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当代历代书法家、作品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大全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大全
1. 王羲之(303-361),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兰亭序》和《九成宫醴泉铭》。
王羲之的书法以行草和隶书最为著名,被誉为“书圣”。
2. 颜真卿(709-785),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颜勤礼碑》和《祭侄文稿》等。
3. 柳公权(778-865),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擅长行草和草书,代表作品有《柳公权法帖》等。
4. 米芾(1051-1107),米芾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行草书法极富个性,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和《臞仙书屋记》。
5. 赵孟頫(1254-1322),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他擅长行草和隶书,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和《黄庭经》等。
6. 文征明(1470-1559),文征明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擅长行草和隶书,代表作品有《文征明帖》等。
以上介绍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只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书法家的作品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书法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也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传承,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这些介绍能够帮助你对历代书法名家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法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

盟书是诸侯和卿大夫缔结的联盟文书
战国
篆书
《楚帛书》
圆润宛劲、行款匀笔、笔法一致
《楚帛书》亦名《长沙战国缯书》
战国秦
篆书、隶书
《石鼓文》、《云梦睡虎地竹简》
遒逸朴茂、庄重典雅、结构方整、笔画平直方折
《石鼓文》堪称后世鸿篇石刻之祖
秦代
李斯
小篆
《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诏版》
米芾
篆、隶、楷行、草
《草书九帖》《珊瑚帖》《蜀素帖》《天马赋》《方圆庵记
随欲而变独出机巧
“米癫”
蔡襄
行书楷书草书
《白书诗帖》《谢御赐书诗》《陶生帖》
端庄浑厚淳淡完美
赵佶
楷书行书草书
《秾芳依翠萼诗帖》
瘦挺爽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
瘦金体
蔡京
楷书
《草堂诗词记》《节夫帖》《宫史帖
笔法姿媚字势豪健
陆游
行书草书楷书
规整端庄,错落有致
这些作品标志着小篆书法的两级风格意趣的形成
汉
篆书
瓦当文字
书法不拘一格,烂漫天真,结构讲究对称美
西汉
史游
隶书
《定县汉简》《急就章》
工整匀美、起伏有致、,结构扁阔、体态舒和优雅
后世将这种隶书称为“八分书”
东汉
崔瑗
草书
《草书势》
笔画精微善于变化
草圣
蔡邕
篆书隶书
《熹平石经》《张迁碑》
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
林散之
草书
《草书轴》
当代草圣,字画瘦劲,气象苍茫,亦一绝也。
因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认识愈深。
先秦至当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

先秦至当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朝代代表书家书体代表作品风格殷商时期(商代武丁时期)钟王颜柳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
西周早期康王时大臣名盂者西周早期金文《大盂鼎铭文》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
西周晚期未知成熟的西周金文《毛公鼎铭文》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西周后期未知西周时期的金文《散氏盘铭文》字形构架并非是固定不变、呆板生硬的。
笔钝笔交叉使用,但圆而不弱,钝而不滞;体势上,字型结构避让有趣而不失于轻佻,多变但又不忸怩造作,珠玑罗列,锦绣横陈,在极粗质中见出极精到东周周宣王时太史籀大篆(籀文)《石鼓文》字行方正、大方。
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
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秦统一后李斯秦篆(小篆)《泰山刻石》《云梦睡虎秦简》小篆的笔划较细,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东汉未知隶书《乙瑛碑》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
东汉衡方隶书《衡方碑》字体方拙朴实,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如虎卧阕下,笔画端正粗壮,笔笔如磐石,折角棱条分明,有严峻之态。
东汉未知隶书《张迁碑》书体以方笔为主,结构严整、端正朴茂。
东汉未知草隶《石门颂》字画瘦硬,结构疏朗,飘逸有致,笔隶中带篆、带草、带行,被书家称为“隶中之草”。
魏晋时期钟繇小楷《宣示表》《荐季直表》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
东晋王羲之楷书草书行书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兰亭集序》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东晋王献之行书草书楷书楷书《洛神赋》草书《鸭头丸帖》行书《中秋帖》《洛神赋》中的字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大全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大全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众多,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以下是一些历代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1. 王羲之(303年-361年),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代表作品有《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等,这些作品以行草书的形式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墨韵。
2. 王献之(344年-386年),王献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称为"书仙"。
他的代表作品有《麟德碑》、《碑志铭》等,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字形端庄工整,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3. 柳公权(778年-865年),柳公权是唐代初期的书法家,被誉为"楷书圣手"。
他的代表作品有《白氏长庆集》、《玄秘塔碑》等,他的楷书字形规整,结构严谨,被后世称为楷书的典范。
4. 赵孟頫(1254年-1322年),赵孟頫是元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融合了柳公权和颜真卿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临颜真卿祭侄文稿》等,他的行书和草书作品流畅自然,富有力量感。
5. 文徵明(1470年-1559年),文徵明是明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多样化,包括楷书、行书、草书等。
他的代表作品有《山水诗卷》、《欧阳询碑帖》等,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画流畅,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6. 王铎(1697年-1763年),王铎是清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字形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书法气息。
他的代表作品有《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自书诗卷》等,他致力于研究古人书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上只是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一部分,每位名家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魅力。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时代(朝代)代表性书家书体代表作品风格备注先秦甲骨文《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商宰丰骨匕记事刻辞》线条细瘦,多半以方折为主。
纵有序,横无列。
金文(钟鼎器皿)《司母戊》《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越王勾践剑铭》《虢季子白盘》《秦杜虎符》商代金文较少,但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与甲骨文比较接近,直线多,圆角少,锋芒外露。
运笔上不讲藏锋,起笔与收笔均为尖利,用笔刚健,气势雄浑。
钟鼎文大盂鼎等器上所筑文字铭文书法线条苍润,结构规整,行间朴茂。
未脱离原始淳朴,给人一种稚气清纯的感觉。
石鼓文沉紧圆浑,大篆典范。
中国石刻文字的始祖。
大篆《侯马盟书》野而奇恣,放逸散漫。
古茂雄秀,冠绝古今。
为以后由篆入隶创造了先决条件。
秦李斯小篆《泰山石刻》小篆的笔划较细,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
汉张芝草书《冠军帖》《大观帖》《草书帖》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
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蔡邕隶书《熹平石经》《鸿都石经》其书结构严整,点画俯仰,变化自如,有“体法百变,穷灵尽炒,独步古今”之誉王升隶书《石门颂》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
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
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
三国钟繇隶楷交错《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三国魏书家,字元常后人将其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西晋索靖章草《月仪帖》《出师颂》靖传张芝草法而变其形迹。
骨势峻迈,富有笔力。
前人评为“精熟至极,素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索”。
骨势峻迈,富有笔力。
其书名与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相先后也陆机行书《平复帖》《平复帖》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书作,最大的特点是犹存隶意,但又没有隶书那样波磔分明,字体介与章草、今草之间。
中国书法书体及各朝代作家代表作品

书体的演变和时代(一)、甲骨文----商朝甲骨文为殷商时人们将文字刻在龟甲上,纪录占卜的结果。
字体很多是象形的,接近于图画。
(二)、金文----商、周朝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
金文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也有人称金文为「钟鼎文」。
、周代所有铸刻的铭文内容多是关于祀典、约契之类的。
(三)、篆书大篆----春秋战国小篆----秦朝大篆:字画较繁,字体较方。
小篆:称「秦篆」。
是秦始皇时期删繁就简而创制的一种书体,以方便施政、教化。
(四)隶书----秦、汉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五)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草书分三种。
1、章草:可用于草写奏章上,始于汉初。
2、今草: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偏旁互相假借,成为一般的草书。
3、狂草:到了唐代,张旭、怀素等人将「今草」写得更放纵。
(六)、楷书----三国时完备成形结构搭配匀称,章法形式也随之朗、整齐。
形态平稳、端正。
(七)、行书----晋代以后将楷书、草书,融汇一炉的书体。
功能是快写与简化。
历代书法家及作品秦统一后,小篆成为官方文字。
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
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
秦汉时期代表作家1张芝的草书《冠军帖》《终年帖》《二月八日帖》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蔡邕的隶书《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
李斯的小篆《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
两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草、楷、行各体已完全成熟,中国书法的技法体系基本形成。
隶书简化了篆书的笔画,加上了粗细长短的变化。
产生了横、竖、撇、捺的不同形式。
历代书法名家碑文大全(一先秦类)

历代书法名家碑⽂⼤全(⼀先秦类)2014-09-12南齐墨⼈南齐墨⼈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碑⽂⼤全中共分⼗个部分:⼀先秦,⼆秦汉,三两晋三汉,四三国南北朝,五隋唐,六五代两宋,七辽⾦元,⼋明代,九清代,⼗近代。
南齐墨⼈将此⼗部分整理完毕后即⼀⼀发表⼀先秦先秦时期是指起⾃远古⼈类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六国为⽌(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明,从最初的随体诘屈,到夏商时期的甲⾻⽂,⾦⽂,⽯⿎⽂,盟书,简牍等书法艺术风格的变迁,都是⼈类⽂明的历史标志。
祭祀狩猎涂朱⽜⾻刻辞正⾯反⾯此⾻系河南安阳出⼟,长32.2厘⽶,宽19.8厘⽶。
是甲⾻⽂断代第⼀期商武王时期的⼀块⽜胛⾻版记事刻辞。
⾻版巨⼤且完整,正反两⾯共有⼀百六⼗余字,背⾯字内填朱,⾊彩炫丽,内容为商代社会⽣活和天⽓等⽅⾯情况,有重要的⽂史价值。
字体瘦硬劲直,⼯整端严。
风格豪放,字形⼤⼩错落,⽣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然潇洒。
不愧为甲西周哀盘鄂君启节⼀九五七年出⼟于安微省寿县,是战国中期楚国器,青铜制成,形似剖开的⽵节,是当时楚怀王(公元前三⼆⼋——前⼆九九年)发给受封在湖北鄂城的鄂君启的⽔、陆通⾏符节。
节上刻⽂圆润秀劲,庄严肃穆,是错⾦铭⽂中的精品。
西周伯□⽗盨西周晚期伯□⽗盨(伯窥⽗盨)。
通⾼16.8、⼝长22.2、⼝宽14.8、腹深8.6厘⽶,重3.3公⽄。
圆⾓⽅形,敛⼝⿎腹,附⽿,矮圈⾜有长⽅形缺,⾜沿平折,盖微隆起,上有四个矩形扉,可却置。
同体饰⽡沟纹。
铭⽂字数,盖、器同铭,各27字(其中重⽂2)。
铭⽂释⽂:⾫(唯)卅⼜(有)三年⼋⽉既死⾟卯,王才(在)成周,⽩□(伯)⽗乍(作)宝须(盨),⼦⼦孙孙永⽤。
遂公盨遂公盨(⼜名豳公盨、燹公盨)⾼11.8厘⽶,⼝径24.8厘⽶,重2.5千克,椭⽅形,直⼝,圈⾜,腹微⿎,兽⾸双⽿,⽿圈内似原衔有圆环,今已失,圈⾜正中有尖扩弧形缺,盨盖缺失,内底铭⽂10⾏98字。
历代名家书法大全

中国有许多历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了卓越的书法作品,以下是一些历代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
1. 王羲之(王献之):
- 代表作品:《兰亭序》
-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的巅峰之作。
2. 欧阳询:
- 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
- 欧阳询是隋代和唐初著名的书法家,以楷书而著称。
3. 颜真卿:
- 代表作品:《颜勤礼碑》
- 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作品以雄浑刚健、气魄宏大著称。
4. 柳公权:
- 代表作品:《庐山谣》
- 柳公权是唐代宫廷书法家,以行草书(草书)为主,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
5. 赵孟頫(赵孟敦):
- 代表作品:《赵孟頫行书帖》
-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行书被誉为“赵体”,具有独特的风格。
6. 文征明:
- 代表作品:《文征明帖》
- 文征明是明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书(草书)为主,具有骨力雄浑之美。
7. 陆游:
- 代表作品:《秋夕》
- 陆游是宋代文学家兼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书为主,兼具文学和书法的双重才华。
8. 张大千:
- 代表作品:《赤壁图》
- 张大千是近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
以上只是一些历代著名书法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的简要介绍。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家众多,每位书法家都有独特的风格和贡献。
如果你对中国书法感兴趣,可以深入研究每位书法家的作品和风格,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书法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
赵孟頫 杨维桢 董其昌
陈献章
沈粲 顾炎武 刘墉 翁同龢 郑燮 傅山
行、 草
真书 行
书 章 草, 隶书 行草 小 楷
行草
草书
行书
行草
行书
行书 篆隶
小 楷
《周易系辞本义 手稿残卷》 《 行草书诗札》 《致彦修少府帖
》 《洛神赋》、《 道德经》、《胆 巴碑》、《玄妙 观重修三门记》 、《临黄庭经》 、独孤本《兰亭
健,气势雄浑。金文可以分为三个
《司母戊》 《大盂
鼎》 《大克鼎》《
金(钟 鼎器 皿)
毛公鼎》 《越王勾 践剑铭》 《虢季子
白盘》 《秦杜虎符
时期:早期 ,这一时期的金文从点 画结构到笔画形象,从章法的布局 到艺术的韵致,都不存在过多的人 工修饰的痕迹,十分自然得体;中 期 ,这一时期金文的格调一变为典 雅平和,用笔圆润,笔画圆浑,尽
十一跋》 《城南唱和诗册 》,《真镜庵募
缘疏卷》 《画禅室随笔》
《东坡重九日 诗》
《自书诗卷》
《千字文卷》、 《重建华亭县治
记碑》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清史稿》
行书东坡游记》 《行书
《行书四条屏》
《郑板桥全集》 《板桥先生印册
》
七言联》
下笔点画圆润,善用中锋,运 转沉着顺畅,入笔藏锋隐芒, 绝无狂躁之跡;结构稳健典 雅,行气连贯,不刻意工整,
分体现了颜体的风骨。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 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 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 以“静”、“淡 ”、“清” 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 处。有“浓墨宰相”之美称。 用笔比较奇肆率意,结体比较
宽博开张。 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 草,自称〖六分半书〗。郑夑 的书法揉多种书体于一炉,看 似歪七扭八,毫无章法,但却
《草书古诗四首 》、《郎官石柱 记碑》《肚痛帖 》 《古诗四帖
》
字气势磅礴,其优游自如从容 不迫之仪态,若具仙姿;其用 笔圆润可人,包融篆隶而妙化 为楷,结构舒博壮健,颇含浑
穆宽阔之趣。
骨气深稳,清润而肉鼓鼓的, 笔致相当的端凝娴熟。
纵笔如飞,奔而不竭
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 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 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 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 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 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 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 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 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
画赞》
《洛神赋十三行 》《鸭头丸帖》
《中秋帖》
《伯远帖》
《张猛龙碑》
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 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 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 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 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
。
后人评曰:“飘若游 云,矫若惊龙”、“ 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天质自然,丰 神盖代”,被后人誉
开创草书浪漫主义书 风。
3
五代
褚遂良 李邕 怀素
孙过庭 杨凝式
楷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楷书 草书
行草
《雁塔圣教序》 《 行书枯树赋》 《孟 法师碑》 《房玄龄 碑》 《大字阴符经
》
《云麾将军碑》 《 出师表》 《灵岩寺
颂并序碑》
《自叙帖》 《圣母 帖》
《书谱》全貌
《韭花帖》 《夏 热帖》 《卢鸿 草堂十志图跋》
得寓险于正之趣 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 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 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 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 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 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 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 柳公被权称书为法“以颜楷体书”最。着,与颜 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上追魏 、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 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 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 了自己的柳派。其遒媚劲健的 书草体书,沉可着以痛与快颜,书古的今雄狂浑草宽书裕的 开山极品;楷书神情庄重,端 凝。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 、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 。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 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 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 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 来,其状惊世骇俗。变动犹鬼 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
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
篆书
石鼓文
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 中国石刻文字的始祖
的霸主气势。更趋于方正丰厚,用
。
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
促长伸短,匀称适中。古茂雄秀,
小篆
泰山石刻
冠绝古今
小篆的笔划较细 ,所以也有 “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 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 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字伯喈 传世书论 有《篆势》、 《笔 赋》、《笔论》、《
九势》
杨守敬《平碑记》说:“ 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 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
派皆从此出”。
钟繇
隶楷 交错
《宣示表》、 《贺捷表》、《 荐季直表》、《 力命表》、《墓
田帖》
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 三国魏书家,字元常
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 后人将其与王羲之
。
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 ”,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
《书断》论曰:“画 如铁石,字若飞动, 斯虽草创,遂造其极
。”
晋王羲之对汉、魏书
(瑗)、杜(操)之法,因而变 迹,惟推钟(繇)、张
草书
《冠军帖》《大观 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 (芝)两家,认为其余
帖》
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 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
长于书画,精鉴赏, 并开清代金石学之源
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
。
”。
1
三国
蔡邕
精工篆 隶,尤 以隶书
《熹平石经》
王升 隶书
《石门颂》
字体方正,结构谨严
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 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 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 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 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 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
为“书圣”。
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 成一家
献则以行草为能 书 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 个儿子王献之,父子 二人被世人并称为“
二王”
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 行书早期典范之作,通篇用笔
精熟,疏朗飘逸, 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 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 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
姿。
2
北齐 隋朝 唐朝
有奇肆之气。
重骨力 朴实古拙
朱熹的书法被誉为“ 汉魏风骨”及“韵度
润逸”。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 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 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 影响力。他在书法上 的贡献,不仅在他的 书法作品,还在于他
的书论 与陆居仁、钱惟善被 称为“元末三高士” 字玄宰,号思白,又 号香光居士,官至南 京礼部尚书,谥文敏
。 他的书法在岭南书坛 最富有特色,名气也 最大。茅龙笔,实为 陈氏自制的茅草笔, 笔锋可长可短、刚健 有力,适合书写大字 。有自己特点的学 派,史称江门学派 与兄沈度同年被成祖 召入秘阁,授中书舍 人,官至大理寺少 卿,与其兄齐名,人 称“大小学士”。
未脱离原始淳朴,给人 一种稚气清纯的感觉。
》
管肥厚的笔道仍有保留,但装饰的
意味已明显减弱,点画两端和中段
日益匀整,字体结构趋于方整,章
法也日益鲜明,字距行距清晰;后
期 ,该时期的金文中肥笔完全消
失,点画线条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而
突篆出书,有字以的下造风型特更征显:得横无竖拘折无笔束之。
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
密,笔画雄劲。
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 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 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 境界。怀素的狂草,虽率意颠逸,
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 他的书法笔势坚劲,能够兼融飘逸 与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术特 点,做到质、妍的统一。孙氏的用 笔特点是: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 转,轻重映带,变化无穷的直观印
不详 智永 贺知章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张旭
楷书 行草 草书
楷书
楷书 楷书
草书 楷书
《泰山经石峪》
《真草千字文》
《龙瑞宫记》、 《会稽洞记》, 《回乡偶书》、
《咏柳》
《九成宫醴泉铭 》《皇甫诞碑》 《张翰帖》《化 度寺邕禅师塔铭
》
《多宝塔碑》《 祭侄文稿》
《麻姑仙坛记》 《祭伯父文 稿》
《神策军碑》 《玄秘塔碑》
著
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 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
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 不肥”,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 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 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 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 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
也”
精工书法,尤擅行书,形似米 南宫,字势豪健,痛快沉着。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法家、作品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
时代 (朝 代)
代表性 书家
书体
代表作品
风格
备注
先秦
秦 汉
甲骨 文
甲骨文形状、大小不一,分行布白
自然,或疏落错综,或紧密严整,
或放逸娟秀,异姿纷呈。刻写的刀
法也有方圆肥瘦之别,随字而变,
淳 古可爱。近人董作宾将甲骨文分 为个时期: (一)盘庚至武丁时 《商 祭祀狩猎涂朱 期, 以武 丁时期为多,这一时期的 牛骨》 《商 宰丰骨 刻字字大,气势磅礴; (二)祖庚 匕记事刻辞》 、祖甲时期 , 此时字修长,书体工 整凝重; (三)廪辛、康丁时期 ,
《松风阁》,《苏 轼寒食诗跋》, 《花气薰人帖》
《三吴诗帖》《 闻张都大宣德帖 》《论草书帖》 《中秋诗帖》
《十八学士图跋 》《节夫贴》《
宫使贴》 《汪氏报本庵记 》 《行书待漏 院记》 《金刚 般若波罗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