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数量的测定-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同步课件:1.3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中图版选修1)

30~300 培养皿内有__________个菌落为宜。霉菌以
10~100 每个培养皿内有__________个菌落为宜。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②同一稀释倍数各个重复的菌落数相差不要 太悬殊。 ③计算每克样品菌数公式为:每克土壤样品 某稀释倍数的菌落平均数 菌数 = ×稀释 细菌培养时所用的稀释液体积 倍数。
下观察的载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 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总
体积为0.1 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 mL酵母
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 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 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进行观察计数。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在实验中,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 这样的: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第3节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学习导航
1.概述微生物计数的基本方法。
2.运用稀释平板法测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重、难点]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一、直接计数法 1.常用方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2.具体步骤:将待测样品制成悬液→取一定 量的悬液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观察并计 算出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总数。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解析】
实验结论是否正确与是否设置对
照有直接关系,但实验结果与是否设计对照 无关。
【答案】
A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变式训练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
微生物限度检查概述(中药制剂检验课件)

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概述
二、必备知识
(一)供试品抽样、保存及检验量
供试品一般按批号随机抽样。每批取检验用量 的3倍量。每批抽样应至少含有2个以上最小包 装单位。
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概述
二、必备知识
(一)供试品抽样、保存及检验量
所需样品必须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勿冷藏或冷冻,以 防原染菌状况发生变化。
物污染程度的方法。主要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
数测定。药品制剂中污染活菌数量通常以每克或每毫升供试药品作 为计量单位。
基础 知识
应在不低于B级背景下的A级单向流 空气区域内进行。
检查 条件
意义
确定药物是否污染或其污染程度,控制药品的质 量。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作为衡量药 品生产全过程卫生水平的根据之一。
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概述
二、必备知识
(一)供试品抽样、保存及检验量
检验量系指每次检验所需的供试品量(g、ml或cm2)。
每种药品固体和半固体制剂的检验量为10g(大蜜丸不得少于4 丸);液体制剂为10ml;膜剂为100cm2(不得少于4片)。
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酌减。要求检查沙门菌的 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20g或20ml(其中10g或10ml用于阳性 对照)。
二、必备知识
(二)供试液制备
稀释液和冲洗液
①稀释液和冲洗液0.9 %的氯化钠水溶液 ②pH7.0氯化钠-蛋白 胨缓冲液
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概述
、一般供试品(水溶性): 或 稀释液→1:10供试液
、非水溶性供试品
或
乳化剂(司盘 、单硬脂酸甘油、聚山梨酯 )→+
→1:10供试液
、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器材与试剂的选用原则
03
如无菌操作、适用性、经济性等
02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细菌培养及形态特征
01
02
03
细菌培养方法
包括需氧培养、厌氧培养 和兼性厌氧培养等,不同 种类的细菌需要不同的培 养条件。
细菌菌落特征
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了解其形状、 大小、颜色、透明度等特 征。
细菌细胞形态
05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并计数微生物数量,适用于较大微生物如细 菌、酵母菌等。
比浊法
利用微生物生长引起培养液浊度变化来测定生长曲线,操作简便 但易受杂质干扰。
平板菌落计数法
将待测样品稀释后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后计数形成的菌 落数,适用于可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原理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 殖,通过提供适宜的细胞环境, 使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并产生子代
病毒。
病毒检测技术及应用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荧光技术等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病毒核酸的特异性,利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扩增 并检测病毒核酸。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实验基础知识 •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真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病毒培养与检测技术 •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研究 • 微生物生态学及环境因子影响研究
01
实验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概述
类生活中的作用:如 生态平衡、发酵工业 等
生理生化鉴定
利用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营养需 求、代谢产物等,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鉴定。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件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细菌 、霉菌、酵母菌等。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分布特点:食 品的种类、加工方式、储存条件 等对微生物的分布有显著影响。
微生物的来源:食品生产、加工 、运输、储存等环节中可能引入
的微生物。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与操作
01
02
03
04
传统检测方法
培养法、镜检法等。
现代检测技术
免疫分析法、PCR技术、生物 传感器等。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对医院环境、医疗器械等进行 微生物学检测,评估消毒灭菌 效果,确保医疗安全。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通过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指 导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感染暴发调查
在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分析,查 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
效控制措施。
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为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 资料。
疫苗株的筛选
通过微生物检验技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筛选,选择适合作为疫苗株的 菌株或病毒株。
疫苗制备过程的监控
在疫苗制备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和安全性 评估,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效果评价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生长是指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和质量的增加。其生 长过程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微生物的繁殖
微生物繁殖是微生物生长的必然结果,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 、出芽生殖、孢子生殖等。繁殖过程中,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会复制并传递给后代。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微生物的代谢
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处理废水、废气等,降低环境污染。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个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说明
实验服与护目镜
进入实验室需穿着实验服,佩戴合适的护目镜, 防止试剂飞溅或粉尘刺激。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 接触有害试剂或吸入有害气体。
实验操作规范
规范实验操作,避免产生气溶胶或飞溅物,减少 交叉污染的风险。
实验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讲解
废弃物分类处理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 整版x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 • 微生物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01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微生物营养
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四类。
02 03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合成细胞物质、增加 细胞数量的过程称为生长。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和 分析,了解其基因组成和功能, 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型提供准确
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基因探针固定在芯 片上,通过与待测微生物DNA杂
交来鉴定其种类和型别。
宏基因组学技术
通过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 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了解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为环 境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提供
尿液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尿常规检查
高中生物同步课件:13测定微生物的数量中图版选修

流式细胞术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微生物进行快速计 数,通过荧光染色或电阻抗检测等技 术对微生物进行标记和计数。
间接计数法
菌落计数法
将微生物样品稀释后涂布在琼脂 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后形成的单 个菌落进行计数,从而推算出原 始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比浊法
利用微生物悬液的光密度与其浓 度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比浊仪 测定光密度值,从而推算出微生 物的数量。
01
将血球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上,用 低倍镜找到方格,然后换用高倍 镜观察,找到微生物后进行计数 。
02
计数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避免重复或遗漏。每个小格内 的微生物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 计算出总数量。
注意事项
血球计数板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有污 渍、划痕等缺陷,确保其清洁度。
计数时需要保持一定的光线强度和角 度,以确保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微生物 。同时,为了避免误差,需要多次重 复计数并取平均值。
实验器材
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吸管、无菌水、 无菌棉签等。
实验试剂
无菌生理盐水、无菌培养基等。
实验材料
待测微生物样品。
实验操作
制作血球计数板
在血球计数板上制作计数室, 并标记好区域。
培养微生物
将血球计数板放在适宜的温度 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使微生物生长繁殖。
稀释样品
将待测微生物样品进行稀释, 以便于计数。
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物质,使 目的微生物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从而使其 表现出特定的颜色或沉淀等特征反应,以便 于鉴别和筛选。例如,在鉴别土壤中某种细 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该种细菌能分解的
糖类并使其产生酸,从而使培养基pH下降 ,可用指示剂显示酸性反应。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微生物进行快速计 数,通过荧光染色或电阻抗检测等技 术对微生物进行标记和计数。
间接计数法
菌落计数法
将微生物样品稀释后涂布在琼脂 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后形成的单 个菌落进行计数,从而推算出原 始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比浊法
利用微生物悬液的光密度与其浓 度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比浊仪 测定光密度值,从而推算出微生 物的数量。
01
将血球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上,用 低倍镜找到方格,然后换用高倍 镜观察,找到微生物后进行计数 。
02
计数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避免重复或遗漏。每个小格内 的微生物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 计算出总数量。
注意事项
血球计数板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有污 渍、划痕等缺陷,确保其清洁度。
计数时需要保持一定的光线强度和角 度,以确保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微生物 。同时,为了避免误差,需要多次重 复计数并取平均值。
实验器材
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吸管、无菌水、 无菌棉签等。
实验试剂
无菌生理盐水、无菌培养基等。
实验材料
待测微生物样品。
实验操作
制作血球计数板
在血球计数板上制作计数室, 并标记好区域。
培养微生物
将血球计数板放在适宜的温度 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使微生物生长繁殖。
稀释样品
将待测微生物样品进行稀释, 以便于计数。
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物质,使 目的微生物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从而使其 表现出特定的颜色或沉淀等特征反应,以便 于鉴别和筛选。例如,在鉴别土壤中某种细 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该种细菌能分解的
糖类并使其产生酸,从而使培养基pH下降 ,可用指示剂显示酸性反应。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PPT课件

谢谢观看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
采集环境中的水样、 土壤样、空气样等, 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 代表性。
记录采集时间、地点、 环境条件等信息,以 便后续分析。
使用无菌容器或薄膜 采集样品,避免交叉 污染。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稀释,使微生物分 散。
对样品进行富集培养,提高微生物的 数量。
对样品进行过滤或离心,使微生物与 杂质分离。
结果应用
环境监测
实验结果可以为环境监测提供依 据,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和
数量,评估环境质量。
公共卫生
实验结果可以为公共卫生领域提 供参考,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种 类和数量,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的
风险。
科学研究
实验结果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数 据支持,深入探究环境中微生物
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05
实验总结
实验不足与改进
实验不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操作显微镜时还不够熟练,有 时会出现观察不准确的情况。此外,我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 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记录不准确、分析不全面等。
改进方法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计划在课后多加练习使 用显微镜,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同时,我也要加强学习数 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统计方法和软件应用 技巧。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ppt 课件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结果分析 • 实验总结
01
实验目的
掌握微生物检测的基本原理
01
微生物检测是利用特定的方法和 技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和计数,以评估环境卫生状况和 潜在的健康风险。
02
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培养法、免 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不同原理,能够对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05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PPT课件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增订 计数方法的验证
对药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首先应进行检 测方法的验证。如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 验证,以确认该计数方法是否科学、准确、客观。 若供试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 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验证。验证时,按供试 液的制备,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所规定的方法 及下列要求进行。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应逐一进行 验证。
●供试液的制备 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 备供试液或选用适宜的乳化剂、分散剂、中和剂制 备供试液;其用量应验证,在该检验条件无抗菌作 用。供试液制备妥后不得超过1h就加入检验用培养 基。
7类供试品供试液的制备,其中增订:
非水溶性供试品
①供试品5g,司盘80、单硬脂酸甘油酯、聚山 梨酯80
验证方法
①试验组:取规定量供试液及10~100cfu试验菌加入增菌培养 基中,依相应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当采用薄膜过滤法时, 取供试液,过滤、冲洗,试验菌应加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 过滤后,取出滤膜接入增菌培养基中。
②阴性菌对照组:设立阴性菌对照组是为了验证该控制
菌检查方法的特异性。方法同试验组,验证大肠埃希菌、 大肠菌群、沙门菌检查法时的阴性对照菌采用金黄色葡萄 球菌;验证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法时的阴 性对照菌采用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菌不得检出。
在特殊情况下,营养琼脂培养基上长霉菌、酵母
菌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上长细菌,则应分别点计 霉菌、酵母菌、细菌菌落数,以菌落数高的培养基 中的菌数为计数结果报告。
菌数报告规则
细菌数30~300,霉菌数30~100。 ①当仅有1个稀释级的菌落数符合上述规定,以 该级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试验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 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菌落数 ]×100%