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微专题-桥
高中地理高考微专题008桥

1.不同的自然环境,即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条件不同,导致对桥梁建设的难度、造 型、风格的选择都有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差异,故选A。 2.D因为桥梁最早的功能都是沟通河流两侧的交通,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文化、政治历 史等因素,使桥梁打上时代的文化烙印。结合上题分析,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 区,故A错误;酒桥为江南水乡环境,要考虑行船、防洪水等因素,故B错误;风雨桥又称 “花桥”,是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故C错误;现在的卢沟桥沟通河流两侧交通的作 用已经减弱,成了著名的旅游景观,故选D。
安平桥是修建于南宋时期的跨海石桥,位于福建省安
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淤泥质海湾上。该桥桥墩采用“睡木
沉基”的方法修建,即先由人工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
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石垒筑成 1.A 采用“睡木沉基”方法建
不同形状的桥都在浅水区,
在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码头相比
,南宋时期利用安平桥桥面作
为码头的原因是桥下水深,利
于船只停泊,D对。桥梁坚固,
不如两岸陆地利于马车通行,A
错。海湾宽阔,不便于躲避台
风,B错。桥面平整,不如河岸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16 桥梁

在水底形成一条横向的矮石堤,以此为基础建
设桥墩,部分区域将桥墩的建设成船尖状,桥
墩建好后,建桥者在桥下养殖海蛎,海蛎吸附
在桥墩上。
8.1053年,当地将木质浮桥改为石桥,
“历三年不成”,主要是因为( )A.台风天多 B.江水流急
C.气候炎热
D.原料缺乏9.建设船尖状桥墩的目的是( )
BDB A.提高承重量 B.增加桥墩高度 C.减少石材用量 D.减轻水流冲击
10.建桥者在桥下养殖海蛎的目的是( )A.降低水流速度 B.凝固桥 墩石材 C.减轻海水腐蚀 D.减少泥沙淤积
11. 桥墩间铺设大型条石(重数吨)形成桥面,铺设条石的最佳时机为:
气温
小结:建桥的条件分析
降水 气象灾害
纬度较高
木制、石质 就地取材
极端气候
水面宽度
断层、 冻土、 湿地
水的运动 水的性质 水的状态
A.减少潮水冲击 C.减小台风破坏
B.保护生态环境 D.保障通航能力
BD
在山高谷深的地区,溜索是一种 特殊的传统渡江工具,被称之为 “空中渡口”(如下图)。随着国 家扶贫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当地溜 索逐渐消失,但专家提议该区域保 留部分溜索,助推区域脱贫致富。
17.图示溜索最有可能分布在( )A.大兴安岭地区 山地区
4.武汉境内长江上大桥陆续增多,主要原因是( 发展,建设资金更加充足
A B ③桥梁技术水平提高,建桥难度降低 ④水运效率低,渡江成本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说明武汉长江大桥选址在龟、蛇两山之间的原因( ) A.风力较小,对施工的影响小 B.此处江面窄,且以山为依托,工程量小 C.江底较浅,减少施工难度 D.武汉三镇在此处联系紧密,船只往来频繁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桥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一一桥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木拱廊桥(图)是'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佛的特殊桥梁,建好后用生桐油上漆。
汛期时人们往往在桥面置放沙袋、条石等以增加桥身重量。
浙西南山区庆元县现存廊桥数量最多,被誉为“中国廊桥之乡〃。
读图完成1〜3题。
1.庆元县木拱廊桥数量众多,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A.溪流纵横B.山高谷深C.梯田云海D.雨林茂盛2.木拱廊桥中廊屋的主要作用是①保温挡风②遮阳避雨③防洪拦沙④稳固桥体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木拱廊桥建好后采用生桐油上漆的主要目的是A.统一色调B.固定桥体C.美化外观D.防水防腐【答案】1. A 2. C 3.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整合调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庆元位于我国浙西山区,溪流纵横,多木拱廊桥,A对。
山高谷深需要建设的桥梁高,不一定数目多,且当地没有高大的山脉,B错。
梯田与桥梁数目无关,C错。
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 错。
故选A o2.桥上加盖亭台楼阁等廊屋建筑,利于通风,减小雨水对桥梁的损害,桥上廊屋两侧多各式窗户,利于通风,降低台风危害,稳固桥体,对于防洪拦沙及保温作用没有影响,故选C o3.浙西地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木制桥廊容易腐烂,采用生桐油上漆,主要是为了放水防腐,不是为了统一色调,对于固定桥体也没有影响,故选D o2017年5月,重庆南岸区的黄桷湾立交正式完工。
这座立交桥的匝道分为5层15匝道,连接8方向,将朝天门长江大桥、慈母山隧道两大交通工程连在一起,让市民从茶园到江北,车行只需10多分钟,比原来节省25分钟。
下图为高架桥示意图。
据此回答4〜5题。
4.重庆市修建高架桥的主要作用是A.改善交通状况,调整能源结构B.提高生活水平,美化城市环境C.降低城区地价,增加绿化面积D.提高用地效率,加大通行能力5.建桥的同时,市民也发出对高架桥的批评之声,其原因可能有①桥面上行人与公交通行不便②沿线居民饱受噪声干扰③高架桥安全性差④高架桥占地广、成本高⑤影响沿线建筑采光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答案】4. D 5. A【解析】4.城市高架桥架设在与地面有一定距离的空中,占地较少,有利于提高用地效率;高架桥限制行人通行,且交叉路口少,能够使车辆保持较高的速度,提高了车辆通行能力。
地理高考复习专题—— 桥(共34张PPT)

(1)地形崎岖、河流众多 多山地丘陵,山高沟深,地 形崎岖;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量充沛;中小河流众多, 溪流纵横交通不便,居民逢山 开路遇水建桥。
(2)森林资源丰富,提供原料 森林资源丰富,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修建 木拱廊桥的原料丰富;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大 ,拱形构造安全稳固且有利于洪水期泄洪。
· 优点一是施工快速,二是造价低廉,三是开 合随意,拆除和架设都很方便。
· 缺点是载重量小,随波上下动荡不定,且抵 御洪水能力弱,常需及时拆撤,并要人照看,管理繁 琐,舟船、桥板与系船的缆绳要经常修葺和更换,维 护费用昂贵。因此,很多浮桥的最后归宿,都向木梁 桥、石梁桥或石拱桥发展。
地理高考复习专题—— 桥(共34张PPT)
地理高考复习专题—— 桥(共34张PPT)
廊桥的功能 (1)供人歇脚、躲避风雨
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烟稀少。桥上建造屋檐, 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有的廊 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
(2)联络交通、美化环境 除起交通联络的作用外,还可作为村落水口建筑,
美化村落环境,甚至演变成人们社交娱乐、贸易等活动 的公共场所。
地理高考复习专题—— 桥(共34张PPT)
地理高考复习专题—— 桥(共34张PPT)
浙江泰顺——廊桥的建设 条件
(3)多山石,提供桥台基座 河流两岸多岩石,以河流两侧坚固的岩体为桥台基座 ,廊桥稳定性强;当山洪暴发时,居民将家中最重的物 体或大石头搬到桥上增加桥的稳定性。
地理高考复习专题—— 桥(共34张PPT)
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 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 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图8示意闽浙 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高中地理 交通运输线路建设之桥梁专题(共58张PPT)

一.该海域风浪大,海流和潮汐作用强, 大桥弯曲度设计充分考虑海流、风 力或潮汐的影响,有利于抗击海上 的风浪和海流;
二.该海域海底地形复杂,大桥修建成 曲线有利于避开海底不利地形区, 降低修建难度和节约成本;
三.大桥长度大,通行车辆多,平直的 桥面容易导致司机丧失警惕性,酿 成交通事故,弯曲的桥梁有利于提 高司机警惕性,保障行车安全。
7
真题解答
(2017全国卷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 气深候5极2米端,,海施峡工两条件侧差为;山大地桥。长在度第(四跨纪度冰)期大全,盛施工难 度时大,;亚(欧位大于陆环与太平美洋洲地大震陆带相附连近,)印对第桥安梁人防祖震先要求高; 海距由冰离此影长进响,入强运美,输洲对费。桥用梁高冰结;后构人期要工,求费温高用度高;上(。升建,筑海材平料面等升)运输
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 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 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 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8
二、桥隧结合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 正式开通,全长55千米,按六车道 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 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
18
【对点训练】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正式通车,位于贵
州西部的世界第一高铁桥——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也将同步投入使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 3.建设北盘江高铁大桥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A.地形崎岖
B.夏季伏旱高温
C.技术工人不足
D.信息不通畅
D 4.北盘江高铁大桥建成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2025届高三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课件:桥

廊桥
桥上建廊,以廊护桥。这种建设方法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木材、 石料;廊为桥遮雨,可以延长桥的使用寿命;廊可为行人遮阳避雨,实用性 强;景观独特,适宜发展旅游业。
广东省潮州市境内山地丘陵比重大,多由花岗岩构成。潮州市广济桥全长518米,联结 韩江东西两岸,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两段石梁桥和中 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桥墩用花岗石修砌,每个桥墩上兼有造型各异的廊屋或廊亭,可 兼作商铺。中段浮桥由18艘木船连接而成,能开能合,是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下 图为广济桥位置与景观。
桥梁建设条件分析
气候寒冷 多暴风雪 自然条件恶劣
气候
地质
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水面宽,跨度大 洋流,海浪冲击 海水腐蚀 夏季多浮冰
水文
地形
材质
运输距离 工期
技术
海峡两侧为山 地,地形崎岖
成本
桥梁建设的区位分析
气候:温度高低、降水多少、光照强弱、
因素 地质: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会产生破坏,水底淤泥也影响地质条件。地质
1.大桥多处设计为拱形桥面的作用有( )
①减缓行车速度,保障行车安全
②提升设计美感,体现建筑美学
③尽量为潮水进出留出通道
④增加桥身重量,保障桥体牢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拱形能把桥梁重量产生的压力向两端分散,承受更大的压力,桥面更加稳固,提高通行能
力;利于减缓车速,保证行车安全;预留船只航运通道;预留潮水通道;提升设计美感,
高中地理 山东省新高考高三三轮微专题:桥

桥【学习目标】1. 阅读北盘江大桥等图文资料,说出现代公路铁路建设中采用“以桥代路”方式的必要性。
2. 结合港珠澳大桥区域位置图,说出其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自然障碍,并分析其建成通车对两岸三地的影响。
【地理常识】桥,简单地说,便是架空了的道路。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
若从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
“因水而必有桥”,“因桥必有景”,水木相生,有桥的地方,似乎总有两岸木翠花开,桥下流水潺潺。
青藏北部清水河特大桥清水河特大桥位于海拔4500多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全长11.7公里,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特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清水河特大铁路桥飞架于昆仑雪山下,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
这里可可西里高寒缺氧,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同时这里处于高原多年冻土地段,这给修建青藏铁路增加了不少难度。
为了解决高原冻土区施工难题和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青藏铁路勘察设计的专家们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措施。
京沪高铁----“以桥代路”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30日通车,桥梁长度约1140km,占正线长度86.5%;隧道长度约16km,占正线长度1.2%。
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线实现道口的全立交和线路的全封闭,既方便沿线群众、车辆通行,又可确保高速列车运行安全。
京沪高铁整个设计都充满着人性化,京沪高铁安徽段78%都是高架,对铁路周边居民的通行和安全影响比普通铁路要小得多。
同时铁路一旦进入市区或者村庄,也将进行特殊包装,比如过市区须钻“隧道”,用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隔音罩”,以防影响居民的休息。
城市中的高架桥高架路就是将道路架空建设。
受地面因素影响,无法在原地面修建桥(路)而设计的桥梁,它一般出现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都存在。
高架道路主要为提升行车速度、或解决道路与铁路或行人动线交会的安全问题而建筑,全线不设置红绿灯,通过匝道与地面道路连接,同时以立体交叉的方式避免与地面道路的交汇。
热点地理之那些在地理题中走过的桥

桥地理中出现的桥大多是建桥时应考虑的区位因素、建桥的原因、建桥后的影响等。
因为桥要有附着物,即附着在陆地上,则首先应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质情况,是否适合建桥,否则的话如果建桥可能就不会和一般的桥一样,有桥墩、桥梁等;建桥还就满足于当地的交流与发展,如果当地人口少、交流少,就没有必要去建桥;建桥时还应考虑特殊环境中所需的材料,修建时的成本、技术等;当然还要考虑建桥后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比如有的桥沿水而建,有的桥建为立交桥。
1廊桥2017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班综合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
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
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
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
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
图8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⑴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
(6分)⑵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6分)⑶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
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6分)⑷当地建造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而少采用较为坚硬且防腐性能更好的石料,分析其原因。
(6分)参考答案:⑴当地太阳辐射强,冬暖夏热,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 (2分);加廊屋可以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2分);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2分)。
⑵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2分),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致使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造成强大冲击(2分);丙冲沟的地势陡峻,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携带泥沙、石块、树木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2 分)。
⑶夏伐: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2分),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漂流至桥址(2分)。
秋晾: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2分)。
⑷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建桥的原料丰富(2分);相对于石材,木料更轻便,不仅便于运输(2分),且易于加工,建造成本低(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网稠密,水运便利; (2分)
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2分)
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2分)
1、桥梁的主要类型 拱式桥
斜拉桥
悬索桥 梁式桥
【例2】材料一:泸定县位于102.2°E,29.9°N,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脉,属 典型高山峡谷区。境内高山林立,谷深壁陡,许多山峰都在4000米以上,其中西南与 康定县接壤之贡嘎山是其主峰,海拔7556米,为全省最高峰,被誉为“蜀山之王”。 二郎山海拔3437米。岭谷相间,山岭到大渡河的水平距离,不超过10公里,而岭谷相 对高差达3000米以上。形成高差大,坡面短,坡度陡峭,山高坡陡,高差悬殊,岩体 破碎,岩石裸露这一特殊地貌特征。
4
(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2017全 国 卷 2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 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 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 跨越。
全国卷丙 综合题36(2) 区域图+文字
山东卷
综合题37(2) 区域图+文字 综合题37(3) 区域图+文字
考查内容
分值
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区位因素。
10
解释内格罗河“河上很少有桥”的区位因素。
8
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影响) 4
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区位因素比较)
(1)推测当时选择 在泸定县建铁索桥的 原因(3分)
泸定县人口较多,对交通 的需求量大(1分);
泸定县河谷狭窄,工程量 小(1分);
泸定县表层岩石为沉积岩, 不适合修建石拱桥(1分)。
(有)无必要 ①修建前:a.需求;b.其它运输方式; ②修建时:不利自然条件; ③修建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三百多年前在泸定县修建泸定铁索桥,历经三百多 年,铁索桥的每根铁链,每个铁环光滑锃亮,毫无锈迹。
(1)下桥建造时河床较深,河谷较窄,故桥面位置低,宽度小;(1分)建成 后泥沙不断淤积,逐渐埋没下桥,流水侧蚀,使河谷展宽,下桥的交通功 能丧失;(2分)然后又在下桥基础上叠建了更长的上桥,以恢复两岸交通 (1分)
(1)结合左图桥梁功能分析桥上修桥的原因。(4分)
【对点训练】港珠澳大桥是连接核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迺
特点:桥梁主拱较高,主跨较大
作用: 在河流、或者是在海洋上,则是
为了便于通航; 在陆地上,下面一般应该是道路,
是为了便于桥下道路通车。
路桥两侧栏杆挡板的作用。 高速路,栏杆挡板的整体作用
是为了防止行人横穿马路 路外是居民区,它可以减弱噪
声; 路外是草原,它可以防止动物
横穿马路; 路外是沙漠,它可以防风沙。
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气候寒冷 气温 多暴风雪 降水 自然条件 气象灾害
恶劣 ,
极端气候
纬度较高
水面宽,跨度大水面宽度
洋流运动
水的运动
海水腐蚀强 水的性质
夏季浮冰多 水的状态
桥梁修建的自然条件分析
板块交 界处, 多地震
谷深度
海峡两 侧为山
谷坡度 地,地
桥墩
形崎岖
运输距离;工期;建设成本高。
(二)区位因素的变化
【例9】陕西省华县赤水河(源于秦岭北坡,含沙量大)下游的“桥上桥”为东西走向, 下桥7孔,建于康熙年间,上桥9孔(叠建于下桥之上),建于道光年间。
湘西武陵山区的德夯大峡谷坡陡谷深,溪流众多,植物资源丰富。世界第一跨峡谷悬 索桥,飞架于谷地355米上空,主跨长迭1176米,车行其上,崇山峻岭近在咫尺,车外云 蒸霞蔚如临仙境。左图示意桥上桥,右图示意德夯大峡谷悬索桥。
A.①-干旱与洪涝 B.②-海潮与海冰
C.③-冻雨与风沙 D.④-冻土与生态脆弱
【总结】以桥带路原因分析
青藏铁路“以桥代路”的原因: ①沿线地区冻土多、河谷多; ②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 京沪高铁“以桥代路”的原因: ①节省土地资源; ②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 ③沿线跨大江大河多;
平地架桥
如果桥下是草原,其作用可能是便于牲畜和野生动物通过; 如果桥是建在森林中,桥梁的作用可能是野生动物的通道或者为
道,全长55千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由中央以 及粤、港、澳三地政府斥资七百多亿元,于2010年开始修建,建成通车后,
A.降低建设成本 B.保护海洋生物
C.避免破坏景观 D.利于海空交通
16.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
有利于
A.提高通行速度
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
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17.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
利于厄勒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
A.产业结构的差异
B.语言文化的差异
C.社会福利的差异
(1)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①多断崖、深谷 ②多地震 ③多高山、陡坡 ④多角峰、U形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的意义主要有 ①减轻冰川的危害②减轻冻土的危害 ③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④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了保护森林生态;
如果桥下是耕地,桥梁的作用可能是为了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保护 耕地;
如果桥下是海洋,那这就是跨海桥梁; 如果桥下是冻土区,那就是为了减少冻土对路面的影响。
特点: 桥梁不是横跨山谷,而是在一 侧陡坡上,跟山谷、或跟等高线 基本平行延伸。 作用: 是为了防止修路对山体的破坏; 减少了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 灾害对路面的影响。
一、天生桥
【例1】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 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回答1~2题
1.以上“天生桥”在成因上最相似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物质循环无关( )
A.地壳物质循环 B.碳循环 C.水循环
D.氮循环
D.交通规则的差异
以桥带路
【例8】现代铁路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采用“以桥代路”的做法。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图中四地“以桥代路”的作用是
A.①-减小铁路的坡度起伏
B.②-缩短宁波至上海的行程
C.③-避免山崩滑坡的危害
D.④-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2)各桥梁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是
说明铁链毫无锈迹的气候原因(4Fra bibliotek)。① 该地区位于河流谷地, 山高谷深,气流下沉, 气候干热(2分)
② 风力大(2分),不 利于铁的氧化。
2. 桥梁的常用建材
石头
钢材
水泥
竹子
木材
【例3】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 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 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图8 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 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 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0分)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 桥梁防震要求高;
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 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 (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
设施差,运输费用高; 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
当地建造古廊桥多采用木 制构件,而少采用较为坚 硬且防腐性能更好的石料, 分析其原因
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建 桥的原料丰富(2分);
相对于石材,木料更轻 便,不仅便于运输(2 分),
且易于加工,建造成本 低(2分)。)。
3.桥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例4】 材料:总投资达72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于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 仪式。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大桥全长为 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 578公里,岛隧工程全长约7 440米,成为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 桥梁项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2)人工岛
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 利于桥隧转换
A.方便游人观景 B.方便旅客休息 C.抵御地震台风 D.利于桥隧转换
【例7】材料一 “一带一路”的发展,必将带来强大的物流和信息流。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 海和澳门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全长 55公里。桥梁和隧道的转换通 过海底隧道两端的两个人工岛来实现,人工岛由93个重达110吨、50米高的 钢圆桶围成,在人工岛的外缘堆砌许多石块形成斜坡。该桥通车后,由香港 到珠海或澳门,由原先的3个小时缩短至约30分钟。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设计图和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鸟瞰图。
4.其他特殊需求 (1)桥隧结合
【例5】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长55千米, 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 工岛。读图完成下题
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 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2)推测人工岛外缘堆砌 石块的目的。
防止船只撞击; 加固人工岛,减少海
浪对岛屿的侵蚀
【对点训练】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 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 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图4)。据此完成15~1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