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冰泡湖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 湖泊专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 湖泊专题
2.唐晚期修筑河堤后最有可能发生的情
A 况是( )A.河堤东侧冲刷加剧
B.吴淞江径流量增大C.河①堤审西题侧目淤设积问,
增强
知识定位。
②扣图文材料,
D.吴淞江含沙量增大
巧用排除法
真题再现,思维联动(湖泊微专题)
(2023·福建·高考真题)唐朝时太湖流域未形成吴淞江河道,在北宋时 期修筑江堤后,太湖面积萎缩,吴淞江河道趋于稳定,并成为太湖主要泄 洪河道。近代以来,吴淞江逐渐成为上海海港港口运输的重要通道。根据 材料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由湖
生物由水生生物变 泊变
气候由湿 成了陆生生物。
成了
润变得干
陆地

生物
气候
湖泊演化
地貌
为陆地的统一
水面逐
变化过程
渐缩小 直至消
水文
土壤
失 土壤逐渐由
湿变干
知识回顾五:湖泊的演变与影响
②湖泊的咸淡演变:(水量平衡原理)
咸水湖(湖泊变咸)的形成 ①入湖径流变少:淡水补给量少(降水、径流汇入少) ②入湖径流带入盐分;湖泊无出水口,盐分难以排出; ③盐分累积:气候干旱,多大风,蒸发旺盛,损耗水分,盐分积累;
知识回顾四:湖泊的效益和价值
知识回顾四:湖泊的效益和价值
生态 效益
调节气候:温差减小、空气湿度增大; 调节径流; 减轻洪涝; 美化环境; 净化污染物; 保护生物多样性。
经济 效益
提供淡水 水产养殖 发展旅游 发展航运
科考 →生物科考、地质科考、水文科考 价值
知识回顾五:湖泊的演变与影响
①湖泊的自然演变:
1.形成吴淞江北为杨柳,南为兼(芦苇)
C 的主要原因是( )A.坡向不同
B.热量差异 C.淤积状况不同 D.季风风向不同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冰泡湖学案设计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冰泡湖学案设计

高考微专题训练——冰泡湖在全球仅有那么4-5个著名冰泡湖。

如加拿大的亚伯拉罕湖,俄罗斯的贝尔加湖。

而这一奇特景象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已知的就有2个,一个就是被报道的漠河观音山景区的莲花湖。

还有一个在新疆赛里木湖。

什么是冰泡湖.冬季里死去的水草释放的沼气不停地涌向湖面,湖面结冰后将这些气泡形成的空腔保留了下来,随着气温越来越低,这些冰冻气泡就不断地堆积在如镜面般清澈的冰层里,宛如镶嵌在通透湛蓝宝石里的一朵朵马蹄莲,神奇壮观。

注:区域小尺度专练有选择题和综合题练习,题后备有参考答案详解。

均围绕冰泡湖湖小切口小尺度专门训练,符合新课标高考理念。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2019·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是著名的“冰泡湖”。

冬季里死去的水草释放的沼气不停地涌向湖面,湖面结冰后将这些气泡形成的空腔保留了下来,随着气温越来越低,这些冰冻气泡就不断地堆积在如镜面般清澈的冰层里,形成冰泡湖奇观。

读赛里木湖冰泡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利于赛里木湖冰泡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A.准静止锋徘徊不前B.快行冷锋过境C.沙尘暴天气的袭来D.锋面气旋控制2.推测冬季将积雪吹离赛里木湖的大风多为( )A.偏西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南风3.青藏地区的湖泊难以形成大规模冰泡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湖泊生物量低B.盐度高封冻慢C.湖水浅冰层薄D.湖水透明度低【答案】1.B2.A3.A2【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冰泡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气温的急剧降低,由此推断能够使冬季赛里木湖区气温急剧降低的天气条件是快行冷锋的过境,从高纬度地区移来的冷气团迅速控制该地区,使气温迅速降低到0°C 以下,上升气泡形成冰泡,故B正确。

2.根据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推断该地冬季应当受西风的影响,即偏西风的影响,故A正确。

3.青藏高原春夏季的气温要低很多,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湖泊的生物量很低,没有了丰富的腐殖质,也就少了气体的来源,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冰泡景观,故A正确。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微专题3湖泊与环境课件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微专题3湖泊与环境课件

2.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 位高低,读图可知,1961~196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大于蒸发量,湖水 水位应上升,此时湖水补给湖滨地下水,1970~198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 和小于蒸发量,湖水水量明显减小,水位明显下降,此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明 显,1990~2020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缓慢上升, 此时湖滨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相互补给量不大,因此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 时期是1970~1989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微专题❸ 湖泊与环境
【精 讲 点 拨】 1.湖泊的类型与成因 (1)构造湖:主要是因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构造湖盆,而后积水成湖, 这类湖泊在世界分布广泛,如贝加尔湖、死海、维多利亚湖、鄱阳湖、 滇池等。正是因为断裂下陷而成湖盆,所以,这类湖泊的主要特点是 湖岸陡峭,湖形狭长,湖水深而清澈。 (2)火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 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长白山天池深达373米,为我国第 一深水湖泊。 (3)堰塞湖:由于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体)、泥石流或火山喷发熔 岩阻塞河道,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
(1)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
答案: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解析:末次冰期晚期,气温开始回升,里海北方冰川融化量会大幅度增加,导 致淡水补给增多,而此时气温还相对比较低,湖面蒸发较弱,淡水支出小于补给, 盐度较低。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复习课件微专题湖泊与环境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复习课件微专题湖泊与环境含答案

05
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影响及治理 措施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影响
城市化导致土地利用变化
01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自然土地被转化为建设用地,导致湖
泊周围土地利用发生显著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02
建设用地增加往往伴随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
增加,对湖泊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建立湖泊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湖泊 生态环境状况,为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 依据。
04
湖泊资源开发与利用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现状
目前,我国湖泊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但存在地区差异。一些地区由于过度开 发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
前景展望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湖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未来应更加注重水资源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通过改进技术和加强管理,提高湖泊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03
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角色定位
01
02
03
生产者
主要是湖泊中的水生植物 ,如藻类、水草等,它们 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 化为有机物。
消费者
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和 鸟类等,它们以生产者或 其他消费者为食,获取能 量和营养物质。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 物,它们将动植物的遗体 及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 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
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3
自然土地的减少和破碎化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
生物多样性降低。
工业污染排放监管和治理技术进展
01
工业污染排放监管政策
政府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并实施排

【校本教材2020版】高考地理微专题10湖泊

【校本教材2020版】高考地理微专题10湖泊

1.湖泊按其成因分类2.按盐度分类二、湖泊水文特征三、外流湖(吞吐湖)变成内流湖的条件四、盐湖的形成过程及盐湖的主要特征五、分析湖泊咸、淡相互转化的条件1.湖泊按其成因分类(1)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

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贵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

(再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构造湖一般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

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⑵火山湖:系火山喷发、火山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

如长白山天池。

⑶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堵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

⑷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

⑸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

如新疆阜康(天山)天池,又称瑶池,相传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北美五大湖,芬兰、瑞典的许多湖泊等。

⑹潟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

有的潟湖保留有高潮时与海相连的狭长通道,有的则完全不通。

一些形成年代较久的古潟湖,因长期与海隔离,陆上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浙江杭州的西湖。

⑺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中国湖北省境内的荆江两岸,牛轭湖众多。

⑻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

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9)河成湖: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

冰湖地理试题及答案高一

冰湖地理试题及答案高一

冰湖地理试题及答案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冰湖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 冰川侵蚀B. 冰川堆积C. 冰川融化D. 冰川沉积答案:C2. 冰湖通常位于哪些地区?A. 热带雨林B. 沙漠C. 高山地区D. 海岸线答案:C3. 冰湖的水源主要来自哪里?A. 降雨B. 地下水C. 冰川融水D. 河流答案:C4. 冰湖的水质通常如何?A. 淡水B. 咸水C. 矿化水D. 污染水答案:A5. 冰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调节气候B. 增加生物多样性C. 促进农业发展D. 引发洪水答案:D6. 冰湖的面积通常如何变化?A. 随季节变化B. 随气候变化C. 随时间不变D. 随人口增长而减少答案:A7. 冰湖的深度通常是由什么决定的?A. 冰川的厚度B. 冰川的移动速度C. 冰川的融化速度D. 冰川的侵蚀强度答案:A8. 冰湖周围的植被通常如何?A. 稀疏B. 丰富C. 单一D. 无植被答案:B9. 冰湖对当地生态系统的贡献不包括以下哪项?A. 提供水源B. 增加湿度C. 减少土壤侵蚀D. 导致物种灭绝答案:D10. 冰湖的保护措施通常包括以下哪项?A. 限制旅游B. 增加污染C. 过度开发D. 保护冰川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冰湖的形成与_________有关,通常位于_________地区。

答案:冰川融化;高山2. 冰湖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水质通常为_________。

答案:冰川融水;淡水3. 冰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调节_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_。

答案:气候;生物多样性4. 冰湖的面积随_________变化,深度通常由_________决定。

答案:季节;冰川的厚度5. 冰湖周围的植被通常_________,对当地生态系统的贡献包括提供_________。

答案:丰富;水源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冰湖的形成过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地理热点汤圆湖和冰泡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地理热点汤圆湖和冰泡湖

“汤圆湖”是怎么形成的?
△吉林洮南的近期实况数据,来自NMC
1.风促冰层碎
每年的11月中下旬寒流来袭,洮南四海湖就进入到了封湖期。在这个冬天 的湖面冰冻前,四海湖区域多大风天气。移动的冰层,不断被大风带起的 湖水推向岸边,冰层相互撞击,变成碎冰块。
2.温使碎冰圆
而随着风浪的进一步推挤、加之气温的快速降低,以碎冰为核心,冰块团 成冰球,而冰球不断在湖里翻滚、生长,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形状也越来越圆。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9年11月6日报道,本月以来,生活在波罗的海海卢奥托岛沿岸的 芬兰居民,每天都能看到一种奇特现象,那就是像鸡蛋一样的大小冰蛋布满海滩,绵延数 公里。“冰蛋”是温度在略低于零摄氏度时,表层海水逐渐冻结成海冰碎片,有时以小石 头或泥浆混合物为芯,碎片更容易“成长”。这些海冰碎片被“风”与“水”在寒冷环境 下,越“滚”越“大”,越“滚”越“圆”,最终被旋转着推到海岸地带,形成一个个大 小不等的冰球,或圆形或卵形。其实,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经常会出现在美国的五大湖区, 2021年初,有人在芝加哥附近的密歇根湖就拍到了冰蛋堆积在湖岸的景象。
(1)海拔高,纬度高,气温低(2 分); 冬季易受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1分); 湖底大量腐殖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气体(1 分),上升至湖面表层 冰冻。
(2)南加州地区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1 分),气温高(1 分),森林非常 干燥(1 分),易引起森林火灾;9 月起逐渐受西风控制,多大风天气(1 分),火灾 迅速蔓延。
(1)分析亚伯拉罕水库冰泡景观的形成原因。(4 分)
(2)从大气环流角度简析南加州地区 9 月森林火灾 多发且迅速蔓延的原因。(4 分)
(3)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 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4 分)

地理高考等级复习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38 水体结冰(含海冰) 含详解

地理高考等级复习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38  水体结冰(含海冰) 含详解

2023地理微专题训练38 水体结冰(含海冰)一、单选题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

据近55年统计发现: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期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结冰期是指当年下半年第一次结冰出现(结冰初日)到翌年上半年最后一次结冰结束(结冰终日)所持续的日数。

右图为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石羊河的汛期出现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下列四地结冰初日最早的是A.永昌B.民勤C.天祝D.凉州3.影响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海拔C.坡向D.纬度1.B根据材料提示,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可知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所以石羊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

故答案选B。

2.C读图可知四个地方结冰日数不同,根据对结冰期概念的理解,结冰期是指当年下半年第一次结冰出现(结冰初日)到翌年上半年最后一次结冰结束(结冰终日)所持续的日数,结冰日数大的地方,结冰初日早,结冰终日则晚,所以下列四地结冰初日最早的是结冰日数最大的天祝。

故选C项。

3.B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表现在大致从南向北递减,石羊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地势南高北低,所以海拔是影响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故答案选B。

贝加尔湖处于地壳断裂下陷带,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1~5月是湖面的结冰期,但部分湖面冰层薄甚至不结冰。

每年春季湖冰消融季节,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部晚。

下图为贝加尔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贝加尔湖结冰期较长,但开始结冰的时间相对较晚,主要原因是A.受西风影响,气候温暖B.距太平洋较近,受海洋影响大C.湖水盐度高,不易结冰D.湖泊蓄水量大,湖水热容量大5.贝加尔湖部分湖面冰层较薄甚至不结冰的原因可能是A.冰层形成“温室效应”B.湖底有热泉上涌C.湖水各处深度差距大D.湖泊南北跨度大6.西南部比中部湖冰消融时间较晚的主要原因是A.湖水较浅B.纬度较低C.冬季风影响小D.有河流注入4.D 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水体量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微专题训练——冰泡湖在全球仅有那么4-5个著名冰泡湖。

如加拿大的亚伯拉罕湖,俄罗斯的贝尔加湖。

而这一奇特景象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已知的就有2个,一个就是被报道的漠河观音山景区的莲花湖。

还有一个在新疆赛里木湖。

什么是冰泡湖.冬季里死去的水草释放的沼气不停地涌向湖面,湖面结冰后将这些气泡形成的空腔保留了下来,随着气温越来越低,这些冰冻气泡就不断地堆积在如镜面般清澈的冰层里,宛如镶嵌在通透湛蓝宝石里的一朵朵马蹄莲,神奇壮观。

注:区域小尺度专练有选择题和综合题练习,题后备有参考答案详解。

均围绕冰泡湖湖小切口小尺度专门训练,符合新课标高考理念。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2019·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是著名的“冰泡湖”。

冬季里死去的水草释放的沼气不停地涌向湖面,湖面结冰后将这些气泡形成的空腔保留了下来,随着气温越来越低,这些冰冻气泡就不断地堆积在如镜面般清澈的冰层里,形成冰泡湖奇观。

读赛里木湖冰泡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利于赛里木湖冰泡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A.准静止锋徘徊不前B.快行冷锋过境C.沙尘暴天气的袭来D.锋面气旋控制2.推测冬季将积雪吹离赛里木湖的大风多为( )A.偏西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南风3.青藏地区的湖泊难以形成大规模冰泡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湖泊生物量低B.盐度高封冻慢C.湖水浅冰层薄D.湖水透明度低【答案】1.B2.A3.A【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冰泡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气温的急剧降低,由此推断能够使冬季赛里木湖区气温急剧降低的天气条件是快行冷锋的过境,从高纬度地区移来的冷气团迅速控制该地区,使气温迅速降低到0°C 以下,上升气泡形成冰泡,故B正确。

2.根据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推断该地冬季应当受西风的影响,即偏西风的影响,故A正确。

3.青藏高原春夏季的气温要低很多,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湖泊的生物量很低,没有了丰富的腐殖质,也就少了气体的来源,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冰泡景观,故A正确。

(2019·湖北沙市中学高三月考)“冰泡湖”是作为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严冬礼物,最基本的形成条件:一是湖底腐殖质丰富,能分解形成甲烷等气体;二是湖泊当地气温急速降到冰点以下。

中国科学院某冰川研究员多年在藏北高原工作,追踪“冰泡湖”,尽管那里冬季严寒,湖泊众多,但一直未能如愿。

2016 年底,一次考察中在新疆赛里木湖发现大规模“冰泡”。

下图为新疆轮廓图和冰泡景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赛里木湖流域水汽主要来自A.印度洋B.大西洋C.太平洋D.北冰洋5.在湖泊众多的藏北高原上很难发现“冰泡湖”,主要原因是A.气压低B.空气稀薄C.海拔高D.降水稀少【答案】4.B5.C【解析】【分析】4.赛里木湖流域西部有缺口,高空西风携带来自大西洋的少量水汽,受高大山脉强烈抬升,形成降水,B 对。

受湖泊南部高原山脉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水汽难以到达,A、C错。

北部山脉阻挡北冰洋水汽影响,D 错。

5.“冰泡湖”最基本的形成条件:一是湖底腐殖质丰富,能分解形成甲烷等气体;二是湖泊当地气温急速降到冰点以下。

在湖泊众多的藏北高原上很难发现“冰泡湖”,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生物量小,腐殖质少,C对。

高原上具有气压低、空气稀薄、降水稀少等特点,不是“冰泡湖”形成条件,A、B、D错。

【点睛】赛里木湖流域西部有缺口,高空西风携带来自大西洋的少量水汽,受高大山脉强烈抬升,形成降水。

在湖泊众多的藏北高原上很难发现“冰泡湖”,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生物量小,腐殖质少。

(2019·山东高考模拟)在高纬度地区或高海拔地区,湖泊在冬季会产生一种冰泡奇观,气体被“冻”在湖面的冰层中,形成形态各异的冰冻气泡。

加拿大亚伯拉罕湖的“冰泡”景观灵动壮美。

读冰泡景观形成示意图和亚伯拉罕湖位置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6.冰泡湖中气泡内气体的成因可能是A.水草呼吸产生的气体B.湖泊中人工生成的气体C.湖底岩层断裂上升的气体D.湖泊底部微生物分解大量腐殖质产生气体7.亚伯拉罕湖的“冰泡”景观的成因有①冬季降温速度快②多大风,冰面积雪多③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高④大坝的建造使湖水相对静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6.D7.C【解析】【分析】该题组以加拿大亚伯拉罕湖的“冰泡”景观为背景考查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分析。

6.加拿大亚伯拉罕湖夏季温暖的气候有利于湖中水草的生长,湖底死亡的生物体在微生物的分解下产生气体,并形成上升气泡;冬季气温迅速降低,湖水快速向下封冻,冻住了向上运动的气泡,从而形成“冰泡”景观。

故冰泡湖中气泡内气体的成因可能是湖泊底部微生物分解大量腐殖质产生气体,选D。

7.亚伯拉罕湖的“冰泡”景观是湖泊快速结冰的结果,冬季降温速度快和湖水相对静止有利于湖泊快速结冰;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高利于看到“冰泡”景观。

“冰泡”景观与大风,冰面积雪多没有关系,故选C。

(2020·山东高三期末)冰泡景观是指水体底部产生的气体,受浮力上升,在水面因气温迅速降低而被冰冻在冰层中的奇观。

近年来,某些区域水体中冰泡景观(如图)呈现增多的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冰泡景观主要形成于A.高纬度的湖泊B.低纬度的河流C.低纬度的湖泊D.高纬度的河流9.冰泡景观增多的年份,所在区域A.气温年较差变大B.年降水量剧减C.水生植物生长旺盛D.冰川反射增强【答案】8.A9.C【解析】8.由材料可知,冰泡湖的形成条件是:①要有可在水中释放气体的源头。

②湖泊地温度急速降到冰点以下(湖面冰封的速度要快过湖底气泡冲向水面的速度),这样气泡才能被“锁”在冰层之中。

结合材料可知,形成冰泡景观需要该环境纬度高、海拔高,具备迅速封冻的气候条件,因此高纬度才可达到条件,BC错;湖泊底部的生物量高于河流底部,因此更容易形成冰泡,A对,D错;故选A。

9.“冰泡”景观最基本的形成条件:一是湖底腐殖质丰富,能分解形成甲烷等气体;二是湖泊当地气温急速降到冰点以下。

读图看出,该区域有丰富的腐殖质,说明该区域水生生物生长旺盛,形成了腐殖质。

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冰川反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C。

(2020·湖北沙市中学高二期末)冰冻气泡由湖底植物腐烂后释放的甲烷气体在上升过程中冻结形成。

加拿大落基山脉中的亚伯拉罕湖(52°N)冬季“冰泡”景观异常惊艳,吸引众多游客。

下图为该湖“冰泡”景观。

回答下列各题。

10.下列不属于亚伯拉罕湖“冰泡”形成必备条件的是A.冬季多大风B.冬季气温低C.降温速度快D.湖底多水草11.人们能直接观察到“冰泡”景观主要得益于A.人烟稀少,人类破坏小B.湖水较浅,透明度高C.湖底气体丰富,气泡数量多D.风力强盛,吹散湖面积雪【答案】10.A11.D【解析】10.冬季气温低,有利于结冰;降温速度快,能使湖底保存大量生物;湖底多水草,可以产生大量气泡,故BCD都是有利于冰泡形成的必备条件,而冬季多大风对冰泡的形成影响不大,对观赏冰泡有影响,故选A。

11.湖底生物多,气泡丰富,是冰泡形成的条件;人烟稀少,人类破坏小,水质好,使湖水透明度高,湖水浅,是水下冰泡能过清晰可见;但是形成冰泡的地区地表积雪厚,如果没有强劲的风力,吹散湖面积雪,人们不能直接看到冰泡景观,故选D。

(2019·山东宁阳县一中高一月考)亚伯拉罕湖(下左图)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深山里。

秋冬季节,湖中茂盛的水草衰败腐烂之后会释出甲烷等气体。

冬季,当地气温可从0℃迅速跌落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一个个向水面升腾的气泡被冰层“捆绑”,人们称之为冰泡湖(下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亚伯拉罕湖冬季表面平滑如镜,主要因为湖面A.风平浪静B.急速封冻C.疾风吹雪D.清澈透明13.在我国能形成“高颜值”冰泡湖的是A.云南滇池B.河北白洋淀C.青海茶卡盐湖D.新疆赛里木湖14.青藏地区的湖泊难以形成大规模冰泡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湖泊生物量低B.盐度高封冻慢C.湖水浅冰层薄D.湖水透明度低【答案】12.C13.D14.A【解析】【分析】12.亚伯拉罕湖表面平滑如镜,无积雪覆盖。

且亚伯拉罕湖位于群山之中的风口处,呼啸的狂风能将堆积在湖面上的积雪快速清理干净,兼有打磨冰层提高透明度的作用,从而让冰泡更容易被人看到。

此外狂风还能带来好的光线,形成高颜值景观。

13.由材料可知,冰泡湖的形成条件是:①要有可在水中释放气体的源头。

②湖泊地温度急速降到冰点以下(湖面冰封的速度要快过湖底气泡冲向水面的速度),这样气泡才能被“锁”在冰层之中。

滇池无结冰期。

白洋淀冬季温度不够低,封冻慢,冰层薄。

茶卡盐湖盐度高,生物少,缺少释放气体的源头。

14.与落基山脉的气候相比,青藏高原春夏季的气温要低很多,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湖泊的生物量很低,没有了丰富的腐殖质,也就少了气体的来源,难以形成成规模的冰泡景观。

(2018·福建龙海二中高二月考)某些地方,秋冬季节湖中茂盛的水草衰败腐烂之后会释出甲烷等气体。

当冬季气温从0℃迅速跌落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时,一个个向水面升腾的气泡就会被冰层迅速“捆绑”,形成独特的景观,人们称之为冰泡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在我国能形成“高颜值”冰泡湖的是A.新疆赛里木湖B.河北白洋淀C.青海茶卡盐湖D.云南滇池16.青藏地区的湖泊难以形成大规模冰泡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湖泊生物量低B.盐度高封冻慢C.湖水浅冰层薄D.湖水透明度低【答案】15.A16.A【解析】15.新疆赛里木湖盐度值偏低,水草茂盛,秋冬季节水草衰败腐烂之后会释出甲烷等气体,同时纬度高,容易受冷空气影响急剧降温,A对;滇池无结冰期,D错;白洋淀冬季温度不够低,封冻慢,冰层薄,B 错;茶卡盐湖盐度高,生物少,缺少释放气体的源头,C错。

故该题选A。

16.青藏地区湖泊并不都是咸水湖,很多湖泊较深,形成该种状态与湖水透明度无关,BCD错。

青藏高原在夏季的气温要低很多,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胡泊的生物量很低,没有丰富的腐殖质,也减少了气体的来源,难以形成规模的冰泡景观,故本题选A。

【点睛】当气温急速下降,湖泊便会结冻,但并不是所有能结冰的湖都能出现冰泡景观。

最基本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可在水中释放气体的源头;二是湖泊当地温度急速降到冰点以下,也就是说冰封的速度要快过湖底气泡冲向水面的速度,这样气泡才能被“锁”在冰层之中。

(2019·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高二月考)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冬季湖水随气温降低而迅速封冻,这时,如果湖泊底部有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甲烷气体,在上升过程中会被“冻”在湖面的冰层中,形成形态各异的冰冻气泡。

透过平滑如镜的冰面便可欣赏到瑰丽的“冰泡”景观。

下图是亚伯拉罕湖冬季冰泡景观图和亚伯拉罕湖位置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