换
10、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 C )大小的微小物体。
A、1
5
B、
1
50
C、
1
5
毫米 D、
1
50
毫
米
四、实验操作题。
(共13分)
1、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把它们的特点填在下表中(每空0.5分,共8
通过观察比较,我发现铁片和铁锈不是(填“是”或“不是”
种物质;所
以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2、填图题(每空1分,共5分)
五、联系生活实际,用学过的科学知识简答。
(共24分)
1、说说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的步骤。
(3分)
2、
2、说说学校建筑用的水泥是如何生产出来的?(5分)
3、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5分)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做个简易的显微
镜,说清楚制作过程,还可以用示意图表示。
(5分)
5、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至少分别举三种)。
(6分)
得分 评卷人
( 目镜 )
(调节旋钮 )
( 物镜 )
( 反光镜 )
( 载物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