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当代历代书法家作品及代表作列举览表

合集下载

书法演化历史及名篇赏析word资料66页

书法演化历史及名篇赏析word资料66页

书法演化历史及名篇赏析(1)---------先秦~~唐朝书法一、先秦书法:5幅作品二、秦汉书法:7幅作品泰山刻石《泰山刻石》的作者秦相李斯(?-公元前208年),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

《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

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

云梦睡虎地秦简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震惊了考古学界和书法界。

它的出土,使现代书法家们眼界大开,亦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

秦隶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书的特点。

古人说:“篆之捷隶也”,这是很有道理的。

从“快”这一意义上说,秦简为毛笔墨书,只有毛笔的运用,篆书的快写,才真正把中国书法向隶书的方向推进。

西狭颂汉代隶书。

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 故又名《惠安西表》。

建宁四年 (公元171年) 六月刻,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摩崖。

此石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

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开创书家落款之例。

埔阁颂汉代隶书摩崖。

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埔阁颂》,与《西狭颂》为姊妹篇,建宁五年(公元172年)二月刻,在陕西略阳县白崖。

此石字体多含篆书意味,笔画圆润,波磔不大明显,但字形结体多取横势,方折突出,章法茂密,风格古朴中含沉郁,所以清代万经曾说字样险怪,下笔粗钝,而康有为评云:“吾尝爱《埔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

惟平原(颜真卿)章法结体,独有遗意。

”(《广艺舟双楫·本汉》,可见此石对后代书坛的影响。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东汉碑刻。

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在今山东东平县。

字体严密方整而多变化,于朴厚中见劲媚。

用笔以方笔为主,方劲沉着、力气雄健。

碑阴的题名,书法更是流畅自然,为书家所称道。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大全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大全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大全
1. 王羲之(303-361),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兰亭序》和《九成宫醴泉铭》。

王羲之的书法以行草和隶书最为著名,被誉为“书圣”。

2. 颜真卿(709-785),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颜勤礼碑》和《祭侄文稿》等。

3. 柳公权(778-865),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擅长行草和草书,代表作品有《柳公权法帖》等。

4. 米芾(1051-1107),米芾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行草书法极富个性,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和《臞仙书屋记》。

5. 赵孟頫(1254-1322),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他擅长行草和隶书,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和《黄庭经》等。

6. 文征明(1470-1559),文征明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擅长行草和隶书,代表作品有《文征明帖》等。

以上介绍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只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书法家的作品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书法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也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传承,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这些介绍能够帮助你对历代书法名家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详细)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详细)
上承清末,在康有为“北碑南帖”的“抑帖扬碑”理论的牵引下,碑派书法继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没能产生重要的“碑派书法”大师。而帖学一路,却大有起色,沈尹默、白蕉成为一时翘楚。但仅用“碑、帖”两派,远不足以涵盖此期书法的面貌,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毛泽东,郭沫若,舒同的书法中郭沫若以行草为胜,是典型的文人才子书法。舒同的书法出自颜真卿和何绍基雄健豪放
《白居易琵琶行》、《临怀素自叙帖》、《奉天殿早朝诗》、《后赤壁赋》、《行书七律诗轴》、《滕王阁序》、《急就章》、《唐宋诗卷》
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
明代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纵观整朝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清代
王铎、傅山、朱耷、许友、王澍、张照、刘墉、梁同书、王文治、梁巘、翁方纲、钱沣、永瑆、铁保、林则徐、翁同龢、何绍基、赵之谦、杨守敬、康有为等
时代(朝代)
代表性书家
书体
代表作品
风格
备注
殷商
宰丰
甲骨文
《兽骨卜辞》、《宰丰骨匕刻辞》、《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单刻型、复刻型,笔画瘦硬劲挺、结落有致
甲骨文分单刻型和摹刻型两种类型
西周
金文
《散氏盘》、《毛公鼎》、《史颂敦》、《大盂鼎》
凝重朴实,端庄雅丽,平和简静,简约,整齐
书体由甲骨文演变而成,又名“钟鼎文”
楷书、行书、草书
《省示帖》、《洛神赋》、《黄庭经》、《十七帖》、《兰亭集序》
朴拙、书写从容、用笔精到、点画润泽
圆点、横、
捺笔画,多顺锋入纸,尖起圆收
南北朝
崔悦、卢谌、萧衍、郑道昭、羊欣、王慈
隶书、楷书
《北魏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瘗鹤铭》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法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法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
落笔重而收笔轻、侧锋起笔、露锋收笔、笔锋清丽
盟书是诸侯和卿大夫缔结的联盟文书
战国
篆书
《楚帛书》
圆润宛劲、行款匀笔、笔法一致
《楚帛书》亦名《长沙战国缯书》
战国秦
篆书、隶书
《石鼓文》、《云梦睡虎地竹简》
遒逸朴茂、庄重典雅、结构方整、笔画平直方折
《石鼓文》堪称后世鸿篇石刻之祖
秦代
李斯
小篆
《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诏版》
米芾
篆、隶、楷行、草
《草书九帖》《珊瑚帖》《蜀素帖》《天马赋》《方圆庵记
随欲而变独出机巧
“米癫”
蔡襄
行书楷书草书
《白书诗帖》《谢御赐书诗》《陶生帖》
端庄浑厚淳淡完美
赵佶
楷书行书草书
《秾芳依翠萼诗帖》
瘦挺爽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
瘦金体
蔡京
楷书
《草堂诗词记》《节夫帖》《宫史帖
笔法姿媚字势豪健
陆游
行书草书楷书
规整端庄,错落有致
这些作品标志着小篆书法的两级风格意趣的形成

篆书
瓦当文字
书法不拘一格,烂漫天真,结构讲究对称美
西汉
史游
隶书
《定县汉简》《急就章》
工整匀美、起伏有致、,结构扁阔、体态舒和优雅
后世将这种隶书称为“八分书”
东汉
崔瑗
草书
《草书势》
笔画精微善于变化
草圣
蔡邕
篆书隶书
《熹平石经》《张迁碑》
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
林散之
草书
《草书轴》
当代草圣,字画瘦劲,气象苍茫,亦一绝也。
因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认识愈深。

先秦至当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

先秦至当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

先秦至当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朝代代表书家书体代表作品风格殷商时期(商代武丁时期)钟王颜柳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

西周早期康王时大臣名盂者西周早期金文《大盂鼎铭文》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

西周晚期未知成熟的西周金文《毛公鼎铭文》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西周后期未知西周时期的金文《散氏盘铭文》字形构架并非是固定不变、呆板生硬的。

笔钝笔交叉使用,但圆而不弱,钝而不滞;体势上,字型结构避让有趣而不失于轻佻,多变但又不忸怩造作,珠玑罗列,锦绣横陈,在极粗质中见出极精到东周周宣王时太史籀大篆(籀文)《石鼓文》字行方正、大方。

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

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秦统一后李斯秦篆(小篆)《泰山刻石》《云梦睡虎秦简》小篆的笔划较细,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东汉未知隶书《乙瑛碑》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

东汉衡方隶书《衡方碑》字体方拙朴实,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如虎卧阕下,笔画端正粗壮,笔笔如磐石,折角棱条分明,有严峻之态。

东汉未知隶书《张迁碑》书体以方笔为主,结构严整、端正朴茂。

东汉未知草隶《石门颂》字画瘦硬,结构疏朗,飘逸有致,笔隶中带篆、带草、带行,被书家称为“隶中之草”。

魏晋时期钟繇小楷《宣示表》《荐季直表》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

东晋王羲之楷书草书行书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兰亭集序》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东晋王献之行书草书楷书楷书《洛神赋》草书《鸭头丸帖》行书《中秋帖》《洛神赋》中的字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时代(朝代)代表性书家书体代表作品风格备注先秦甲骨文《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商宰丰骨匕记事刻辞》线条细瘦,多半以方折为主。

纵有序,横无列。

金文(钟鼎器皿)《司母戊》《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越王勾践剑铭》《虢季子白盘》《秦杜虎符》商代金文较少,但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与甲骨文比较接近,直线多,圆角少,锋芒外露。

运笔上不讲藏锋,起笔与收笔均为尖利,用笔刚健,气势雄浑。

钟鼎文大盂鼎等器上所筑文字铭文书法线条苍润,结构规整,行间朴茂。

未脱离原始淳朴,给人一种稚气清纯的感觉。

石鼓文沉紧圆浑,大篆典范。

中国石刻文字的始祖。

大篆《侯马盟书》野而奇恣,放逸散漫。

古茂雄秀,冠绝古今。

为以后由篆入隶创造了先决条件。

秦李斯小篆《泰山石刻》小篆的笔划较细,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

汉张芝草书《冠军帖》《大观帖》《草书帖》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

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蔡邕隶书《熹平石经》《鸿都石经》其书结构严整,点画俯仰,变化自如,有“体法百变,穷灵尽炒,独步古今”之誉王升隶书《石门颂》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

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

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

三国钟繇隶楷交错《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三国魏书家,字元常后人将其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西晋索靖章草《月仪帖》《出师颂》靖传张芝草法而变其形迹。

骨势峻迈,富有笔力。

前人评为“精熟至极,素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索”。

骨势峻迈,富有笔力。

其书名与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相先后也陆机行书《平复帖》《平复帖》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书作,最大的特点是犹存隶意,但又没有隶书那样波磔分明,字体介与章草、今草之间。

书法——精选推荐

书法——精选推荐

书法编号:书法欣赏作业内容: 1.历代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览表 2.⼀篇书法论⽂ 3.⼀幅⾃⼰的书法作品姓名:学号:学院:学校:⼀、先秦⾄當代歷代書家、⾵格及代表作列舉⼀覽表時代/朝代秦朝代表性书家李斯书体⼩篆代表作品《绎⼭⽯刻》、《泰⼭⽯刻》、《琅琊⽯刻》、《会稽⽯刻》风格 ·字体皆为长⽅ ·笔书粗细如⼀ ·雍容典雅 ·线条圆润流畅 ·疏密匀停 ·给⼈以端庄稳重、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受。

备注 · ⼩篆⼜称秦篆,李斯将⼤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字,叫做秦篆。

·唐张怀瑾称颂其⼩篆是:“画如铁⽯,字若飞动”,“⾻⽓丰匀,⽅圆妙绝” 。

· 蔡邕写经于碑,使⼯匠镌刻,⽴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经"。

·后于鸿都门见⼯匠⽤帚写字,得启发,创"飞⽩ "书。

· 《古今书评》云: “崔⼦⽟书如危峰阻⽇,孤松⼀枝,有绝望之意。

”意谓其书势如“危峰阻⽇,弧松⼀枝”之奇险也。

汉朝蔡邕⾪书《述⾏赋》《鸿都⽯经》·结构严整 ·体法多变 ·长于碑记 ·尤以⾪书造诣最深,名望最⾼。

·有“蔡邕书⾻⽓洞达,爽爽有神⼒”的评价。

·流畅 ·⾃由 · 富有活⼒和动态美崔瑗草书《草书势》壹张芝草书《草书帖》《凉平善帖》《⼆⽉⼋⽇帖》《终年帖之⼆》·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

·字之体势,⼀笔⽽成,偶有不连,⽽⾎脉不断,及其连者,⽓脉通于隔⾏”。

· 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

·尤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 ,有 “草圣”之誉。

·当时的⼈爱其墨甚⾄到了“⼨纸不遗” 的地步。

中国历代经典书法作品

中国历代经典书法作品

中国历代经典书法作品介绍经典书法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艺术水平。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的书法家们创作了许多令人赞叹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独具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代经典书法作品,并且对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进行深入探讨。

1. 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的基本部分,也是最为权威、正统的书写体。

它以工整、规范为特点,结构严谨。

楷书的代表作有:1.1 《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时代:东晋•介绍:《兰亭集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楷书之一。

王羲之以流畅娟秀的笔触,书写了这篇艺术和文学相结合的序文。

这幅作品的每一个笔划都非常精准,构图严谨,被誉为书法之巅峰。

1.2 《字说》•作者:颜真卿•时代:唐代•介绍:《字说》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工整规范的楷书风格而著称。

这幅作品是为了讲解字体的演变和构造而创作的,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一。

2. 行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风格流派,它的特点是线条舒展自如、笔画间相互联结。

行书的代表作有:2.1 《董其昌小楷》•作者:董其昌•时代:明代•介绍:董其昌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行书技艺独步当时。

《董其昌小楷》被视为行书的经典之作,它的字体线条流畅、刚柔相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触动。

2.2 《自叙帖》•作者:王铎•时代:元代•介绍:《自叙帖》是王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这幅行书作品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字体风格狂草奔放,给人以浓烈的艺术冲击力。

3. 草书草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狂放洒脱的风格,字体线条变化多端、纵横交错,给人以独特的观感。

草书的代表作有:3.1 《快雪时晴帖》•作者:怀素•时代:唐代•介绍:怀素是唐代书法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的草书风格狂放豪迈。

《快雪时晴帖》是怀素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的字迹流畅有力,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3.2 《蘇東坡行書二首》•作者:苏轼•时代:宋代•介绍:苏轼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真卿
楷书
《多宝塔碑》《祭 侄文稿》
《麻姑仙坛记》 《祭伯父文 稿》
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 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 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 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 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 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 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 被称为“颜体”。
秃笔枯锋,刚劲质朴, 整篇文字格调咼雅,神米清新, 字虽不连属,却洋洋洒洒,令 人赏心悦目,字里行间透露出 书家的儒雅与睿智。
索靖
章草
《月仪帖》《出 师颂》
骨势峻迈,富有笔力
其书名与羲(王羲 之)、献(王献之)相 先后也
卫夫人
楷书
《近奉帖》
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 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
后人评曰:“飘若游 云,矫若惊龙、龙 跳天门,虎卧凰阁”、
“天质自然,丰神盖 代”,被后人誉为“书 圣”。
王献之
行草隶 楷 书
书书书
《洛神赋十三 行》《鸭头丸帖》
《中秋帖》
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
成一家
献则以行草为 能书圣王羲之和 他的第七个儿子王 献之,父子二人被世 人并称为“二王”
王珣
行书
《伯远帖》
杨守敬《平碑记》说:其 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 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
皆从此出”。
三国
钟繇
隶楷交 错
《宣示表》、
《贺捷表》、《荐 季直表》、《力 命表》、《墓田
帖》
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 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 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
三国魏书家,字元 常后人将其与王 羲之并称“钟王”
西晋
陆机
行书
《平复帖》
篆书
石鼓文
篆书有以下风特征:横竖折笔之处, 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 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 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 主气势。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 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 伸短,匀称适中。古茂雄秀,冠绝 古今
中国石刻文字的始 祖。

李斯
小篆
泰山石刻
小篆的笔划较细,所以也有
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 行书早期典范之作,通篇用笔 精熟,疏朗飘逸,
北魏
不详
楷书
《张猛龙碑》
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 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 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 姿。
北齐
不详
楷书
《泰山经石峪》
字气势磅礴,其优游自如从容 不迫之仪态,若具仙姿;其用 笔圆润可人,包融篆隶而妙化 为楷,结构舒博壮健,颇含浑 穆宽阔之趣。
晋王羲之对汉、魏书 迹,惟推钟(繇)、张
(芝)两家,认为其余 不足观。对后世王羲 之、王献之早书影响颇 深。
蔡邕
精工篆 隶,尤 以隶书
《熹平石经》
字体方正,结构谨严
东汉文学豕、书法 家。字伯喈传世书 论有《篆势》、《笔 赋》、《笔论》、《九 势》
王升
隶书
《石门颂》
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 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 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 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 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 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
期,这一时期金文的格调一变为典 雅平和,用笔圆润,笔画圆浑,尽 管肥厚的笔道仍有保留,但装饰的 意味已明显减弱,点画两端和中段 日益匀整,字体结构趋于方整,章 法也日益鲜明,字距行距清晰;后
期,该时期的金文中肥笔完全消失, 点画线条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而突 出,字的造型更显得无拘无束。
未脱离原始淳朴,给人 一种稚气清纯的感觉。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法家、作品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
时代
(朝
代)
代表
性书

书体
代表作品
风格
备注
/-p先秦
甲骨文
《商祭祀狩猎涂 朱牛骨》《商宰
丰骨匕记事刻辞》
甲骨文形状、大小不一,分行布白 自然,或疏落错综,或紧密严整,或 放逸娟秀,异姿纷呈。刻写的刀法 也有方圆肥瘦之别,随字而变,淳 古可爱。近人董作宾将甲骨文分为 个时期:(一)盘庚至武丁时期,
以武丁时期为多,这一时期的刻字 字大,气势磅礴;(二)祖庚、祖
甲时期,此时字修长,书体工整凝 重;(三)廩辛、康丁时期,书风 颓废草率,常 有错讹;(四)文
丁、武乙时期,贞文简略,书风粗 犷而倚侧多姿;(五)帝乙、帝
辛时期,契文规整严肃,一丝不苟, 大字俊伟,小字秀宝
纵有序,横无列。
金(钟 鼎器 皿)
“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 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 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
《书断》论曰:“画 如铁石,字若飞动, 斯虽草创,遂造其 极。”

张芝
草书
《冠军帖》《大观 帖》
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 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 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 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 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 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 家韦诞称他为“草圣”。
欧阳询
楷书
《九成宫醴泉 铭》《皇甫诞碑》 《张翰帖》《化 度寺邕禅师塔 铭》
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 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 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 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 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 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 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 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 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 正之趣
《司母戊》《大盂
鼎》《大克鼎》《毛 公鼎》 《越王勾践 剑铭》《虢季子白 盘》 《秦杜虎符》
商代金文较少,但有鲜明的时代风 格,与甲骨文比较接近,直线多, 圆角少,锋芒外露。运笔上不讲藏 锋,起笔与收笔均为尖利,用笔刚 健,气势雄浑。金文可以分为三个 时期:早期,这一时期的金文从点 画结构到笔画形象,从章法的布局 到艺术的韵致,都不存在过多的人 工修饰的痕迹,十分自然得体;中
《书评》称之为"如 插花少女,低昂美 容;又如美女登台, 仙娥弄影,红莲映 水,碧海浮霞”。
东晋
王羲之

书楷 书草 书
《兰亭序》《乐 毅论》、《黄庭 经》、《东方朔 画赞》
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 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 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 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 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
《泰山经石峪》,又 名《泰山佛说金刚 经》
隋朝
智永
行草
《真草千字文》
骨气深稳,清润而肉鼓鼓的, 笔致相当的端凝娴熟。
极大程度上表现了 隋王朝书法的时代 风貌和最咼成就。智
永为王羲之七世子 孙
唐朝
贺知章
草书
《龙瑞宫记》、
《会稽洞记》, 《回乡偶书》、
《咏柳》
纵笔如飞,奔而不竭
字季真,一字维摩, 号石窗,晚年更号四 明狂客,又称秘书外 监。唐会稽永兴(今 浙江萧山)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