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各国都积极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自己的国家应急管理体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充分认识到了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新时代下对国家应急管理体制进行了创新发展。
一方面,中国在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组织机构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和调整,建立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
新时代下,中国成立了国家应急管理部,将之前分散在多个部委的应急管理职责集中统一,加强了应急管理的一体化和协同性。
中国还建立了多层次的应急管理机构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管理机构,形成了完整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应急管理的效率和协同作战能力。
中国在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法律法规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国制定了《国家安全法》、《应急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责和义务,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规范。
中国还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交流,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应急管理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
除了组织机构和法律法规的创新发展之外,中国在应急管理的科技手段方面也进行了重大升级,加强了预警监测和信息通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中国建设了全国性的灾害风险信息系统,对各类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评估,提前预警和应对灾害风险,保障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中国还加强了信息通信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建立了国家应急广播系统和国家应急公共信息平台,提升了信息传递和发布的效率和准确性。
除了在组织机构、法律法规、科技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之外,中国在应急管理的理念和能力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时代下,中国强调了应急管理的全社会参与和全要素保障,形成了全民应急管理的格局。
中国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形成了多元化、全方位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强化了应急管理的全面性和灵活性。
大数据时代应急管理问题研究

DCWIndustry Observation产业观察151数字通信世界2023.101 大数据时代应急管理的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创新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了从建国初期以单灾种应对为主的最初阶段到目前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的巨大飞跃,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突发危机的预防和化解。
大数据作为一种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灾情防控、科学技术、电子商务及其他各领域的重要新兴技术,对全面加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进行应急管理建设,如何将两者进行更为有机的结合,这是目前我国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需要深刻研究探索的问题。
本文对大数据时代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此促进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1]。
2 大数据时代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1 数据安保系统较弱为有效进行应急管理,相关部门需要对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进行采集,主要包括个人的身份信息、健康信息,甚至是浏览网站的记录、GPS 当前定位、银行账单流水等。
这些私人信息具有较大的被随意传播和复制的风险。
当用户因使用某款App 提供个人信息并开放手机权限,便容易成为“精准投放”垃圾广告和诈骗短信的目标。
由于此类信息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不法分子买卖个人信息的案件层出不穷,不仅严重侵害了信息主体权利,更加剧了社会公众的信息安全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的大数据管理与应对机制还尚不完善。
如何在保障公众权利的同时有效阻止信息泄露,是有关部门需要深刻探讨的问题。
2.2 数据情报人员稀缺大数据时代,对于突发事件的事前预测分析与事后响应都离不开数据情报人员对信息的整合和分析。
数据情报人员作为目前我国稀缺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其专业能力水平与职业素养决定着突发事件能否被积极正确地处理。
专业的应急管理情报人员不仅需要对情报学知识融会贯通,更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大数据时代应急管理问题研究佟 曾,武钰瑶(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70)摘要:文章从大数据时代应急管理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国家应急管理工作的优势,在重点阐述现状问题的同时给出了合理的解决对策,期望能进一步探索大数据时代应急管理的建设,为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提供帮助。
探索科技创新,构建全员参与的消防安全体系

探索科技创新,构建全员参与的消防安全体系消防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安全事业,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探索创新,构建全员参与的消防安全体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信息化促进消防安全体系的创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消防安全技术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的简单灭火到多项复杂安全控制的全面升级。
信息化技术为消防安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建设全员参与的消防安全体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防安全喊出“保命、救灾”的口号,而要实现“保命、救灾”,不仅需要灵敏快速的反应速度和先进的灭火设备,更需要准确丰富的信息支撑。
现代消防安全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包括了智能火灾预警、网络监控、无线通讯、灭火设备智能化控制等多个方面。
例如,在火灾预警方面,现在有不少智能消防设备,通过烟雾检测仪、气体检测仪等信息化设备,在火灾发生前就能够即刻提醒人们。
其中,大型封闭式公共场所,如高楼、商场、楼宇等,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制定灭火计划、指挥灭火、安排疏散和抢救等应急队列。
二、消防设备智能化是构建全员参与的消防安全体系的关键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消防设备也在不断创新,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已经成为消防系统发展的趋势,智能化方式成为一种更加高效、实用、智能的灭火方式。
现在,智能消防系统已经成为了消防安全体系中应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智能化消防系统中,通过一系列的传感器、控制器、计算机扫描等设备的安装和运行,建立了一套快速准确捕捉、分析、处理和传输火灾信息的智能化措施。
对于建成投入的消防设施,其功能性和效果满足了相关的需求。
然而,在智能化消防系统的应用中,需要聚焦于安全、可靠、实用、高效等特点,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熟悉机房智能化消防控制系统、电气系统、传输网安全等管理中,需要保持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系统可靠性、应用稳定性等因素。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与发展

成功案例分享
01
某城市利用AI技术 成功预测了一起大 规模火灾,减少了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
02
某医疗机构利用大 数据分析,及时发 现并控制了一起传 染病疫情的传播。
03
某地区利用物联网 技术,实现了应急 物资的快速调配, 有效应对了自然灾 害。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科技创新能够对应急管理进行优化, 提高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有效保障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02
应急管理现状与挑战
Chapter
当前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息沟通不畅
在应急管理中,各部门之间往往 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导致信息无 法及时共享和传递。
救援资源分配不合理
在紧急情况下,救援资源往往无 法得到合理分配,导致部分地区 或领域资源过剩或不足。
跨界融合
未来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将更加注重跨界融合,培养具备跨学科、 跨领域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应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的应急管 理人才培养将更加注重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06
结论
Chapter
研究成果总结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在应对 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提高了应急响应的速 度和效率。
01 02 03 04
预警系统不健全
现有的预警系统往往缺乏准确性 和及时性,无法为应急响应提供 有效支持。
科技应用不足
在应急管理中,科技应用相对较 少,无法满足快速响应和高效处 置的需求。
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自然灾害频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已成为应急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之 一。
社会安全问题复杂化
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

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汇报人:日期:•引言•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发事件应对策略与措施目录•应急管理中的科技应用与创新•总结与展望01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影响范围不断增大,对应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社会背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将其作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政府重视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意义背景与意义组成应急管理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等方面。
定义应急管理体系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预防、应对、处置和恢复等环节所建立的一套完整的制度、机制和资源保障体系。
功能应急管理体系的主要功能是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
应急管理体系概述02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负责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协调应急资源等。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培训应急人员等。
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部门组织架构与职责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预案编制演练组织演练评估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030201预案编制与演练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
资源储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配应急资源,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资源调配加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实现应急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资源共享应急资源储备与调配03突发事件应对策略与措施自然灾害应对策略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提高预防和应对能力。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应对工作。
科技应用与创新在应急中的作用

降低救援风险
无人救援设备
利用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深入危险区域,降低救援人员风险。
虚拟现实与模拟演练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救援人员应对复杂情况的能 力和安全意识。
实时监测与预警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测灾害现场,及时预警可能存在 的次生灾害,为救援队伍提供安全保障。
增强救援力量
跨区域协作
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建 设
科技应用与创新可以推动应急管理体 系的建设和发展。通过科技手段,可 以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 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利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风险评估 和预警,可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 时性,为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有 力支持。
02
CATALOGUE
科技应用在应急响应中的角色
01
CATALOGUE
引言
主题介绍
科技应用与创新在应急响应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应用与创新在应急响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科 技手段,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效果。
科技应用与创新对应急响应的推动作用
科技应用与创新不仅对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效果产生影响,还对应急管理体系的建 设和发展产生推动作用。通过科技手段,可以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 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实时监控与预警系统
实时监控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 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 发展态势,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 的信息。
预警系统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监 测数据,预测事件发展趋势,及时发 出预警信息,为预防和应对措施提供 时间保障。
快速信息传递与共享
信息传递
利用移动通信、社交媒体等技术,快速传递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确保相关部门 和公众及时了解情况。
灾害应急管理科技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发达国家为例

建立了一个全国性资源 目录, 一旦灾害爆发 , 可以清 楚 地知 道从 什么 地方 调配 什 么资源 、动 用哪 些高 新
技 术设 施… 。 ( 日本 。 日本 的灾 害应 急 管理 科 技 保 障体 系 二)
在应对“ 天灾 人 祸 ” 各 种 突发 性 重 大灾 害 事件 中 , 等
21 0 0年第 3期
日元 ;独立 行 政法 人 建筑 研 究所 人 员 11 ,0 2 0 人 20
年总预算为 2. 亿 日元 ; 48 0 土木研究所人员 39 , 8人 20 预算 达近 10亿 日元翻 因此 他们 的实 验设 06年 0 。
备达 到 国际顶尖水平 。近 年来 日本积极 利用遥 感遥 测技术 , 提高 灾害气 候 的监 测预警 水平 。 一是 发展地 球 同步轨道气 象卫 星 。 是建 立高精度 、 天候 实 时 二 全 监测 的对地 观察卫星 系统 , 括 日本地球 资源 卫星 、 包 先进地球 观测 卫星与 先进 陆地观测 卫 星。三是 使用 风廊线 雷达 网实现大 气立体 实时监 测 。四是发 展高 性 能计 算技 术 提 高气 象数 据 处理 和 监测 预报 水 平 。
发 挥着 非 常重要 的作 用 。 日本 尤其 注重 现代 科技 在 防灾减 灾 中的应 用 。 日本 地形 地貌 复杂 , 整个 国家处 于灾害 频发 的 自然环境 条件 下 。 l E本政 府认 为 , 要增
强对 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必须依靠科技手段提高 对气 候 、 海洋 的监察 水平 。 为此 , 日本成立 了防灾省 ,
效的解决 , 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 各类灾害应
急指 挥 系统定期 进行 不 同范 围 、不 同级 别 突发 事件
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各类灾害事件的频发,应急管理作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支撑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发展及其在实际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本文将概述应急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接着,将分析当前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现状,包括现有的技术手段、管理框架和运作机制。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构建和完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包括技术创新、系统集成、信息共享、模拟演练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还将分析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在实际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案例,以展示其在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减少灾害损失等方面的实际效果。
本文将对未来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议。
总体而言,本文将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探讨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应用及未来发展,以期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提升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
二、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概述在当今社会,随着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应急管理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而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则是提升应急管理效能、实现科学应急的关键所在。
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是指依托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对应急管理全过程进行支撑和保障的体系。
它涵盖了应急管理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等各个环节,旨在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核心在于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可以实现对突发事件信息的快速收集、分析和处理,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可以辅助决策者进行快速、准确的决策,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率。
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还强调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合作。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需要各级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构建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背景与重大意义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了各种突发事件的频频光顾,从“非典”到“禽流感”,从“9·11”恐怖袭击到“4·11”大规模球迷骚乱,从哈尔滨水污染危机到8号台风桑尼,从东南亚海啸到美国新奥尔良飓风,从阜阳劣质奶粉到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等各类突发的危机与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2008年初我国南方爆发的雪灾和“5·12”汶川特大地震,又再次给整个社会和人们敲响了警钟。
因此,如何准确预警预测,科学应对和快速、有效处置,及时恢复重建等应急管理工作,已成为当今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也同时迈入“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多发期”,每年各类突发事件给我国经济、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据有关数据统计,2003年,我国因生产事故、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人民币,2004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损失相当于当年GDP 的5%~6%;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2006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尼均分别造成逾百亿元的经济损失,而汶川特大地震Research 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Technical InnovationSONG Yinghua(Research Center for Crisis and Calamity,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Public emergencies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public sector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have become bigthreat and challenge to the mankind'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In order to decrease their frequencies andlower their damages,nations of the world are taking actions to seek for experiences,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to deal with public emergencies.The thesis begins with introduction to the background and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system of public emergency management.Then it definespublic emergency management,public emergency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systemof public emergency management.It analyzes characters of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system of public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s the basic path to construct it.Key words:emergency management,technical innovation,system construction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研究宋英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摘要:突发事件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发展领域所面临的一种常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挑战,为了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降低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损失,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行动,共同探索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技术和方法。
从构建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背景与重大意义出发,界定了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技术、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研究方向等。
关键词: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09)04-0087-04收稿日期:2009-01-07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7AA402A49)第一作者简介:宋英华(1962-),男,博士,武汉理工大学危机与灾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省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北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
一次就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受伤人员高达374640人。
要做好灾害预警、防灾减灾、灾后损失评估、灾后恢复工作,提高全社会防灾抗灾能力,必须加快应急管理科技的研究,构建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从而为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标志着中国的应急管理已经摆到了政府工作职能中的重要位置,形成了对应急管理的现实需求。
2006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科学基金等,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应用和关键技术研究给予支持,并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养公共安全科技人才”。
使得建立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成为目前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
2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1基本概念应急管理,从广义上讲,是为了预防、控制及消除各类紧急突发事件,减少其对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程度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应急管理包括对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
应急管理的客体主要是突发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大致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自然灾害(Natural Hazards),即自然危机,如洪水、地震、火山等;二是技术灾害(Technological Hazards),即破坏公共安全的各种人为危机,如恐怖活动、破坏性群体事件等。
我国将突发事件按照事件涉及的专业领域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应急管理科技是指在应急预防、应急响应、事后恢复的过程中,满足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所需的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包括:应急安全特种装备、专用设备与个人安全用品,应急管理的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应急信息智能管理等。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参与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为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并有中介服务组织广泛介入的一个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系统。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要素有: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创新主体的内部运行机制、创新行为执行者之间的联系、创新政策、市场环境、国际联系等。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是由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要素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2.2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特性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又称应急管理科技创新系统,具有以下特性。
(1)整体性。
一个系统要由多个要素组成,所有要素的集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其组成要素或组成要素之和所不具有的新的特性。
在这个整体中,各个要素不但有着自己的目标,而且为实现整体的目标充当必要的角色,缺一不可。
(2)目的性。
目的是一个系统的主导,它决定着系统要素的组成和结构。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系统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3)关联性。
即系统中各要素间存在显著密切的联系,各个要素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这种联系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机制。
这种联系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随着系统目标的改变以及环境的发展,系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更。
(4)层次性。
一个系统必然被包含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这个更大的系统常被称为“环境”,一个系统内部的要素本身也可能是一个个很小的系统,由此形成了系统的层次性,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整体性。
(5)多样性。
系统由许多不同特性的要素组成。
(6)多维性。
系统具有各种属性,每个属性就是一个维度。
(7)创新性。
系统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及创新活动之间存在着互动效应,不断推动应急管理科技创新的发展。
3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应急管理工作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由于我国在应急管理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的落实与防灾减灾、灾后损失评估、灾后恢复、防灾能力提高等方面还没有系统的科技支撑手段,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很弱。
因此,必须构建和完善我国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在应急预防、应急响应、事后会恢复过程中的快速反应、实时监控能力。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内容之一,必须要明确科技创新主体,造就科技创新人才,加大创新投资力度,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改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宏观管理,完善科技创新服务网络。
(1)政府主导下的创新行为主体。
由于政府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要在政府主导之下选择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及其它教育培训机构等。
创新活动行为主体的选择不明确将会阻碍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主体的选择是在建设我国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需要明确的重要方面。
(2)主体的内部运行机制。
创新主体的效能与绩效不仅取决于其在创新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环境建设,而且取决于其自身的能力与效率。
就企业创新而言,其效能与绩效不仅取决于政府的宏观引导、政策支持,而且还包括企业产权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3)创新行为执行者之间的联系。
这些联系包括企业之间、研究机构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等。
创新是合作行为,而不是孤立事件。
创新执行者之间有效的合作与联系,有利于降低创新风险,减少创新成本,加快创新速度。
(5)市场环境。
科技创新的市场环境包括商品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
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和交换的场所,其发育程度和运行效率往往与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相关法规及竞争规则的设立相关。
(6)国际联系。
美国的“9·11”、哈尔滨的水污染危机、东南亚的海啸,突发事件的经济、生态、自然破坏力的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有的甚至可以发展成国际危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