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成语)
汉语成语文化

汉语成语文化一、成语起源汉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汉语,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沉淀,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成语体系。
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卧薪尝胆”、“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的来源与古代历史、寓言、传说、民间故事等密切相关。
二、成语结构汉语成语的结构通常由四个字组成,有时也会有五个字或更多字的成语。
成语的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富有表现力。
成语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起因、主体、行为和结果。
起因是成语的背景或原因,主体是成语中的主要人物或事物,行为是主体所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结果是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或影响。
三、成语意义汉语成语的意义通常是通过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来表达的,因此理解成语的意义需要深入思考和理解。
成语的意义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
表面意义是成语的字面意思,而深层意义则是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四、成语分类汉语成语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来源,成语可以分为历史故事类、寓言故事类、民间传说类等;根据结构,成语可以分为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等;根据意义,成语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等。
五、成语应用汉语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它们可以用作比喻、形容、陈述等多种用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简洁。
同时,成语还可以用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如“画龙点睛”、“登峰造极”等。
六、成语文化价值汉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首先,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其次,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桃李满天下”、“文武之道”等;最后,成语还具有语言艺术价值,如“画蛇添足”、“神来之笔”等。
七、成语传承与发展为了传承和发展汉语成语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成语的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成语;其次,加强对成语的研究和整理,挖掘更多的成语资源;最后,加强成语的应用和创新,让成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词语大全 成语

词语大全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学习成语要注重积累,提供成语大全,快来看看吧!一、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二、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三、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四、绵里藏针:绵:丝棉。
棉絮里面藏着针。
形容柔中有刚。
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五、吹毛求疵:求:找寻;疵:毛病。
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六、不寒而栗:栗:畏惧,发抖。
不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七、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八、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九、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
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十、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
温和的风,细小的雨。
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十一、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十二、安民告示:安定人心的布告。
现多用来比喻政府或机关团体等在做某事之前,把有关内容、要求等先让人知道的通知。
十三、老态龙钟: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十四、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十五、风驰电掣:驰:奔跑;掣:闪过。
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
十六、竭诚待下:尽心尽意地对待臣民部属。
竭诚:竭尽忠诚;全心全意十七、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
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
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十八、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
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十九、难言之隐: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二十、含辛茹苦:辛:辣;茹:吃。
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二十一、夸大其词: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
二十二、白璧微瑕: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
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二十三、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
中国文化之成语典故大全_成语典故大全简短五篇

中国文化之成语典故大全_成语典故大全简短五篇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一个历史典故。
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中国文化之成语典故大全_成语典故大全简短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东施效颦【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天运》。
【释义】效:仿效;颦:皱眉。
比喻一胡一乱模仿,效果极坏。
【历史典故】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美一女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都十分惹人喜一爱一。
西施略施淡妆,衣着朴素,但美若天仙,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都为她的美貌而折服。
美貌的西施却患有心口疼的一毛一病。
一天,她的病又犯了,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一媚柔一弱的美。
从乡间走过的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心口疼的西施。
乡下有一个相貌很丑的女子,名叫东施。
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总想让自己变成像西施一样的美一女。
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喜一爱一,,回去以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着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哪知这使她的样子变得更难看。
结果,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的东施,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都离她远远的。
东施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只是一味地模仿,落得一个被人嘲笑的下场。
【2】曹冲称象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
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
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成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包括一段或一个精彩的故事,了解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更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先人的聪明和才智。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古代成语典故篇一:拔山扛鼎项羽是楚国下相人,他从小跟随叔父项梁生活。
项家世代为楚将,项羽的祖父就是楚国名将项燕。
项羽年少时曾读过书,但没什么进展,后又去学剑,仍然不行。
叔父项梁生气了,问他到底要学什么。
项羽说:“读书只要能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学剑只能对付一个人,我要学能对付万人的本领。
”项梁只好教他兵法。
项羽这才高兴起来。
后来项梁杀了人,为了躲避仇家报复,他带着项羽到吴中居住。
有一次,秦始皇到会稽巡游,很多百姓在路边观看,项梁带着项羽也在人群中。
项羽指着秦始皇说:“这个人,我可以取代他。
”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诛灭九族的。
”但心中暗暗称奇,觉得项羽不平常。
这时项羽已长得很高大,大约有八尺多点,力气大得能举起青铜鼎,当地的年轻人已没人是他的对手,对他非常敬畏。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随后各地义军蜂拥而起,项羽也随着叔父项梁率军起义。
他凭着自己的勇气和兵法在战争中逐步扩大势力,并成为重要的义军首领。
他和刘邦率领的另一支强大的义军共同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随后又同刘邦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项羽在战争中失利,被刘邦包围在垓下。
由于项羽部下大部分是楚国人,刘邦命人在四周唱起楚国歌谣,项羽以为自己的老家已被刘邦占领,心中惊慌。
军士们也都无心恋战。
项羽预感到自己大势已去。
就作了一首《垓[gāi]下歌》,歌中唱道:“我力能拔山英雄盖世,但天时不利连骏马也不肯走了。
骏马不走我还有办法,虞姬我可拿你怎么办呢?”不久之后,战败的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
后来,“拔山扛鼎”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人力大无穷;或用来借称项羽。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篇二:自欺欺人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成语积累大全100个解释

成语积累大全100个解释
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们常常用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表彰勇气和美德。
以下是成语积累大全的一百个解释,有助于你更加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
一、趁火打劫
解释:趁火打劫指的是在别人的不幸和祸患中趁机侵害和抢劫他们的财物。
这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勿趁人之危而加害的警醒。
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解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的是在发展自己的能力和行动的同时,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去应对潜在的威胁。
可以看出,这个成语强调了谨慎行事、低调处事的价值观。
三、淡泊明志
解释:淡泊明志指的是放弃一切物质享受,只专注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修行的大道。
这也表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以心性修行和道德美德的培养来追求真理和和谐。
四、说曹操曹操就到
解释:说曹操曹操就到指的是有能力的人在被要求做事情时,会迅速响应、果断采取行动,并取得有效的结果。
这说明了求实务实、敢于担当、勇于实践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五、不犯河东狮吼
解释:不犯河东狮吼指的是不要惹河东狮吼的事。
这个成语暗指人们不要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暗示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谨慎态
度。
六、弱肉强食
解读:弱肉强食指的是更强大的人可以欺负更弱小的人,也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要求弱者尊重强者的价值观。
......
以上是成语积累大全的一百个解释,它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了几千年的智慧和思想,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洞察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应用它们以更好地处理日常事务。
它们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增强我们的智慧。
成语四字词语有哪些

成语四字词语有哪些成语四字词语有哪些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语四字词语,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成语四字词语1一、群策群力群:大家,集体;策:谋划,主意.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二、窃钩窃国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三、去泰去甚泰、甚:过分.适可而止,不可过分.四、平起平坐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五、强死强活比喻非常勉强.六、难兄难弟形容两兄弟都好,难分上下.现也反用,讽刺两兄弟都坏.七、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八、冷言冷语带讥讽的冷冰冰的话.九、满坑满谷充满了谷,充满了坑.形容多得很,到处都是.十、愣头愣脑形容言行鲁莽冒失.十一、难解难分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十二、轻手轻脚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十三、捏手捏脚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十四、破罐破摔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改正,反而有意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十五、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十六、离心离德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十七、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十八、稂不稂莠不莠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没出息.十九、满谷满坑充满了谷,充满了坑.形容多得很,到处都是.二十、难分难解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二十一、捻神捻鬼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二十二、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二十三、匹夫匹妇平民男女.泛指平民.二十四、平起平坐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二十五、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二十六、怯声怯气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二十七、屡战屡败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二十八、倾城倾国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二十九、没头没脑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三十、难兄难弟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三十一、怯声怯气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三十二、偏听偏信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三十三、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三十四、全心全意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三十五、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三十六、毛手毛脚做事粗心,不细致.三十七、倾城倾国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三十八、全始全终全:完备,齐全;终:结束.从头到尾都很完善.形容办事认真,有头有尾.三十九、捻神捻鬼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四十、桥归桥,路归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四十一、窃钩窃国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四十二、破罐破摔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改正,反而有意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四十三、倾国倾城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四十四、满打满算全部计算在内.四十五、旅进旅退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四十六、民脂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四十七、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四十八、桥归桥,路归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四十九、佩韦佩弦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五十、捏手捏脚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五十一、佩韦佩弦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五十二、群威群胆威:力量;胆:胆识.集中群众的力量和胆识.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五十三、难兄难弟形容两兄弟都好,难分上下.现也反用,讽刺两兄弟都坏.五十四、强死强活比喻非常勉强.五十五、难兄难弟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五十六、偏听偏信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五十七、匹夫匹妇平民男女.泛指平民.五十八、全受全归封建礼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父母,应当终身洁身自爱,以没有受过污辱损害的身体回到父母生我时那样.五十九、良知良能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成语四字词语21、薄暮冥冥:薄暮:傍晚;冥冥:天昏地暗。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寓意,向人们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观念。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流传久远,而且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经典的中华传统美德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一,以德报怨。
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贤臣。
他性情温和,待人宽厚,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次,有人恶意诬陷孟尝君,向国君告发他谋反。
国君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孟尝君。
孟尝君被押至刑场,面对即将处死的命运,他仍然保持着宽容和仁爱的态度。
在即将被处死的时刻,他深情地对国君说,“臣虽将死,但愿陛下能够明察善恶,不要因为一时的谗言而误伤忠良。
”国君被孟尝君的忠诚和仁德所感动,立刻下令释放了他。
孟尝君以德报怨的故事,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
成语故事二,守株待兔。
相传,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个名叫柳下惠的农夫。
某日,他在田间劳作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了一棵树上,当场毙命。
柳下惠便高兴地守在那棵树下,等待着下一只兔子也会撞到同一棵树上。
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柳下惠一直都没有等到第二只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是一种盲目的等待,成功需要我们主动去争取,而不是等待奇迹的出现。
成语故事三,画蛇添足。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位画师被人请去画一幅蛇的画。
他画得栩栩如生,十分逼真。
然而,当他画完之后,他又在蛇的画上加上了四只脚。
人们看到后都感到奇怪,觉得这是画蛇添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做事要有度,过分的追求完美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成语故事四,杞人忧天。
相传,杞国有一个人,他整日忧虑天塌下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整天忧心忡忡,他说,“天塌下来,我会被砸死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忧虑是没有根据的,杞人忧天的故事成为人们警示盲目恐惧的典范。
以上就是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观念,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成语(精选130句)

成语(精选130句)成语(精选130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整理一些成语及解释,欢迎欣赏!成语篇11、博闻强识:闻:见闻。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大张旗鼓:张:陈设,展示。
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
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3、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
形容蓄谋已久。
4、分道扬镳:分路而行。
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5、嘉言懿行:嘉、懿:善、美。
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6、甘之如饴:甘:甜;饴:麦芽糖浆。
感到像糖那样甜。
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7、放荡不羁:羁:约束。
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8、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
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形容藏书非常多。
:9、察言观色: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10、俯仰之间: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
形容时间极短。
11、华而不实:华:开花。
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
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12、好高骛远:好:喜欢;骛:追求。
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13、风烛残年: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14、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
温和的风,细小的雨。
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15、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16、从善如流: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
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17、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
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18、沧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非常渺小。
19、不寒而栗:栗:畏惧,发抖。
不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20、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1、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成语
三年级六班沈逸轩
定义: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格式:
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绝大部分是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也有一些三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
还有一些多字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不是四字的较少,三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等等,一直到十三字都有,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
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
掩
耳
盗
铃
拔苗助长
基本特征:
(一)成语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二)成语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
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例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三)成语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
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贡 献:
中国古人不但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这笔巨大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且还让我们中国的文化在现代信息科技传播中收益匪浅!原因是它无形中大大的提高了计算机文字输入的速度从而将工作效率也得以最大程度的提升!
鞭长莫及
百步穿杨
举例如下,西方文字以英文为例,它们26个字母就能组合出不同的词句来,可以说是各种排列组合后产生的文化效应。
而这样的便利也大大有效提高了他们国家的信息传播效率。
在计算机文字输入的速度上要远胜过中文最开始原有的拼音或五笔输入法,我们都知道,用原有的拼音输入法以输入‘皆大欢喜’四个字来举例的话,应该总共要敲击键盘共十五六次键盘才能将所有的字打出(还不包含翻页找字的按键)。
那么相比英文则只需输入:“everybody happy”就可以了。
在这个回合我们好像暂时输在了信息输入上面。
的确英文的组合排列形式很科学。
它的灵活性多样性特点在此时尽显其风头正足。
谁知这样的好景却没能坚持多久,居然让咱们的老祖宗迅速扭转了局势。
我们试著用成语模糊声母首写字母开始查找这四字成语。
结果,只需轻易的在键盘上敲击出‘JDHX’四下,就能十分轻松的找到赫然映入眼帘的‘皆大欢喜’。
这样一来,但凡是常用的成语词条输入,都基本上只需要敲四下键盘便可以获得那些笔画复杂的成语。
所以在这个回合,我们又赢回来了上把曾失去的先机!这些都是成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意义非凡!
凿壁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