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表格
中国书法书体及各朝代作家代表作品

书体的演变和时代(一)、甲骨文----商朝甲骨文为殷商时人们将文字刻在龟甲上,纪录占卜的结果。
字体很多是象形的,接近于图画。
(二)、金文----商、周朝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
金文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也有人称金文为「钟鼎文」。
、周代所有铸刻的铭文内容多是关于祀典、约契之类的。
(三)、篆书大篆----春秋战国小篆----秦朝大篆:字画较繁,字体较方。
小篆:称「秦篆」。
是秦始皇时期删繁就简而创制的一种书体,以方便施政、教化。
(四)隶书----秦、汉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五)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草书分三种。
1、章草:可用于草写奏章上,始于汉初。
2、今草: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偏旁互相假借,成为一般的草书。
3、狂草:到了唐代,张旭、怀素等人将「今草」写得更放纵。
(六)、楷书----三国时完备成形结构搭配匀称,章法形式也随之朗、整齐。
形态平稳、端正。
(七)、行书----晋代以后将楷书、草书,融汇一炉的书体。
功能是快写与简化。
历代书法家及作品秦统一后,小篆成为官方文字。
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
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
秦汉时期代表作家1张芝的草书《冠军帖》《终年帖》《二月八日帖》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蔡邕的隶书《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
李斯的小篆《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
两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草、楷、行各体已完全成熟,中国书法的技法体系基本形成。
隶书简化了篆书的笔画,加上了粗细长短的变化。
产生了横、竖、撇、捺的不同形式。
历代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表格

用笔险劲,结体严密,于端庄安雅中寓险绝峻峭之势。兼有南朝书法的婉润和北朝碑刻的遒
三国魏书家韦
诞称他为“草圣”。
汉
蔡邕
篆书
隶书
《熹平石经》
字体方正,结构谨严
东汉文学家、书
法家字伯喈传世书论有《篆势》、 《笔赋》、《笔论》、《九势》
王升
隶书
《石门颂》
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
梁武帝尝评其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
恭谨而端丽
不详
隶书
《爨龙颜碑》
基本删汰了隶书的笔划形貌,但在点划的穿插布置上,仍留有许多隶书的意味,致使结构倾倒欹侧、长短错落,初看似极稚拙,而细细品
味,却又含有高古浑朴的妙趣。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评谓“若轩辕古圣,端冕垂
裳”。
被北宋《宣和书谱》誉为: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锺繇与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为书中四贤;又同王羲之并称锺王。
西晋
卫瓘
草书
《顿首州民帖》
天姿特秀,飘摇乎清风之上,率情运用,不以
为难,较为流便。
伯玉放手流便过索,而法则不如之
索靖
草书
《出师颂》
骨势险峻,笔势坚劲,风韵古淡清雅。
索靖则“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
小楷
《玉版十三行》
点划圆润,字势开张,有流光溢彩、逸致翩翩、飘然远举之致,远观如鹤舞九霄,近看如逸士清游,无一丝尘俗之气,令人神清目畅,与其
中国书法书体及各朝代作家代表作品

书体的演变和时代(一卜甲骨文----商朝甲骨文为殷商时人们将文字刻在龟甲上,纪录占卜的结果。
字体很多是象形的,接近于图画。
(—二)、金文商、周朝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
金文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也有人称金文为「钟鼎文」。
、周代所有铸刻的铭文内容多是关于祀典、约契之类的。
(三)、篆书大篆----春秋战国小篆----秦朝大篆:字画较繁,字体较方。
小篆:称「秦篆」。
是秦始皇时期删繁就简而创制的一种书体,以方便施政、教化。
(四)隶书----秦、汉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五)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草书分三种。
1、章草:可用于草写奏章上,始于汉初。
2、今草: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偏旁互相假借,成为一般的草书。
3、狂草:到了唐代,张旭、怀素等人将「今草」写得更放纵。
(六)、楷书----三国时完备成形结构搭配匀称,章法形式也随之朗、整齐。
形态平稳、端正。
(七)、行书----晋代以后将楷书、草书,融汇一炉的书体。
功能是快写与简化。
历代书法家及作品秦统一后,小篆成为官方文字。
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
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
秦汉时期代表作家1张芝的草书《冠军帖》《终年帖》《二月八日帖》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蔡邕的隶书《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
李斯的小篆《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
两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草、楷、行各体已完全成熟,中国书法的技法体系基本形成。
隶书简化了篆书的笔画,加上了粗细长短的变化。
产生了横、竖、撇、捺的不同形式。
中国五大书法家名字及作品

中国五大书法家名字及作品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家众多,其中有五位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中国五大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和苏轼。
他们各具特色,作品流传千古,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羲之(303-361年)是东晋末年著名的书法家,被尊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以楷书、行书最为著名,尤以他的《兰亭集序》最为闻名。
在这部作品中,王羲之用工整规范的楷书,流畅自然的笔势,展现了楷书的精髓,被誉为中国书法的巅峰之作。
此外,他还有《赤壁赋》、《祭侄文稿》等作品,都是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安,是晋朝时期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永字八法》,这是他系统总结了前人的书法经验,在临摹《颜勤礼碑》和《许禹碑》的基础上,提出了八种书法笔画的规范,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风格以雄劲、奔放、豪放著称,他的行书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颜真卿(709-785年)是唐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
他的行书以“九成宪法”最为著名,这是他在临摹《九成宪法碑》时总结出来的行书技巧,对后世的书法发展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以雄劲有力,筆势放荡,笔画工整著称,代表作有《颜勤礼碑》、《唐书正楷》等。
柳公权(778-865年)是唐代中期的书法家,擅长草书,其书法作品对后世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千字文》草书,此作品以其遒劲有力、横竖起伏的笔画风格,展现了草书别样的魅力。
此外,他还有一部草书法书《柳公权法帖》,是草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北宋时期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的书法以行书最为著名,他的笔画在平正的基础上带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流畅感,以及豪放的个性,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他的代表作有《黄庭经卷》、《寒山寺铭》等。
此外,他还以其书法理论著述《谈艺录》、《定谢礼否》等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中国五大书法家的名字及作品展示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他们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和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打印版历代书法作品一览表全190410

战国时 代秦国
石鼓文
篆书 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 《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 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 要地位。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 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 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 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响。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结 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 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 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 笔意浓厚,在《石鼓文》字里行间已经 猎碣。字迹磨损很多, 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 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 组成的符号结构。 馆。
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 本。 东晋 丧乱帖 王羲之 行书 《丧乱•二谢•得示帖》 《丧乱•二谢•得示帖》笔法精妙,结体 多 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 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 行书。纸本。现藏日本 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帝室。帖上还引有朱文 “延历敕定”三印,延
历相当于我国唐德宗
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 贞元年,可见此帖是唐 代传入日本的。
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 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 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 (《金石文字跋尾》)。刘熙载也说:“汉 碑萧散如韩敕、孔宙,严密如衡方、张 迁,皆隶之盛也,若华山庙碑,磅礴郁积, 流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艺概》)
东汉
史晨碑
东汉 碑体两面刻字,又名 书法工整,造型丰美多姿,波挑神采飞
十月刻,1956 年藏入 同属秀逸类, 但神采华丽秀 美飞动,有
陕西博物馆碑林。 “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 汉隶中 汉代 全称为《西岳华山庙 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 的奇葩。 隶书 碑》。延熹四年(公元 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
东汉
华山碑
161年) 四月刻。
中国书法家名单

中国书法家名单中国书法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拥有众多杰出的书法家。
他们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书法界的知名书法家名单,带您一窥他们的才华和成就。
1. 王羲之(321-379年)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他被尊为“书圣”。
他的作品充满了个人气质和独特的表现力,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和学习。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兰亭集序》和《九成宫醴泉铭》,都被誉为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
2. 颜真卿(709-785年)颜真卿是唐代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作品以雄健有力的笔触著称。
他深受唐代皇帝的青睐,曾多次担任宫廷书法家。
他的《颜勤礼碑》和《祭侄文稿》等作品成为了后世的楷书典范,并对后世书法家有着广泛的影响。
3. 柳公权(778-865年)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中最有才华的之一,他的书法以洒脱、豪放的风格著称。
他的作品在构图、笔画运用和章法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柳公权行书帖》和《欧阳询帖》。
4. 赵孟(1254-1322年)赵孟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书法以秀丽、俊逸的风格而备受推崇。
他的作品中注重点画结合,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力。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香积寺碑》和《勉齐亭后碑》等。
5. 文征明(1470-1524年)文征明是明代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以工整、秀丽的风格而著称。
他致力于恢复汉魏六朝书法的风格,注重笔画的韵律和行笔的力度。
他的代表作品有《凤求凰》和《自题款识》等。
6. 王阳明(1472-1529年)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将领。
他的书法追求意境和心境的表达,在艺术中注入了个人的思想和哲学观。
他的作品以简约、纯粹的风格而闻名,深受后世书法家的借鉴与学习。
7. 东巴(17世纪)东巴是藏族书法家,他所创作的东巴经文书法被誉为“世界活字印刷的活化石”。
东巴经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巴书法独特地结合了音韵学和图象学,形成了独特的书写体系。
中国古代代表法家和代表作(表格)

隋唐五代
柳公权
行草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三国魏书家,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或作许昌人。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魏初为大理,迁相国。文帝即位,改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转平阳乡侯。明帝时封定陵侯,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卒谥成侯。工书法,书学曹喜、刘德昇、蔡邕。其正楷书法独步当时,自言精思学书三十年。所作秀美典雅,幽深无际
魏晋南北朝
秦汉
张迁
隶书
张迁表颂
篆隶之间又能有意曲屈,似汉印之缪篆
迁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刊石立表以纪之
魏晋南北朝
钟繇
小楷
《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
他所处的正是隶楷错变的时代,正如元袁裒《总论书家》所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因此在他的真书中也带有浓厚的隶意。他的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唐朝张怀瓘《书断》评曰:“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
王献之
小楷
洛神赋十三行
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
唐宋元明清书画大家

唐宋元明清书画大家唐宋元明清书画大家2014-01-02 22:06浏览数:102次唐朝书法家1.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dān),代表作【兰亭集序】2.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3.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
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
代表作《争座位帖》4. 柳公权( 778-865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代表作<玄秘塔碑>画家1.韩滉(723~787)中国唐代画家。
字太冲。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代表作《五牛图》2.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代表作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3.周昉。
字景玄,又字仲朗。
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生卒年不详,代表作《纨扇图》即《纨扇仕女图》,亦名《挥扇仕女图》。
4.阎立本:(601-673)唐代雍州万年人。
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
代表作《历代帝王图》5.吴道子(约686~760前后) 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
代表作《金桥图》宋朝书法家1.蔡襄(1012-1067),汉族,字君谟,原籍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
代表作《宋蔡忠惠文集》2.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3.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代表作《松风阁诗》和《伏波神祠诗》两篇,4.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
祖籍安徽无为县,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代表作《研山铭帖》画家1:朱锐,生卒年不详。
南宋画家,河北人,曾为宣和画院待诏,绍兴间复人画院,授迪功郎,赐金带,擅画山水、人物,尤工骡纲、盘车,师承"李郭"画派,笔墨清润细劲,形容布置,曲尽其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武帝尝评其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
不详
隶书
《爨龙颜碑》
基本删汰了隶书的笔划形貌,但在点划的穿插布置上,仍留有许多隶书的意味,致使结构倾倒欹侧、长短错落,初看似极稚拙,而细细品
味,却又含有高古浑朴的妙趣。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评谓“若轩辕古圣,端冕垂
裳”。
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三国
皇象
草书
《急就章》
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
窦臮《述书赋》说:“广陵休明,朴直古情,难以穷真,非学可成。似龙蠖蛰启,伸盘复行。”
锺繇
楷书
《贺捷表》
小其楷书笔法和结体上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风格古朴,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
西周晚期大篆风格的自然延伸
是西周晚期风格的有效的补充。
金文
《平安君鼎》
《大良造镦》、《高奴权》
可分为东土系、西土系和南土系。此阶段的金文纷繁复杂,但在形式上都趋于笔划的均匀化、结构的合理化。
整体趋于规范化
篆书
《石鼓文》
《诅楚文》
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他性情颠逸,又好酒,故有“醉僧”、“狂僧”之目。
李邕
行书
《麓山寺碑》《李思训碑》
巧妙化用其楷化、简化特征,为运用于碑版而加以改造,增其点划雄浑之致,拓开间架,耸拔右肩,使点划如抛砖落地,间架似大力开山,开行书的一种面目,形成鲜明的风格特征。
《麓山寺碑》由于碑石残破,笔画显得颇为含蓄,结构稳重,取势欹侧而能紧密,有端谨之
气为之敛,诸家所不及。
明孙鑛称:“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柳公权
楷书
《金刚经》《玄秘塔碑》《送梨帖跋》《蒙诏帖》
将欧书之紧而险、褚书之流而畅、颜书之庄而厚合于一炉,浑融无间,成就一种法度精严、筋骨劲健的书风。《玄秘塔碑》点划轻重得体、遒劲爽健,结构内紧外放、峻峭端严,章法疏密合度、驰张入理,通篇看去,骨力清刚而又圆融朗畅,令人神清目健,堪称唐楷后劲。
《化度寺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用笔险劲,结体严密,于端庄安雅中寓险绝峻峭之势。兼有南朝书法的婉润和北朝碑刻的遒
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四面停均,八面俱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
张怀瓘评其书谓:“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风旋电激,掀举若神。”
行书
《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
行书
《兰亭序》
遒劲苍凉,变化莫测,点划清健峻快,结体灵动多姿,富有情趣。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
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
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草书
《十七帖》
是历来写草书的范本
小楷
《乐毅论》
唐孙过庭《书谱》里评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
用笔特点与其楷书相似,行笔少提按,比较沉稳厚实,而结构方面,却多取侧险之势,不像其楷书那么善于调整照应,因而微嫌单调,风
格刚健有余而灵动不足。
这与其学书根基本朝、对南朝行草相对淡漠有一定关系。
虞世南
楷书
《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
书风雍容典雅,气秀色润。用笔圆转而不失刚健,结构舒展而又清雅,有从容大度的君子气
《大克鼎》
《毛公鼎铭》
《虢季子白盘铭》
A:①笔划起收呈尖形,直笔多,似甲骨,较肥大,字形较大,结构取纵势,雄壮浑厚;②笔划粗细变化较大,起收处可见尖形;结构多取纵势,但随字赋形。谨严自然。气质浑厚朴茂,健峭厚重。
B:①严谨端庄,笔划尖圆并用,体势纵长挺拔,结字密致凝练,章法整齐有序,方笔壮伟;呈高华肃穆、瑰奇典丽、端重卓伟的庙堂之气;②字迹特大,结体修长峻拔具端穆之致,书风乃由自然趋于整饬;③流溢秀美,笔划工谨厚重,结构密丽庄严,气势雄浑博大;④笔划纵向舒展,转折处圆劲,注笔划间平行、等分关系,结体修长,上密下舒,章法散朗,全篇优雅清疏。
致。
《宣和书谱》云:“邕初学,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即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裴休见其碑云:“观北海书,想见其风采。”
颜真卿
行书
《祭侄文稿》、《争座位稿》
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和草书精神,兼取时代风行的褚遂良和王羲之书风,于旧法之外,酝酿而成一种天真烂然的新风格。苍茫雄浑,真力弥漫,大气磅礴,刚健豪放,独得纵横奔逸、元气淋漓的阳刚之美。当其率意挥洒时,诡形异状,洒然纷逞,联属飞动,眩耀眼目,震撼心魄。
质。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
张绅评谓:“字画之妙,独能与钟、王并驾于数千载之间,使人则之重之,又莫能及之矣。”
行书
《汝南公主墓志》
李阳冰
篆书
《缙云县城隍庙记》《拪先茔记》《李氏三坟记》《般若台铭》
“格峻”、“力猛”、“功备”,点划婉转冲融,结构圆劲遒密,确实能传古代篆法的精神。
朱长文将他与张旭、颜真卿并列归于神品。
被北宋《宣和书谱》誉为: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锺繇与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为书中四贤;又同王羲之并称锺王。
西晋
卫瓘
草书
《顿首州民帖》
天姿特秀,飘摇乎清风之上,率情运用,不以
为难,较为流便。
伯玉放手流便过索,而法则不如之
索靖
草书
《出师颂》
骨势险峻,笔势坚劲,风韵古淡清雅。
索靖则“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
三国魏书家韦
诞称他为“草圣”。
蔡邕
篆书
隶书
《熹平石经》
字体方正,结构谨严
东汉文学家、书
法家字伯喈传世书论有《篆势》、《笔赋》、《笔论》、《九势》
王升
隶书
《石门颂》
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
自然展示。
苏轼评他:“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大字又次之,分隶小劣。”
李建中
真行
《同年帖》《土母帖》
丰肌清秀、气宇轩朗
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京兆(今河南西安)人
苏轼
行书
《黄州寒食诗》
他的书法,化生于二王、鲁公及李北海等,而遗貌取神,不规行矩步,依靠杰出的依靠杰出的天份、丰富的学养和豪放的胸襟,信手挥洒,触处成妙,气质雍容,诚可谓“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执笔采用单钩古法,因而笔法比较特别,横多中锋,竖多侧锋,横轻竖重;结构得力于颜真卿、李北海,宽博横扁,右肩耸拔,字势欹侧。整体看来,厚重朴实,而机巧暗生,后人评价像老熊当道、百兽畏服,非常传神。
贝义渊
楷书
《萧憺碑》
书风卓伟雄强,体势宽博。
康有为评其字如“长枪大戟”。
不详
楷书
《张猛龙碑》
笔法刚健挺劲、斩钉截铁,以方为主,如横、直划的方笔起笔,折处的方棱及三角形的点等;但是通篇看来,并不霸悍,而有秀丽俊爽的姿
致。
康有为推“正体变态之宗”,享誉极高,甚至有“北碑之王”的美誉。
隋唐
欧阳询
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
如果依照唐人对于形式美的标准来衡量,他的笔法和结构过于随意,存在不少问题;但是,按照黄庭坚的看法,其病处正是美处,犹如西施捧心,别有风韵。
黄庭坚
狂草
行楷
《李白忆旧游诗卷》(
他的楷行根源东坡,又融铸《瘗鹤铭》,形成独特的辐射式结构和振动笔法;而主要精力则在狂草,结构富于强烈的开合变化,用笔强调起倒擒纵的灵活运用,又有意识地引进小草的点法,丰富其笔划,章法穿插错落、节奏鲜明,在狂草的形式上贡献了许多新的创造,形成独
《唐书》记载:“后人论书,欧虞褚陆,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文宗时,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怀素
草书
《自叙帖》
《小草千文》
《藏真帖》
《苦筍帖》
《自叙帖》纵逸奔腾的气势接似张旭,但用笔较为规范,以中锋圆转为主。而《小草千文》则用笔简淡,结构古朴,全无大草的气息。《藏真帖》笔法沉稳,接近颜真卿的风格。《苦筍帖》笔致流美,接近王羲之一路。可见怀素书风,并非全然依傍张旭,而有不同的取径和变化。
北宋
北宋
蔡襄
楷书
行书
草书
《山居帖》、《扈从帖》、《脚气帖》、《别已经年帖》
《万安帖》《离都帖》
他的书法的最大特征是全面,晋唐兼修,各体皆能,其才能之全面,法度之丰足,在他之前的书家无人可比。他传世的书迹或楷或行或草,都有自己温润婉畅的特色,虽然个性特征不算特别突出,但是一种娟娟清雅的气息。
《离都帖》尽管谈及的是十分悲痛的事情,但是笔法、结构仍然十分平和,是他一贯作风的
《虢季子白盘铭》论者以为实乃《石鼓文》之滥觞,由此而向小篆递进,顺理成章。近代攻篆者多取以为法。
大篆
《仲义父鼎》、《犀伯鱼父鼎》、
笔划、结构和章法上圆熟自如,端严肃穆、气息高浑,令人观之如入庙堂、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却又有慈霭温婉、如沐春风的亲切感。
西周金文的鼎盛之作,学习大篆的典范。
春秋
战国
大篆
《乔君钲铭》、《陈侯壶》、《陈侯簠》、《伯氏鼎》
时代
(
朝代
)
代表性
书家
书体
代表作品
风格
备注
商、
西周
甲骨文
1.①韋、亘、永诸贞人卜文;②旅、大、行诸贞人卜文;③黄、泳诸贞人卜文。
①气格阔大,雄壮卓伟;②规矩森然,法度谨严;③工稳典雅,布局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