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

合集下载

《中药化学》复习题

《中药化学》复习题

《中药化学》练习题一、A型题1.易溶于氯仿、乙醚等亲脂性溶剂的植物于成分不包括()A.萜类 B.甾体 C 强心苷元 D. 糖苷 E.挥发油2.具有双熔点的化合物的是( )A.汉防乙甲素B.汉防已乙素C.汉防已丙素D.延胡索乙素E.五味子乙素3.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水提取液,欲除去其中的淀粉\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宜用( )A.铅盐沉淀法B.乙醇沉淀法C.酸碱沉淀法D.离子交换树脂法E.盐析法4.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分离原则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成部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 )A.结构类型的差异B.分配系数的差异C.化学性质的差异D.酸碱性的差异E.存在状态的差异5.,一般,酸性成分呈非解离状态、碱性成份成解离状态的pH条件为( )A.pH<3B.pH>13C.pH≈7D.pH<7E.pH>76.属于半化学吸附的是()A.硅胶吸附色谱B.氧化铝吸附色谱C.活性炭吸附色谱D.碱性氧化铝对酚酸的吸附E.聚胺对黄酮的氢键吸附7.在聚酰胺柱上洗脱能力最强的是()A.乙醇B.丙酮C.尿素水溶液D.氢氧化钠水溶液E.水8.在¹HNMR中,氢信号裂分为二重峰时,常用的表示符号是()A.sB.dC.tD.qE.m9.具有抗癌活性的生物碱是()A.长春碱B.麻黄碱C.莨菪碱D.罂粟碱E.小檗碱10.就生物碱分子中N原子未共用电子对杂化方式而论,其碱性顺序为()A.sp3>sp2>spB.sp>sp2>sp3C.sp2>sp>sp3D.sp2>sp3>spE.sp3>sp>sp211.进行生物碱沉淀反应的介质是()A.酸水B.乙醚C.碱水D.氯仿E.水12.用离子交换法纯化生物碱时,多选择()A.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B.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C.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E.强酸性阴离子交换树脂13.pH梯度萃取法分离生物碱单体时候,利用的是()A.生物碱溶解度差异B.生物碱盐溶解度差异C.生物碱碱性差异D.生物碱极性差异E.生物碱分子大小差异14.采用硅胶分配柱色谱分离生物碱时候,常用固定相为()A.亲脂性有机溶剂B.亲水性有机溶剂C.酸性缓冲液D.碱性缓冲液E.表面活性剂15.Vitali反应呈阴性的是()A.莨菪碱B.樟柳碱C.东莨菪碱D.山莨菪碱E.去甲莨菪碱16.按苷键原子不同,酸水解由易到难的顺序是()A.碳苷、氧苷、硫苷、氮苷 B.氮苷、氧苷、硫苷、碳苷 C.氧苷、硫苷、氮苷、碳苷D.硫苷、氮苷、碳苷、氧苷E.氧苷、氮苷、硫苷、碳苷17.水解碳苷常用的方法是()A.缓和酸水解B.强烈酸水解C.酶水解D.碱水解E.氧化开裂法18.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A.硫酸B.酒石酸C.碳酸钙D.氢氧化钠E.碳酸钠19.用于确定糖链连接顺序的方法不包括()A.FABMSB.EIMSC.HMBCD.NOEE.2D-NMR20.既属于二萜,又属于醌类的化合物是()A.丹参醌ΠAB.番泻苷AC.芦荟苷D.紫草素E.茜草素21.大黄素型蒽醌与茜草素型蒽醌的区别在于()A. 羟基在苯环上的分布不同B.母核氧化、还原状态不同C. 羟基是否与糖结合D.酸性不同E.加碱后显色不同22.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A.1,8-二羟基蒽醌B.1,4-二羟基蒽醌C.1,2-二羟基蒽醌D.1,3-二羟基蒽醌E.2,2-二羟基蒽醌23.下列有关香豆素理化性质的论述,错误的是()A.游离香豆素多为结晶B.游离香豆素多有香味C.小分字香豆素有挥发性D.小分子香豆素有升华性E.香豆素苷虽无挥发性和升华性,但具有香味。

《中药化学》萜类和挥发油和皂苷类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萜类和挥发油和皂苷类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萜类和挥发油和皂苷类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萜类化合物形成的真正前体是(B)。

A.异戊二烯B.甲戊二羟酸C.焦磷酸异戊烯酯D.焦磷酸γ,γ -二甲基烯丙酯2.二萜的异戊二烯单位有(C)。

A.5个B.6个C.4个D.3个3.樟脑的结构属于(C)。

A.二萜B.倍半萜C.单萜D.二倍半萜4.游离的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含物通常具有的性质是(A)。

A.挥发性B.水溶性C.溶血性D.无旋光性5.中药地黄经加工炮制后变黑,是因为该药材中含有(A)。

A.环烯醚萜类B.倍半萜类C.黄酮类D.蒽醌类6.鉴定萜类化物结构中存在共轭双键,可选用的化学反应是( C )。

A.卤化氢加成反应B.溴加成反应C.顺丁烯二酸酐加成反应(Die1s-Alder反应)D.亚硝酰氯加成反应7.区别油脂与挥发油可利用下述哪项性质较为可靠( D)。

A.气味B.折光率C.相对密度D.油斑试验8.挥发油中的芳香化合物多为(D)的衍生物。

A.苯酚B.苯甲醇C.苯甲醛D.苯丙素9.挥发油在低温下析出的结晶,一般称为:(C)。

A.胨B.腙C.脑D.复合物10.挥发油不具有的性质是(D)。

A.挥发性B.旋光性C.折光性D.稳定性11.挥发油中不存在的化学成分类型是(D)。

A.单萜和倍半萜醛类B.单萜和倍半萜醇类C.单萜和倍半萜酯类D.单萜和倍半萜苷类12.挥发油的皂化值是指( A)。

A.皂化1克挥发油所需KOH毫克数B.皂化1克挥发油所需NaOH毫克数C.皂化10克挥发油所需KOH毫克数D.皂化10克挥发油所需NaOH毫克数13.自挥发油中分离醛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化学反应是(A)。

A.与NaHSO3加成反应B.与亚硝酰氯加成反应C.与硝基苯肼衍生物的缩合反应D.与NaHSO4加成反应14.冷浸法提取挥发油时,首选的溶剂是(C)。

A.乙醇B.氯仿C.石油醚D.甲醇15.自中药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C)。

A.加热回流法B.共水煮沸法C.共水蒸馏法D.浸渍法16.分馏法分离挥发油的主要依据( C )。

《中药化学》习题——(第九章—第十三章)

《中药化学》习题——(第九章—第十三章)

《中药化学》习题——(第九章—第十三章)第九章甾体类化合物一、填空题1.强心苷是指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对人的()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苷类。

从结构上看,强心苷是由()与()缩合而成。

根据苷元()上连接的()的差异,将强心苷分为()和()。

其中强心甾烯类属于()型强心苷元,C17侧链是();蟾蜍甾二烯属于()型强心苷元,C17侧链是()。

2.甾体皂苷分子结构中不含(),呈(),故又称()。

3.使用不同的碱可以使强心苷分子中不同部位酰基水解:碳酸氢钠(钾)可使()上的酰基水解;氢氧化钙可使()、()和()上的酰基都水解。

4.甲型强心苷在()溶液中,双键由20(22)移位到(),()位生成活性亚甲基,与()等试剂反应显色。

三、选择题1.甲型强心苷元与乙型强心苷元主要区别是()A.甾体母核稠合方式B.C10位取代基不同C.C13位取代基不同D.C17位取代基不同E.C5-H的构型2.不符合甾体皂苷元结构特点的是()A.含A、B、C、D、E和F六个环B.E环和F环以螺缩酮形式连接C.E环是呋喃环,F环是吡喃环D.C10、C13、C17位侧链均为β-构型E.分子中常含羧基,又称酸性皂苷3.Ι型强心苷的连接方式是()A.苷元C14-O-(α-羟基糖)XB.苷元C3-O -(2,6-二去氧糖)X -(α-羟基糖)YC.苷元C3-O-(α-羟基糖)XD.苷元C14-O-(6-去氧糖)X-(α-羟基糖)YE.苷元C3-O-(6-去氧糖)X-(α-羟基糖)Y4.可与Ⅰ型强心苷元直接连接的糖是()A.洋地黄糖B.洋地黄毒糖C.黄花夹竹桃糖D.波伊文糖E.鼠李糖5.检测α-去氧糖的试剂是()A.醋酐-浓硫酸B.三氯化铁-冰醋酸C.三氯化锑D.间二硝基苯E.苦味酸钠6.用于检测甲型强心苷元的试剂是()A.醋酐-浓硫酸B.三氯化铁-冰醋酸C.三氯化锑D.碱性苦味酸E.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四、问答题1.根据强心苷苷元和糖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将强心苷分为几型,分别写出其通式。

《中药化学》生物碱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生物碱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生物碱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碱的论述,正确的是(A)。

A.含有N原子B.显碱性C.自然界的所有含N成分D.无色2.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D)。

A.分子中含N原子B.N原子多在环内C.具有碱性D.分子中多有苯环3.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 D)。

A.吗啡碱B.小檗碱C.苦参碱D.麻黄碱4.生物碱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多为( B)。

A.无机酸盐B.有机酸盐C.游离状态D.苷的形式5.有关生物碱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多为无色结晶B.多具苦味或辛辣味C.多具旋光性D.多具挥发性6.具有莨菪烷母核的生物碱是( C )。

A.甲基麻黄碱B.小檗碱C.阿托品D.氧化苦参碱7.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的是( D )。

A.东莨菪碱B.苦参碱C.乌头碱D.小檗碱8.氧化苦参碱在水中溶解度大于苦参碱的原因是(B)。

A.属季胺碱B.具有半极性N→O配位键C.相对分子质量大D.碱性强9.水溶性生物碱通常是指(A)。

A.季铵碱B.叔胺碱C.仲胺碱D.伯胺碱10.某生物碱的碱性强,则它的(C)。

A.Ka大B.Kb小C.pKa大D.pKa小11.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 D)。

A.伯胺生物碱B.叔胺生物碱C.仲胺生物碱D.季铵生物碱12.决定生物碱碱性最主要的因素是( A)。

A.氮原子的杂化方式B.诱导效应C.共轭效应D.分子内氢键13.就生物碱分子中N原子未共用电子对杂化方式而论,其碱性顺序为(A)。

A.sp3>sp2>spB.sp>sp2>sp3C.sp2>sp>sp3D.sp2>sp3>sp14.影响生物碱碱性强弱的因素中,能使氮原子碱性增强的是(A)。

A.N上连接斥电子取代基B.N上连接吸电子取代基C.N的邻位碳上连接苯环D.N的邻位碳上连接乙酰基15.若将中药中所含的生物碱盐和游离生物碱都提取出来,应选用( B)。

A.水B.乙醇C.乙醚D.氯仿16.用酸水提取生物碱时,一般采用(C)。

A.渗漉法B.回流法C.煎煮法D.连续回流法17.提取生物碱盐不选用的溶剂是(A)。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药化学课程是针对中医药专业学生进行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药化学基础知识、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研究方法、中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掌握中药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3. 熟悉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研究方法。

4. 掌握中药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1. 中药化学基础知识a. 中药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b. 中药的来源和分类c. 中药的药效和副作用d. 中药的制备工艺和贮藏方法2. 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研究方法a.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及其化学结构b. 中药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c. 中药质量评价的化学方法3. 中药质量控制a. 中药质量控制的意义和目标b. 中药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c. 中药质量检测的常用仪器和方法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中药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中药化学的基本框架。

2. 实验授课:开展有关中药化学的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熟悉中药化学的实验技巧和实验方法。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促使学生思考和探究中药化学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中药化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中药化学》(教材)2. 《中药学原理与应用》(参考书)七、教学资源1. 实验室:提供中药化学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器材。

2. 电子资源:提供中药化学相关的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料。

八、其他备注1. 学生需提前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实验安全规定,确保人身安全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以上是关于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今后的中医药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药化学》课件-PPT

《中药化学》课件-PPT

(一)溶剂提取法: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 解性能,选用合适的溶剂和方法来提取。
作用原理
浸润、渗透
溶解
扩散、置换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
1.溶剂的选择 ➢溶剂选择要点:相似相溶原则 ➢常用溶剂分类: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 亲脂性有机溶剂 ➢溶剂极性由强到弱顺序: 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 醚>氯仿>苯>石油醚
• 菌类多糖多具有抗肿瘤活性,例香姑多糖、灵芝 多糖
• 动物多糖如肝素、透明质酸、甲壳素等。
二、 苷类化合物
(一)苷类的含义
苷类又称甙类或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 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联接而 成的化合物。
苷元:非糖的部分,常见的有黄 R 酮,蒽醌等。 X 苷原子: C 、O、N、S
苷键:将二者连接起来的化学键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
2. 提取方法 ➢ 煎煮法 ➢ 浸渍法 ➢ 渗漉法 ➢ 回流提取法 ➢ 连续回流提取法
比较: 1)溶剂用量 回 流法>连续回流法 2)提取时间:连 续回流法>回流法 3)提取效率: 连续回流法>回流法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二)水蒸气蒸馏法
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 溶于水的成分。常用于挥发油的提取。
➢ 有效部位:具有生物活性的混合成分。 ➢ 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注:有效成分、无效成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一、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1. 糖类 2. 苷类 3. 醌类 4. 香豆素类 5. 黄酮类 6. 萜类和挥发油
7. 生物碱 8. 甾体类化合物 9. 三萜类化合物 10. 鞣质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括邻菲醌和对菲醌两种。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药化学学时:126(72/54)学分:7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为中药学专业四年制、中药制药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中药中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概念、基本化学结构及分类、重要理化性质、常用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重要类型化学成分(如黄酮、蒽醌等)的波谱特征及结构确定方法,某些常见中药(如麻黄、黄连、洋金花、槐米、黄芩、葛根、秦皮、五味子、大黄、人参、甘草等)所含主要成分的结构类型、重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

为学习后继其它专业课奠定基础,为学生将来从事中药的研究、生产、检验等工作,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奠定化学成分方面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1学时)掌握中药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熟悉中药化学的作用,了解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5学时)掌握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一般方法;熟悉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一般程序及波谱法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了解中药化学成分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6学时)掌握苷类化合物的含义、结构特点、重要理化性质,苷类成分一般提取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苷类分类及代表成分,糖的结构与分类,多糖的重要性质和提取方法,苷类化合物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及方法;了解糖类的生物活性和分布,苦杏仁苷结构及重要性质。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6学时)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重要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结构研究方法,大黄所含主要醌类成分的类型和提取分离方法;熟悉醌类化合物的分类,除蒽醌以外的其它醌类化合物的一般性质,丹参所含主要醌类成分的结构类型和提取分离方法;了解醌类化合物的分布、活性;紫草所含主要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及主要性质。

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6学时)掌握香豆素的基本结构、重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波谱特征和结构研究方法,秦皮、五味子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结构及理化性质;熟悉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分类,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含义、结构特征、重要性质;了解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常见木脂素类型的主要波谱特征,前胡、连翘、细辛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

《中药化学》习题集解析

《中药化学》习题集解析

中化习题第二章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有效成分是指(D)A.需要提纯的成分B.含量高的成分C.一种单体化合物D.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2.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时(B)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3.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时( D)A.生物碱盐B.苷C.鞣质D.多糖4.全部为亲水性溶剂的是( A)A.甲醇、丙酮、乙醇B.正丁醇、乙醚、乙醇C.正丁醇、甲醇、乙醚D.乙酸乙酯、乙醇、甲醇5.全部为亲脂性溶剂的是( D)A.甲醇、丙酮、乙醇B.正丁醇、乙醚、乙醇C.正丁醇、甲醇、乙醚D.三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6.能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A )A.乙醇B.乙醚C.正丁醇D.三氯甲烷7.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B)A.乙醇B.乙醚C.丙酮D.甲醇8.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A.苯B.乙醚C.三氯甲烷D.石油醚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A )A.乙酸乙酯B.乙醇C.水D.甲醇10.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D )。

A.石油醚B.苯C.氯仿D.丙酮11.下列溶剂中亲脂性最强的是( A )。

A.Et2OB.EtOAcC.MeOHD.EtOH12.在浓缩的水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不能除去的成分是(D )A.淀粉B.树胶C.粘液质D.树脂13.在醇提取的浓缩液中加入水,可沉淀( C )A.树胶B.蛋白质C.树脂D.鞣质14.从中药中提取化学成分最常用的方法是(A )A.溶剂法B.蒸馏法C.升华法D.超临界萃取法15.以乙醇为提取溶剂,不能用的方法是(D )A.回流法B.渗漉法C.浸渍法D.煎煮法16.提取含淀粉多的中药宜用(B)A.回流法B.浸渍法C.煎煮法D.连续回流法17.从中药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用( B)A.回流法B.渗漉法C.蒸馏法D.煎煮法18.从中药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宜用( C )A.回流法B.渗漉法C.水蒸气蒸馏法D.煎煮法19.热提法中用有机溶剂且用量较多的是(B )。

A.煎煮法B.回流提取法C.连续提取法D.渗漉法20.提取蛋白质一般可采用(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化学习题册班级:姓名:学号: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教研室练习一得分一. 单选题(共110题)1. 下列提取溶剂按极性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_。

A. Et2O、 CHCl3、 EtOAcB. n-BuOH、 Me2CO、 EtOAcC. C6H6、 CHCl3、 Et2OD. MeOH、 EtOH、 Me2CO2. 母核相同的化合物,其单取代基不同,其极性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_。

A. -CH=CH2、 -NH2、 -CHO、B. -CH3、 -C=O、 -CHOC. -COOH、 -OH、 -C=OD. -COOCH3、 -NHCO-、 -C6H53. 自药材中提取分离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最好选用的方法是_。

A. MeOH提取法B. 两相溶剂萃取法C. 水蒸气蒸馏法D. 升华法4. 对脂溶性的酸性化合物,提取时最经济的方法是_。

A. 加水煮沸,放冷沉淀B. 加碱水煮沸,加酸沉淀C 用C6H6回流提取,回收溶剂 D. EtOH回流提取,回收溶剂5. 用有机溶剂提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提取效率最高的方法是_。

A. 连续回流提取法B. 回流提取法C. 渗漉法D. 煎煮法6. 分离中等极性的酸性化合物,最常选用的分离方法是_。

A. 硅胶吸附色谱法B. 氧化铝吸附色谱法C. 纸色谱法D. 凝胶过滤法7. 吸附色谱法分离低极性酸性化合物,最常选用的吸附剂是_。

A. 纤维素B. 硅藻土C. 氧化铝D. 硅胶8. 可用作液-液萃取的溶剂系统是_。

A. CHCl3-MeOHB. EtOH-Me2COC. Me2CO-H2OD. CHC13-H2O9. 不是利用分配系数差异进行的分离方法是_。

A. 液-液萃取法B. 纸色谱法C. 液滴逆流色谱(DCCC)法D. 聚酰胺色谱法10. 现代测定化合物分子量的主要方法是_。

A. MS法B. 1H-NMR法C. 13C-NMR法D. IR法11. 苷类化合物都具有的性质是_。

A. 挥发性或升华性B. 水溶性C. 旋光性D. 酸碱性12. 苷类化合物根据苷原子主要分为_。

A. 酚苷、酯苷、硫苷和氮苷B. 氧苷、硫苷、氮苷和碳苷C. 氧苷、硫苷、碳苷和酸苷D. 氮苷、碳苷、氧苷和氰苷13. 硫苷类在中性条件下被芥子酶水解的产物是_。

A. 硫醇、葡萄糖和KHSO4B. 硫氰酸酯、葡萄糖和KHSO4C. 异硫氰酸酯、葡萄糖和KHSO 4D. 腈、硫、葡萄糖和KHSO 414. 苷原子不同时,酸水解的顺序是 _ 。

A. O-苷> S-苷> C-苷> N-苷B. N-苷> O-苷> S-苷> C-苷C. N-苷> S-苷> O-苷> C-苷D. C-苷> N-苷> O-苷> S-苷15. 苷类化合物苷元相同,所连的糖不同,最易被酸水解的是 _ 。

A. 葡萄糖苷B. 毛地黄毒糖苷C. 鼠李糖苷D. 葡萄糖醛酸苷16. 苷类化合物苷元相同,所连的糖不同,最难被水解的是 _ 。

A. 葡萄糖苷B. 毛地黄毒糖苷C. 鼠李糖苷D. 葡萄糖醛酸苷17. ß-葡萄糖苷用下列方法水解,最理想的是 _ 。

A. 1% HCl 水解法B. 1% NaOH 水解法C. 苦杏仁酶水解法D. 氧化开裂法18. 最易被碱催化水解的苷是 _ 。

A. 酯苷B. 氰苷C. 醇苷D. 硫苷19. 某化合物Fehling 反应阴性,Molish 反应阳性,酸水解后To1len 反应阳性,水解液放冷后有絮状沉淀产生,该化合物是 _ 。

A. 低聚糖B. 多糖C. 单糖D. 苷20. 下列苷类化合物,用氧化开裂法水解,产生的苷元比原苷中苷元多一醛基的是 _ 。

A. N-苷B. O-苷C. C-苷D. S-苷21. 不具有还原性的糖是 _ 。

A. 芸香糖B. 蔗糖C. 龙胆二糖D. 新橙皮糖22. 下列数据中能确定ß -D-葡萄糖苷苷键构型的是 _ 。

A. 1H-NMR :δ 5.2(1H ,d. J=8Hz )B. 1H-NMR :δ 6.5(1H ,d. J=8Hz )C. 1H-NMR :δ 4.8(1H ,d. J=2Hz )D. 1H-NMR :δ 2.5(1H ,d. J=3Hz )23. 与 α-L-鼠李糖苷苷键构型1H-NMR 数据符合的是 _ 。

A. δ 5.2(1H ,d. J=8Hz )B. δ 6.5(1H ,d. J=8Hz )C. δ 4.8(1H ,d. J=2Hz )D. δ 2.5(1H ,d. J=2Hz )24. β–D-葡萄糖苷的结构式是(R 代表苷元)_ 。

OOR O OR O OR O ORA B C D25. α–L-鼠李糖苷(R 代表苷元)的结构式是 _ 。

A B C D OCH 3OR O OR CH 3O OR O OR26.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现在通常指 _ 。

A. 2-苯基色原酮B. C 6-C 3-C 6C. 具黄色的酮类化合物D. C 6-C 327. 下列化合物具有黄色且有旋光性的是 _ 。

A. 3,5,7,3’,4’-五羟基黄酮B. 3,5,7,3’,4’-五羟基双氢黄酮C. 5,7,4’-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苷D. 5,7,4’-三羟基双氢黄酮-7-葡萄糖苷28. 3,5,7,3’,4’-五羟基双氢黄酮结构中,酸性最强的羟基是 _ 。

A. 3位B. 5位C. 7位D. 4’位29. 黄酮类化合物早期又称黄碱素,其碱性原子指 _ 。

A. 1位O 原子B. 4位酮羰基C. 5位羟基D. B 环苯基30. 下列化合物中与四氢硼钠生成红色反应的是 _ 。

A. 5,7,4’-三羟基黄酮B. 5,7,4’-三羟基双氢黄酮C. 3,5,7,4’-四羟基花色素D. 4,2’,4’,6’-四羟基查耳酮31. 可用于区别3,,5,7,4’-四羟基黄酮和5,7,4’-三羟基黄酮的反应是 _ 。

A. 盐酸-镁粉反应B. KOH 反应C. 锆-枸橼酸反应D. 乙酸镁反应32. 5,7,3’,4’-四羟基黄酮(a )、 5,7,4’-三羟基黄酮(b )和5,7,4’-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苷(c )用硅胶薄层色谱法鉴定,氯仿-甲醇(7:3)混合溶剂展开,Rf 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 。

A. a 、b 、cB. b 、c 、aC. c 、a 、bD. b 、a 、c33. 5,7,3’,4’-四羟基黄酮(a )、 5,7,4’-三羟基黄酮(b )和5,7,4’-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苷(c )用聚酰胺薄层色谱法鉴定,70 %EtOH 为展开剂,Rf 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 。

A. a 、b 、cB. b 、c 、aC. c 、a 、bD. c 、b 、a34. 5,7,3’,4’-四羟基黄酮(a )、 5,7,4’-三羟基黄酮(b )和5,7,4’-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苷(c )用聚酰胺薄层色谱法鉴定,甲苯-氯仿-丙酮(8:5:7)混合溶剂展开,Rf 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 。

A. a 、b 、cB. b 、c 、aC. c 、a 、bD. b 、a 、c35. 5,7,3’,4’-四羟基黄酮(a )、 5,7,4’-三羟基黄酮(b )和5,7,4’-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苷(c )用纸色谱法鉴定,BAW (4:1:1)系统混合溶剂展开,Rf 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 。

A. a 、b 、cB. b 、c 、aC. c、a、bD. b、a、c36. 5,7,3’,4’-四羟基黄酮(a)、 5,7,4’-三羟基黄酮(b)和5,7,4’-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苷(c)用纸色谱法鉴定,25 % HOAc 展开,Rf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

A. a、b、cB. b、c、aC. c、a、bD. b、a、c37. 5,7,3’,4’-四羟基黄酮(a)、 5,7,4’-三羟基黄酮(b)和5,7,4’-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苷(c)用Sephadex LH -20柱色谱法分离,按常规方法洗脱,其洗脱顺序是_。

A. a、b、cB. b、c、aC. c、a、bD. c、b、a38. 7,4’ -二羟基异黄酮(a)、7,4’ -二羟基异黄酮 -7- 葡萄糖苷(b)和7,4’ -二羟基异黄酮 -7,4’ -二葡萄糖苷(c)用氧化铝柱色谱法分离,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梯度洗脱,洗脱顺序是_。

A. a、b、cB. b、c、aC. c、a、bD. c、b、a39. 3,5,7-三羟基黄酮(a)、3,5,7,4’- 四羟基黄酮(b)和5 - 羟基 -7,4’ -二甲氧基黄酮(c)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依次能为5 % NaHCO3、5 % NaCO3和5 % NaOH 溶液萃取的是_。

A. a、b、cB. b、a、cC. b、c、aD. c、a、b40. 含黄酮类化合物植物中除含O-苷外,还常含有_。

A. C-苷B. N-苷C. S-苷D. 只有O-苷41. 香豆素类化合物母核上最常见的含氧取代基位置是_。

A. 5位B. 6位C. 7位D. 8位42. 呋喃香豆素和吡喃香豆素的形成是由于香豆素母核7-位羟基与异戊烯基环合的原因,异戊烯基通常存在的位置是_。

A. 3位B. 4位C. 6位或8位D. 5位或8位43. 香豆素碱水解时若在碱水液中长时间加热后,加酸的最终产物是_。

A. 顺邻羟基桂皮酸盐B. 反邻羟基桂皮酸盐C. 顺邻羟基桂皮酸D. 反邻羟基桂皮酸44. 可用于区别6,7-二羟基香豆素和7-羟基香豆素的反应是_。

A. FeCl3反应B. 异羟肟酸铁反应C. Gibbs反应D. Mo1ish反应45. 中药茵陈、金银花等含有的抗菌利胆成分绿原酸是由奎宁酸和一分子苯丙酸缩合生成的酯,该苯丙酸是_。

A. 桂皮酸B. 咖啡酸C. 阿魏酸D. 异阿魏酸46. 香豆素类化合物一般具有荧光,具有强荧光的香豆素结构中都具有的取代基是_。

A. 7-OHB. 7,8-二OHC. 6,7-二OCH3D. 7-OCH347. 7-羟基香豆素EI-MS中可见到失CO的碎片峰有__。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8.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通常是_。

A. 二分子C6-C3聚合B. 二分子C6-C3通过γ-C聚合C. 二分子C6-C3通过β-C聚合D. 二分子C6-C3通过α-C聚合49. 用于鉴定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中亚甲二氧基的反应是_。

A. Gibbs反应B. Emerson反应C. Molish反应D. Labat反应50. 鬼臼毒素的抗癌活性基团是_。

A. 1位α-苯基B. 2α,3β位五元内酯环C. 2β,3β位五元内酯环D. 4位α-羟基51. 醌类化合物结构中只具有对醌形式的是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